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說英雄,誰是英雄
我好歹是個神仙","copyright":"番茄小說 作者:茶語範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進了城,我們先到一個飯館,要了幾個小菜,四碗麵。我是真餓了,折騰一夜了,抄起筷子就吃。
這什麽麵條啊,寡淡無味。我喚過店小二:“有辣椒油嗎,給我來點。”
店小二疑惑地看著我:“公子您要什麽?”
“辣椒油啊!”
“辣椒油是什麽?”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丟人了。辣椒明朝末年才傳入我國,此時是明中期,自然沒這個東西。
“咳咳,沒什麽,你下去吧。”
王守仁放下筷子,喝了口茶,問道:“韓公子,何為辣椒油啊?”
“啊,是我們老家的一種調味料,這裏沒有。”
“韓公子家鄉何處,我也沒聽說過此物。”
我才想到起來,王守仁是大儒,飽讀詩書,這世上恐怕就沒他不知道的了。這會聽到個新鮮事物,自然覺得好奇。
“啊,小地方,不足掛齒。咱們快吃吧,一會怕淩十一等人追來。”我急忙把話岔過去。
吃完麵,我們離開了飯館,在街上閑逛。張貴著急了:“老爺,咱們不去縣衙啊。”
“不去啊!”
“淩十一就快追來了,可咋辦呢。”
“切莫多言。”
張貴知道,他們這個老爺總是不按常理出牌。聽說當年成親之日,居然失蹤了。後來有人找到他,居然在道觀跟一個道士學打坐,把結婚這事忘了。
我就更不用擔心了,因為知道,跟著王守仁肯定沒問題。曆史會不錯,王守仁安然無恙,還平定了寧王叛亂。
這一逛下來,我對曆史又有了深入地了解。古裝電視劇中,街市都整齊劃一,十分幹淨,風景如畫。現實是,豐城兩條街又髒又亂,就跟大早市似的。街上的人都麵黃肌瘦,雙眼無光。
王守仁倒是逛的津津有味,還買了點土特產。不過,王大人雖然官居三品,摳門的很。買啥都砍價,跟小商販吵的脖子粗臉紅。我在旁邊勸都勸不住。
溜達了大半天,王守仁帶我們走進了一家成衣鋪,買了幾套衣服換上。我是一身藍布長袍,戴一頂帽子,就是當時的家常衣服。
衣服換完,王守仁又帶著我們另一城門出了豐城,直奔江邊。兩個仆人不明白咋迴事,但是也不敢問。
到了江邊碼頭,王守仁四下張望了下,道:“張貴、李紳,你二人給我買條船,然後就各自逃命去吧。韓公子,你也自便。日後若是有緣,咱們自會相見。”
張貴李紳忙道:“老爺,您要去哪?”
王守仁一字一句地道:“平叛!”
這二人連連搖頭:“老爺,您也說了,一兵一卒都沒有,寧王有10萬大軍,如何敵得過。咱們逃吧,老太爺在南京,咱們去投奔他。”
王守仁道:“我是朝廷欽命的贛南巡撫,豈可臨陣脫逃。此行前途未卜,危機重重,你們不必隨我冒險。走吧!”
我自然不能走:“王大人,我願隨大人左右,把寧王抓起來,為國除賊。”
王守仁歎了口氣:“何必如此?”
張貴李紳站在那兒,有些遲疑。王守仁道:“你二人速速離開,到南京找我父親,具言寧王造反之狀。此事辦成,也算大功一件。”
張貴李紳這才點點頭:“老爺,您多保重。”
他們買了一條船,又雇了兩個船工,就走了。我們登船後,王守仁對船工道:“麻煩送我們去臨江府。”
兩名船工一聽,當時搖頭:“這位官爺,可去不得啊。寧王造反了,臨江離洪都(今南昌,寧王藩地)才200多裏,隨時可能被攻陷。”
王守仁道:“我多給船錢。”
船工們還是不同意:“官爺,我們怕有命賺錢,沒命花啊。不行,不行!”
這兩人頭也不迴的就走了。王守仁歎了口氣:“韓公子,隻能委屈你跟老夫一起劃船了。”
我和王守仁一左一右,劃船就向臨江府進發。
我到如今,才算明白王守仁的意圖。他棄舟登岸,給敵人一種走陸路的假象,然後在豐城繞了一圈,故意留下行跡,最後卻仍走水路。嘿,這個王陽明,果然聰明。
“對了,王大人,您剛剛為何不去豐城縣衙呢?”這是我唯一想不通的地方。
王守仁道:“豐城為小邑,就幾個差役,根本擋不住淩十一等,反遭其禍。”
順水而行,船速很快。我二人劃船不敢懈怠,次日淩晨,終於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臨江府府。
這一天,是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六日。
東方剛泛起魚肚白,天蒙蒙亮。臨江府的江邊卻是一派混亂景象。無數百姓背包擔擔兒,拖兒帶女地逃命。一時間,痛哭聲、哀嚎聲交織一片,讓人心驚。
王守仁皺了皺眉頭:“哼,寧王,我誓要誅此國賊。”
“王大人,先等會說那些,看看能整口吃的不,我要虛脫了。”我劃了一夜船,又累又餓,這兒趴在甲板上都要動不了了。我就納悶,王守仁一介書生,年僅5旬,怎麽體力那麽好。一樣劃船,人家也累,但可沒我那麽狼狽。
“對對!咱們趕緊去臨江府衙。”
我們下了船,好不容易擠過擁擠的人群。這時,迎麵跑來一個身穿公服的衙役,背著一個大包,滿頭是汗。
王守仁眼疾手快,一把將其拉住:“等等!”
“等什麽等,一會沒有船了。”這衙役一甩膀子,就要繼續衝。
王守仁手上加勁兒,好不容易將他攔了下來。
“我問你,知府戴德孺何在?”
“知府大人在內堂收拾包裹呢。”
“收拾包裹?這是為何啊。”
“逃命啊。寧王造反,大軍已經奔九江府殺去,不趕緊逃,等著死啊。哎,你誰啊?”
王守仁道:“我是贛南巡撫王守仁,你速去稟告戴德孺,就說我來平叛。”
衙役翻了翻眼睛:“真的假的啊?”
王守仁道:“此等大事,焉能兒戲。你速去,耽誤平叛大計,唯你是問。”
這衙役年紀小,被王守仁官威所懾,當下道:“好吧!請王大人稍候片刻。”
衙役走了,王守仁看著四散奔逃的百姓,微微搖頭。我勸道:“王大人,總算有了落腳地,別著急,慢慢來。”
王守仁道:“自古以來,戰亂苦的是百姓。寧王為一己私利,罔顧天下蒼生,真是百死莫贖。其實,這場浩劫本可避免。”
“避免?怎麽避免!”
“寧王處心積慮多年,不是沒有破綻。江西文武官員曾多次向朝廷上奏折,言說寧王有不軌之舉,可是,唉!”
“正德皇帝就是個混蛋,平時光想著玩了,哪顧得上這些啊。”
“哎,韓公子,不許對聖上不敬。”
我差點忘了,封建王朝皇權高於一切。王守仁自讀書起,滿腦子就是忠君愛國,自然聽不得這個。
說話間,臨江知府戴德孺終於到了。
這位大人許是急著趕路,官帽也歪了,衣服也亂,從馬上下來,在衙役引領下,幾步來到王守仁麵前。
“您就是贛南巡撫王大人?”
“不過,正是本官。”
戴德孺上下打量了幾眼,這才正衣冠跪倒:“下官臨江知府戴德孺,拜見王大人。”
王守仁身子紋絲沒動,隻是淡淡道:“戴知府不必多禮,起來說話。”
戴德孺跪在地上沒動彈:“王大人,不知您到來,未曾迎接,恕罪恕罪。快請至府衙,我為您接風洗塵。”
王守仁道:“我聽聞,戴知府方才在府衙中收拾包裹,要遠行啊,是也不是?”
戴德孺臉一紅:“大人,臨江府離洪都才200裏,難以抵擋。下官為全城百姓,不得已而為之。”
王守仁朗聲道:“不必走了,隨我一起平叛。”
戴德孺抬起頭來,眼睛都冒出了光:“既然有王大人做主,我等願意為朝廷效力,平定叛亂。”
王守仁這才走上前,將他攙扶起來。戴德孺看了看王守仁身後,又看看我,問道:“不知道王大人帶了多少兵馬?”
王守仁道:“無一兵一卒。”
戴德孺一個高蹦了起來:“您在開玩笑吧?咱們現在加起來就這幾個人,怎麽平叛?寧王都不用派大軍,隨便來幾個人就夠了。”
王守仁盯著戴德孺的眼睛:“本官說可以,就可以。戴知府,你可願隨我一起平叛?”
戴德孺沒有迴避,反而迎上了王守仁的目光:“王大人,下官願誓死追隨大人,平叛——”
我在旁邊,看得居然眼眶濕潤了。以往都是從書本上、電視上才見過英雄,感受不深。現在,這兩個人,麵對強大的敵人,未知的危險,能義無反顧、殞身不恤,這不是英雄又是什麽。
王守仁一拍戴德孺的肩膀:“好!馬上去叫臨近府縣的官員來臨川府集合。同時,安撫百姓,召集軍隊、衙役,做好準備。”
“是!”戴德孺讓人先給我們送去府衙,然後立刻下去布置。
我和王守仁洗了把臉,又吃了點心,覺得精力恢複了不少。我坐在椅子上喝茶,也在胡思亂想。就沒這號倒黴主角,人家穿越到哪個個朝代,都事先知道曆史走向,或者有個金手指啥的,大發神威,獲得名利。我呢,就知道結果——王守仁平定了寧王叛亂,過程半點不了解。我也納悶,這種情況下,王守仁是怎麽成功的?早知道在家時,上網搜搜了。
現在想這個也沒用,盼著王守仁成功後,能派人幫我找找召喚石,不然我就得呆在明朝了。我可不想“迴到明朝當xx”,關鍵是,我啥也不會啊。
日上三竿,戴德孺風塵仆仆地跑了進來:“大人,按您吩咐,已將形勢控製住,城內外也布防了。不過,還是走了一些軍兵和官員,百姓更是不計其數。”
“目前有多少兵?”
“500多人。我給他們訓話了,都說要與臨江共存亡,剿滅叛賊。”
王守仁道:“一會再說。對了,附近官員來了嗎?”
“已經派人通知。臨江府周圍有6個府縣,最遠的也就半日路程。”
“好,人齊了,咱們開會。”
我無所事事,圍著臨江府衙轉悠了兩圈,也沒什麽意思。中午吃飯時,戴德孺親自作陪,問起了我。
王守仁介紹:“這是本官的朋友,韓建!”
戴德孺自然不知道我的底細,急忙拱手:“原來是韓大人,失敬失敬。”
我急忙道:“戴大人,我可不是官身,平民百姓一個。”
話雖如此,我跟王守仁在一起,他也不敢小瞧,殷勤地倒酒勸菜。
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味兒很淡,有些甜。古代的酒,還挺好喝。
這一頓,我也沒客氣,吃的溝滿壕平。剛剛把酒宴撤去,就有人進來報告,說臨近府縣的大人們都到了。
贛南巡撫王守仁,召開了他平叛以來的第一次緊急會議。
本來,王守仁讓我在後宅休息。可我呆不住啊,也想知道王守仁究竟是如何平叛的,所以要求參會。
會場就是府衙的側廳。王守仁坐在正中,我搬了把凳子,坐在旁邊,下麵就是官員們。其實,加戴德孺在內,一共就四個人。
“大人,有三個府縣的知府未到,他們都.....”戴德孺沒敢往下說。
“都跑了吧。無妨,這些人夠了。”
官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王巡撫這是瘋了吧。
王守仁清了清嗓子,朗盛道:“諸位,寧王大逆不道,妄圖造反,實在罪大惡極。眼下,朝廷還未得知消息,平叛重任隻能落在我等肩上。戴知府,寧王目前動向如何?”
戴德孺道:“迴大人,探子來報,寧王的前鋒部隊已經兵發九江了。”
王守仁點點頭:“諸位,寧王的意圖何在呢?”
廬江知府黃晉道:“自然是占領江西全境,然後揮師北上,直抵京城了。”
廣平知府張誌遠道:“我看未必。寧王應該是奔南京進發,然後稱帝,與京師南北對峙,以圖後進。”
王守仁點點頭:“是啊!寧王準備多年,擁兵十萬,如果他真得打南京,我相信永不了多久,就能攻克。今天召集大家來,是看看目前我們能集合多少兵力。”
戴德孺等都報出各自兵力,加在一起,不過3000多人。王守仁道:“我這就寫調兵文書,派快馬送江西全省各地調兵,務必讓軍隊在10日內集結。”
戴德孺站起來道:“大人,朝廷有命令,不可私自調兵,也調不來啊。”
王守仁從包裹裏拿出一麵小旗,上寫“令”字,還有一塊木牌,都放在桌上:“要是有這些呢?”
戴德孺道:“大人有旗牌,自然可以調兵,但是,調兵最少需要10天。10天啊,寧王都能登上紫金山了。”
王守仁笑道:“那我就讓他在洪都,等我10天。”
這什麽麵條啊,寡淡無味。我喚過店小二:“有辣椒油嗎,給我來點。”
店小二疑惑地看著我:“公子您要什麽?”
“辣椒油啊!”
“辣椒油是什麽?”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丟人了。辣椒明朝末年才傳入我國,此時是明中期,自然沒這個東西。
“咳咳,沒什麽,你下去吧。”
王守仁放下筷子,喝了口茶,問道:“韓公子,何為辣椒油啊?”
“啊,是我們老家的一種調味料,這裏沒有。”
“韓公子家鄉何處,我也沒聽說過此物。”
我才想到起來,王守仁是大儒,飽讀詩書,這世上恐怕就沒他不知道的了。這會聽到個新鮮事物,自然覺得好奇。
“啊,小地方,不足掛齒。咱們快吃吧,一會怕淩十一等人追來。”我急忙把話岔過去。
吃完麵,我們離開了飯館,在街上閑逛。張貴著急了:“老爺,咱們不去縣衙啊。”
“不去啊!”
“淩十一就快追來了,可咋辦呢。”
“切莫多言。”
張貴知道,他們這個老爺總是不按常理出牌。聽說當年成親之日,居然失蹤了。後來有人找到他,居然在道觀跟一個道士學打坐,把結婚這事忘了。
我就更不用擔心了,因為知道,跟著王守仁肯定沒問題。曆史會不錯,王守仁安然無恙,還平定了寧王叛亂。
這一逛下來,我對曆史又有了深入地了解。古裝電視劇中,街市都整齊劃一,十分幹淨,風景如畫。現實是,豐城兩條街又髒又亂,就跟大早市似的。街上的人都麵黃肌瘦,雙眼無光。
王守仁倒是逛的津津有味,還買了點土特產。不過,王大人雖然官居三品,摳門的很。買啥都砍價,跟小商販吵的脖子粗臉紅。我在旁邊勸都勸不住。
溜達了大半天,王守仁帶我們走進了一家成衣鋪,買了幾套衣服換上。我是一身藍布長袍,戴一頂帽子,就是當時的家常衣服。
衣服換完,王守仁又帶著我們另一城門出了豐城,直奔江邊。兩個仆人不明白咋迴事,但是也不敢問。
到了江邊碼頭,王守仁四下張望了下,道:“張貴、李紳,你二人給我買條船,然後就各自逃命去吧。韓公子,你也自便。日後若是有緣,咱們自會相見。”
張貴李紳忙道:“老爺,您要去哪?”
王守仁一字一句地道:“平叛!”
這二人連連搖頭:“老爺,您也說了,一兵一卒都沒有,寧王有10萬大軍,如何敵得過。咱們逃吧,老太爺在南京,咱們去投奔他。”
王守仁道:“我是朝廷欽命的贛南巡撫,豈可臨陣脫逃。此行前途未卜,危機重重,你們不必隨我冒險。走吧!”
我自然不能走:“王大人,我願隨大人左右,把寧王抓起來,為國除賊。”
王守仁歎了口氣:“何必如此?”
張貴李紳站在那兒,有些遲疑。王守仁道:“你二人速速離開,到南京找我父親,具言寧王造反之狀。此事辦成,也算大功一件。”
張貴李紳這才點點頭:“老爺,您多保重。”
他們買了一條船,又雇了兩個船工,就走了。我們登船後,王守仁對船工道:“麻煩送我們去臨江府。”
兩名船工一聽,當時搖頭:“這位官爺,可去不得啊。寧王造反了,臨江離洪都(今南昌,寧王藩地)才200多裏,隨時可能被攻陷。”
王守仁道:“我多給船錢。”
船工們還是不同意:“官爺,我們怕有命賺錢,沒命花啊。不行,不行!”
這兩人頭也不迴的就走了。王守仁歎了口氣:“韓公子,隻能委屈你跟老夫一起劃船了。”
我和王守仁一左一右,劃船就向臨江府進發。
我到如今,才算明白王守仁的意圖。他棄舟登岸,給敵人一種走陸路的假象,然後在豐城繞了一圈,故意留下行跡,最後卻仍走水路。嘿,這個王陽明,果然聰明。
“對了,王大人,您剛剛為何不去豐城縣衙呢?”這是我唯一想不通的地方。
王守仁道:“豐城為小邑,就幾個差役,根本擋不住淩十一等,反遭其禍。”
順水而行,船速很快。我二人劃船不敢懈怠,次日淩晨,終於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臨江府府。
這一天,是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六日。
東方剛泛起魚肚白,天蒙蒙亮。臨江府的江邊卻是一派混亂景象。無數百姓背包擔擔兒,拖兒帶女地逃命。一時間,痛哭聲、哀嚎聲交織一片,讓人心驚。
王守仁皺了皺眉頭:“哼,寧王,我誓要誅此國賊。”
“王大人,先等會說那些,看看能整口吃的不,我要虛脫了。”我劃了一夜船,又累又餓,這兒趴在甲板上都要動不了了。我就納悶,王守仁一介書生,年僅5旬,怎麽體力那麽好。一樣劃船,人家也累,但可沒我那麽狼狽。
“對對!咱們趕緊去臨江府衙。”
我們下了船,好不容易擠過擁擠的人群。這時,迎麵跑來一個身穿公服的衙役,背著一個大包,滿頭是汗。
王守仁眼疾手快,一把將其拉住:“等等!”
“等什麽等,一會沒有船了。”這衙役一甩膀子,就要繼續衝。
王守仁手上加勁兒,好不容易將他攔了下來。
“我問你,知府戴德孺何在?”
“知府大人在內堂收拾包裹呢。”
“收拾包裹?這是為何啊。”
“逃命啊。寧王造反,大軍已經奔九江府殺去,不趕緊逃,等著死啊。哎,你誰啊?”
王守仁道:“我是贛南巡撫王守仁,你速去稟告戴德孺,就說我來平叛。”
衙役翻了翻眼睛:“真的假的啊?”
王守仁道:“此等大事,焉能兒戲。你速去,耽誤平叛大計,唯你是問。”
這衙役年紀小,被王守仁官威所懾,當下道:“好吧!請王大人稍候片刻。”
衙役走了,王守仁看著四散奔逃的百姓,微微搖頭。我勸道:“王大人,總算有了落腳地,別著急,慢慢來。”
王守仁道:“自古以來,戰亂苦的是百姓。寧王為一己私利,罔顧天下蒼生,真是百死莫贖。其實,這場浩劫本可避免。”
“避免?怎麽避免!”
“寧王處心積慮多年,不是沒有破綻。江西文武官員曾多次向朝廷上奏折,言說寧王有不軌之舉,可是,唉!”
“正德皇帝就是個混蛋,平時光想著玩了,哪顧得上這些啊。”
“哎,韓公子,不許對聖上不敬。”
我差點忘了,封建王朝皇權高於一切。王守仁自讀書起,滿腦子就是忠君愛國,自然聽不得這個。
說話間,臨江知府戴德孺終於到了。
這位大人許是急著趕路,官帽也歪了,衣服也亂,從馬上下來,在衙役引領下,幾步來到王守仁麵前。
“您就是贛南巡撫王大人?”
“不過,正是本官。”
戴德孺上下打量了幾眼,這才正衣冠跪倒:“下官臨江知府戴德孺,拜見王大人。”
王守仁身子紋絲沒動,隻是淡淡道:“戴知府不必多禮,起來說話。”
戴德孺跪在地上沒動彈:“王大人,不知您到來,未曾迎接,恕罪恕罪。快請至府衙,我為您接風洗塵。”
王守仁道:“我聽聞,戴知府方才在府衙中收拾包裹,要遠行啊,是也不是?”
戴德孺臉一紅:“大人,臨江府離洪都才200裏,難以抵擋。下官為全城百姓,不得已而為之。”
王守仁朗聲道:“不必走了,隨我一起平叛。”
戴德孺抬起頭來,眼睛都冒出了光:“既然有王大人做主,我等願意為朝廷效力,平定叛亂。”
王守仁這才走上前,將他攙扶起來。戴德孺看了看王守仁身後,又看看我,問道:“不知道王大人帶了多少兵馬?”
王守仁道:“無一兵一卒。”
戴德孺一個高蹦了起來:“您在開玩笑吧?咱們現在加起來就這幾個人,怎麽平叛?寧王都不用派大軍,隨便來幾個人就夠了。”
王守仁盯著戴德孺的眼睛:“本官說可以,就可以。戴知府,你可願隨我一起平叛?”
戴德孺沒有迴避,反而迎上了王守仁的目光:“王大人,下官願誓死追隨大人,平叛——”
我在旁邊,看得居然眼眶濕潤了。以往都是從書本上、電視上才見過英雄,感受不深。現在,這兩個人,麵對強大的敵人,未知的危險,能義無反顧、殞身不恤,這不是英雄又是什麽。
王守仁一拍戴德孺的肩膀:“好!馬上去叫臨近府縣的官員來臨川府集合。同時,安撫百姓,召集軍隊、衙役,做好準備。”
“是!”戴德孺讓人先給我們送去府衙,然後立刻下去布置。
我和王守仁洗了把臉,又吃了點心,覺得精力恢複了不少。我坐在椅子上喝茶,也在胡思亂想。就沒這號倒黴主角,人家穿越到哪個個朝代,都事先知道曆史走向,或者有個金手指啥的,大發神威,獲得名利。我呢,就知道結果——王守仁平定了寧王叛亂,過程半點不了解。我也納悶,這種情況下,王守仁是怎麽成功的?早知道在家時,上網搜搜了。
現在想這個也沒用,盼著王守仁成功後,能派人幫我找找召喚石,不然我就得呆在明朝了。我可不想“迴到明朝當xx”,關鍵是,我啥也不會啊。
日上三竿,戴德孺風塵仆仆地跑了進來:“大人,按您吩咐,已將形勢控製住,城內外也布防了。不過,還是走了一些軍兵和官員,百姓更是不計其數。”
“目前有多少兵?”
“500多人。我給他們訓話了,都說要與臨江共存亡,剿滅叛賊。”
王守仁道:“一會再說。對了,附近官員來了嗎?”
“已經派人通知。臨江府周圍有6個府縣,最遠的也就半日路程。”
“好,人齊了,咱們開會。”
我無所事事,圍著臨江府衙轉悠了兩圈,也沒什麽意思。中午吃飯時,戴德孺親自作陪,問起了我。
王守仁介紹:“這是本官的朋友,韓建!”
戴德孺自然不知道我的底細,急忙拱手:“原來是韓大人,失敬失敬。”
我急忙道:“戴大人,我可不是官身,平民百姓一個。”
話雖如此,我跟王守仁在一起,他也不敢小瞧,殷勤地倒酒勸菜。
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味兒很淡,有些甜。古代的酒,還挺好喝。
這一頓,我也沒客氣,吃的溝滿壕平。剛剛把酒宴撤去,就有人進來報告,說臨近府縣的大人們都到了。
贛南巡撫王守仁,召開了他平叛以來的第一次緊急會議。
本來,王守仁讓我在後宅休息。可我呆不住啊,也想知道王守仁究竟是如何平叛的,所以要求參會。
會場就是府衙的側廳。王守仁坐在正中,我搬了把凳子,坐在旁邊,下麵就是官員們。其實,加戴德孺在內,一共就四個人。
“大人,有三個府縣的知府未到,他們都.....”戴德孺沒敢往下說。
“都跑了吧。無妨,這些人夠了。”
官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王巡撫這是瘋了吧。
王守仁清了清嗓子,朗盛道:“諸位,寧王大逆不道,妄圖造反,實在罪大惡極。眼下,朝廷還未得知消息,平叛重任隻能落在我等肩上。戴知府,寧王目前動向如何?”
戴德孺道:“迴大人,探子來報,寧王的前鋒部隊已經兵發九江了。”
王守仁點點頭:“諸位,寧王的意圖何在呢?”
廬江知府黃晉道:“自然是占領江西全境,然後揮師北上,直抵京城了。”
廣平知府張誌遠道:“我看未必。寧王應該是奔南京進發,然後稱帝,與京師南北對峙,以圖後進。”
王守仁點點頭:“是啊!寧王準備多年,擁兵十萬,如果他真得打南京,我相信永不了多久,就能攻克。今天召集大家來,是看看目前我們能集合多少兵力。”
戴德孺等都報出各自兵力,加在一起,不過3000多人。王守仁道:“我這就寫調兵文書,派快馬送江西全省各地調兵,務必讓軍隊在10日內集結。”
戴德孺站起來道:“大人,朝廷有命令,不可私自調兵,也調不來啊。”
王守仁從包裹裏拿出一麵小旗,上寫“令”字,還有一塊木牌,都放在桌上:“要是有這些呢?”
戴德孺道:“大人有旗牌,自然可以調兵,但是,調兵最少需要10天。10天啊,寧王都能登上紫金山了。”
王守仁笑道:“那我就讓他在洪都,等我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