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太夫人一口啐到尹姨娘臉上,訓斥道:「主子說話,有你這賤婢插嘴的份兒?是不是仗著振功的寵愛,仗著自己生了一姐一哥兒,就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了?玉姐兒一直養在你跟前,你看你把她養成什麽樣子了?連從崖州那蠻夷之地迴來的六丫頭也比不上!往日我還隻當她行事率性嬌縱,想不到竟然做出殘害手足之事,傳出去讓侯府的姑娘如何在京城立足!現在除了大房,二房三房已岌岌可危,你還不嫌亂是不是?現在不是以前了。」最後一句,她歎息對兩個孫子說。
過去有福樂郡主撐腰,有二皇子做靠山,有輔國公府可倚靠,現在二皇子被賜死,輔國公侯府被奪爵抄家,福樂郡主隻剩一個郡主的空殼,他們已經沒有底氣和成振清鬥,成振功被荀太夫人訓斥得啞口無言,卻是萬分不服氣,想著若是當初會如何如何。
「你們現在都給我收斂些!這次是六丫頭受了委屈,我若不罰大丫頭二丫頭和七丫頭,怎麽堵得住悠悠之口?玉丫頭鞭笞二十下,禁足三個月,家訓和女四書挨著抄二十遍!至於康丫頭和芸丫頭,鞭笞十下,也抄二十遍家訓和女四書,禁足三個月。這期間你們好生反省反省!」
教訓完小輩,荀太夫人又對兩個孫子說道:「你們兩個最近也給我消停些!眼下不是當年,出了事誰也救不了你們。老大這些年長進了,我看不透他,也管不住他了。」提起成振清,荀太夫人半是不甘,半是欣慰。還有宮裏的皇後,當年她應該沒虧待她吧?唉,命該如此。
成振功和成振聲屈辱的認命,小聲應是。三個丫頭被林媽媽領到隔壁屋子受罰,鞭子一聲聲鞭打在小姑娘身上,聽得尹姨娘幾個揪心不已。家法完畢之後,三人已不能走路,模樣好不淒慘。尹姨娘、陸氏和安姨娘不管不顧的衝上去摟著一身是血的女兒心肝肉肝的叫著。
出了太夫人的景斕堂,兄弟二人分開走,成振功身後跟著哭哭啼啼的尹姨娘母女,他心中煩悶,忍不住朝二人發火道:「哭,哭什麽哭!惹誰不好,偏去惹大房的喪門星!」
尹姨娘得寵多年,一直都是成振功跟前第一得意之人,聽到他訓斥的話哭得更撕心裂肺,捂著臉嘶吼道:「玉兒都被大房的六丫頭欺負到這份上了,二爺還來訓斥我們母女!我知道現在大房得勢,老祖宗偏寵大房,不辨青紅皂白就拿大姑娘出氣,可憐玉兒連個出頭的人都沒有,還要被自己的親生父親責罵,玉兒怎的就這麽命苦啊!」
尹姨娘年過三十,正是風韻猶存之年,加上她本就容色出眾,又保養得宜,仍舊如二十出頭的少婦般鮮嫩。她又是打小服侍成振功的,情分比嫡妻羅氏還厚幾分,她一哭訴,成振功心就軟了。如果登基的是二皇子,如果輔國公府還在,永寧侯府就是他的了,誰還敢欺負他的人?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想到自己現在是白身,得仰仗大房過活,不由惆悵萬分。
「剛才我被氣著了,那些話你不必放在心上。玉兒是我的女兒,我也不忍心罰她,隻是這迴是老太太的意思,誰也駁不了。等三個月後,我再補償玉兒就是。」成振功柔聲安慰愛妾愛女說,「現在變天了,不可再像從前那樣了。大房……以後離六丫頭遠些。」
成玉寧躺在步攆上抽泣著,雙手握成拳頭,倔強地抬頭問成振功說:「爹,我們以後真要看大房的臉色過日子嗎?」從前她爹是侯府世子,門庭煊赫,往來的都是達官貴人,她的姨娘是父親跟前最得意的人,她是府上最高貴的長女,即便是庶出,同父異母的嫡女和三房的嫡女哪個敢和她一較高下?
就是往來的豪門貴女,也沒人敢小瞧她,那時她的身價水漲船高,上門來說親的人家絡繹不絕。那時她是眾星捧月的天之嬌女,從小到大隻有別人奉承她,沒有她去看人臉色的。今日午後在碧湖,她之所以那樣做,隻是為了給剛迴來的成靖寧一個下馬威,讓她知道自己不是可以任人搓摩的,哪知會是這個結果?
成振功沒有迴答,隻雙手背在身後,垂頭喪氣的迴扶搖院。成玉寧得到答案,複又躺下嚎啕大哭,這種天差地別的處境,她如何能接受?
到扶搖院門口,正好遇到從瓊華院迴來的羅氏母女,成振功對羅氏不鹹不淡的,隻問了聲去哪兒了。羅氏看到眼圈紅紅的尹姨娘母女,心情大好,麵上並不顯露,聲音一如既往的平和:「祖母命妾身去看看靜寧,從瓊華院那邊迴來。可憐的六丫頭,本就身子弱,這會兒落水受了寒,不知過年能不能好起來。」
作為叔母,關心晚輩理所應當,羅氏的話落在尹姨娘和成玉寧耳中,母女兩個瞬間被氣得肝疼,忍不住諷刺道:「姐姐這麽心急的往前湊,不怕熱臉貼了冷屁股?到時候別什麽都沒得到,還惹一身騷!」
羅氏今天暢快得很,尹姨娘的幾句話還不足以讓她發火,笑意盈盈地道:「老祖宗教導我們小輩要與人為善,一家人要互助互愛,我聽她老人家的話行事,難道有錯?」
尹姨娘能在侯府作威作福,靠的是成振功的寵愛,而成振功給尹姨娘撐腰靠的是權勢,但眼下成振功無權無勢,尹姨娘就算有寵愛也翻不起浪來。若是以往,她早就哭著撒潑招唿上去了,這會兒卻隻能幹瞪著羅氏。
羅氏隻覺萬分解氣,開始佩服起自己的父親忠敬侯來。忠敬侯羅家也是開國十六大功臣之一,子孫後輩人才輩出,文武人才兼備,不少是國之棟梁封疆大吏,在京城是有名的望族。
當年作為二皇子黨的成振功兄弟二人,為了拉攏忠敬侯,上門求取羅家姑娘。當時適婚的嫡女隻有她一個。父親不願卷入奪嫡之爭,拒絕了福樂郡主的提親。結果他們母子二人竟用那般下作的手段害她,讓她不得不嫁給成振功。出嫁之前,父母在她的閨房哭了一夜,說為了家族,他們隻能當沒有她這個女兒,以後也不會往來。為了補償她,給了她大筆的嫁妝。
後來她恨過父母無情,因為忠敬侯極其家族不再與她往來,她成了福樂郡主母子眼中無用的棋子,十多年來一直被厭棄,被姨娘欺壓。但自從四皇子登基,二皇子一黨倒台之後,京城大半的權爵之家受到牽連,而忠敬侯府卻能獨善其身,屹立不倒,還得到新皇重用,她這才佩服起父親的手段來。
這時忠敬侯府才開始和她走動,答應扶持她的一子兩女,並把嫡出的孫女嫁給她的兒子。她的兩個女兒,侯府也會關照。沒有後顧之憂,羅氏無需再看成振功的臉色,而她也有大筆嫁妝傍身。
進院子之前,羅氏似想起什麽來,停下腳步對尹姨娘母女說道:「現在侯府的三房人還住在一個地方,彼此有所顧忌,出了事大家可以關上門自己解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像今天的事有三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坐鎮,三言兩語就揭過了。但若到外邊也這般,做錯了事就先聲奪人告惡狀是行不通的,別家的孩子也是父母長輩的掌中寶,若是遇上性子烈一些的,非要斷出是非對錯來,那時得到的教訓會深刻許多。所以為了玉姐兒能找個好婆家,宏哥兒能找個好媳婦,姨娘一定要想清其中厲害才是,別到了外麵做事還不分輕重。」
過去有福樂郡主撐腰,有二皇子做靠山,有輔國公府可倚靠,現在二皇子被賜死,輔國公侯府被奪爵抄家,福樂郡主隻剩一個郡主的空殼,他們已經沒有底氣和成振清鬥,成振功被荀太夫人訓斥得啞口無言,卻是萬分不服氣,想著若是當初會如何如何。
「你們現在都給我收斂些!這次是六丫頭受了委屈,我若不罰大丫頭二丫頭和七丫頭,怎麽堵得住悠悠之口?玉丫頭鞭笞二十下,禁足三個月,家訓和女四書挨著抄二十遍!至於康丫頭和芸丫頭,鞭笞十下,也抄二十遍家訓和女四書,禁足三個月。這期間你們好生反省反省!」
教訓完小輩,荀太夫人又對兩個孫子說道:「你們兩個最近也給我消停些!眼下不是當年,出了事誰也救不了你們。老大這些年長進了,我看不透他,也管不住他了。」提起成振清,荀太夫人半是不甘,半是欣慰。還有宮裏的皇後,當年她應該沒虧待她吧?唉,命該如此。
成振功和成振聲屈辱的認命,小聲應是。三個丫頭被林媽媽領到隔壁屋子受罰,鞭子一聲聲鞭打在小姑娘身上,聽得尹姨娘幾個揪心不已。家法完畢之後,三人已不能走路,模樣好不淒慘。尹姨娘、陸氏和安姨娘不管不顧的衝上去摟著一身是血的女兒心肝肉肝的叫著。
出了太夫人的景斕堂,兄弟二人分開走,成振功身後跟著哭哭啼啼的尹姨娘母女,他心中煩悶,忍不住朝二人發火道:「哭,哭什麽哭!惹誰不好,偏去惹大房的喪門星!」
尹姨娘得寵多年,一直都是成振功跟前第一得意之人,聽到他訓斥的話哭得更撕心裂肺,捂著臉嘶吼道:「玉兒都被大房的六丫頭欺負到這份上了,二爺還來訓斥我們母女!我知道現在大房得勢,老祖宗偏寵大房,不辨青紅皂白就拿大姑娘出氣,可憐玉兒連個出頭的人都沒有,還要被自己的親生父親責罵,玉兒怎的就這麽命苦啊!」
尹姨娘年過三十,正是風韻猶存之年,加上她本就容色出眾,又保養得宜,仍舊如二十出頭的少婦般鮮嫩。她又是打小服侍成振功的,情分比嫡妻羅氏還厚幾分,她一哭訴,成振功心就軟了。如果登基的是二皇子,如果輔國公府還在,永寧侯府就是他的了,誰還敢欺負他的人?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想到自己現在是白身,得仰仗大房過活,不由惆悵萬分。
「剛才我被氣著了,那些話你不必放在心上。玉兒是我的女兒,我也不忍心罰她,隻是這迴是老太太的意思,誰也駁不了。等三個月後,我再補償玉兒就是。」成振功柔聲安慰愛妾愛女說,「現在變天了,不可再像從前那樣了。大房……以後離六丫頭遠些。」
成玉寧躺在步攆上抽泣著,雙手握成拳頭,倔強地抬頭問成振功說:「爹,我們以後真要看大房的臉色過日子嗎?」從前她爹是侯府世子,門庭煊赫,往來的都是達官貴人,她的姨娘是父親跟前最得意的人,她是府上最高貴的長女,即便是庶出,同父異母的嫡女和三房的嫡女哪個敢和她一較高下?
就是往來的豪門貴女,也沒人敢小瞧她,那時她的身價水漲船高,上門來說親的人家絡繹不絕。那時她是眾星捧月的天之嬌女,從小到大隻有別人奉承她,沒有她去看人臉色的。今日午後在碧湖,她之所以那樣做,隻是為了給剛迴來的成靖寧一個下馬威,讓她知道自己不是可以任人搓摩的,哪知會是這個結果?
成振功沒有迴答,隻雙手背在身後,垂頭喪氣的迴扶搖院。成玉寧得到答案,複又躺下嚎啕大哭,這種天差地別的處境,她如何能接受?
到扶搖院門口,正好遇到從瓊華院迴來的羅氏母女,成振功對羅氏不鹹不淡的,隻問了聲去哪兒了。羅氏看到眼圈紅紅的尹姨娘母女,心情大好,麵上並不顯露,聲音一如既往的平和:「祖母命妾身去看看靜寧,從瓊華院那邊迴來。可憐的六丫頭,本就身子弱,這會兒落水受了寒,不知過年能不能好起來。」
作為叔母,關心晚輩理所應當,羅氏的話落在尹姨娘和成玉寧耳中,母女兩個瞬間被氣得肝疼,忍不住諷刺道:「姐姐這麽心急的往前湊,不怕熱臉貼了冷屁股?到時候別什麽都沒得到,還惹一身騷!」
羅氏今天暢快得很,尹姨娘的幾句話還不足以讓她發火,笑意盈盈地道:「老祖宗教導我們小輩要與人為善,一家人要互助互愛,我聽她老人家的話行事,難道有錯?」
尹姨娘能在侯府作威作福,靠的是成振功的寵愛,而成振功給尹姨娘撐腰靠的是權勢,但眼下成振功無權無勢,尹姨娘就算有寵愛也翻不起浪來。若是以往,她早就哭著撒潑招唿上去了,這會兒卻隻能幹瞪著羅氏。
羅氏隻覺萬分解氣,開始佩服起自己的父親忠敬侯來。忠敬侯羅家也是開國十六大功臣之一,子孫後輩人才輩出,文武人才兼備,不少是國之棟梁封疆大吏,在京城是有名的望族。
當年作為二皇子黨的成振功兄弟二人,為了拉攏忠敬侯,上門求取羅家姑娘。當時適婚的嫡女隻有她一個。父親不願卷入奪嫡之爭,拒絕了福樂郡主的提親。結果他們母子二人竟用那般下作的手段害她,讓她不得不嫁給成振功。出嫁之前,父母在她的閨房哭了一夜,說為了家族,他們隻能當沒有她這個女兒,以後也不會往來。為了補償她,給了她大筆的嫁妝。
後來她恨過父母無情,因為忠敬侯極其家族不再與她往來,她成了福樂郡主母子眼中無用的棋子,十多年來一直被厭棄,被姨娘欺壓。但自從四皇子登基,二皇子一黨倒台之後,京城大半的權爵之家受到牽連,而忠敬侯府卻能獨善其身,屹立不倒,還得到新皇重用,她這才佩服起父親的手段來。
這時忠敬侯府才開始和她走動,答應扶持她的一子兩女,並把嫡出的孫女嫁給她的兒子。她的兩個女兒,侯府也會關照。沒有後顧之憂,羅氏無需再看成振功的臉色,而她也有大筆嫁妝傍身。
進院子之前,羅氏似想起什麽來,停下腳步對尹姨娘母女說道:「現在侯府的三房人還住在一個地方,彼此有所顧忌,出了事大家可以關上門自己解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像今天的事有三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坐鎮,三言兩語就揭過了。但若到外邊也這般,做錯了事就先聲奪人告惡狀是行不通的,別家的孩子也是父母長輩的掌中寶,若是遇上性子烈一些的,非要斷出是非對錯來,那時得到的教訓會深刻許多。所以為了玉姐兒能找個好婆家,宏哥兒能找個好媳婦,姨娘一定要想清其中厲害才是,別到了外麵做事還不分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