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五穀,焉能不生病。眾將在潘美的帶領下,紛紛到主帥大帳前,請求探望。曹彬請眾將進來說話。
曹彬道:“我的病非藥石所能治愈,惟須諸公共同發誓:攻下金陵城後不亂殺一個人,那我的病自然就好了。”
眾將本都做著發財美夢,聽主帥這麽說,隻好答應。曹彬起身,與眾人焚香禱告,發誓不亂殺一人,不掠奪財物。
開寶八年(975)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從東、南、北三麵向金陵城發起總攻。
南唐的城牆和現在能看到的明城牆完全不是一迴事,隻相當於明城牆的南部一角。據考證,南唐的城牆,東至今大中橋西側,南至今中華門,西至今水西門、漢西門一線,北至今珠江路南側、五台山麓,中軸線金陵城的禦街就是今天的中華路。
從南端內橋一直到北端北門橋是南唐宮城所在,今天的洪武路就是宮城的主幹線,宮城的外圍有一條環繞宮城的護城河,屬於秦淮河的一部分。
南唐的城牆的弊端是環城皆山也。城北雞籠山、城東鍾山、城南雨花台、城西清涼山,南唐把這些重要的戰略製高點全置於城外。人們形容金陵城為“四顧山巒,無不攢簇,中間最為方幅”。這種規劃對金陵的軍事防守非常不利,若遭攻城,南唐軍隊幾乎無險可據。
事實果然如此,金陵城一日即被宋軍攻破。在激烈的巷戰中,南唐守將咼彥、馬誠信、馬承俊等全部戰死。
南唐,一切都晚了,一切都完了。
三軍血戰正酣之際,李煜不去想如何守城,而是躲在宮中填詞,這首哀怨淒慘的《臨江仙》小詞還沒有填完,宋軍就攻陷了金陵城。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嫋鳳凰兒,空持羅帶,迴首恨依依。
得知城破,此時的李煜,不能執筆,唯有垂淚對宮娥,最後的三句還是後來補上的。
◆ 相約殉國
宋軍大舉攻城之際,李煜下令在皇宮的各個角落裏麵堆了柴火,揚言說等到敵人打進來的時候他就點火自焚,壯烈殉國。
李煜的這些誓言,傳到趙匡胤的耳朵裏,太祖笑道:“不要相信李煜的話,這不過是窮酸書生的言語罷了,也就是耍耍嘴皮子,發點小孩子脾氣,要是真有那個勇氣,孫皓、陳叔寶就不會成為俘虜了!”
果然不出趙匡胤所料,金陵城破,李煜嚷嚷著要點火自殺,最後還是被身邊哭得死去活來的宮娥太監們拽住,沒讓他實現自己的承諾。
李煜敬佛事佛,那時,代人出家修行比較時髦,他在宮苑中建靜德僧寺,讓自己身邊的八十個美人剃度出家,讓這些美人來代替自己對佛表示忠心。
金陵城被圍之時,他曾對這些尼姑們說:“城門若破,朕願與爾等共赴黃泉!朕會把書籍和珍寶統統燒毀,不給外敵留絲毫錢財,待到宮中大火燃起的時候,你們就陪著朕一起殉國。”尼姑們知道皇帝死了自己也活不長久,所以都答應陪著李煜一起殉國。
等到宋軍攻破皇城大門,李煜命令妃嬪黃氏點火,把所有珍寶藏書,有萬卷之多通通都燒了,其中不乏鍾繇和王羲之的書法珍品。李煜本來計劃要跳火坑自焚殉國,看著兇猛的大火,卻止步退縮了。
那八十個尼姑看到皇宮起火,想也沒想就把寺廟點燃,全都縱身跳入火海。這些尼姑絕對不會想到,身為皇帝的李煜居然在最後關頭犯了慫,選擇做階下囚,舉國投降了。
一起相約自殺殉國,同死社稷的還有兩個主戰派實權人物:右內史侍郎陳喬、中書舍人張洎。城陷之時,二人一起去見李煜。
陳喬叩拜李煜,道:“臣有負於陛下,臣有愧,你殺了我吧。”
李煜道:“國家已破,殺你又有何用?”他抓住陳喬的手說道:“你應當與我一同北去東京。”
陳喬道:“即使陛下不殺我,臣也沒有臉麵苟且偷生於世。我死了,陛下就可以自保無虞,陛下隻要將罪過歸咎到臣身上,說是臣建議陛下不去朝見宋皇的,這是所有計策中的上策啊。”
陳喬掙脫後主的手,轉身離開,到了視事廳。陳喬對兩位隨從道:“你們一起勒死我吧!”兩位隨從不忍心,陳喬解下身上佩戴的金帶,遞給他們,然後自縊而亡,以死證明自己的忠誠。
一個人求死之心既堅,什麽理由都無法阻擋。相反,一個人若不願意赴死,可以找一萬種理由。
張洎也嚷嚷著要自殺殉國,他聽說張喬死了,馬上對李煜道:“臣本來不能獨活於世,但是臣想了想,還是不能殉國,我得跟著陛下到東京去說明情況,我要是死了,誰給陛下做證明呢?所以,臣不能死。”
都是嘴上說說而已,張洎不願意赴死,懦弱的李煜也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率先殉國。既然死不成,那就到宮門外跪拜出降吧。
李煜下令,讓那些在街巷中與宋軍拚死一戰的五千唐兵放下武器。率領司空、知左右內史事殷崇義、中書舍人張洎等人肉袒而降於軍門之下。在他走出宮城城門的那一刻,他的南唐,他的國主,也同時宣告結束了。
後來,宋太宗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
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
◆ 最是倉皇辭廟日
金陵城破,曹彬率軍入城,眾將領果然謹遵將令,金陵城和往常一樣安定,再沒有出現後蜀成都被破後的屠城搶掠那樣亂局。切實保護了城裏百姓的生命財產,也妥善保護了當時南唐的文獻典籍。
曹彬命士兵快馬加鞭,高舉露布,一路傳遞捷報到東京開封。
趙匡胤下令大赦江南、除南唐繁重賦斂,命楊克讓主持金陵政務。
曹彬率部來到宮城前,李煜穿白衫、帶紗帽,帶領著一眾大臣在宮城外迎候。
潘美率先入城,李煜君臣俯身禮拜,潘美迴拜。
曹彬入城,李煜再次行禮做拜,曹彬拉住馬韁,道:“請恕我甲胄在身,不便行禮。”勝者王侯敗者寇,曹彬這話沒毛病,如今李煜今夕非比,曹彬這樣做,為的就是要打壓一下李煜君臣的囂張氣焰,治一治他們心中的不服。
曹彬讓人請李煜來秦淮河,到船上喝茶議事。
船和岸隻有一塊木板連接,李煜膽怯,不敢上船,曹彬讓士兵將李煜扶上船。
互相寒暄之後,曹彬答應給李煜撥五百人,以作傳喚使用。同時告訴李煜,南唐國庫中的所有財物,全部都要登記造冊,上交國庫。
他提醒李煜道:“南唐後宮中的東西,都是你的私人物品,明天,接管財物的特使就會來到金陵,到時候所有東西都會被登記造冊,再要想拿什麽就不行了。你平常花費那麽多,等你到了東京,俸祿賞賜有限,再想用錢就難了。你現在趕緊迴宮,能拿多少拿多少。明早在此集合,同赴京師。”
讓李煜迴去拿東西,潘美非常擔心李煜會自殺。曹彬道:“我看李煜,連懦夫和婦女都比不了。剛才他上船,一個木板都不敢跨過,他非常怕死。現在既然有機會活著赴京,又怎麽會自殺呢?”
失魂落魄的李煜,哪有什麽心思在意這些後宮財寶,他利用最後這一點時間,將宮中的黃金盡數賞賜給身邊近臣,自己所取甚少。
為安撫南唐降臣和百姓,趙匡胤封李煜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圍城一年了,金陵城已經連樹皮和草根都吃光了,趙匡胤緊急調糧數十萬石賑濟饑民。
至此,大宋得南唐十九州、三軍、一百零八縣、六十五萬餘戶。南唐滅國,戰爭結束。除了吳越,華夏南部疆域基本完成統一。
南唐自李昪篡吳,自謂係唐太宗子吳王李恪的後裔,建國號唐,稱帝六年;傳子李璟,僭襲帝號十九年,改名景,去帝號,又四年;傳子李煜,嗣位十九年;共傳三世曆一帝二主,合計四十八年。
金陵百姓,不經意間見證了李家人“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開寶八年(975)這年深冬,李煜帶著自己的嬪妃、皇族和臣子共二百五十四人,在曹彬的“押送”下,淒淒慘慘戚戚,離開金陵,前往東京。
“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乘船離開金陵的那天,天降大雨,李煜一行冒雨登船。船行到揚州瓜州,李煜迴望金陵,“別時容易見時難”,家鄉越來越遠,從此這片熟悉的土地、曾經的故國,就隻能在夢中相見了,因為隻有夢裏不知身是客,隻有在夢裏才能一晌貪歡。故國在他的眼中,滿滿的全是離愁別恨,怎麽看都看不夠,《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開寶九年(976)正月初二,船行至汴口(今河南滎陽市東北),岸上有座普光寺,虔誠的李煜想登岸上香禮佛,隨行的人員集體反對,一向敦厚仁慈的李煜,難得發了一次飆。終於得以上岸,在佛前畢恭畢敬地上了一炷香,臨走時,李煜還不忘給普光寺布施了大量綾羅綢緞。
◆ 受封違命侯
正月初四,曹彬押解李煜一行到達東京。李煜和宰相湯悅等四十五人,到明德門受俘。因為南唐後主李煜一直奉大宋為正朔,趙匡胤詔有司勿宣露布,隻是令李煜等人身穿白衣紗帽到樓下待罪,沒有用進獻俘虜的儀式。
趙匡胤下詔,李煜君臣免於問罪,授官加封,複賜冠帶、器幣、鞍馬、宅第。詔曰:
“上天之德本於好生,為君之心貴乎含垢。自亂離之雲瘼,致跨據之相承,諭文告而弗賓,申吊伐而斯在。慶茲混一,加以寵綏。
江南偽主李煜,承奕世之遺基,據偏方而竊號。惟乃先父早荷朝恩,當爾襲位之初,未嚐稟命。朕方示以寬大,每為含容。雖陳內附之言,罔效駿奔之禮,聚兵峻壘,包蓄日彰。朕欲全彼始終,去其疑間,雖頒召節,亦冀來朝,庶成玉帛之儀,豈願幹戈之役。蹇然弗顧,潛蓄陰謀。勞銳旅以徂征,傅孤城而問罪。洎聞危迫,累示招攜,何迷複之不悛,果覆亡之自掇。
昔者唐堯光宅,非無丹浦之師;夏禹泣辜,不赦防風之罪。稽諸古典,諒有明刑。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惡殺。在昔騾車出蜀,青蓋辭吳,彼皆閏位之降君,不預中朝之正朔,及頒爵命,方列公侯。
爾實為外臣,戾我恩德,比禪與皓,又非其倫。特升拱極之班,賜以列侯之號,式優待遇,盡舍尤違。可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上將軍,仍封違命侯。而其欽哉!毋再負德!”
亡國國君李煜受詔,如同喪家之犬,惶恐謝恩。
趙匡胤封李煜為違命侯,名義上是侯,還是個違抗君命的侯,實則是一個享受高級待遇的亡國奴。
趙匡胤對李煜的的子弟和臣僚,皆釋罪錄用,封爵不等。
賜封李煜妻小周後為鄭國夫人;李煜的兒子李仲寓賜封左千牛衛大將軍;弟弟李從鎰賜封左領軍衛大將軍;李從謙賜封右領軍衛大將軍;李從度賜封左監門衛大將軍;李從信賜封右監門衛大將軍;侄子李仲遠賜封右驍衛將軍;仲興為右武衛將軍;仲偉為右屯衛將軍;季操為左武衛將軍;仲康為右領衛將軍;仲宣為監門衛將軍。仍賜其弟侄宅子一套。
趙匡胤又獨自召見張洎,一見麵就責問道:“都是因為你教唆李煜不要投降,致使戰事僵持到現在,雙方損兵折將,你該當何罪?”於是命人取出張洎的親筆書寫的調兵遣將的“蠟丸書”對證。原來是圍城之日張洎草擬的詔書,是用來號召江上救兵的蠟丸書信。
張洎磕頭請罪道:“這信確實是我寫的,然而一條狗總是會向那些主人之外的陌生人吠叫,我既食人之祿,自當忠於其事。這不過是其中一件事罷了,其他還有很多。我今天如果被賜死,也是我作為臣子的本分。”
趙匡胤見張洎說話麵不改色心不跳,他賞識忠臣,覺得此人可用,便說道:“你很有膽量,我就不治你的罪了。今天你侍奉於我,還要拿出當初的那股子忠誠勁。”當下任命張洎為太子中允,過了一年多,又讓他分管刑部。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李煜到了東京,加上南漢的劉鋹、荊南的高繼衝,湖南的周保權,四個人搓麻正好夠一桌了。
宋亡了他的國,可是他的詞卻征服了宋人。在東京,李煜開啟了自己成為一代詞帝的哀怨悲切時光。
◆\t何必使相
曹彬入宮覲見,名帖上自稱“奉令到江南辦事迴來”。
當初,趙匡胤派遣曹彬攻打南唐時,曾經許諾:“克之還,必以使相為賞。”就是說曹彬得勝歸來,就讓他出任使相,即宰相兼節度使,這可是大宋最高的官職。
副帥潘美預先向曹彬表示祝賀。曹彬道:“不能這樣說,這次行動,完全仰仗天威,遵照朝廷戰略部署行事,才能成功,我又有什麽功勞呢?何況使相是極品,哪是隨便就能賜封的?”
潘美道:“你怎麽這麽說?”
曹彬道:“太原(指北漢)還沒有平定啊!”
曹彬猜得沒錯,舉行獻俘儀式時,趙匡胤對曹彬道:“今方隅未平者尚多,汝為使相,品位極矣,但是劉繼元還沒有攻滅,這使相一職還是暫且緩緩,更為我取太原。”
聽見這話,潘美看著曹彬偷笑。
趙匡胤發覺後,責問潘美為何發笑,潘美不敢隱瞞,於是按實情迴答。
趙匡胤也大笑起來,下令給曹彬賜錢二十萬。
曹彬退朝後,他把這些錢鋪滿自己書房,慨歎道:“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言下之意,當大官最終的目的也不過是多得錢。如今已經得到了許多錢,又何必要當使相呢。
二十萬錢到底有多少呢?也就是二百貫銅錢,等於二百兩銀子。
打贏一場滅國戰爭,而且是實力最強的南唐,隻給人家二百兩銀子的賞賜,老趙也真夠節省的。
不久之後,曹彬被任命為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都被大宋出兵平定了,諸王北歸,天下思定。李煜說得沒錯,唇亡齒寒,“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為了實現天下一統,對獨霸江浙閩地的吳越國,趙匡胤肯定不會聽之任之。
麵對強大的宋氏集團,吳越王要想獨善其身,免遭幹戈,求得安身立命,百姓平安,他又會使出怎樣的吸宋大法,絕世秘籍呢?請看下迴分解。
曹彬道:“我的病非藥石所能治愈,惟須諸公共同發誓:攻下金陵城後不亂殺一個人,那我的病自然就好了。”
眾將本都做著發財美夢,聽主帥這麽說,隻好答應。曹彬起身,與眾人焚香禱告,發誓不亂殺一人,不掠奪財物。
開寶八年(975)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從東、南、北三麵向金陵城發起總攻。
南唐的城牆和現在能看到的明城牆完全不是一迴事,隻相當於明城牆的南部一角。據考證,南唐的城牆,東至今大中橋西側,南至今中華門,西至今水西門、漢西門一線,北至今珠江路南側、五台山麓,中軸線金陵城的禦街就是今天的中華路。
從南端內橋一直到北端北門橋是南唐宮城所在,今天的洪武路就是宮城的主幹線,宮城的外圍有一條環繞宮城的護城河,屬於秦淮河的一部分。
南唐的城牆的弊端是環城皆山也。城北雞籠山、城東鍾山、城南雨花台、城西清涼山,南唐把這些重要的戰略製高點全置於城外。人們形容金陵城為“四顧山巒,無不攢簇,中間最為方幅”。這種規劃對金陵的軍事防守非常不利,若遭攻城,南唐軍隊幾乎無險可據。
事實果然如此,金陵城一日即被宋軍攻破。在激烈的巷戰中,南唐守將咼彥、馬誠信、馬承俊等全部戰死。
南唐,一切都晚了,一切都完了。
三軍血戰正酣之際,李煜不去想如何守城,而是躲在宮中填詞,這首哀怨淒慘的《臨江仙》小詞還沒有填完,宋軍就攻陷了金陵城。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嫋鳳凰兒,空持羅帶,迴首恨依依。
得知城破,此時的李煜,不能執筆,唯有垂淚對宮娥,最後的三句還是後來補上的。
◆ 相約殉國
宋軍大舉攻城之際,李煜下令在皇宮的各個角落裏麵堆了柴火,揚言說等到敵人打進來的時候他就點火自焚,壯烈殉國。
李煜的這些誓言,傳到趙匡胤的耳朵裏,太祖笑道:“不要相信李煜的話,這不過是窮酸書生的言語罷了,也就是耍耍嘴皮子,發點小孩子脾氣,要是真有那個勇氣,孫皓、陳叔寶就不會成為俘虜了!”
果然不出趙匡胤所料,金陵城破,李煜嚷嚷著要點火自殺,最後還是被身邊哭得死去活來的宮娥太監們拽住,沒讓他實現自己的承諾。
李煜敬佛事佛,那時,代人出家修行比較時髦,他在宮苑中建靜德僧寺,讓自己身邊的八十個美人剃度出家,讓這些美人來代替自己對佛表示忠心。
金陵城被圍之時,他曾對這些尼姑們說:“城門若破,朕願與爾等共赴黃泉!朕會把書籍和珍寶統統燒毀,不給外敵留絲毫錢財,待到宮中大火燃起的時候,你們就陪著朕一起殉國。”尼姑們知道皇帝死了自己也活不長久,所以都答應陪著李煜一起殉國。
等到宋軍攻破皇城大門,李煜命令妃嬪黃氏點火,把所有珍寶藏書,有萬卷之多通通都燒了,其中不乏鍾繇和王羲之的書法珍品。李煜本來計劃要跳火坑自焚殉國,看著兇猛的大火,卻止步退縮了。
那八十個尼姑看到皇宮起火,想也沒想就把寺廟點燃,全都縱身跳入火海。這些尼姑絕對不會想到,身為皇帝的李煜居然在最後關頭犯了慫,選擇做階下囚,舉國投降了。
一起相約自殺殉國,同死社稷的還有兩個主戰派實權人物:右內史侍郎陳喬、中書舍人張洎。城陷之時,二人一起去見李煜。
陳喬叩拜李煜,道:“臣有負於陛下,臣有愧,你殺了我吧。”
李煜道:“國家已破,殺你又有何用?”他抓住陳喬的手說道:“你應當與我一同北去東京。”
陳喬道:“即使陛下不殺我,臣也沒有臉麵苟且偷生於世。我死了,陛下就可以自保無虞,陛下隻要將罪過歸咎到臣身上,說是臣建議陛下不去朝見宋皇的,這是所有計策中的上策啊。”
陳喬掙脫後主的手,轉身離開,到了視事廳。陳喬對兩位隨從道:“你們一起勒死我吧!”兩位隨從不忍心,陳喬解下身上佩戴的金帶,遞給他們,然後自縊而亡,以死證明自己的忠誠。
一個人求死之心既堅,什麽理由都無法阻擋。相反,一個人若不願意赴死,可以找一萬種理由。
張洎也嚷嚷著要自殺殉國,他聽說張喬死了,馬上對李煜道:“臣本來不能獨活於世,但是臣想了想,還是不能殉國,我得跟著陛下到東京去說明情況,我要是死了,誰給陛下做證明呢?所以,臣不能死。”
都是嘴上說說而已,張洎不願意赴死,懦弱的李煜也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率先殉國。既然死不成,那就到宮門外跪拜出降吧。
李煜下令,讓那些在街巷中與宋軍拚死一戰的五千唐兵放下武器。率領司空、知左右內史事殷崇義、中書舍人張洎等人肉袒而降於軍門之下。在他走出宮城城門的那一刻,他的南唐,他的國主,也同時宣告結束了。
後來,宋太宗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
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
◆ 最是倉皇辭廟日
金陵城破,曹彬率軍入城,眾將領果然謹遵將令,金陵城和往常一樣安定,再沒有出現後蜀成都被破後的屠城搶掠那樣亂局。切實保護了城裏百姓的生命財產,也妥善保護了當時南唐的文獻典籍。
曹彬命士兵快馬加鞭,高舉露布,一路傳遞捷報到東京開封。
趙匡胤下令大赦江南、除南唐繁重賦斂,命楊克讓主持金陵政務。
曹彬率部來到宮城前,李煜穿白衫、帶紗帽,帶領著一眾大臣在宮城外迎候。
潘美率先入城,李煜君臣俯身禮拜,潘美迴拜。
曹彬入城,李煜再次行禮做拜,曹彬拉住馬韁,道:“請恕我甲胄在身,不便行禮。”勝者王侯敗者寇,曹彬這話沒毛病,如今李煜今夕非比,曹彬這樣做,為的就是要打壓一下李煜君臣的囂張氣焰,治一治他們心中的不服。
曹彬讓人請李煜來秦淮河,到船上喝茶議事。
船和岸隻有一塊木板連接,李煜膽怯,不敢上船,曹彬讓士兵將李煜扶上船。
互相寒暄之後,曹彬答應給李煜撥五百人,以作傳喚使用。同時告訴李煜,南唐國庫中的所有財物,全部都要登記造冊,上交國庫。
他提醒李煜道:“南唐後宮中的東西,都是你的私人物品,明天,接管財物的特使就會來到金陵,到時候所有東西都會被登記造冊,再要想拿什麽就不行了。你平常花費那麽多,等你到了東京,俸祿賞賜有限,再想用錢就難了。你現在趕緊迴宮,能拿多少拿多少。明早在此集合,同赴京師。”
讓李煜迴去拿東西,潘美非常擔心李煜會自殺。曹彬道:“我看李煜,連懦夫和婦女都比不了。剛才他上船,一個木板都不敢跨過,他非常怕死。現在既然有機會活著赴京,又怎麽會自殺呢?”
失魂落魄的李煜,哪有什麽心思在意這些後宮財寶,他利用最後這一點時間,將宮中的黃金盡數賞賜給身邊近臣,自己所取甚少。
為安撫南唐降臣和百姓,趙匡胤封李煜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圍城一年了,金陵城已經連樹皮和草根都吃光了,趙匡胤緊急調糧數十萬石賑濟饑民。
至此,大宋得南唐十九州、三軍、一百零八縣、六十五萬餘戶。南唐滅國,戰爭結束。除了吳越,華夏南部疆域基本完成統一。
南唐自李昪篡吳,自謂係唐太宗子吳王李恪的後裔,建國號唐,稱帝六年;傳子李璟,僭襲帝號十九年,改名景,去帝號,又四年;傳子李煜,嗣位十九年;共傳三世曆一帝二主,合計四十八年。
金陵百姓,不經意間見證了李家人“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開寶八年(975)這年深冬,李煜帶著自己的嬪妃、皇族和臣子共二百五十四人,在曹彬的“押送”下,淒淒慘慘戚戚,離開金陵,前往東京。
“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乘船離開金陵的那天,天降大雨,李煜一行冒雨登船。船行到揚州瓜州,李煜迴望金陵,“別時容易見時難”,家鄉越來越遠,從此這片熟悉的土地、曾經的故國,就隻能在夢中相見了,因為隻有夢裏不知身是客,隻有在夢裏才能一晌貪歡。故國在他的眼中,滿滿的全是離愁別恨,怎麽看都看不夠,《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台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開寶九年(976)正月初二,船行至汴口(今河南滎陽市東北),岸上有座普光寺,虔誠的李煜想登岸上香禮佛,隨行的人員集體反對,一向敦厚仁慈的李煜,難得發了一次飆。終於得以上岸,在佛前畢恭畢敬地上了一炷香,臨走時,李煜還不忘給普光寺布施了大量綾羅綢緞。
◆ 受封違命侯
正月初四,曹彬押解李煜一行到達東京。李煜和宰相湯悅等四十五人,到明德門受俘。因為南唐後主李煜一直奉大宋為正朔,趙匡胤詔有司勿宣露布,隻是令李煜等人身穿白衣紗帽到樓下待罪,沒有用進獻俘虜的儀式。
趙匡胤下詔,李煜君臣免於問罪,授官加封,複賜冠帶、器幣、鞍馬、宅第。詔曰:
“上天之德本於好生,為君之心貴乎含垢。自亂離之雲瘼,致跨據之相承,諭文告而弗賓,申吊伐而斯在。慶茲混一,加以寵綏。
江南偽主李煜,承奕世之遺基,據偏方而竊號。惟乃先父早荷朝恩,當爾襲位之初,未嚐稟命。朕方示以寬大,每為含容。雖陳內附之言,罔效駿奔之禮,聚兵峻壘,包蓄日彰。朕欲全彼始終,去其疑間,雖頒召節,亦冀來朝,庶成玉帛之儀,豈願幹戈之役。蹇然弗顧,潛蓄陰謀。勞銳旅以徂征,傅孤城而問罪。洎聞危迫,累示招攜,何迷複之不悛,果覆亡之自掇。
昔者唐堯光宅,非無丹浦之師;夏禹泣辜,不赦防風之罪。稽諸古典,諒有明刑。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惡殺。在昔騾車出蜀,青蓋辭吳,彼皆閏位之降君,不預中朝之正朔,及頒爵命,方列公侯。
爾實為外臣,戾我恩德,比禪與皓,又非其倫。特升拱極之班,賜以列侯之號,式優待遇,盡舍尤違。可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上將軍,仍封違命侯。而其欽哉!毋再負德!”
亡國國君李煜受詔,如同喪家之犬,惶恐謝恩。
趙匡胤封李煜為違命侯,名義上是侯,還是個違抗君命的侯,實則是一個享受高級待遇的亡國奴。
趙匡胤對李煜的的子弟和臣僚,皆釋罪錄用,封爵不等。
賜封李煜妻小周後為鄭國夫人;李煜的兒子李仲寓賜封左千牛衛大將軍;弟弟李從鎰賜封左領軍衛大將軍;李從謙賜封右領軍衛大將軍;李從度賜封左監門衛大將軍;李從信賜封右監門衛大將軍;侄子李仲遠賜封右驍衛將軍;仲興為右武衛將軍;仲偉為右屯衛將軍;季操為左武衛將軍;仲康為右領衛將軍;仲宣為監門衛將軍。仍賜其弟侄宅子一套。
趙匡胤又獨自召見張洎,一見麵就責問道:“都是因為你教唆李煜不要投降,致使戰事僵持到現在,雙方損兵折將,你該當何罪?”於是命人取出張洎的親筆書寫的調兵遣將的“蠟丸書”對證。原來是圍城之日張洎草擬的詔書,是用來號召江上救兵的蠟丸書信。
張洎磕頭請罪道:“這信確實是我寫的,然而一條狗總是會向那些主人之外的陌生人吠叫,我既食人之祿,自當忠於其事。這不過是其中一件事罷了,其他還有很多。我今天如果被賜死,也是我作為臣子的本分。”
趙匡胤見張洎說話麵不改色心不跳,他賞識忠臣,覺得此人可用,便說道:“你很有膽量,我就不治你的罪了。今天你侍奉於我,還要拿出當初的那股子忠誠勁。”當下任命張洎為太子中允,過了一年多,又讓他分管刑部。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李煜到了東京,加上南漢的劉鋹、荊南的高繼衝,湖南的周保權,四個人搓麻正好夠一桌了。
宋亡了他的國,可是他的詞卻征服了宋人。在東京,李煜開啟了自己成為一代詞帝的哀怨悲切時光。
◆\t何必使相
曹彬入宮覲見,名帖上自稱“奉令到江南辦事迴來”。
當初,趙匡胤派遣曹彬攻打南唐時,曾經許諾:“克之還,必以使相為賞。”就是說曹彬得勝歸來,就讓他出任使相,即宰相兼節度使,這可是大宋最高的官職。
副帥潘美預先向曹彬表示祝賀。曹彬道:“不能這樣說,這次行動,完全仰仗天威,遵照朝廷戰略部署行事,才能成功,我又有什麽功勞呢?何況使相是極品,哪是隨便就能賜封的?”
潘美道:“你怎麽這麽說?”
曹彬道:“太原(指北漢)還沒有平定啊!”
曹彬猜得沒錯,舉行獻俘儀式時,趙匡胤對曹彬道:“今方隅未平者尚多,汝為使相,品位極矣,但是劉繼元還沒有攻滅,這使相一職還是暫且緩緩,更為我取太原。”
聽見這話,潘美看著曹彬偷笑。
趙匡胤發覺後,責問潘美為何發笑,潘美不敢隱瞞,於是按實情迴答。
趙匡胤也大笑起來,下令給曹彬賜錢二十萬。
曹彬退朝後,他把這些錢鋪滿自己書房,慨歎道:“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言下之意,當大官最終的目的也不過是多得錢。如今已經得到了許多錢,又何必要當使相呢。
二十萬錢到底有多少呢?也就是二百貫銅錢,等於二百兩銀子。
打贏一場滅國戰爭,而且是實力最強的南唐,隻給人家二百兩銀子的賞賜,老趙也真夠節省的。
不久之後,曹彬被任命為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都被大宋出兵平定了,諸王北歸,天下思定。李煜說得沒錯,唇亡齒寒,“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為了實現天下一統,對獨霸江浙閩地的吳越國,趙匡胤肯定不會聽之任之。
麵對強大的宋氏集團,吳越王要想獨善其身,免遭幹戈,求得安身立命,百姓平安,他又會使出怎樣的吸宋大法,絕世秘籍呢?請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