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為了大鬧一場,然後慘淡收場;人生是要大幹一場,然後悄然離去,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如何選擇,全在自己。
話說趙光義繼位後,總想搞點功績為自己增光添彩,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繼位不正。
這天,四大金剛之一的賈琰,向趙光義密奏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官員醜事,趙光義聽後,頓時氣得拍案咆哮,“朕不管那麽多了!朕一定要治這廝的罪!”
賈琰奏報的人的是誰呢?此人正是太祖趙匡胤的小舅子,右監門率府副率王繼勳。
王繼勳,慶州(今甘肅慶陽)華池人,彰德軍節度使王饒之子,太祖趙匡胤第二任妻子孝明王皇後的胞弟。賈琰告他何事呢?吃肉,女人肉。
◆ 魔性王國舅
這裏,我們先要說說這個魔頭王繼勳。
王繼勳出生之時,其母恍惚間看到一個長相怪異的赤發之人,衝進屋內,接著,王繼勳就出生了,看來此人是赤發鬼轉世了。
王繼勳長相俊美,史稱“美風儀”。人不可貌相,小白臉王繼勳為人“兇率無賴”,殘忍嗜殺,外帶耍流氓。
趙匡胤稱帝,建隆元年(960)八月,冊封王氏為皇後,姐姐成為皇後,他也連帶被封為內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
趙匡胤改革禁軍,將兩司變成三司: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
三司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共計九個官職,長官都指揮使稱三帥,分別是:殿帥、馬帥、步帥。三帥平起平坐,相互製衡。
太祖又不放心,在三帥之下又設置了四衛:殿前司下設鐵騎軍、控鶴軍;侍衛馬軍司下設龍捷軍;侍衛步軍司下設虎捷軍。進一步又剝奪了三帥兵權,將大宋禁軍完全掌控在皇帝一人手中。
朝中有人好辦事,人家最多官升三級,靠著國舅爺的身份,王繼勳是連級跳,一路狂升。建隆二年(961),加領恩州團練使,又改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尋領永州防禦使。
王繼勳作為馬軍司下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輕鬆成為禁軍的一個實權派大佬。
國舅爺王繼勳仗著皇親國戚的身份,橫行無忌,滿朝文武,見到他唯恐避之不及,都躲得遠遠的,唯有一人例外,這人就是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馬仁瑀。
馬仁瑀,大名夏津(今山東德州夏津縣)人,太祖手下戰將,擅長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強弓。十幾歲時,父親送他去私塾讀書,學習《孝經》,十多天都沒學會一個字,教書先生大怒,打了他戒尺,他竟在半夜裏跑到學堂放火燒了學堂,教書先生自己逃了出來,教具書籍全部付之一炬。後周太祖郭威鎮守鄴城時,馬仁瑀當時十六歲,郭威聽說他勇猛,召見以後,就把他留在自己身邊。自此,馬仁瑀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成為趙匡胤不可多得的悍將之一。
這樣一個十幾歲就敢殺人放火的主兒,怎麽會把一個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小白臉放在眼裏。兩人見麵,一言不合,馬仁瑀就想動手揍這個小白臉。因此,在禁軍裏麵,王國舅與小馬哥二人的同事關係異常緊張,摩擦不斷。王繼勳道:“爺早就看你不順眼,有種單挑!”
建隆四年(963)八月,為征討西蜀,趙匡胤下令禁軍到郊外進行演習拉練。
王繼勳“陰勒部下市白梃,將以相圖”。二人話不多說,王繼勳的龍捷右廂軍與馬仁瑀的龍捷左廂軍,直接約架,預備開戰。還沒打西蜀,大宋禁軍兩部人馬就要先見個你死我活。
消息傳到太祖趙匡胤那裏,老趙嚇了一跳,天子腳下,自己的親軍竟然目無王法,直接內訌,這還了得!
趙匡胤一氣之下,直接將馬仁瑀貶到了密州,王繼勳啥事沒有,好人一個,繼續升遷保寧軍節度觀察留後、領虎捷左右廂都虞候、權侍衛步軍司事。趙匡胤如此袒護自己的小舅子,王繼勳從此更加肆無忌憚。
帝都開封人最遺憾的是馬仁瑀當初沒弄死這個國舅爺,導致了後來,一場慘無人道的事情,在眼皮子底下發生了。
不久,趙匡胤下令招募新兵,又有一千多人編入雄武軍,歸王繼勳統領。這些新兵多數都是單身狗,王繼勳很熱心,就向趙匡胤請旨,想給這些新兵們找個老婆。
太祖腦袋瓜子一熱,就稀裏糊塗地應允了,“此必有願為婚者,不須備聘財,但酒炙可也。”老趙的意思是,姑娘們要想嫁給禁軍將士,彩禮不準多要,將士們隻需要送點酒,送隻老母雞就可以了。
趙匡胤此話一出,開封城就出大事了,為什麽?
因為“繼勳所為多不法”,這個人從來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繼勳不能諭上旨,縱令掠人子女,京城為之紛擾。”王國舅直接下命令:“孩兒們,搶老婆了!男人都該有個三妻四妾,搶多少,看你們的本事了。”皇上沒說娶多少,搶得多,娶得就多,能搶多少,全憑自己的本事。這是什麽王八蛋的邏輯!
接下來就糟心了,雄武軍奉旨搶老婆,帝都開封頓時被鬧得雞飛狗跳,烏煙瘴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宰相趙普聞知此事,趕緊向太祖趙匡胤奏報,趙匡胤這才知道大事不妙,趕緊下令撤除禁軍將士娶親的詔令,同時對那些激起民憤的暴亂分子,直接動刀子。
“上聞大驚,遣捕斬百餘人,人情始定。”殺了多少雄武軍將士,超過一百多人,總共招了一千多新兵,殺了十分之一。
“時後已崩,上追念後,故不之罪也。”雖然王國舅這次又惹了大禍,然而,趙匡胤想到剛死去不久的王皇後,法外開恩,再次赦免了王繼勳。
偏偏這個國舅爺又是個閑不住,好惹事的主兒,趙匡胤的縱容和袒護助長了王繼勳的囂張氣焰,讓他更加的有恃無恐。乾德四年(966),“繼勳複為部曲所訟,詔中書鞫之。”王國舅又被軍中同事告上朝廷,被中書省招去審問。
太祖一看,自己這個小舅子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幹脆給他弄個虛職,讓他幹吃俸祿算了。於是解除了他的兵權,貶為彰國軍(治所在應州)留後。
部曲所訟的是啥,史書上沒說,肯定又玩出了駭人聽聞的新花樣,做出了傷天害理,人神共憤的醃臢事,否則,太祖趙匡胤不可能解除王繼勳的兵權。
遭此打擊,王繼勳壓根兒沒心思到應州上任,他選擇宅在家裏,家中的奴婢從此就遭了殃了。
王繼勳是個典型的虐待狂,“專以臠割奴婢為樂,前後多被害。”他喜歡拿著小刀,“臠割”婢女身上的肉,這種折磨,跟千刀萬剮沒什麽區別。
堂堂的國舅府瞬間成為屠宰場,人間地獄。府中婢女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隻能絕望地等待被活剮。
如此的血腥殘忍,估計連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在一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的大白天,國舅家的院牆被暴雨衝垮了,府中婢女們抓住這一難得的契機,不顧一切地逃了出來,一個個血肉模糊,披頭散發,直奔皇宮,集體跪在皇宮外,聲嘶力竭地大聲喊冤!用血和淚控訴著王國舅慘無人道的暴行。
此種皇家醜事一出,整個帝都震驚,天下罕聞。
“上大駭,命中使就詰之,盡得繼勳所為不法事。”太祖相當震驚,馬上派人調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王繼勳所做的那些醜事,一點一點都被抖摟出來。
趙匡胤再也包庇不住自己這個小舅子了,隻得下詔,“削奪官爵,勒歸私第,仍令甲士守之。”不久將其配流登州,人還沒到任,太祖又反悔了,改任王繼勳右監門率府副率,繼續留在開封。自始至終,趙匡胤都想給自己這個小舅子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
四年之後,開寶三年(970),太祖趙匡胤又給王繼勳安排了新工作,“命分司西京”,到洛陽去任職,此時,太祖已經有遷都洛陽的想法。
潛心修煉了幾年,王繼勳並未改過向善,反而殘暴愈甚。若說沒改變也不對,他的喜好發生了質變,由原來的“以臠割奴婢為樂”,改成吃了,吃什麽?婢肉,直接把女人當做食材,開始吃人!
“強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女儈及鬻棺者出入其門不絕。”王繼勳在洛陽的府邸前,人販子和賣棺材的人的在他家,進進出出絡繹不絕,王繼勳獸性大發,如此猖狂如此變態,駭人聽聞,空前絕後。
“洛民苦之而不敢告”,洛陽百姓對他的暴行投訴無門,敢怒不敢言,因為有太祖趙匡胤罩著他呢。
“太宗在藩邸,頗聞其事”,從開寶三年到開寶九年,王繼勳在洛陽整整胡作非為了六年,趙光義在開封早有耳聞。
這次,賈琰向自己密奏王繼勳的事,趙光義早就看不過去了,以前是礙於太祖和皇家的麵子,現在,他掌權了,天該亮了!這種事,在他的太平興國的天下,黑惡必掃,除惡務盡,絕不姑息!即刻命令戶部員外郎、知雜事雷德驤,前往洛陽徹查此事。
“繼勳具伏,自開寶六年四月至太平興國二年二月,手所殺婢百餘人。”經過調查,發現從開寶六年至今的四年時間裏,王繼勳吃掉婢女達到上百人。
雷德驤請旨定奪,趙光義指示:“勿需押赴京城,立即斬首,以安民心。”
得到旨意,雷德驤命人將國舅爺王繼勳連同那些助紂為孽的人販子八女三男,立即斬首示眾。經過調查,雷德驤又爆出一個天大的新聞,跟王繼勳“同食人肉”的,竟然還有一個長壽寺的僧人廣惠,看來佛門也是難免魚目混珠啊!雷德驤對這個敗類也沒客氣,“令折其脛而斬之”,先是打斷他的腿,然後再砍頭示眾。
雷德驤此舉大快人心,洛陽百姓終於見到青天了,紛紛奔走相告,放鞭炮慶賀。齊唿“皇上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開封的趙光義,終於做了一件讓萬民稱快的大事,文武百官紛紛額手稱頌。從此,趙光義上朝,腰杆子也直了。
為官避事平生恥,順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難事看擔當。有扶不上牆的紈絝官、太平官、享樂官、輕鬆官,就有夙夜在公,勤政愛民,衝在一線,流血流汗,勇於擔當,勇挑重擔的良吏、能吏、幹吏,就有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好官。
◆ 文武雙全辛旋風
時光跌跌撞撞,季節來來迴迴,我們經曆的所有風景,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有它的意義,你跌跌撞撞前行的每一個瞬間,未來都會給你等量的饋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終將遇見美好的未來。
趙光義登基,改年號太平興國,除了契丹和北漢,該通知的基本上都通知到了。趙光義是那種做了一丁點好事,立即登報宣揚的主兒,自己當皇帝這種大事,怎能不讓北漢和契丹知道呢,雖然,這些北國人的探子早已經把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的消息傳給自己的主子,趙光義總想再做點什麽,以表明自己是正統,得位是名正言順的。
趙光義先是派遣使臣出使北漢,畢竟自己剛當上皇帝,短時間內,他還不打算對北漢用兵,他這叫先禮後兵,先打招唿再出兵,這不算耍流氓。
派誰出使契丹呢?趙光義在文武大臣中,權衡了良久,終於認定一個人,人稱“辛旋風”的起居舍人辛仲甫。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義(今山西呂梁孝義市)人。“年少好學,年長後,能辦吏事,姿儀雄偉,氣質沉厚。”
斌,古人在造這個字的時候,想到的就是文武雙全的意思,因此,此字多用做人名,這也是家長和長輩對子女最美好的期許。
當初太祖趙匡胤曾問宰相趙普:“儒臣中有沒有文武兼備的人才?”
趙普推薦辛仲甫,道:“辛仲甫才勇有文、處變不驚、膽略過人,以前,他在郭崇手下做事,郭崇教他射箭,後來郭崇反而要向他學習。他明理善辯、知識廣博、思維敏捷、處事果斷,各方麵都可重用。”
趙匡胤立即召見辛仲甫,見他姿態豐偉,儀表堂堂,渾身上下一股英氣,頓時就有了好感。由於天下剛剛平定,太祖決定試試他的武功,命令武庫拿出一張強而有力的新弓,讓仲甫挽射,辛仲甫輕輕一拉,弓就成了滿月,連發三箭,箭箭皆中靶心。
又取出厚重堅硬的鎧甲讓辛仲甫穿上,仲甫好像穿一件單衣一樣輕鬆。太祖大悅,讚不絕口。
辛仲甫撲通一聲,雙膝跪地,啟奏太祖道:“臣不幸,本來學先王的治國之道,想要讓陛下成為比堯舜更賢明的君王。如今,臣雖有幸遇到強大的盛世,陛下卻隻用武夫的技藝來考驗臣,拉弓,射箭,這又有誰做不到呢?”辛仲甫的意思是:“皇上,你別搞錯了,我可是文武雙全啊!武可安邦,文能治國,您應該睜開龍目好好瞧瞧,我可不是一般的人才!”
太祖哈哈大笑,不但沒怪罪辛仲甫的逆鱗率直,反過來安慰他道:“卿果有奇才,現在重用你還不晚。”
乾德五年(967),辛仲甫入朝任右補闕(七品官,對皇帝進行規諫及舉薦人才),又讓他以這樣的身份出任光州(今河南潢川)知州。浩蕩襟懷到處開,達官非自有生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成為一方大員,辛仲甫終於可以大顯身手,施展自己利國利民的政治抱負了。
辛仲甫勤政愛民,深夜還在研究文書,短時間內就將境內多年的積案,一件一件全部梳理清楚,查實結案。他還常常深入百姓當中,體察民情,勸導農桑,隨身帶著聖賢書,分發給鄉民,就地教化頑劣少年。
這年夏天,天降暴雨,河水泛濫,衝壞民房,百姓流離失所,辛仲甫動員一切力量,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組織數百條舟船,日夜運送物資,救民於水火。水災過後,最快的時間,恢複百姓的生產生活,解民於倒懸。
由於政績突出,開寶元年(968),被調任四川彭州知州,這裏原為後蜀孟昶管轄,大宋剛剛平定未久,人心尚未歸附,局勢一度十分混亂,原後蜀戍卒將士隨時準備發到武裝叛亂。
辛仲甫帶領人馬出城巡視,發現初春的城壕中葦蒿滿地,雜草叢生,即使隱藏個千軍萬馬也難以被發現,通曉兵法的辛仲甫立即命令手下,將這一片雜草通通燒掉。誰曾想,他這一招未雨綢繆,恰恰起到了打草驚蛇的奇效。
那夥預謀叛亂的士卒,叛亂時間原本定在太祖趙匡胤的生日農曆二月十六那天,見知州帶人放火燒了掩體,以為自己的陰謀泄露了,計劃失敗了,紛紛出來投案自首。辛仲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上百名要犯,統統逮捕,當眾砍頭示眾。拆除了這顆隱形的定時炸彈,彭州局勢瞬間好轉起來,百姓們又過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辛仲甫一心想著百姓,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他見彭州樹木稀少,夏天的時候,行人無處歇息乘涼,就組織大家一起在路邊栽種柳樹,兩三年時間,街道兩邊瞬間蓬蓬如蓋,綠柳婆娑,老百姓紛紛稱讚辛知州,將這些柳樹稱作“補闕柳”,世代感念辛仲甫的功德。
為官難嗎?你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做點善事、好事,老百姓會記你幾輩子,死了還為你立祠,甚至上千年猶為你歌功頌德,杭州的錢塘、白堤、蘇堤,就是最好的例證。
一個烽煙四起、危機四伏的彭州,幾年時間就被辛仲甫治理得興旺繁榮。
辛仲甫經常臨危受命,他幹脆利落的出色執政手段,深得朝廷信任和百姓的愛戴,也為他贏得了“辛旋風”的官場美譽。
辛仲甫能幹大事,因此這出使契丹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頭上。
趙匡胤一生多次出兵北漢,北漢時時以契丹為援,因此宋大遼的關係,一直十分緊張。對北漢,趙光義也是勢在必得的,這次派使臣出使大遼,一是為了彰顯大宋的國威,新皇即位,若連個信都不敢給契丹通報一下,未免讓人小瞧了;二是緩和矛盾,拉近宋與遼的關係,盡最大的可能減少邊境衝突。
太平興國二年(977)五月,起居舍人辛仲甫奉命出使契丹。
遼景宗耶律賢問辛仲甫道:“聞中朝有黨進者,真驍將,如進之比,凡幾人?”你們中原王朝的黨進,是真正的驍勇之將,你們像黨進這樣的人有多少?
黨進,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人,趙匡胤生前最後一次出兵北漢的統帥,趙光義繼位後,黨進出任忠武軍節度使。黨進掌管禁軍十一年,經常帶兵巡視京師街巷,凡看到有蓄養奇禽異獸的,必定命令手下人“取而放之”,同時大罵這些人:“買肉不拿去供養父母,卻用來喂養禽獸!”趙光義做晉王時,曾經讓親兵拿著幼鷹從鬧市走過,黨進看到了馬上命令放掉幼鷹,親兵道:“這是晉王的鷹!”黨進於是告誡他道:“你要認真養護。”他的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被百姓傳為笑談。
黨進形貌魁偉,膂力過人,曾多次打敗北漢兵,連北漢名將劉繼業(楊業)也是他手下敗將,對黨進,北漢兵聞名喪膽,契丹人也怕他三分。耶律賢認為黨進本來是契丹人,中原沒有這樣的人才。
辛仲甫豪氣衝天,不以為然地迴答道:“(大宋)名將甚多,如進鷹犬之材,何可勝數!”像黨進這樣的人,隻不過是鷹犬之輩,大宋軍隊像黨進這樣的人,哪裏數的完呢!辛仲甫這樣說,完全是對遼景宗氣勢上的一種打壓,並非是對黨進的蔑視。
耶律賢見話語上沾不到什麽便宜,就想強行扣留辛仲甫,把他抓起來。
辛仲甫義正嚴詞地說道:“信以成命,義不可留,有死而已。”兩國交往,以誠信為本,如果違反約定強行留下,仲甫隻有一死以報我主。我經常嘲笑李陵之輩,戰敗苟且於生而甘願投降匈奴,這種做法,仲甫是絕對做不來的!
耶律賢見他堂堂正氣,不可奪誌,隻得命人準備了一份厚禮,送他迴國。
辛仲甫憑借自己的機智和勇敢,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任務,趙光義感慨道:“若更得人如仲甫數人,朕何患也!”
出使迴來,辛仲甫又以刑部郎中身份升遷為成都知府。
一個為民做主的能吏、幹吏、廉吏,一定也會針砭時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篤行致遠。
平定後蜀以後,大宋在成都推行兩項製度,一是成都府每年都要上交朝廷一定數量的銅錢;二是官府壟斷酒業,酒由官府專賣。
辛仲甫上任後發現,負責轉運的官吏利用朝廷歲輸銅錢製度的漏洞,巧取豪奪,魚肉百姓;酒業由官府專賣,其中的費用依舊取自於民,老百姓隻付出,得不到利益,因此苦不堪言。
“既至,奏免歲輸銅錢,罷榷酤,政尚寬簡,蜀人安之。”辛仲甫立即上奏朝廷,據實揭露其中陋弊,政策既然不能造福百姓,不如革除。辛仲甫有理有據,為民請命,朝廷終於答應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銅錢,罷除沽酒的專賣製度。多年來壓在蜀地百姓身上的兩座大山被徹底鏟除。對那些貪得無厭、盤剝百姓的貪官汙吏或下獄、或免職,全都一一處罰。
剛解決完成都這邊問題,彭州那邊又出事了。當初被辛仲甫打壓下去的匪患又死灰複燃,盜匪們為躲避官府的追剿,出沒無常,忽而嘯聚一起,打家劫舍,忽而星散開來,了無蹤跡。老百姓可苦了,整日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這個時候,朝廷又想到了辛仲甫這個救火隊隊長,趕緊派他去滅火。經過走訪,辛仲甫發現真正十惡不赦的巨匪早已被征服鏟除,此次出現的盜匪多半是一些為生活所迫的無業遊民,並非十惡不赦。如果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平招撫,就能讓他們金盆洗手,改邪歸正。真正頑抗到底、執迷不悟的主兒,再進行殺無赦。
經過多方走訪和耐心勸說,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一百多個令官府和百姓頭疼不已的反和平分子,恐怖製造者,自動到官府投案自首。
曾經為害一方的匪患就這樣,兵不血刃地被化解了。
後來,太平興國九年(984),文武雙全的辛仲甫,入京任知開封府,授任禦史中丞;雍熙二年(985),授任給事中、參知政事(副宰相)。
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忠心報國者,就是好官!
◆ 崇文抑武
趙光義比二哥趙匡胤小十二歲,當趙匡胤在外麵打拚的時候,趙光義在讀書;當趙匡胤功成名就,成為地方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的時候,趙光義還在讀書;當趙匡胤成為禁軍統帥的時候,趙光義娶了當時德高望重的國丈符彥卿的女兒,與周世宗柴榮成了連襟;當趙匡胤登基稱帝的時候,趙光義成為殿前都虞候、泰寧軍節度使,不久,又被封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趙匡胤打北漢的時候,趙光義又被封為東都留守,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別人做官是一步一個台階,趙光義是屬於直接享受皇家的福利,他的富貴全是恩賜來的,沒幹過基層領導,沒上過前線,沒拿過刀,沒流過血,沒流過汗,因此,在趙光義的心目中,他是屬於重文輕武的,可以說,他討厭武力。
趙光義繼位以後,他的大政方針,明顯的就是“崇文抑武”。
“朕欲博求俊乂於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不斷擴大科舉錄取的人數,他上任第一年科舉錄取的人數是趙匡胤在位時的兩倍多。
趙光義親自在講武殿,“內出詩賦題覆試進士”,得河南呂蒙正以下一百零九人;覆試諸科,得二百零七人,賜及第;又詔禮部閱貢籍,得十五舉以上進士及諸科一百八十四人,並賜出身;一共取士五百人,“皆先賜綠袍鞾笏”,同時在開寶寺賜禦宴。“寵章殊異,前代所未有也”,不但錄取的士子多了,待遇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錄取的進士當中,就有洛陽張齊賢。
當年趙匡胤駕臨洛陽,張齊賢攔禦駕討飯,得到太祖的召見,張齊賢以手畫地,獻了十條治國良策,“太祖善其四策,齊賢堅執其餘皆善”,這就是“畫地十策”的由來。
迴到開封,太祖告訴趙光義道:“我本次幸臨西京,得到了一個良才叫張齊賢,我現在不想封他的官,將來可以讓他來輔佐你。”
這次,張齊賢中得進士,然而他的名次排在數十人之後,趙光義本把張齊賢錄取為前幾名,有關部門偶然選擇失誤,趙光義很不高興。一榜進士都授任京官,於是任命張齊賢以大理評事身份通判衡州。
宰相薛居正等大臣上奏:“取人太多,用人多驟”。
“帝意方欲興文教,抑武事,弗聽”,趙光義想要抑武興文,所以根本聽不進去大臣們的進言。
偉人毛公曾雲:“一個不懂軍事的人當皇帝,整整誤了宋朝三百年!”
◆ 信誓旦旦
雖然政策上“興文抑武”,並不等於不發展壯大軍事,趙光義也夢想像太祖一樣,統領千軍萬馬,馳騁疆場,耀武揚威,畢竟,那是一種非一般的感覺,趙光義也想找一找這種感覺。
辛仲甫成功出使契丹,使得大宋的威望,威震各番。
趙光義命人在城西楊村建造講武台,多次檢閱禁軍,同時為禁軍各軍更改名號,鐵騎改名日騎,控鶴改名天武,龍騎改名龍衛,虎捷改名神衛。
太平興國二年(977)九月,早朝之後,趙光義又一次檢閱禁軍。命令天武左廂都指揮使崔翰排兵布陣,演練士卒,隊伍浩浩蕩蕩南北綿亙二十裏。將士們根據五色旗的指揮號令,或進或退,千乘萬騎周旋如一,甲兵之盛,空前絕後。
大宋兵精糧足,趙光義的膽氣也壯了,他詔令割據泉、漳二州的平海節度使陳洪進,勸他早點歸順,不要執迷不悟。
趙光義與小周後女英傳出的緋聞,早已轟動大江南北,陳洪進在替後主李煜鳴不平的時候,也是敢怒不敢言。
為了讓泉、漳二州百姓免遭戰火的蹂躪,確保一家老幼的安全,太平興國三年(978)四月二十五日,陳洪進采納幕僚功曹參軍劉昌言之言,入朝覲見,獻出泉、漳二州及其所轄一十四縣,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戶,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名,納土歸降,閩南地區正式歸入大宋版圖。
趙光義下詔,授陳洪進為武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留汴京奉朝請。
陳洪進的歸降,讓趙光義的底氣更足了,他緊接著詔令吳越王錢俶入朝。
太平興國三年(978)五月初,吳越王錢俶帶著厚禮入朝覲見,他想以此取悅朝廷,想繼續延續吳越的國祚。宰相盧多遜勸趙光義留住錢俶,不讓他迴國。
“凡三十餘請,不獲命”,錢俶想迴國的申請打了三十幾次,趙光義每天隻是殷勤接待,卻隻字不提讓錢俶迴家的意思。
錢俶心生恐懼,提出罷去國王稱號、解除天下兵馬大元帥等臣服條件,趙光義依舊不提讓他迴國的事情。
趙光義的意思很明白:你繼續擔任吳越國王,兼職天下兵馬大元帥,我大宋朝軍隊的大元帥就是你。你繼續享有你的特權,可以帶武器上殿,給我寫信不用寫自己的名字,但是,不準迴家。
隨從大臣崔仁冀道:“現在,我們身在開封,身家性命全被人家掌握著,去國千裏,要想離開,除非身生雙翼。朝廷意思不言自明,大王若不趕快納土稱臣,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錢俶無奈,隻得與崔仁冀一起決策,上表納土。
“錢俶獻其兩浙諸州,凡得州十三、軍一、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十、兵一十一萬五千三十六。”三千裏地錦繡河山,十萬名披甲戰士,這麽大的一份家業,錢俶就這樣輕易送給了趙光義。
趙光義封錢俶為淮海國王,其子錢惟浚徙淮南軍節度使,錢惟治徙鎮國軍節度使,封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
錢俶以兩浙蒼生安危為念,攜吳越歸宋,成就了一段顧全大局,華夏一統的傳奇佳話。
時無英雄,遂讓豎子成名。
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節,李煜在慶生宴上,飲過趙光義的禦酒,隨即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氣絕身亡,南唐故妓依舊詠唱著後主的《虞美人》。
小周後女英,無論如何的哭泣唿喚,再也喚不醒後主明眸的雙睞。
趙光義追封李煜為吳王,贈太師,並輟朝三日,以示哀傷。陳洪進、錢俶、劉鋹、周保權等各路降王也紛紛前來吊唁,七日後,葬後主於洛陽北邙山。
國家不幸詩家興,賦到滄桑句便工。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瑕,其實人來世間一趟,難道不是為了和喜歡的人一起,觀日出日落,看山河遠闊,感受四季輪迴,慢品人間秀色,最終覺得人間值得。
小周後女英悲哀不自勝,常常獨自坐在秋千架上,哼唱著後主的詞作,形同一隻孤鶴,黯然失落,無助悲鳴,不久亦追隨後主,撒手西去,香消玉殞。
隨著南方的平定,趙光義的心思又跑到了北方,他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太祖趙匡胤一樣,親率大宋的虎狼之師,蕩平周邊的割據勢力。
根據太祖趙匡胤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趙光義第一個要對付的目標就是北漢。
話說趙光義繼位後,總想搞點功績為自己增光添彩,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繼位不正。
這天,四大金剛之一的賈琰,向趙光義密奏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官員醜事,趙光義聽後,頓時氣得拍案咆哮,“朕不管那麽多了!朕一定要治這廝的罪!”
賈琰奏報的人的是誰呢?此人正是太祖趙匡胤的小舅子,右監門率府副率王繼勳。
王繼勳,慶州(今甘肅慶陽)華池人,彰德軍節度使王饒之子,太祖趙匡胤第二任妻子孝明王皇後的胞弟。賈琰告他何事呢?吃肉,女人肉。
◆ 魔性王國舅
這裏,我們先要說說這個魔頭王繼勳。
王繼勳出生之時,其母恍惚間看到一個長相怪異的赤發之人,衝進屋內,接著,王繼勳就出生了,看來此人是赤發鬼轉世了。
王繼勳長相俊美,史稱“美風儀”。人不可貌相,小白臉王繼勳為人“兇率無賴”,殘忍嗜殺,外帶耍流氓。
趙匡胤稱帝,建隆元年(960)八月,冊封王氏為皇後,姐姐成為皇後,他也連帶被封為內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
趙匡胤改革禁軍,將兩司變成三司: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
三司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共計九個官職,長官都指揮使稱三帥,分別是:殿帥、馬帥、步帥。三帥平起平坐,相互製衡。
太祖又不放心,在三帥之下又設置了四衛:殿前司下設鐵騎軍、控鶴軍;侍衛馬軍司下設龍捷軍;侍衛步軍司下設虎捷軍。進一步又剝奪了三帥兵權,將大宋禁軍完全掌控在皇帝一人手中。
朝中有人好辦事,人家最多官升三級,靠著國舅爺的身份,王繼勳是連級跳,一路狂升。建隆二年(961),加領恩州團練使,又改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尋領永州防禦使。
王繼勳作為馬軍司下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輕鬆成為禁軍的一個實權派大佬。
國舅爺王繼勳仗著皇親國戚的身份,橫行無忌,滿朝文武,見到他唯恐避之不及,都躲得遠遠的,唯有一人例外,這人就是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馬仁瑀。
馬仁瑀,大名夏津(今山東德州夏津縣)人,太祖手下戰將,擅長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強弓。十幾歲時,父親送他去私塾讀書,學習《孝經》,十多天都沒學會一個字,教書先生大怒,打了他戒尺,他竟在半夜裏跑到學堂放火燒了學堂,教書先生自己逃了出來,教具書籍全部付之一炬。後周太祖郭威鎮守鄴城時,馬仁瑀當時十六歲,郭威聽說他勇猛,召見以後,就把他留在自己身邊。自此,馬仁瑀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成為趙匡胤不可多得的悍將之一。
這樣一個十幾歲就敢殺人放火的主兒,怎麽會把一個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小白臉放在眼裏。兩人見麵,一言不合,馬仁瑀就想動手揍這個小白臉。因此,在禁軍裏麵,王國舅與小馬哥二人的同事關係異常緊張,摩擦不斷。王繼勳道:“爺早就看你不順眼,有種單挑!”
建隆四年(963)八月,為征討西蜀,趙匡胤下令禁軍到郊外進行演習拉練。
王繼勳“陰勒部下市白梃,將以相圖”。二人話不多說,王繼勳的龍捷右廂軍與馬仁瑀的龍捷左廂軍,直接約架,預備開戰。還沒打西蜀,大宋禁軍兩部人馬就要先見個你死我活。
消息傳到太祖趙匡胤那裏,老趙嚇了一跳,天子腳下,自己的親軍竟然目無王法,直接內訌,這還了得!
趙匡胤一氣之下,直接將馬仁瑀貶到了密州,王繼勳啥事沒有,好人一個,繼續升遷保寧軍節度觀察留後、領虎捷左右廂都虞候、權侍衛步軍司事。趙匡胤如此袒護自己的小舅子,王繼勳從此更加肆無忌憚。
帝都開封人最遺憾的是馬仁瑀當初沒弄死這個國舅爺,導致了後來,一場慘無人道的事情,在眼皮子底下發生了。
不久,趙匡胤下令招募新兵,又有一千多人編入雄武軍,歸王繼勳統領。這些新兵多數都是單身狗,王繼勳很熱心,就向趙匡胤請旨,想給這些新兵們找個老婆。
太祖腦袋瓜子一熱,就稀裏糊塗地應允了,“此必有願為婚者,不須備聘財,但酒炙可也。”老趙的意思是,姑娘們要想嫁給禁軍將士,彩禮不準多要,將士們隻需要送點酒,送隻老母雞就可以了。
趙匡胤此話一出,開封城就出大事了,為什麽?
因為“繼勳所為多不法”,這個人從來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繼勳不能諭上旨,縱令掠人子女,京城為之紛擾。”王國舅直接下命令:“孩兒們,搶老婆了!男人都該有個三妻四妾,搶多少,看你們的本事了。”皇上沒說娶多少,搶得多,娶得就多,能搶多少,全憑自己的本事。這是什麽王八蛋的邏輯!
接下來就糟心了,雄武軍奉旨搶老婆,帝都開封頓時被鬧得雞飛狗跳,烏煙瘴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宰相趙普聞知此事,趕緊向太祖趙匡胤奏報,趙匡胤這才知道大事不妙,趕緊下令撤除禁軍將士娶親的詔令,同時對那些激起民憤的暴亂分子,直接動刀子。
“上聞大驚,遣捕斬百餘人,人情始定。”殺了多少雄武軍將士,超過一百多人,總共招了一千多新兵,殺了十分之一。
“時後已崩,上追念後,故不之罪也。”雖然王國舅這次又惹了大禍,然而,趙匡胤想到剛死去不久的王皇後,法外開恩,再次赦免了王繼勳。
偏偏這個國舅爺又是個閑不住,好惹事的主兒,趙匡胤的縱容和袒護助長了王繼勳的囂張氣焰,讓他更加的有恃無恐。乾德四年(966),“繼勳複為部曲所訟,詔中書鞫之。”王國舅又被軍中同事告上朝廷,被中書省招去審問。
太祖一看,自己這個小舅子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幹脆給他弄個虛職,讓他幹吃俸祿算了。於是解除了他的兵權,貶為彰國軍(治所在應州)留後。
部曲所訟的是啥,史書上沒說,肯定又玩出了駭人聽聞的新花樣,做出了傷天害理,人神共憤的醃臢事,否則,太祖趙匡胤不可能解除王繼勳的兵權。
遭此打擊,王繼勳壓根兒沒心思到應州上任,他選擇宅在家裏,家中的奴婢從此就遭了殃了。
王繼勳是個典型的虐待狂,“專以臠割奴婢為樂,前後多被害。”他喜歡拿著小刀,“臠割”婢女身上的肉,這種折磨,跟千刀萬剮沒什麽區別。
堂堂的國舅府瞬間成為屠宰場,人間地獄。府中婢女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隻能絕望地等待被活剮。
如此的血腥殘忍,估計連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在一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的大白天,國舅家的院牆被暴雨衝垮了,府中婢女們抓住這一難得的契機,不顧一切地逃了出來,一個個血肉模糊,披頭散發,直奔皇宮,集體跪在皇宮外,聲嘶力竭地大聲喊冤!用血和淚控訴著王國舅慘無人道的暴行。
此種皇家醜事一出,整個帝都震驚,天下罕聞。
“上大駭,命中使就詰之,盡得繼勳所為不法事。”太祖相當震驚,馬上派人調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王繼勳所做的那些醜事,一點一點都被抖摟出來。
趙匡胤再也包庇不住自己這個小舅子了,隻得下詔,“削奪官爵,勒歸私第,仍令甲士守之。”不久將其配流登州,人還沒到任,太祖又反悔了,改任王繼勳右監門率府副率,繼續留在開封。自始至終,趙匡胤都想給自己這個小舅子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
四年之後,開寶三年(970),太祖趙匡胤又給王繼勳安排了新工作,“命分司西京”,到洛陽去任職,此時,太祖已經有遷都洛陽的想法。
潛心修煉了幾年,王繼勳並未改過向善,反而殘暴愈甚。若說沒改變也不對,他的喜好發生了質變,由原來的“以臠割奴婢為樂”,改成吃了,吃什麽?婢肉,直接把女人當做食材,開始吃人!
“強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女儈及鬻棺者出入其門不絕。”王繼勳在洛陽的府邸前,人販子和賣棺材的人的在他家,進進出出絡繹不絕,王繼勳獸性大發,如此猖狂如此變態,駭人聽聞,空前絕後。
“洛民苦之而不敢告”,洛陽百姓對他的暴行投訴無門,敢怒不敢言,因為有太祖趙匡胤罩著他呢。
“太宗在藩邸,頗聞其事”,從開寶三年到開寶九年,王繼勳在洛陽整整胡作非為了六年,趙光義在開封早有耳聞。
這次,賈琰向自己密奏王繼勳的事,趙光義早就看不過去了,以前是礙於太祖和皇家的麵子,現在,他掌權了,天該亮了!這種事,在他的太平興國的天下,黑惡必掃,除惡務盡,絕不姑息!即刻命令戶部員外郎、知雜事雷德驤,前往洛陽徹查此事。
“繼勳具伏,自開寶六年四月至太平興國二年二月,手所殺婢百餘人。”經過調查,發現從開寶六年至今的四年時間裏,王繼勳吃掉婢女達到上百人。
雷德驤請旨定奪,趙光義指示:“勿需押赴京城,立即斬首,以安民心。”
得到旨意,雷德驤命人將國舅爺王繼勳連同那些助紂為孽的人販子八女三男,立即斬首示眾。經過調查,雷德驤又爆出一個天大的新聞,跟王繼勳“同食人肉”的,竟然還有一個長壽寺的僧人廣惠,看來佛門也是難免魚目混珠啊!雷德驤對這個敗類也沒客氣,“令折其脛而斬之”,先是打斷他的腿,然後再砍頭示眾。
雷德驤此舉大快人心,洛陽百姓終於見到青天了,紛紛奔走相告,放鞭炮慶賀。齊唿“皇上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開封的趙光義,終於做了一件讓萬民稱快的大事,文武百官紛紛額手稱頌。從此,趙光義上朝,腰杆子也直了。
為官避事平生恥,順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難事看擔當。有扶不上牆的紈絝官、太平官、享樂官、輕鬆官,就有夙夜在公,勤政愛民,衝在一線,流血流汗,勇於擔當,勇挑重擔的良吏、能吏、幹吏,就有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好官。
◆ 文武雙全辛旋風
時光跌跌撞撞,季節來來迴迴,我們經曆的所有風景,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有它的意義,你跌跌撞撞前行的每一個瞬間,未來都會給你等量的饋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終將遇見美好的未來。
趙光義登基,改年號太平興國,除了契丹和北漢,該通知的基本上都通知到了。趙光義是那種做了一丁點好事,立即登報宣揚的主兒,自己當皇帝這種大事,怎能不讓北漢和契丹知道呢,雖然,這些北國人的探子早已經把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的消息傳給自己的主子,趙光義總想再做點什麽,以表明自己是正統,得位是名正言順的。
趙光義先是派遣使臣出使北漢,畢竟自己剛當上皇帝,短時間內,他還不打算對北漢用兵,他這叫先禮後兵,先打招唿再出兵,這不算耍流氓。
派誰出使契丹呢?趙光義在文武大臣中,權衡了良久,終於認定一個人,人稱“辛旋風”的起居舍人辛仲甫。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義(今山西呂梁孝義市)人。“年少好學,年長後,能辦吏事,姿儀雄偉,氣質沉厚。”
斌,古人在造這個字的時候,想到的就是文武雙全的意思,因此,此字多用做人名,這也是家長和長輩對子女最美好的期許。
當初太祖趙匡胤曾問宰相趙普:“儒臣中有沒有文武兼備的人才?”
趙普推薦辛仲甫,道:“辛仲甫才勇有文、處變不驚、膽略過人,以前,他在郭崇手下做事,郭崇教他射箭,後來郭崇反而要向他學習。他明理善辯、知識廣博、思維敏捷、處事果斷,各方麵都可重用。”
趙匡胤立即召見辛仲甫,見他姿態豐偉,儀表堂堂,渾身上下一股英氣,頓時就有了好感。由於天下剛剛平定,太祖決定試試他的武功,命令武庫拿出一張強而有力的新弓,讓仲甫挽射,辛仲甫輕輕一拉,弓就成了滿月,連發三箭,箭箭皆中靶心。
又取出厚重堅硬的鎧甲讓辛仲甫穿上,仲甫好像穿一件單衣一樣輕鬆。太祖大悅,讚不絕口。
辛仲甫撲通一聲,雙膝跪地,啟奏太祖道:“臣不幸,本來學先王的治國之道,想要讓陛下成為比堯舜更賢明的君王。如今,臣雖有幸遇到強大的盛世,陛下卻隻用武夫的技藝來考驗臣,拉弓,射箭,這又有誰做不到呢?”辛仲甫的意思是:“皇上,你別搞錯了,我可是文武雙全啊!武可安邦,文能治國,您應該睜開龍目好好瞧瞧,我可不是一般的人才!”
太祖哈哈大笑,不但沒怪罪辛仲甫的逆鱗率直,反過來安慰他道:“卿果有奇才,現在重用你還不晚。”
乾德五年(967),辛仲甫入朝任右補闕(七品官,對皇帝進行規諫及舉薦人才),又讓他以這樣的身份出任光州(今河南潢川)知州。浩蕩襟懷到處開,達官非自有生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成為一方大員,辛仲甫終於可以大顯身手,施展自己利國利民的政治抱負了。
辛仲甫勤政愛民,深夜還在研究文書,短時間內就將境內多年的積案,一件一件全部梳理清楚,查實結案。他還常常深入百姓當中,體察民情,勸導農桑,隨身帶著聖賢書,分發給鄉民,就地教化頑劣少年。
這年夏天,天降暴雨,河水泛濫,衝壞民房,百姓流離失所,辛仲甫動員一切力量,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組織數百條舟船,日夜運送物資,救民於水火。水災過後,最快的時間,恢複百姓的生產生活,解民於倒懸。
由於政績突出,開寶元年(968),被調任四川彭州知州,這裏原為後蜀孟昶管轄,大宋剛剛平定未久,人心尚未歸附,局勢一度十分混亂,原後蜀戍卒將士隨時準備發到武裝叛亂。
辛仲甫帶領人馬出城巡視,發現初春的城壕中葦蒿滿地,雜草叢生,即使隱藏個千軍萬馬也難以被發現,通曉兵法的辛仲甫立即命令手下,將這一片雜草通通燒掉。誰曾想,他這一招未雨綢繆,恰恰起到了打草驚蛇的奇效。
那夥預謀叛亂的士卒,叛亂時間原本定在太祖趙匡胤的生日農曆二月十六那天,見知州帶人放火燒了掩體,以為自己的陰謀泄露了,計劃失敗了,紛紛出來投案自首。辛仲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上百名要犯,統統逮捕,當眾砍頭示眾。拆除了這顆隱形的定時炸彈,彭州局勢瞬間好轉起來,百姓們又過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辛仲甫一心想著百姓,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他見彭州樹木稀少,夏天的時候,行人無處歇息乘涼,就組織大家一起在路邊栽種柳樹,兩三年時間,街道兩邊瞬間蓬蓬如蓋,綠柳婆娑,老百姓紛紛稱讚辛知州,將這些柳樹稱作“補闕柳”,世代感念辛仲甫的功德。
為官難嗎?你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做點善事、好事,老百姓會記你幾輩子,死了還為你立祠,甚至上千年猶為你歌功頌德,杭州的錢塘、白堤、蘇堤,就是最好的例證。
一個烽煙四起、危機四伏的彭州,幾年時間就被辛仲甫治理得興旺繁榮。
辛仲甫經常臨危受命,他幹脆利落的出色執政手段,深得朝廷信任和百姓的愛戴,也為他贏得了“辛旋風”的官場美譽。
辛仲甫能幹大事,因此這出使契丹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頭上。
趙匡胤一生多次出兵北漢,北漢時時以契丹為援,因此宋大遼的關係,一直十分緊張。對北漢,趙光義也是勢在必得的,這次派使臣出使大遼,一是為了彰顯大宋的國威,新皇即位,若連個信都不敢給契丹通報一下,未免讓人小瞧了;二是緩和矛盾,拉近宋與遼的關係,盡最大的可能減少邊境衝突。
太平興國二年(977)五月,起居舍人辛仲甫奉命出使契丹。
遼景宗耶律賢問辛仲甫道:“聞中朝有黨進者,真驍將,如進之比,凡幾人?”你們中原王朝的黨進,是真正的驍勇之將,你們像黨進這樣的人有多少?
黨進,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人,趙匡胤生前最後一次出兵北漢的統帥,趙光義繼位後,黨進出任忠武軍節度使。黨進掌管禁軍十一年,經常帶兵巡視京師街巷,凡看到有蓄養奇禽異獸的,必定命令手下人“取而放之”,同時大罵這些人:“買肉不拿去供養父母,卻用來喂養禽獸!”趙光義做晉王時,曾經讓親兵拿著幼鷹從鬧市走過,黨進看到了馬上命令放掉幼鷹,親兵道:“這是晉王的鷹!”黨進於是告誡他道:“你要認真養護。”他的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被百姓傳為笑談。
黨進形貌魁偉,膂力過人,曾多次打敗北漢兵,連北漢名將劉繼業(楊業)也是他手下敗將,對黨進,北漢兵聞名喪膽,契丹人也怕他三分。耶律賢認為黨進本來是契丹人,中原沒有這樣的人才。
辛仲甫豪氣衝天,不以為然地迴答道:“(大宋)名將甚多,如進鷹犬之材,何可勝數!”像黨進這樣的人,隻不過是鷹犬之輩,大宋軍隊像黨進這樣的人,哪裏數的完呢!辛仲甫這樣說,完全是對遼景宗氣勢上的一種打壓,並非是對黨進的蔑視。
耶律賢見話語上沾不到什麽便宜,就想強行扣留辛仲甫,把他抓起來。
辛仲甫義正嚴詞地說道:“信以成命,義不可留,有死而已。”兩國交往,以誠信為本,如果違反約定強行留下,仲甫隻有一死以報我主。我經常嘲笑李陵之輩,戰敗苟且於生而甘願投降匈奴,這種做法,仲甫是絕對做不來的!
耶律賢見他堂堂正氣,不可奪誌,隻得命人準備了一份厚禮,送他迴國。
辛仲甫憑借自己的機智和勇敢,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任務,趙光義感慨道:“若更得人如仲甫數人,朕何患也!”
出使迴來,辛仲甫又以刑部郎中身份升遷為成都知府。
一個為民做主的能吏、幹吏、廉吏,一定也會針砭時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篤行致遠。
平定後蜀以後,大宋在成都推行兩項製度,一是成都府每年都要上交朝廷一定數量的銅錢;二是官府壟斷酒業,酒由官府專賣。
辛仲甫上任後發現,負責轉運的官吏利用朝廷歲輸銅錢製度的漏洞,巧取豪奪,魚肉百姓;酒業由官府專賣,其中的費用依舊取自於民,老百姓隻付出,得不到利益,因此苦不堪言。
“既至,奏免歲輸銅錢,罷榷酤,政尚寬簡,蜀人安之。”辛仲甫立即上奏朝廷,據實揭露其中陋弊,政策既然不能造福百姓,不如革除。辛仲甫有理有據,為民請命,朝廷終於答應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銅錢,罷除沽酒的專賣製度。多年來壓在蜀地百姓身上的兩座大山被徹底鏟除。對那些貪得無厭、盤剝百姓的貪官汙吏或下獄、或免職,全都一一處罰。
剛解決完成都這邊問題,彭州那邊又出事了。當初被辛仲甫打壓下去的匪患又死灰複燃,盜匪們為躲避官府的追剿,出沒無常,忽而嘯聚一起,打家劫舍,忽而星散開來,了無蹤跡。老百姓可苦了,整日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這個時候,朝廷又想到了辛仲甫這個救火隊隊長,趕緊派他去滅火。經過走訪,辛仲甫發現真正十惡不赦的巨匪早已被征服鏟除,此次出現的盜匪多半是一些為生活所迫的無業遊民,並非十惡不赦。如果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平招撫,就能讓他們金盆洗手,改邪歸正。真正頑抗到底、執迷不悟的主兒,再進行殺無赦。
經過多方走訪和耐心勸說,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一百多個令官府和百姓頭疼不已的反和平分子,恐怖製造者,自動到官府投案自首。
曾經為害一方的匪患就這樣,兵不血刃地被化解了。
後來,太平興國九年(984),文武雙全的辛仲甫,入京任知開封府,授任禦史中丞;雍熙二年(985),授任給事中、參知政事(副宰相)。
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忠心報國者,就是好官!
◆ 崇文抑武
趙光義比二哥趙匡胤小十二歲,當趙匡胤在外麵打拚的時候,趙光義在讀書;當趙匡胤功成名就,成為地方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的時候,趙光義還在讀書;當趙匡胤成為禁軍統帥的時候,趙光義娶了當時德高望重的國丈符彥卿的女兒,與周世宗柴榮成了連襟;當趙匡胤登基稱帝的時候,趙光義成為殿前都虞候、泰寧軍節度使,不久,又被封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趙匡胤打北漢的時候,趙光義又被封為東都留守,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別人做官是一步一個台階,趙光義是屬於直接享受皇家的福利,他的富貴全是恩賜來的,沒幹過基層領導,沒上過前線,沒拿過刀,沒流過血,沒流過汗,因此,在趙光義的心目中,他是屬於重文輕武的,可以說,他討厭武力。
趙光義繼位以後,他的大政方針,明顯的就是“崇文抑武”。
“朕欲博求俊乂於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不斷擴大科舉錄取的人數,他上任第一年科舉錄取的人數是趙匡胤在位時的兩倍多。
趙光義親自在講武殿,“內出詩賦題覆試進士”,得河南呂蒙正以下一百零九人;覆試諸科,得二百零七人,賜及第;又詔禮部閱貢籍,得十五舉以上進士及諸科一百八十四人,並賜出身;一共取士五百人,“皆先賜綠袍鞾笏”,同時在開寶寺賜禦宴。“寵章殊異,前代所未有也”,不但錄取的士子多了,待遇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錄取的進士當中,就有洛陽張齊賢。
當年趙匡胤駕臨洛陽,張齊賢攔禦駕討飯,得到太祖的召見,張齊賢以手畫地,獻了十條治國良策,“太祖善其四策,齊賢堅執其餘皆善”,這就是“畫地十策”的由來。
迴到開封,太祖告訴趙光義道:“我本次幸臨西京,得到了一個良才叫張齊賢,我現在不想封他的官,將來可以讓他來輔佐你。”
這次,張齊賢中得進士,然而他的名次排在數十人之後,趙光義本把張齊賢錄取為前幾名,有關部門偶然選擇失誤,趙光義很不高興。一榜進士都授任京官,於是任命張齊賢以大理評事身份通判衡州。
宰相薛居正等大臣上奏:“取人太多,用人多驟”。
“帝意方欲興文教,抑武事,弗聽”,趙光義想要抑武興文,所以根本聽不進去大臣們的進言。
偉人毛公曾雲:“一個不懂軍事的人當皇帝,整整誤了宋朝三百年!”
◆ 信誓旦旦
雖然政策上“興文抑武”,並不等於不發展壯大軍事,趙光義也夢想像太祖一樣,統領千軍萬馬,馳騁疆場,耀武揚威,畢竟,那是一種非一般的感覺,趙光義也想找一找這種感覺。
辛仲甫成功出使契丹,使得大宋的威望,威震各番。
趙光義命人在城西楊村建造講武台,多次檢閱禁軍,同時為禁軍各軍更改名號,鐵騎改名日騎,控鶴改名天武,龍騎改名龍衛,虎捷改名神衛。
太平興國二年(977)九月,早朝之後,趙光義又一次檢閱禁軍。命令天武左廂都指揮使崔翰排兵布陣,演練士卒,隊伍浩浩蕩蕩南北綿亙二十裏。將士們根據五色旗的指揮號令,或進或退,千乘萬騎周旋如一,甲兵之盛,空前絕後。
大宋兵精糧足,趙光義的膽氣也壯了,他詔令割據泉、漳二州的平海節度使陳洪進,勸他早點歸順,不要執迷不悟。
趙光義與小周後女英傳出的緋聞,早已轟動大江南北,陳洪進在替後主李煜鳴不平的時候,也是敢怒不敢言。
為了讓泉、漳二州百姓免遭戰火的蹂躪,確保一家老幼的安全,太平興國三年(978)四月二十五日,陳洪進采納幕僚功曹參軍劉昌言之言,入朝覲見,獻出泉、漳二州及其所轄一十四縣,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戶,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名,納土歸降,閩南地區正式歸入大宋版圖。
趙光義下詔,授陳洪進為武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留汴京奉朝請。
陳洪進的歸降,讓趙光義的底氣更足了,他緊接著詔令吳越王錢俶入朝。
太平興國三年(978)五月初,吳越王錢俶帶著厚禮入朝覲見,他想以此取悅朝廷,想繼續延續吳越的國祚。宰相盧多遜勸趙光義留住錢俶,不讓他迴國。
“凡三十餘請,不獲命”,錢俶想迴國的申請打了三十幾次,趙光義每天隻是殷勤接待,卻隻字不提讓錢俶迴家的意思。
錢俶心生恐懼,提出罷去國王稱號、解除天下兵馬大元帥等臣服條件,趙光義依舊不提讓他迴國的事情。
趙光義的意思很明白:你繼續擔任吳越國王,兼職天下兵馬大元帥,我大宋朝軍隊的大元帥就是你。你繼續享有你的特權,可以帶武器上殿,給我寫信不用寫自己的名字,但是,不準迴家。
隨從大臣崔仁冀道:“現在,我們身在開封,身家性命全被人家掌握著,去國千裏,要想離開,除非身生雙翼。朝廷意思不言自明,大王若不趕快納土稱臣,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錢俶無奈,隻得與崔仁冀一起決策,上表納土。
“錢俶獻其兩浙諸州,凡得州十三、軍一、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十、兵一十一萬五千三十六。”三千裏地錦繡河山,十萬名披甲戰士,這麽大的一份家業,錢俶就這樣輕易送給了趙光義。
趙光義封錢俶為淮海國王,其子錢惟浚徙淮南軍節度使,錢惟治徙鎮國軍節度使,封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
錢俶以兩浙蒼生安危為念,攜吳越歸宋,成就了一段顧全大局,華夏一統的傳奇佳話。
時無英雄,遂讓豎子成名。
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節,李煜在慶生宴上,飲過趙光義的禦酒,隨即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氣絕身亡,南唐故妓依舊詠唱著後主的《虞美人》。
小周後女英,無論如何的哭泣唿喚,再也喚不醒後主明眸的雙睞。
趙光義追封李煜為吳王,贈太師,並輟朝三日,以示哀傷。陳洪進、錢俶、劉鋹、周保權等各路降王也紛紛前來吊唁,七日後,葬後主於洛陽北邙山。
國家不幸詩家興,賦到滄桑句便工。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瑕,其實人來世間一趟,難道不是為了和喜歡的人一起,觀日出日落,看山河遠闊,感受四季輪迴,慢品人間秀色,最終覺得人間值得。
小周後女英悲哀不自勝,常常獨自坐在秋千架上,哼唱著後主的詞作,形同一隻孤鶴,黯然失落,無助悲鳴,不久亦追隨後主,撒手西去,香消玉殞。
隨著南方的平定,趙光義的心思又跑到了北方,他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太祖趙匡胤一樣,親率大宋的虎狼之師,蕩平周邊的割據勢力。
根據太祖趙匡胤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趙光義第一個要對付的目標就是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