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不殺士,文人窩裏鬥。朝廷那是什麽地方,全是人精待的地兒,讓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而是取經的那條路,但凡不能殺死你的,必將使你強大。
盧多遜把趙普的妹夫侯仁寶從西京洛陽一把手,貶到邕州任知府,最終戰死在交州。就這樣,他還不罷休,對老對頭趙普,那是放開了禍禍。
趙普兒子趙承宗任潭州知府,受詔迴京,奉旨與燕國長公主的女兒高氏成婚。高氏的後台足夠硬,她是燕國長公主與開國功臣武勝軍節度使高懷德的女兒,也就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外甥女,趙承宗就成了太宗的親外甥女婿。
宋朝官員的婚假,規定可以休九天;父母居住在三千裏外的官員,每三年有三十天的探親假。按理說,知潭州的趙承宗可以連續休假三十九天,然而結婚還沒滿月,盧多遜就逼著趙承宗離京,迴到任所。盧多遜的用意很明顯,那就是讓趙承宗跟侯仁寶一樣,老死江湖,永遠也別想迴到京城。
在盧多遜的壓製下,趙普的親人紛紛遠離自己,從屬們也各奔東西,政治勢力大有一去不複返之勢。
俗話說:兔子急了也咬人;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盧多遜的咄咄逼人,徹底惹惱了趙普,他不想讓兒子再步妹夫的後塵,他決定出手反擊。
趙普是什麽人?那可是官場大哥大,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的主兒,不但政治經驗豐富,而且手段老辣,要麽不出手,一出手,天地都要抖三抖。
後周顯德三年(956),進入趙匡胤的幕府,曆經大宋開國,為相十年,到大宋開寶六年(973),被趙匡胤罷相,前前後後在太祖趙匡胤身邊幹了十八年,趙普所有的策劃,都是圍繞趙匡胤和他的大宋量身定做的。
從陳橋兵變到大宋開國所有重大決策和治國方針,都是在趙普主持和參與下製定的。包括後來的平定二李叛亂,陪著太祖禦駕親征,杯酒釋兵權,強中央弱地方的政治布局,先南後北的雪夜決策等等,趙普從出謀劃策到親力親為,一樣沒拉。
太祖趙匡胤曾對趙普道:“朕與卿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
◆ 姚恕不恕
在太祖朝,唯一敢跟禦弟哥哥——晉王趙光義對抗的,隻有宰相趙普。
趙普跟趙光義,兩個人在朝堂上,雙方“堂堂正正的玩陰謀”。兩套領導班子為了權利,互設陷阱,把一切都擺在明麵上,但一切又都是陰謀,都是挖好了坑讓對方往裏跳,而且不得不跳。甚至大打出手,殺掉對方的左膀右臂。
當時,晉王趙光義手下有個得力幹將,此人名叫姚恕。一天,趙光義讓姚恕去宰相府辦事,宰相趙普正在接待朋友,相府看門的就沒讓姚恕進去。
姚恕火氣很大,二話不說,立即甩手而去。因為是晉王的人,看門人覺得不妙,立刻迴稟了趙普。趙普讓家人趕緊騎馬去追,結果,人是追到了,也再三道歉賠不是,姚恕仗著有晉王撐腰,執意不迴去。
姚恕這麽橫,完全是狗仗人勢。家人迴來向趙普如實做了迴稟,堂堂的宰相,竟然請不動你一個小小的開封府判官,趙普感覺自己顏麵盡失,心裏麵的無名火,騰地一下子就起來了。這真是“姚恕不恕,則平不平(趙普,字則平)。”
不久,開寶二年(969),趙普向太祖舉薦姚恕到澶州做通判(相當於副市長、政法委書記),輔助太祖的舅舅杜審肇。昭憲杜太後有五個兄弟:老大杜審琦、老二杜審玉、老三杜審瓊、老四杜審肇、老五杜審進。
跟國舅爺在一起共事,姚恕覺得臉上有光,拽得不行不行的,卻不知他這是在與狼共舞。
開寶四年(971)十一月,淫雨不止,河水暴漲,黃河在澶州決口。
澶州官吏杜審肇和姚恕心存僥幸,玩忽職守,沒有及時上報災情,導致黃河水一瀉千裏,下遊州縣民澤其魚,山東曹州等地成了重災區。
下遊州縣官吏紛紛給皇上上奏折求援,趙匡胤接到奏章,龍顏大怒,派出欽差徹查澶州官吏瞞報之罪,國舅爺杜審肇把責任一股腦兒推給了姚恕。
結果,杜審肇首先被“免官歸私第”,迴家賣烤地瓜去了,還好,“特以濰州刺史月奉優給之”,不至於挨餓。
姚恕可就慘了,黑鍋徹底背身上了,“怒其不及時上言,遣使案鞫,遂論恕棄市,”為平民憤,不用押迴京受審,不用等秋後,太祖當即下詔:“斬,投其屍於河”。
《續資治通鑒長編》載:“(姚恕)居澶州幾二年,竟坐法誅,投其屍於河。恕家人初不知也,偶於中流得其屍,朝服故在,後數日,乃知恕所以死。人謂恕罪不至此,普實報私怨耳。”
姚恕的死法比較特殊,沒穿囚服,身穿官服,在黃河邊被殺,然後拋屍黃河。姚恕家人根本不知道姚恕被殺,發現了黃河裏漂著一具穿著官服的屍體,打撈上來,才看清是姚恕。
不作死就不會死,後人笑稱此事為“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趙普設計殺掉了趙光義的手下幹將,趙光義怎肯罷休,雙方從此勢同水火。
◆ 二虎相爭
太祖趙匡胤武藝超群,大智大勇,心懷蒼生,總感覺自己書讀得少。
隨周世宗柴榮攻打淮南時,有人告發他私藏財寶數車,一檢查,發現全是書籍。
世宗道:“你作為武將,不把心思花在堅甲利兵上,帶這麽多書弄啥咧?”
趙匡胤道:“臣承蒙陛下用為將帥,擔心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所以弄來書來看,就是為了多學點知識、長長見識,才能多打勝仗啊。”世宗聽後,越發地欣賞太祖了。
當上皇帝以後,趙匡胤矢誌一統天下,更是鼓勵武將們多讀書,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太祖趙匡胤曾對近臣道:“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本身讀書並不多。跟趙普相比,盧多遜可是真正的文人出身,後周顯德初年,盧多遜就考中了進士,曆任秘書郎、集賢校理、左拾遺、集賢殿修撰。《宋史》載:“多遜博涉經史,聰明強力,文辭敏給,好任數,有謀略。”
盧多遜,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他的曾祖父盧得一、祖父盧真啟都曾做過縣令,他的父親盧億,年少時即好學,以孝悌聞名鄉裏。
盧多遜博覽群書,涉獵經史,文辭敏捷,而且記憶力超強,很多東西看過一、兩遍就記住了。大宋立國,盧多遜以集賢殿修撰出任知製誥,成為太祖趙匡胤的近侍。
盧多遜很善於揣摩皇上的心思,趙匡胤愛讀書,經常到史館拿書看。作為大宋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每次趙匡胤去書館取書,盧多遜就讓書館官吏,將書名告訴自己,他自己便會通宵達旦地把同樣的書籍提前讀一遍。
並不是盧多遜多麽喜歡讀這些書,他心裏麵是揣著小九九的。趙匡胤經常在朝堂上談及書中的內容,當別的大臣還在努力思考如何對答的時候,盧多遜已經開始搶答了,由此,讓趙匡胤對他開始刮目相看。《宋史》載:“太祖問書中事,多遜應答無滯,同列皆伏焉。”
太過張揚,難免搶了眾人的風頭,宰相趙普對盧多遜甚是看不慣,認為此人投機取巧,心機太深,因此,盧多遜的仕途並不順利。盧多遜也看不慣趙普的工作作風,在朝堂上,二人經常意見相左。一次,太祖召對盧多遜,他竟然大談趙普違法占地等不法之事,給趙普上眼藥,兩人的梁子從這時就結下了。
開寶六年(973),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賺取了南唐的山川地理圖,向太祖邀功。從此受詔與人同修《五代史》,升任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與宰相並稱為“宰執”,相當於副宰相,一旦宰相位置出現空缺,參知政事就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主持國家事務。
盧多遜能成為參知政事,也是因為他跟晉王趙光義一個鼻孔出氣,穿一條褲子,搞到了一條船上的原因。
“多遜相則趙普出。”
開寶六年(973)八月,趙普因強買他人田產、收受吳越王錢俶賄賂等罪名罷相,被調出京師,出任河陽(今河南西北部一帶)三城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趙普跟趙光義最大的分歧就是在皇位傳承上。趙普是堅決反對讓趙光義繼位的,這也是導致他罷相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趙光義登基後,曾對身邊人道:“若趙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就是當著趙普的麵,也說過:“朕幾欲誅卿。”
副宰相盧多遜並不是一個肚子裏能撐船的人,心胸和格局極其狹小,一直將趙普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得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趙普,繼而打擊趙普的家人,在盧多遜的排擠下,趙普的妹夫侯仁寶很快被調出洛陽,貶到邕州。
沒有鐵杆粉絲趙普的支持,太祖趙匡胤在開寶九年(976年)十月,神秘駕崩。趙光義即位,盧多遜作為皇帝的紅人,被擢升為宰相,一時權傾朝野。
太宗繼位之初,任命高寶寅為懷州(今河南焦作)知州。高寶寅與趙普本來就是冤家對頭,矛盾很深,趙普被貶為河陽節度使,正好兼管懷州。趙光義派了個反對派高寶寅來做趙普的下屬,很顯然是故意針對趙普的。
作為上級領導,趙普對高寶寅沒少使絆子,高寶寅仗著有皇上撐腰,於是向趙光義上書,要求自己的這個州直接歸中央管轄,不想讓趙普再監管自己,建議罷廢節度使統轄支郡。打壓趙普,也是太宗的工作重點,立即準了高寶寅的奏折,這等於縮減了趙普的權力範圍。
太祖駕崩,作為地方節度使的趙普提出要進京覲見新皇,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三月,趙普自河陽入朝。一見到趙光義,趙普就提出想在京城留下來,參加太祖的山林安葬儀式。
趙光義當即應允,道:“既然這樣,河陽節度使你就別幹了,就留在京城參加大行皇帝的陵寢安葬儀式吧。”於是免去趙普河陽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封他一個太子少保的虛職,留京城奉朝請。
古時稱春季的朝見為“朝”,秋季的朝見為“請”。奉朝請,不是官名,隻是一種待遇,賞賜給那些閑散官員的一種資格,讓他們一年當中可以朝見皇帝兩到三次。
趙普被罷黜節度使,罷黜使相,這迴徹底離開了權利中心,連見皇上一麵的機會都很難得。太宗終於心滿意足了,盧多遜也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
◆ 出麵作證
在太宗和盧多遜的共同打壓下,趙普在京幾年,始終鬱鬱不得誌。趙光義對趙普的冷遇,趙普還可以接受,盧多遜對自己的迫害,趙普不能忍受。害死了自己的妹夫,此次,盧多遜又逼兒子趙承宗離京,還想害自己的兒子,這徹底惹惱了趙普。
若想重出江湖,扳倒盧多遜,趙普覺得必須得到太宗皇帝的支持,作為老對手,趙普太知道趙光義要什麽了,他的反擊就從趙光義的軟肋開始下手。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趙普向趙光義上秘奏道:“臣是開國舊臣,被權幸大臣中傷,臣想見駕,臣有一樣東西要交給陛下。”
因為是“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後,一直在為自己的登基炮製證據。現在趙普奉朝請,主動要求見駕,那必須接見。
趙普跪倒在地,趙光義屏蔽了左右。
趙普道:“臣曾給太祖上書雲,‘外人謂臣妄自議論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況且昭憲皇太後大漸之際,臣實際上參與接受遺命。知臣者君,願賜昭鑒。’太祖親手封上這封信,藏在宮中,陛下一查便知。”
更讓趙光義始料未及的是,趙普竟然親口承認“金匱之盟”是真的。
這真是瞌睡碰上枕頭,趙普親口承認自己當年記錄了杜太後的遺命,講述了帝位的傳承順序——“兄終弟及”,太祖傳位於太宗,太宗再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最後再交給太祖的兒子趙德昭,就是所謂的“三傳約”。趙普這樣講,證實了太宗繼位,不但是太祖的遺命,更是昭憲杜太後的遺命。
趙光義到了太祖的房間,果真在箱子中找到了趙普先前上的奏表和昭憲杜太後當年的“金匱之盟”的遺詔,此段載於《宋史》當中。
更多的人願意相信,所謂的奏表和昭憲遺詔是趙普和趙光義兩人炮製的。
大家都知道趙普跟趙光義是曾經的政敵,冤家對頭。現在趙普出來作證“金匱之盟”是真的,有物證、有人證,再加上趙普本身就是昭憲顧命的參與者,“金匱之盟”的結尾為“臣普書”,以及朝中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的響應,證明了太宗的繼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趙光義的心總算是可以放到肚子裏了。
作為交換,趙普重新當上宰相,成功實現了鹹魚大翻身。太平興國六年(979)九月,趙普被授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館大學士,封梁國公,實現第二次拜相。同時,太宗下令,留親外甥女婿趙承宗在京城任職。
拿雞蛋換糖葫蘆,趙普的此番做法,頗受後世爭議。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宋趙普負太祖為不忠”,下令祭祀趙匡胤時去掉趙普的配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論》中對趙普的批評,那是一個體無完膚,認為太祖任用這種“險詖小人”足令“萬世慟哭”。
然而在趙普看來,太祖兩個兒子德昭、德芳全都死於非命,他要“忠”的君,再無一丁點希望了;加上宰相薛居正剛死,大宋朝堂的天花板出現了極其難得的一個空位,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因此,趙普出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放大招,一石激起千層浪。
都是千年的狐狸,哥現在陪你一起玩聊齋。趙普重新為相,再次站在了朝堂之上,盧多遜感覺如芒在背,心裏開始炸毛。
在“金匱之盟”的遺詔裏,皇位的傳承不是“二傳約”,太宗傳給德昭;而是中間又多了一個趙廷美的“三傳約”。如今,德昭、德芳兩兄弟已死,就是說,趙光義要想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隻要辦了趙廷美就行了。
盧多遜現在跟趙廷美打得火熱火熱的,辦了趙廷美,就能扳倒盧多遜,“三傳約”或許就是趙普的隔山打牛連環計,也是趙普開出的藥方和條件。太宗想讓自己這個皇位來得正統,也隻有答應“三傳約”。趙普就是想借太宗之手,達到打壓盧多遜的目的。
趙光義已經看出了“金匱之盟”裏麵的彎彎繞,他故意問趙普,“朕該不該傳位給廷美?”
趙普道:“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趙普的意思是說,太祖當年如果不想著傳位給太宗你,怎麽會落得現在的結果——自己暴亡、兩個兒子全都死於非命。太祖已經嚴重失誤,您就不要再重蹈覆轍,掉到同一個坑裏了。
趙光義點頭。
沒到最後一刻,都無法定輸贏,隻有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如果說盧多遜有什麽錯?那就是打架選錯了對手。沒有對手的人生是孤獨的,但選錯對手,人生則是不幸的。
盧多遜把趙普的妹夫侯仁寶從西京洛陽一把手,貶到邕州任知府,最終戰死在交州。就這樣,他還不罷休,對老對頭趙普,那是放開了禍禍。
趙普兒子趙承宗任潭州知府,受詔迴京,奉旨與燕國長公主的女兒高氏成婚。高氏的後台足夠硬,她是燕國長公主與開國功臣武勝軍節度使高懷德的女兒,也就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外甥女,趙承宗就成了太宗的親外甥女婿。
宋朝官員的婚假,規定可以休九天;父母居住在三千裏外的官員,每三年有三十天的探親假。按理說,知潭州的趙承宗可以連續休假三十九天,然而結婚還沒滿月,盧多遜就逼著趙承宗離京,迴到任所。盧多遜的用意很明顯,那就是讓趙承宗跟侯仁寶一樣,老死江湖,永遠也別想迴到京城。
在盧多遜的壓製下,趙普的親人紛紛遠離自己,從屬們也各奔東西,政治勢力大有一去不複返之勢。
俗話說:兔子急了也咬人;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盧多遜的咄咄逼人,徹底惹惱了趙普,他不想讓兒子再步妹夫的後塵,他決定出手反擊。
趙普是什麽人?那可是官場大哥大,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的主兒,不但政治經驗豐富,而且手段老辣,要麽不出手,一出手,天地都要抖三抖。
後周顯德三年(956),進入趙匡胤的幕府,曆經大宋開國,為相十年,到大宋開寶六年(973),被趙匡胤罷相,前前後後在太祖趙匡胤身邊幹了十八年,趙普所有的策劃,都是圍繞趙匡胤和他的大宋量身定做的。
從陳橋兵變到大宋開國所有重大決策和治國方針,都是在趙普主持和參與下製定的。包括後來的平定二李叛亂,陪著太祖禦駕親征,杯酒釋兵權,強中央弱地方的政治布局,先南後北的雪夜決策等等,趙普從出謀劃策到親力親為,一樣沒拉。
太祖趙匡胤曾對趙普道:“朕與卿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
◆ 姚恕不恕
在太祖朝,唯一敢跟禦弟哥哥——晉王趙光義對抗的,隻有宰相趙普。
趙普跟趙光義,兩個人在朝堂上,雙方“堂堂正正的玩陰謀”。兩套領導班子為了權利,互設陷阱,把一切都擺在明麵上,但一切又都是陰謀,都是挖好了坑讓對方往裏跳,而且不得不跳。甚至大打出手,殺掉對方的左膀右臂。
當時,晉王趙光義手下有個得力幹將,此人名叫姚恕。一天,趙光義讓姚恕去宰相府辦事,宰相趙普正在接待朋友,相府看門的就沒讓姚恕進去。
姚恕火氣很大,二話不說,立即甩手而去。因為是晉王的人,看門人覺得不妙,立刻迴稟了趙普。趙普讓家人趕緊騎馬去追,結果,人是追到了,也再三道歉賠不是,姚恕仗著有晉王撐腰,執意不迴去。
姚恕這麽橫,完全是狗仗人勢。家人迴來向趙普如實做了迴稟,堂堂的宰相,竟然請不動你一個小小的開封府判官,趙普感覺自己顏麵盡失,心裏麵的無名火,騰地一下子就起來了。這真是“姚恕不恕,則平不平(趙普,字則平)。”
不久,開寶二年(969),趙普向太祖舉薦姚恕到澶州做通判(相當於副市長、政法委書記),輔助太祖的舅舅杜審肇。昭憲杜太後有五個兄弟:老大杜審琦、老二杜審玉、老三杜審瓊、老四杜審肇、老五杜審進。
跟國舅爺在一起共事,姚恕覺得臉上有光,拽得不行不行的,卻不知他這是在與狼共舞。
開寶四年(971)十一月,淫雨不止,河水暴漲,黃河在澶州決口。
澶州官吏杜審肇和姚恕心存僥幸,玩忽職守,沒有及時上報災情,導致黃河水一瀉千裏,下遊州縣民澤其魚,山東曹州等地成了重災區。
下遊州縣官吏紛紛給皇上上奏折求援,趙匡胤接到奏章,龍顏大怒,派出欽差徹查澶州官吏瞞報之罪,國舅爺杜審肇把責任一股腦兒推給了姚恕。
結果,杜審肇首先被“免官歸私第”,迴家賣烤地瓜去了,還好,“特以濰州刺史月奉優給之”,不至於挨餓。
姚恕可就慘了,黑鍋徹底背身上了,“怒其不及時上言,遣使案鞫,遂論恕棄市,”為平民憤,不用押迴京受審,不用等秋後,太祖當即下詔:“斬,投其屍於河”。
《續資治通鑒長編》載:“(姚恕)居澶州幾二年,竟坐法誅,投其屍於河。恕家人初不知也,偶於中流得其屍,朝服故在,後數日,乃知恕所以死。人謂恕罪不至此,普實報私怨耳。”
姚恕的死法比較特殊,沒穿囚服,身穿官服,在黃河邊被殺,然後拋屍黃河。姚恕家人根本不知道姚恕被殺,發現了黃河裏漂著一具穿著官服的屍體,打撈上來,才看清是姚恕。
不作死就不會死,後人笑稱此事為“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趙普設計殺掉了趙光義的手下幹將,趙光義怎肯罷休,雙方從此勢同水火。
◆ 二虎相爭
太祖趙匡胤武藝超群,大智大勇,心懷蒼生,總感覺自己書讀得少。
隨周世宗柴榮攻打淮南時,有人告發他私藏財寶數車,一檢查,發現全是書籍。
世宗道:“你作為武將,不把心思花在堅甲利兵上,帶這麽多書弄啥咧?”
趙匡胤道:“臣承蒙陛下用為將帥,擔心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所以弄來書來看,就是為了多學點知識、長長見識,才能多打勝仗啊。”世宗聽後,越發地欣賞太祖了。
當上皇帝以後,趙匡胤矢誌一統天下,更是鼓勵武將們多讀書,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太祖趙匡胤曾對近臣道:“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本身讀書並不多。跟趙普相比,盧多遜可是真正的文人出身,後周顯德初年,盧多遜就考中了進士,曆任秘書郎、集賢校理、左拾遺、集賢殿修撰。《宋史》載:“多遜博涉經史,聰明強力,文辭敏給,好任數,有謀略。”
盧多遜,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他的曾祖父盧得一、祖父盧真啟都曾做過縣令,他的父親盧億,年少時即好學,以孝悌聞名鄉裏。
盧多遜博覽群書,涉獵經史,文辭敏捷,而且記憶力超強,很多東西看過一、兩遍就記住了。大宋立國,盧多遜以集賢殿修撰出任知製誥,成為太祖趙匡胤的近侍。
盧多遜很善於揣摩皇上的心思,趙匡胤愛讀書,經常到史館拿書看。作為大宋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每次趙匡胤去書館取書,盧多遜就讓書館官吏,將書名告訴自己,他自己便會通宵達旦地把同樣的書籍提前讀一遍。
並不是盧多遜多麽喜歡讀這些書,他心裏麵是揣著小九九的。趙匡胤經常在朝堂上談及書中的內容,當別的大臣還在努力思考如何對答的時候,盧多遜已經開始搶答了,由此,讓趙匡胤對他開始刮目相看。《宋史》載:“太祖問書中事,多遜應答無滯,同列皆伏焉。”
太過張揚,難免搶了眾人的風頭,宰相趙普對盧多遜甚是看不慣,認為此人投機取巧,心機太深,因此,盧多遜的仕途並不順利。盧多遜也看不慣趙普的工作作風,在朝堂上,二人經常意見相左。一次,太祖召對盧多遜,他竟然大談趙普違法占地等不法之事,給趙普上眼藥,兩人的梁子從這時就結下了。
開寶六年(973),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賺取了南唐的山川地理圖,向太祖邀功。從此受詔與人同修《五代史》,升任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與宰相並稱為“宰執”,相當於副宰相,一旦宰相位置出現空缺,參知政事就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主持國家事務。
盧多遜能成為參知政事,也是因為他跟晉王趙光義一個鼻孔出氣,穿一條褲子,搞到了一條船上的原因。
“多遜相則趙普出。”
開寶六年(973)八月,趙普因強買他人田產、收受吳越王錢俶賄賂等罪名罷相,被調出京師,出任河陽(今河南西北部一帶)三城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趙普跟趙光義最大的分歧就是在皇位傳承上。趙普是堅決反對讓趙光義繼位的,這也是導致他罷相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趙光義登基後,曾對身邊人道:“若趙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就是當著趙普的麵,也說過:“朕幾欲誅卿。”
副宰相盧多遜並不是一個肚子裏能撐船的人,心胸和格局極其狹小,一直將趙普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得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擊趙普,繼而打擊趙普的家人,在盧多遜的排擠下,趙普的妹夫侯仁寶很快被調出洛陽,貶到邕州。
沒有鐵杆粉絲趙普的支持,太祖趙匡胤在開寶九年(976年)十月,神秘駕崩。趙光義即位,盧多遜作為皇帝的紅人,被擢升為宰相,一時權傾朝野。
太宗繼位之初,任命高寶寅為懷州(今河南焦作)知州。高寶寅與趙普本來就是冤家對頭,矛盾很深,趙普被貶為河陽節度使,正好兼管懷州。趙光義派了個反對派高寶寅來做趙普的下屬,很顯然是故意針對趙普的。
作為上級領導,趙普對高寶寅沒少使絆子,高寶寅仗著有皇上撐腰,於是向趙光義上書,要求自己的這個州直接歸中央管轄,不想讓趙普再監管自己,建議罷廢節度使統轄支郡。打壓趙普,也是太宗的工作重點,立即準了高寶寅的奏折,這等於縮減了趙普的權力範圍。
太祖駕崩,作為地方節度使的趙普提出要進京覲見新皇,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三月,趙普自河陽入朝。一見到趙光義,趙普就提出想在京城留下來,參加太祖的山林安葬儀式。
趙光義當即應允,道:“既然這樣,河陽節度使你就別幹了,就留在京城參加大行皇帝的陵寢安葬儀式吧。”於是免去趙普河陽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封他一個太子少保的虛職,留京城奉朝請。
古時稱春季的朝見為“朝”,秋季的朝見為“請”。奉朝請,不是官名,隻是一種待遇,賞賜給那些閑散官員的一種資格,讓他們一年當中可以朝見皇帝兩到三次。
趙普被罷黜節度使,罷黜使相,這迴徹底離開了權利中心,連見皇上一麵的機會都很難得。太宗終於心滿意足了,盧多遜也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
◆ 出麵作證
在太宗和盧多遜的共同打壓下,趙普在京幾年,始終鬱鬱不得誌。趙光義對趙普的冷遇,趙普還可以接受,盧多遜對自己的迫害,趙普不能忍受。害死了自己的妹夫,此次,盧多遜又逼兒子趙承宗離京,還想害自己的兒子,這徹底惹惱了趙普。
若想重出江湖,扳倒盧多遜,趙普覺得必須得到太宗皇帝的支持,作為老對手,趙普太知道趙光義要什麽了,他的反擊就從趙光義的軟肋開始下手。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趙普向趙光義上秘奏道:“臣是開國舊臣,被權幸大臣中傷,臣想見駕,臣有一樣東西要交給陛下。”
因為是“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後,一直在為自己的登基炮製證據。現在趙普奉朝請,主動要求見駕,那必須接見。
趙普跪倒在地,趙光義屏蔽了左右。
趙普道:“臣曾給太祖上書雲,‘外人謂臣妄自議論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況且昭憲皇太後大漸之際,臣實際上參與接受遺命。知臣者君,願賜昭鑒。’太祖親手封上這封信,藏在宮中,陛下一查便知。”
更讓趙光義始料未及的是,趙普竟然親口承認“金匱之盟”是真的。
這真是瞌睡碰上枕頭,趙普親口承認自己當年記錄了杜太後的遺命,講述了帝位的傳承順序——“兄終弟及”,太祖傳位於太宗,太宗再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最後再交給太祖的兒子趙德昭,就是所謂的“三傳約”。趙普這樣講,證實了太宗繼位,不但是太祖的遺命,更是昭憲杜太後的遺命。
趙光義到了太祖的房間,果真在箱子中找到了趙普先前上的奏表和昭憲杜太後當年的“金匱之盟”的遺詔,此段載於《宋史》當中。
更多的人願意相信,所謂的奏表和昭憲遺詔是趙普和趙光義兩人炮製的。
大家都知道趙普跟趙光義是曾經的政敵,冤家對頭。現在趙普出來作證“金匱之盟”是真的,有物證、有人證,再加上趙普本身就是昭憲顧命的參與者,“金匱之盟”的結尾為“臣普書”,以及朝中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的響應,證明了太宗的繼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趙光義的心總算是可以放到肚子裏了。
作為交換,趙普重新當上宰相,成功實現了鹹魚大翻身。太平興國六年(979)九月,趙普被授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館大學士,封梁國公,實現第二次拜相。同時,太宗下令,留親外甥女婿趙承宗在京城任職。
拿雞蛋換糖葫蘆,趙普的此番做法,頗受後世爭議。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宋趙普負太祖為不忠”,下令祭祀趙匡胤時去掉趙普的配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論》中對趙普的批評,那是一個體無完膚,認為太祖任用這種“險詖小人”足令“萬世慟哭”。
然而在趙普看來,太祖兩個兒子德昭、德芳全都死於非命,他要“忠”的君,再無一丁點希望了;加上宰相薛居正剛死,大宋朝堂的天花板出現了極其難得的一個空位,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因此,趙普出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放大招,一石激起千層浪。
都是千年的狐狸,哥現在陪你一起玩聊齋。趙普重新為相,再次站在了朝堂之上,盧多遜感覺如芒在背,心裏開始炸毛。
在“金匱之盟”的遺詔裏,皇位的傳承不是“二傳約”,太宗傳給德昭;而是中間又多了一個趙廷美的“三傳約”。如今,德昭、德芳兩兄弟已死,就是說,趙光義要想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隻要辦了趙廷美就行了。
盧多遜現在跟趙廷美打得火熱火熱的,辦了趙廷美,就能扳倒盧多遜,“三傳約”或許就是趙普的隔山打牛連環計,也是趙普開出的藥方和條件。太宗想讓自己這個皇位來得正統,也隻有答應“三傳約”。趙普就是想借太宗之手,達到打壓盧多遜的目的。
趙光義已經看出了“金匱之盟”裏麵的彎彎繞,他故意問趙普,“朕該不該傳位給廷美?”
趙普道:“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趙普的意思是說,太祖當年如果不想著傳位給太宗你,怎麽會落得現在的結果——自己暴亡、兩個兒子全都死於非命。太祖已經嚴重失誤,您就不要再重蹈覆轍,掉到同一個坑裏了。
趙光義點頭。
沒到最後一刻,都無法定輸贏,隻有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如果說盧多遜有什麽錯?那就是打架選錯了對手。沒有對手的人生是孤獨的,但選錯對手,人生則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