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
日光晦黯,長風吹噓。宮殿在這份並不清朗的天色下呈現出它光華浮表下鮮為人知的暗調。
皎月穿著她往日常穿的一件藕色冬衣,同宮裏統一的紫褐色冬裝不同,總在成群的小宮女裏顯得出挑。她性子好,招人喜歡,又常抵不住被那風箏、毽子的引去,和宮裏一般大的女孩兒們嬉鬧起來的時候,一雙水潤潤的杏眼一眨一眨,像洗墨池子裏遊出了一尾金魚。
她自幼跟在慕洵身邊,說是婢女,實則便是由慕洵伴著長大,以至於站在年齡相仿的一眾小宮女中間,總顯得高出一截兒個頭。小姑娘細膩敏感,跑去向宮中嬤嬤吐露心憂,疑心自己是不是長得太快,為什麽同旁人不相同。嬤嬤拉她坐在榻上,望向窗外輕歎一聲,說,姑娘命好,不必像咱們這些自幼入宮的,整日低眉順眼的恭敬慣了,身子就再難打直。
皎月想了想,沒再說話,迴屋換過那紫褐色的襖子,又跑去同姑娘們笑鬧。
後來慕洵身子愈沉,需她搭手幫忙的事情多了,就收了玩兒心。她既深知慕洵不常主動開口喚她,便隻好時常隨侍左右,研墨沏茶,囑咐他用膳休息。
赴蔣府那日清晨她又穿了這件淺色衣裳,本是要去宮外寺廟祈福,為大人,也為皇帝與皇子們求得平安美滿,一生順遂。可誰料這衣裳一穿便脫不下身來,昨夜一宵未寢,衣袖上洇著大片水漬,裙擺沾了灰塵,更有底衣不舒適地貼在身上,加之大半日未進食水,讓這小姑娘從內到外地透露出憔悴可憐的模樣。
她焦急的疾行在宮牆之中,懷中緊緊抱著一團棉布,一言不發地向坤天門外奔去。
方德貴的嗓音是率先到的:
“皎月姑娘!萬不可在此時進去!皎月姑娘!”
彼時皇帝將自己的外袍蓋在慕洵身上,連著被褥將他裹緊。他將慕洵冰冷的手捂在心口,耳畔是自己轟鳴的心跳。他在口中喃喃不絕:
“凡矜怕冷,別凍著了。朕知道你累得很,懷身子累,做丞相累,陪朕也累,你不願把自己的將來許給朕,亦是不敢許給朕……朕都不怪你,朕怕你辛苦,你也將計就計的同朕做戲,朕亦不怨你,朕怎麽會怨你呢?朕不明白你因何要道歉,我不明白,凡矜,老師……陸子哪裏受你虧欠,他隻恨這滿腔的火,燒不盡那些冥頑不靈的人心!他厭恨那沒完沒了的參本,厭恨那些言官一麵受你維護,一麵還要參你逾矩怠政,說你隻手遮天目無法度,僅僅隻是因為你近日不便登朝……凡矜,他們說你在宮中養尊處優享盡榮華,說你在其位而未盡其事,你倒是同朕說說,你都榮華享樂於何處?他們在府中消遣,同美人作伴,於酒樓議論你的時候,你卻在做什麽?你的手好冷,快要冷到朕心裏去了……你挑燈翻閱治災古籍的時候,你挺著身子同他們議政的時候,你坐在膳桌前,望著幾盤清簡菜式也向朕麵露難色的時候,他們卻有誰來為你分辯嗎?前幾日你乏得昏在車輦裏,昨日你發著痛的與朕思慮戰策,今晨他們於外叫囂的時候,你痛得脫力了,還伏在朕的肩上讓朕冷靜……朕能替你動怒,卻如何能替你遭難流血?朕的胸膛能替你捂熱雙手,你卻能迴朕一份生氣嗎……”他幾乎撲伏在慕洵胸前,然卻隻是將臉小心貼在他胸膛單薄褶皺的衣料上,他用盡全力地與他貼近,卻又仿佛生怕擾了他的安睡。
“這是……”陸戟雙瞳倏然一凜,將手輕輕探入慕洵的襟內,無聲片刻。他突然喊道:"柳楓!來人!他、他的心脈!朕摸到……凡矜尚未……尚未……"皇帝視線模糊,難以抑製地流下淚水。
柳楓伏倒在床沿,被皇帝一聲驚起,他頭痛欲裂,竟一時不知方才自己究竟是因高熱身乏而昏睡過去,還是因傷痛過甚而短暫昏厥。
他探了心脈,確覺掌下仍有微動,隨即再探鼻息,闔目輕歎,而後由一旁攤開的布巾中取出長針來。
見他如此動作,陸戟眸中微亮,急迫的張口,卻發不出任何音調。
寂靜非常的暖閣中能聽見炭火劈剝作響的聲音,柳楓長針施下,開口蓋過皇帝唿吸間的喉音:“陛下江山未定,他撇不開身的。”
不及陸戟迴應,暖閣門外突然想起一聲帶著啜泣幼聲:“嗚……爹爹……”
陸戟一聽那聲音,眼淚頃落。
他大步開門,見皎月抱著一團暖布,摟著清兒,倆人哭得一抽一抽的,皆不作聲,隻在看見他的一瞬之後,小陸清才抽抽噎噎地放聲癟開了嘴。
--------------------
複健一下
第71章
================
深春夏至,繁華似錦。通往各個州城的驛館客棧生意愈漸興旺,路邊的茶水攤子和官道民途中的車馬行人一簇一簇的湧現出來。
皇城至遠的南邊,翠鶯語亂,萬象更新。柳州、蒼州、塢山郡……凡有市,皆喧鬧,灶火枯香,酒香縈巷,大有一副天福庇佑,國泰民安的勝景。北境邊界飄出的狼煙滅下去,營地夥房第一縷淡灰色的炊煙和著清脆的馬哨聲飛快地穿越林間棧道,淌過淺溪河流,帶著安定的捷報傳到皇城的中心。
可世事總不盡歡,在這災後的春日,戰亂平息的歡騰聲下,皇宮中的某些地方似乎仍然停滯在大雪尚未褪盡的那一天。
陸戟下了早朝,遠遠地便瞧見了候在大殿之外的兒子,陸清小小的身體抱靠在廊柱邊上,身邊的內侍和婢女高高低低地勸著,讓他早些迴殿裏去,莫要在外貪玩兒受了風寒。而向來聽話的陸清卻直直盯著遠處的金鑾大殿,看著他的父皇從遠處走過來。
“父皇,想見爹爹。”不等陸戟站定,小娃娃就迫不及待去拉他緞麵攢金的龍袍。
陸戟俯下身子將他抱起來,微微笑道:“走,我們見爹爹去。”
自那日慕洵失血昏迷,每日的探望相敘幾乎成了父子二人的功課。
如今已入深春,褪衣時節卻迴了一陣短寒,隻好在清兒被他抱在懷裏,兒人走在一片清疏裏,卻也不冷。
慕洵仍睡在坤天門外的那座暖閣裏,正如他先前說的,暖閣靠近朝殿,且無前朝後宮之隔,因而無論陸戟如何伴他,都沒有將朝政滯緩擱置。
今日是迴寒天,暖閣的閣門卻難得開著。皎月聽見聲響,恭敬地出門相迎,而後退至門外,為他們留下一席私語之地。
清兒掙開父皇的懷抱跨進屋裏,一溜小跑來到床邊,卻隻是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慕洵的手指。
陸戟走進,手掌撫摸在兒子的小小肩膀上,俯下身輕輕握住慕洵的手。
“張繼來信說,已在迴城路上了。隻可惜柳楓前日裏身子不大好,醫館也不能總離了他,便派了幾個得力的隨他迴去。若是他還在宮裏,得了這消息應當很高興吧。”皇帝伸手捋了捋慕洵頰邊的發絲,仿佛他並非昏睡,而隻是闔目假寐著,“孩子們的名字定下了,我這些日子總在斟酌,隻怕顧慮不周。朕幼時總因名諱遭人議論,說‘戟’字重殺伐而輕韜略,朕並非先皇主意之子,隻有你告訴朕,‘戟’字左朝右武,為曰製衡。朕自不希望朕的孩子們會因名諱而遭人口舌,因而取了‘靈’、‘銘’二字。公主陸靈,願她有如山川之鍾靈毓秀,亦願她有如你一般的靈心慧性。而那個小的,取了‘銘之’二字,銘字屬金,貴重堅硬,之字意遠……”
陸戟頓了頓,並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輕輕扯出些許笑意,轉而言道:“凡矜,聽說城南的山寺上桃花未敗,清兒和我都想去見一見。等你身子好了,我們一同去。”
“爹爹,爹爹!”
突然間,清兒一下握住慕洵的手指,小小的身子幾乎撲倒在床榻上。
陸戟循聲望向兒子,耳邊卻聞見一聲細微的唿喚:
“清兒……”
他驚聲抬頭,隻見到一雙朦著倦意,卻又清澈幽深的眸子。
“爹爹!爹爹醒了!”清兒大聲唿喚,喜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大人!”皎月聞聲進屋,顧不得逾矩,跪伏在床頭稍稍靠後的位置,杏眼含淚,卻高興地笑了。
唯獨一身金緞龍袍的陸戟並不做聲,他與那雙眸子對視良久,試圖張了張口,卻隻是發出一陣斷續而難以成調的嗚咽聲,將英俊的麵龐埋在慕洵身上那尚不輕薄的錦被之中,緊緊將他抱住。
“春日身乏,是怠懶了些日子。”慕洵抬手,長久的昏睡脫力之下隻能勉強碰上父子二人伏在榻上的衣擺,他喉中幹渴,聲氣低弱,隻仰了麵盡力寬慰,微微笑道:“這幾日睡著聽著,恍然發覺陛下確已長成,我如今恐怕再教不了子什麽了。”
陸戟努力克製著澎湃的心緒,抬眸的瞬間,還是按捺不住地帶下一顆淚珠:“老師受累了……”他吻下去。
陸戟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與慕洵以師徒相稱,從此以後,他們是君臣,是父母,是這秀麗江山之下,浩瀚宮殿之中最親近也最隱秘的伴侶。
小隱於野,中隱於市,大隱於朝。
他們將長久的隱身於這座富麗皇城的漩渦中央,隱身於權力的巔峰,隱身於普天之下,眾口之中,成為刀筆吏揮下的一道墨跡。
刀筆吏將這對新朝臣子的故事濃墨重彩的記錄在冊,至於後世人如何評說他們,是沽名釣譽,還是揚清掃濁,那便不是他這個小小筆官的功過了。
--------------------
正文部分71/72
第72章 尾聲
=====================
陸清十七歲這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當初小小的奶娃娃,如今已長成宮宇中瓊林玉樹、長身鶴立的太子。
時值四月中,天色清朗,海棠盛放。
“皇姐,你怎麽又不去上課,待在我這兒躲清閑?”陸銘之靠在牆邊,神情懨懨,支了手肘撐在桌案邊,無可奈何地看著他的同胞阿姐占著躺椅裝讀書。
“我正學著呢。”陸靈頭也不抬,應道。
“昨晚才聽父皇說過,你成日去跑馬場偷師,公學那邊還沒教到這一本。”陸銘之清了清嗓子,另尋了團凳坐下。
“昨晚父皇和爹爹來了?”陸靈放下書卷,一骨碌坐起來,皺著眉頭打量他:“這幾日這樣暖和,你還是病了?”
“是。”他輕咳兩聲,胸中共鳴:“不然幹爹怎麽會帶張妹妹過來,還勞你逃學來這裏等。”
陸靈這才定了神,見他確是一副病中模樣,心下不免愧疚,起身將躺椅讓出來:“你的身子,還是需當心些,進來時你就應當同我說的。”
“你滿心都是同張妹妹玩,方才書都倒著,眉毛亂飛,哪還顧得我了。”
“我不顧得你,你卻有父皇和爹爹照顧,大哥也喜歡同你說話。”陸靈努努嘴,目光裏隱隱生出些落寂。
“皇姐每日若是跑完馬不要倒頭就睡,便會見到父皇和爹爹的。”陸銘之看著自家姐姐,明明是將要及笄的年紀了,卻還似小孩子那般,到底是沒什麽憂愁的公主。
陸靈啞然,卻聽他接著說:“大哥常同我說話,無非是些添衣的囑咐,考論學問,想必你也不願。你騎馬射箭的時候父皇和大哥搶著教你,我還不是隻有避風站著的份。”
這姐弟倆皆是半大少年,爭風吃醋的話茬從未消停過。
彼時禦書房裏仍擺著兩張書案。方德貴推開屋門,讓身後的兩位小太監去給炭爐添火,自己則繞迴寢處呷了口涼茶,再迴到屋旁候著。
不及君相二人走近,炭爐的暖意便蓋過迴春寒氣溢散出來。
二人在屋中站定,陸戟伸手將丞相襟前的披風解下,拋給身邊的小廝。
行至案前,慕洵腳步生頓。他扶住桌沿,指尖連同麵色,皆泛出蒼白。
“子,我有些累了。”他無可奈何地微笑。
陸子站在他身旁,用指尖托住他鬢邊的一縷銀色,並不言語。
“可惜清兒年歲尚青,比當年你來我府上喝酒時還小些。”慕洵看著他麵上的神情,再看他手上捧著的一簇華發,不由懷念道:“春去花還在,歲月總催人。如今正是盛和之際,我也需得放手了。”
“清兒五歲時你便生了這一簇鶴發,若不是……若不是那時受的勞傷,你我何至要在此時……”陸戟似是不忍,隻轉話問到:“柳楓不曾來過嗎?”
“上月他來請脈,還是照例罵了兩句,再不來了。”慕洵看著他,不曾移目:“早已是迴天乏術的身子,你我都知道的。”
“今日請他來看銘之,他也不來同你招唿一聲。”
“他不是愛規矩的,被我氣了這麽些年,脾性也磨頓了,索性去過原本的快活日子,豈不更好。”
“凡矜安排,自是好的。”陸戟裝作不經意的附和他,卻全然看破了他的意思:“罷了,清兒有忠英教,朝上亦有劉柯、裴秉文他們,你我亦可安心。這孩子早慧,少年君主,當能做的比朕好。”
申正,宮門下鑰。
方德貴行至太子宮中,宣旨取奏。
太子陸清,繼位正統。
與此同時,太上皇與左相於禦書房悄然失蹤,一時間,皇城內外流言四起。
有言說先皇駕崩,左相失勢自盡;有言說左相病逝,先皇哀慟過甚,猝然而去;亦有言說,皇權之下,本無父子,何須多言。
隻有陸清知道,他的兩位父親隱居在了這片浩瀚江山的某處,他們或許正作詩飲茶,靜看這片盛世之景。
第二年秋天,有朝臣上奏,奏曰:城南山中或現異獸,農者入山采藥,但聞其嚎聲淒厲,空穀傳響,哀轉久絕。古來異獸現世,皆乃祥瑞之兆。
皇帝閱之,批曰:荒唐!
數年之後,公主於城南山中獵鹿,偶經山寺,但見桃花遍處,落英繽紛。遠處有一白衣僧人,端坐樹下,左拳緊握,早已圓寂。
公主膽大,上前掰開那枯瘦僧人的拳頭,隻見其掌中空空,唯有一縷銀發。
那縷銀發半摻花色,綰在一起,似是合髻的信物。
過了幾日,皇帝祭天歸來,公主入宮赴宴,席間談及此事,卻見皇帝飲酒落淚。
問之,帝曰不曉。
================
日光晦黯,長風吹噓。宮殿在這份並不清朗的天色下呈現出它光華浮表下鮮為人知的暗調。
皎月穿著她往日常穿的一件藕色冬衣,同宮裏統一的紫褐色冬裝不同,總在成群的小宮女裏顯得出挑。她性子好,招人喜歡,又常抵不住被那風箏、毽子的引去,和宮裏一般大的女孩兒們嬉鬧起來的時候,一雙水潤潤的杏眼一眨一眨,像洗墨池子裏遊出了一尾金魚。
她自幼跟在慕洵身邊,說是婢女,實則便是由慕洵伴著長大,以至於站在年齡相仿的一眾小宮女中間,總顯得高出一截兒個頭。小姑娘細膩敏感,跑去向宮中嬤嬤吐露心憂,疑心自己是不是長得太快,為什麽同旁人不相同。嬤嬤拉她坐在榻上,望向窗外輕歎一聲,說,姑娘命好,不必像咱們這些自幼入宮的,整日低眉順眼的恭敬慣了,身子就再難打直。
皎月想了想,沒再說話,迴屋換過那紫褐色的襖子,又跑去同姑娘們笑鬧。
後來慕洵身子愈沉,需她搭手幫忙的事情多了,就收了玩兒心。她既深知慕洵不常主動開口喚她,便隻好時常隨侍左右,研墨沏茶,囑咐他用膳休息。
赴蔣府那日清晨她又穿了這件淺色衣裳,本是要去宮外寺廟祈福,為大人,也為皇帝與皇子們求得平安美滿,一生順遂。可誰料這衣裳一穿便脫不下身來,昨夜一宵未寢,衣袖上洇著大片水漬,裙擺沾了灰塵,更有底衣不舒適地貼在身上,加之大半日未進食水,讓這小姑娘從內到外地透露出憔悴可憐的模樣。
她焦急的疾行在宮牆之中,懷中緊緊抱著一團棉布,一言不發地向坤天門外奔去。
方德貴的嗓音是率先到的:
“皎月姑娘!萬不可在此時進去!皎月姑娘!”
彼時皇帝將自己的外袍蓋在慕洵身上,連著被褥將他裹緊。他將慕洵冰冷的手捂在心口,耳畔是自己轟鳴的心跳。他在口中喃喃不絕:
“凡矜怕冷,別凍著了。朕知道你累得很,懷身子累,做丞相累,陪朕也累,你不願把自己的將來許給朕,亦是不敢許給朕……朕都不怪你,朕怕你辛苦,你也將計就計的同朕做戲,朕亦不怨你,朕怎麽會怨你呢?朕不明白你因何要道歉,我不明白,凡矜,老師……陸子哪裏受你虧欠,他隻恨這滿腔的火,燒不盡那些冥頑不靈的人心!他厭恨那沒完沒了的參本,厭恨那些言官一麵受你維護,一麵還要參你逾矩怠政,說你隻手遮天目無法度,僅僅隻是因為你近日不便登朝……凡矜,他們說你在宮中養尊處優享盡榮華,說你在其位而未盡其事,你倒是同朕說說,你都榮華享樂於何處?他們在府中消遣,同美人作伴,於酒樓議論你的時候,你卻在做什麽?你的手好冷,快要冷到朕心裏去了……你挑燈翻閱治災古籍的時候,你挺著身子同他們議政的時候,你坐在膳桌前,望著幾盤清簡菜式也向朕麵露難色的時候,他們卻有誰來為你分辯嗎?前幾日你乏得昏在車輦裏,昨日你發著痛的與朕思慮戰策,今晨他們於外叫囂的時候,你痛得脫力了,還伏在朕的肩上讓朕冷靜……朕能替你動怒,卻如何能替你遭難流血?朕的胸膛能替你捂熱雙手,你卻能迴朕一份生氣嗎……”他幾乎撲伏在慕洵胸前,然卻隻是將臉小心貼在他胸膛單薄褶皺的衣料上,他用盡全力地與他貼近,卻又仿佛生怕擾了他的安睡。
“這是……”陸戟雙瞳倏然一凜,將手輕輕探入慕洵的襟內,無聲片刻。他突然喊道:"柳楓!來人!他、他的心脈!朕摸到……凡矜尚未……尚未……"皇帝視線模糊,難以抑製地流下淚水。
柳楓伏倒在床沿,被皇帝一聲驚起,他頭痛欲裂,竟一時不知方才自己究竟是因高熱身乏而昏睡過去,還是因傷痛過甚而短暫昏厥。
他探了心脈,確覺掌下仍有微動,隨即再探鼻息,闔目輕歎,而後由一旁攤開的布巾中取出長針來。
見他如此動作,陸戟眸中微亮,急迫的張口,卻發不出任何音調。
寂靜非常的暖閣中能聽見炭火劈剝作響的聲音,柳楓長針施下,開口蓋過皇帝唿吸間的喉音:“陛下江山未定,他撇不開身的。”
不及陸戟迴應,暖閣門外突然想起一聲帶著啜泣幼聲:“嗚……爹爹……”
陸戟一聽那聲音,眼淚頃落。
他大步開門,見皎月抱著一團暖布,摟著清兒,倆人哭得一抽一抽的,皆不作聲,隻在看見他的一瞬之後,小陸清才抽抽噎噎地放聲癟開了嘴。
--------------------
複健一下
第71章
================
深春夏至,繁華似錦。通往各個州城的驛館客棧生意愈漸興旺,路邊的茶水攤子和官道民途中的車馬行人一簇一簇的湧現出來。
皇城至遠的南邊,翠鶯語亂,萬象更新。柳州、蒼州、塢山郡……凡有市,皆喧鬧,灶火枯香,酒香縈巷,大有一副天福庇佑,國泰民安的勝景。北境邊界飄出的狼煙滅下去,營地夥房第一縷淡灰色的炊煙和著清脆的馬哨聲飛快地穿越林間棧道,淌過淺溪河流,帶著安定的捷報傳到皇城的中心。
可世事總不盡歡,在這災後的春日,戰亂平息的歡騰聲下,皇宮中的某些地方似乎仍然停滯在大雪尚未褪盡的那一天。
陸戟下了早朝,遠遠地便瞧見了候在大殿之外的兒子,陸清小小的身體抱靠在廊柱邊上,身邊的內侍和婢女高高低低地勸著,讓他早些迴殿裏去,莫要在外貪玩兒受了風寒。而向來聽話的陸清卻直直盯著遠處的金鑾大殿,看著他的父皇從遠處走過來。
“父皇,想見爹爹。”不等陸戟站定,小娃娃就迫不及待去拉他緞麵攢金的龍袍。
陸戟俯下身子將他抱起來,微微笑道:“走,我們見爹爹去。”
自那日慕洵失血昏迷,每日的探望相敘幾乎成了父子二人的功課。
如今已入深春,褪衣時節卻迴了一陣短寒,隻好在清兒被他抱在懷裏,兒人走在一片清疏裏,卻也不冷。
慕洵仍睡在坤天門外的那座暖閣裏,正如他先前說的,暖閣靠近朝殿,且無前朝後宮之隔,因而無論陸戟如何伴他,都沒有將朝政滯緩擱置。
今日是迴寒天,暖閣的閣門卻難得開著。皎月聽見聲響,恭敬地出門相迎,而後退至門外,為他們留下一席私語之地。
清兒掙開父皇的懷抱跨進屋裏,一溜小跑來到床邊,卻隻是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慕洵的手指。
陸戟走進,手掌撫摸在兒子的小小肩膀上,俯下身輕輕握住慕洵的手。
“張繼來信說,已在迴城路上了。隻可惜柳楓前日裏身子不大好,醫館也不能總離了他,便派了幾個得力的隨他迴去。若是他還在宮裏,得了這消息應當很高興吧。”皇帝伸手捋了捋慕洵頰邊的發絲,仿佛他並非昏睡,而隻是闔目假寐著,“孩子們的名字定下了,我這些日子總在斟酌,隻怕顧慮不周。朕幼時總因名諱遭人議論,說‘戟’字重殺伐而輕韜略,朕並非先皇主意之子,隻有你告訴朕,‘戟’字左朝右武,為曰製衡。朕自不希望朕的孩子們會因名諱而遭人口舌,因而取了‘靈’、‘銘’二字。公主陸靈,願她有如山川之鍾靈毓秀,亦願她有如你一般的靈心慧性。而那個小的,取了‘銘之’二字,銘字屬金,貴重堅硬,之字意遠……”
陸戟頓了頓,並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輕輕扯出些許笑意,轉而言道:“凡矜,聽說城南的山寺上桃花未敗,清兒和我都想去見一見。等你身子好了,我們一同去。”
“爹爹,爹爹!”
突然間,清兒一下握住慕洵的手指,小小的身子幾乎撲倒在床榻上。
陸戟循聲望向兒子,耳邊卻聞見一聲細微的唿喚:
“清兒……”
他驚聲抬頭,隻見到一雙朦著倦意,卻又清澈幽深的眸子。
“爹爹!爹爹醒了!”清兒大聲唿喚,喜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大人!”皎月聞聲進屋,顧不得逾矩,跪伏在床頭稍稍靠後的位置,杏眼含淚,卻高興地笑了。
唯獨一身金緞龍袍的陸戟並不做聲,他與那雙眸子對視良久,試圖張了張口,卻隻是發出一陣斷續而難以成調的嗚咽聲,將英俊的麵龐埋在慕洵身上那尚不輕薄的錦被之中,緊緊將他抱住。
“春日身乏,是怠懶了些日子。”慕洵抬手,長久的昏睡脫力之下隻能勉強碰上父子二人伏在榻上的衣擺,他喉中幹渴,聲氣低弱,隻仰了麵盡力寬慰,微微笑道:“這幾日睡著聽著,恍然發覺陛下確已長成,我如今恐怕再教不了子什麽了。”
陸戟努力克製著澎湃的心緒,抬眸的瞬間,還是按捺不住地帶下一顆淚珠:“老師受累了……”他吻下去。
陸戟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與慕洵以師徒相稱,從此以後,他們是君臣,是父母,是這秀麗江山之下,浩瀚宮殿之中最親近也最隱秘的伴侶。
小隱於野,中隱於市,大隱於朝。
他們將長久的隱身於這座富麗皇城的漩渦中央,隱身於權力的巔峰,隱身於普天之下,眾口之中,成為刀筆吏揮下的一道墨跡。
刀筆吏將這對新朝臣子的故事濃墨重彩的記錄在冊,至於後世人如何評說他們,是沽名釣譽,還是揚清掃濁,那便不是他這個小小筆官的功過了。
--------------------
正文部分71/72
第72章 尾聲
=====================
陸清十七歲這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當初小小的奶娃娃,如今已長成宮宇中瓊林玉樹、長身鶴立的太子。
時值四月中,天色清朗,海棠盛放。
“皇姐,你怎麽又不去上課,待在我這兒躲清閑?”陸銘之靠在牆邊,神情懨懨,支了手肘撐在桌案邊,無可奈何地看著他的同胞阿姐占著躺椅裝讀書。
“我正學著呢。”陸靈頭也不抬,應道。
“昨晚才聽父皇說過,你成日去跑馬場偷師,公學那邊還沒教到這一本。”陸銘之清了清嗓子,另尋了團凳坐下。
“昨晚父皇和爹爹來了?”陸靈放下書卷,一骨碌坐起來,皺著眉頭打量他:“這幾日這樣暖和,你還是病了?”
“是。”他輕咳兩聲,胸中共鳴:“不然幹爹怎麽會帶張妹妹過來,還勞你逃學來這裏等。”
陸靈這才定了神,見他確是一副病中模樣,心下不免愧疚,起身將躺椅讓出來:“你的身子,還是需當心些,進來時你就應當同我說的。”
“你滿心都是同張妹妹玩,方才書都倒著,眉毛亂飛,哪還顧得我了。”
“我不顧得你,你卻有父皇和爹爹照顧,大哥也喜歡同你說話。”陸靈努努嘴,目光裏隱隱生出些落寂。
“皇姐每日若是跑完馬不要倒頭就睡,便會見到父皇和爹爹的。”陸銘之看著自家姐姐,明明是將要及笄的年紀了,卻還似小孩子那般,到底是沒什麽憂愁的公主。
陸靈啞然,卻聽他接著說:“大哥常同我說話,無非是些添衣的囑咐,考論學問,想必你也不願。你騎馬射箭的時候父皇和大哥搶著教你,我還不是隻有避風站著的份。”
這姐弟倆皆是半大少年,爭風吃醋的話茬從未消停過。
彼時禦書房裏仍擺著兩張書案。方德貴推開屋門,讓身後的兩位小太監去給炭爐添火,自己則繞迴寢處呷了口涼茶,再迴到屋旁候著。
不及君相二人走近,炭爐的暖意便蓋過迴春寒氣溢散出來。
二人在屋中站定,陸戟伸手將丞相襟前的披風解下,拋給身邊的小廝。
行至案前,慕洵腳步生頓。他扶住桌沿,指尖連同麵色,皆泛出蒼白。
“子,我有些累了。”他無可奈何地微笑。
陸子站在他身旁,用指尖托住他鬢邊的一縷銀色,並不言語。
“可惜清兒年歲尚青,比當年你來我府上喝酒時還小些。”慕洵看著他麵上的神情,再看他手上捧著的一簇華發,不由懷念道:“春去花還在,歲月總催人。如今正是盛和之際,我也需得放手了。”
“清兒五歲時你便生了這一簇鶴發,若不是……若不是那時受的勞傷,你我何至要在此時……”陸戟似是不忍,隻轉話問到:“柳楓不曾來過嗎?”
“上月他來請脈,還是照例罵了兩句,再不來了。”慕洵看著他,不曾移目:“早已是迴天乏術的身子,你我都知道的。”
“今日請他來看銘之,他也不來同你招唿一聲。”
“他不是愛規矩的,被我氣了這麽些年,脾性也磨頓了,索性去過原本的快活日子,豈不更好。”
“凡矜安排,自是好的。”陸戟裝作不經意的附和他,卻全然看破了他的意思:“罷了,清兒有忠英教,朝上亦有劉柯、裴秉文他們,你我亦可安心。這孩子早慧,少年君主,當能做的比朕好。”
申正,宮門下鑰。
方德貴行至太子宮中,宣旨取奏。
太子陸清,繼位正統。
與此同時,太上皇與左相於禦書房悄然失蹤,一時間,皇城內外流言四起。
有言說先皇駕崩,左相失勢自盡;有言說左相病逝,先皇哀慟過甚,猝然而去;亦有言說,皇權之下,本無父子,何須多言。
隻有陸清知道,他的兩位父親隱居在了這片浩瀚江山的某處,他們或許正作詩飲茶,靜看這片盛世之景。
第二年秋天,有朝臣上奏,奏曰:城南山中或現異獸,農者入山采藥,但聞其嚎聲淒厲,空穀傳響,哀轉久絕。古來異獸現世,皆乃祥瑞之兆。
皇帝閱之,批曰:荒唐!
數年之後,公主於城南山中獵鹿,偶經山寺,但見桃花遍處,落英繽紛。遠處有一白衣僧人,端坐樹下,左拳緊握,早已圓寂。
公主膽大,上前掰開那枯瘦僧人的拳頭,隻見其掌中空空,唯有一縷銀發。
那縷銀發半摻花色,綰在一起,似是合髻的信物。
過了幾日,皇帝祭天歸來,公主入宮赴宴,席間談及此事,卻見皇帝飲酒落淚。
問之,帝曰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