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要走的,都不走了。皇帝也裝不了頭疼了。
這場風波,怎地是沒完沒了!
“說!”皇帝壓著火,說出這麽一個字。
“罪臣自從下了牢獄,便知是再無生路。在牢獄之中,茶飯不思,惶惶不可終日。”
有一日他無意間打翻了粥飯,有一隻瘦得皮包骨的老鼠衝出來搶食。見著鄭彥來了,隻是用兩隻眼睛惶恐地看著,嘴卻不肯停。
鄭彥從前,哪裏會看的下這麽一隻老鼠?唯有到了這境地,方才動了惻隱之心。於是每日領了粥飯,先丟一些在地上,那老鼠便總是來食。
昨日那公堂上那麽一鬧,大家都知道這個案子該要出結果了。是生是死,就看這麽幾日了。
鄭彥晚上也沒什麽心情,又怕又擔憂,那是一口飯也沒吃,把粥潑在了地上,全喂了那老鼠。
那老鼠吃了個飽,還剩半灘湯水在地上。它也不走,隻是在鄭彥麵前打著圈兒,沒之前那麽膽小了。
鄭彥看得好笑,誰知沒一會兒,那老鼠跑著跑著,忽然倒在地上,不動彈了。
瞬間,鄭彥渾身都豎起了雞皮。
地上那半灘粥變成了一把利刃,一捧毒藥,叫人不敢靠近。
再看前後的牢房,幾位大人倒在稻草上一動不動,也不知是死了,還是暈過去了。
遠處傳來了沉重的腳步聲和鑰匙碰撞的聲音,是獄卒來了。
鄭彥立刻便踢散了稻草,掩蓋住了地上的老鼠和粥,不叫人看見。自己也立刻躺倒,背對著門,一動不動。
腳步聲停了,他能感覺到有人在背後注視著自己。
如芒在背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終於,那腳步走了。
天牢裏好安靜,像是一個活人也不剩了除了他隔壁的牢房。
鄭彥沒敢動,但是能聽到隔壁還有腳步聲。
不知過了多久,外麵有腳步聲傳來,慢慢走到了隔壁。鄭彥沒敢動,側耳聽著,是周長月的聲音。
鄭彥隻是模模糊糊聽到了幾個詞,“玉佩”、“地板”之類,其它便都模糊了。後來似乎是談妥了什麽,周長月語中帶笑,聲音也高了些。
“二位大人扳倒了太子,大皇子自然是記著二位的功勞。大皇子吩咐下官,等二位離開的時候,要下官親自給二位大人送行。”
錢進、宋誌遠一疊聲地“不敢不敢。”
眾人聽到此處,都側目看著大皇子。
大皇子臉色鐵青,是萬萬想不到自己竟有此一劫,當即嗬斥:“住口!你可知誣陷皇子是何罪名?”
鄭彥卻是苦笑,“大皇子,罪臣已是將死之人,何必誣陷?罪臣不過是想著,把看見的是說清楚,也免得世人猜疑。”
大皇子還要說什麽,皇帝開口道:“你接著說。”
周長月說了這話,他們三人便都是很愜意地笑著。
周長月爽朗道:“喝酒、喝酒。”
那邊酒過三巡,忽然一陣碗碟碰撞之聲。錢進說話都磕絆起來,“這菜……這菜有毒。”
那邊不知是碗還是碟子一聲脆響,錢進怒吼一聲,周長月“嘶”一聲,旋即便是什麽摔倒的聲音。
繼而,便都安靜了。
腳步聲逐漸遠去,鄭彥等了很久才敢迴頭。
透過欄杆,錢進與宋誌遠怒睜著雙眼,瞪著虛空。鄭彥的眼淚被嚇了出來,卻不敢叫。
牢房外的地麵上,落著點點的血液看來剛才,周長月受傷了。
鄭彥睜著眼睛,等到了天亮,等到了衙役“發現”了屍體。
知情的、不知情的都在議論,是誰在滅口?算來算去,也就隻有太子和端王了吧。
鄭彥說完了,大皇子已經跪倒在皇上麵前,憤憤道:“父皇,這皆是他一麵之詞!血口噴人!”
“是不是血口噴人……寧願,派一個人太醫去鄭彥的牢房中,看看那粥中是不是被下了迷|藥。”
皇帝看著大皇子鐵青的臉,又道:“朕看著周愛卿的臉色也不好,莫不是病了?也讓禦醫給他診診脈。”
霎時間,周長月的臉色變得灰白。
不到半個時辰,太醫迴稟,周長月的右臂上,被鈍器劃了長長的一道傷口。看那皮肉翻開的模樣,也就是這一兩天的傷。
再等等,大理寺那邊也來迴話,鄭彥牢房之中,地上幹了的米粒被拿迴來泡了水,確實是有迷|藥。
事已至此,周長月是辯無可辯。
大皇子亦是在心中想著對策,要如何把自己指摘出去?是說自己全然不知情,全是周長月所為?還是來一個死不認賬?或者……
方法還未相處,這心中卻是憤憤!
鄭彥這個廢物!之前被自己威脅了幾句,便願意去誣陷何明德,拖他下水。這麽一個廢物,居然敢在這種時候說話!
等這個廢物被送出去,本王一定要送他的家人與他團聚!
他猶自想著,卻聽鄭彥居然又開口了。
這一言一語,居然都是那日他和周長月,深夜拜訪錢進、宋誌遠時所言。
說他早知太子做下的事,說他讓錢進和宋誌遠指認東宮,說他對閩南若有若無的招攬之意,說……
“夠了!”
皇帝勃然大怒,手邊的茶碗便對著大皇子砸了出去。
“你作為兄長、作為臣子,竟是如此不忠不義!”
“父皇,兒臣冤枉……”
“呸,”老皇帝怒火中燒,走下來就要踢他個筋鬥,卻被寧願和太子跪著攔住。“你冤枉什麽?是不是錢進死了,你就高枕無憂了?你給朕迴府裏去,沒朕的允許,你不許出來!”
“兒臣……”
“出去!”
眼看著皇帝怒火中燒,大皇子的幾個心腹朝臣忙上前勸著。大皇子無奈,磕了個頭,走了。
老皇帝猶自氣著,讓朝臣走了,獨獨留下了太子。
太子端了茶,想勸著皇帝順順氣,卻被皇帝接過茶水,砸了他一身。
“順氣?你叫朕怎麽順氣?朕問你,戶部國庫空了的事情,你知不知道?”
太子……太子也無可辯解。
“兒臣是近幾日才知道的,兒臣於戶部之事,確實是有所懈怠了。”
老皇帝上下看了他幾眼,忽而冷笑道:“你是長大了,在朕麵前,什麽謊話都說得出口了。”
太子剛要辯解,皇帝便道:“趙遠山膽子再大,他也不敢隨隨便便把國庫大門開了。你犯了別的錯,朕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國庫,這是一國之本,沒了這筆錢,雪災了、決堤了、幹旱了,你叫朝廷怎麽做?你叫百姓怎麽活?”
這一席話,還有這篤定太子之情的態度,讓太子是一句辯解也說不出來。
“朕單獨找你來,是不想此事被翻出來。你犯了錯,但你作為儲君,到現在為止,都不曾叫朕失望。”
到目前為止……那也就不包括以後了。
太子滿麵羞愧,“兒臣愧對父皇的期望。”
皇帝也不知信沒信,隻是道:“那筆錢,被誰挪用了,你便去誰那裏要迴來。兩個月要不迴來,你便自己補上。”
借錢容易要錢難,就是東宮太子,也是難。
更何況此事,還不能搞的大張旗鼓,隨便治罪。
太子抬起頭,看著皇帝冰冷的神情,咬咬牙,磕了個頭。
“兒臣知道了。”
“那便迴去想想,該怎麽辦吧。”
*
夜,東宮府內。
精致的宮燈把府內照耀地白天似的,太子的幾個心腹幕僚都坐著商議。
太子早些年確實是給城內修建了善堂粥鋪,但是後來,這善堂粥鋪都做成了買賣,早用不著太子府補貼什麽錢了。
有了這層大善事的遮掩,許多上不了台麵的事,也方便了許多。
隻是那些受救濟的人不知道罷了。
太子知道自己與大皇子這爭鬥,總會有落了下風的時候。到那時,自己先下的這一步棋,總能用得上。
“可惜,此事若是端王願意為太子遮掩些,也不至於早早用了這顆棋子。”
一人說了,另有一人又接了話,也是歎氣。
“還有這討錢的事,兩個月哪兒能要迴來?到時候少不得,還得太子自己掏空了家底。”
“臣是覺得,端王未免太狠心了。”
太子抬頭看了那人一眼,那人立刻便不敢說話了。
“端王做事務實罷了。”太子還是為著端王說話,卻也不是很嚴厲。
或多或少,這心中還是有些不自在的。
前前後後算下來,幾百萬的虧空!
倒也不是沒有這筆錢,隻是補了這個窟窿,別的地方就要仔細算計著了。
怎麽想,都是煩心事。
忽然,門被敲響了。管事等在外麵,得了大皇子應允,拿著個盒子進來。
“端王送來的。”
太子打開盒子,裏頭放了好幾個冊子。冊子底下,壓了不少的田契。
再看那冊子裏,都是些收藏名目,後頭標著價格。厚厚的幾冊,太子隻是大概翻了翻,便知道這幾乎是端王府所有的東西了。
管事的道:“王爺說,本來想把庫房鑰匙給殿下,怕殿下不好意思,便把東西送來了。”
“外頭十幾輛馬車,都等著殿下發話。”
這場風波,怎地是沒完沒了!
“說!”皇帝壓著火,說出這麽一個字。
“罪臣自從下了牢獄,便知是再無生路。在牢獄之中,茶飯不思,惶惶不可終日。”
有一日他無意間打翻了粥飯,有一隻瘦得皮包骨的老鼠衝出來搶食。見著鄭彥來了,隻是用兩隻眼睛惶恐地看著,嘴卻不肯停。
鄭彥從前,哪裏會看的下這麽一隻老鼠?唯有到了這境地,方才動了惻隱之心。於是每日領了粥飯,先丟一些在地上,那老鼠便總是來食。
昨日那公堂上那麽一鬧,大家都知道這個案子該要出結果了。是生是死,就看這麽幾日了。
鄭彥晚上也沒什麽心情,又怕又擔憂,那是一口飯也沒吃,把粥潑在了地上,全喂了那老鼠。
那老鼠吃了個飽,還剩半灘湯水在地上。它也不走,隻是在鄭彥麵前打著圈兒,沒之前那麽膽小了。
鄭彥看得好笑,誰知沒一會兒,那老鼠跑著跑著,忽然倒在地上,不動彈了。
瞬間,鄭彥渾身都豎起了雞皮。
地上那半灘粥變成了一把利刃,一捧毒藥,叫人不敢靠近。
再看前後的牢房,幾位大人倒在稻草上一動不動,也不知是死了,還是暈過去了。
遠處傳來了沉重的腳步聲和鑰匙碰撞的聲音,是獄卒來了。
鄭彥立刻便踢散了稻草,掩蓋住了地上的老鼠和粥,不叫人看見。自己也立刻躺倒,背對著門,一動不動。
腳步聲停了,他能感覺到有人在背後注視著自己。
如芒在背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終於,那腳步走了。
天牢裏好安靜,像是一個活人也不剩了除了他隔壁的牢房。
鄭彥沒敢動,但是能聽到隔壁還有腳步聲。
不知過了多久,外麵有腳步聲傳來,慢慢走到了隔壁。鄭彥沒敢動,側耳聽著,是周長月的聲音。
鄭彥隻是模模糊糊聽到了幾個詞,“玉佩”、“地板”之類,其它便都模糊了。後來似乎是談妥了什麽,周長月語中帶笑,聲音也高了些。
“二位大人扳倒了太子,大皇子自然是記著二位的功勞。大皇子吩咐下官,等二位離開的時候,要下官親自給二位大人送行。”
錢進、宋誌遠一疊聲地“不敢不敢。”
眾人聽到此處,都側目看著大皇子。
大皇子臉色鐵青,是萬萬想不到自己竟有此一劫,當即嗬斥:“住口!你可知誣陷皇子是何罪名?”
鄭彥卻是苦笑,“大皇子,罪臣已是將死之人,何必誣陷?罪臣不過是想著,把看見的是說清楚,也免得世人猜疑。”
大皇子還要說什麽,皇帝開口道:“你接著說。”
周長月說了這話,他們三人便都是很愜意地笑著。
周長月爽朗道:“喝酒、喝酒。”
那邊酒過三巡,忽然一陣碗碟碰撞之聲。錢進說話都磕絆起來,“這菜……這菜有毒。”
那邊不知是碗還是碟子一聲脆響,錢進怒吼一聲,周長月“嘶”一聲,旋即便是什麽摔倒的聲音。
繼而,便都安靜了。
腳步聲逐漸遠去,鄭彥等了很久才敢迴頭。
透過欄杆,錢進與宋誌遠怒睜著雙眼,瞪著虛空。鄭彥的眼淚被嚇了出來,卻不敢叫。
牢房外的地麵上,落著點點的血液看來剛才,周長月受傷了。
鄭彥睜著眼睛,等到了天亮,等到了衙役“發現”了屍體。
知情的、不知情的都在議論,是誰在滅口?算來算去,也就隻有太子和端王了吧。
鄭彥說完了,大皇子已經跪倒在皇上麵前,憤憤道:“父皇,這皆是他一麵之詞!血口噴人!”
“是不是血口噴人……寧願,派一個人太醫去鄭彥的牢房中,看看那粥中是不是被下了迷|藥。”
皇帝看著大皇子鐵青的臉,又道:“朕看著周愛卿的臉色也不好,莫不是病了?也讓禦醫給他診診脈。”
霎時間,周長月的臉色變得灰白。
不到半個時辰,太醫迴稟,周長月的右臂上,被鈍器劃了長長的一道傷口。看那皮肉翻開的模樣,也就是這一兩天的傷。
再等等,大理寺那邊也來迴話,鄭彥牢房之中,地上幹了的米粒被拿迴來泡了水,確實是有迷|藥。
事已至此,周長月是辯無可辯。
大皇子亦是在心中想著對策,要如何把自己指摘出去?是說自己全然不知情,全是周長月所為?還是來一個死不認賬?或者……
方法還未相處,這心中卻是憤憤!
鄭彥這個廢物!之前被自己威脅了幾句,便願意去誣陷何明德,拖他下水。這麽一個廢物,居然敢在這種時候說話!
等這個廢物被送出去,本王一定要送他的家人與他團聚!
他猶自想著,卻聽鄭彥居然又開口了。
這一言一語,居然都是那日他和周長月,深夜拜訪錢進、宋誌遠時所言。
說他早知太子做下的事,說他讓錢進和宋誌遠指認東宮,說他對閩南若有若無的招攬之意,說……
“夠了!”
皇帝勃然大怒,手邊的茶碗便對著大皇子砸了出去。
“你作為兄長、作為臣子,竟是如此不忠不義!”
“父皇,兒臣冤枉……”
“呸,”老皇帝怒火中燒,走下來就要踢他個筋鬥,卻被寧願和太子跪著攔住。“你冤枉什麽?是不是錢進死了,你就高枕無憂了?你給朕迴府裏去,沒朕的允許,你不許出來!”
“兒臣……”
“出去!”
眼看著皇帝怒火中燒,大皇子的幾個心腹朝臣忙上前勸著。大皇子無奈,磕了個頭,走了。
老皇帝猶自氣著,讓朝臣走了,獨獨留下了太子。
太子端了茶,想勸著皇帝順順氣,卻被皇帝接過茶水,砸了他一身。
“順氣?你叫朕怎麽順氣?朕問你,戶部國庫空了的事情,你知不知道?”
太子……太子也無可辯解。
“兒臣是近幾日才知道的,兒臣於戶部之事,確實是有所懈怠了。”
老皇帝上下看了他幾眼,忽而冷笑道:“你是長大了,在朕麵前,什麽謊話都說得出口了。”
太子剛要辯解,皇帝便道:“趙遠山膽子再大,他也不敢隨隨便便把國庫大門開了。你犯了別的錯,朕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國庫,這是一國之本,沒了這筆錢,雪災了、決堤了、幹旱了,你叫朝廷怎麽做?你叫百姓怎麽活?”
這一席話,還有這篤定太子之情的態度,讓太子是一句辯解也說不出來。
“朕單獨找你來,是不想此事被翻出來。你犯了錯,但你作為儲君,到現在為止,都不曾叫朕失望。”
到目前為止……那也就不包括以後了。
太子滿麵羞愧,“兒臣愧對父皇的期望。”
皇帝也不知信沒信,隻是道:“那筆錢,被誰挪用了,你便去誰那裏要迴來。兩個月要不迴來,你便自己補上。”
借錢容易要錢難,就是東宮太子,也是難。
更何況此事,還不能搞的大張旗鼓,隨便治罪。
太子抬起頭,看著皇帝冰冷的神情,咬咬牙,磕了個頭。
“兒臣知道了。”
“那便迴去想想,該怎麽辦吧。”
*
夜,東宮府內。
精致的宮燈把府內照耀地白天似的,太子的幾個心腹幕僚都坐著商議。
太子早些年確實是給城內修建了善堂粥鋪,但是後來,這善堂粥鋪都做成了買賣,早用不著太子府補貼什麽錢了。
有了這層大善事的遮掩,許多上不了台麵的事,也方便了許多。
隻是那些受救濟的人不知道罷了。
太子知道自己與大皇子這爭鬥,總會有落了下風的時候。到那時,自己先下的這一步棋,總能用得上。
“可惜,此事若是端王願意為太子遮掩些,也不至於早早用了這顆棋子。”
一人說了,另有一人又接了話,也是歎氣。
“還有這討錢的事,兩個月哪兒能要迴來?到時候少不得,還得太子自己掏空了家底。”
“臣是覺得,端王未免太狠心了。”
太子抬頭看了那人一眼,那人立刻便不敢說話了。
“端王做事務實罷了。”太子還是為著端王說話,卻也不是很嚴厲。
或多或少,這心中還是有些不自在的。
前前後後算下來,幾百萬的虧空!
倒也不是沒有這筆錢,隻是補了這個窟窿,別的地方就要仔細算計著了。
怎麽想,都是煩心事。
忽然,門被敲響了。管事等在外麵,得了大皇子應允,拿著個盒子進來。
“端王送來的。”
太子打開盒子,裏頭放了好幾個冊子。冊子底下,壓了不少的田契。
再看那冊子裏,都是些收藏名目,後頭標著價格。厚厚的幾冊,太子隻是大概翻了翻,便知道這幾乎是端王府所有的東西了。
管事的道:“王爺說,本來想把庫房鑰匙給殿下,怕殿下不好意思,便把東西送來了。”
“外頭十幾輛馬車,都等著殿下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