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內心如大海,什麽魚都能容下,如果你的心是一碗水,什麽魚都養不活。這個世間,無非是笑笑別人,然後再讓別人笑笑自己,太較真,就大錯特錯了。


    太平興國三年(978)十月的一天,趙光義突然想到太祖當年設立的“封樁庫”,那裏麵可是存著從各國收繳上來的財富。


    大宋立國後,趙匡胤指揮大軍南征北討,太祖最大的一個夢想就是在統一南方後,收迴被後晉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為此,趙匡胤單獨設立一個國家小金庫“封樁庫”,不斷地向裏麵存錢,用作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贖金或打仗的軍資。


    “石晉割幽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直。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到了趙光義繼位,大宋小金庫“封樁庫”存了多少寶貝?不但趙光義好奇,文武百官也好奇。趙光義念誦著芝麻開門,帶領宰相和幾位親隨,來到講武殿後的封樁庫,當庫房的大門打開之後,所有的人都是眼前一亮,黃金珠寶堆滿整個庫房。


    趙光義對宰相薛居正道:“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接著又道:“先帝每焦心勞慮,以經費為念,何其過也!”太祖總是憂心勞神,操心軍隊的經費,如今看來,他真是想多了,這麽多錢,足以養活大宋朝幾十年了。


    趙光義立即下令,將左藏北庫稱為“內藏庫”,將封樁庫改稱為“景福內庫”。這也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太祖留下的這筆巨額遺產,大宋的大小國庫和封樁庫,都成了趙光義的“內庫”,屬於皇家私人財產。


    這筆價值上百億的財富,趙光義並沒有將它用於收複燕雲十六州,而是成了他個人的提款機。當然,事可以這麽幹,話不能這樣說。


    趙光義謂左右道:“朕置內庫,蓋慮司計之臣不能節約,異時用度有缺,複賦斂於民,終不以此自供嗜好也。”趙光義親口承諾這些錢將用之於民,這麽說隻是為了遮掩他霸占國庫的行為。從此,“內庫”的財富變成了趙光義可以隨時動用的銀行存款。


    據考證,這筆財富傳到宋真宗執政時期,才損耗殆盡。史載:“內之蓄藏,稍已空盡”。


    ◆ 順時搜狩


    太平興國三年(978)十一月,趙光義親享太廟,大祭祖先,又到南郊祭祀天地。禦臨丹鳳樓,大赦天下,朝廷內外文武官都加恩賞。


    趙光義常謂左右道:“朕將親征河東。”於是有大臣建議趙光義“備冬獵之禮”。


    古時帝王春、冬時的射獵活動,分別稱為春搜和冬狩。


    十二月二十五日,趙光義校獵於西郊,射中兩隻兔子,迴來後,賜宴金鳳園。


    趙光義謂左右道:“《老子》雲:‘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夏書》雲:‘外作禽荒。’為人上者不得不戒。曆觀前王多惑於此,而致喪敗。朕今順時搜狩,為民除害,非敢以為樂也。”老子在《道德經》裏講:瘋狂縱情狩獵,容易使人心情放蕩發狂,聖人們隻求吃飽肚子,不追求聲色娛樂。《夏書》裏講:古時形容昏君,會說他對內迷戀女色,對外迷亂於獵取鳥獸,作為皇帝不得不戒。朕今天順時搜狩,隻是為民除害,並不是以此為樂。


    趙光義是個秀才出身,不是馬上皇帝,對於打打殺殺本來就不擅長,他這樣講,看來是出於本懷,不是講官話,打官腔,做麵子工作。說他不擅長射箭,這是假話,想當初他一箭射死花蕊夫人的事,大家可是記憶猶新的。


    ◆ 設宴長春殿


    “大一統”向來是衡量一個朝代強弱的一項至高標準,趙光義即位,也繼承了太祖的“大一統”誌向。


    他曾對宰相薛居正等人道:“邊防事大,萬機至重,當悉依先帝舊規,無得改易。”


    趙光義也經常跟齊王趙廷美說:“太原,我必取之!”


    不久又召樞密使曹彬來,商議征伐太原之事。


    趙光義問道:“周世宗及太祖皆親征,何以不能克?”柴榮及太祖都曾經親征北漢,為什麽不能攻克呢?


    曹彬道:“周世宗時,史彥超在石嶺關兵敗身死,人情驚擾,所以班師;太祖在甘草地駐紮部隊,恰巧遇上天氣酷熱,天降暴雨,士兵們大多染上疾病,因是中止。”


    趙光義道:“朕如今打算對北漢用兵,卿以為如何?”


    曹彬道:“以國家兵甲精銳,剪太原之孤壘,如摧枯拉朽爾,何為而不可。”大宋現在擁有精兵強將,剪除北漢這個孤壘,簡直如摧枯拉朽,肯定可以了!


    趙光義於是決意北征,他下令打造兵器、籌集糧草、整頓兵馬,隻等一切準備就緒後,一舉完成太祖趙匡胤未竟的霸業。


    太平興國三年(978)臘月二十七日,契丹派遣使臣來祝賀新春。


    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初七,趙光義趁著契丹使臣在開封的時機,命令太子中允張泊、著作佐郎句中正出使高麗,告知高麗朝廷,大宋將北伐北漢,讓他在邊境厲兵秣馬,牽製契丹兵馬,以助力大宋剿滅北漢。


    正月初十,趙光義將討伐北漢劉繼元,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評書中的潘仁美)為北路都招討製置使,判太原行府事。命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德節度使李漢瓊、彰信節度使劉遇、桂州觀察使曹翰,副以衛府將直,四麵進討。


    侍衛馬軍都虞候米信、步軍都虞候田重進為行營指揮使,率領所部軍隊跟隨進討;西上閣門使郭守文、順州團練使梁迥分別統率行營馬步軍,督軍攻城。命令雲州觀察使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負責阻擊契丹援軍。


    十五日,趙光義在長春殿設宴,宴請潘美、曹彬、崔彥進、曹翰、李漢瓊、劉遇、米信、田重進等將領,賜給整套衣服、金帶、鞍馬。


    南漢降王劉鋹與已降宋的前吳越王錢俶、前清源節度使陳洪進都參加了宴席。


    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後,改命劉鋹為左監門衛上將軍,封彭城郡公;趙光義即位,又改封劉鋹為衛國公。


    劉鋹為人詼諧,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劉鋹起身向趙光義敬酒道:“吾皇萬歲,朝廷威靈遠播,四方僭號竊位的君主,今日都在座,不久平定太原,劉繼元又將到達,臣率先來朝,希望可以手持棍棒,成為各國投降君王中的老大。”劉鋹的意思是要替趙光義好好管教這些降王,讓他們懂點規矩。


    大軍還未出征,先博得一個好彩頭,趙光義聽後哈哈大笑,當即答應了劉鋹的請求,劉鋹因此成為各路降王中的大哥大,帶頭大哥。


    劉鋹曾經用金絲銀線和珠寶編織了一個精美的馬鞍子送給太祖趙匡胤,帶頭大哥劉鋹,不會是想組織一個編織班,帶領大家搞副業賺錢養家吧?畢竟,各路降王,每天的開支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隔壁王奶奶說:搞搞副業,每天多薅一點羊毛,打發打發時間也是很好的嘛。


    ◆\t禦駕親征


    北漢地瘠民貧,城小國弱,到太平興國四年(979),登記的人口隻有三萬五千二百餘戶,十七歲以上的男子都被強製征召去打仗了,北漢太原城中兵將隻有數萬。


    北漢雖弱,卻是個硬骨頭。北漢從他誕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受著來自大宋和契丹的夾板氣,一方麵疲於應付對契丹的貢品,一方麵疲於應付大宋方麵的突襲。然而,無論趙匡胤如何對北漢狂轟亂炸,水淹糟蹋,北漢一直頑強地活著。


    經過常年戰亂,北漢國庫空虛,缺衣少食,如此國力,簡直就像冬天樹上的孤葉,在淒冷的寒風中瑟瑟發抖,隨時就可能被冰雪吞噬。


    趙光義不是那種把頭伸進泥土裏的鴕鳥,讀書人的特點是喜歡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否則,豈不辱沒了讀書人的名聲。處心積慮是趙光義一貫的行事風格和工作作風。跟誰打?怎麽打?派誰打?贏了怎麽辦?輸了怎麽辦?輸的事情,趙光義不作考慮,因為,那不是他的作風,他是屬鱷魚的,盯住了眼睛都不眨,咬住了死都不撒口。


    趙光義總結了以往與北漢作戰的戰爭經驗,發現一旦契丹援軍出現,大宋就處於被動的局麵。攻打北漢,實際上打的是一種一對二的戰爭,大宋要派出兩路大軍,一方麵軍要阻擊契丹,與契丹騎兵開戰,隻能贏不能輸;另一方麵軍負責攻打太原,要抓緊時間,在契丹援軍到來之前,結束戰鬥。


    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這場仗就好打了。趙光義製定了細致明確的作戰策略,就開始調兵遣將。大宋一共派出三路大軍,出征北漢。


    第一路大軍以宣徽南院使潘美(評書中的潘仁美)為主將,負責攻打太原;


    第二路大軍以雲州觀察使郭進為主將,負責阻擊契丹;


    第三路大軍,也是主力大軍,由趙光義親自帶領,清理北漢其他的軍事勢力,同時牽製、預防契丹援軍西援或南下。


    兵貴神速,當契丹使者還在迴國的路上,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大宋軍隊已經殺進了北漢的國境。


    先鋒部隊郭進,率軍疾進,快速抵達太原城東北方一百二十餘裏的石嶺關。石嶺關是並、代、雲、朔四州要衝之地,是契丹援助北漢的必經之地。趙光義命令郭進要牢牢守住此地,阻擊契丹援軍,徹底斷絕北漢的外援,為大軍攻取太原爭取時間。


    趙光義命令統帥潘美,從全國各地征發的兵將,全麵合圍太原城。


    河陽節度使崔彥進攻太原城東麵;彰德節度使李漢瓊攻太原城南麵;蔡州團練使曹翰攻太原城西麵;彰信節度使劉遇攻太原城北麵。


    趙光義命西上閣門使田仁朗與閣門祗候劉緒,檢閱太原城四麵壕寨及攻城器具;命河北轉運使侯陟、陝西北路轉運使雷德驤分掌東、西路轉運事;命行在轉運使劉保勳兼北麵轉運使事,做好一切後勤保障。


    一句話,趙光義是舉全國之力,對北漢進行圍攻,發誓鏟平北漢。


    劉遇地位高,是節度使,曹翰隻是觀察使,按約定俗成的順序排序,東南西北排下來,應該是彰信節度使劉遇攻打西麵。


    北漢主宮城就在西麵,北漢的重兵全集中在這兒了,此處士兵強悍,城池險固,曹翰久攻不下,雖然曹翰打仗勇猛,麵對如此強悍的勁敵,攻城兵將傷亡慘重,這等於是把曹翰直接放在火上烤。曹翰最討厭的就是敵人的兇猛抵抗,不然當年他也不會在江州屠城了。曹翰認為是這種明顯不合理的任務分配,才導致他受到如此大的犧牲。


    於是,曹翰提出要與劉遇互換一下攻城的位置。


    曹翰道:“我官小職微,應該攻打北麵薄弱的環節。”


    劉遇自然不肯,得到了好處不可能再吐出來。曹翰堅決要換,劉遇堅決不同意,兩人爭執不下,諸將也起了爭端。


    趙光義聽聞此事。立即下了一道諭旨,鼓勵曹翰道:“卿智勇無雙,西北麵非卿不能當也!”


    話說到這份上,曹翰也隻得聽從詔命,見好就收,該幹嘛幹嘛了。


    太平興國四年(979)二月初七,趙光義任命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沈倫為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為副。大宋皇帝出征、巡幸,都會在京師設置大內都部署,負責掌管京城治安和彈壓之事。


    二月十五日,趙光義禦駕親征,侄子趙德昭隨駕出征。大軍從帝都開封出發,直奔鎮州(治所在真定,今河北正定)。


    二十九日,趙光義到達澶州(今河南濮陽),“觀魚於河”,在黃河邊觀賞黃河大鯉魚。近侍突然來報,說有一個穿綠衣服的地方小官跪在路邊,高唿萬歲,要獻“封事”,請求見駕。綠衣在當時是縣主簿的服飾顏色,屬於從八品,想見皇帝,他還不夠資格。大軍出征之時,有人吵著要見駕,說不定事關軍國大事,趙光義答應,讓他來見。


    很快,綠袍小吏被帶至駕前,此人三步並做兩步,見到趙光義,立即跪倒山唿萬歲!


    宋太宗道:“你叫什麽名字?見朕有何要事!”


    主簿高高舉起手中的小板板,迴道:“這是臣的手板,聖上一看便知。”手板也叫笏板,隻有當官的才有,是古代官員上朝時用來記事的工具,相當現在的筆記本。


    近侍將手板接過去,檢查了一下,沒發現什麽貓膩,方才轉交給趙光義。


    趙光義接過手板一看,見上麵寫著:“臨河縣主簿宋捷”,頓時龍顏大悅。人們做事情,都喜歡討個好兆頭,“宋捷”這名字起得好啊,這分明預示著大宋此次出兵,必將捷報頻傳,大獲全勝。


    趙光義十分高興,立即下令,將主簿“宋捷”立即官升三級,封作監丞,官職是從六品,隨軍出征。


    從小縣城直接調到中央,成為皇帝身邊的人。好家夥,“宋捷”這個馬屁拍的,連皇上都被搞暈了。


    趙光義興奮地說道:“我大宋此次出兵必勝!”


    頓時,三軍群情激蕩,齊唿:“必勝!必勝!必勝!”雷鳴般的口號,響徹雲霄。


    三月初一,趙光義到達鎮州,大軍在此駐紮。


    三月初八,趙光義突然接到前方的戰報,郭進攻破了北漢的西龍門寨,生擒一千多俘虜。郭進一個沒殺,全部送到皇上的中軍行營。開門大吉,宋軍士氣大震。


    ◆\t白馬山之戰


    郭進在石嶺關與引進使、汾州防禦使田欽祚匯合。田欽祚曾因“三千打六萬”,而揚名邊塞。


    經過地形勘察發現,石嶺關向東約一百四十華裏,胡漢交界處的白馬山(今山西盂縣境內最高的一座山)一帶,地勢險峻,向北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滹沱河,是胡漢之間的界河。


    郭、田二人商議,分工禦敵,由郭進率軍作為第一戰隊,主動迎敵,在白馬山攔截契丹,殲敵於國門之外;田欽祚堅守石嶺關,作為第二道屏障。


    契丹這邊,遼景宗耶律賢收到北漢的求援信,立即派南院宰相耶律沙為主帥,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四兒子冀王耶律敵烈為兵馬監軍,樞密副使耶律抹隻為副將,率軍從“間道進至白馬山”。


    北漢是契丹的南麵防線,是阻止宋軍北伐的第一道防線,有北漢在,大宋要想收複燕雲十六州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對於契丹來說,北漢絕對不容有失。


    這次,大宋新皇趙光義禦駕親征北漢,遼景宗耶律賢不敢大意,又命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軍接應,再令左千牛衛大將軍韓托、大同節度使耶律善率軍支援。契丹三路大軍,互為犄角,層層推進,兵力總數超過十萬,這是曆年來援助北漢從未有過的。


    大宋這邊,郭進與田欽祚商議已定,大軍連夜開拔,直奔白馬山。


    郭進,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出身貧寒,身強體壯,倜儻任氣,勇力過人,在巨鹿(今河北巨鹿)富戶家做傭工,喜歡結交豪傑俠士,江湖朋友。富戶家的兒子認為郭進是個禍患,想謀劃殺他。富戶家的兒媳婦竺氏聽聞此事,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郭進。郭進於是逃離博野,來到晉陽,投奔駐守晉陽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他的帳下當了侍衛。


    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郭進因而平定河北諸郡有功,累次遷任乾、坊二州刺史。


    郭威稱帝,建立後周,郭進升為淄州刺史。由於郭進在地方頗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吏民多次請求朝廷為郭進立碑頌德。


    趙匡胤稱帝,建立大宋,升任郭進為洺州防禦使、西山巡檢。之後,郭進與曹彬、王全斌攻入太原境內,俘獲數千人。大宋有兩次征討太原,都是以郭進為行營前軍馬軍都指揮使,河東道、忻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監。


    趙光義即位後,任命郭進為雲州觀察使,判邢州,仍舊兼任西山巡檢。


    三月十六日,郭進率領人馬剛到白馬山,就與耶律沙帶領的契丹援軍,驟然相遇,兩軍之間隻隔著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澗。


    身為皇親國戚的耶律敵烈好大喜功,堅持一鼓作氣涉澗攻擊宋軍,副將耶律抹隻也主張進攻。耶律沙還在猶豫是否出兵,耶律敵烈與耶律抹隻已經率領所部人馬,強行渡河。


    北方的三月,依然春寒料峭,湍急的河水,冰冷刺骨。耶律敵烈與耶律抹隻率所部人馬橫渡澗水。一時間人喊馬嘶,契丹騎兵揮舞著戰刀,蜂擁殺來,耶律沙在後麵指揮大軍,隨後跟進。


    兩軍相接,無須多言,直接開打。趁著契丹兵渡河未半,郭進率領宋軍向稱雄野戰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契丹鐵騎首先發起攻擊,山澗之間,宋遼兩軍之間的一場血腥屠殺,就此上演。這一戰,也揭開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餘年的連番血戰。


    耶律敵烈率領的少數騎兵搶先渡過大澗,後麵的人馬還沒來得及跟上,就被郭進的人馬給包了餃子。


    一場激烈的廝殺過後,“敵烈及其子蛙哥、沙之子德裏、令穩都敏、詳穩唐筈等五將俱沒”。耶律敵烈及其子耶律蛙哥、主帥耶律沙的兒子耶律德裏、令穩都敏、詳穩唐筈等五位大遼上將,全部在混戰中被宋軍當場斬殺。


    契丹兵頓時潰不成軍,倉皇向北逃竄,郭進乘勢衝過大澗,擊破遼軍中軍,遼軍全線崩潰。


    若不是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軍趕到,救了主帥耶律沙與副將耶律抹隻,郭進定會全殲這支遼軍。


    白馬山一戰,契丹損失了五員大將,這是契丹兵與大宋對陣以來,少有的一次慘敗,也讓北漢等待契丹援軍的夢想徹底落空。


    白馬山一戰,使得大宋攻打北漢的外部威脅徹底解除。


    ◆\t英雄之死


    這邊,郭進率領宋軍在與契丹拚死廝殺。田欽祚在後方石嶺關也沒閑著,他利用自己監軍的權利,“恣為奸利諸不法事”,大搞外快贏收。不但克扣糧餉,還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進行著倒賣軍糧和器械給北漢的販賣牟利之事。


    田欽祚為人,陰險狡詐,積習難改。當年,他身為都監,跟老將高彥暉一起平定蜀地之亂,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明知道前麵有埋伏,田欽祚還故意指責七十多歲的老將高彥暉,讓他領兵向前衝。結果,宋軍被人包了餃子,老將高彥暉與部下十餘騎,全部戰死。喊殺聲一起,躲在最後麵的田欽祚,自己首先逃之夭夭。


    這迴,郭進領軍在前線浴血奮戰,田欽祚的不法行為,引起很多將校的不滿,很快有人將狀子告到郭進這裏。


    郭進命人將契丹將領和士兵的頭顱,運往太原,希望以此震懾北漢,動搖他的軍心和民心。接著,郭進留下一部分人馬,繼續鎮守白馬山,率餘部人馬返迴石嶺關。


    郭進大勝而迴,田欽祚內心還是有些後怕,他也怕郭進把自己的不法之舉,告知皇上。那樣的話,不但自己的烏紗帽不保,弄不好,小命也玩完了。


    狗與狗見麵,不是互吻互舔就是互鬥;人與人見麵,不是互演互騙就是互害。所謂惡人先告狀,先下手為強,田欽祚仗著自己是皇上欽點的監軍,皇上的親信,反而跟沒事人似的,表麵上依舊談笑風生,背地裏開始找郭進的岔子。同這樣的人共事,郭進算是倒了黴了。


    官大一級壓死人,主帥郭進雖然沒有力量約束田欽祚,對他進行軍法處置,但也在屢次的言談中顯露出來對田欽祚的不滿,甚至譏諷。


    一句話可以把人說得笑起來,一句話可以把人說得跳起來,一句話可以把人說得活過來,一句話可以把人說得死死的。田欽祚可不是省油的燈,郭進竟然敢當眾冒犯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由此懷恨在心,開始事事挑刺製肘,甚至不惜破壞郭進的軍事行動部署。


    內心強大的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中和嘴上。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言語和看法,那麽你的生活將會活成一條褲衩,別人放什麽屁,你都接著。


    “欽祚性剛戾負氣,多所忤犯,與郭進不協,進戰功高,屢為欽祚所陵”。郭進是個武夫,戰功很高,性情卻是剛烈得一塌糊塗,經常被田欽祚的話給氣得哇哇亂叫。


    人有沒有被話給噎死的,史書上說:“(郭進)心不能甘,遂自縊死。”監軍田欽祚總是有事沒事找話刺激侵犯郭進,郭進不甘心又無奈,終於忍無可忍,於是自殺而死。


    抗遼征北第一英雄,頭號功臣郭進,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了,而且是自刎而死,時年五十八歲,田欽祚遂以郭進暴死的名義上報給趙光義。


    一個名滿天下的大功臣,一個在戰場上見慣了生死的大英雄,心胸有這麽狹小到看不開生死嗎?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郭進之死至今都是一個謎,這件事也許隻有田欽祚知道。一個是貪贓枉法,總想瞞天過海,怕事情敗漏;一個是剛正不阿,眼裏揉不進半丁點沙子,二人早已勢同水火,針尖對麥芒。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諾大的軍營,當官的想處死一個人,跟碾死一隻螞蚱沒多大區別,可以說易如反掌。


    郭進的一生戰功赫赫,深受百姓的愛戴,是一位難得的好官,更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趙光義得知消息,心中痛惜郭進良久,追贈他為安國軍節度使,派宦官護葬。後來趙光義得知郭進的死因,勃然大怒,於是罷去田欽祚監軍,將他貶至房州團練使。


    郭進的離奇死亡,讓趙光義在鎮州再也不淡定了,“好家夥,朕不發威,你們都以為朕是隻病貓!朕要整頓軍紀,朕要發飆殺人……!”


    大宋中軍主力部隊,立即整頓裝備,拔營起寨,以風卷殘雲,摧枯拉朽之勢,向太原進發。北漢,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