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外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青磷月下走白兔,忠烈千秋楊家將。
一人敢死,十人不敢當;十人敢死,百人不敢當;百人敢死,千人不敢當;千人敢死,萬人不敢當,萬人敢死,四麵橫行。
一看到“楊”字大旗,耶律斜軫的腦瓜子就嗡嗡的。遼山西兵馬都統、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與楊業是三十多年的老對頭,當年,楊業保北漢,二人在雁門關外,沒少較量過,雙方互有傷亡。北漢滅亡,楊業保了大宋,耶律斜軫更是沒占到什麽便宜。
楊業與兒子楊延玉、淄州刺史王貴帶領數百將士,掩護蔚州、靈丘百姓,撤往代州。楊業讓七十三歲的老將王貴帶人先行,自己與延玉斷後,以一當十,以一當百,邊打邊撤。
耶律斜軫與西南麵招討都監耶律題子,率軍追了一陣子,怕中埋伏,便擺手停止追擊。
雍熙三年(986)五月九日,宋宮苑使宦官王繼恩從易州還京,太宗這才得知曹彬兵敗。東路軍是北伐的主角、核心,沒有東路軍的牽製,中路、西路必將兇多吉少。
太宗見大勢已去,最好的止損方法就是撤兵。急詔諸將分屯邊境要地,召曹彬、米信班師,田重進全軍還駐定州,潘美、楊業撤迴代州。
曹彬等人得旨,自引人馬迴京,朝見太宗,自以出師無功,伏於階下。太宗也沒什麽好說的,詔令尚書省、翰林學士賈黃中等負責審訊懲治,曹彬等人供認違令、失律之罪。
諸將一一被問罪,貶曹彬為右驍衛上將軍。崔彥進為右武衛上將軍、米信為右屯衛上將軍。
東線涿州戰場告捷,大遼國承天皇太後蕭燕燕,將重心移向西線戰場。她親率韓德讓、蕭撻凜、南北皮室軍、五押惕隱司等十餘萬禁衛精銳,奔赴蔚州。與耶律斜軫合兵一處,收複失去的雲、應、寰各州。
◆ 蔚州戰場
雍熙三年(986)四月下旬,遼山西兵馬都統、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率領援軍到達定安(蔚州附近,今河北蔚縣定安縣村),賀令圖敗走。田重進領軍迎戰,宋遼雙方在蔚州東展開激戰,田重進部下軍校五人,其中四人全部戰死。
次日,耶律斜軫到達蔚州,宋軍守城待援。耶律斜軫用絹帛寫好一封書信射往城中,想要招撫守將。此時,天色將晚,探子來報,說宋軍的援軍馬上就要到了,耶律斜軫立即派都監耶律題子率領一支人馬,埋伏在險要之地,等待援軍到了,立即殺出。
潘美和賀令圖合力來救蔚州,守城宋軍見救兵到了,迅速組織突圍。耶律斜軫帶兵從背後發起襲擊,兩支宋軍敗走,遼軍占領蔚州。
潘美和賀令圖帶兵逃至飛狐口,又被耶律斜軫的追兵趕上,潘美無心戀戰,再次撤往靈丘。
◆ 飛狐戰場
上山容易下山難,進軍容易撤軍難。撤軍掌控不好,就會演變成一場大潰敗,讓敵人有機可乘。
雍熙三年(986)五月中旬,中路軍主帥田重進接到太宗撤軍的詔令,即刻連夜從飛狐撤軍,袁繼忠任殿後,行軍陣法嚴整,不損一兵一卒,安全迴師定州(今河北定州市)。
大軍進駐定州,遼兵數千降卒,每天要消耗不少糧食,田重進想斬殺這批降卒,袁繼忠道:“自古殺降不祥,殺降者多無善終,望將軍三思。”田重進這才作罷,降卒全部得以免死。
田重進指揮得當,升為馬歩軍都虞候,袁繼忠升任判四方館事、兼任播州刺史,依舊統率屯兵。田重進說荊嗣有功於社稷,補為本軍都虞候。
國舅爺李繼隆在此次歧溝關之戰中,所率先鋒軍也是全軍而還,傷亡甚少。太宗詔令,加封李繼隆為定州知州,與田重進一起守境護邊,以防遼兵進犯。不久,又擢升田重進為定州駐泊兵馬都部署。
西路軍就沒那麽幸運了。
雍熙三年(986)六月,耶律斜軫與蕭太後大軍合兵一處,攻下寰州,斬殺寰州守軍一千餘人。
雁門關有楊業楊無敵鎮守,蕭太後與韓德讓等人商量到最後,草擬出一道詔令,那就是活捉楊無敵,一則可以消除遼軍多年的“恐楊症”,二則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應,消磨宋軍的鬥誌,打掉宋軍囂張的氣焰。
◆ 王侁發難
雍熙三年(986)六月,鑒於此次北伐宋軍損傷十萬多人,太宗決定將雲、應、寰、朔這四個州的百姓二十幾萬人遷徙到關內,拿二十萬換十萬,麵子上也好看,也不至於輸得這麽慘。詔令潘美、楊業等人帶領部下保護好內遷的百姓。
雲州已經被遼軍切斷,寰州也被遼軍占領,雲州、朔州都在遼軍的包圍之中,宋太宗這道要麵子的詔令,明顯的是要將西路軍送上絕路。
楊業道:“現在遼兵士氣正盛,不能硬碰硬,應該避其鋒芒,等待機會再戰。朝廷隻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隻需領兵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告雲州、朔州的守將,待大軍離開代州時,讓雲州的軍民先出城。等到大軍到了應州,遼軍必來阻擊,這時讓朔州百姓出城,進入石碣穀,我們再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穀口,以騎兵在中路支援,則可保全三州百姓萬無一失矣。”
楊業的這個建議是非常好的,既能完成皇上交給的任務,又能減少傷亡,可謂一舉多得,然而有人卻不這樣想,這個人就是監軍王侁。
楊業是北漢降將,不是宋朝的“本土將軍”,楊業沒把自己當外人,監軍王侁打心眼裏就有點瞧不起楊業。在他看來,楊業這人太慫了,他這是故意避戰,說不定是有異心。
王侁當即怒斥道:“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王侁讓楊業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見王侁這麽說,順州團練使劉文裕也站出來支持王侁,“王監軍說得對!”
楊業道:“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王侁道:“君侯素號‘無敵’,如今大敵當前,你卻猶豫不前,難道還有別的心思不成?”此話出自一個監軍之口,對於降將而言,分量可不低,直接是對其忠誠度的靈魂拷問。
楊業怔了一下,道:“業不是貪生怕死,隻是時機對我軍不利,隻會白白地犧牲士卒,卻不能立功。既然您責備我避敵不戰,那我楊業願意先你們一步出戰。”
王侁從鼻子裏哼了一聲,道:“如此最好!”
從始至終,主帥潘美始終一言不發,他就看著王侁和楊業二人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雖然王侁隻是從六品的小官,潘美這個從二品的國公,在這個小小的監軍麵前還是顯得有些低聲下氣。監軍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後麵的人,他代表的是可是皇上。
在五代以前,軍隊的監軍多數都由宦官擔任,到了大宋,尤其到了太宗朝,崇文抑武,軍隊的監軍多由文官擔任。其他的監軍也就罷了,關鍵是王侁這個人,不好對付。
當初,秦州知州田仁朗征討黨項李繼遷,田仁朗已定下了擒拿李繼遷的策略,結果王侁向太宗進獻讒言,故意誣陷田仁朗,說他貽誤戰機,不思進取。結果,太宗要砍田仁朗的頭,經文武百官的一致求情,加上田仁朗自己的據理力爭,太宗這才赦免了田仁朗的死罪,改判流放商州。最後,王侁取代了田仁朗,統兵伐李。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皇上這次派王侁來監軍潘美的西路軍,潘美可是處處留著小心。還好,潘美和楊業都是能征慣戰的老將,戰鬥經驗豐富,一路攻城略地,仗打得行雲流水,一直都很順,至今也沒什麽把柄讓王侁抓住,不然,小報告早就打上去了。
潘美覺得,自己作為開國老臣,南征北戰,功勳卓著,當年,跟太祖一起建功立業的石守信、高懷德等人,都已作古,自己犯不上跟一個無名小輩爭什麽。
你已經是座高峰,別人隻有仰慕的份兒,任何的注解都是多餘的,因為,你已經活成了別人生命中的標杆。
臨行前,楊業對潘美道:“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我楊業本是太原降將,按理說早就該死了,蒙聖上不棄,授我兵權,皇恩浩蕩,我不是避敵不戰,而是在等待機會為國家立功,如今大家說我避敵,那我就去跟敵人拚個你死我活好了!
楊業指著陳家穀口道:“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楊業哭求潘美在陳家穀口(今山西寧武縣陽方口鎮)兩側,埋伏下步兵和弓弩手,設伏相援,這樣一旦自己的部隊敗退,也好相互支援夾擊敵人,否則恐怕我們會全軍覆滅,一個人也活不了。
楊業明知必敗,卻無從拒命,發誓“當先死於敵”“以報國恩”,唯一的要求就是請求主帥潘美引兵伏於陳家穀口,夾攻相援,以免全軍覆沒,“不然無遺類矣”。
這是一場生死相約,就像小夥伴之間常說的“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同樣的一諾千金。
潘美點頭答應,楊業這才帶著自己的兒子楊延玉,領軍五千出雁門關,進軍朔州。
大宋有一種非常厲害的絕殺武器就是強弩。為了對付遼軍,宋軍專門研發了一種“神臂弓”,射程可以達到三百七十米,還有更厲害的床弩,一次可以連發幾十支箭,可以最大限度地殺傷人馬。
如果潘美能按照楊業所說的,在陳家穀口兩側埋伏好強弩兵,一定可以大敗遼軍。這一點,楊業心中還是充滿勝算的。戰國時,齊國軍師孫臏就是在馬陵道兩側埋伏一萬弩兵,以少勝多,打敗魏將龐涓,報了臏黥之仇。楊業飽讀兵書戰策,打伏擊戰,他是絕對的行家。
◆ 血戰陳家穀
楊業是傍晚時分領兵出發的,潘美算了算時間,半夜子時,與王侁帶領士卒出發,到陳家穀口排好陣式。從寅時一直守到巳時,也就是說從淩晨三點多一直守到上午十點多鍾。
王侁派人登上陳家穀高處的托邏台,了望前麵戰場,一直沒有任何動靜。王侁覺得遼軍可能已被楊業打退,就想與楊業爭功,在陳家穀口總共待了四個時辰不到,就下令軍隊離開陳家穀口,沿著桑幹河的一條支流向西南推進。
潘美猶豫了一陣子,幾次想叫住王侁,話到嘴邊又打住了,也跟著王侁出發了。潘美打死也不會料到,自己的這個優柔寡斷,卻讓自己背上了千年的罵名。
再說金刀令公楊業領軍出了雁門,耶律斜軫打聽到是楊業出兵,心裏麵是又驚又喜,驚的是自己遇上了楊無敵,喜的是太後詔令要活捉楊業,自己立功的機會來了。他命令蕭撻凜帶領三萬人馬埋伏於山道兩邊,伺機出擊,自己帶領三萬大軍前去誘敵,留下四萬阻擊朔州宋軍,防止前後受敵。
次日,楊業領軍行至廣武,即與遼軍遭遇。楊業分析得沒錯,這迴宋軍真的遇上大麻煩了,因為他遇上的不僅是耶律斜軫的十萬鐵騎精銳,更有大遼國太後蕭燕燕與遼聖宗親自率領的十萬禁衛軍。
耶律斜軫率軍結成陣勢,楊業拍馬掄刀殺入敵陣,楊家軍揮舞旗幟跟著衝入遼營,遼軍軍陣瞬間被撕開一個大口子。為了活捉楊業,耶律斜軫假裝不敵,帶領軍隊邊打邊撤,一步一步將宋軍引入蕭撻凜的伏擊圈。
楊業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宋軍也設了伏擊,他難道沒看出這是耶律斜軫的陰謀嗎?其實,楊業早已看出耶律斜軫這裏麵有文章,同時,他也充滿著僥幸的心理。他知道,自己也是誘餌,他的任務也要將遼軍引入宋軍的埋伏圈陳家穀口。因此,楊業跟遼軍一直是若即若離的膠著狀態。你退我就追,你追我就退。
蕭撻凜帶兵從伏擊區殺出,耶律斜軫也迴頭進攻,六萬鐵騎將五千宋軍團團圍住。楊業知道,決戰的時刻來臨了,他舉刀高唿道:“弟兄們!今日,我們為國盡忠的時候到了!”五千宋軍呐喊著衝向六萬遼軍。
戰鬥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楊業身負幾十處重傷,邊打邊向陳家穀口撤退。
激戰當中,大郎楊延玉身中數箭,血染征袍,栽於馬下,瞬間被遼軍的鐵騎踩成肉泥。楊業看在眼中痛在心裏,此時的他心內有血,眼中無淚,他不能下馬去看一看自己的至親骨肉,更不能痛哭流涕,失去理智。多大的痛他都要忍著,他是任務是要將遼軍引入陳家穀口,那裏才是唯一能報仇雪恨之地,也是宋軍唯一能取勝的機會。
潘美和王侁率領大軍沿著河道向西南推進了二十裏,聽到楊業兵敗的消息,王侁根本沒有想去救援的意思,潘美猶豫再三,覺得再去陳家穀口設伏兵已經來不及了,為了減少宋兵的傷亡,決定還是放棄救援,帶兵先撤了。
有人在這裏為潘美辯解,說他為了掩護四州民眾南撤,為了百姓,隻得犧牲楊業。潘美和王侁專門是來打伏擊的,是要跟遼軍血戰的,哪有血戰還帶著老百姓的?簡直是胡說八道。
老令公楊業渾身上下,血人血馬,帶領幾十員將士退至陳家穀口,望著空蕩蕩的穀口,一個人影也沒看著,楊業禁不住“拊膺大慟”。他轉身對部下道:“你們都有父母妻子,不必跟著我楊業一道送死,趕快逃命去吧,迴去報告朝廷!”將士們感動得都哭了起來,大家決心以死報國,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
無奈之下,楊業隻得迴頭“率麾下力戰”,老令公楊業又親手斬殺遼兵上百人。
打了一天的仗,人困馬乏,楊業的戰馬也受了重傷,楊家軍的將士們幾乎全部戰死,跟在身邊的不足十人。大家擁著楊業邊打邊撤,漸漸退至狼牙村。
楊業得知這裏是狼牙村,心裏禁不住咯噔一下,羊入狼口,看來自己今天是兇多吉少。
遼將耶律奚底,精於騎射,立功心切,他瞄準在樹林中東擋西殺的楊業,一箭將其射落馬下。楊業受的是穿透傷,遼軍唿啦一下子衝了上來,將楊業生擒活捉。
老英雄王貴殺敵數十人,箭盡人疲,被擁上來的遼兵團團圍住,最終力竭殉國,五千宋軍無一人生還。
◆ 盡節殉國
耶律奚底將楊業押至耶律斜軫麵前,楊業鐵骨錚錚,誓死不跪。
耶律斜軫冷笑道:“公與我朝爭強比勝三十餘年,今日也有輸給我的一天!”
楊業凜然道:“若非奸臣所害,今日受俘者未可知也!”
耶律斜軫派人勸楊業投降,許以高官厚祿。
楊業仰天長歎道:“上遇我厚,期討賊扞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麵目求活耶!”皇帝待我恩重如山,我楊業本來指望討賊扞邊以報皇恩,誰知卻反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軍隊遭此慘敗,我還有什麽臉麵活下來呢!
“皇天!皇天!實鑒此心!”
楊業寧死不屈,既不接受治療,也不飲不食,絕食三日,箭傷發作,壯烈殉國,享年五十六歲。
這裏沒有演義中的“金沙灘”“頭撞李陵碑”,也沒有“七子去、六子迴”。有的隻是同樣的悲壯,同樣的可歌可泣。後人有詩讚曰:“矢盡兵亡戰力摧,陳家穀口馬難迴。絕食三日成大節,千古行人為感悲。”
雍熙三年(986)七月十二日,耶律斜軫命人割下楊業的腦袋,裝入錦匣,送給蕭太後。《遼史》載,“於是用匣子盛其頭顱進獻,詔令詳穩轄麥室傳其首級給於耶律休哥,在諸軍前示眾,又以朔州之捷宣諭南京、平州將吏。”大宋最為自豪的“楊無敵”居然被遼人生擒活捉,斬首示眾,這既是對宋人的士氣和民心的一種崩潰式的打擊,也是對楊業本人的極大侮辱,“天下聞其死,皆為之憤歎。”
隨著楊業傳首邊關,雲、應、朔等地的宋軍守將見形勢不對,紛紛棄城而走。耶律斜軫一一收複失地。
蕭太後要的是“活楊業”,手下獻上的卻是“死楊業”,打亂了蕭太後利用楊業打擊大宋的的原定計劃。後來蕭太後論功行賞,所有將領都領了賞,唯獨將楊業射下馬的倒黴蛋耶律奚底不升反降。
楊業的首級最後交到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的手上,耶律休哥將其首級置於昊天塔(今北京房山區良鄉昊天塔)的第三層,“洪羊洞”中。
古代巫術有一種“壓勝”之法,“洪”代表兩種意思,一是洪水,二是“洪”通“紅”,紅代表火。“洪洋洞”的意思就是要把姓楊的永遠淹沒在洪水烈火之中,讓老令公的屍骸永遠遭受水火煎熬不得翻身,遼人的用意竟如此歹毒!
◆ 旌忠懲奸
陳家穀之戰的戰報傳迴朝內,太宗趙光義得知楊業被擒,盡節而死,禁不住撫案流涕:“執幹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盡力死敵,立節邁倫,不有追崇,曷彰義烈!”
太宗詔令:“雲州觀察使楊業忠心報國,堅如金石,氣激風雲,自委戎乘,式資戰功。方提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而群帥敗約,援兵不前。獨以孤軍,陷於沙漠;勁果猋厲,有死不迴。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舉徽典,以旌遺忠。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賞賜楊家布帛千匹,糧食千石。”
接著,太宗又為楊業六子加官進爵,授“供奉官六郎楊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楊延浦、楊延訓一同錄用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一起錄用為殿直。”
曆史上,楊業有七子,我們上文書已經交代過了,這裏再重提一筆。
大郎楊延玉,戰死陳家穀。六郎楊延朗,由於要避諱太祖皇帝,入宋後改名楊延昭。楊家七子都對楊家祖傳的三十六路梨花槍情有獨鍾,楊家槍法,楊延昭同楊延玉二人學得最好,楊延昭得了槍法的一個“巧”字,楊延玉得了一個“猛”字,兄弟二人從小就隨父親征戰疆場。
民間口口相傳的楊家七子,名字真正對上號的隻有六郎楊延昭,其他的都是演繹。楊家七子的名字是:大郎延玉、二郎延浦、三郎延訓、四郎延環、五郎延貴、六郎延昭、七郎延彬。
除了大郎楊延玉,六郎楊延朗,楊業其他的幾個兒子都在朝廷任武職,皆沒有出戰記錄,曆史上明確繼承楊業衣缽的,隻有六郎楊延昭。同楊業一樣,楊延昭威震邊關,宋真宗趙恆稱讚為“治兵護塞有父風”。
在與遼軍的對陣中,以六郎楊延朗為首的楊家將,節節勝利,捷報頻傳,威名響徹北疆。
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評價道:“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裏兒野豎,皆能道之。”
太宗心中不平,詔令將潘美連降三級,貶為檢校太保;監軍王侁被直接除官,發配金州(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劉文裕解除官籍,發配登州(今山東煙台蓬萊市)。
至此,雍熙北伐徹底以失敗告終,趙光義原本想欺負一下遼國的孤兒寡母,哪曉得自己付出這麽大的代價,大宋想要奪得燕雲十六州的努力再次化為泡影。總結此次北伐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時機不對。賀令圖所謂的“契丹主少,母後專政,寵幸用事”,這個觀點站不住腳。蕭太後極具政治頭腦,韓德讓也是數一數二的治世之能臣,經過一番摧枯拉朽的內外操作,這位年輕的女子已經牢牢把控了朝政,大遼早已度過了政治危機。庸才誤國,代代不絕。很多決策的失敗,敗就敗在一個傻帽給你出了一個主意,結果滿盤皆輸。
二是主將平庸。除了中路的田重進,東路主將曹彬和西路主將潘美,實無亮點可言。曹彬和潘美都犯了逃跑主義錯誤,分別致使十萬大軍和楊業五千人馬,遭受滅頂之災。
三是遼軍強大。無論是耶律休哥還是耶律斜軫,都表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反撲時刻,銳不可當,宋軍隻能節節敗退。
四是陣圖束縛。將士在出征前,太宗總會事先安排好布陣、行軍的戰略部署,戰場上瞬息萬變,死板的陣圖束縛了宋將的臨陣發揮。趙光義表麵看起來很像是個明君,實則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自己明明是個軍事白癡還要對前線指手畫腳,害人誤國。
五是監軍掣肘。宋朝文人治國,武將地位不如文人,王侁憑著自己的優越感懟死楊業。
太宗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永遠不要去招惹一個單身的女人,尤其是那種手握大權的單身女人。
沒有楊業的大宋,遼人頓時膽肥氣壯了不少。雍熙北伐,大宋出動二十多萬精兵強將,仗打得卻是如此地稀裏嘩啦。大遼國承天皇太後蕭燕燕和遼聖宗耶律隆緒,也看清了大宋這隻“紙老虎”的真麵目。
雍熙三年(986)十月,趙光義正在清算北伐諸位將領的誤國失律之罪,忙著黜免升遷一批守邊將領。燕雲邊境傳來了十萬火急的戰報:大遼國蕭太後與遼聖宗出動數十萬鐵騎精銳,禦駕親征,開始大規模軍事報複,戰火已經燒到我大宋邊境。
雄州危機!定州危機!代州危機!
一人敢死,十人不敢當;十人敢死,百人不敢當;百人敢死,千人不敢當;千人敢死,萬人不敢當,萬人敢死,四麵橫行。
一看到“楊”字大旗,耶律斜軫的腦瓜子就嗡嗡的。遼山西兵馬都統、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與楊業是三十多年的老對頭,當年,楊業保北漢,二人在雁門關外,沒少較量過,雙方互有傷亡。北漢滅亡,楊業保了大宋,耶律斜軫更是沒占到什麽便宜。
楊業與兒子楊延玉、淄州刺史王貴帶領數百將士,掩護蔚州、靈丘百姓,撤往代州。楊業讓七十三歲的老將王貴帶人先行,自己與延玉斷後,以一當十,以一當百,邊打邊撤。
耶律斜軫與西南麵招討都監耶律題子,率軍追了一陣子,怕中埋伏,便擺手停止追擊。
雍熙三年(986)五月九日,宋宮苑使宦官王繼恩從易州還京,太宗這才得知曹彬兵敗。東路軍是北伐的主角、核心,沒有東路軍的牽製,中路、西路必將兇多吉少。
太宗見大勢已去,最好的止損方法就是撤兵。急詔諸將分屯邊境要地,召曹彬、米信班師,田重進全軍還駐定州,潘美、楊業撤迴代州。
曹彬等人得旨,自引人馬迴京,朝見太宗,自以出師無功,伏於階下。太宗也沒什麽好說的,詔令尚書省、翰林學士賈黃中等負責審訊懲治,曹彬等人供認違令、失律之罪。
諸將一一被問罪,貶曹彬為右驍衛上將軍。崔彥進為右武衛上將軍、米信為右屯衛上將軍。
東線涿州戰場告捷,大遼國承天皇太後蕭燕燕,將重心移向西線戰場。她親率韓德讓、蕭撻凜、南北皮室軍、五押惕隱司等十餘萬禁衛精銳,奔赴蔚州。與耶律斜軫合兵一處,收複失去的雲、應、寰各州。
◆ 蔚州戰場
雍熙三年(986)四月下旬,遼山西兵馬都統、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率領援軍到達定安(蔚州附近,今河北蔚縣定安縣村),賀令圖敗走。田重進領軍迎戰,宋遼雙方在蔚州東展開激戰,田重進部下軍校五人,其中四人全部戰死。
次日,耶律斜軫到達蔚州,宋軍守城待援。耶律斜軫用絹帛寫好一封書信射往城中,想要招撫守將。此時,天色將晚,探子來報,說宋軍的援軍馬上就要到了,耶律斜軫立即派都監耶律題子率領一支人馬,埋伏在險要之地,等待援軍到了,立即殺出。
潘美和賀令圖合力來救蔚州,守城宋軍見救兵到了,迅速組織突圍。耶律斜軫帶兵從背後發起襲擊,兩支宋軍敗走,遼軍占領蔚州。
潘美和賀令圖帶兵逃至飛狐口,又被耶律斜軫的追兵趕上,潘美無心戀戰,再次撤往靈丘。
◆ 飛狐戰場
上山容易下山難,進軍容易撤軍難。撤軍掌控不好,就會演變成一場大潰敗,讓敵人有機可乘。
雍熙三年(986)五月中旬,中路軍主帥田重進接到太宗撤軍的詔令,即刻連夜從飛狐撤軍,袁繼忠任殿後,行軍陣法嚴整,不損一兵一卒,安全迴師定州(今河北定州市)。
大軍進駐定州,遼兵數千降卒,每天要消耗不少糧食,田重進想斬殺這批降卒,袁繼忠道:“自古殺降不祥,殺降者多無善終,望將軍三思。”田重進這才作罷,降卒全部得以免死。
田重進指揮得當,升為馬歩軍都虞候,袁繼忠升任判四方館事、兼任播州刺史,依舊統率屯兵。田重進說荊嗣有功於社稷,補為本軍都虞候。
國舅爺李繼隆在此次歧溝關之戰中,所率先鋒軍也是全軍而還,傷亡甚少。太宗詔令,加封李繼隆為定州知州,與田重進一起守境護邊,以防遼兵進犯。不久,又擢升田重進為定州駐泊兵馬都部署。
西路軍就沒那麽幸運了。
雍熙三年(986)六月,耶律斜軫與蕭太後大軍合兵一處,攻下寰州,斬殺寰州守軍一千餘人。
雁門關有楊業楊無敵鎮守,蕭太後與韓德讓等人商量到最後,草擬出一道詔令,那就是活捉楊無敵,一則可以消除遼軍多年的“恐楊症”,二則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應,消磨宋軍的鬥誌,打掉宋軍囂張的氣焰。
◆ 王侁發難
雍熙三年(986)六月,鑒於此次北伐宋軍損傷十萬多人,太宗決定將雲、應、寰、朔這四個州的百姓二十幾萬人遷徙到關內,拿二十萬換十萬,麵子上也好看,也不至於輸得這麽慘。詔令潘美、楊業等人帶領部下保護好內遷的百姓。
雲州已經被遼軍切斷,寰州也被遼軍占領,雲州、朔州都在遼軍的包圍之中,宋太宗這道要麵子的詔令,明顯的是要將西路軍送上絕路。
楊業道:“現在遼兵士氣正盛,不能硬碰硬,應該避其鋒芒,等待機會再戰。朝廷隻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隻需領兵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告雲州、朔州的守將,待大軍離開代州時,讓雲州的軍民先出城。等到大軍到了應州,遼軍必來阻擊,這時讓朔州百姓出城,進入石碣穀,我們再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穀口,以騎兵在中路支援,則可保全三州百姓萬無一失矣。”
楊業的這個建議是非常好的,既能完成皇上交給的任務,又能減少傷亡,可謂一舉多得,然而有人卻不這樣想,這個人就是監軍王侁。
楊業是北漢降將,不是宋朝的“本土將軍”,楊業沒把自己當外人,監軍王侁打心眼裏就有點瞧不起楊業。在他看來,楊業這人太慫了,他這是故意避戰,說不定是有異心。
王侁當即怒斥道:“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王侁讓楊業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見王侁這麽說,順州團練使劉文裕也站出來支持王侁,“王監軍說得對!”
楊業道:“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王侁道:“君侯素號‘無敵’,如今大敵當前,你卻猶豫不前,難道還有別的心思不成?”此話出自一個監軍之口,對於降將而言,分量可不低,直接是對其忠誠度的靈魂拷問。
楊業怔了一下,道:“業不是貪生怕死,隻是時機對我軍不利,隻會白白地犧牲士卒,卻不能立功。既然您責備我避敵不戰,那我楊業願意先你們一步出戰。”
王侁從鼻子裏哼了一聲,道:“如此最好!”
從始至終,主帥潘美始終一言不發,他就看著王侁和楊業二人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雖然王侁隻是從六品的小官,潘美這個從二品的國公,在這個小小的監軍麵前還是顯得有些低聲下氣。監軍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後麵的人,他代表的是可是皇上。
在五代以前,軍隊的監軍多數都由宦官擔任,到了大宋,尤其到了太宗朝,崇文抑武,軍隊的監軍多由文官擔任。其他的監軍也就罷了,關鍵是王侁這個人,不好對付。
當初,秦州知州田仁朗征討黨項李繼遷,田仁朗已定下了擒拿李繼遷的策略,結果王侁向太宗進獻讒言,故意誣陷田仁朗,說他貽誤戰機,不思進取。結果,太宗要砍田仁朗的頭,經文武百官的一致求情,加上田仁朗自己的據理力爭,太宗這才赦免了田仁朗的死罪,改判流放商州。最後,王侁取代了田仁朗,統兵伐李。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皇上這次派王侁來監軍潘美的西路軍,潘美可是處處留著小心。還好,潘美和楊業都是能征慣戰的老將,戰鬥經驗豐富,一路攻城略地,仗打得行雲流水,一直都很順,至今也沒什麽把柄讓王侁抓住,不然,小報告早就打上去了。
潘美覺得,自己作為開國老臣,南征北戰,功勳卓著,當年,跟太祖一起建功立業的石守信、高懷德等人,都已作古,自己犯不上跟一個無名小輩爭什麽。
你已經是座高峰,別人隻有仰慕的份兒,任何的注解都是多餘的,因為,你已經活成了別人生命中的標杆。
臨行前,楊業對潘美道:“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我楊業本是太原降將,按理說早就該死了,蒙聖上不棄,授我兵權,皇恩浩蕩,我不是避敵不戰,而是在等待機會為國家立功,如今大家說我避敵,那我就去跟敵人拚個你死我活好了!
楊業指著陳家穀口道:“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楊業哭求潘美在陳家穀口(今山西寧武縣陽方口鎮)兩側,埋伏下步兵和弓弩手,設伏相援,這樣一旦自己的部隊敗退,也好相互支援夾擊敵人,否則恐怕我們會全軍覆滅,一個人也活不了。
楊業明知必敗,卻無從拒命,發誓“當先死於敵”“以報國恩”,唯一的要求就是請求主帥潘美引兵伏於陳家穀口,夾攻相援,以免全軍覆沒,“不然無遺類矣”。
這是一場生死相約,就像小夥伴之間常說的“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同樣的一諾千金。
潘美點頭答應,楊業這才帶著自己的兒子楊延玉,領軍五千出雁門關,進軍朔州。
大宋有一種非常厲害的絕殺武器就是強弩。為了對付遼軍,宋軍專門研發了一種“神臂弓”,射程可以達到三百七十米,還有更厲害的床弩,一次可以連發幾十支箭,可以最大限度地殺傷人馬。
如果潘美能按照楊業所說的,在陳家穀口兩側埋伏好強弩兵,一定可以大敗遼軍。這一點,楊業心中還是充滿勝算的。戰國時,齊國軍師孫臏就是在馬陵道兩側埋伏一萬弩兵,以少勝多,打敗魏將龐涓,報了臏黥之仇。楊業飽讀兵書戰策,打伏擊戰,他是絕對的行家。
◆ 血戰陳家穀
楊業是傍晚時分領兵出發的,潘美算了算時間,半夜子時,與王侁帶領士卒出發,到陳家穀口排好陣式。從寅時一直守到巳時,也就是說從淩晨三點多一直守到上午十點多鍾。
王侁派人登上陳家穀高處的托邏台,了望前麵戰場,一直沒有任何動靜。王侁覺得遼軍可能已被楊業打退,就想與楊業爭功,在陳家穀口總共待了四個時辰不到,就下令軍隊離開陳家穀口,沿著桑幹河的一條支流向西南推進。
潘美猶豫了一陣子,幾次想叫住王侁,話到嘴邊又打住了,也跟著王侁出發了。潘美打死也不會料到,自己的這個優柔寡斷,卻讓自己背上了千年的罵名。
再說金刀令公楊業領軍出了雁門,耶律斜軫打聽到是楊業出兵,心裏麵是又驚又喜,驚的是自己遇上了楊無敵,喜的是太後詔令要活捉楊業,自己立功的機會來了。他命令蕭撻凜帶領三萬人馬埋伏於山道兩邊,伺機出擊,自己帶領三萬大軍前去誘敵,留下四萬阻擊朔州宋軍,防止前後受敵。
次日,楊業領軍行至廣武,即與遼軍遭遇。楊業分析得沒錯,這迴宋軍真的遇上大麻煩了,因為他遇上的不僅是耶律斜軫的十萬鐵騎精銳,更有大遼國太後蕭燕燕與遼聖宗親自率領的十萬禁衛軍。
耶律斜軫率軍結成陣勢,楊業拍馬掄刀殺入敵陣,楊家軍揮舞旗幟跟著衝入遼營,遼軍軍陣瞬間被撕開一個大口子。為了活捉楊業,耶律斜軫假裝不敵,帶領軍隊邊打邊撤,一步一步將宋軍引入蕭撻凜的伏擊圈。
楊業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宋軍也設了伏擊,他難道沒看出這是耶律斜軫的陰謀嗎?其實,楊業早已看出耶律斜軫這裏麵有文章,同時,他也充滿著僥幸的心理。他知道,自己也是誘餌,他的任務也要將遼軍引入宋軍的埋伏圈陳家穀口。因此,楊業跟遼軍一直是若即若離的膠著狀態。你退我就追,你追我就退。
蕭撻凜帶兵從伏擊區殺出,耶律斜軫也迴頭進攻,六萬鐵騎將五千宋軍團團圍住。楊業知道,決戰的時刻來臨了,他舉刀高唿道:“弟兄們!今日,我們為國盡忠的時候到了!”五千宋軍呐喊著衝向六萬遼軍。
戰鬥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楊業身負幾十處重傷,邊打邊向陳家穀口撤退。
激戰當中,大郎楊延玉身中數箭,血染征袍,栽於馬下,瞬間被遼軍的鐵騎踩成肉泥。楊業看在眼中痛在心裏,此時的他心內有血,眼中無淚,他不能下馬去看一看自己的至親骨肉,更不能痛哭流涕,失去理智。多大的痛他都要忍著,他是任務是要將遼軍引入陳家穀口,那裏才是唯一能報仇雪恨之地,也是宋軍唯一能取勝的機會。
潘美和王侁率領大軍沿著河道向西南推進了二十裏,聽到楊業兵敗的消息,王侁根本沒有想去救援的意思,潘美猶豫再三,覺得再去陳家穀口設伏兵已經來不及了,為了減少宋兵的傷亡,決定還是放棄救援,帶兵先撤了。
有人在這裏為潘美辯解,說他為了掩護四州民眾南撤,為了百姓,隻得犧牲楊業。潘美和王侁專門是來打伏擊的,是要跟遼軍血戰的,哪有血戰還帶著老百姓的?簡直是胡說八道。
老令公楊業渾身上下,血人血馬,帶領幾十員將士退至陳家穀口,望著空蕩蕩的穀口,一個人影也沒看著,楊業禁不住“拊膺大慟”。他轉身對部下道:“你們都有父母妻子,不必跟著我楊業一道送死,趕快逃命去吧,迴去報告朝廷!”將士們感動得都哭了起來,大家決心以死報國,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
無奈之下,楊業隻得迴頭“率麾下力戰”,老令公楊業又親手斬殺遼兵上百人。
打了一天的仗,人困馬乏,楊業的戰馬也受了重傷,楊家軍的將士們幾乎全部戰死,跟在身邊的不足十人。大家擁著楊業邊打邊撤,漸漸退至狼牙村。
楊業得知這裏是狼牙村,心裏禁不住咯噔一下,羊入狼口,看來自己今天是兇多吉少。
遼將耶律奚底,精於騎射,立功心切,他瞄準在樹林中東擋西殺的楊業,一箭將其射落馬下。楊業受的是穿透傷,遼軍唿啦一下子衝了上來,將楊業生擒活捉。
老英雄王貴殺敵數十人,箭盡人疲,被擁上來的遼兵團團圍住,最終力竭殉國,五千宋軍無一人生還。
◆ 盡節殉國
耶律奚底將楊業押至耶律斜軫麵前,楊業鐵骨錚錚,誓死不跪。
耶律斜軫冷笑道:“公與我朝爭強比勝三十餘年,今日也有輸給我的一天!”
楊業凜然道:“若非奸臣所害,今日受俘者未可知也!”
耶律斜軫派人勸楊業投降,許以高官厚祿。
楊業仰天長歎道:“上遇我厚,期討賊扞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麵目求活耶!”皇帝待我恩重如山,我楊業本來指望討賊扞邊以報皇恩,誰知卻反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軍隊遭此慘敗,我還有什麽臉麵活下來呢!
“皇天!皇天!實鑒此心!”
楊業寧死不屈,既不接受治療,也不飲不食,絕食三日,箭傷發作,壯烈殉國,享年五十六歲。
這裏沒有演義中的“金沙灘”“頭撞李陵碑”,也沒有“七子去、六子迴”。有的隻是同樣的悲壯,同樣的可歌可泣。後人有詩讚曰:“矢盡兵亡戰力摧,陳家穀口馬難迴。絕食三日成大節,千古行人為感悲。”
雍熙三年(986)七月十二日,耶律斜軫命人割下楊業的腦袋,裝入錦匣,送給蕭太後。《遼史》載,“於是用匣子盛其頭顱進獻,詔令詳穩轄麥室傳其首級給於耶律休哥,在諸軍前示眾,又以朔州之捷宣諭南京、平州將吏。”大宋最為自豪的“楊無敵”居然被遼人生擒活捉,斬首示眾,這既是對宋人的士氣和民心的一種崩潰式的打擊,也是對楊業本人的極大侮辱,“天下聞其死,皆為之憤歎。”
隨著楊業傳首邊關,雲、應、朔等地的宋軍守將見形勢不對,紛紛棄城而走。耶律斜軫一一收複失地。
蕭太後要的是“活楊業”,手下獻上的卻是“死楊業”,打亂了蕭太後利用楊業打擊大宋的的原定計劃。後來蕭太後論功行賞,所有將領都領了賞,唯獨將楊業射下馬的倒黴蛋耶律奚底不升反降。
楊業的首級最後交到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的手上,耶律休哥將其首級置於昊天塔(今北京房山區良鄉昊天塔)的第三層,“洪羊洞”中。
古代巫術有一種“壓勝”之法,“洪”代表兩種意思,一是洪水,二是“洪”通“紅”,紅代表火。“洪洋洞”的意思就是要把姓楊的永遠淹沒在洪水烈火之中,讓老令公的屍骸永遠遭受水火煎熬不得翻身,遼人的用意竟如此歹毒!
◆ 旌忠懲奸
陳家穀之戰的戰報傳迴朝內,太宗趙光義得知楊業被擒,盡節而死,禁不住撫案流涕:“執幹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盡力死敵,立節邁倫,不有追崇,曷彰義烈!”
太宗詔令:“雲州觀察使楊業忠心報國,堅如金石,氣激風雲,自委戎乘,式資戰功。方提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而群帥敗約,援兵不前。獨以孤軍,陷於沙漠;勁果猋厲,有死不迴。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舉徽典,以旌遺忠。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賞賜楊家布帛千匹,糧食千石。”
接著,太宗又為楊業六子加官進爵,授“供奉官六郎楊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楊延浦、楊延訓一同錄用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一起錄用為殿直。”
曆史上,楊業有七子,我們上文書已經交代過了,這裏再重提一筆。
大郎楊延玉,戰死陳家穀。六郎楊延朗,由於要避諱太祖皇帝,入宋後改名楊延昭。楊家七子都對楊家祖傳的三十六路梨花槍情有獨鍾,楊家槍法,楊延昭同楊延玉二人學得最好,楊延昭得了槍法的一個“巧”字,楊延玉得了一個“猛”字,兄弟二人從小就隨父親征戰疆場。
民間口口相傳的楊家七子,名字真正對上號的隻有六郎楊延昭,其他的都是演繹。楊家七子的名字是:大郎延玉、二郎延浦、三郎延訓、四郎延環、五郎延貴、六郎延昭、七郎延彬。
除了大郎楊延玉,六郎楊延朗,楊業其他的幾個兒子都在朝廷任武職,皆沒有出戰記錄,曆史上明確繼承楊業衣缽的,隻有六郎楊延昭。同楊業一樣,楊延昭威震邊關,宋真宗趙恆稱讚為“治兵護塞有父風”。
在與遼軍的對陣中,以六郎楊延朗為首的楊家將,節節勝利,捷報頻傳,威名響徹北疆。
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評價道:“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裏兒野豎,皆能道之。”
太宗心中不平,詔令將潘美連降三級,貶為檢校太保;監軍王侁被直接除官,發配金州(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劉文裕解除官籍,發配登州(今山東煙台蓬萊市)。
至此,雍熙北伐徹底以失敗告終,趙光義原本想欺負一下遼國的孤兒寡母,哪曉得自己付出這麽大的代價,大宋想要奪得燕雲十六州的努力再次化為泡影。總結此次北伐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時機不對。賀令圖所謂的“契丹主少,母後專政,寵幸用事”,這個觀點站不住腳。蕭太後極具政治頭腦,韓德讓也是數一數二的治世之能臣,經過一番摧枯拉朽的內外操作,這位年輕的女子已經牢牢把控了朝政,大遼早已度過了政治危機。庸才誤國,代代不絕。很多決策的失敗,敗就敗在一個傻帽給你出了一個主意,結果滿盤皆輸。
二是主將平庸。除了中路的田重進,東路主將曹彬和西路主將潘美,實無亮點可言。曹彬和潘美都犯了逃跑主義錯誤,分別致使十萬大軍和楊業五千人馬,遭受滅頂之災。
三是遼軍強大。無論是耶律休哥還是耶律斜軫,都表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反撲時刻,銳不可當,宋軍隻能節節敗退。
四是陣圖束縛。將士在出征前,太宗總會事先安排好布陣、行軍的戰略部署,戰場上瞬息萬變,死板的陣圖束縛了宋將的臨陣發揮。趙光義表麵看起來很像是個明君,實則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自己明明是個軍事白癡還要對前線指手畫腳,害人誤國。
五是監軍掣肘。宋朝文人治國,武將地位不如文人,王侁憑著自己的優越感懟死楊業。
太宗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永遠不要去招惹一個單身的女人,尤其是那種手握大權的單身女人。
沒有楊業的大宋,遼人頓時膽肥氣壯了不少。雍熙北伐,大宋出動二十多萬精兵強將,仗打得卻是如此地稀裏嘩啦。大遼國承天皇太後蕭燕燕和遼聖宗耶律隆緒,也看清了大宋這隻“紙老虎”的真麵目。
雍熙三年(986)十月,趙光義正在清算北伐諸位將領的誤國失律之罪,忙著黜免升遷一批守邊將領。燕雲邊境傳來了十萬火急的戰報:大遼國蕭太後與遼聖宗出動數十萬鐵騎精銳,禦駕親征,開始大規模軍事報複,戰火已經燒到我大宋邊境。
雄州危機!定州危機!代州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