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呢,」程殘陽的眼神黯淡,卻偏微微昂首,透出一股子的倔強:「他若真把自己當作我程殘陽的兒子,在做那些毀國害民的混帳事的時候,就該想到這個!」
這句,宋皎卻也無法反駁,因為就算見了程子勵一麵,她也沒從程子勵口中聽到一句半句的解釋。
她隻能沒什麽底氣地說:「老師,我想、我想師兄他是有……苦衷的。」
「狗屁苦衷!」向來內斂的程殘陽竟也破口罵了一句:「你不用給他找藉口,就算是刀壓在他的脖子上,有些事也不能做,他既然做了,那他就不再是我程殘陽的兒子……咳,咳……」
宋皎見他咳嗽的厲害,早起身去給程殘陽捶背:「老師,您別生氣,這件事……大理寺那邊還在查,咱們不如等查出結果來再……」
程殘陽緩緩地籲了口氣,沒有接茬。
他看著窗外一叢盛開的紫薇花樹,望著上頭繞著亂飛的蜂蝶,忽然說道:「夜光,你可知我這名字的由來?」
宋皎微怔:「這個,夜光並不知道。」
程殘陽道:「我原先是江南人士,少年遊歷,見過多少百姓疾苦,而官吏不作為的慘狀,那時候我便想,要盡我之力,為這天下黎明百姓做些事。」
宋皎屏息聽著,不敢讓自己錯過一個字。
隻聽程殘陽念道:「『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這是前朝李綱的《病牛》,梁溪先生也曾為朝廷監察禦史,憂國憂民,誌慮忠純,卻被朝廷見疑而罷免,這首詩便是他謫遷時候所做,我因敬慕梁溪先生為人,便改了名字,用意自省,立誌此生要效仿梁溪先生,不負國,不負民。可惜……」
宋皎怔怔地聽著,見程殘陽麵帶傷感之色,忙道:「老師向來所做所行,亦並無辜負,又為何說可惜,目前不過是一時之窮蹇,老師並不該就立刻出此頹喪自傷之語才對。譬如這位梁溪先生,他此生遭遇實屬不公,但先生終其一生,並未有任何沮喪懈怠之意呀,老師既然以先生的詩為名,就也該不負此意才對。」
程殘陽很是意外,轉頭看著宋皎,隔了會兒才有些沉重地說道:「但是程子勵……」
「程子勵是程子勵,程殘陽是程殘陽,」宋皎的眼睛有些濕潤:「老師做過的事情,師兄並未做過,也做不成,同樣,是程子勵做的事,老師也並未沾過!我知道老師一生清譽,恐怕會因為師兄而毀於一旦,但不管世人怎麽說,您所做的種種,到底是無愧於臣民,無愧於殘陽之名,也無愧於梁溪先生!」
程殘陽從不是個感情外露之人,但是現在他的眼眶紅了。
眼中閃閃爍爍,他不能在弟子麵前流淚,便倉促一笑,把頭轉開一邊,假裝沉思看窗外風景之狀。
過了半晌,程殘陽道:「沒想到,今日我竟然能被弟子教誨。」
宋皎一驚,急忙跪倒在地:「老師!我不是故意冒犯……」
程殘陽迴過頭來,扶著她的手臂將她拉起:「你以為我是怪你嗎?不,我是感激……感激有個人會當麵跟我說這些話,有你這些話,縱然世人皆罵我程殘陽無德失責,我亦不懼了。」
「老師……」聽了這番話,宋皎知道程殘陽是想開了,她忍不住也露出了笑容。
程殘陽微笑著,凝視著宋皎的臉,他心裏有點遺憾:豫王要定王妃了,而宋皎,恐怕也不能到王爺身邊了,真是……
程殘陽麵上沒說,而心裏非常的失望,因為他相信,要是宋皎能在豫王身旁,她會非常好的襄助豫王,就如今日自己鑽在牛角尖裏無法自拔,她偏能說出這樣振聾發聵熨帖他心的一番話。
他很希望這樣難得的宋皎會在豫王身邊,可是……莫非是天意作弄。
在宋皎離開之前,程殘陽提醒了她一件事。
「你待會兒要去禦史台麽?」
「是。」
「今日你還是不要去了,」程殘陽點點頭:「我近來得了個消息,你舅舅魏家是不是在城外永安鎮?」
宋皎很意外:「是啊,老師怎麽突然提起我舅舅?」
程殘陽道:「魏家有一點事,我本來想派人去料理,現在想想,還是你親自去一趟吧。」
宋皎有點不安,還想問魏家出了何事。
程殘陽卻道:「不必多問,去了自然知道。對了,你稍等片刻。」他起身入內,宋皎跟著走了一步,見他坐在書桌前取了一支筆,就知道他要寫東西。
宋皎見硯台裏的墨汁有些幹了,忙去添了些水,輕輕地給他又研了些墨汁,這才退後了兩步避開。
畢竟她心裏清楚,程殘陽的信不知是要給哪一位的,也許是機密,若非他開口,自己還是避嫌的好。
程殘陽看了她一眼,略微躊躇,終於慢慢地寫就。
他找了個信封將折了的信紙放入,卻並沒有封緘,隻遞給宋皎道:「這封信,你可以看。」
「啊?」宋皎意外,正要問他是給誰的,程殘陽道:「這是給豫王殿下的,你在離京之前,把這封信送到豫王府,交到王爺手裏。」
宋皎呆住,她如今跟豫王的情形尷尬,頗有點像是突如其來的冰凍三尺,叫她去送信?還要交到王爺手上?
「可是老師……」宋皎猶豫片刻,終於道:「不如叫別人去吧?我想,王爺現在未必願意見我。」
這句,宋皎卻也無法反駁,因為就算見了程子勵一麵,她也沒從程子勵口中聽到一句半句的解釋。
她隻能沒什麽底氣地說:「老師,我想、我想師兄他是有……苦衷的。」
「狗屁苦衷!」向來內斂的程殘陽竟也破口罵了一句:「你不用給他找藉口,就算是刀壓在他的脖子上,有些事也不能做,他既然做了,那他就不再是我程殘陽的兒子……咳,咳……」
宋皎見他咳嗽的厲害,早起身去給程殘陽捶背:「老師,您別生氣,這件事……大理寺那邊還在查,咱們不如等查出結果來再……」
程殘陽緩緩地籲了口氣,沒有接茬。
他看著窗外一叢盛開的紫薇花樹,望著上頭繞著亂飛的蜂蝶,忽然說道:「夜光,你可知我這名字的由來?」
宋皎微怔:「這個,夜光並不知道。」
程殘陽道:「我原先是江南人士,少年遊歷,見過多少百姓疾苦,而官吏不作為的慘狀,那時候我便想,要盡我之力,為這天下黎明百姓做些事。」
宋皎屏息聽著,不敢讓自己錯過一個字。
隻聽程殘陽念道:「『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這是前朝李綱的《病牛》,梁溪先生也曾為朝廷監察禦史,憂國憂民,誌慮忠純,卻被朝廷見疑而罷免,這首詩便是他謫遷時候所做,我因敬慕梁溪先生為人,便改了名字,用意自省,立誌此生要效仿梁溪先生,不負國,不負民。可惜……」
宋皎怔怔地聽著,見程殘陽麵帶傷感之色,忙道:「老師向來所做所行,亦並無辜負,又為何說可惜,目前不過是一時之窮蹇,老師並不該就立刻出此頹喪自傷之語才對。譬如這位梁溪先生,他此生遭遇實屬不公,但先生終其一生,並未有任何沮喪懈怠之意呀,老師既然以先生的詩為名,就也該不負此意才對。」
程殘陽很是意外,轉頭看著宋皎,隔了會兒才有些沉重地說道:「但是程子勵……」
「程子勵是程子勵,程殘陽是程殘陽,」宋皎的眼睛有些濕潤:「老師做過的事情,師兄並未做過,也做不成,同樣,是程子勵做的事,老師也並未沾過!我知道老師一生清譽,恐怕會因為師兄而毀於一旦,但不管世人怎麽說,您所做的種種,到底是無愧於臣民,無愧於殘陽之名,也無愧於梁溪先生!」
程殘陽從不是個感情外露之人,但是現在他的眼眶紅了。
眼中閃閃爍爍,他不能在弟子麵前流淚,便倉促一笑,把頭轉開一邊,假裝沉思看窗外風景之狀。
過了半晌,程殘陽道:「沒想到,今日我竟然能被弟子教誨。」
宋皎一驚,急忙跪倒在地:「老師!我不是故意冒犯……」
程殘陽迴過頭來,扶著她的手臂將她拉起:「你以為我是怪你嗎?不,我是感激……感激有個人會當麵跟我說這些話,有你這些話,縱然世人皆罵我程殘陽無德失責,我亦不懼了。」
「老師……」聽了這番話,宋皎知道程殘陽是想開了,她忍不住也露出了笑容。
程殘陽微笑著,凝視著宋皎的臉,他心裏有點遺憾:豫王要定王妃了,而宋皎,恐怕也不能到王爺身邊了,真是……
程殘陽麵上沒說,而心裏非常的失望,因為他相信,要是宋皎能在豫王身旁,她會非常好的襄助豫王,就如今日自己鑽在牛角尖裏無法自拔,她偏能說出這樣振聾發聵熨帖他心的一番話。
他很希望這樣難得的宋皎會在豫王身邊,可是……莫非是天意作弄。
在宋皎離開之前,程殘陽提醒了她一件事。
「你待會兒要去禦史台麽?」
「是。」
「今日你還是不要去了,」程殘陽點點頭:「我近來得了個消息,你舅舅魏家是不是在城外永安鎮?」
宋皎很意外:「是啊,老師怎麽突然提起我舅舅?」
程殘陽道:「魏家有一點事,我本來想派人去料理,現在想想,還是你親自去一趟吧。」
宋皎有點不安,還想問魏家出了何事。
程殘陽卻道:「不必多問,去了自然知道。對了,你稍等片刻。」他起身入內,宋皎跟著走了一步,見他坐在書桌前取了一支筆,就知道他要寫東西。
宋皎見硯台裏的墨汁有些幹了,忙去添了些水,輕輕地給他又研了些墨汁,這才退後了兩步避開。
畢竟她心裏清楚,程殘陽的信不知是要給哪一位的,也許是機密,若非他開口,自己還是避嫌的好。
程殘陽看了她一眼,略微躊躇,終於慢慢地寫就。
他找了個信封將折了的信紙放入,卻並沒有封緘,隻遞給宋皎道:「這封信,你可以看。」
「啊?」宋皎意外,正要問他是給誰的,程殘陽道:「這是給豫王殿下的,你在離京之前,把這封信送到豫王府,交到王爺手裏。」
宋皎呆住,她如今跟豫王的情形尷尬,頗有點像是突如其來的冰凍三尺,叫她去送信?還要交到王爺手上?
「可是老師……」宋皎猶豫片刻,終於道:「不如叫別人去吧?我想,王爺現在未必願意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