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文人相輕,但杜衡文卻是個恢廓大度的惜才之輩,故而他的語氣中不免透出幾分唏噓悵然。
聽到杜衡文此番“惜才之論”,秦徵卻是瞪大了眼睛,極為少見的引經據典地嚴肅道:
“《通.鑒》有雲,‘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有才又如何?像他這種空有才華而無德行之輩若是入仕為官才為最可怕,我大煜的朝堂上不知又要多上多少如墨和光這般八麵玲瓏長袖善舞的蠹蟲。”
秦徵這一番話引得一旁的賀重霄心下暗自思忖,畢竟明年便又到了三年一度的春闈,況且他帶兵出征的這兩趟,一路上沒少遇見些貪官汙吏,也的確該上疏陳言好好整頓下朝中吏治了。
“不過話說迴來……掌門,您又怎麽會在這啊?何子騫那賊人呢,他被您打跑了?”
秦徵一拍腦袋,這才想起自己眼下最想著急著知道的事情,卻見掌門搖了搖頭。
“貧道與他其實不過交手了數十招爾爾,那小子功力不淺,想必這些年來下了番狠功夫,貧道一時並未討到上風,甚至為他的暗器所傷。”
柏修齊這番話說得很是是磊落,並沒有絲毫遮掩或是傀怍,足見其心胸之豁達灑落。
柏齊修語氣淡然,可秦徵卻是聽得滿臉緊張:“那然後呢?”
“家兄解圍,引走了何子騫。”
“……啊?可是自從‘河東四傑’中其他三兄弟接連過世後,師伯他已經很多年都沒再出現過了,掌門您確定您沒看錯?”
聽到“小鬼穀”的名號,秦徵更是瞠目結舌,心下歎此行一路上怎能重逢如此多的久未相見之人。
麵對秦徵的不敢置信,柏齊修並不再加解釋,但他腦海中卻又再度浮現出當時的情景——即便他能把自眼前一閃而過的那個披頭撒發、著葛布、挎酒葫蘆的身影錯認眼花,但他也絕不可能將那句桀驁不馴的仰天狂笑錯聽:
“哈哈,何小狐狸,這麽多年未見,來和爺爺我過兩招啊?老弟啊……這裏你就放心交給你老哥我,你快去涼州城中的婁家救你的寶貝徒兒們吧。”
與恪守正道且性情古板的柏修齊不同,哥哥柏醉清其實很欣賞何子騫的武學天賦和堅毅心性,當年他們兄弟二人在正氣台上的大打出手的原因也正是因此,但最終卻柏醉清還是強不過自家弟弟,而何子騫最終也並未能成功拜入歸元峰門下。
“不過,雖說婁家鬧鬼一事眼下也算是有了了結,可是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梁如君的壓勝之術是從哪學來的?而且……”秦徵說著一頓,眉眼中多了幾分憂悒與正色,“也不之道是不是我多心了,我總覺著像是有人在把我們歸元峰中子弟往涼州城內在引……”
聽聞秦徵此言,眾人一時俱是沉默不語。
*
伴隨著“嘎吱”一聲輕響,禦前太監高公公推開房門走入禦書房內,在行完跪安禮後,他把一碗湯放在了蕭憬淮案前。
“陛下,您都看了一整天的奏章了,暫且休息一下吧。這是鄭禦女親手煲的烏雞湯,特轉交奴才,讓奴才給您送來,叮囑您趁熱吃呢。”
“鄭禦女?”
本就因看了一整天奏章而頭昏腦漲的蕭憬淮聽見這個名號後皺了皺眉頭,宮中的宦官大多是些趨炎附勢之輩,平日裏能送到他案頭的食膳不是皇後林似錦便是淑妃斐如繪送來的,再不濟也二十七世婦中稍受恩寵者,怎今日卻是送來了個連封號都沒有的七品禦女送來的湯食?
蕭憬淮擰眉思尋一番,發現自己一時著實想不起後宮中還有這號人物,便衝那太監擺了擺手:
“朕知道了,下去罷。”
提朱筆在奏章上勾下最後一筆批紅,蕭憬淮揉了揉有些發脹痛的顳顬,而後有些疲憊地站起身來,他踱至窗邊,抬手推開了那格心欞花的窗欞,寒風拂麵,令他原本昏沉的神明清醒了不少,抬頭望向頭頂夜幕,已是弦月如鉤,月華若霜。
想起方才看到的最後那封自涼州快馬加鞭送來的密報的最後一語,蕭憬淮嘴角不由泛起一絲笑意。
“……塞北苦寒,然事事順遂。前亂已止,烽煙未起,勿須掛念。然恐京中餘亂未止多事之秋,臣唯恐鞭長,難能為君紓憂。且時霜寒初凝,雪梅將綻,謹記添衣。敬頌時綏,頓首頓首。”
與前麵書得刀頭燕尾一絲不苟的公文相反,最後這段緘封詞卻是塗抹勾頓了數處,足以能想到這段話的主人在執筆手書時心下是怎般糾結困頓。
……還當真是他的性子呢。
蕭憬淮在心下啞然笑道。
眼下,婁家的倒戈與蕭憬淮對林家的敲打使墨和光不得不心生忌憚,再加上眼下邊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安寧,□□與吐蕃對中原這塊沃土仍是眈眈虎視,況且賀重霄也算向後退了一步,並未把隴右道內除涼州城外的其餘散兵一並借機歸於麾下。墨和光此番也算以退為進,等著瞧賀重霄握著這兵馬能當如何。
至於整頓吏治,罷黜冗官,提拔後晉晚輩之事卻是仍需從長計議徐徐圖之。
“陛下,斐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罷。”
正當蕭憬淮心下沉思,聽到外頭太監的喚聲,他便定了定心神,再度踱迴了桌案前。
步入屋內後,斐棲遲一麵叩拜一麵高唿道:“微臣參見陛下。”
“朕見令尊這幾日上朝時一直稱病抱恙,不知可還安好?”
“謝陛下掛念。”起身後的斐棲遲展袖作揖,語氣卻有幾分鬱鬱不得的沉鬱,“不過是近來天氣忽涼,染了些許風寒,家父身子骨一向硬朗著,甚至還能吃十斤肉,三斤米,繼續掛帥上陣呢。”
聽出斐棲遲言下“廉頗老矣”的典故,蕭憬淮雖麵不改色,可語氣卻森寒了幾分:“你是在怪朕沒讓你繼續出征立功?”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們斐家世代將才輩出,既有高強冠絕的武藝又如何甘做那碌碌無為的膽小之輩?”
斐棲遲說著,語氣中已然帶上了幾分激進奮揚。
聽到門外那陣窸窣腳步漸漸隱去直至消失,方才義憤填膺的斐棲遲卻是鬆了口,便是大大咧咧地輕嘖了一聲,自言自語地小聲嘀咕道:“嘖,方才這戲演的……有嬌妻……啊不是,咳,家人相伴,能這般暫且帶著俸祿休憩在家,我可是高興還來不及呢……”
但見蕭憬淮麵色一暗,斐棲遲自知語失,連忙噤聲請罪,卻被蕭憬淮揮手製止。
“無妨,這些時日也是委屈令尊在朝堂上與朕做這場戲了。”
“迴陛下,所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隻要有利於家國,莫說是作幾場戲,便是上刀山下火海臣與家父亦無怨無悔,隻是赴涼州一事是否過於冒險了些……”
斐棲遲麵露擔憂,蕭憬淮卻是仍是淡然,他從手旁那一遝堆積如山的奏章下,抽出了最下方那一本,抬手撣去那封頁上的齏粉塵埃,他垂下眼瞼,視線從上至下一行行掃視而過,眼底隱藏著的暗流愈發波濤洶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從那經年累積的奏章上抽迴了視線,蕭憬淮看著眼前彎身施禮的斐棲遲,緩緩沉吟道,“放心,朕自有安排,你與斐太尉隻需按先前所言那般做好分內之事便足以。”
將抽出的那冊奏章重新塞迴其中,又將洗淨的毫筆捋淨掛迴筆架上,卻見斐棲遲仍舊徙倚在原地欲言又止,蕭憬淮挑眉問道:“還有何事?”
第63章 求索何
斐棲遲心下稍一遲疑, 沉吟開口道:“……臣近來聽在朝堂上時常能聽到有些居心叵測的小人放出的離間風聲,臣自是知陛下聖明燭照,然三人成虎, 願陛下能時時明察。”
聽聞斐棲遲此言, 半倚而坐的蕭憬淮摸弄手上白玉扳指的動作一滯, 他當然聽得出斐棲遲所指的是朝堂上流傳出的賀重霄戰功赫赫, 然戎馬十數載手上卻一直沒有一隊真正隸屬於其的正規軍馬,定是因功高蓋主,要做那下一個武安君白起。
“你是想說賀卿是龐蔥, 而朕是魏王, 還是想說他是武安君,而朕是秦昭王啊?”
“臣不敢。”
看出了蕭憬淮麵上的陰晴不定, 亦聽出了其言下的不悅, 斐棲遲連忙叩首跪拜,卻仍是道:
“臣不過是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日後再多相信賀將軍一些。說句大不韙的話……若說天下人都背叛了陛下, 臣以為賀將軍都仍會選擇與您站在一起。”
這番話在斐棲遲心中可謂是積藏已久, 打心底裏他一直對蕭憬淮先前先前為引司馬崇上鉤而讓賀重霄挨了場苦肉計感到心下不滿,卻是敢怒而不敢言。
這份不敢言不光是因為對方是君而他是臣,而是因為斐棲遲知道蕭憬淮這麽做並沒有錯, 從國家大義上無任何可以指摘之處,而他不過是站在兄弟袍澤的立場上才會對此感到氣結憤懣,替賀重霄鳴不平。
聽聞此言,蕭憬淮皺了皺眉頭, 卻是未置可否, 淡淡道:
“‘君之視臣如手足, 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 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朕雖不敢說自己時時都能耳聰目明,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朕不會枉害忠良的。”
“……陛下聖明,微臣告退。”
蕭憬淮麵無表情,所言亦是滴水不漏,雖說難免有些冠冕堂皇,但卻讓人找不到絲毫挑剔的地方,雖然心下明白蕭憬淮不過是在顧左右而言他,可身為人臣的斐棲遲也自然不好再多說些什麽,隻得施禮告了退。
當禦書房的房門再度闔上,看著案上放著的那兩箋書信,蕭憬淮沉吟著拾起其中一封,攥著頁腳拿手上稍一摩挲,而後便抬手將之伸向了燭台,橘紅的焰苗搖曳灼燒著,映照得蕭憬淮眼中影影綽綽,亦瞬間將那紙頁燎燒得隻剩一灘餘燼。
“韓牧。”
言罷,一個被包裹在一卷兒黑袍中的人影自暗處走出,在當年蕭憬淮生母姚充媛殂殞後,韓牧臉上便添了一道深入肌理的猙獰刀疤,那刀疤自顴骨延伸直至嘴角,給他本就顯得生冷強毅的麵孔多增了幾分駭人可怖。
當然,對於他這般的亡命之徒來說算不上什麽大事,畢竟他們的麵孔大多時間本就是覆在麵甲黑布之下。
“屬下在。”
將手中那上插著三根翎毛的羽檄交給抱拳跪立的韓牧,蕭憬淮叮囑道,眼中的寒意一閃而逝:
“把這份詔書送給留守益州的黑甲軍將領許顥,務必要讓他的夫人親啟。”
“是。”
一如既往地並不多加問,韓牧接過那羽檄後便出了禦書房,他那本就雁隼寒鴉般的身影一躍而起,很快便融入了那水墨般的漆黑夜幕。
*
“瓊林玉樹競奢華,老眼光搖眩有花。莫是幻成銀色.界,樓台勝處梵王家。”
民間傳聞,當朝權相林相富可敵國家財萬貫,其府占地,府內書房、校場、膳坊、池園一應俱全,若是抄出其府上的金銀細軟可供天下人食宿數載,其家中所存的古玩字畫外來奇珍更是數不勝數,可謂是富埒陶白,占盡天下豪財。
林府校場上燈火通明,右相林昭然身著窄袖便服,立於靶外數十步開外眯眼拉弓引箭。
氣沉丹田,推弓勾弦,林昭然挽手拉了個滿弓,而弓弦既鬆,那箭矢便帶著流火霹靂之勢飛掣而去,箭簇筆直沒入了木靶之中,卻仍並未射中靶心,這卻已經是他這晚射出的第四根箭了。
“唉,曾經我也是目能夜視百步穿楊的俊彥翹楚,現在卻連這小小靶心都投射不準,歲月不饒人啊歲月不饒人,看來我還是老咯……”
林昭然收弓後歎了口氣,接過一旁小廝恭謹遞來的拭巾,抬手擦了擦兩頰滑下的汗珠。他已經到了到了六十而耳順的年紀,已經斑白的兩鬢和不在聰明的耳目,無不顯示出歲月之荏苒。
“林相,您這麽晚叫晚輩來便是讓晚輩看您射箭的英姿的?”
半個時辰前,當他受林相邀約秘密前往林府時,江如練以為對方會同自己秉燭夜遊商討昭陽一派在如此高壓之下的未來去向,但卻未料他卻坐在這校場上看了大半個時辰的“老翁夜獵圖”,終於他實在是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如是開了口。
“年輕人,要學會沉住氣。”
“沉住氣?”
見對方依舊是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淡然模樣,江如練卻像是被點著了引信的炮仗,“蹭”地來了火氣:
“我怎麽可能沉得住氣?陛下前些日子才遷謫外調的那批官員中,哪一個不是我昭陽子弟,再這樣下去下一個指不定就會是我甚至是你!何況陛下有多信任賀重霄你也不是不知道,眼下派他率斐家軍去涼州意欲為何難道你不知?”
江如練說著,猛地自椅上拂袖站起,背向而立,衣袂一展,帶出一道肅然風聲。而林昭然卻仍是不慌不忙,依舊眯著眼睛站在靶前撥弄調試著弓弦。
“你以為陛下當真完全信任那賀家小子?”
“禦賜玉璧,待若侯爵,又屢屢予其重任,這是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您都未有的禮待,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莫非……”
被在校場的寒風中晾了一晚上的江如練沒好氣道,但說著說著,看著林昭然擦拭弓箭的動作,他像是忽而明白了些什麽,語音亦是戛然而止。
“嗬嗬……”
見江如練做出副醍醐灌頂的模樣,林昭然嘶啞著橐龠般的嗓音笑了,手中長弓一揚,卻是直指箭靶。
“你想得不錯,現在呢,那賀家小子便是這箭靶,而試想這滿朝堂上有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他呀?無論是我亦或是那斐老狐狸,能走到這一步憑的都是自己這大半輩子的積攢,但這一切卻被這麽一個後生小將這般輕而易舉地得到,你覺得他人會怎麽想?
“再者,先前前朝司馬氏一案時,我在堂上也並非未曾試探過。陛下他從不會站在哪一方,而永遠隻會站在大義天道這邊。”
“古語有雲‘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然而有些時候即便德位相配也不一定就能苟得善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啊……”
聽著林昭然這番悠悠感歎,寒風習習,一陣涼意躥上他的背脊,江如練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攏緊了身上的披風。
林昭然心裏其實一直都很清楚,一直以來昭陽清流兩派的相互傾軋爭鬥蕭憬淮麵上雖顯露得深惡痛絕,但心下卻是默許乃至樂於成見的,畢竟以他現在的手腕並不足以連根鏟除前朝的任何一方勢力。既然斐欲清演黑臉,那他唱唱白臉,做個妒賢忌能的“佞相.奸臣”又有何妨?
林昭然年輕時也曾秉公任直兩袖清風,最看不慣的便是那些走鷹獵犬、走馬章台的膏粱紈絝之輩,奈何在官.場上卻是處處遭人排擠,仕途不順,始終難以高升。他便又開始學騎練射,想著去邊疆建功立業一展宏圖,卻又好巧不巧地害了場大病,與募兵擦肩而過。
但當窮途末路之際的林昭然研究起“為官之道”後,卻是“山無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憑借著自己在政治、經濟和設計製度上的出眾才能,以及對時局風向的敏銳判斷,蟬聯兩朝執宰,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完全不足為過。
“……可是我聽聞他們年少相交,交情匪淺,傳聞陛下當年為皇子出征時賀重霄不還替他擋了一箭麽。”江如練麵露幾分猶疑。
“對,你說得不錯。”林昭然微微頷首,語氣中卻多了幾分慨歎,“賀家小子是與陛下關係莫逆,感情匪淺,陛下排除異己登基繼位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勞。可當年的陛下還隻是個並不得誌的小小皇子,手上什麽也沒有,可是現在他卻坐擁天下,手握生. 殺.奪.予,人一旦擁有的越多,猜忌的心思便會越重呐。”
聽到杜衡文此番“惜才之論”,秦徵卻是瞪大了眼睛,極為少見的引經據典地嚴肅道:
“《通.鑒》有雲,‘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有才又如何?像他這種空有才華而無德行之輩若是入仕為官才為最可怕,我大煜的朝堂上不知又要多上多少如墨和光這般八麵玲瓏長袖善舞的蠹蟲。”
秦徵這一番話引得一旁的賀重霄心下暗自思忖,畢竟明年便又到了三年一度的春闈,況且他帶兵出征的這兩趟,一路上沒少遇見些貪官汙吏,也的確該上疏陳言好好整頓下朝中吏治了。
“不過話說迴來……掌門,您又怎麽會在這啊?何子騫那賊人呢,他被您打跑了?”
秦徵一拍腦袋,這才想起自己眼下最想著急著知道的事情,卻見掌門搖了搖頭。
“貧道與他其實不過交手了數十招爾爾,那小子功力不淺,想必這些年來下了番狠功夫,貧道一時並未討到上風,甚至為他的暗器所傷。”
柏修齊這番話說得很是是磊落,並沒有絲毫遮掩或是傀怍,足見其心胸之豁達灑落。
柏齊修語氣淡然,可秦徵卻是聽得滿臉緊張:“那然後呢?”
“家兄解圍,引走了何子騫。”
“……啊?可是自從‘河東四傑’中其他三兄弟接連過世後,師伯他已經很多年都沒再出現過了,掌門您確定您沒看錯?”
聽到“小鬼穀”的名號,秦徵更是瞠目結舌,心下歎此行一路上怎能重逢如此多的久未相見之人。
麵對秦徵的不敢置信,柏齊修並不再加解釋,但他腦海中卻又再度浮現出當時的情景——即便他能把自眼前一閃而過的那個披頭撒發、著葛布、挎酒葫蘆的身影錯認眼花,但他也絕不可能將那句桀驁不馴的仰天狂笑錯聽:
“哈哈,何小狐狸,這麽多年未見,來和爺爺我過兩招啊?老弟啊……這裏你就放心交給你老哥我,你快去涼州城中的婁家救你的寶貝徒兒們吧。”
與恪守正道且性情古板的柏修齊不同,哥哥柏醉清其實很欣賞何子騫的武學天賦和堅毅心性,當年他們兄弟二人在正氣台上的大打出手的原因也正是因此,但最終卻柏醉清還是強不過自家弟弟,而何子騫最終也並未能成功拜入歸元峰門下。
“不過,雖說婁家鬧鬼一事眼下也算是有了了結,可是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梁如君的壓勝之術是從哪學來的?而且……”秦徵說著一頓,眉眼中多了幾分憂悒與正色,“也不之道是不是我多心了,我總覺著像是有人在把我們歸元峰中子弟往涼州城內在引……”
聽聞秦徵此言,眾人一時俱是沉默不語。
*
伴隨著“嘎吱”一聲輕響,禦前太監高公公推開房門走入禦書房內,在行完跪安禮後,他把一碗湯放在了蕭憬淮案前。
“陛下,您都看了一整天的奏章了,暫且休息一下吧。這是鄭禦女親手煲的烏雞湯,特轉交奴才,讓奴才給您送來,叮囑您趁熱吃呢。”
“鄭禦女?”
本就因看了一整天奏章而頭昏腦漲的蕭憬淮聽見這個名號後皺了皺眉頭,宮中的宦官大多是些趨炎附勢之輩,平日裏能送到他案頭的食膳不是皇後林似錦便是淑妃斐如繪送來的,再不濟也二十七世婦中稍受恩寵者,怎今日卻是送來了個連封號都沒有的七品禦女送來的湯食?
蕭憬淮擰眉思尋一番,發現自己一時著實想不起後宮中還有這號人物,便衝那太監擺了擺手:
“朕知道了,下去罷。”
提朱筆在奏章上勾下最後一筆批紅,蕭憬淮揉了揉有些發脹痛的顳顬,而後有些疲憊地站起身來,他踱至窗邊,抬手推開了那格心欞花的窗欞,寒風拂麵,令他原本昏沉的神明清醒了不少,抬頭望向頭頂夜幕,已是弦月如鉤,月華若霜。
想起方才看到的最後那封自涼州快馬加鞭送來的密報的最後一語,蕭憬淮嘴角不由泛起一絲笑意。
“……塞北苦寒,然事事順遂。前亂已止,烽煙未起,勿須掛念。然恐京中餘亂未止多事之秋,臣唯恐鞭長,難能為君紓憂。且時霜寒初凝,雪梅將綻,謹記添衣。敬頌時綏,頓首頓首。”
與前麵書得刀頭燕尾一絲不苟的公文相反,最後這段緘封詞卻是塗抹勾頓了數處,足以能想到這段話的主人在執筆手書時心下是怎般糾結困頓。
……還當真是他的性子呢。
蕭憬淮在心下啞然笑道。
眼下,婁家的倒戈與蕭憬淮對林家的敲打使墨和光不得不心生忌憚,再加上眼下邊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安寧,□□與吐蕃對中原這塊沃土仍是眈眈虎視,況且賀重霄也算向後退了一步,並未把隴右道內除涼州城外的其餘散兵一並借機歸於麾下。墨和光此番也算以退為進,等著瞧賀重霄握著這兵馬能當如何。
至於整頓吏治,罷黜冗官,提拔後晉晚輩之事卻是仍需從長計議徐徐圖之。
“陛下,斐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罷。”
正當蕭憬淮心下沉思,聽到外頭太監的喚聲,他便定了定心神,再度踱迴了桌案前。
步入屋內後,斐棲遲一麵叩拜一麵高唿道:“微臣參見陛下。”
“朕見令尊這幾日上朝時一直稱病抱恙,不知可還安好?”
“謝陛下掛念。”起身後的斐棲遲展袖作揖,語氣卻有幾分鬱鬱不得的沉鬱,“不過是近來天氣忽涼,染了些許風寒,家父身子骨一向硬朗著,甚至還能吃十斤肉,三斤米,繼續掛帥上陣呢。”
聽出斐棲遲言下“廉頗老矣”的典故,蕭憬淮雖麵不改色,可語氣卻森寒了幾分:“你是在怪朕沒讓你繼續出征立功?”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們斐家世代將才輩出,既有高強冠絕的武藝又如何甘做那碌碌無為的膽小之輩?”
斐棲遲說著,語氣中已然帶上了幾分激進奮揚。
聽到門外那陣窸窣腳步漸漸隱去直至消失,方才義憤填膺的斐棲遲卻是鬆了口,便是大大咧咧地輕嘖了一聲,自言自語地小聲嘀咕道:“嘖,方才這戲演的……有嬌妻……啊不是,咳,家人相伴,能這般暫且帶著俸祿休憩在家,我可是高興還來不及呢……”
但見蕭憬淮麵色一暗,斐棲遲自知語失,連忙噤聲請罪,卻被蕭憬淮揮手製止。
“無妨,這些時日也是委屈令尊在朝堂上與朕做這場戲了。”
“迴陛下,所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隻要有利於家國,莫說是作幾場戲,便是上刀山下火海臣與家父亦無怨無悔,隻是赴涼州一事是否過於冒險了些……”
斐棲遲麵露擔憂,蕭憬淮卻是仍是淡然,他從手旁那一遝堆積如山的奏章下,抽出了最下方那一本,抬手撣去那封頁上的齏粉塵埃,他垂下眼瞼,視線從上至下一行行掃視而過,眼底隱藏著的暗流愈發波濤洶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從那經年累積的奏章上抽迴了視線,蕭憬淮看著眼前彎身施禮的斐棲遲,緩緩沉吟道,“放心,朕自有安排,你與斐太尉隻需按先前所言那般做好分內之事便足以。”
將抽出的那冊奏章重新塞迴其中,又將洗淨的毫筆捋淨掛迴筆架上,卻見斐棲遲仍舊徙倚在原地欲言又止,蕭憬淮挑眉問道:“還有何事?”
第63章 求索何
斐棲遲心下稍一遲疑, 沉吟開口道:“……臣近來聽在朝堂上時常能聽到有些居心叵測的小人放出的離間風聲,臣自是知陛下聖明燭照,然三人成虎, 願陛下能時時明察。”
聽聞斐棲遲此言, 半倚而坐的蕭憬淮摸弄手上白玉扳指的動作一滯, 他當然聽得出斐棲遲所指的是朝堂上流傳出的賀重霄戰功赫赫, 然戎馬十數載手上卻一直沒有一隊真正隸屬於其的正規軍馬,定是因功高蓋主,要做那下一個武安君白起。
“你是想說賀卿是龐蔥, 而朕是魏王, 還是想說他是武安君,而朕是秦昭王啊?”
“臣不敢。”
看出了蕭憬淮麵上的陰晴不定, 亦聽出了其言下的不悅, 斐棲遲連忙叩首跪拜,卻仍是道:
“臣不過是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日後再多相信賀將軍一些。說句大不韙的話……若說天下人都背叛了陛下, 臣以為賀將軍都仍會選擇與您站在一起。”
這番話在斐棲遲心中可謂是積藏已久, 打心底裏他一直對蕭憬淮先前先前為引司馬崇上鉤而讓賀重霄挨了場苦肉計感到心下不滿,卻是敢怒而不敢言。
這份不敢言不光是因為對方是君而他是臣,而是因為斐棲遲知道蕭憬淮這麽做並沒有錯, 從國家大義上無任何可以指摘之處,而他不過是站在兄弟袍澤的立場上才會對此感到氣結憤懣,替賀重霄鳴不平。
聽聞此言,蕭憬淮皺了皺眉頭, 卻是未置可否, 淡淡道:
“‘君之視臣如手足, 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 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朕雖不敢說自己時時都能耳聰目明,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朕不會枉害忠良的。”
“……陛下聖明,微臣告退。”
蕭憬淮麵無表情,所言亦是滴水不漏,雖說難免有些冠冕堂皇,但卻讓人找不到絲毫挑剔的地方,雖然心下明白蕭憬淮不過是在顧左右而言他,可身為人臣的斐棲遲也自然不好再多說些什麽,隻得施禮告了退。
當禦書房的房門再度闔上,看著案上放著的那兩箋書信,蕭憬淮沉吟著拾起其中一封,攥著頁腳拿手上稍一摩挲,而後便抬手將之伸向了燭台,橘紅的焰苗搖曳灼燒著,映照得蕭憬淮眼中影影綽綽,亦瞬間將那紙頁燎燒得隻剩一灘餘燼。
“韓牧。”
言罷,一個被包裹在一卷兒黑袍中的人影自暗處走出,在當年蕭憬淮生母姚充媛殂殞後,韓牧臉上便添了一道深入肌理的猙獰刀疤,那刀疤自顴骨延伸直至嘴角,給他本就顯得生冷強毅的麵孔多增了幾分駭人可怖。
當然,對於他這般的亡命之徒來說算不上什麽大事,畢竟他們的麵孔大多時間本就是覆在麵甲黑布之下。
“屬下在。”
將手中那上插著三根翎毛的羽檄交給抱拳跪立的韓牧,蕭憬淮叮囑道,眼中的寒意一閃而逝:
“把這份詔書送給留守益州的黑甲軍將領許顥,務必要讓他的夫人親啟。”
“是。”
一如既往地並不多加問,韓牧接過那羽檄後便出了禦書房,他那本就雁隼寒鴉般的身影一躍而起,很快便融入了那水墨般的漆黑夜幕。
*
“瓊林玉樹競奢華,老眼光搖眩有花。莫是幻成銀色.界,樓台勝處梵王家。”
民間傳聞,當朝權相林相富可敵國家財萬貫,其府占地,府內書房、校場、膳坊、池園一應俱全,若是抄出其府上的金銀細軟可供天下人食宿數載,其家中所存的古玩字畫外來奇珍更是數不勝數,可謂是富埒陶白,占盡天下豪財。
林府校場上燈火通明,右相林昭然身著窄袖便服,立於靶外數十步開外眯眼拉弓引箭。
氣沉丹田,推弓勾弦,林昭然挽手拉了個滿弓,而弓弦既鬆,那箭矢便帶著流火霹靂之勢飛掣而去,箭簇筆直沒入了木靶之中,卻仍並未射中靶心,這卻已經是他這晚射出的第四根箭了。
“唉,曾經我也是目能夜視百步穿楊的俊彥翹楚,現在卻連這小小靶心都投射不準,歲月不饒人啊歲月不饒人,看來我還是老咯……”
林昭然收弓後歎了口氣,接過一旁小廝恭謹遞來的拭巾,抬手擦了擦兩頰滑下的汗珠。他已經到了到了六十而耳順的年紀,已經斑白的兩鬢和不在聰明的耳目,無不顯示出歲月之荏苒。
“林相,您這麽晚叫晚輩來便是讓晚輩看您射箭的英姿的?”
半個時辰前,當他受林相邀約秘密前往林府時,江如練以為對方會同自己秉燭夜遊商討昭陽一派在如此高壓之下的未來去向,但卻未料他卻坐在這校場上看了大半個時辰的“老翁夜獵圖”,終於他實在是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如是開了口。
“年輕人,要學會沉住氣。”
“沉住氣?”
見對方依舊是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淡然模樣,江如練卻像是被點著了引信的炮仗,“蹭”地來了火氣:
“我怎麽可能沉得住氣?陛下前些日子才遷謫外調的那批官員中,哪一個不是我昭陽子弟,再這樣下去下一個指不定就會是我甚至是你!何況陛下有多信任賀重霄你也不是不知道,眼下派他率斐家軍去涼州意欲為何難道你不知?”
江如練說著,猛地自椅上拂袖站起,背向而立,衣袂一展,帶出一道肅然風聲。而林昭然卻仍是不慌不忙,依舊眯著眼睛站在靶前撥弄調試著弓弦。
“你以為陛下當真完全信任那賀家小子?”
“禦賜玉璧,待若侯爵,又屢屢予其重任,這是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您都未有的禮待,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莫非……”
被在校場的寒風中晾了一晚上的江如練沒好氣道,但說著說著,看著林昭然擦拭弓箭的動作,他像是忽而明白了些什麽,語音亦是戛然而止。
“嗬嗬……”
見江如練做出副醍醐灌頂的模樣,林昭然嘶啞著橐龠般的嗓音笑了,手中長弓一揚,卻是直指箭靶。
“你想得不錯,現在呢,那賀家小子便是這箭靶,而試想這滿朝堂上有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他呀?無論是我亦或是那斐老狐狸,能走到這一步憑的都是自己這大半輩子的積攢,但這一切卻被這麽一個後生小將這般輕而易舉地得到,你覺得他人會怎麽想?
“再者,先前前朝司馬氏一案時,我在堂上也並非未曾試探過。陛下他從不會站在哪一方,而永遠隻會站在大義天道這邊。”
“古語有雲‘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然而有些時候即便德位相配也不一定就能苟得善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啊……”
聽著林昭然這番悠悠感歎,寒風習習,一陣涼意躥上他的背脊,江如練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攏緊了身上的披風。
林昭然心裏其實一直都很清楚,一直以來昭陽清流兩派的相互傾軋爭鬥蕭憬淮麵上雖顯露得深惡痛絕,但心下卻是默許乃至樂於成見的,畢竟以他現在的手腕並不足以連根鏟除前朝的任何一方勢力。既然斐欲清演黑臉,那他唱唱白臉,做個妒賢忌能的“佞相.奸臣”又有何妨?
林昭然年輕時也曾秉公任直兩袖清風,最看不慣的便是那些走鷹獵犬、走馬章台的膏粱紈絝之輩,奈何在官.場上卻是處處遭人排擠,仕途不順,始終難以高升。他便又開始學騎練射,想著去邊疆建功立業一展宏圖,卻又好巧不巧地害了場大病,與募兵擦肩而過。
但當窮途末路之際的林昭然研究起“為官之道”後,卻是“山無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憑借著自己在政治、經濟和設計製度上的出眾才能,以及對時局風向的敏銳判斷,蟬聯兩朝執宰,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完全不足為過。
“……可是我聽聞他們年少相交,交情匪淺,傳聞陛下當年為皇子出征時賀重霄不還替他擋了一箭麽。”江如練麵露幾分猶疑。
“對,你說得不錯。”林昭然微微頷首,語氣中卻多了幾分慨歎,“賀家小子是與陛下關係莫逆,感情匪淺,陛下排除異己登基繼位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勞。可當年的陛下還隻是個並不得誌的小小皇子,手上什麽也沒有,可是現在他卻坐擁天下,手握生. 殺.奪.予,人一旦擁有的越多,猜忌的心思便會越重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