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 · 麥迪遜? (james madison,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美國第四任總統(1809年-1817年),美國開國元勳。


    詹姆斯·麥迪遜為一名共濟會成員。曾擔任州眾議員(1776年)、州參議員(1784年-1786年)、大陸會議代表(1780年-1783年)、聯邦眾議員(1789年-1797年)和國務卿(1801年-1809年在傑斐遜總統下)。他還是北部聯邦黨人文件的起草人之一、民主共和黨的組織者。 他與約翰·傑伊及亞曆山大·漢密爾頓共同編寫《聯邦黨人文集》,是美國製憲會議代表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起草和簽署人之一,亦被一些人視為\"美國憲法之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詹姆斯·麥迪遜


    外文名稱:james madison


    國籍: 美國


    出生日期:1751年3月16日


    逝世日期:1836年6月28日


    畢業院校:普林斯頓大學


    職業:律師、政治家、思想家


    主要成就:第二次美英戰爭;保衛了美國的共和製度;為美國贏得徹底獨立建立了功績。


    出生地:弗吉尼亞州康維港


    信仰:聖公會


    代表作品:《美國憲法》《聯邦黨人文集》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個人概述:


    麥迪遜是美國第四任總統,出身於南方大種植園主家庭。少年好學,青年時期即投身於獨立戰爭。曾擔任州眾議員(1776年)、州參議員(1784年—1786年)、大陸會議代表(1780年—1783年)、聯邦眾議員(1789年—1797年)和國務卿(1801年—1809年在傑斐遜總統下)。畢業於新澤西學院(後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是革命的活躍分子,但是身體太弱,沒有資格參軍。他學習曆史和政府的課程,法律讀的很好。


    基本信息:


    生卒年月:1751年3月16日生於維吉尼亞州康維港(portconway,virginia)


    1836年6月28日逝於維吉尼亞州蒙彼利埃(montpelier,virginia)


    總統任期:1809年3月4日—1813年3月4日


    1813年3月4日—1817年3月4日


    職業:律師


    身高:164cm


    所屬政黨:民主共和黨


    宗教:聖公會


    第一夫人:多莉·派恩·托德(dolleypaodd)


    副總統:喬治·克林頓(1809年—1812年)埃爾布裏奇·格裏(1813年—1814年)


    早年曆程


    年輕時,麥迪遜差點失去自製力。他在1774年(他那時23歲)寫給威廉。布拉福德的信中說:“我既沒有耐心去聽,去交談,也沒有耐心去想想與之有關的事。因為我如此長時間地,如此缺乏目的地與人爭論,指責和嘲罵他人,以致我連基本的耐心都沒有。”麥迪遜因為弗吉尼亞的聖公會對施洗傳教士的監禁作出了強烈的反應。他對秩序的感覺被英國聖公會教徒的放蕩和懶惰所冒犯。他認為這些教士傲慢、無知而且流氓成性。麥迪遜將這些教士與他在普林斯頓遇到的長老教會成員相比,發現後者真誠、積極,讓他敬佩。


    麥迪遜離開弗吉尼亞去求學的理由是,這裏的學校—威廉和瑪麗學院此時由不稱職的聖公會教徒管理。在麥迪遜上學時,曾經在這一學院任教,對傑斐遜和威廉·斯摩曾經很有幫助的教師已經離開。這所學校後來在傑斐遜當政時又複興過,不過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當16歲的麥迪遜在國王和王後縣完成了由受尊敬的蘇格蘭牧師唐納德·羅伯遜執教的5年學業後,他的父親將他帶迴了奧蘭治縣,讓他在那裏待了兩年。麥迪遜已經到了該進入大學的年齡了,但是,父親給他請了一名家庭教師,仍然讓他待在家裏,以便隨時觀察他的健康狀況。


    麥迪遜的家庭教師托馬斯·馬丁剛從普林斯頓畢業不久,他推薦他的這個學生去自己的母校完成學業。這對於麥迪遜本人和他將要服務的國家都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來自蘇格蘭的約翰·威斯布恩當時剛擔任學校校長職務一年。維斯布恩給他的學生提供了最新的來自蘇格蘭的富有啟迪性的課程。麥迪遜對威斯布恩的尊敬不亞於對他父親的尊敬,麥迪遜一直稱唿他為“博士”。由於麥迪遜在家裏接受的教育,他在兩年之內就完成了普林斯頓的常規課程。之後,麥迪遜又在那裏多留了一年,私下跟隨威斯布恩繼續學習。威斯布恩後來讓麥迪遜帶著雄心勃勃的讀書計劃迴到弗吉尼亞。麥迪遜進入閉門讀書的時期,這延遲了他的事業選擇,直到革命的爆發,才將他從書齋當中拉了出來。


    政治生涯


    麥迪遜連任兩屆總統,時間是從1809年3月4日至1817年3月4日。他擔任總統期間曾領導進行第二次美英戰爭,保衛了美國的共和製度,為美國贏得徹底獨立建立了功績。在麥迪遜任職的第一年,禁止美國與英國和法國進行交易;然後在1810年5月,審定的國會進行兩個交易,如果兩者中任何一個將接受美國的中立的權利的意見,禁止與其它國家進行交易。 拿破侖假裝答應。在1810年後期,麥迪遜與英國宣布斷交。


    在國會包括亨利·克雷和約翰·卡爾霍恩的年輕的一組,\"好戰分子\",為一個更好鬥的政策敦促總統。美國海員的英國強迫服役和貨物的扣押使麥迪遜不得不對壓力讓步。在1812年6月1日,他向國會宣戰。這八年是令人灰心和充滿困難的八年,美國在許多事情上都很不順利。這時,英美關係惡化,1812年美國對英宣戰,但由於美國沒有做好準備,戰況不佳。最後由於安德魯·傑克遜將軍在新奧爾良取得的巨大勝利,才確保了美國人在這次戰爭中獲得勝利。1836年6月28日,麥迪遜在弗吉尼亞州的莊園中去世。


    政治主張


    詹姆士·麥迪遜是美國“國父群”中的一位,他主張建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並且全盤修改邦聯條款,是一位聯邦主義者。憲法公布後聯邦主義者為了克服反對勢力,以致部分反對的州批準憲法,故麥迪遜等聯邦黨人的思想,一直貫穿美國的政治思想和憲政思想,該思想主要談論為外部製約限製的民主、權利的分立,對宗教控製等辯論均充滿洛克、孟德斯鳩的自由學說。其對民主的見解被後世喻為“麥迪遜民主”,而麥迪遜民主有以下的特點:


    1.如果不受外部製約,任何既定的個人或群體都將對他人施加暴政。


    2.所有權利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即意謂外部製約的消除。


    3.如果不受外部製約限製,少數人將對多數人施加暴政。


    4.如果不受外部製約限製,多數人將對少數人施加暴政。


    5.對於非暴政共和的存在,至少有以下兩種必要條件:


    6.避免所有權力集中在同些人手中,無論是一人、少數人抑或多數人,以及無論是以世襲、自封還是選舉。


    7.必須對宗教加以控製,已製其無以采取不利之行動而損及公民利益,抑或損害社區的持久和凝聚的利益。


    8.經常的普選將不會提供一種足以阻止暴政的外部製約。


    9.如果要控製宗教以避暴政,那麽必須通過控製宗教的後果來實現。


    10.如果一個宗教由不足多數人組成,那麽可實施立法機構中關於投票的共和原則來控製,換句話說多數人可以否決少數人。


    11.如果選民在利益勢眾多的、廣泛的和多樣的利益,那麽多數人的宗教的發展就能受限。


    12.如果選民在某種程度有眾多的、廣泛的和多樣的利益,那麽多數人的宗教就不大可能存在,如果有也無法像個統一體那樣行動。


    多元主義的理念可追溯到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尤其是洛克和孟德斯鳩的觀點,不過最早有係統的發展,則是麥迪遜在聯邦論中的論述,其論述勢促使美國從邦聯走向聯邦的關鍵,麥迪遜最擔心的“派係問題”,其認為未受監督的民主統治容易受假借人民的名義,而去謀取個人利益,故麥迪遜相當重視社會利益和團體的多樣性,認為民主社會應是能使每個團體均有發言的管道,以求其社會之穩定性和利益均衡,主要的方式有權力分立、兩院製和聯邦體製等。


    重大事件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意圖吞並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一般稱之為1812年戰爭,又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此戰爭最知名的事件就是1814年8月24日英軍攻占華盛頓特區,並焚燒美國首都所在地白宮。這場戰爭是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美國首都被外國軍隊攻陷並占領。


    個人影響


    製憲


    麥迪遜在1776年參加了弗吉尼亞憲法的製定。他是出席大陸會議的代表,是製憲會議的著名人物、北部聯邦黨人文件的起草人之一、眾議院議員、民主共和黨的組織者。


    麥迪遜和漢密爾頓、約翰·傑伊在憲法誕生後,一起寫了一係列的文章,為憲法的批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麥迪遜是美國傑出的政治哲學家,是美國憲法的奠基人,他與約翰·傑伊及亞曆山大·漢密爾頓共同編寫《聯邦黨人文集》,被稱為美國“憲法之父”,他的人權主張和三權分立學說迄今仍是美國憲法的指導原則。


    他和傑斐遜共同創建和領導了民主共和黨,使美國開始形成了兩黨政治。


    人物評價


    詹姆斯·麥迪遜就是這樣一位理智領導者,再沒有人比這位來自於弗吉尼亞的立憲主義者更具有說服力地概括了權力製衡的策略。他清楚地認識到美國人民正在形成中的需要,而且他的政治經曆以及他對政治文獻的研讀,也使他對人的本性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他從一種衝突理論的角度,分析了美國的政治形勢—民眾政府向派係暴政的轉變趨勢,其結果必將是造成混亂、動蕩和不公平。他考察了派係產生的根本原因,發現它們並非是表麵的或暫時性的因素,而是“植根於人的本性之中”。這些力量可能爆發於宗教衝突、政治衝突和領導衝突之中,尤其是爆發於經濟衝突之中,但是,“由於人類彼此仇恨的傾向如此強烈,以至於在具有實質意義的原因並不存在的情況下,最細微、最荒謬的分歧也足以煽動人們的敵視的情緒,足以激發出最激烈的衝突”。


    由於派係分裂傾向如此強盛有力,因此根本不能用諸如“摧毀自由這個派係活動的本質所在”,或者賦予“每個公民同樣的選擇機會、同樣的激情和同樣的利益”這樣的策略來平複它。這樣的想法或是不切實際的,或是比派係活動這一疾病本身的危害更大。


    相關書籍


    他沒有獨立宣言上簽字,也未能在革命戰爭中衝鋒陷陳,然而他在為締造美利堅合眾國所做的貢獻上,無人可及。


    美國憲法,這份在詹姆斯·麥迪遜影響下製定的不同凡響的文件,不僅確立了成功效力於美國兩個多世紀的政體,而且確保了美國公民基本權力的實現。正如麥迪遜一再聲明的那樣,該文件的訂立是眾人合作努力的果。盡管這樣,由於他的貢獻如此之大,這個少言寡語、身材矮小的弗吉尼亞人被人尊為“憲法之父”。這位思想敏銳、高瞻遠矚的美國第四任總統,在創建美國民主製度的曆程中,功不可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