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今夜倒了。”梁長寧重複他剛才的話,說:“你怎麽知道應三川要動手?”
“他是禦前侍衛,不該出現在宮宴上。”閔疏舌尖舔過唇角的一點血腥味,說:“即便他能夠隨侍宴席,在站位上也不能越過皇上。可從裴皎獻舞開始後,他就站到了內侍前頭,手還一直握著刀柄,所以我留了個心眼,覺得或許他要動刀。”
這是梁長寧忽略到的地方,從太後突然逼迫他娶裴皎為側妃之時,他的注意力就全放在了裴皎和太後的身上。
“太後與皇後自成一體。”梁長寧沒什麽表情,“都是裴家女,若她們要把裴皎塞給我,自然是一同商議過此事,這二人都有可能會露出口風給梁長風。”
“所以皇上才要動手。”閔疏頷首,說:“大家族是一條整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搞死一個裴皎,其他的全都要遭殃。”
外頭的張儉來叩門,他是來通報的。
宮裏的職位升遷已經落定,應三川救駕有功,從禦前侍衛升到了大統領又兼任了北鎮撫司的職位。
“如今禁軍一職我們插不進去手了,應三川看著是條忠心的狗,此後很多事都越不過他去,總歸棘手。”
辛莊才查了消息傳給他,應三川是裴家一個偏房的庶女生的孩子。裴家到底勢大,那庶女即出身不高,也仍然進了高門。可惜後院的鬥爭陰險,她死得早,丈夫又早就挑好了續弦。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真要算起來,應三川與裴家隻挨了個邊兒。
可如今應三川是禦前紅人,誰敢提這事兒?他的升遷是理所當然的,梁長風必然要把他放到有實權的位置上。
張儉問:“主子可要辦他?”
“怎麽辦?”閔疏抬頭,“裴家才倒,應三川是後起之秀,眼下多少雙眼睛盯著他?如今誰敢動他,誰就是眾矢之的。”
“姑且讓他得意一陣子。”梁長寧端著熱茶,“登高跌重,咱們得扶他一把。”
梁長風怕是早就想要把應三川提拔上去了。之前從沒有人注意過他,隻覺得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侍衛。禦前侍衛那是皇親貴族家裏的子弟們才能搶到的差事,禦前聽令,一旦被皇上記住了臉,以後的仕途才能一帆風順。
禦前侍衛也就那麽些,比應三川顯貴的數不勝數,偏偏隻有他得了梁長風的青睞,要用裴皎當他的墊腳石。
如今中宮沒落,太後失勢,明年的選秀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擠破頭腦。
暮秋從外麵把敞開的窗戶關上,閔疏才微微感受到了一點暖意。他一口熱茶都沒喝,捧著冷冰冰的手爐站了大半宿,膝蓋已經凍得沒知覺了。
門房差小廝來通報,張儉傳話進來:“主子,夏小侯爺來了。”
梁長寧和閔疏對望一眼,梁長寧微微頷首:“請進來。”
夏拓文冒雪而來,後半夜的雨已經慢慢成了雪,寒風送進來的雪粒比綠豆還要大。
他一進來,就毫不客氣地坐在了案前。
這裏沒有外人,夏拓文把大氅解下來,他身後的衛真一路隨著他,接過了他濕漉漉的大氅抱在懷裏。
屋裏寂靜了一瞬,夏拓文先頓了頓。
他與梁長寧是兒時好友,一同從這皇城裏長大。他們一起拉過弓,跑過馬,獵過鹿。他想過以後的日子,想過有一天或許他們會以君臣之道相處,卻沒想過如今有一日,會冒雪夜行來同他商議背主之事。
然而路已經走到這裏,他即便是再轉身,也不過是另一條更艱難的路。
他抬手給自己倒了杯茶,說:“今夜宮宴前還是微雨,如今不過幾個時辰,竟然又變了天。”
梁長寧深知夏拓文的脾性,他是夏老侯爺唯一的孫子,他的父親戰死沙場,母親也很快就隨之而去。夫婦二人屍體送迴京城的時候,連個全屍都不是。
那時候夏拓文還小,還不明白為什麽明明應該勝利的仗會打輸。老侯爺把夏拓文養出一個璞玉般的性子,可如今梁長寧卻要把他扯到這一灘渾水裏來。
他覺得有些不忍,可是這個世上又有幾個人是心甘情願地呢?
梁長寧隻道:“馬上要開春了,開春化雪,還要更冷。”
“是啊……”夏拓文重複了一遍,“要開春了。”
他靜默片刻,捧著茶問:“前些日子你在籌錢,現在還缺嗎?”
閔疏觀察著兩人的神色,心知他們都不好把話說得太明,隻得自己開口道:“王爺籌錢,並不是為了錢,隻是做個樣子罷了。”
夏拓文轉頭看他,閔疏說:“夏小侯爺的那點銀子,打個水漂都不夠,可拿去換名聲卻綽綽有餘。暨南大雪,王爺是想籌糧。”
夏拓文低頭看著茶盞裏的龍井,沒有接話。
“王爺的私庫裏有多少銀子,是怎麽來的,又要怎麽用出去,我猜夏小侯爺並不知道。但既然今天小侯爺走這一遭,必然不是一人的打算。良禽擇木而棲,老侯爺看得清時局,夏侯府才能綿延長青。”閔疏微微側目,看了一眼夏拓文手裏的茶盞,又說:“夏小侯爺與王爺曾是同窗,東宮首輔傾力教之,小侯爺不是不懂時局,是不想懂。”
“小侯爺有忠君之心,然而忠民先於忠君,可如今天下不在皇上手裏,太後和文沉挾持司禮監乃至內閣上下把持朝政,新帝根基不穩,一無兵權二無才學更沒有愛子之心。小侯爺還要委曲求全、裝聾作啞嗎?”
梁長寧在昏暗的燭光下注視著閔疏,他的臉微微揚起,一雙眼睛狹長明亮,燭火映在他瞳孔深處,像是九月流火劃過之後的簌簌厲風。
他的語氣堅定,像雪水一樣清冽:“這天下的確是梁家的天下不假,可梁家不是隻有一個梁長風!”
夏拓文久久不語,半晌才把茶盞放下,說:“我本以為你隻是一個……”
他話沒說完,又低聲問梁長寧:“王爺什麽時候開始打算這件事的?”
閔疏側頭看梁長寧,梁長寧摩挲著手指上的龍蛇雲紋戒,片刻後才閉上眼,“七年前,老師退官辭別。六年前,我從軍北上……到半年前,京城宮變。東宮無一人存活,除了退位首輔,內閣一派無一幸存。”
他微微咬牙,寒聲說:“甚至連我迴京時,連我母妃的屍體都沒有見到。”
夏拓文想起十三年前他爹娘被運迴京的屍首,靜靜地仔仔細細盯著梁長寧。
他以為梁長寧是有狼子野心,卻沒想過他們其實是同病相憐。
可他從沒見梁長寧哭過吼過,宮變之日他被夏老侯爺鎖在了府裏。文沉用先皇信物調取了西大營三萬守城軍,皇城的火燒了一天一夜。天亮之後他再也沒見到從前玩得要好的那些皇子。
他隻看到棺槨運進皇陵,然後是天下國喪,新帝登基。他以為梁長寧已經和他一樣,接受了新的朝代。他想起從前還在國子監做伴讀的時候,梁長寧慫恿著大家一起逃課,他們在牆根底下分一罐鶴年貢酒,然後一起被茂廣林打手心。
他還想起梁長寧站在盛夏的柳蔭裏背書的樣子。史官一筆一筆地寫,建元三十一年,六皇子梁長寧勝辯當朝探花,先帝意欲交之大任。
夏拓文不再問,他把茶盞擱在了案上:“今夜裴家倒了,這是我們布局最好的時候。”
閔疏微微笑起來,“小侯爺說得是,但宮裏的變動尚不清楚,或許還要再探。”
他要看夏拓文的誠意。
“王爺的消息比我靈通,何必再探?”夏拓文歎口氣,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如數告知:“應三川拿到督軍的牌子,太後抱病不出,皇後侍疾。司禮監裏先帝的老人被除了一半……”
“隻是有一個消息,或許王爺還不知道。”他頓了頓,突然說:“危浪平的車駕,今夜已經到京城了。”
危浪平迴京,對梁長寧來說並不算好事。
梁長寧摩挲著扳指:“此事不必急在現在,按兵不動才是上策,危浪平不是一點小恩小惠就能收買的人,隻有利益才能打動他。如今結黨營私是大罪……天要亮了。”
天確實要亮了。天一亮,路上的行人就多起來,府裏全是耳目。如今結黨營私是重罪,不需明查就能落罪。
“我該走了,改日細說。”夏拓文站起來,任由衛真給他披上還帶著濕意的大氅:“不必送了。”
張儉為他撩起門簾,他低頭出去前最後迴頭看了一眼閔疏,突然對著梁長寧說:“王爺有個好謀士,可最後別把自己算進去了。”
他說罷就迎著風雪匆匆走出去,身影消失在泛著魚肚白的晨光裏了。
第47章 覆巢
宮裏換了一波血,人員往來魚龍混雜,正是水渾的時候。
明滅案燈,閔疏與梁長寧說迴私鹽的事。
他忍不住咳嗽,把咳出來的病氣都掩在拳頭裏:“危浪平要是已經到了京城……”
梁長寧的手搭在椅子上,他的目光虛虛停在閔疏臉上,像是在探尋他心底的想法。
梁長寧突然打斷他:“冷不冷?”
“啊?”閔疏愣了一下。
梁長寧重複道:“冷不冷?”
“有一點……”
“過來。”梁長寧對他伸出手。
閔疏靜默片刻,起身站到了梁長寧麵前。
他沒有迴握住梁長寧對他伸出來的手,梁長寧也沒有強迫他迴應自己。他把手自然地放下去,問閔疏:“喬譽死的那天,也下了雪。”
“你那時候覺得冷嗎?”
閔疏微微眯眼,狹長的眼睛盯住了梁長寧的臉。
梁長寧微微一笑,向後倚在了椅背上。他閑散地交疊雙腿,仿佛心裏已有定數。
他問閔疏:“你用什麽殺的他?和今天一樣……也是支筷子?”
閔疏沒說話。
梁長寧平靜地說:“琴師死的時候,眉間傷口小而深,也就是說出手之人快準狠,力短而足,投射手法和喬譽的死傷一樣。你為什麽要殺喬譽?”
閔疏手指微微發白,大拇指扣住了指關節。
“是因為遠東樓那夜他對你的折辱,還是因為你們曾有舊怨?”梁長寧站起來,俯視著他說:“你殺喬家庶子,底氣不是源於長寧王府。”
閔疏眉心狠狠一跳,他覺得梁長寧看穿了自己。
“我隻是單純想殺他,”閔疏聲音沙啞,“他既辱我是花舟妓子,而我又是睚眥必報的小人,我要殺他,就會不擇手段。”
梁長寧把閔疏堵在窗邊,逼近了他,冷靜地問:“可半年以前,我在私牢裏嚴刑拷問你,你即便心有不甘,卻也仍舊願意投我門下。你對我尚且不曾有過怨恨,又何談是隻說了一句話的喬譽呢?”
“還是說……”
閔疏迴答不出來。梁長寧親昵地把手背貼在他的臉側,繼續問:“還是說,其實你對我也深藏怨恨,隻是暗中蟄伏,等著時機成熟,一並殺了我?”
狂風裹挾著暴雨傾進來,濕透了閔疏的整個後背。
衣裳粘膩地貼在他的皮膚上,那種感覺實在是太像陰冷的蛇在纏繞。他覺得有一點窒息,甚至讓他迫切想要躲避。
他為什麽不殺梁長寧,他為什麽要殺喬譽?
因為他不能殺梁長寧,他從小是讀著梁長寧的捷報長大的。文沉教給他的詩書、謀略、計策,全都是為了將來有一日能潛伏於梁長寧身邊。
他知道梁長寧的才華和能力,知道他的抱負,他的誌向。他大可以告訴梁長寧一個有理有據的答案大梁在風雨中搖擺,權臣攝政,倒逼新帝弑民,而你是大梁唯一的命數。
但這個答案在他舌尖滾了滾,他到底沒有說出來。
閔疏定定地抬頭看著他,終於下定決心一般往前一步,他抬手攥緊了梁長寧的衣領,微微仰後吻了上去。
梁長寧質問的話倏地斷在了舌尖。
暨南的雪還在下。
周鴻音叫人在暨南每個州都加設了粥棚。
為了防止有民眾惡意搶食,大米裏都摻了沙子。饒是如此,粥也不夠施的。
陳聰養了多日,終於能下地走動了。他們如今歇在府衙上,一出門就能看見粥棚。
陳聰扶著門框,靜靜地看著外頭的災民,間或沉默地喝一口火裏燒。
他是暨南民心所向,隻要他站在這裏,就能夠安撫暴亂。
周鴻音與他談了多日,還是沒有說服他改旗易幟。他不知道陳聰還在猶豫什麽,或者陳聰還有別的顧慮。陳聰不開口提價碼,周鴻音隻能束手無策。
“他是禦前侍衛,不該出現在宮宴上。”閔疏舌尖舔過唇角的一點血腥味,說:“即便他能夠隨侍宴席,在站位上也不能越過皇上。可從裴皎獻舞開始後,他就站到了內侍前頭,手還一直握著刀柄,所以我留了個心眼,覺得或許他要動刀。”
這是梁長寧忽略到的地方,從太後突然逼迫他娶裴皎為側妃之時,他的注意力就全放在了裴皎和太後的身上。
“太後與皇後自成一體。”梁長寧沒什麽表情,“都是裴家女,若她們要把裴皎塞給我,自然是一同商議過此事,這二人都有可能會露出口風給梁長風。”
“所以皇上才要動手。”閔疏頷首,說:“大家族是一條整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搞死一個裴皎,其他的全都要遭殃。”
外頭的張儉來叩門,他是來通報的。
宮裏的職位升遷已經落定,應三川救駕有功,從禦前侍衛升到了大統領又兼任了北鎮撫司的職位。
“如今禁軍一職我們插不進去手了,應三川看著是條忠心的狗,此後很多事都越不過他去,總歸棘手。”
辛莊才查了消息傳給他,應三川是裴家一個偏房的庶女生的孩子。裴家到底勢大,那庶女即出身不高,也仍然進了高門。可惜後院的鬥爭陰險,她死得早,丈夫又早就挑好了續弦。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真要算起來,應三川與裴家隻挨了個邊兒。
可如今應三川是禦前紅人,誰敢提這事兒?他的升遷是理所當然的,梁長風必然要把他放到有實權的位置上。
張儉問:“主子可要辦他?”
“怎麽辦?”閔疏抬頭,“裴家才倒,應三川是後起之秀,眼下多少雙眼睛盯著他?如今誰敢動他,誰就是眾矢之的。”
“姑且讓他得意一陣子。”梁長寧端著熱茶,“登高跌重,咱們得扶他一把。”
梁長風怕是早就想要把應三川提拔上去了。之前從沒有人注意過他,隻覺得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侍衛。禦前侍衛那是皇親貴族家裏的子弟們才能搶到的差事,禦前聽令,一旦被皇上記住了臉,以後的仕途才能一帆風順。
禦前侍衛也就那麽些,比應三川顯貴的數不勝數,偏偏隻有他得了梁長風的青睞,要用裴皎當他的墊腳石。
如今中宮沒落,太後失勢,明年的選秀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擠破頭腦。
暮秋從外麵把敞開的窗戶關上,閔疏才微微感受到了一點暖意。他一口熱茶都沒喝,捧著冷冰冰的手爐站了大半宿,膝蓋已經凍得沒知覺了。
門房差小廝來通報,張儉傳話進來:“主子,夏小侯爺來了。”
梁長寧和閔疏對望一眼,梁長寧微微頷首:“請進來。”
夏拓文冒雪而來,後半夜的雨已經慢慢成了雪,寒風送進來的雪粒比綠豆還要大。
他一進來,就毫不客氣地坐在了案前。
這裏沒有外人,夏拓文把大氅解下來,他身後的衛真一路隨著他,接過了他濕漉漉的大氅抱在懷裏。
屋裏寂靜了一瞬,夏拓文先頓了頓。
他與梁長寧是兒時好友,一同從這皇城裏長大。他們一起拉過弓,跑過馬,獵過鹿。他想過以後的日子,想過有一天或許他們會以君臣之道相處,卻沒想過如今有一日,會冒雪夜行來同他商議背主之事。
然而路已經走到這裏,他即便是再轉身,也不過是另一條更艱難的路。
他抬手給自己倒了杯茶,說:“今夜宮宴前還是微雨,如今不過幾個時辰,竟然又變了天。”
梁長寧深知夏拓文的脾性,他是夏老侯爺唯一的孫子,他的父親戰死沙場,母親也很快就隨之而去。夫婦二人屍體送迴京城的時候,連個全屍都不是。
那時候夏拓文還小,還不明白為什麽明明應該勝利的仗會打輸。老侯爺把夏拓文養出一個璞玉般的性子,可如今梁長寧卻要把他扯到這一灘渾水裏來。
他覺得有些不忍,可是這個世上又有幾個人是心甘情願地呢?
梁長寧隻道:“馬上要開春了,開春化雪,還要更冷。”
“是啊……”夏拓文重複了一遍,“要開春了。”
他靜默片刻,捧著茶問:“前些日子你在籌錢,現在還缺嗎?”
閔疏觀察著兩人的神色,心知他們都不好把話說得太明,隻得自己開口道:“王爺籌錢,並不是為了錢,隻是做個樣子罷了。”
夏拓文轉頭看他,閔疏說:“夏小侯爺的那點銀子,打個水漂都不夠,可拿去換名聲卻綽綽有餘。暨南大雪,王爺是想籌糧。”
夏拓文低頭看著茶盞裏的龍井,沒有接話。
“王爺的私庫裏有多少銀子,是怎麽來的,又要怎麽用出去,我猜夏小侯爺並不知道。但既然今天小侯爺走這一遭,必然不是一人的打算。良禽擇木而棲,老侯爺看得清時局,夏侯府才能綿延長青。”閔疏微微側目,看了一眼夏拓文手裏的茶盞,又說:“夏小侯爺與王爺曾是同窗,東宮首輔傾力教之,小侯爺不是不懂時局,是不想懂。”
“小侯爺有忠君之心,然而忠民先於忠君,可如今天下不在皇上手裏,太後和文沉挾持司禮監乃至內閣上下把持朝政,新帝根基不穩,一無兵權二無才學更沒有愛子之心。小侯爺還要委曲求全、裝聾作啞嗎?”
梁長寧在昏暗的燭光下注視著閔疏,他的臉微微揚起,一雙眼睛狹長明亮,燭火映在他瞳孔深處,像是九月流火劃過之後的簌簌厲風。
他的語氣堅定,像雪水一樣清冽:“這天下的確是梁家的天下不假,可梁家不是隻有一個梁長風!”
夏拓文久久不語,半晌才把茶盞放下,說:“我本以為你隻是一個……”
他話沒說完,又低聲問梁長寧:“王爺什麽時候開始打算這件事的?”
閔疏側頭看梁長寧,梁長寧摩挲著手指上的龍蛇雲紋戒,片刻後才閉上眼,“七年前,老師退官辭別。六年前,我從軍北上……到半年前,京城宮變。東宮無一人存活,除了退位首輔,內閣一派無一幸存。”
他微微咬牙,寒聲說:“甚至連我迴京時,連我母妃的屍體都沒有見到。”
夏拓文想起十三年前他爹娘被運迴京的屍首,靜靜地仔仔細細盯著梁長寧。
他以為梁長寧是有狼子野心,卻沒想過他們其實是同病相憐。
可他從沒見梁長寧哭過吼過,宮變之日他被夏老侯爺鎖在了府裏。文沉用先皇信物調取了西大營三萬守城軍,皇城的火燒了一天一夜。天亮之後他再也沒見到從前玩得要好的那些皇子。
他隻看到棺槨運進皇陵,然後是天下國喪,新帝登基。他以為梁長寧已經和他一樣,接受了新的朝代。他想起從前還在國子監做伴讀的時候,梁長寧慫恿著大家一起逃課,他們在牆根底下分一罐鶴年貢酒,然後一起被茂廣林打手心。
他還想起梁長寧站在盛夏的柳蔭裏背書的樣子。史官一筆一筆地寫,建元三十一年,六皇子梁長寧勝辯當朝探花,先帝意欲交之大任。
夏拓文不再問,他把茶盞擱在了案上:“今夜裴家倒了,這是我們布局最好的時候。”
閔疏微微笑起來,“小侯爺說得是,但宮裏的變動尚不清楚,或許還要再探。”
他要看夏拓文的誠意。
“王爺的消息比我靈通,何必再探?”夏拓文歎口氣,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如數告知:“應三川拿到督軍的牌子,太後抱病不出,皇後侍疾。司禮監裏先帝的老人被除了一半……”
“隻是有一個消息,或許王爺還不知道。”他頓了頓,突然說:“危浪平的車駕,今夜已經到京城了。”
危浪平迴京,對梁長寧來說並不算好事。
梁長寧摩挲著扳指:“此事不必急在現在,按兵不動才是上策,危浪平不是一點小恩小惠就能收買的人,隻有利益才能打動他。如今結黨營私是大罪……天要亮了。”
天確實要亮了。天一亮,路上的行人就多起來,府裏全是耳目。如今結黨營私是重罪,不需明查就能落罪。
“我該走了,改日細說。”夏拓文站起來,任由衛真給他披上還帶著濕意的大氅:“不必送了。”
張儉為他撩起門簾,他低頭出去前最後迴頭看了一眼閔疏,突然對著梁長寧說:“王爺有個好謀士,可最後別把自己算進去了。”
他說罷就迎著風雪匆匆走出去,身影消失在泛著魚肚白的晨光裏了。
第47章 覆巢
宮裏換了一波血,人員往來魚龍混雜,正是水渾的時候。
明滅案燈,閔疏與梁長寧說迴私鹽的事。
他忍不住咳嗽,把咳出來的病氣都掩在拳頭裏:“危浪平要是已經到了京城……”
梁長寧的手搭在椅子上,他的目光虛虛停在閔疏臉上,像是在探尋他心底的想法。
梁長寧突然打斷他:“冷不冷?”
“啊?”閔疏愣了一下。
梁長寧重複道:“冷不冷?”
“有一點……”
“過來。”梁長寧對他伸出手。
閔疏靜默片刻,起身站到了梁長寧麵前。
他沒有迴握住梁長寧對他伸出來的手,梁長寧也沒有強迫他迴應自己。他把手自然地放下去,問閔疏:“喬譽死的那天,也下了雪。”
“你那時候覺得冷嗎?”
閔疏微微眯眼,狹長的眼睛盯住了梁長寧的臉。
梁長寧微微一笑,向後倚在了椅背上。他閑散地交疊雙腿,仿佛心裏已有定數。
他問閔疏:“你用什麽殺的他?和今天一樣……也是支筷子?”
閔疏沒說話。
梁長寧平靜地說:“琴師死的時候,眉間傷口小而深,也就是說出手之人快準狠,力短而足,投射手法和喬譽的死傷一樣。你為什麽要殺喬譽?”
閔疏手指微微發白,大拇指扣住了指關節。
“是因為遠東樓那夜他對你的折辱,還是因為你們曾有舊怨?”梁長寧站起來,俯視著他說:“你殺喬家庶子,底氣不是源於長寧王府。”
閔疏眉心狠狠一跳,他覺得梁長寧看穿了自己。
“我隻是單純想殺他,”閔疏聲音沙啞,“他既辱我是花舟妓子,而我又是睚眥必報的小人,我要殺他,就會不擇手段。”
梁長寧把閔疏堵在窗邊,逼近了他,冷靜地問:“可半年以前,我在私牢裏嚴刑拷問你,你即便心有不甘,卻也仍舊願意投我門下。你對我尚且不曾有過怨恨,又何談是隻說了一句話的喬譽呢?”
“還是說……”
閔疏迴答不出來。梁長寧親昵地把手背貼在他的臉側,繼續問:“還是說,其實你對我也深藏怨恨,隻是暗中蟄伏,等著時機成熟,一並殺了我?”
狂風裹挾著暴雨傾進來,濕透了閔疏的整個後背。
衣裳粘膩地貼在他的皮膚上,那種感覺實在是太像陰冷的蛇在纏繞。他覺得有一點窒息,甚至讓他迫切想要躲避。
他為什麽不殺梁長寧,他為什麽要殺喬譽?
因為他不能殺梁長寧,他從小是讀著梁長寧的捷報長大的。文沉教給他的詩書、謀略、計策,全都是為了將來有一日能潛伏於梁長寧身邊。
他知道梁長寧的才華和能力,知道他的抱負,他的誌向。他大可以告訴梁長寧一個有理有據的答案大梁在風雨中搖擺,權臣攝政,倒逼新帝弑民,而你是大梁唯一的命數。
但這個答案在他舌尖滾了滾,他到底沒有說出來。
閔疏定定地抬頭看著他,終於下定決心一般往前一步,他抬手攥緊了梁長寧的衣領,微微仰後吻了上去。
梁長寧質問的話倏地斷在了舌尖。
暨南的雪還在下。
周鴻音叫人在暨南每個州都加設了粥棚。
為了防止有民眾惡意搶食,大米裏都摻了沙子。饒是如此,粥也不夠施的。
陳聰養了多日,終於能下地走動了。他們如今歇在府衙上,一出門就能看見粥棚。
陳聰扶著門框,靜靜地看著外頭的災民,間或沉默地喝一口火裏燒。
他是暨南民心所向,隻要他站在這裏,就能夠安撫暴亂。
周鴻音與他談了多日,還是沒有說服他改旗易幟。他不知道陳聰還在猶豫什麽,或者陳聰還有別的顧慮。陳聰不開口提價碼,周鴻音隻能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