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州一共走出兩位皇帝,都是從和尚起家的,一位是南唐開國皇帝徐知誥,另一位是四百年之後的明太祖朱元璋。


    徐知誥,原本姓李,字正倫,小名彭奴,徐州人。


    相傳彭奴家門前有棵梨樹,結一枚果子,其大如升。於是彭奴的父親李榮與鄰裏一起剖開,想把它分食了,結果發現果子裏麵竟然是一條赤蛇,眾人大驚。赤蛇爬到彭奴母親的床榻下,不久李母懷孕,生下李彭奴。


    六歲時,彭奴的父親在戰亂中不知所蹤,伯父李球把他帶到濠州(今安徽鳳陽)。不久母親劉氏病死,彭奴就成了孤兒,被伯父送到濠州開元寺,出家當了和尚。


    一代梟雄楊行密打到濠州的時候,造訪開元寺,見彭奴小和尚 “方顙豐頤,隆上短下”,相貌不凡,甚是喜愛,便收為養子。


    到了楊家,彭奴經常被楊行密的幾個兒子欺負,楊行密就將他過繼給了徐溫,並改名徐知誥。


    九歲時,徐知誥小朋友想起年幼的顛沛流離和徐溫對他的關愛,寫了一首《詠燈》詩,以表達對徐溫的感激之情。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這首詩表達了徐知誥將要知恩圖報的心願。燈光雖小,卻十分明亮,比萬兩黃金還珍貴,由於主人細心嗬護,不讓油燈被冷風侵掠,油燈也就盡心盡力,燃亮自己,報答主人的恩情。


    徐溫看後,很受感動,不再把徐知誥當平常養子看待,而是精心培養和撫育他。


    徐知誥長大後,身長七尺,方額隆準,修上短下,聲如洪鍾,喜好讀書,善於騎射。楊行密常稱讚道:“徐知誥是個俊傑,眾將的兒子中沒人比得上他。”


    伯樂識駿馬,英雄識英雄,楊行密雖說是有一雙慧眼,可是他打死也不會想到,徐知誥跟他的兒子在數十年後,會做出逼迫楊氏族人倫常崩塌,乃至滅絕楊氏宗門的禽獸行徑來。


    ◆ 輔國理政


    徐知誥秉政揚州,一反徐知訓的作為,恭敬事奉吳王楊隆演,並且謙卑對待士大夫。


    當時有很多士人流落在揚州,為了接納四方之士,徐知誥精心建造延賓亭,凡有士人前來自薦,他都加以任用,如宋齊丘、駱知祥、王令謀等士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謀士。


    他寬緩刑法,改革稅製,推廣恩信,善用將吏,自奉節儉,愛惜百姓。經常派人到民間了解疾苦,遇有婚喪匱乏的,便設法予以周濟。


    在徐知誥的精心輔政下,楊吳國勢漸強,盡管徐溫身居金陵遙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歸向徐知誥。


    嚴可求幾次勸徐溫改變主意,讓他的親生兒子徐知詢代替徐知誥,徐溫沒有聽他的。徐知誥得知後,便找了一個機會將嚴可求外放為楚州刺史,趕出了揚州。


    嚴可求沒有去楚州上任,而是到金陵找徐溫去了。


    嚴可求對徐溫道:“唐朝滅亡已經有十二年之久,我們一直沒改年號,沒有背叛大唐,我們征討四方創建基業,也是以興複唐室的名義進行的。現在後梁與晉軍爭戰中原,朱氏日衰,而李氏日盛,一旦李氏據有天下,那我們能麵北向他稱臣嗎?不如現在順應民意,建立吳國。”


    徐溫權力雖大,但卻還是個節度使,若想封王,隻有先擁立楊隆演建立吳國稱王。


    嚴可求此計一出,徐溫非常高興,他將嚴可求留在自己身邊,草擬吳國建國的章程和禮儀。


    天佑十六年(919)二月,徐溫呈請楊隆演即皇帝位,楊隆演不許。一般想當皇帝的人,總要先謙讓一下,也好堵上那些悠悠之口。


    四月初一,徐溫進奉玉冊、寶綬,尊楊隆演即吳王位。吳國建立,改天佑十六年為武義元年,大赦境內。


    楊隆演追尊父親楊行密為孝武王,廟號太祖;哥哥楊渥為景王,廟號烈祖。建立宗廟、社稷,設立百官如同皇帝的製度,文臣武將依次進位,宗室都封為郡公。


    拜徐溫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以徐知誥為左仆射、參知政事。徐溫推薦嚴可求升任尚書右仆射,兼同平章事,嚴可求一下子成了吳國的宰相。


    天底下沒有永恆的敵人,隻有永恆的利益。徐知誥見鬥不過嚴可求,便開始與其聯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嚴可求的兒子,雙方結成了親家。


    都是自己人了,嚴可求也開始為徐知誥謀劃大事。


    有些將校被徐溫遷就姑息得日漸驕橫,常放出猛禽抓捕獵物,滋擾百姓,徐知誥想嚴懲這些將校,但又不願損傷軍隊的戰鬥力,為此請教嚴可求。


    嚴可求道:“這事好辦,無需動用軍法,你隻要下一道榜文,讓各縣禁止養鷹,這事就能平息了。”


    徐知誥依計行事,不出一個月,將校們果然再沒有放鷹擾民的了。不久,嚴可求又升任左仆射。


    楊隆演雖然當了皇帝,可是他這個皇帝就是個傀儡,處處被徐溫壓製著,因此心情鬱悶。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隻能酣飲解悶,又很少吃飯,慢慢就病倒了。


    武義二年(920)五月二十八日,當了一年零一個月皇帝的楊隆演薨了,時年二十四歲,諡號宣王,廟號高祖。


    徐溫隨即擁立楊隆演的弟弟楊溥繼位。


    ◆ 權力之爭


    順義元年(921),徐知誥被吳王楊溥任命為同平章事,遙領江州(今江西九江)觀察使。不久,南吳升江州為奉化軍,任命徐知誥為奉化軍節度使。


    順義七年(927),徐溫在行軍司馬徐玠的鼓動下,準備派二兒子徐知詢到廣陵,讓他代替徐知誥執掌朝政。


    徐知誥聽到消息,非常害怕,上表乞求出鎮江西。


    不久,徐溫病逝,時年六十六歲,追封齊王。徐知詢接任金陵節度使、諸道副都統,繼承了徐溫的軍權。


    徐溫死後三年,嚴可求也去世了,徐知誥再沒什麽害怕的了。


    徐知詢一直想和徐知誥爭奪吳國控製權,徐知誥自然心知肚明,他便假借吳王楊溥的名義誘騙徐知詢入朝。


    徐知詢一入揚州,就被徐知誥拘禁起來,褫奪了他的兵權,留任左統軍。


    為斬草除根,有一天,徐知誥特意宴請徐知詢,以金鍾盛酒,向徐知詢勸酒。


    誠懇地說道:“希望弟弟你能活一千歲。”徐知詢從話中察覺到了殺機,懷疑酒中有毒,便倒出一半給徐知誥,“我願意和哥哥各享五百歲。”


    徐知誥明白徐知詢這是保命之舉,不敢接酒,而徐知詢也捧酒不退。


    正在這進退兩難之際,一旁奏樂的樂師申漸高站出來打圓場,他搶過兩杯酒,一同飲下,接著帶上酒杯匆匆離開。


    徐知誥馬上派人暗中送去解藥,但為時已晚,申漸高已經毒發身亡。


    此事過後,徐知誥再也沒有對徐知詢動過殺心,畢竟養父徐溫對其不薄,自己又是靠著徐家的庇佑才有今天的,所以他也就放過了徐知詢這個弟弟,再沒對他下過黑手。


    ◆ 齊天唐帝


    順義七年(927)十一月,吳王楊溥僭號稱帝,改元乾貞,任命徐知誥為太尉、中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潯陽公,又改封豫章公。徐知誥完全掌握了吳國的軍政大權。


    徐知誥仿照徐溫的做法,親自鎮守金陵,讓自己的兒子徐景通駐守廣陵,輔理吳國內政。


    大和七年(935)九月,楊溥加尊號為睿聖文明光孝應天弘道廣德皇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祚。徐知誥進位太師、天下兵馬大元帥,封齊王。


    南北朝時,蕭道成曾在南京建立“齊”國,徐知誥掌握吳國十州之地,因此被封為“齊王”。


    天祚三年(937)十月,楊溥派江夏王楊琳奉冊,禪位給齊王徐知誥,南吳滅亡。


    曆經四任帝王,三十五年的風風雨雨的南吳政權,自然平穩地過渡到了徐知誥手中。


    四十八歲的徐知誥登基稱帝,國號“齊”,改元升元,人稱徐知誥“齊天子”。


    建立宗廟、社稷,設置左右丞相以下官職,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金陵為國都,以原來的楊吳都城揚州為東都。追諡徐溫為“忠武皇帝”,廟號太祖。


    升元三年(939),徐知誥恢複李姓,取名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人們改稱李昪“唐皇帝”。


    李昪為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修建宗廟,以明正統所在。追尊自己高祖父以下四代祖先為皇帝,奉徐溫為義父,徐氏子孫皆封王、公,女封郡、縣主,以彰當年收養之恩。


    亂世之中,以繼承唐祚、謀求一統天下的南唐走上了曆史的舞台,這個時候,在中原活躍了十四個年頭的“後唐”,已經被後晉取代三年了。


    ◆ 楊氏滅族


    徐知誥為楊溥上尊號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遷居潤州,修建丹陽宮讓他居住。楊溥從此身穿道服,學辟穀食氣的方術。


    升元二年(938)十二月,楊溥在丹陽宮幽禁而死,時年三十八歲,諡號睿皇帝。


    南唐升元六年(942),李昪將楊行密一族楊氏子孫遷到海陵(今江蘇泰州)永寧宮,派兵嚴守,禁止外人進入,時間久了,楊氏男女近親婚配,亂了倫常,造成後代子孫智力低下。


    後周顯德三年 (956),後周世宗柴榮征伐南唐,下詔安撫楊氏子孫。南唐中主李璟聽說後,擔心楊氏作亂,便派人將楊氏族人全部殺害,楊氏絕嗣滅族。


    這就是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血淋淋的現實版。


    出身最苦的開國君主楊行密,讓朱溫不敢南顧的十國第一人,救了一個孤兒,反而使自己絕嗣滅族。一代梟雄竟然無後,蒼天何忍!


    有因必有果,世上最不能逃脫的就是因果。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恩將仇報的李璟是否會想到,二十年後,南唐被大宋滅國,他的兒子後主李煜忍辱偷生,終被毒死,兒媳婦小周後被公開肆意淩辱。


    這種悲慘的結局,豈不正應驗了《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所說的“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嗎?


    我們之所以努力,就是為了把自己喜歡的一切留在身邊。


    憑借機遇和不懈努力,李昪實現了從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到混跡於寺院的小和尚,從寄人籬下的養子,到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在權力交鋒中嶄露頭角,又經曆禪讓改姓,最終建立一個江南最為富庶的王朝,成為人生的最大贏家,書寫了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傳奇。


    杜牧曾說:“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熬得住就出眾,熬不住就出局,一年入行,三年懂行,十年稱王。性格決定命運,即使讓李昪重來一萬次,他也一定會贏。


    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李昪作為一個踐行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南唐開國皇帝,他前麵的路才剛剛開始,一切都是那麽的新鮮,一切都充滿著未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