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共和黨領袖


    托馬斯·傑斐遜就任美國第一任國務卿,傑斐遜敏銳地預感到現在的政府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民主的挑戰,他和麥迪遜站在同一立場上,開始了與財政部部長漢密爾頓針鋒相對的鬥爭,這使得政府內部開始形成民主共和黨和聯邦黨兩大政治派係,傑斐遜和麥迪遜成了民主共和黨的領袖。他們創辦了一份報紙--《國民公報》,來消除親聯邦黨人的《合眾國公報》的影響,這份報紙的目的主要是揭批漢密爾頓的\"君主製陰謀\",幾乎所有漢密爾頓的財政政策都被該報指責。這份報紙的出現,奠定了傑斐遜在民主共和黨的領導地位。


    通過專利法


    1790年,華盛頓就任總統的第二年,他就讓托馬斯·傑斐遜盡快確立專利保護製度。就在華盛頓總統任內,傑斐遜一手操辦,美國通過了保護創新和發明的專利法,從此美國成為世界上保護創新最嚴格的地方。


    《議會實施手冊》


    1796年,傑斐遜被選為副總統。在此任間,傑斐遜寫了《議會實施手冊》,闡明了許多有關議會的規則,直到現在仍在美國國會兩院實施。


    起草《肯塔基決議案》


    1798年7月,聯邦黨人多數派通過了《外國僑民法》和《鎮壓叛亂法》,等於取消了保障人民自由和權利的憲法的前10條修正案。因此,這兩個法津遭到了傑斐遜的堅決反對,同年,他起草了《肯塔基決議案》,嚴厲譴責了聯邦政府摧殘民主權利的行為,重申州權理論,並鼓舞民主共和黨人要堅持鬥爭,迎接1800年的大選。


    教育成就


    起草教育法案


    托馬斯·傑斐遜強調教育是國家的事務,要通過立法來辦教育,並且主張把幫助學校辦教育寫進憲法。作為一名教育實踐家,他先後起草了《關於更普遍地傳播知識的法案》《關於改革威廉與瑪麗學院憲章和法案》《建立公立小學製度的法案》《關於建立弗吉尼亞大學的法案》《弗吉尼亞大學章程》《弗吉尼亞大學的目標與課程規程》《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和《公共圖書館法案》等與教育有關的近10部法案和其他法規文件。其中,他於1779年在弗吉尼亞州提出的《關於更普遍地傳播知識的法案》,通過唿籲建立廣泛的公立學校製度來教育人民。不僅為美國各州和歐洲各國提供了一個周密而完善,合理而可行的公共教育製度的法製藍圖,而且作為\"美國公共教育的第一個憲章\"載入史冊。


    創建弗吉尼亞大學


    托馬斯·傑斐遜十分重視教育的價值,他試圖將威廉與瑪麗學院改造成為州立大學,並為之努力多年,但最終歸於失敗。他認為,教育是防止暴政、維持和鞏固共和主義實驗並使其變得強大的手段。然而,他無法在弗吉尼亞州找到培養共和主義理念的愛國者和不受教派限製、充分傳授全部有用的學科知識的大學。


    弗吉尼亞大學的創建最早源於阿爾伯馬爾縣的中心學院。因為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鎮附近地區缺少足夠的學校,當地居民很早就提出了建立阿爾伯馬爾學院的要求,並最終於1803年獲得了建校特許狀。但是直到1814年3月25日,學院董事會才召開第一次會議,傑斐遜建議選舉補充空缺的董事職位以達到法定人數,會議最終選出了18人組成的新董事會,並任命了董事會zhuxi和秘書。會議決定成立\"籌資委員會\",著手發行彩票、募集捐贈、爭取州的撥款等措施為學院籌措資金,同時成立校址委員會以確定校址。傑斐遜應董事會請求撰寫了組建大學計劃的報告並提交給州議會。州議會拒絕了\"每年將文化基金的全部利息撥付學院\"的請求。但是同意將出售荒地所得及利息撥付給學院,對申請中提出的\"減少董事會人數,明確其職權責,改學院名為中心學院\"等要求予以批準。


    1816年2月14日,州議會批準了《在阿爾伯馬爾縣建立學院的法案》。由阿爾伯馬爾學院開始的建校努力在改名為\"中心學院\"的條件下得以延續。傑斐遜向州長尼古拉斯提議,改組原有董事會,按照\"代表廣泛性\"的原則,在全州範圍內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人擔任董事。尼古拉斯州長采納了這個建議,最終任命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詹姆斯·門羅等人組成新一屆的董事會。1817年5月,中心學院第一次董事會會議在夏洛茨維爾召開,通過了此前由傑斐遜等人選定的校址,同時任命了學監兼財務主管。經過清查學院資產狀況發現,學院的資金僅有捐贈的.33美元,根本無法支撐傑斐遜宏大的建校計劃。為此,傑斐遜試圖爭取州文化基金的支持。然而,弗吉尼亞州議會對公共教育的興趣主要在針對窮人的初級學校上,他們主張將文化基金用於初級學校。而傑斐遜關注的是一所教授最高程度科學的州立大學,並提出了詳細的建設計劃和原則。此次爭取文化基金正是邁向大學的必要步驟。傑斐遜的建校計劃在州議會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一些議員反對政府支持公共教育,即便支持,也應支持學院而不是大學。


    1817年10月,傑斐遜起草了《建立公共教育體係的法案》,提出\"不花文化基金一分錢\"來實施初級教育的計劃,以及建立地方學院和一所大學的提議。1818年2月,參議院以14:3的票數通過法案,規定每年撥給初級學校美元的資金,撥給\"弗吉尼亞大學\"美元的資金。


    1818年2月,經過多方努力,建立一所大學的議案最終獲得了州議會的通過。傑斐遜通過搜集本州各縣的距離、人口、道路交通等信息,以此來論證中心學院所在地乃是州的地理中心和人口中心。隨後,他又統計了阿爾伯馬爾縣超過80歲老人的數量,以證明其氣候有益健康。中心學院最終成功被確定為大學的校址。此後,傑斐遜就立法議會提出的其他要求起草報告,形成了《關於弗吉尼亞大學選址委員會的報告》,又稱《弗吉尼亞大學籌備委員會報告》。該報告是傑斐遜按照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要求為弗吉尼亞大學建校構想撰寫的報告,詳細闡述了傑斐遜的州立高等教育理想,被稱為\"大學的藍圖對大學設置與麵貌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是\"美國教育史上發布的這類文件中最有意義和最富啟發性的\"。傑斐遜為這所大學設想的目標包括:


    1.培養政治家、議員和法官,他們乃民眾繁榮昌盛之所依,個人幸福快樂之所係;


    2.闡述講解政府的原則與架構,指導國家之間交往的法律、我們自身所賴以治理國家的法律,宣揚一種合乎理性的立法精神,在杜絕一切對個人行為所強加的不合理和多餘的限製的同時,使我們在不侵犯他人相同權力的情況下享有行動自由;


    3.協調、促進農業、製造業、商業的利益,並通過形成廣聞博見的政治經濟見解,為公共工業營造一個自由空間;


    4.發展青年人的理性思維能力,豐富其思想,培養其德行,發展其美德與秩序之精神;


    5.教授數學和物理科學知識,促進藝術的發展,增進人類生活的健康、生機與舒適;使之養成思考及正確行動的習慣,成為他人的道德典範、同儕幸福的表率。


    為實現這些目標,傑斐遜設計了一個包含古典課程和現代實用課程的廣博課程體係。傑斐遜排除了神學課程,把講授與道德有關的規範與責任劃歸到倫理學教授講授的範圍,從而第一次在大學實踐了宗教自由原則。


    1818年12月8日,《弗吉尼亞大學籌備委員會報告》正式提交到議會。1819年1月18日,眾議院進行表決,中心學院以114:69的多數票贏得了決定性勝利,最終確立為大學校址。五天後,參議院以22:1的票數通過並批準了《建立弗吉尼亞大學的法案》,給予大學法律地位的建校特許狀,正式確立了中心學院所在地夏洛茨維爾作為弗吉尼亞大學的校址,並將中心學院與弗吉尼亞大學合並,其資產轉移給弗吉尼亞大學,弗吉尼亞大學成為了具備合法性的法人團體,弗吉尼亞大學正式誕生。


    弗吉尼亞大學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弗吉尼亞大學籌備委員會報告》中。報告將開設的課程分為10大門類,分別是古代語言、現代語言、純數學、物理數學、自然哲學、植物學和動物學、解剖學和醫學、政治學、法學和道德哲學。除了正式規定的課程之外,還有三類非正式課程:身體鍛煉和軍事演習;手工訓練;舞蹈、音樂和繪畫。這些占據娛樂時間用來豐富生活的活動交給輔助的教師負責,由學生自費完成,大學可以提供場地。傑斐遜以\"實用\"為標準的課程選擇原則影響了南部和西部一大批新興州立大學的課程設置,代表了實用主義高等教育哲學在美國的最初發展。


    1824年,弗吉尼亞大學董事會接受了選修製,在章程中明確規定\"每位學生都有且隻有參加自己選擇的學院的自由\"。與今天的選修製不同的是,這種選擇自由是選擇學院的自由而不是選擇具體科目的自由。由於當時知識專業化程度較低,許多學科尚未分化,在實際意義上,這種選修是一種學科大類的選修,而且一旦選定就要跟隨教授學習固定的課程。選修製度的實施是傑斐遜學術自由原則在學習自由上的具體體現。與此前教派學院中單一的必修課程截然不同,它給予學生選擇學院和修學年限的自由,從而在整個美國高等教育中開創了一種新的課程管理製度。


    在學生管理上,傑斐遜認為,建立在恐懼之上的管理不會帶來良好的品行,相反,用榮譽和自尊引導充滿生氣的年輕人才不會使他們做出喪失體麵的輕率舉動。為此,他將維持紀律的責任更多地留給了學生,建立了由6人組成的學生自治團體,他們\"由教師從最正直的學生中選出,其職責是成自治團體、調查真相、提出懲罰建議。\"董事會建議,被指控犯有輕罪的學生由他們的同齡人來處理,讓他們從中學會自我管理與合作;重罪則要受到教師的詳細審查。


    建築成就


    托馬斯·傑斐遜不僅是政治家,更是一個建築師。他親自設計建造了蒙蒂塞洛莊園。這座莊園的主建築兼具古希臘和羅馬建築風格,在采光、通風、節能、實用等方麵多有創意,采用多利安式的門廊,白色的圓頂以及低矮的紅磚為主體的搭配。


    傑斐遜對弗吉尼亞州議會山莊的建築設計亦有貢獻,該建築以法國南部尼姆(n?mes)的古羅馬式廟宇--方堂(maison carrée)為原型。傑斐遜的建案開啟了美國後續的聯邦式建築風潮。


    傑斐遜還親自規劃了弗吉尼亞大學校園的建築風格。他大量使用古羅馬風格的建築,並在其中有所革新,認為這才能體現美國人民主與創新的精神。與牛津、劍橋、哈佛等大學截然不同,弗吉尼亞大學拒絕哥特式的尖頂,而以雪白小巧的亭樓為主。樓與樓之間的間距很大,給人一種開放自由之感。亭樓之間大都有白色圓柱連成一條條走廊,與開闊的綠地相輔相成。校園主樓therotunda模仿古羅馬的萬神廟,是整個學校的核心。1976年,美國建築學會將其評為美國建國200年中最讓人驕傲的建築。


    政治理念


    1.威脅來自強權政府


    傑斐遜認為自治是人的天賦權利。傑斐遜在信中寫道:\"我確信,如果天意沒有注定人永遠不得自由(相信這點是褻瀆上帝的),秘訣就在於使他自己保管有關他自己的權力\",而且世界上每一個人和每一個集體都有自治的權利。他們的這種權利是與生俱來的。什麽樣的政體可以讓人民實現自治呢?傑斐遜在寫給詹姆斯·麥迪遜的信中寫道:


    人類社會存在於三種大相徑庭的形式下。1.存在於沒有政府的狀態下,例如在我們的印第安人中間。2.存在於有政府的狀態下,其中每個人的意誌都有一定影響,例如較小程度在英國,較大程度在我們的州。3.存在於強權政府下,例如在其他一切君主國以及大多數共和國。要了解生活在最後一種形式下的痛苦,就必須把它們予以揭露。這是狼對羊的統治。我不知道第一種形式是不是最好的,但是我認為它和較多的人口是不相容的。第二種形式有很多好處。在那種形式下,多數人享受很大程度的自由和幸福。它也有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容易發生騷亂。但是拿它來同君主國的壓迫相比就微不足道了。我寧願有危險的自由也不願自由自在地做奴隸。就連這個弊病也有好處。它能防止政府蛻化墮落,促進人民對國家大事的關心。我認為時不時發生一次小規模的叛亂是件好事,它在政治界就像暴風雨在自然界一樣地必不可少……造反是對於政府的健康必不可少的良藥。


    由此可見,傑斐遜非常痛恨君主政體、貴族製政體。


    2.建立自下而上的共和政體


    傑斐遜想要的政府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共和政體。傑斐遜反對權力的集中。他說:\"破壞世界上曾經有過的每一個政府的人民的自由和權利的是什麽?是把全部責任和權力合並起來,集中在一人或一批人手裏……讓全國政府處理國防以及對外關係和聯邦關係;州政府處理公民權利、法律治安以及與州有關的事務;縣政府處理縣的地方性事務,區政府處理區的事務。把這些共和國從全國性的大共和國到其所有從屬機構一分再分,直到每個人都管理自己的農場,每個人自己的眼睛能監督的都由他自己監督,這樣一切事情就能辦得最好……\"。在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傑斐遜主張\"支持州政府的一切權利,把州政府當作管理內部事務最有效的行政機關以及抵製fangong和傾向的最牢靠保障\"。


    為此,傑斐遜提出了\"百戶邑\"的方案,這個方案就將共和政體與對人民的教育結合起來了。傑斐遜敘述\"把每個縣劃分為五六英裏見方的小區,稱為百戶邑,每個百戶邑都設立一所學校,教學生讀、寫和算術。教師由百戶邑供養,百戶邑內每個人都可以送子女免費入學三年,以後隻要出錢,願意讀多少年都可以……這個法案的所有觀點中,最重要、最合理的一個觀點是使人民成為他們本身自由的可靠的、而且是最終的保衛者\"。通過這個方案,人民可以接受教育,可以閱讀報紙,可以運用自己的理智獨立思考。百戶邑還是最低一級的人民自治組織,傑斐遜設想\"每個百戶邑的邑長可以召集全體居民開會,讓居民投票表決,把投票結果上報縣行政委員會,縣行政委員會把所有百戶邑的投票結果集中起來,當作總的權威,這樣,全體人民的意見就能公正地、充分地、和平地表達出來,經過討論,由全社會共同以理智做出決定\"。


    傑斐遜還主張用民兵代替常備軍。他說:\"我承認,我對一個軍事力量非常強大的政府沒有好感。它總是壓迫性的。它使統治者逍遙自在,而人們卻飽受苦難。\"傑斐遜反對行政官連選連任。他說:\"我從封建曆史中,也認識到終身官職是多麽容易逐漸發展成為世襲。\"他也反對法官終身任職。他說:\"一個從屬於國王意誌的司法係統業已證明是國王手中最富有壓迫性的工具。\"


    3.農民觀、經濟觀


    在傑斐遜的觀念裏,農民是最好的公民,他認為農民有著維持共和政體所必需的美德。這一思想可能是基於\"對經濟上自食其力與政治上獨立自主的對應關係的理論以及對自由勞動的價值的重視。\"當然,這也同美國當時的國情有關,\"人口90%以上是鄉野村夫,大多數是土地保有者,沒有貧窮的兩極分化,沒有嚴密的階級組織\"。如果按照傑斐遜所說\"共和主義的首要原則是''多數裁決''\",那麽毫無疑問,傑斐遜是站在農民的立場上的。更重要的是,傑斐遜對維持共和政體和扞衛人民的自由有著近乎瘋狂的執著,政治上的考慮主導了他在經濟上的思考。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中的自由,他曾寫道:\"我寧願看到半個世界人口滅絕,也不願這個事業失敗;即使每個國家隻剩下一個亞當和一個夏娃,隻要他們是自由的,也勝於目前的狀況\"。


    傑斐遜希望美國如果不是永遠,那麽,至少應該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是一個農業國。


    在1785年,傑斐遜給約翰·傑伊的信中寫道:\"耕種者是最有價值的公民。他們是最活躍、最獨立、最道德高尚的,他們被最耐久的紐帶同他們的國家連接在一起,並且與國家的自由和利益融為一體。因此,隻要他們能在農業中找到工作,我就不會把他們變成海員、工匠或任何其他人……我認為工匠是助長罪惡的人,是被用來全麵顛覆國家一切自由的工具\"。在1804年傑斐遜仍然在信中寫道:\"讓我們所有的勞動力都從事農業勞動豈不是更好嗎?……我們應該承認農業工人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對從事製造的工人占有優勢\"。其實,傑斐遜堅持這樣的想法,也跟美國地廣人稀的國情有關,以及基於\"為了消除盡可能多的戰爭起因,我們最好把海洋完全放棄\"的中立國思想有關。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由於傑斐遜對維持共和政體、保障人民的自由有著近乎瘋狂的執著。


    司法觀點


    傑斐遜認為法官應為技術性專家,不能設定政策。他譴責最高法院於1801年馬伯裏訴麥迪遜案一案中的判決為違反民主,但無法在國會中取得足額支持以提出憲法修正案來駁迴該判決。他在《對最高法院馬伯裏訴麥迪遜案判決的批評》中指出:以法官為一切憲政疑義之最高仲裁者之說法十分危險,任何釋憲的法官皆可置我等於寡頭獨裁之下。我們的法官既與常人一般正直,亦無逾常人。法官們對黨派、權力與自身特權之偏好,亦無異於人。他們的權力最是危險,因其為終身職,且不如其他部門一般對選民負責。\"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新聞思想


    傑斐遜堅決擁護新聞自由,他的一生都在闡釋和踐行著其新聞理想。傑斐遜的新聞自由思想和實踐涵蓋內容十分廣泛,締造了一個開放的\"至上論新聞觀\"。具體來說,就是新聞立法、第四權力觀、新聞事業教育功能。


    (一)新聞立法


    傑斐遜堅持新聞立法,是其新聞目的觀的體現。他秉承彌爾頓等人的新聞自由思想,認為新聞自由是被\"造物主賦予的不可讓渡的權利\",必須得到充分的保障。而法律是維護這種權利最為有效和神聖的手段,所以他堅持認為新聞自由權必須被納入法律的範疇。終於,在他的宣傳鼓動和共和派的壓力之下,1789年,國會補充了憲法的10條修正案。該法案在第一條明確規定:\"國會將不得製定任何法律……剝奪言論或新聞出版自由。\"至此,言論和新聞出版自由才得到美國憲法的根本保障,新聞自由的原則宣告確立。自他開始,新聞自由不再隻是一種理想,更成為法律保障的民主內容。從新聞自由的角度來說,他促成了美國新聞自由思想法製化的第一步。


    (二)新聞自由的\"第四權力\"觀


    傑斐遜秉承洛克分權製衡思想,將新聞提升為與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利並駕齊驅的\"第四種權力。\"在他看來,新聞自由具有反映民意、監督政府的功能,是防止專製和暴政的有效手段。


    傑斐遜的\"第四權力\"觀,實際上是一種手段觀,是用新聞的監督功能來防止政府蛻化變質甚至滑向專製的境地。從新聞史的角度來看,傑斐遜的\"第四權力\"觀在理論上具有開創性,他從權力這一角度出發,使新聞媒體一躍有了新的社會地位,大大豐富了美國自由主義新聞觀的內容,並使其獲得了政治上的實踐能力。


    (三)新聞事業的教育功能


    傑斐遜堅持新聞自由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認為新聞有教化民眾的作用,能夠提高國民的政治水平、治理水平。傑斐遜和彌爾頓一樣,認為真理有能夠戰勝謬誤的無可比擬的力量。在新聞自由的社會下,謬誤必然會原形畢露,不堪一擊,而真理留存萬世。新聞自由就是帶領人們走向真理的橋梁。他認為報刊和出版事業是新聞自由的重要陣地,也是文明能夠得以傳播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進步的報刊和出版事業,那麽人類文明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蒙受愚昧欺辱。


    宗教思想


    獨立前後的北美,是一個宗教的社會。當時,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教派多達26個,宗教組織竟有3105個,居民幾乎人人信教,即使很多人不是正式教徒,但名義上十之有九是教徒。當時,公理會派教會和聖公會分屬於北、南各州的官方教會。官方教會一般都壓迫和歧視其它教派。


    北美殖民地的這些嚴酷現實,促使傑斐遜從青年時期開始就走上反對宗教壓迫,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鬥爭道路。 他充分認識到壓迫非國教派法律的存在,將還會在有機會的情況下肆虐,因此,他認為有必要利用修改法典的機會製訂一項宗教自由的法律,以求實現在法律上的宗教自由。


    傑斐遜為爭取宗教自由,經曆了漫長的鬥爭曆程,發表了大量的關於教會和宗教問題的言論來表達他的宗教自由思想。他還在青年時期就在頭腦中形成了宗教自由的思想,他在一篇短文中寫道 :\"宗教是一種內存的、個人的信仰,是人和他的上帝之間的私事,……不容外界力量,甚至教堂 ,更不用說政府幹預。\"他認為教會是自由的敵人,是愚昧的朋友 ,反對教會與政府結合。 他說:\"宗教在它成為國家的工具時,就成為對於自由的威脅。……在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時代,教士總是敵視自由,他始終與暴君聯盟,支持暴君的肆虐,以報答暴君對自己的保護。\"


    傑斐遜特別強調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性,他曾寫道 :\"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信仰的權利,而且也不可能放棄。我們對於這個權利隻向上帝負責。\"他在任弗吉尼亞議員的時候,就公開提出了宗教自由的主張。1776年10月7日,傑斐遜被任命為處理宗教問題的19人委員會成員之一,他同宗教界頑固勢力展開了堅決鬥爭,利用各種場合發表意見。他主張一切人應享有發表宗教見解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受強迫參加或維護某個宗教組織,還提出政府應當保護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1776年11月,傑斐遜等人起草了一項法案,廢除了宗教上有不同意見和不到教會作禮拜的人為罪犯的法律,議會通過了這個法案,這是邁向宗教自由的一大步。


    1779年初,傑斐遜向議會提出了著名的\"宗教自由法案\",目的在於\"把猶太教和非猶太教、基督教和穆罕默德教、印度教及各式各樣的不信教者,都置於它的保護之下。\"


    \"法案\"指出:精神自由是人的自然權利,因為上帝在創造人類的同時賦予了人以精神自由,而且這種自由權是上帝給予人的權利中最重要的權利。 在傑斐遜看來,信仰自由是人的自然權利之一,是不能被剝奪和轉讓的。


    傑斐遜提出的\"宗教自由法案\",由於他的離任和或保守分子的反對,幾經周折才幹1786年在兩院通過成為法律。 這樣,許多因宗教主張和活動而犯罪的法律被廢除了;不信官方教會的人也不必再捐款了;無論什麽種族的公民都可自由信仰宗教了;政教終於分離了。\"法案\"在美國曆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自由的時代\",\"在人類進步方麵是個裏程碑\"。


    傑斐遜的宗教自由思想,包含有兩層意思 :一是任何人都有信仰或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二是任何信教的人有履行其所信教教義和教儀的自由,國家不得強迫任何人履行任何宗教儀節。傑斐遜要求的是取消任何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實現各教派的完全平等和信仰的完全自由,而不是以某種宗教為主而容忍其它教派的存在。


    傑斐遜的宗教自由思想 ,是美國社會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裏的一次大變革,是法國啟蒙思想家\"自然權利學說社會契約論\"等啟蒙思想在北美的發展。傑斐遜以社會契約論為理論根據,指出組織政府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人民的一係列權利自由,否則政府就無存在的基礎和必要了。以此說明並強調政府應當保護人們的宗教信仰自由,這符合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自由貿易的需要,也反映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原則要求。 因而傑斐遜的宗教自由思想對於揭開當時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表現形式的宗教壓迫的神秘麵紗,喚起民族意識的覺醒,順應曆史潮流是有積極意義的。


    曆史評價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他在文學和科學上享有盛名,在寫作上獨具稟賦。他的作品因其在遣詞造句方麵的獨具匠心而廣為流傳,為人矚目。


    美國政治家亞曆山大·漢密爾頓:說傑斐遜極端狂熱,將不惜一切以推行他的原則,終將和他的聲望或利益不相容。實則這個人同我所知之任何人一樣能夠順時應勢一一斟酌如何有利自己的聲名或利益;這種氣質的可能結果是使體製得以維持,這一體製原來雖然遭到反對,但既已確立,要想推翻勢必危及推翻者。我認為,觀傑斐遜先生的品性,保證可望有一順時應勢的體製,並無生成狂暴體製的可能……況且並無充分理由推斷他有墮落的可能,故可斷定他必不致有越軌妄為。


    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這位偉人在一個民族爭取獨立鬥爭的巨大壓力之下,尚能冷靜沉著,有預見有能力在一份充滿革命氣息的文件中加入抽象的真理,這真理適用於任何時代的所有人類。


    曆史學家亨利·亞當斯:寥寥幾筆就能勾勒出美國早期所有總統的形象,唯有傑斐遜是個例外,隻能用筆尖一筆一畫地畫,畫像是否逼真取決於能否畫出變幻、飄忽的陰影。


    英國曆史學家保羅·約翰遜:就學識全麵、天賦才華、領悟能力和成就造詣而言,從未有過哪個美國人可以跟他相媲美,幾代受過教育的美國人都把他看得比華盛頓和林肯更高。


    美國學者戈登·伍德:無論我們將民主視為個人所擁有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還是視為多數人自我統治的權利,傑斐遜都是民主的最著名、最善表達的代言人。


    普利策獎得主喬恩·米查姆《權力的藝術:托馬斯·傑斐遜傳》:1傑斐遜的天才之處就在於,他既是哲學家又是政治家,而且常常能同時扮演好兩種角色。2傑斐遜在整頓思想、打動人心方麵的能力超群,激情澎湃的同時又不失踏實務實。為實現構想,他妥協退讓,也相機變通。3他代表了一種永恆的戲劇情節:在複雜的亂世當中,通過爭奪國家的領導權實現偉大的變革。


    《中華讀書報》:1在美國曆任總統中,托馬斯·傑斐遜是最難以捉摸的一位。他的思想與性格既單純又複雜--博學多才卻又過分天真,洞悉人心卻又自欺欺人,高擎理想的火炬卻又放縱不羈。2同時代的華盛頓、富蘭克林以及後輩的林肯、羅斯福等人大都歸檔於曆史,唯傑斐遜一直屬於當下,並以巨大的存在感參與到憲製、廢奴、墮胎、醫改、環保、平權運動乃至全球治理等美國各個時期內政外交的重大議題之中,成為檢驗各種信念、原則、真理成色的試金石。傑斐遜的\"當下性\"讓曆史研究者難以對其蓋棺論定,隻好稱他為\"多變之人\"或\"美國偉大的凡人\",認為其真正的遺產是\"對遺產的否定\"。


    軼事典故:


    桃色醜聞


    21歲時,托馬斯·傑斐遜曾向一位朋友的妻子求愛,此事在他任總統期間被作為醜聞曝光,備受詰難。


    喜愛葡萄酒


    1787年,托馬斯·傑斐遜對法國和意大利進行外交訪問,這段旅行使其成為歐洲葡萄酒的忠實愛好者。 傑斐遜最喜歡的酒款是來自波爾多、勃艮第(burgundy)和蘇玳(sauternes)產區的頂級年份葡萄酒。此外,他也十分欣賞法國北羅訥河穀(rhone valley)埃米塔日(hermitage)的白葡萄酒、匈牙利的白葡萄酒以及葡萄牙的馬德拉酒(madeira) 。


    多才多藝


    托馬斯·傑斐遜好學多才,興趣廣泛。他是土地測量師、建築師、古生物學家、哲學家、音韻學家和作家。他懂得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還對數學、農藝學和建築學,甚至提琴等感興趣。人們稱他是天資最高、最多才多藝的美國總統。


    大奴隸主


    被稱為\"民主之父\"的托馬斯·傑斐遜也是個大奴隸主,畢生堅守蓄奴生活,至死拒絕解放自己的奴隸。


    人際關係


    托馬斯·傑斐遜的雙親皆為世居維吉尼亞的移民家庭。


    父親


    彼得·傑斐遜,為農民兼測量員。


    母親


    簡·倫道夫·傑斐遜(1719年-1776年),為艾夏姆·倫道夫(isham randolph)與簡·羅傑斯(jane rogers)之女,彼得·傑斐遜之表親。


    妻子


    瑪莎·威利斯·斯凱爾頓(1748年-1782年9月),與托馬斯·傑斐遜於1772年1月1日結婚。


    子女


    瑪莎·華盛頓·傑斐遜(1772年9月-1836年),托馬斯·傑斐遜的長女。


    簡·倫道夫·傑斐遜(1774年4月-1775年),托馬斯·傑斐遜的二女兒。


    未命名(1777年5月),托馬斯·傑斐遜唯一的兒子,出生不久即夭折。


    瑪莉·傑斐遜(1778年8月-1804年),托馬斯·傑斐遜的三女兒。


    露西·伊麗莎白·傑斐遜(1780年11月-1781年),托馬斯·傑斐遜的四女兒。


    露西·伊麗莎白·傑斐遜(1782年5月-1785年),托馬斯·傑斐遜的五女兒。


    後世紀念


    故居、墓地


    托馬斯·傑斐遜的故居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南約160公裏的夏洛茨維爾附近的蒙蒂塞洛。蒙蒂塞洛不僅是傑斐遜的故居,也是其墓地所在。1987年,蒙蒂塞洛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紀念郵票


    1857年-1861年,美國發行了托馬斯·傑斐遜像5美分郵票,郵票分1型和2型兩個大類以及紅、棕不同的顏色。


    紙幣


    1869年,美國2美元紙幣的肖像人物替換成托馬斯·傑斐遜,直至1966年2美元紙幣因為使用率不高而停產。


    國會圖書館


    1897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建造了一座新樓儲藏圖書,被命名為傑斐遜大樓。國會圖書館網站上的聯邦立法資訊名為托馬斯,以表彰其在國會圖書館遭英軍焚毀後,將個人藏書提供給圖書館。


    紀念公園


    1925年3月,美國國會批準建設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公園的花崗岩山體上雕刻著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的頭像,其中托馬斯·傑斐遜的頭像於1936年完工。


    紀念館


    傑斐遜紀念堂位於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1938年在羅斯福主持下開工,1943年,在托馬斯·傑斐遜誕辰200周年時竣工落成。紀念堂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傑斐遜生前的建築理念,其整體風格和羅馬萬神殿相仿。紀念堂大廳中央矗立著傑斐遜立身銅像,銅像眺望著白宮。紀念館牆壁上有傑斐遜宣讀《獨立宣言》情形的雕刻畫,他的部分著作也被雕刻在館壁上。


    紀念碑


    傑斐遜紀念碑位於美國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又稱\"聖路易斯拱門\",由英籍芬蘭建築師伊羅·沙裏寧設計。1962年開建,1966年完工,是為了紀念托馬斯·傑斐遜於1803年決定購買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區而建。紀念碑外形是一道銀光閃閃的彩虹,高210米,兩腳相距210米,建在18.7米高的三角基座上,總重噸,由142塊尺度不同的雙層三角形中空不鏽鋼構件組成。


    紀念活動


    2017年4月1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儀仗隊士兵參加傑斐遜誕辰274周年紀念活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