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隻見三十歲左右一壯漢,由一年輕婦人攙扶著跌跌撞撞進了門,坐在診桌前,看他麵色已呈萎靡之色,雙目凹陷無神,頭晃身搖。
“大夫,快給我當家的看看!”那年輕婦人剛到桌前便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安老太爺細細看了看那人的麵色。“哪裏不好?”
“前些時日被狗咬了一口,村裏的郞中給包紮了傷口,服用了解毒丸,傷口愈合很快,沒成想幾日後便發了燒,喝了藥一直沒見好,這兩日頭暈,聲音嘶啞,也進不了幾口飯了。”
“共幾日了?”安老太爺把病人的手放到號脈枕上。
婦人稍想了想,迴道:“十一日。”
安老太爺拿了塊壓舌板。“張口看看舌頭,張口!他聽不清我說話?”
“是,頭暈,耳朵也不靈光了。”婦人迴道。
安老太爺不再說話,細細地診起脈來。兩隻手共診了有半柱香功夫,道了聲:“佑之,開方。”
“是。”秦正藍已執筆在手,等著老太爺的後話。
“白術、茯苓、炮附子各十二錢,生薑十二錢,紅參十錢,麻黃三錢,蟬蛻八錢,……五劑,煎服。”
老太爺口述,秦正藍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躍然紙上,安老太爺講完,秦正藍也將將停了筆。
秦正藍將抄好的藥方交給安老太爺審了一遍,這才又遞給藥櫃上抓藥。
那婦人見開好了方子,急問道:“大夫,怎麽樣?幾日能好?”
安老太爺將壓舌板扔到一邊。“吃五日先看看,耽擱的有些久了,好好照顧著。”
婦人急得不住地搓著手。“那這可怎麽辦啊?”
安老太爺道:“五日後再來看看。”
抓好了藥,夥計幫著婦人將那壯漢扶上了馬車,馬車行得很急,一會兒便消失在街口。
“佑之,知道為何開此方嗎?”安老太爺問道。
秦正藍想了想道:“此人被狗咬後餘毒未清,想是邪氣深入,腎陽虛衰,虛陽外越,故見發熱,寒氣凝滯,水氣不化而泛濫,上泛清竅,則見頭眩,浸漬於胃腸、肢體、筋脈,則見身重潤動,津液變生痰飲水濕阻於各部,而致七竅蔽塞。所以用真武湯加減以溫陽化氣,減白芍,加蟬蛻,以利咽喉,麻黃附子細辛湯透邪開竅,人參扶正,桔梗湯,木蝴蝶以開音利咽。”
“嗯,可以,無大差錯。”
“我是看了外公的方子才想通一些,若依我的診斷,是開地榆敗毒散加減方。”
“嗯,地榆敗毒散加減也勉強可用。切記,觀其脈象,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臨證之時,辨證論治,切不可隻聽病因便存了先入為主的觀念。”
秦正藍微微點頭:“記得了。”
安老先生又道:“還需熟讀醫書。”
“是。”
不一會兒,病人逐漸多了起來,安老太爺和安伯禮的診桌前都坐了病人,倒也不甚忙碌。安老太爺這桌剛送走一個病人,見門口進來一主一仆打扮的人,二十歲上下,進門就喊:“大夫,咳咳……大夫,先給我瞧瞧!”
此二人一進門秦正藍就認出了他們,正是那日把他堵在巷子裏的朱公子和其中的一個隨從。這一眼的功夫秦正藍心思急轉間決定先發製人,他站起來衝著二人招唿道:“那邊人多,二位這邊來。”
聞言一迴身,朱公子二人也看到了秦正藍,隻見那朱公子臉上的神情變了又變,先是意想不到,而後怒不可遏,再後咬牙切齒,又後猶豫不決,半天擠出了兩個字:“你、你……”
秦正藍接口道:“對,是我給你們看。來,過來坐。”說著又側頭對安老太爺低聲道:“外公,這二人看著是輕症,我來試試吧。”
安老太爺看了一眼二人。“也好。”
此時,那朱公子又有些惶惶不安,止步不前的樣子。
那隨從此時也似乎是醒過了味兒,剛要提醒朱公子:“公子,這人便是……”
“閉嘴!”朱公子急忙出言打斷了他,小聲道:“狀況不明,不要魯莽。”
見他們沒動,秦正藍便又招唿道:“過來呀!後麵還有人等著呢。”
朱公子躊躇不前,聽到後麵的人不斷地催促,一咬牙便坐到了秦正藍的診桌前。
“哪裏不好了?,胳膊伸過來!”秦正藍問道。
朱公子恨不得咬碎了後槽牙,把一隻手放到號脈枕上,陰聲怪氣地說道:“四肢酸軟無力,脅間悶痛,胸悶氣短。”
那隨從接口道:“就是前兩日跟……”
“先讓我診完脈再說。”秦正藍打斷那隨從的話,那隨從兩次都沒把話講完,有些憋氣。秦正藍盯著他的眼睛。“你等會兒,我看完他再給你看。”那隨從鬧不清自己怎麽迴事,片刻間竟在與秦正藍的對視中敗下陣來,不再言語。
秦正藍診了一會兒脈,意味深長地看著那朱公子。“公子是氣血於滯,血脈不通,定是不小心磕碰到了肋間,幸虧是傷得輕,紮幾針喝兩付藥便好了。這要是力道再大些,怕是會四肢癱瘓,再難恢複。”說著秦正藍重按了一下朱公子的手腕,從他的手腕下撤下了號脈枕,接著道:“還有稍許的肝鬱氣滯,俗話說,病從心起,氣大傷身。公子平時還是要待人寬和,行事穩重,莫要動氣為好。”
那朱公子此時也明白了秦正藍話裏的意思,心裏五味雜陳,無所適從,不知是該憎恨秦正藍傷了自己,還是該謝他手下留了情。
秦正藍鬆開手又問道:“這傷有幾日了?”
朱公子這剛平靜下來的氣頓時又往上湧了湧,心道我這傷有幾日你不比誰都清楚嗎?他強壓了壓火氣,哼道:“三日。”
“行,躺到診床上,我給你行針。”秦正藍打開了針灸包,麵無表情地說道。
朱公子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接著又頓住了腳。“可以不行針,隻吃藥嗎?”他倒不是害怕針灸,隻是害怕這針拿在秦正藍的手上。
此時安老太爺笑著接口道:“小夥子,還是下幾針好的快些。”
“大夫,快給我當家的看看!”那年輕婦人剛到桌前便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安老太爺細細看了看那人的麵色。“哪裏不好?”
“前些時日被狗咬了一口,村裏的郞中給包紮了傷口,服用了解毒丸,傷口愈合很快,沒成想幾日後便發了燒,喝了藥一直沒見好,這兩日頭暈,聲音嘶啞,也進不了幾口飯了。”
“共幾日了?”安老太爺把病人的手放到號脈枕上。
婦人稍想了想,迴道:“十一日。”
安老太爺拿了塊壓舌板。“張口看看舌頭,張口!他聽不清我說話?”
“是,頭暈,耳朵也不靈光了。”婦人迴道。
安老太爺不再說話,細細地診起脈來。兩隻手共診了有半柱香功夫,道了聲:“佑之,開方。”
“是。”秦正藍已執筆在手,等著老太爺的後話。
“白術、茯苓、炮附子各十二錢,生薑十二錢,紅參十錢,麻黃三錢,蟬蛻八錢,……五劑,煎服。”
老太爺口述,秦正藍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躍然紙上,安老太爺講完,秦正藍也將將停了筆。
秦正藍將抄好的藥方交給安老太爺審了一遍,這才又遞給藥櫃上抓藥。
那婦人見開好了方子,急問道:“大夫,怎麽樣?幾日能好?”
安老太爺將壓舌板扔到一邊。“吃五日先看看,耽擱的有些久了,好好照顧著。”
婦人急得不住地搓著手。“那這可怎麽辦啊?”
安老太爺道:“五日後再來看看。”
抓好了藥,夥計幫著婦人將那壯漢扶上了馬車,馬車行得很急,一會兒便消失在街口。
“佑之,知道為何開此方嗎?”安老太爺問道。
秦正藍想了想道:“此人被狗咬後餘毒未清,想是邪氣深入,腎陽虛衰,虛陽外越,故見發熱,寒氣凝滯,水氣不化而泛濫,上泛清竅,則見頭眩,浸漬於胃腸、肢體、筋脈,則見身重潤動,津液變生痰飲水濕阻於各部,而致七竅蔽塞。所以用真武湯加減以溫陽化氣,減白芍,加蟬蛻,以利咽喉,麻黃附子細辛湯透邪開竅,人參扶正,桔梗湯,木蝴蝶以開音利咽。”
“嗯,可以,無大差錯。”
“我是看了外公的方子才想通一些,若依我的診斷,是開地榆敗毒散加減方。”
“嗯,地榆敗毒散加減也勉強可用。切記,觀其脈象,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臨證之時,辨證論治,切不可隻聽病因便存了先入為主的觀念。”
秦正藍微微點頭:“記得了。”
安老先生又道:“還需熟讀醫書。”
“是。”
不一會兒,病人逐漸多了起來,安老太爺和安伯禮的診桌前都坐了病人,倒也不甚忙碌。安老太爺這桌剛送走一個病人,見門口進來一主一仆打扮的人,二十歲上下,進門就喊:“大夫,咳咳……大夫,先給我瞧瞧!”
此二人一進門秦正藍就認出了他們,正是那日把他堵在巷子裏的朱公子和其中的一個隨從。這一眼的功夫秦正藍心思急轉間決定先發製人,他站起來衝著二人招唿道:“那邊人多,二位這邊來。”
聞言一迴身,朱公子二人也看到了秦正藍,隻見那朱公子臉上的神情變了又變,先是意想不到,而後怒不可遏,再後咬牙切齒,又後猶豫不決,半天擠出了兩個字:“你、你……”
秦正藍接口道:“對,是我給你們看。來,過來坐。”說著又側頭對安老太爺低聲道:“外公,這二人看著是輕症,我來試試吧。”
安老太爺看了一眼二人。“也好。”
此時,那朱公子又有些惶惶不安,止步不前的樣子。
那隨從此時也似乎是醒過了味兒,剛要提醒朱公子:“公子,這人便是……”
“閉嘴!”朱公子急忙出言打斷了他,小聲道:“狀況不明,不要魯莽。”
見他們沒動,秦正藍便又招唿道:“過來呀!後麵還有人等著呢。”
朱公子躊躇不前,聽到後麵的人不斷地催促,一咬牙便坐到了秦正藍的診桌前。
“哪裏不好了?,胳膊伸過來!”秦正藍問道。
朱公子恨不得咬碎了後槽牙,把一隻手放到號脈枕上,陰聲怪氣地說道:“四肢酸軟無力,脅間悶痛,胸悶氣短。”
那隨從接口道:“就是前兩日跟……”
“先讓我診完脈再說。”秦正藍打斷那隨從的話,那隨從兩次都沒把話講完,有些憋氣。秦正藍盯著他的眼睛。“你等會兒,我看完他再給你看。”那隨從鬧不清自己怎麽迴事,片刻間竟在與秦正藍的對視中敗下陣來,不再言語。
秦正藍診了一會兒脈,意味深長地看著那朱公子。“公子是氣血於滯,血脈不通,定是不小心磕碰到了肋間,幸虧是傷得輕,紮幾針喝兩付藥便好了。這要是力道再大些,怕是會四肢癱瘓,再難恢複。”說著秦正藍重按了一下朱公子的手腕,從他的手腕下撤下了號脈枕,接著道:“還有稍許的肝鬱氣滯,俗話說,病從心起,氣大傷身。公子平時還是要待人寬和,行事穩重,莫要動氣為好。”
那朱公子此時也明白了秦正藍話裏的意思,心裏五味雜陳,無所適從,不知是該憎恨秦正藍傷了自己,還是該謝他手下留了情。
秦正藍鬆開手又問道:“這傷有幾日了?”
朱公子這剛平靜下來的氣頓時又往上湧了湧,心道我這傷有幾日你不比誰都清楚嗎?他強壓了壓火氣,哼道:“三日。”
“行,躺到診床上,我給你行針。”秦正藍打開了針灸包,麵無表情地說道。
朱公子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接著又頓住了腳。“可以不行針,隻吃藥嗎?”他倒不是害怕針灸,隻是害怕這針拿在秦正藍的手上。
此時安老太爺笑著接口道:“小夥子,還是下幾針好的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