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看。”張道看著她,冷笑道:“能不能從這裏豎著出去,端看你的表現了。”
第36章 吐露
張儉的手段狠戾,刑具才上了兩樣,女人就吐露了個幹淨。
私牢裏潮得很,婦人暈死過去又冷醒,夜裏來來迴迴好幾次發熱,張道怕她撐不到梁長寧來,隻好扔了床爛棉絮給她。
她哆哆嗦嗦地撿起來裹在身上,濕氣逼進身體裏,骨頭縫隙針紮似地疼。好在她這樣的草根平民是吃慣了苦頭的,竟也在這樣饑寒中逐漸睡去了。
私牢裏沒關幾個人,安靜得很,她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分不清晝夜了,她攀著牢門往外探,聲音嘶啞:“大人……”
張道沒理她,又偏頭往通道盡頭望了望。
意料之中地,他聽到了佩劍撞擊盔甲的叮當聲,接著張儉和辛莊一前一後走進來,大門開了又關,婦人趁著這間隙恍惚看見了外頭漏進來的一絲亮光。
她眯著眼睛想,原來已經是早上了。
“王爺要提人。”張儉揮了揮手,示意獄卒開門,對著張道說:“你都問出來了?”
張道說,“都吐幹淨了,隻是沒寫口供,怕她又不認。”
“王爺不要口供。”張儉讓辛莊把人拎起來,看著她被五花大綁嘴裏塞了布團後,才說:“白紙黑字的東西畢竟藏不住,你最好也把嘴巴閉牢實,王爺的性子你知道,叫你來審這個婦人不是殺雞用牛刀,而是主子信你藏得住事,你明白嗎?”
張道沒想到還有這一層,連連點頭:“昨夜我把人押到黑牢裏單獨去審的,除了我,別人都不知道她說了什麽,王爺放心就是。”
張儉審視他一圈,說:“最好是。”
說罷他轉身帶著辛莊走了。
他們走的是偏路,沒讓人見著,隱蔽地把人帶進了寒月閣,梁長寧坐在裏麵正翻棋譜看,見人來了,抬頭打量著她。
辛莊把人解開,自去門口守著了。
婦人這才迴過神來,張了張口,瑟縮道:“……這,這裏不是官府!”
梁長寧沒說話,婦人腦子清明起來,居然認出了他,“你,你是……是長寧王!”
那日長寧王凱旋時,三萬雄兵就鎮守城門外,婦人出去收香料,遠遠偷看過一眼,此刻竟然對上了臉。
她想起茶館裏說書先生的那些關於他血淋淋故事來,已經是怕極了。
梁長寧不置可否,看著跪匍在地的婦人說:“既然牢裏都招了,那想必不用本王開口問。”
婦人這才想起昨夜發生的事來,她知道如果自己想從這裏走出去,必然不能有所隱瞞。長寧王親自提人,必然是要問出點什麽有用的東西來的。
反正她也是收錢辦事,怎麽也怪不到她頭上去。她跪爬在地上不住磕頭,越說越急促:“是……我的那個院子,是做了些手腳的!”
梁長寧眯了眯眼,冷道:“從頭講起,說錯一個字,拿舌頭來抵。”
“要從……從三四年前說起了。”婦人聲音越來越低,“約摸在四年前……我……民婦鄰居家裏住的那個得了癆病的瘸子死了,他媳婦想跟迴龍灣裏一家賣糖水的廚子跑,就把張瘸子的屋子掛出來賣。”
梁長寧沒料到這婦人是從這麽無關緊要的事情說起,他不想聽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卻又怕漏了什麽消息,隻好耐著性子忍住了,帶著兩分煩躁地摩挲了兩下扳指。
婦人咽了下口水,繼續說:“她要價高,掛了許久都沒人要,咱們西街的街坊都知道,都把她當笑話看,就因為這事,她還和人打了起來。後來……後來沒過多久,那房子竟然也有人要了!”
梁長寧微微皺眉,問:“是個中年男人買下來了?”
四年前梁長寧還在塞外征戰,那時閔疏也不過才十二三歲,他隻是個小探子,哪裏來的錢買得起京城的院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文沉買來安置他的。
文沉不會親自去看房子,隻會叫手底下的人去做。可文沉憑什麽要單獨買個院子安置閔疏?梁長寧想不通,收斂了手指,扣在了太師椅的扶手上。
他看起來就像是那種殺人不眨眼的紈絝,婦人怕他一個不開心就叫門口那兩個兇煞進來砍自己,立刻撥浪鼓似地搖頭迴答他。
“不,不是。”婦人盡力迴憶起來,說:“是個……是個這麽高的老人,約莫七八十歲,看著很和善,出手也闊綽。”
她雙手比了比,說:“按官府的公文,寡婦若是要賣亡夫的房子,得走好幾道過程,沒小半年是拿不到房契的,可這老人不知怎麽的,竟兩天就拿到房契了!後來嘛……後來他把這院子改成了個私塾,可是咱們這片都是窮人,哪裏有錢供小子讀書哦!”
梁長寧聽明白了,這房子是茂廣林買的。
這事兒他知道,茂廣林隱退之後就給他迴了信,說是不打算遠走,準備在京城置辦個小宅子,先隱秘地安頓下來。
可是茂廣林怎麽會跟胭脂鋪有聯係?
“奇怪的是,雖然沒人去他那個學堂,他生活上卻也還算過得去,聽西街的買餛飩的阿婆說,他好像有些家底,不過也不奇怪嘛,京城腳下一磚頭能砸死三個大人物……”
“說重點。”梁長寧微微皺眉。
“是,是!”婦人說到這裏,又磕著頭連連道:“說竄了,說竄了!”
她偷偷看了眼長寧王,見他沒有殺人的意思,才繼續道:“後來那個老頭兒來我這兒買香料,過了兩天又叫了個人來問我,願不願意把我的院子賣塊地方給他。他隻說想修條道出來,我本不願意,怕官府查到了抓我,可他給了四十兩銀子!”
她比了個四,聲音大起來,“四十兩銀子能買兩個我這院子,我怎麽還不樂意?這老頭真是人傻錢多,好騙著哩!”
“後來才知道他有個學生,聽說家裏不讓他讀書,隻能偷偷來,那老頭兒怕他家裏人發現,才讓他從我這院子翻過去。這世道真是怪得很,還有人不讓孩子白讀書的!哪像咱們這些貧苦人家……”
梁長寧扣了兩下扶手,婦人立刻噤聲了。
“那學生長什麽樣子。”梁長寧眼色暗沉,冷不丁道:“約莫多大年紀,叫什麽名字?”
婦人費力想了半天,模模糊糊說:“長得實在是好,跟咱們這些下力幹活的小子不一樣,他白得很,一雙眼睛漂亮得很……叫什麽就不知道,我問過他,他也不說,看起來年輕得很,最多也不過十七八歲的樣子,對了!倒是有一次聽到那老頭叫他安芝什麽的,哪有男孩子取名叫安芝的,跟小娘們一樣。”
“安芝……”梁長寧咀嚼著這兩個字,口舌間竟有一點刺痛感。
女人斷斷續續地又說了些別的。他沉吟片刻,理清了思緒,揚聲叫辛莊進來。
辛莊進來等他吩咐,梁長寧還在思索著剛才婦人交代的話,心不在焉地對著辛莊揚了揚下巴。
“主子要滅口?”辛莊比了個手勢,了然地說:“那我提到郊外去殺,做個火中燒死的樣子。”
婦人聽了這話立刻哭叫起來,梁長寧皺了皺眉,說,“把人先押迴去。”
辛莊一愣,說:“押迴私牢?”
“先關著,告訴張道不許把人搞死了,我還有用。”梁長寧說:“好生善後,別叫閔疏發覺此事,消息給我捂嚴實,連老師那兒也不許透出風去。”
辛莊應聲,把婦人又綁好,提在手裏準備退下。婦人蹬腿掙紮半天,嗚嗚叫喚,被辛莊舉起手刀砍昏過去,扛在肩上帶走了。
辛莊把人關下去了就折返迴來,立在梁長寧後頭。
梁長寧摩挲著扳指,突然道:“張儉呢?”
“他去大理寺取奏報了。”辛莊說:“走了有一會兒,估摸著快迴來了。”
昨日大理寺借調了人手給巡檢司,按規矩今日是要寫奏報呈上的,正巧宋修文剛上任大理寺少卿,他就將這份奏報謄抄了一份,是特地留給梁長寧看的。
“他迴來了就叫來見我。”梁長寧垂下眼皮,說:“行了,你出去吧。”
日上三竿,閔疏悠悠轉醒。
“你家主子呢?”閔疏擁著被子坐起來,睡眼惺忪地看了眼窗外的天色,詫異道,“怎麽已經正午了?我睡了這麽久?”
暮秋把午膳端進來,擺在小飯桌上,說:“王爺出門去了,昨日不是城西走水了嗎?聖上一早下的旨,要王爺接手巡檢司,清點傷亡善後呢。”
閔疏心裏一驚,不著痕跡地問:“怎麽還有傷亡?火勢很大嗎?”
暮秋過來給他穿外袍,對他身上遍布的那些曖昧痕跡視而不見,說:“隻是傷了兩個婦女罷了,都是皮肉傷,所幸火勢不大。巡檢司早上派人來了,說是昨日有人放煙火,結果火星子落到了幹草堆上,火一開始燒得旺,不過也就那一陣的事。隻是聽說那煙火是違禁品,盤查關口出了問題,王爺應該是去查這件事。”
閔疏輕輕鬆口氣,說:“都怪我睡了這麽久,要是能早些醒,說不定還能幫上忙,大家昨夜累壞了吧?”
暮秋指揮著小丫鬟準備洗漱用具,又把梁長寧吩咐的枸杞烏雞湯擱在餐桌正中,說:“孔大人說那藥沒什麽大的壞處,廚房今天做了烏雞湯,正好補補。”
閔疏突然聽她提起這藥,耳根子悄悄緋紅一片。他尷尬了片刻,隻能低頭吃飯。
第37章 暗思
暮秋布菜,說:“眼下也沒什麽要緊的事,大人睡到下午都不為過,再說好生養養身子也好,王爺出門前囑咐過不許叫您的。”
閔疏抬起手握住筷子,他袖袍寬大,順著手腕滑到了手肘,露出小臂內側的斑駁紅痕來。他自己沒發覺,暮秋卻移開了目光。
血氣方剛啊!她又給閔疏夾了塊雞肉。還是能補則補吧。
閔疏把雞肉吃了,問:“今日外頭下雪了?”
“飄了點小雪。”暮秋說:“要過年了,下雪也好,瑞雪兆豐年嘛。”
閔疏笑了一下,說:“我今日能出門嗎?”
暮秋也笑,說:“王爺走的時候也囑咐過了,大人若是要出門,得帶人,閔大人不如等著張儉和辛莊大人迴來再說吧。”
閔疏看著暮秋,說:“聽說昨夜西街走水了?我反正也是閑著無事,出去走動走動,若是他們迴來了,你叫他們來尋我就是,我走正路大道,晚飯前迴。”
暮秋看他說得有條有理,不好再反駁。
張儉捧著奏報掀簾進來,他把書卷擱在桌子上,說:“辛莊說您找我。”
梁長寧手指按在奏報上,說:“閔疏呢?”
張儉啊了一聲,說:“這要問暮秋吧,我又不是貼身伺候閔大人的丫鬟……”
梁長寧頭也不抬,沒說話。
張儉隻好道:“迴來的時候跟門房張叔聊了兩句,閔大人應該是出府了,估摸著去西街了吧。”
“正好他不在府裏。”梁長寧說,“你去私牢把那婦人帶出來,別驚動了人。”
“要殺?”張儉問。
“不。”梁長寧往後倚靠,微微帶了點冷意,說:“你帶著她守在閔疏迴府的路上,找個地方藏好了,叫她遠遠兒地望一眼,看看是不是她見過的人,確認之後即刻來報我。”
張儉明白了,提著人往房梁上一躥,片刻就不見了蹤影。
閔疏去了趟西街,他本是想看看火勢,隻是各方人馬圍了西街兩處入口,說是裏麵還在清理。他沒再問,迴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廊下的鐵杆海棠竟然奇跡般地冒了顆新芽,閔疏駐足去看,俯下身子仔細看了看,眼裏帶了點笑意。
他今日隻用木簪半挽了黑發,此刻青絲垂落半邊,勾住了鐵杆海棠的花枝。
“閔大人剛迴來?”張儉從他後麵走過來,收了傘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外頭下了小雪,閔大人當心著了風寒。”
閔疏聽出他的聲音,收迴手解開了纏在鐵杆海棠上的發絲,直起身子來掃了他一眼,笑道:“小雪而已,且作閑逛時的趣味也好。倒是張大人……剛才送了誰出門?”
張儉眼皮子一跳,不著痕跡問:“閔大人何來此問?”
“外頭下了小雪,”閔疏重複他的話,說:“張大人是從軍之人,塞外三九寒暑都是挺著過來的,往日再大的風雪,我也隻見過大人披鬥篷,今日區區一場小雪,大人卻撐了傘。可見大人不是給自己撐的,是為別人撐的。更何況大人是從外頭進來的,那想必不是接人進府,而是送人出府了。”
張儉麵色不改,挑起簾子問:“閔大人說得這麽真,莫不是瞧見我了,特地拿話來晃我的。”
閔疏低頭跨進門,說:“我若是瞧見了,大人你難道還能沒有覺察?”
張儉知道他不可能看見。他把那民婦帶到西街隔壁的落蝶軒裏去了,落蝶軒有座三層的小閣樓,那地方隱蔽,四麵都是高樹,閔疏不可能瞧見。
他略略鬆口氣,跟著閔疏跨進了門。
梁長寧今日沒什麽要緊事,早就換了舒適的棉袍等著他了。他斜倚在塌上,其實已經聽到了二人在廊下的對話。
第36章 吐露
張儉的手段狠戾,刑具才上了兩樣,女人就吐露了個幹淨。
私牢裏潮得很,婦人暈死過去又冷醒,夜裏來來迴迴好幾次發熱,張道怕她撐不到梁長寧來,隻好扔了床爛棉絮給她。
她哆哆嗦嗦地撿起來裹在身上,濕氣逼進身體裏,骨頭縫隙針紮似地疼。好在她這樣的草根平民是吃慣了苦頭的,竟也在這樣饑寒中逐漸睡去了。
私牢裏沒關幾個人,安靜得很,她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分不清晝夜了,她攀著牢門往外探,聲音嘶啞:“大人……”
張道沒理她,又偏頭往通道盡頭望了望。
意料之中地,他聽到了佩劍撞擊盔甲的叮當聲,接著張儉和辛莊一前一後走進來,大門開了又關,婦人趁著這間隙恍惚看見了外頭漏進來的一絲亮光。
她眯著眼睛想,原來已經是早上了。
“王爺要提人。”張儉揮了揮手,示意獄卒開門,對著張道說:“你都問出來了?”
張道說,“都吐幹淨了,隻是沒寫口供,怕她又不認。”
“王爺不要口供。”張儉讓辛莊把人拎起來,看著她被五花大綁嘴裏塞了布團後,才說:“白紙黑字的東西畢竟藏不住,你最好也把嘴巴閉牢實,王爺的性子你知道,叫你來審這個婦人不是殺雞用牛刀,而是主子信你藏得住事,你明白嗎?”
張道沒想到還有這一層,連連點頭:“昨夜我把人押到黑牢裏單獨去審的,除了我,別人都不知道她說了什麽,王爺放心就是。”
張儉審視他一圈,說:“最好是。”
說罷他轉身帶著辛莊走了。
他們走的是偏路,沒讓人見著,隱蔽地把人帶進了寒月閣,梁長寧坐在裏麵正翻棋譜看,見人來了,抬頭打量著她。
辛莊把人解開,自去門口守著了。
婦人這才迴過神來,張了張口,瑟縮道:“……這,這裏不是官府!”
梁長寧沒說話,婦人腦子清明起來,居然認出了他,“你,你是……是長寧王!”
那日長寧王凱旋時,三萬雄兵就鎮守城門外,婦人出去收香料,遠遠偷看過一眼,此刻竟然對上了臉。
她想起茶館裏說書先生的那些關於他血淋淋故事來,已經是怕極了。
梁長寧不置可否,看著跪匍在地的婦人說:“既然牢裏都招了,那想必不用本王開口問。”
婦人這才想起昨夜發生的事來,她知道如果自己想從這裏走出去,必然不能有所隱瞞。長寧王親自提人,必然是要問出點什麽有用的東西來的。
反正她也是收錢辦事,怎麽也怪不到她頭上去。她跪爬在地上不住磕頭,越說越急促:“是……我的那個院子,是做了些手腳的!”
梁長寧眯了眯眼,冷道:“從頭講起,說錯一個字,拿舌頭來抵。”
“要從……從三四年前說起了。”婦人聲音越來越低,“約摸在四年前……我……民婦鄰居家裏住的那個得了癆病的瘸子死了,他媳婦想跟迴龍灣裏一家賣糖水的廚子跑,就把張瘸子的屋子掛出來賣。”
梁長寧沒料到這婦人是從這麽無關緊要的事情說起,他不想聽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卻又怕漏了什麽消息,隻好耐著性子忍住了,帶著兩分煩躁地摩挲了兩下扳指。
婦人咽了下口水,繼續說:“她要價高,掛了許久都沒人要,咱們西街的街坊都知道,都把她當笑話看,就因為這事,她還和人打了起來。後來……後來沒過多久,那房子竟然也有人要了!”
梁長寧微微皺眉,問:“是個中年男人買下來了?”
四年前梁長寧還在塞外征戰,那時閔疏也不過才十二三歲,他隻是個小探子,哪裏來的錢買得起京城的院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文沉買來安置他的。
文沉不會親自去看房子,隻會叫手底下的人去做。可文沉憑什麽要單獨買個院子安置閔疏?梁長寧想不通,收斂了手指,扣在了太師椅的扶手上。
他看起來就像是那種殺人不眨眼的紈絝,婦人怕他一個不開心就叫門口那兩個兇煞進來砍自己,立刻撥浪鼓似地搖頭迴答他。
“不,不是。”婦人盡力迴憶起來,說:“是個……是個這麽高的老人,約莫七八十歲,看著很和善,出手也闊綽。”
她雙手比了比,說:“按官府的公文,寡婦若是要賣亡夫的房子,得走好幾道過程,沒小半年是拿不到房契的,可這老人不知怎麽的,竟兩天就拿到房契了!後來嘛……後來他把這院子改成了個私塾,可是咱們這片都是窮人,哪裏有錢供小子讀書哦!”
梁長寧聽明白了,這房子是茂廣林買的。
這事兒他知道,茂廣林隱退之後就給他迴了信,說是不打算遠走,準備在京城置辦個小宅子,先隱秘地安頓下來。
可是茂廣林怎麽會跟胭脂鋪有聯係?
“奇怪的是,雖然沒人去他那個學堂,他生活上卻也還算過得去,聽西街的買餛飩的阿婆說,他好像有些家底,不過也不奇怪嘛,京城腳下一磚頭能砸死三個大人物……”
“說重點。”梁長寧微微皺眉。
“是,是!”婦人說到這裏,又磕著頭連連道:“說竄了,說竄了!”
她偷偷看了眼長寧王,見他沒有殺人的意思,才繼續道:“後來那個老頭兒來我這兒買香料,過了兩天又叫了個人來問我,願不願意把我的院子賣塊地方給他。他隻說想修條道出來,我本不願意,怕官府查到了抓我,可他給了四十兩銀子!”
她比了個四,聲音大起來,“四十兩銀子能買兩個我這院子,我怎麽還不樂意?這老頭真是人傻錢多,好騙著哩!”
“後來才知道他有個學生,聽說家裏不讓他讀書,隻能偷偷來,那老頭兒怕他家裏人發現,才讓他從我這院子翻過去。這世道真是怪得很,還有人不讓孩子白讀書的!哪像咱們這些貧苦人家……”
梁長寧扣了兩下扶手,婦人立刻噤聲了。
“那學生長什麽樣子。”梁長寧眼色暗沉,冷不丁道:“約莫多大年紀,叫什麽名字?”
婦人費力想了半天,模模糊糊說:“長得實在是好,跟咱們這些下力幹活的小子不一樣,他白得很,一雙眼睛漂亮得很……叫什麽就不知道,我問過他,他也不說,看起來年輕得很,最多也不過十七八歲的樣子,對了!倒是有一次聽到那老頭叫他安芝什麽的,哪有男孩子取名叫安芝的,跟小娘們一樣。”
“安芝……”梁長寧咀嚼著這兩個字,口舌間竟有一點刺痛感。
女人斷斷續續地又說了些別的。他沉吟片刻,理清了思緒,揚聲叫辛莊進來。
辛莊進來等他吩咐,梁長寧還在思索著剛才婦人交代的話,心不在焉地對著辛莊揚了揚下巴。
“主子要滅口?”辛莊比了個手勢,了然地說:“那我提到郊外去殺,做個火中燒死的樣子。”
婦人聽了這話立刻哭叫起來,梁長寧皺了皺眉,說,“把人先押迴去。”
辛莊一愣,說:“押迴私牢?”
“先關著,告訴張道不許把人搞死了,我還有用。”梁長寧說:“好生善後,別叫閔疏發覺此事,消息給我捂嚴實,連老師那兒也不許透出風去。”
辛莊應聲,把婦人又綁好,提在手裏準備退下。婦人蹬腿掙紮半天,嗚嗚叫喚,被辛莊舉起手刀砍昏過去,扛在肩上帶走了。
辛莊把人關下去了就折返迴來,立在梁長寧後頭。
梁長寧摩挲著扳指,突然道:“張儉呢?”
“他去大理寺取奏報了。”辛莊說:“走了有一會兒,估摸著快迴來了。”
昨日大理寺借調了人手給巡檢司,按規矩今日是要寫奏報呈上的,正巧宋修文剛上任大理寺少卿,他就將這份奏報謄抄了一份,是特地留給梁長寧看的。
“他迴來了就叫來見我。”梁長寧垂下眼皮,說:“行了,你出去吧。”
日上三竿,閔疏悠悠轉醒。
“你家主子呢?”閔疏擁著被子坐起來,睡眼惺忪地看了眼窗外的天色,詫異道,“怎麽已經正午了?我睡了這麽久?”
暮秋把午膳端進來,擺在小飯桌上,說:“王爺出門去了,昨日不是城西走水了嗎?聖上一早下的旨,要王爺接手巡檢司,清點傷亡善後呢。”
閔疏心裏一驚,不著痕跡地問:“怎麽還有傷亡?火勢很大嗎?”
暮秋過來給他穿外袍,對他身上遍布的那些曖昧痕跡視而不見,說:“隻是傷了兩個婦女罷了,都是皮肉傷,所幸火勢不大。巡檢司早上派人來了,說是昨日有人放煙火,結果火星子落到了幹草堆上,火一開始燒得旺,不過也就那一陣的事。隻是聽說那煙火是違禁品,盤查關口出了問題,王爺應該是去查這件事。”
閔疏輕輕鬆口氣,說:“都怪我睡了這麽久,要是能早些醒,說不定還能幫上忙,大家昨夜累壞了吧?”
暮秋指揮著小丫鬟準備洗漱用具,又把梁長寧吩咐的枸杞烏雞湯擱在餐桌正中,說:“孔大人說那藥沒什麽大的壞處,廚房今天做了烏雞湯,正好補補。”
閔疏突然聽她提起這藥,耳根子悄悄緋紅一片。他尷尬了片刻,隻能低頭吃飯。
第37章 暗思
暮秋布菜,說:“眼下也沒什麽要緊的事,大人睡到下午都不為過,再說好生養養身子也好,王爺出門前囑咐過不許叫您的。”
閔疏抬起手握住筷子,他袖袍寬大,順著手腕滑到了手肘,露出小臂內側的斑駁紅痕來。他自己沒發覺,暮秋卻移開了目光。
血氣方剛啊!她又給閔疏夾了塊雞肉。還是能補則補吧。
閔疏把雞肉吃了,問:“今日外頭下雪了?”
“飄了點小雪。”暮秋說:“要過年了,下雪也好,瑞雪兆豐年嘛。”
閔疏笑了一下,說:“我今日能出門嗎?”
暮秋也笑,說:“王爺走的時候也囑咐過了,大人若是要出門,得帶人,閔大人不如等著張儉和辛莊大人迴來再說吧。”
閔疏看著暮秋,說:“聽說昨夜西街走水了?我反正也是閑著無事,出去走動走動,若是他們迴來了,你叫他們來尋我就是,我走正路大道,晚飯前迴。”
暮秋看他說得有條有理,不好再反駁。
張儉捧著奏報掀簾進來,他把書卷擱在桌子上,說:“辛莊說您找我。”
梁長寧手指按在奏報上,說:“閔疏呢?”
張儉啊了一聲,說:“這要問暮秋吧,我又不是貼身伺候閔大人的丫鬟……”
梁長寧頭也不抬,沒說話。
張儉隻好道:“迴來的時候跟門房張叔聊了兩句,閔大人應該是出府了,估摸著去西街了吧。”
“正好他不在府裏。”梁長寧說,“你去私牢把那婦人帶出來,別驚動了人。”
“要殺?”張儉問。
“不。”梁長寧往後倚靠,微微帶了點冷意,說:“你帶著她守在閔疏迴府的路上,找個地方藏好了,叫她遠遠兒地望一眼,看看是不是她見過的人,確認之後即刻來報我。”
張儉明白了,提著人往房梁上一躥,片刻就不見了蹤影。
閔疏去了趟西街,他本是想看看火勢,隻是各方人馬圍了西街兩處入口,說是裏麵還在清理。他沒再問,迴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廊下的鐵杆海棠竟然奇跡般地冒了顆新芽,閔疏駐足去看,俯下身子仔細看了看,眼裏帶了點笑意。
他今日隻用木簪半挽了黑發,此刻青絲垂落半邊,勾住了鐵杆海棠的花枝。
“閔大人剛迴來?”張儉從他後麵走過來,收了傘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外頭下了小雪,閔大人當心著了風寒。”
閔疏聽出他的聲音,收迴手解開了纏在鐵杆海棠上的發絲,直起身子來掃了他一眼,笑道:“小雪而已,且作閑逛時的趣味也好。倒是張大人……剛才送了誰出門?”
張儉眼皮子一跳,不著痕跡問:“閔大人何來此問?”
“外頭下了小雪,”閔疏重複他的話,說:“張大人是從軍之人,塞外三九寒暑都是挺著過來的,往日再大的風雪,我也隻見過大人披鬥篷,今日區區一場小雪,大人卻撐了傘。可見大人不是給自己撐的,是為別人撐的。更何況大人是從外頭進來的,那想必不是接人進府,而是送人出府了。”
張儉麵色不改,挑起簾子問:“閔大人說得這麽真,莫不是瞧見我了,特地拿話來晃我的。”
閔疏低頭跨進門,說:“我若是瞧見了,大人你難道還能沒有覺察?”
張儉知道他不可能看見。他把那民婦帶到西街隔壁的落蝶軒裏去了,落蝶軒有座三層的小閣樓,那地方隱蔽,四麵都是高樹,閔疏不可能瞧見。
他略略鬆口氣,跟著閔疏跨進了門。
梁長寧今日沒什麽要緊事,早就換了舒適的棉袍等著他了。他斜倚在塌上,其實已經聽到了二人在廊下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