第六十六章 逼反東川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 作者:大石山房主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7章 逼反東川
安重誨和李從珂倆人不和,安重誨就想辦法要陷害李從珂,他讓馮道、趙鳳等人去明宗李嗣源麵前彈劾李從珂,李嗣源知道他們其實是安重誨指使的,不過也沒點破。
過了一天,安重誨一個人來見皇帝,又在皇帝麵前說李從珂的壞話,說他有罪,明宗很不高興,說:“朕以前做小校的時候,家境不好,很窮,全憑著從珂這孩子背石灰收馬糞,賺點錢養活家裏,我現在貴為天子,難道不能保護一個兒子嗎?你一定要加他的罪,那你告訴我,你要如何處置他呢?”安重誨道:“陛下和李從珂是父子,我怎麽敢多嘴!就請陛下裁斷吧!”明宗說:“讓他閑居在家,已經算是重罰了,此外何必多言!”安重誨於是就保奏索自通擔任河中節度使,明宗也就批準了。
索自通到任以後,就按照安重誨的授意,清點了一下軍府的盔甲兵器,並且登記在冊,然後說這些東西都是李從珂私自製造的。私造盔甲兵器這在古代可是大罪,基本上跟謀反差不多了。這就相當於從你家查出來幾輛坦克一樣。幸虧花見羞王德妃從中保護,李從珂才得以免罪。我看這安重誨現在已經在作死的路上鐵了心走到底了。
王德妃前麵因為給安重誨的女兒提婚那件事,已經開始漸漸疏遠安重誨了。現在王德妃已經進位為淑妃了,她讓人從宮外的倉庫拿了些錦緞,要製作地毯。安重誨上書勸阻,以當年李存勖的老婆劉皇後為戒,說不應該鋪張浪費,用錦緞做地毯太奢侈了。這下子惹得花見羞生氣了,從此以後他跟安重誨就更是兩不相容。安重誨想要害李從珂,王德妃偏偏要暗中護著李從珂,安重誨雖然是樞密使,可是你樞密使的權威,能比得上人家媳婦的枕邊風嗎?
可是安重誨還是絲毫不知道收斂,這時候他又下令調磁州刺史康福去鎮守朔方。朔方是羌族胡人經常出沒的地方,那兒的鎮帥可是個高危職業,經常被害,康福很受明宗賞識,所以安重誨就開始嫉妒他,就打算讓他去對付羌人,其實就是想讓他去送死,幸虧明宗另外派了將軍牛知柔、衛審﨑等人,帶了一萬人馬專門護送,沿途打擊羌人,把他們都快要殺光了,所以康福安全抵達塞上,反而聲威大振。安重誨的計謀又沒能得逞,就隻好暫時擱置,後邊再說。
這時候偏偏是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西川節度使孟知祥,雄踞成都,他心中的野心就漸漸暴露出來了,安重誨又幹預軍事謀劃,獻上了兩條計策,一個是分割蜀地,好加強朝廷對蜀地的控製,二是增派蜀地的官員,以限製主帥的權力。明宗覺得他的想法不錯,就把這事交給安重誨來調度。安重誨就任命夏魯奇為武信軍節度使,讓他去鎮守遂州。又從東川割出了果州和閬州,創建了保寧軍,任命李仁矩為保寧軍節度使。並且任命武虔裕為綿州刺史。他這種安排,實際上就是為了防備兩川。
果然,東川節度使董璋首先就起了疑心了。李仁矩曾經來過東川,以前因為明宗祭天,特別讓李仁矩拿著詔書去見董璋,讓他獻上禮錢一百萬貫,當時李仁矩到了梓州,董璋就設宴招待他,可是左等右等,派人催了好幾次,還不見李仁矩來,董璋就火了,帶著手下拿著兵刃闖進驛館一看,李仁矩正摟著妓女喝酒呢。他一聽說董璋來了,倉皇出來相見。董璋讓他站在台階下邊,對他厲聲嗬斥,說:“你聽說過西川斬李客省吧,難道我不能殺你麽?”他說的李客省指的就是李嚴,人家孟知祥能殺李嚴,你是不是覺得我不能殺你?
這下子李仁矩害怕了,哭著跪地求饒,董璋看看這個給臉不要的東西,倒是沒殺他,讓他快滾,但是隻給了他一半的錢。
李仁矩是明宗手下的舊將,又和安重誨關係很好,沒想到這次差點讓人家給宰了,他怒氣衝衝地迴到京城,就到處說董璋迴頭肯定要造反,於是安重誨就讓他去做了保寧軍節度使,在閬州鎮守,和綿州刺史武虔裕一起控製東川。武虔裕是安重誨的表哥,安重誨把他當成是自己的心腹,讓他監視著董璋。從那以後,朝廷就常常收到密報,都說董璋將要發難,安重誨又命令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整治遂州城防,一定要認真準備,小心提防。
董璋也知道,現在安重誨要對付自己了,心中很是驚惶,不得不自求生路,準備抵製。他和孟知祥倆人一向不和,平常也沒什麽來往,這次他為了找個外援,不得不去聯係孟知祥,而且他還打算和孟知祥結為親家。孟知祥接見了董璋派來的使者,把他叫進來問明了情況,依著他的本意,他是不願意和董璋聯合的,但是現在外邊都在傳,說朝廷下來要把綿州和龍州也劃出去,單獨建一個軍鎮,所以呢,孟知祥跟董璋也算是同病相憐,雙方隻好放棄前嫌,暫時修好。孟知祥就和自己的副使趙季良一起商量這件事,趙季良也覺得應該聯合董璋,一起對抗後唐。孟知祥就讓董璋的使者迴去,說願意招董璋的兒子做自己女婿,然後就派趙季良去梓州迴禮。趙季良跑了一趟,他迴來以後對孟知祥說:“董璋貪殘好勝,誌大謀短,將來必然會為患西川,不可不防!”孟知祥一聽,哦,他是這麽個東西,就想悔婚,但是一時又不好毀約,隻好暫時跟董璋周旋,先應付著,還約他聯名上表,大致的意思是說“閬中建鎮,綿州、遂州增兵,惹出了很多的流言蜚語,震動了全蜀,請朝廷收迴成命”。
不久朝廷傳來詔書,隻不過對他們略加撫慰了一番,你們不要胡思亂想,但是做法絲毫沒變,還是要另外設置軍鎮,分散他們的權力。董璋當然不滿,他就誘捕了武虔裕,把他幽禁起來,然後兵發劍門,築起七座營寨,又在劍門以北設置了永定關,布列烽火,同時招募老百姓入伍,剪去他們的頭發,給他們臉上刺了字,把他們趕到遂州和閬州,讓他們去搶劫。孟知祥又上表,請朝廷把雲安十二個產鹽區劃給西川,把鹽稅收入撥給寧江守軍。
這東西兩川同時發難,登時讓後唐朝廷大費躊躇。
現在董璋反叛的跡像已經很明顯了,而孟知祥還藏得比較深,明宗李嗣源就答應了孟知祥的請求,把產鹽區劃給了他,但是另外派了指揮使姚洪帶著一千士兵,跟著李仁矩去閬州防守。董璋聽說閬州又增兵了,實在是忍無可忍,這時候他兒子董光業正在京城擔任宮苑使,董璋就給兒子寫信,信裏說:“朝廷分割我管轄的地方,另外建了一支新軍,又屢次派兵來這鎮守,這明明是想要殺我了。你為我轉告中央,如果朝廷再派一個人進斜穀,我就不得不反了,也就跟你永別了。”
董光業看完他老爸的信,把它拿給樞密院承旨李虔徽看,李虔徽就把這封信的內容轉告了安重誨。安重誨大怒,說:“他敢阻我增兵麽?我偏要增兵,看他敢怎麽樣!”隨後又派別將荀鹹甡再帶一千士兵去東川。董光業聽說了這件事,急忙去找李虔徽,說:“這支部隊一過去,我父親必然得反,並不是我為自己著想,恐怕這樣隻會花費糧餉,浪費軍力,不如趕緊叫停,我父親肯定不會造反的。”李虔徽又轉告了安重誨,安重誨哪裏肯依,派不派兵還由了你了?果然,荀鹹甡帶的這一千人還沒到閬州,董璋已經造反了。
..............
知識卡片:
這一集我們說到了康福、牛知柔、衛審﨑等人在朔方殺了不少羌人,咱們就聊聊羌人的事情,羌人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羌族,我們現在的羌族僅僅是古代羌人的一支。
唐朝和五代的朔方地區是當時羌人活動的區域之一,朔方的範圍包括寧夏全境、內蒙古河套南北地區、陝西北部,還有甘肅的一部分。
羌人出現的時間很早,古文獻在大禹時代就已經有記載了。“五胡亂華”的“五胡”裏就有羌人。羌人並不是以血緣血統關係形成的群體,靠外貌不容易分辨,古代羌人是說藏語的一群人的統稱。藏語係出現的很早,緬甸語也屬於藏語語係,公元前三千多年就有了。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古羌人是漢人起源中的一支,青藏高原上的古羌人形成了很多少數民族,向南遷徙的那一支到了緬甸。
《史記》裏記載說“禹興於西羌”,大禹可能出生在今天四川省的汶川和北川周邊地區,所以大禹有可能是出身於當時一個古華夏人和古羌人雜居的地區,商代甲骨文裏記載說,當時的河南、山西和陝西也都有羌人生活,是商朝在西方的主要敵人,雙方曾經多次發生戰爭。後來周武王滅商,他的軍隊中也有羌人加入。
到了西周晚期,中原的華夏人跟羌人的分化加深,衝突也多了起來。當時羌人的聚居地主要位於今天的陝西、甘肅和青海一帶,西戎就是羌人。秦國曾經跟羌人部族發生過很多次戰爭。秦穆公時期至少有八個西戎部落對秦稱臣,這段曆史後來被稱為秦霸西戎。後來一些羌人西遷,《後漢書》裏記載說當時有個叫無弋爰劍的羌人為了躲避秦軍,遷到了今天青海境內的湟水流域,成為一支羌人的首領。這支羌人繼續分化成為藏族的主體之一。漢武帝經營西域之後,很多羌人被納入了中原王朝。到了三國時期,中原激烈戰亂,羌人大量遷居到河套地區。東晉羌人的一個領袖姚萇在公元384年起兵,殺死了前秦的符堅,建立了後秦政權,並且定都長安。這時的羌人其實和上古時代的羌人已經有很大不同了,已經完全成為了漢人的一支。到隋唐時期,在甘肅和青藏高原地區聚居有黨項、東女和白蘭等羌人部落。黨項人也是羌人的一支,但是黨項人也有鮮卑人的血統。黨項人在唐末崛起,其首領拓跋思恭還因為幫助唐朝剿滅黃巢而被唐朝封為夏州節度使。西夏滅亡之後,羌人的數量急劇減少,四川這部分人羌人沒有和其他民族融合,就逐漸形成了現代的羌族,目前中國境內的羌族人口大約為30萬人。
安重誨和李從珂倆人不和,安重誨就想辦法要陷害李從珂,他讓馮道、趙鳳等人去明宗李嗣源麵前彈劾李從珂,李嗣源知道他們其實是安重誨指使的,不過也沒點破。
過了一天,安重誨一個人來見皇帝,又在皇帝麵前說李從珂的壞話,說他有罪,明宗很不高興,說:“朕以前做小校的時候,家境不好,很窮,全憑著從珂這孩子背石灰收馬糞,賺點錢養活家裏,我現在貴為天子,難道不能保護一個兒子嗎?你一定要加他的罪,那你告訴我,你要如何處置他呢?”安重誨道:“陛下和李從珂是父子,我怎麽敢多嘴!就請陛下裁斷吧!”明宗說:“讓他閑居在家,已經算是重罰了,此外何必多言!”安重誨於是就保奏索自通擔任河中節度使,明宗也就批準了。
索自通到任以後,就按照安重誨的授意,清點了一下軍府的盔甲兵器,並且登記在冊,然後說這些東西都是李從珂私自製造的。私造盔甲兵器這在古代可是大罪,基本上跟謀反差不多了。這就相當於從你家查出來幾輛坦克一樣。幸虧花見羞王德妃從中保護,李從珂才得以免罪。我看這安重誨現在已經在作死的路上鐵了心走到底了。
王德妃前麵因為給安重誨的女兒提婚那件事,已經開始漸漸疏遠安重誨了。現在王德妃已經進位為淑妃了,她讓人從宮外的倉庫拿了些錦緞,要製作地毯。安重誨上書勸阻,以當年李存勖的老婆劉皇後為戒,說不應該鋪張浪費,用錦緞做地毯太奢侈了。這下子惹得花見羞生氣了,從此以後他跟安重誨就更是兩不相容。安重誨想要害李從珂,王德妃偏偏要暗中護著李從珂,安重誨雖然是樞密使,可是你樞密使的權威,能比得上人家媳婦的枕邊風嗎?
可是安重誨還是絲毫不知道收斂,這時候他又下令調磁州刺史康福去鎮守朔方。朔方是羌族胡人經常出沒的地方,那兒的鎮帥可是個高危職業,經常被害,康福很受明宗賞識,所以安重誨就開始嫉妒他,就打算讓他去對付羌人,其實就是想讓他去送死,幸虧明宗另外派了將軍牛知柔、衛審﨑等人,帶了一萬人馬專門護送,沿途打擊羌人,把他們都快要殺光了,所以康福安全抵達塞上,反而聲威大振。安重誨的計謀又沒能得逞,就隻好暫時擱置,後邊再說。
這時候偏偏是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西川節度使孟知祥,雄踞成都,他心中的野心就漸漸暴露出來了,安重誨又幹預軍事謀劃,獻上了兩條計策,一個是分割蜀地,好加強朝廷對蜀地的控製,二是增派蜀地的官員,以限製主帥的權力。明宗覺得他的想法不錯,就把這事交給安重誨來調度。安重誨就任命夏魯奇為武信軍節度使,讓他去鎮守遂州。又從東川割出了果州和閬州,創建了保寧軍,任命李仁矩為保寧軍節度使。並且任命武虔裕為綿州刺史。他這種安排,實際上就是為了防備兩川。
果然,東川節度使董璋首先就起了疑心了。李仁矩曾經來過東川,以前因為明宗祭天,特別讓李仁矩拿著詔書去見董璋,讓他獻上禮錢一百萬貫,當時李仁矩到了梓州,董璋就設宴招待他,可是左等右等,派人催了好幾次,還不見李仁矩來,董璋就火了,帶著手下拿著兵刃闖進驛館一看,李仁矩正摟著妓女喝酒呢。他一聽說董璋來了,倉皇出來相見。董璋讓他站在台階下邊,對他厲聲嗬斥,說:“你聽說過西川斬李客省吧,難道我不能殺你麽?”他說的李客省指的就是李嚴,人家孟知祥能殺李嚴,你是不是覺得我不能殺你?
這下子李仁矩害怕了,哭著跪地求饒,董璋看看這個給臉不要的東西,倒是沒殺他,讓他快滾,但是隻給了他一半的錢。
李仁矩是明宗手下的舊將,又和安重誨關係很好,沒想到這次差點讓人家給宰了,他怒氣衝衝地迴到京城,就到處說董璋迴頭肯定要造反,於是安重誨就讓他去做了保寧軍節度使,在閬州鎮守,和綿州刺史武虔裕一起控製東川。武虔裕是安重誨的表哥,安重誨把他當成是自己的心腹,讓他監視著董璋。從那以後,朝廷就常常收到密報,都說董璋將要發難,安重誨又命令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整治遂州城防,一定要認真準備,小心提防。
董璋也知道,現在安重誨要對付自己了,心中很是驚惶,不得不自求生路,準備抵製。他和孟知祥倆人一向不和,平常也沒什麽來往,這次他為了找個外援,不得不去聯係孟知祥,而且他還打算和孟知祥結為親家。孟知祥接見了董璋派來的使者,把他叫進來問明了情況,依著他的本意,他是不願意和董璋聯合的,但是現在外邊都在傳,說朝廷下來要把綿州和龍州也劃出去,單獨建一個軍鎮,所以呢,孟知祥跟董璋也算是同病相憐,雙方隻好放棄前嫌,暫時修好。孟知祥就和自己的副使趙季良一起商量這件事,趙季良也覺得應該聯合董璋,一起對抗後唐。孟知祥就讓董璋的使者迴去,說願意招董璋的兒子做自己女婿,然後就派趙季良去梓州迴禮。趙季良跑了一趟,他迴來以後對孟知祥說:“董璋貪殘好勝,誌大謀短,將來必然會為患西川,不可不防!”孟知祥一聽,哦,他是這麽個東西,就想悔婚,但是一時又不好毀約,隻好暫時跟董璋周旋,先應付著,還約他聯名上表,大致的意思是說“閬中建鎮,綿州、遂州增兵,惹出了很多的流言蜚語,震動了全蜀,請朝廷收迴成命”。
不久朝廷傳來詔書,隻不過對他們略加撫慰了一番,你們不要胡思亂想,但是做法絲毫沒變,還是要另外設置軍鎮,分散他們的權力。董璋當然不滿,他就誘捕了武虔裕,把他幽禁起來,然後兵發劍門,築起七座營寨,又在劍門以北設置了永定關,布列烽火,同時招募老百姓入伍,剪去他們的頭發,給他們臉上刺了字,把他們趕到遂州和閬州,讓他們去搶劫。孟知祥又上表,請朝廷把雲安十二個產鹽區劃給西川,把鹽稅收入撥給寧江守軍。
這東西兩川同時發難,登時讓後唐朝廷大費躊躇。
現在董璋反叛的跡像已經很明顯了,而孟知祥還藏得比較深,明宗李嗣源就答應了孟知祥的請求,把產鹽區劃給了他,但是另外派了指揮使姚洪帶著一千士兵,跟著李仁矩去閬州防守。董璋聽說閬州又增兵了,實在是忍無可忍,這時候他兒子董光業正在京城擔任宮苑使,董璋就給兒子寫信,信裏說:“朝廷分割我管轄的地方,另外建了一支新軍,又屢次派兵來這鎮守,這明明是想要殺我了。你為我轉告中央,如果朝廷再派一個人進斜穀,我就不得不反了,也就跟你永別了。”
董光業看完他老爸的信,把它拿給樞密院承旨李虔徽看,李虔徽就把這封信的內容轉告了安重誨。安重誨大怒,說:“他敢阻我增兵麽?我偏要增兵,看他敢怎麽樣!”隨後又派別將荀鹹甡再帶一千士兵去東川。董光業聽說了這件事,急忙去找李虔徽,說:“這支部隊一過去,我父親必然得反,並不是我為自己著想,恐怕這樣隻會花費糧餉,浪費軍力,不如趕緊叫停,我父親肯定不會造反的。”李虔徽又轉告了安重誨,安重誨哪裏肯依,派不派兵還由了你了?果然,荀鹹甡帶的這一千人還沒到閬州,董璋已經造反了。
..............
知識卡片:
這一集我們說到了康福、牛知柔、衛審﨑等人在朔方殺了不少羌人,咱們就聊聊羌人的事情,羌人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羌族,我們現在的羌族僅僅是古代羌人的一支。
唐朝和五代的朔方地區是當時羌人活動的區域之一,朔方的範圍包括寧夏全境、內蒙古河套南北地區、陝西北部,還有甘肅的一部分。
羌人出現的時間很早,古文獻在大禹時代就已經有記載了。“五胡亂華”的“五胡”裏就有羌人。羌人並不是以血緣血統關係形成的群體,靠外貌不容易分辨,古代羌人是說藏語的一群人的統稱。藏語係出現的很早,緬甸語也屬於藏語語係,公元前三千多年就有了。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古羌人是漢人起源中的一支,青藏高原上的古羌人形成了很多少數民族,向南遷徙的那一支到了緬甸。
《史記》裏記載說“禹興於西羌”,大禹可能出生在今天四川省的汶川和北川周邊地區,所以大禹有可能是出身於當時一個古華夏人和古羌人雜居的地區,商代甲骨文裏記載說,當時的河南、山西和陝西也都有羌人生活,是商朝在西方的主要敵人,雙方曾經多次發生戰爭。後來周武王滅商,他的軍隊中也有羌人加入。
到了西周晚期,中原的華夏人跟羌人的分化加深,衝突也多了起來。當時羌人的聚居地主要位於今天的陝西、甘肅和青海一帶,西戎就是羌人。秦國曾經跟羌人部族發生過很多次戰爭。秦穆公時期至少有八個西戎部落對秦稱臣,這段曆史後來被稱為秦霸西戎。後來一些羌人西遷,《後漢書》裏記載說當時有個叫無弋爰劍的羌人為了躲避秦軍,遷到了今天青海境內的湟水流域,成為一支羌人的首領。這支羌人繼續分化成為藏族的主體之一。漢武帝經營西域之後,很多羌人被納入了中原王朝。到了三國時期,中原激烈戰亂,羌人大量遷居到河套地區。東晉羌人的一個領袖姚萇在公元384年起兵,殺死了前秦的符堅,建立了後秦政權,並且定都長安。這時的羌人其實和上古時代的羌人已經有很大不同了,已經完全成為了漢人的一支。到隋唐時期,在甘肅和青藏高原地區聚居有黨項、東女和白蘭等羌人部落。黨項人也是羌人的一支,但是黨項人也有鮮卑人的血統。黨項人在唐末崛起,其首領拓跋思恭還因為幫助唐朝剿滅黃巢而被唐朝封為夏州節度使。西夏滅亡之後,羌人的數量急劇減少,四川這部分人羌人沒有和其他民族融合,就逐漸形成了現代的羌族,目前中國境內的羌族人口大約為3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