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是查案,卻也不該如此!”


    說著,那神情越發地怒氣了,何明德隻好抓著他的手,讓他冷靜點。


    “我這一整日都還糊裏糊塗,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他這麽一問,端王的神情便有些遲疑了。他微微挺直了腰背,無形中拉遠了兩人的距離。


    端王道:“昨日有禦史上奏彈劾戶部,以茶敬、炭敬之名,行受賄實事。父皇本是不信,當場傳召了閩南來的官員,他們本是極力辯解,卻露出馬腳。”


    “在他們下榻的驛館之中,搜查出了賬簿,上麵清晰記載了給戶部大小官員送的茶敬。”


    原來如此。


    何明德這才明白,為何此事來的如此突然。


    隻是……


    “那賬簿上,隻記了戶部官員?”


    端王有些不明白他的疑惑,卻還是答道:“還有幾個不相關的,好比說帶著太常寺卿出去喝酒浪蕩之類,也是被父皇狠狠斥責了。”


    何明德暗自思忖,看來這太子收的銀錢,不在這賬簿之上。倒也是,太子這種身份,這種帳,記在兩撥人心中就好,落於紙上,終究是不妥。


    何明德看端王似有疑惑,忙也岔開了話題。


    “這茶敬之說並非一年兩年,為何偏偏這迴,皇上如此震怒?”


    池旭堯的麵上也有了幾分尷尬,“七年前的戶部尚書還不是趙遠山,而是徐桂大人。他老人家在位十八年,兩袖清風。有一年冬天,天實在是寒冷,有感念徐桂大人恩情的,便給他送了一蘿炭,炭裏夾了錢。”


    “有禦史因此彈劾徐桂大人,父皇問明了緣由,心中感懷大人廉潔,也感懷送碳之人迴報之心,便說這碳敬不算是受賄。”


    說到此處,池旭堯的臉上顯出了幾分怒色來。


    “這本是父皇體恤,誰知那起小人卻把這當做斂財的法子。這六七年間,不知收受了多少銀錢。父皇震怒,責令大理寺仔細查看,要把這些年裏收了碳敬、茶敬之人都查清了。”


    何明德這才弄明白原因。


    再想想,皇上這般震怒,一來隻怕有人拿皇上說的這話去堵了他的嘴,倒好像皇上支持自己受賄賂似的。二來,隻怕皇上也問出來了,這碳敬之風,是從太子接管戶部之後才起來的。


    池旭堯道:“這起官員實在是可惡,收了錢,還平白地拖累了皇兄,連累他被父皇責罵。”


    他這怒意,實在是真心實意。也不知太子這表麵功夫是如何做的,這麽六七年間,皇上知不知道太子為人,何明德無從猜測。可是這端王,卻是當真相信,這位太子兄長風光霽月。


    可在這泥潭之中,真正的風光霽月,怎麽可能和手段狠辣的大皇子爭鬥這麽久?


    何明德又想,若是太子因此被皇上責罵,他更該置身事外才是。那今日何明晟的叮囑?


    何明德這一遲疑,卻是讓端王誤解了。


    端王心中也是不舒坦,猶豫半晌,還是問道:“你的名字也在那賬簿上,說是你收了五千兩。”


    何明德搖頭,卻是牽連了傷口,“嘶”一聲。端王忙按住他。


    “他們確實給我遞了銀票,但是那銀票沒有過我的手,是鄭彥給我拿來的。我沒要,讓鄭彥退迴去了。”


    “沒想到今日,鄭彥在堂上卻否認此事,周長月想讓我認下此罪名,才讓人動刑。”


    端王聽了,竟是不自覺地勾了勾嘴角,語氣都輕鬆起來:“我就知道你沒有收這筆錢。”


    頓了頓,似乎也是覺得太過篤定了,又找補道:“畢竟本王府中家財無數,你才不需要那五千兩呢。”


    至於今日這動刑的緣由,何明德不知,池旭堯卻是了解的。


    大理寺雖以酷刑之名廣為傳揚,但是周長月素來圓滑,隻對能動手之人動手。若是往常,他隻怕還要顧忌太子,對何明德有幾分禮遇。


    隻是這次,皇上本已是震怒,說此事要嚴查嚴懲。等之後再知道賬簿上有何明德的名字,皇上卻也無法再說出姑息之語,否則此事便要就此草草了結,變做一場笑話。


    這周長月卻把這當做了一種信號,定要何明德伏法了。


    端王一一說清了其中的緣由。


    想到此處,端王也有幾分心疼了。


    端王又問了一次:“那銀票你真的是分文未收?”


    何明德費力地舉著三根手指,道:“發誓。”


    端王點點頭,“此事關鍵,就在那個鄭彥身上,是不是?本王會救你的。”


    “那我可就全靠王爺啦。”


    他痛的已經是麵色慘白,額頭都是密集的汗珠,可他卻還是有幾分從容的,語調之中,還是如同往常一般,總是有那麽一分不正經。


    端王收起了藥,笨手笨腳替他整理了一下衣服。


    天色晚了,燈光昏暗,他也該離開了。可他再三看著何明德,卻始終是邁不開腿。


    何明德也迴看著他,他們都感覺到,在這肮髒昏暗的地牢之中,似乎有一些什麽不一樣的東西在。


    最後還是何明德安慰似的對他笑笑,“天色晚了,迴去吧。”想想,還是又補充了一句,“你若是外出,身邊還是要帶些人。”


    天色確實是晚了。


    端王知道,自己也不該再在這裏呆著了,他走得很慢。可是這牢房不過方寸之地,再慢,也走不過片刻。


    端王跨出了牢房的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了聲音。


    “旭堯。”


    聲音有些猶豫,有些輕,卻是瞬間像是一根羽毛撓在心間,癢地惱人。


    “怎、怎麽了?”


    何明德也是脫口叫出了這名字,這麽一想起來,認識這麽久了,他總是胡鬧似的叫著王爺、夫君。這頭一迴把這名字在舌尖滾了滾,似乎這味道很是對頭。


    於是就這麽留下了。


    何明德看著端王又扣上了麵具,唯有一雙眼中,還有幾分光彩。他的心一顫,原來打算說的話在舌尖再三滾了滾,最後還是改了方向。


    “何明晟今日來了,暗示我在堂上搬出太子作為靠山。此事若非出於太子授意,隻怕別有隱情,你要讓太子小心。”


    “嗯,我會轉告皇兄的。”端王頓了頓。“我要走了,你還有事嗎?”


    何明德搖搖頭,露出一個溫和的笑:“沒有了,我等王爺再來看我。”


    ……


    端王真得離開了。


    何明德趴在稻草上,隻覺得冷、又硬,身上的傷又麻又痛,連唿吸都是折磨。


    睡不著,他隻能在心中反複地盤算著,以後要怎麽辦?


    太子的事,要怎麽辦?


    他又在想,被曆史湮滅,無史書記載的那一段究竟是什麽?為什麽端王忽然就開始參與奪嫡?


    後世的史學家,包括何明德自己,都有想過,三皇子池旭堯,皇後嫡出,受皇帝寵愛,千嬌萬寵地長大,絕不是沒有野心的人。他之前一心輔佐太子,不過是因為韜光養晦,想做一隻黃雀。


    但現在何明德不這麽想了。他相信,池旭堯是真的對這個皇位無心的。池旭堯對權勢的無心,都是因為對兄長的信任。


    可太子所為,唉。


    徐慧光手中的那份奏折,就是穿透赤子之心的第一支利箭。


    何明德閉著眼睛,緩了緩疼痛。


    他想,碳敬之事由禦史台起,不知背後有沒有大皇子的操控。若是有,那他們究竟對於太子戶部勾結營私之事知道多少?


    不管多少,此事終有被戳穿的一天。


    隻希望這一天稍微慢一點,能讓池旭堯緩一緩。他的世界已經破碎了一部分,剩下的那些,不能太急了。


    隻希望自己能陪在他身邊麵對吧。


    ……


    深夜,池旭堯出了大理寺,卻沒有迴侯府,而是轉道去了皇宮。


    這一夜,整個京城,不知有多少人徹夜難眠。


    “端王爺今兒去了天牢,隻怕不好再動刑了。”


    “趁著他還來不及動作,早些讓何明德開口。若他實在是不願攀扯池則寧,就讓閩南那兩個開口吧。”


    “何明德無用了,也不必讓他出大理寺,讓他給我的人讓路吧。”


    多少人看著金烏落地,又旭日東升。


    ……


    巳時。


    何明德昏昏沉沉一夜,也不知自己究竟有沒有睡著。直到外頭“哐”地一聲巨響,他才從那種昏沉中醒來,卻感覺五感都燉了許多。


    唿吸帶著熾熱。


    何明德知道,這是發燒了。他苦笑地想,也不知在這裏還要熬多久啊。


    他勉強支撐著身體,還未反應過來,就被兩個衙役拖拽著,出了牢房。這迴他隻能勉勵理清自己的思緒,卻不能再如何反抗了。


    將入大堂之前,一個衙役卻是在他耳邊小聲道:“大皇子讓我轉告你,太子收了閩南大筆賄金,你若是在堂上說了此事,他便救你。”


    說罷,進了大堂,把何明德丟在了地上。


    周長月仍舊是端坐高台,眯著眼看著何明德,問道:“何明德,本官問你,你收錢之事,認不認?”


    何明德思緒翻轉,到此時幾乎是把整條線都串了起來。


    說到底,自己仍舊不過是一顆不起眼的棋子罷了。


    何明德舔了舔幹裂的嘴唇,道:“我沒做過的事,不認。”


    周長月似乎對這個結果也有預料,邊想著昨日端王的神情,耳邊卻迴想著大皇子的話。


    無用之人。


    無用之人。


    都是在朝中混了十幾年的老人了,對這京城中的風向最是熟悉了。


    太子和大皇子小打小鬧這麽些年,如今那位龍體欠佳,也該動真格的了。


    這迴這碳敬之事,隻怕不能草草了之。他啊,也該站隊了。


    終於,周長月還是摩挲著手指下定了決心。這黨爭之事,哪有兩全其美?不如先拿了把這頭一件差事做了,做個投名狀。


    “證據確鑿卻還是嘴硬,來人,先打二十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迫娶了陰鷙王爺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流並收藏被迫娶了陰鷙王爺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