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陝西省文物學術委員會主任石興邦對此認為:\"世界上各個民族,特別是具有古老傳統文化沉積豐厚的國家民族,追溯到她的曆史源頭,都有一個神話似的傳說時代。因為在文明產生前沒有文字記載,隻有靠口頭傳說將他們認為熟悉而重要的事情代代口傳下去。這些史料,我們稱它為''影史'',不是虛擬的,而是在一定真實的曆史素材上的映象,是有一定依據的。\" 華胥氏和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推理關係--古籍文獻多講\"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伏羲\",雷澤中的大人是雷神,雷神就是龍神---雷之聲是龍的發音,和雷相伴的閃電是龍的形狀。因此,伏羲便是龍神的兒子,女媧便是龍神的女兒,龍的兒女自然要生得\"龍身而人麵\"像漢代畫像石畫得那樣了。這是\"龍的傳人\"一說的最早源頭。伏羲和女媧是有\"龍祖\"之稱的,那麽,龍祖的媽媽華胥氏自然就是\"龍祖之祖\"了。


    華胥窯


    記者從華胥文化研究會獲悉,華胥鎮決定開發保護重要的氏族文化資源--華胥窯古遺址。


    據有關資料記載,伏羲和女媧出生時就在華胥鎮宋家村後半坡上的窯洞中,因而該窯稱之為華胥窯。窯中有一通道,直通華胥溝,在宋家村口還有\"毓仙橋\"、\"毓聖橋\",相傳是華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媧時所走過的橋梁。宋家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有關記載\"三皇\"功績的石碑,碑的中間刻有\"古華胥國\"四個字,左右兩邊分別是\"伏羲肇娠,皇帝夢遊\"八個字。


    據了解,宋家村\"華胥窯\"是華胥氏孕育伏羲和女媧的始祖地。華胥鎮將在今明兩年內做好以華胥陵為中心,西至新街遺址、東至華胥窯、華胥溝的華胥文化旅遊區的各項開發工作。與此同時,\"華胥窯\"所在地宋家村還采取多種籌資形式,積極加快開發、保護、建設華胥氏生前居住的窯洞及當地的華胥氏文化旅遊資源,從而拉動當地旅遊業,帶動地方\"農家樂\"的迅速崛起。


    華胥氏文化研究會李三友對記者說:\"華胥窯\"的開發必將對於繁榮我縣經濟,開發旅遊名片,促進\"三個文明\"建設,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讓這世界性的隱性人文遺址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和保護。


    國家公祭


    2007年3月份,世界華人聯合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cujinhui、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中國史前文化研究院、黃陵基金會、藍田縣人民政府等10多家單位共同主辦了首次全球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4萬多人參加了恭祭儀式。此後,對於華胥氏的研究和華胥陵的考古保護工作也已全麵展開,它標誌著被人們遺忘了近百年的華夏始祖母華胥氏,重新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從文史材料中走向真實生活。


    位於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的華胥陵,相傳是上古時代伏羲和女媧之母華胥氏的陵塚。有專家稱,華胥氏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陝西省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五十公裏,因境內南山盛產美玉,故名。一九六三年在此發現了距今約八十萬年的\"藍田猿人\"化石,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之一。


    據中新社了解,藍田縣有關於華胥氏的諸多遺跡,\"羲母陵三皇故居\"等,日前有關學者石興邦、劉士莪、任本命等人趕赴藍田,從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等不同角度,對母係氏族的起源、華胥氏族團的生成、曆史的沿襲及現存遺跡與曆史傳說記載的對照進行考證,得出上述結論。


    此間專家們認為,華胥氏是中國上古時期母係氏族部落的一位傑出女首領,作為伏羲,女媧的生母,她是華夏的繁衍之根。華胥上古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根源。


    2006年3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在華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舉行了首屆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龍騰神州,鳳舞華夏,尋根華胥,振興中華\"。在大典上舉行了奏祭樂,獻酒,揭碑及宣讀祭文等儀式。今後的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都將舉行這樣的大典。


    後人評價


    袁珂:遠古人類,因為知識不足,對於日月星辰、山川河海、風雲雷雨的變幻;對於草木花卉、鳥獸蟲魚的生長和死亡,這些大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就產生各種幼稚的、天真的想象和解釋,這就是中國神話的起源。通過這些神話故事,可以了解先民們在一定曆史階段的生產水平和精神麵貌,了解他們在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圖景。


    柏楊:中國神話故事體現了古人在對宇宙如何形成及進化發展的探索精神,象征著古代勞動人民與自然抗爭的智慧、可覺察出其中既有天真的想像又有樸素科學的成分。有些曆史學家非常看不起神話在曆史中的地位,但神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曆史如果沒有神話部分,這個民族不過一群木偶而已。從神話的內容,我們可據以了解先民的生活背景和人文反映,這就是神話的功用之一。所有的神話都是矛盾百出,有時侯簡直不知所雲。中國的神話也是如此,但這更證實了它是先民的產物。如果由近代小說家們編造的話,包管無懈可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