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朕在後世進修的時候,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是清朝讓華夏落後於世界嗎?


    後來朕好好想了想,清朝最讓朕生氣的地方,並不是簽署了多少喪權辱國的條約。


    最讓朕生氣的是,清朝的皇帝和很多高層其實早就已經知道了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知道西方在大航海,大革命,更知道工業革命到底意味著什麽。


    但是這樣一群人,依然選擇了讓清朝自絕於世界。


    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這些發生在華夏,那就是華夏變天,清庭落地。


    有人問:你會大清死戰到底嗎?


    眾人皆曰:“我願為大清的死,而去寧願戰死。”


    所以朕就明白了,相比起對於進步帶來的不確定性,他們(滿清統治者)更需要穩定的統治。


    所以他們寧可犧牲華夏的利益,也要維護自己的殖民統治。


    哪裏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自朕上輩子煤山自縊後,華夏的天下就已經亡了。


    直到辛亥革命才恢複了華夏的正統。


    此朕愧對華夏之天下也。


    滿清執行的是可怕的愚民政策啊,和五胡亂華、金兵入關、蒙元天下之時的不分青紅皂白一通亂殺相比,手段高明,造成的後果卻不相上下!


    拉攏高層知識分子,收買中層知識分子,打壓底層知識分子,再斷絕產生新知識分子的渠道,造就一個群體文盲的統治對象,最好把統治對象改造成原始人。


    除基本的生存技能,連祖宗是誰都忘的一幹二淨,假以時日,他們就成了我大清最好的奴隸,最好的壓榨對象!


    所以事實證明,清朝統治者不是蠢,他們就是單純的壞。


    借用一下國外客觀的見證者記錄:


    當馬戛爾尼使團在大清的活動結束後,他們對乾隆帝治下的大清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的一百年裏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


    之所以要用國外見證者的記錄,就是因為朕找不到國內的記錄。


    那麽國內的記錄呢?


    滿清文字獄了解一下?


    後來朕認真的讀研讀了一下馬克思的著作,才在裏麵找到隻言片語的記錄。


    馬克思在《反杜林論》裏也說道:“由比較野蠻的民族進行的每一次征服,不言而喻,都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摧毀了大批的生產力。“。


    馬克思又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裏指出:“仇視外國人,把他們排除在帝國之外,這在過去僅僅是出於中國地理上、人種上的原因,隻是在滿族韃靼人征服了全國以後才形成為一種政治原則。毫無疑問,17世紀末競相與中國通商的歐洲各國彼此間的劇烈紛爭,有力地助長了滿族人實行排外的政策。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這個新的王朝害怕外國人會支持一大部分中國人在中國被韃靼人征服以後大約最初半個世紀裏所懷抱的不滿情緒。出於此種考慮,它那時禁止外國人同中國人有任何來往,要來往隻有通過離北京和產茶區很遠的一個城市廣州。外國人要做生意,隻限同領有政府特許執照從事外貿的行商進行交易。這是為了阻止它的其餘臣民同它所仇視的外國人發生任何聯係。“


    還有馬克思在《鴉片貿易史》裏的總結:“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決鬥中被打垮。“。


    所以說,滿清一代,對老百姓沒有絲毫憐憫之心。


    正是因為滿清的惡劣行為,老百姓才會對滿清恨之入骨!


    “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才會有極大號召力。滿清才會在沒啥像樣的抵抗中,土崩瓦解。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當時的老百姓了,就是朕也要去參加革命了。


    所以認真考量了一下滿清的罪過,就能輕易的得出一個結論。


    滿清統治集團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廣大老百姓的利益。


    而朕,是有道的明君,和滿清統治集團不是一路貨色。


    是比較願意為了廣大老百姓的利益,出讓很多自己的利益的。


    比方說周亞夫事件。


    這方麵還是得從頭看。


    首先就是周亞夫的父親周勃平定諸呂的叛亂,因為再不動手就是改朝換代了。


    而他的兒子的周亞夫是出了名的強驢,不懂政治,還特別死硬。


    這個品質,放在戰場上是極大的優點,比方說能頂住長安的壓力按兵不動,在最合適的時機再出兵給吳楚聯軍致命一擊。


    一場本該天傾的叛亂,之後被瞬間碾碎。


    這才為之後的漢武帝搞推恩令留下了軍事基礎。


    世界上沒有什麽無解的陽謀,隻要其他諸王下一起舉兵推翻中央,推恩令就廢了。


    所以無解從來都不是推恩令,是大漢帝國無解的中央野戰軍。


    但是強驢放在政治上,就是周亞夫的死期。


    那周亞夫是怎麽死的呢?


    就和漢景帝的第一個太子劉榮有關。


    劉榮的老媽,粟妃,也就是漢景帝的第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的脾氣很差,但是年輕的時候長的漂亮。


    所以漢景帝就把粟妃給睡了,生下了太子劉榮。


    但是後來粟妃的脾氣越來越差,都快成潑婦了,加上人又年老色衰,人渣漢景帝直接移情別戀了。


    漢景帝因為沒有嫡長子,就立了長子劉榮當太子。


    後來漢景帝病重,眼瞅著就快不行了。


    就請粟妃過來交代後事。


    由於劉榮是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以後,粟妃就會成為太後,所以有些事必須向她說清楚。


    “朕百年以後,還請愛妃善待朕其他的子嗣,不要太為難他們了。”


    正常來說這個時候為了國家的穩定都該答應下來。


    即使是非常不滿,也可以在事後算賬嘛。


    結果大家猜粟妃說了什麽?


    “老狗!”


    然後粟妃就氣唿唿的自己走了。


    這下直接讓原本就快咽氣的漢景帝,硬是給氣的活了過來。


    等漢景帝自己是身體狀態稍微穩定一點以後,立刻廢粟妃,廢劉榮的太子之位。


    結果周亞夫不幹了,他也不知道粟妃給漢景帝說“老狗”的事情啊。


    周亞夫覺得漢景帝這麽草率的廢太子影響太壞,就和漢景帝頂牛了。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漢景帝這個刻薄寡恩的家夥,一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就把周亞夫給弄死了。


    那麽如果朕來解決這個問題又該怎麽解決?


    答案就是緩和與周亞夫的矛盾,即使說出粟妃罵朕為“老狗”的事情,丟掉自己的麵子,也要盡力得到周亞夫的支持。


    周亞夫一天不同意,朕就一天去勸說。


    朕能生得北汗,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又能大破東虜,斬獲無數,生擒敵酋,俘獲奴汗。


    這些說明朕還是有點能力的,又對忠臣非常寬厚,可見朕還是有點人格魅力的。


    如果這樣連選勸說三年都不能讓周亞夫支持朕,那朕也太失敗了些。


    所以即使發生最糟糕的情況,那麽最壞的結局也就是杯酒釋兵權了。


    給周亞夫一個地位極高又沒有什麽實權的職位讓他去養老。


    但是待遇,地位和尊重都能有,不會讓他難堪。


    固然是君擇臣,但是臣也在擇君啊。


    要是讓周亞夫在本明君,和漢景帝劉啟那個刻薄寡恩的流氓裏麵一個選一個做君主,他肯定會選擇本明君嘛。


    這就是人格魅力了。


    能以最小的代價,消弭一場大麻煩。


    而不是簡單粗暴無腦的逼死周亞夫了事。


    這麽做固然是一時爽了,但是會逼得下麵的人去養寇自重。


    但是代價全由底層人民承擔了。


    朕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


    朕自己可以受點委屈,委屈完了還能去皇後懷裏痛哭。


    但是底層人民是沒有辦法的,養寇自重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無盡的血淚。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老祖宗都已經把話說的這麽直白了,但是還是有蠢驢不懂。


    或者說他們明明什麽都懂,就是不在乎底層人民的苦難。


    他們隻顧著自己的歌舞升平,而不顧底層的老百姓吃不上飯。


    底層的老百姓都吃不上飯,沒有工作,娶不起老婆,生不起孩子,看不起病了,那就是底層老百姓去參加革命的日子了。


    哪有什麽反賊?


    不全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嗎?


    上層的蠢驢統治者讓老百姓活不下去,那老百姓讓這群蠢驢統治者也活不下去,從法理上講,是沒有問題的,是正義的。


    朕始終認為,當法律無法給當事人帶來正義時。


    私人報複,從這一刻開始就是正當,甚至高尚的。


    法律的存在不是為了正義,隻是統治階級的工具。


    朱元璋問一個起義軍的領袖:“你為什麽要造反呢?你為什麽不告官呢?”


    別人直接反問:“你造反的時候為什麽不告官呢?”


    所以朕統治天下的路數就是朕可以受委屈,但是不能讓老百姓承擔代價。


    因為老百姓真的已經快撐不下去了,忽視這一基本條件的都是傻瓜。


    故而杯酒釋兵權是對老百姓最友好的方案,也會是朕采取的主流方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二周目:什麽叫大明第一勇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騎士星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騎士星光並收藏崇禎二周目:什麽叫大明第一勇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