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趙匡胤在確定了“先南後北”統一戰略後,正在為打通荊湖地區,尋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機會就來了。
建隆三年(962)十月,十一歲的武平節度使周保權小朋友為平定張文表叛亂,向大宋求救。
大商人必無商人氣,大文人必無文人氣,大英雄必有流氓氣,大流氓必有豪傑氣。
趙匡胤並不是真正的要救湖南,他隻是借著這個出兵的理由,實現他一統天下的理想和抱負。
要救武平,可以借道南平,摟草打兔子,一舉雙得。
這對大宋來說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出兵湖南,這是趙匡胤統一天下的第一仗,他一定要選派一位值得信任的大將。
杯酒釋兵權之後,慕容延釗被任命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西南麵兵馬都部署。作為鮮卑族慕容部的後人,他是慕容家見諸史冊的最牛的一個人,牛到趙匡胤見了他都要尊稱一聲大哥。
作為自己的義社十兄弟之一,此次出兵,非慕容莫屬。
慕容延釗,太原人。父親慕容章,五代名將,官至襄州(今湖北襄陽)馬步軍都校、兼開州刺史。
少年時,就以勇敢幹練著稱。然而,他一直沒想邁入仕途,他在慢慢修煉自己,寶劍鋒從磨礪出,不出則已,一出竅,亮瞎了世人雙眼。
三十五歲時,後漢高祖劉知遠起兵太原,慕容延釗加入劉知遠的隊伍,成為郭威的手下。郭威稱帝後,慕容延釗被封為鐵騎都虞候。高平之戰,慕容延釗擔任左先鋒,與趙匡胤一起,衝鋒陷陣,為大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征伐淮南,慕容延釗在奪取淮南十四州的戰爭中戰功卓著,升任殿前副都指揮使。大宋立國,被授任為殿前都點檢(三軍總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派出大宋最高軍事統帥出戰荊湖,可見,趙匡胤對大宋統一第一戰的重視程度。
《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這之前,趙匡胤已經派遣內酒坊副使盧懷忠出使荊南,把南平的山川地理,國事強弱,偵察了個八九不離十,盧懷忠迴朝,向宋太祖詳細說明了荊南的形勢。
趙匡胤又征求了宣徽南院使李處耘的建議,李處耘在平定李重進叛亂時,立有戰功,後來在揚州任上頗有政績,深得趙匡胤的信任,他認為可以輕鬆拿下南平。
建隆四年(963)正月初七,宋太祖任命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率領十州軍隊在襄陽會合,以討伐張文表為名,出兵湖南。
出兵之時,趙匡胤給南平和武平的聖旨也同時發出。
周保權小朋友不要慌,你趙叔叔派來的救兵馬上就到。
南平節度使高繼衝,你奉大宋為正朔,大宋的軍隊要去湖南平亂,大宋皇帝命令你給咱們的兵馬借條道。
接到聖旨的時候,慕容延釗正在家養病,這可不是裝的,他是真病了。宋太祖詔令用轎子(類似擔架)抬著他,進行軍事指揮。
大人物都是這樣指揮軍隊的,兵家亞聖孫臏,端坐在四輪車上,圍魏救趙;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出場方式也是如此總是神仙級的:一把羽扇,一頂綸巾,一縷長髯,還有一輛四輪車,飄然而出,似乎是想告訴世人,自己乃孫臏重生。
為了大宋,慕容延釗也是拚了,他這種出場方式,絕對的前無古人,以後有沒有抬著轎子出場的,不得而知。
作為趙匡胤的鐵杆粉絲,慕容延釗也知道趙匡胤的此次出兵的目的。這一招假途滅虢之計,可以一舉蕩平荊湖,他要幫大宋掃平一統天下的障礙。
為了分散南平注意力,削弱南平戰鬥力,正月二十一日,宋太祖詔令南平高繼衝,征發三千名水軍,去潭州接受慕容延釗指揮,南平隻好照章辦事。
◆ 假途滅虢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統領的兩處大軍,在襄陽會師。
再繼續南下,就到荊南的首府江陵(今荊州)了。
李處耘派出丁德裕作為使者進入江陵城,宣讀皇命:“王師要借道從江陵經過,前去征討張文表,請高王爺給宋軍借條道,順便準備好糧草備用。”
南平這邊一聽就慌了!趙匡胤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借道給大宋軍隊出征,自己肯定兇多吉少。
春秋時期就有個典型的案例叫“假途滅虢”,說的是晉獻公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滅虢之後,晉軍迴師途中,順道把虞國也滅了。
大宋這明顯的就是要搞假途滅虢的那一套,南平的文武百官也不都是草包、文盲。
不幸的是他們猜對了。
高繼衝覺得:“如果借道,南平就沒了,這可不能玩,借糧草可以,借道就免談了吧。”
他讓丁德裕轉告慕容大帥和李都監:“老百姓懼怕當兵的,我們可以在百裏外供給糧草,但請另行別路。”
李處耘不吃這一套,他態度很強硬,命令丁德裕再次到江陵傳旨。
“王師要借道平叛,請南平節度使提供沿途補給!”
完全沒有妥協的餘地,不答應就是抗命,抗命就是跟大宋作對,作對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國破家亡。
高繼衝徹底慌了神了,馬上召集一級軍事會議,問大夥怎麽辦?一時間,朝廷上下出現兩種論調:主戰派和主降派。
大將李景威道:“用兵崇尚權詐,宋軍想借道城外,不可相信,應當整飭軍備,嚴防死守,以防不測!”
判官孫光憲嗬叱道:“你不過是峽江的一個小老百姓罷了,哪裏懂得成敗的道理!中原從周世宗時起,已有統一天下的誌向,如今大宋接受天命,是真正的英主,王者之師難道是你能對付得了的嗎!”
孫光憲認為,宋軍大軍壓境,南平無非兩條路可選,或戰或降。戰肯定是不行,如果降,降得早比降得晚好,降得幹脆利落比降得拖泥帶水好。他勸高繼衝撤掉偵察攔阻的士兵,放宋兵通行。他建議:
“不若早以疆土歸朝廷,去斥候,封府庫以待,則荊楚可免禍,而公亦不失富貴。”
李景威道:“大王給我三千人馬,在險要處理伏好,待宋軍經過,我們發動突然襲擊,先把宋軍的高級將領幹掉,其他的人肯定會聞風喪膽,退迴宋境之內。同時,為了不得罪大宋朝廷,我們抓緊時間派兵攻打潭州,把張文表抓住了獻給大宋,這樣不僅為宋朝立了大功,我們自己也安全了,要不然,等到宋軍過境,萬一順便把我們給滅了,到時候我們隻有向趙匡胤搖尾乞憐的份了。”
李景威以為替宋朝抓了張文表,大宋就會感激自己,這種想法也太過天真了,南平這點兵力,要想抗衡大宋禁軍,無疑是螳臂擋車。
高繼衝搖了搖頭,他決定采納孫光憲的建議,答應趙匡胤的要求,讓宋兵從城外借道通過。
李景威流淚歎息說:“不聽我的話,大事就完了,我活著還有什麽用呢!”於是捏碎自己的喉嚨,“扼吭而死!”
墨尚的大學同學,老班長高翔,是個內家拳的高手,他認為:李景威的這種死法,也很奇葩,能把自己掐死,這得需要非一般的勇氣和手勁。
每當到了要國破家亡的時候,總有一些人誓死不做亡國奴,選擇為國捐軀,而不是奴顏婢膝,苟且活命。
宋軍在荊門城外駐紮。高繼衝還有點僥幸心理,萬一宋軍真的是借道,自己豈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於是派出自己的叔叔掌書記高保寅,衙內指揮使梁延嗣,帶著牛肉和酒前去犒勞前去犒勞王師,順便探知一下大宋的行動真實目的。
李處耘大擺筵席款待高保寅等人,告訴他們:“今晚你們就放開肚子喝,明天再迴去。”
高保寅、梁延嗣二人很高興,真的大吃二喝起來,梁延嗣還沒忘派人向小主子高繼衝報告,說:“宋軍隻是借道,沒啥子危險。”
◆ 高繼衝歸降
荊門距江陵僅百餘裏。
這邊,慕容延釗陪著高保寅、梁延嗣等人在帳中喝酒。李處耘則率領數千精銳騎兵向江陵急奔。梁延嗣派迴送信的還沒到,宋軍已經飛抵江陵城下。
高繼衝正等著高保寅、梁延嗣迴來,突然聽聞宋軍兵臨城下,趕忙出城相迎,在江陵北邊十五裏處遇到李處耘。
李處耘接待高繼衝,讓他在帳內等待慕容延釗到來,自己則率領親兵搶先從北門進城。等到高繼衝陪慕容延釗迴到江陵城,宋軍已經完全占據了城中要衝。
慕容延釗下令:“入江陵城後,有不走指定的道路及擅自闖入民宅者斬。”
看見大宋的旌旗兵馬,布滿大街小巷,高繼衝束手無策,隻得到慕容延釗那裏交納牌印,奉表歸順。
宋軍兵不血刃,得了荊南三州、十七縣、十四萬兩千三百戶百姓。
宋太祖趙匡胤降詔寬慰,任命高繼衝為荊南節度使,孫光憲為黃州刺史。當聽說大將李景威殉國的事之後,讚歎他是忠臣,命人厚恤其家。
不久,高繼衝舉族歸朝,被改命為武寧節度使(在今江蘇、安徽一帶)。
開寶年間,高繼衝向宋太祖進獻《傷寒論》,孫奇、林億等人以此為底本編成宋本的《傷寒論》。
開寶六年(973),高繼衝在武寧節度使任內去世,享年三十一歲,贈侍中。
高繼衝鎮守徐州時,頗有德政,徐州百姓請求將他留葬當地,宋太祖不允,因此他的葬處史書上沒有記載。
蕩平南平政權後,宋軍繼續南下湖南。
湖南多水路,宋軍采取水陸齊進的戰術。慕容延釗和李處耘立即調發江陵士卒一萬多人,合並到宋軍隊伍裏,宋軍連夜向朗州急進。
此時,湖南周保權派人給慕容延釗送信,說楊師璠已經平定了張文表叛亂,湖南的內部分裂局麵已經解決。宋軍不用再來了,你們可以撤軍了。
◆ 攻取湖南
請神容易送神難。
宋軍在得知張文表被平定之後,反而日夜兼程,直接朝著湖南首府朗州而來。
周保全和他手下的人全都傻眼了。
宋軍分兵兩路,水陸並進。
宋軍主帥慕容延釗率水師從江陵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嶽州(今湖南嶽陽);
陸路方麵,宋軍副帥李處耘率軍出澧州(今湖南澧縣),兵鋒直指武平軍老巢朗州。
可見,宋軍前來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平叛。他們已經奪取荊南,這次誓必要蕩平湖南。
周保權小朋友不想就這麽束手就擒,宋軍難道比張文表還難打嗎!
他命令指揮使張從富,帶人把宋軍入湘必經之路上的橋梁全部毀掉,把船全部沉掉。沒有船、沒有橋,你們宋軍還想飛啊?!
武平軍的這些小伎倆,大宋朝廷根本沒放在眼裏。
趙匡胤親撰詔書:“你們來向朕求援,朕這才發兵來幫你們平叛。現在妖孽已死,朕對你們有再造之恩。你們不圖迴報,反而抗拒王師,這是自取滅亡!”
建隆四年(963)三月二十六日,慕容延釗在三江口大敗武平軍,俘獲船隻七百餘艘,斬首四千餘人,一舉攻下嶽州。
李處耘在澧州南遇到那個毀橋沉船的指揮使張從富,未及交鋒,對方就望風而逃。宋軍追至敖山砦,拿下營寨,俘虜了很多降兵。
為了震懾敵軍,李處耘使出慘無人道的殺手鐧。他挑揀了幾十個身強體胖的俘虜,全部給燉了。又把一些年輕體健的俘虜刺了麵,把他們放迴朗州。
那些被刺麵的俘虜迴到朗州,說我們那些被俘的人都被宋軍給燉吃了,朗州城內的人聽後大驚失色,無心戀戰,紛紛縱火焚城,四散逃命去了。
李處耘不是惡魔,他導演這出,主要是為了震懾敵軍,從精神上摧垮對方,事實證明,這一心理戰術確實成功了,但是他這種手段著實令人發指。
李處耘率軍兵臨城下時,朗州已成一座空城。第二天,宋軍主帥慕容延釗的大部隊也趕到了朗州城下。
武平軍的一位大將汪端不甘心投降北宋,他挾持周保權,逃離郎州,藏匿於沅江南岸的寺院之中。在宋軍強大的軍事力量麵前,汪端注定隻能接受失敗的結局,幾天後,汪端被擒獲,斬殺。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輕鬆攻破了朗州城,抓獲了敗軍之將張從富,當場斬首示眾。
周保權小朋友被擒,武平十四州一監五十二縣全部納入大宋版圖。
周保權被送往京城開封,趙匡胤任命他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居住京師。趙匡胤還給他找個享受國家津貼的私塾先生,讓他好好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將來為國效力。
乾德五年(967),周保權升為右羽林統軍;太平興國元年(976),周保權二十五歲,到並州(今山西榆次)做了個知州;雍熙二年(985),周保權去世,享年三十四歲。
大自然的叢林法則是:適者生存、弱肉強食。
逐鹿天下,強者為尊。社會叢林中,隻有強者,才能任意瀟灑,才不至於被人踐踏。
亂世之中求生存,拚的還是拳頭和實力,沒有實力總歸是要被人給吞掉,這就是亂世的法則。
那些失去霸主地位的英雄,總結他們失利的內在原因,無外乎就是他們過於執著於自己的優勢,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稀巴爛。
外在原因就是,他們的對手,在暗中不斷地蓄勢,以至於太過強大,無以對抗。
“假途滅虢”,大宋一舉平定了荊南、湖南兩個割據勢力,不僅振奮了宋軍的鬥誌,也將大宋的疆域伸入長江以南。
占據荊湖,就像一把鋼刀直接插入了南方其它幾個割據政權。不僅切斷了後蜀和南唐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聯係,也為之後的入川滅蜀,進軍嶺南和東滅南唐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慕容延釗因戰功顯赫,加官檢校太尉。為了大宋的統一,他也是拚盡了最後一絲氣力,就在平定荊南的這一年冬,乾德元年(963)閏十二月乙卯日,慕容延釗病故,享年五十一歲。宋太祖趙匡胤停朝一天,痛哭良久,追贈他為中書令,河南郡王。
由於李處耘吃人一幕太過血腥,極大影響了宋軍“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光輝形象,盡管李處耘為收複荊南湖南立下大功,仍被趙匡胤降職處理,貶為淄州(今山東淄博南)刺史。
李處耘在淄州任官幾年,於乾德四年(966)抑鬱而終,終年四十七歲。趙匡胤為他停朝致哀,追贈為宣德軍節度、檢校太傅,在洛陽偏橋村賜地埋葬。
平定了荊湖,誰又會成為趙匡胤下一個攻取的目標呢?
就在這時,後蜀義軍裨校趙彥韜在出使北漢的途中,偷偷跑到東京,將蜀漢密謀攻宋的秘密告知了宋太祖趙匡胤。
後蜀皇帝孟昶這迴攤上事了,讓趙匡胤抓住了小辮子。
大宋磨刀霍霍,銳利的兵鋒直接對準了巴山蜀水。
趙匡胤在確定了“先南後北”統一戰略後,正在為打通荊湖地區,尋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機會就來了。
建隆三年(962)十月,十一歲的武平節度使周保權小朋友為平定張文表叛亂,向大宋求救。
大商人必無商人氣,大文人必無文人氣,大英雄必有流氓氣,大流氓必有豪傑氣。
趙匡胤並不是真正的要救湖南,他隻是借著這個出兵的理由,實現他一統天下的理想和抱負。
要救武平,可以借道南平,摟草打兔子,一舉雙得。
這對大宋來說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出兵湖南,這是趙匡胤統一天下的第一仗,他一定要選派一位值得信任的大將。
杯酒釋兵權之後,慕容延釗被任命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西南麵兵馬都部署。作為鮮卑族慕容部的後人,他是慕容家見諸史冊的最牛的一個人,牛到趙匡胤見了他都要尊稱一聲大哥。
作為自己的義社十兄弟之一,此次出兵,非慕容莫屬。
慕容延釗,太原人。父親慕容章,五代名將,官至襄州(今湖北襄陽)馬步軍都校、兼開州刺史。
少年時,就以勇敢幹練著稱。然而,他一直沒想邁入仕途,他在慢慢修煉自己,寶劍鋒從磨礪出,不出則已,一出竅,亮瞎了世人雙眼。
三十五歲時,後漢高祖劉知遠起兵太原,慕容延釗加入劉知遠的隊伍,成為郭威的手下。郭威稱帝後,慕容延釗被封為鐵騎都虞候。高平之戰,慕容延釗擔任左先鋒,與趙匡胤一起,衝鋒陷陣,為大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征伐淮南,慕容延釗在奪取淮南十四州的戰爭中戰功卓著,升任殿前副都指揮使。大宋立國,被授任為殿前都點檢(三軍總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派出大宋最高軍事統帥出戰荊湖,可見,趙匡胤對大宋統一第一戰的重視程度。
《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這之前,趙匡胤已經派遣內酒坊副使盧懷忠出使荊南,把南平的山川地理,國事強弱,偵察了個八九不離十,盧懷忠迴朝,向宋太祖詳細說明了荊南的形勢。
趙匡胤又征求了宣徽南院使李處耘的建議,李處耘在平定李重進叛亂時,立有戰功,後來在揚州任上頗有政績,深得趙匡胤的信任,他認為可以輕鬆拿下南平。
建隆四年(963)正月初七,宋太祖任命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率領十州軍隊在襄陽會合,以討伐張文表為名,出兵湖南。
出兵之時,趙匡胤給南平和武平的聖旨也同時發出。
周保權小朋友不要慌,你趙叔叔派來的救兵馬上就到。
南平節度使高繼衝,你奉大宋為正朔,大宋的軍隊要去湖南平亂,大宋皇帝命令你給咱們的兵馬借條道。
接到聖旨的時候,慕容延釗正在家養病,這可不是裝的,他是真病了。宋太祖詔令用轎子(類似擔架)抬著他,進行軍事指揮。
大人物都是這樣指揮軍隊的,兵家亞聖孫臏,端坐在四輪車上,圍魏救趙;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出場方式也是如此總是神仙級的:一把羽扇,一頂綸巾,一縷長髯,還有一輛四輪車,飄然而出,似乎是想告訴世人,自己乃孫臏重生。
為了大宋,慕容延釗也是拚了,他這種出場方式,絕對的前無古人,以後有沒有抬著轎子出場的,不得而知。
作為趙匡胤的鐵杆粉絲,慕容延釗也知道趙匡胤的此次出兵的目的。這一招假途滅虢之計,可以一舉蕩平荊湖,他要幫大宋掃平一統天下的障礙。
為了分散南平注意力,削弱南平戰鬥力,正月二十一日,宋太祖詔令南平高繼衝,征發三千名水軍,去潭州接受慕容延釗指揮,南平隻好照章辦事。
◆ 假途滅虢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統領的兩處大軍,在襄陽會師。
再繼續南下,就到荊南的首府江陵(今荊州)了。
李處耘派出丁德裕作為使者進入江陵城,宣讀皇命:“王師要借道從江陵經過,前去征討張文表,請高王爺給宋軍借條道,順便準備好糧草備用。”
南平這邊一聽就慌了!趙匡胤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借道給大宋軍隊出征,自己肯定兇多吉少。
春秋時期就有個典型的案例叫“假途滅虢”,說的是晉獻公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滅虢之後,晉軍迴師途中,順道把虞國也滅了。
大宋這明顯的就是要搞假途滅虢的那一套,南平的文武百官也不都是草包、文盲。
不幸的是他們猜對了。
高繼衝覺得:“如果借道,南平就沒了,這可不能玩,借糧草可以,借道就免談了吧。”
他讓丁德裕轉告慕容大帥和李都監:“老百姓懼怕當兵的,我們可以在百裏外供給糧草,但請另行別路。”
李處耘不吃這一套,他態度很強硬,命令丁德裕再次到江陵傳旨。
“王師要借道平叛,請南平節度使提供沿途補給!”
完全沒有妥協的餘地,不答應就是抗命,抗命就是跟大宋作對,作對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國破家亡。
高繼衝徹底慌了神了,馬上召集一級軍事會議,問大夥怎麽辦?一時間,朝廷上下出現兩種論調:主戰派和主降派。
大將李景威道:“用兵崇尚權詐,宋軍想借道城外,不可相信,應當整飭軍備,嚴防死守,以防不測!”
判官孫光憲嗬叱道:“你不過是峽江的一個小老百姓罷了,哪裏懂得成敗的道理!中原從周世宗時起,已有統一天下的誌向,如今大宋接受天命,是真正的英主,王者之師難道是你能對付得了的嗎!”
孫光憲認為,宋軍大軍壓境,南平無非兩條路可選,或戰或降。戰肯定是不行,如果降,降得早比降得晚好,降得幹脆利落比降得拖泥帶水好。他勸高繼衝撤掉偵察攔阻的士兵,放宋兵通行。他建議:
“不若早以疆土歸朝廷,去斥候,封府庫以待,則荊楚可免禍,而公亦不失富貴。”
李景威道:“大王給我三千人馬,在險要處理伏好,待宋軍經過,我們發動突然襲擊,先把宋軍的高級將領幹掉,其他的人肯定會聞風喪膽,退迴宋境之內。同時,為了不得罪大宋朝廷,我們抓緊時間派兵攻打潭州,把張文表抓住了獻給大宋,這樣不僅為宋朝立了大功,我們自己也安全了,要不然,等到宋軍過境,萬一順便把我們給滅了,到時候我們隻有向趙匡胤搖尾乞憐的份了。”
李景威以為替宋朝抓了張文表,大宋就會感激自己,這種想法也太過天真了,南平這點兵力,要想抗衡大宋禁軍,無疑是螳臂擋車。
高繼衝搖了搖頭,他決定采納孫光憲的建議,答應趙匡胤的要求,讓宋兵從城外借道通過。
李景威流淚歎息說:“不聽我的話,大事就完了,我活著還有什麽用呢!”於是捏碎自己的喉嚨,“扼吭而死!”
墨尚的大學同學,老班長高翔,是個內家拳的高手,他認為:李景威的這種死法,也很奇葩,能把自己掐死,這得需要非一般的勇氣和手勁。
每當到了要國破家亡的時候,總有一些人誓死不做亡國奴,選擇為國捐軀,而不是奴顏婢膝,苟且活命。
宋軍在荊門城外駐紮。高繼衝還有點僥幸心理,萬一宋軍真的是借道,自己豈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於是派出自己的叔叔掌書記高保寅,衙內指揮使梁延嗣,帶著牛肉和酒前去犒勞前去犒勞王師,順便探知一下大宋的行動真實目的。
李處耘大擺筵席款待高保寅等人,告訴他們:“今晚你們就放開肚子喝,明天再迴去。”
高保寅、梁延嗣二人很高興,真的大吃二喝起來,梁延嗣還沒忘派人向小主子高繼衝報告,說:“宋軍隻是借道,沒啥子危險。”
◆ 高繼衝歸降
荊門距江陵僅百餘裏。
這邊,慕容延釗陪著高保寅、梁延嗣等人在帳中喝酒。李處耘則率領數千精銳騎兵向江陵急奔。梁延嗣派迴送信的還沒到,宋軍已經飛抵江陵城下。
高繼衝正等著高保寅、梁延嗣迴來,突然聽聞宋軍兵臨城下,趕忙出城相迎,在江陵北邊十五裏處遇到李處耘。
李處耘接待高繼衝,讓他在帳內等待慕容延釗到來,自己則率領親兵搶先從北門進城。等到高繼衝陪慕容延釗迴到江陵城,宋軍已經完全占據了城中要衝。
慕容延釗下令:“入江陵城後,有不走指定的道路及擅自闖入民宅者斬。”
看見大宋的旌旗兵馬,布滿大街小巷,高繼衝束手無策,隻得到慕容延釗那裏交納牌印,奉表歸順。
宋軍兵不血刃,得了荊南三州、十七縣、十四萬兩千三百戶百姓。
宋太祖趙匡胤降詔寬慰,任命高繼衝為荊南節度使,孫光憲為黃州刺史。當聽說大將李景威殉國的事之後,讚歎他是忠臣,命人厚恤其家。
不久,高繼衝舉族歸朝,被改命為武寧節度使(在今江蘇、安徽一帶)。
開寶年間,高繼衝向宋太祖進獻《傷寒論》,孫奇、林億等人以此為底本編成宋本的《傷寒論》。
開寶六年(973),高繼衝在武寧節度使任內去世,享年三十一歲,贈侍中。
高繼衝鎮守徐州時,頗有德政,徐州百姓請求將他留葬當地,宋太祖不允,因此他的葬處史書上沒有記載。
蕩平南平政權後,宋軍繼續南下湖南。
湖南多水路,宋軍采取水陸齊進的戰術。慕容延釗和李處耘立即調發江陵士卒一萬多人,合並到宋軍隊伍裏,宋軍連夜向朗州急進。
此時,湖南周保權派人給慕容延釗送信,說楊師璠已經平定了張文表叛亂,湖南的內部分裂局麵已經解決。宋軍不用再來了,你們可以撤軍了。
◆ 攻取湖南
請神容易送神難。
宋軍在得知張文表被平定之後,反而日夜兼程,直接朝著湖南首府朗州而來。
周保全和他手下的人全都傻眼了。
宋軍分兵兩路,水陸並進。
宋軍主帥慕容延釗率水師從江陵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嶽州(今湖南嶽陽);
陸路方麵,宋軍副帥李處耘率軍出澧州(今湖南澧縣),兵鋒直指武平軍老巢朗州。
可見,宋軍前來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平叛。他們已經奪取荊南,這次誓必要蕩平湖南。
周保權小朋友不想就這麽束手就擒,宋軍難道比張文表還難打嗎!
他命令指揮使張從富,帶人把宋軍入湘必經之路上的橋梁全部毀掉,把船全部沉掉。沒有船、沒有橋,你們宋軍還想飛啊?!
武平軍的這些小伎倆,大宋朝廷根本沒放在眼裏。
趙匡胤親撰詔書:“你們來向朕求援,朕這才發兵來幫你們平叛。現在妖孽已死,朕對你們有再造之恩。你們不圖迴報,反而抗拒王師,這是自取滅亡!”
建隆四年(963)三月二十六日,慕容延釗在三江口大敗武平軍,俘獲船隻七百餘艘,斬首四千餘人,一舉攻下嶽州。
李處耘在澧州南遇到那個毀橋沉船的指揮使張從富,未及交鋒,對方就望風而逃。宋軍追至敖山砦,拿下營寨,俘虜了很多降兵。
為了震懾敵軍,李處耘使出慘無人道的殺手鐧。他挑揀了幾十個身強體胖的俘虜,全部給燉了。又把一些年輕體健的俘虜刺了麵,把他們放迴朗州。
那些被刺麵的俘虜迴到朗州,說我們那些被俘的人都被宋軍給燉吃了,朗州城內的人聽後大驚失色,無心戀戰,紛紛縱火焚城,四散逃命去了。
李處耘不是惡魔,他導演這出,主要是為了震懾敵軍,從精神上摧垮對方,事實證明,這一心理戰術確實成功了,但是他這種手段著實令人發指。
李處耘率軍兵臨城下時,朗州已成一座空城。第二天,宋軍主帥慕容延釗的大部隊也趕到了朗州城下。
武平軍的一位大將汪端不甘心投降北宋,他挾持周保權,逃離郎州,藏匿於沅江南岸的寺院之中。在宋軍強大的軍事力量麵前,汪端注定隻能接受失敗的結局,幾天後,汪端被擒獲,斬殺。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輕鬆攻破了朗州城,抓獲了敗軍之將張從富,當場斬首示眾。
周保權小朋友被擒,武平十四州一監五十二縣全部納入大宋版圖。
周保權被送往京城開封,趙匡胤任命他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居住京師。趙匡胤還給他找個享受國家津貼的私塾先生,讓他好好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將來為國效力。
乾德五年(967),周保權升為右羽林統軍;太平興國元年(976),周保權二十五歲,到並州(今山西榆次)做了個知州;雍熙二年(985),周保權去世,享年三十四歲。
大自然的叢林法則是:適者生存、弱肉強食。
逐鹿天下,強者為尊。社會叢林中,隻有強者,才能任意瀟灑,才不至於被人踐踏。
亂世之中求生存,拚的還是拳頭和實力,沒有實力總歸是要被人給吞掉,這就是亂世的法則。
那些失去霸主地位的英雄,總結他們失利的內在原因,無外乎就是他們過於執著於自己的優勢,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稀巴爛。
外在原因就是,他們的對手,在暗中不斷地蓄勢,以至於太過強大,無以對抗。
“假途滅虢”,大宋一舉平定了荊南、湖南兩個割據勢力,不僅振奮了宋軍的鬥誌,也將大宋的疆域伸入長江以南。
占據荊湖,就像一把鋼刀直接插入了南方其它幾個割據政權。不僅切斷了後蜀和南唐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聯係,也為之後的入川滅蜀,進軍嶺南和東滅南唐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慕容延釗因戰功顯赫,加官檢校太尉。為了大宋的統一,他也是拚盡了最後一絲氣力,就在平定荊南的這一年冬,乾德元年(963)閏十二月乙卯日,慕容延釗病故,享年五十一歲。宋太祖趙匡胤停朝一天,痛哭良久,追贈他為中書令,河南郡王。
由於李處耘吃人一幕太過血腥,極大影響了宋軍“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光輝形象,盡管李處耘為收複荊南湖南立下大功,仍被趙匡胤降職處理,貶為淄州(今山東淄博南)刺史。
李處耘在淄州任官幾年,於乾德四年(966)抑鬱而終,終年四十七歲。趙匡胤為他停朝致哀,追贈為宣德軍節度、檢校太傅,在洛陽偏橋村賜地埋葬。
平定了荊湖,誰又會成為趙匡胤下一個攻取的目標呢?
就在這時,後蜀義軍裨校趙彥韜在出使北漢的途中,偷偷跑到東京,將蜀漢密謀攻宋的秘密告知了宋太祖趙匡胤。
後蜀皇帝孟昶這迴攤上事了,讓趙匡胤抓住了小辮子。
大宋磨刀霍霍,銳利的兵鋒直接對準了巴山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