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牌的事件繼續升溫。
柴榮一死,小木牌的事並沒有就此打住,狗仔隊們就喜歡捕風捉影,傳遞小道消息。“點檢做天子”的傳言,在京城開封越傳越邪乎,似乎就是接下來的天氣預報。
“點檢都換人了,怎麽傳言還存在呢?”
趙匡胤心裏很是矛盾,這就等於自己天天背著個鍋在做事。
人人都想做皇帝,他打心眼裏不想造自己大哥柴榮的反,廢幼帝自立,他沒這麽想,或是暫時還沒想好。
可是人言可畏,傳言似虎。人無害虎意,虎卻能吃人。
為什麽南方的人家,會在房梁正中貼上“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就是害怕有人舌頭長亂講話,一語成讖,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每天上朝,麵對年幼的周恭帝和小符太後,趙匡胤畢恭畢敬,生怕哪裏做得不到位,被大臣們拿住小辮子。符太後越是平靜,趙匡胤的心裏越是暗潮湧動。
我們敢肯定地說,如果還是柴榮當皇上,趙匡胤一定會兢兢業業幹到老,位極人臣,然後光榮退休,頤養天年,死了葬在柴榮旁邊。
沒了柴榮的大周,已經徹底關閉了天下一統模式,自己很難再迴到那意氣風發、叱吒風雲的戰場。
曆史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假設,沒有如果。
趙匡胤現在遇到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京城到處都是老柴家的耳線,哪一天小符太後不耐煩了,自己一家老小,著實前途未卜,命運堪憂。
反,對不起仁兄柴榮的信任和委托,自己畢竟是托孤的老臣。
不反,就是拋棄自己多年拚死拚活掙來的一身戎裝,富貴榮華。放棄,他真的辦不到,放棄之後,麵臨的或許還有一個後果,那就是被滿門抄斬。
按照五代時期當皇帝的公式慣例,武將若是掌控國家主力軍,隻要想做皇帝,那是易如反掌,廢帝自立就可以了。
十年前,太祖郭威取代後漢的時候,趙匡胤是全程參與的。
郭威的稱帝過程是:先讓手下將領發了假情報,說契丹南下進犯。然後奉太後之命領兵出城,到了澶州,將士們發生兵變,郭威黃旗加身,被擁立為帝,迴京,奪權登基。
出來混是要還的。郭威是否會想到,十年後,有人會將他的稱帝過程,原封不動地重新演繹一遍。
嗜欲深者天機淺。這時候,人心裏麵是最空虛的。
趙匡胤想了很多,騎泥馬時的年少輕狂,大鬧勾欄院的豪氣,王彥超的冷漠,張桂英的火熱,瓜田老伯、襄陽老僧的仗義,賭輸華山的無奈,京娘那種期盼的眼神,高辛廟的占卜,滁州城下淋雨的老父親,他又想到那些為了生計流浪街頭的難民,楚州城女屍身下吃奶的嬰兒。
他覺得自己有種責任,和大哥柴榮不同的一種責任,他應該擔當起來,為自己,也為了天下蒼生。
趙匡胤發現自己一天也離不開苗廣義、趙普、鄭恩、石守信、高懷德這些兄弟。
◆ 遭妹追打
顯德七年(960)大年初一,早朝。
文武百官正互賀新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邊關的戰報就到了,北漢聯合契丹興兵南下,犯我邊境。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派趙匡胤統率大軍北上禦敵。理由很簡單,因為,遼兵害怕趙匡胤。
小符太後準奏。
趙匡胤出班奏道:“臣所領禁軍不過五千人,兵少將寡,無法抵禦聯軍的鐵騎。”
範質、王溥、魏仁浦又和太後緊急商議,為了江山無恙,黎民安康,決定授予趙匡胤虎符,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北上禦敵。
大過年的,整個開封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
可是有一個人心裏麵卻是亂得不行,那就是趙匡胤。
“點檢做天子”,榮登東京960年年度流行語的榜首,人們見麵打招唿,除了“恭喜發財”,就是“點檢做天子”。
這句話就像針一樣紮在趙匡胤的心坎上,走一步都疼,不走也疼。
和他有著一樣焦慮的,還有那些富戶大賈。有點常識的人都能預感到要變天了,為了保住財產,有些人已經開始舉家搬遷,到外地去躲避風險。
此時正是那種“欲出未出”的日出時刻。
走在街上,趙匡胤望著初升的太陽,此情此景,禁不住吟詩一首: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
下了朝,趙匡胤心中有點慌亂,此次帶兵北上,檢驗傳言真假的時刻即將來臨。
他信步走到廚房,妹妹正忙著包餃子。
匡胤道:“現在京城的人到處都在傳‘點檢做天子’的謠言,小妹怎麽看,能否跟哥說兩句掏心窩子的話?”
老趙家一門出龍子,也出虎女。
妹妹一聽哥哥這麽問,頓時怒火上升,她忍著怒氣喚匡胤道:“二哥,你附耳過來,我告訴你。”
匡胤真的走上前,想聽聽她有什麽高見。
誰知妹妹抄起擀麵杖,照著匡胤的屁股就是一下子,嗬斥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還要跑迴家嚇唬女人孩子,這算是什麽本事?”
緊接著又舉起擀麵杖,匡胤有些尷尬,他笑著躲開了,“妹妹言之在理!”
永遠做一流的自己,不做二流的別人,我又不是二流子,我值得!
趙匡胤披掛整齊,飛馬來到禁軍大營。
十萬大軍早已列隊完畢,等待他的檢閱。
◆ 天上有兩個太陽
正月初三寅時,趙匡胤率領大軍離開東京城。
為什麽會選在這一天出征?
因為道長苗廣義要演一出大戲。
想當年,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軍八十萬;今天苗道長要向天借一個太陽,助趙匡胤開創三百年盛世太平。
但見他騎在白龍馬上,頭戴簪纓,腳踏雲鞋,身著羽衣繡袍,手搖羽扇,飄逸輕盈,仙氣十足,乍一看,還以為諸葛重生。
玄玄玄,妙妙妙,入玄門,做老道。
樂自在,任逍遙。升紫府,上瓊宵。
玄中妙,妙中玄,打破玄機玄通妙,
一性圓明若看破,跟我出家當老道。
苗廣義念念有詞,臨近中午(巳時時分),天空中果然出現兩個太陽,一黑一白,相互疊加,處於互相搏殺的狀態。
史載:“日下複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
掌書記楚昭甫騎著馬和道長苗廣義,走在一起。
楚昭輔,字拱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 ,年輕時在永興軍節度使劉詞帳下任職,以才華著稱,跟趙普是好哥們,經趙普引薦,加入趙氏集團,成為趙匡胤的親信幕僚。
雖然沒有鑼鼓喧天,沒有腳踏七星,書符咒水,急急如律令,大戲還是如期的開始了!
苗廣義指著天空說道:“楚先生,你快看!”
楚昭甫仰頭向空中望去,“啊!”的一聲,驚唿起來:“大家快看,天上有兩個太陽。”
將士們紛紛抬頭向天上望去,各個驚得下巴耷拉了好長,十萬大軍紛紛手搭涼棚,目不轉睛望著天上的太陽。
“天有二日,這是兇還是吉?道長你怎麽看!”
苗廣義指著天空對眾人道:“所謂‘天無二日’,現在天上有兩個太陽,一日克一日,要出新天子,天有二日乃是世有二主之兆,這是天命。”
“天命”之言很快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全軍,隊伍開始躁動起來。
加上“點檢做天子”的傳言,所有人都相信,這天下要換新主人了。
一個百年難遇的天氣現象,讓苗廣義給遇上了,也猜到了。
世上總有些事情是以巧合的方式出現的,或許這就是天意。
苗道長和楚先生都說了,“一日克一日,當出新天子”,在廣大的軍士眼裏,點檢趙匡胤儼然天意有賜,授命有兆。
上天給了人有限的力量,也給了人無限的欲望。
曆史終於在苗廣義、趙普、趙匡義、楚昭輔等人的精心策劃下,一步一步走向著那個“點檢做天子”的讖語,走向應有的宿命。
◆ 兵變陳橋驛
此時的東京城,也刮起了“出征之日,點檢為天子”的傳聞。
顯然是有人煽風點火,為某些人某些事大造聲勢。
至於是誰,大家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
朝中文武百官,個個麵麵相覷,想著如何站隊,如何保家,如何安身立命。
宰相範質有些後悔,也有些無奈,百無一用是書生,太多的時候,槍杆子壓倒筆杆子。此時此刻,也隻能靜觀其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當夜,後周大軍在距離開封東北不遠處的陳橋驛安營紮寨。
趙普和趙匡義的親信,開始在軍中,發表激情演說:
“當今皇上年幼,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血染沙場,又有誰知道呢?不如擁立趙匡胤做天子,擁立之功,必得封賞,可以安頓一家老小,再去北征,豈不更好。”
士兵們的高漲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有一部分將領,開始聚集在一起,密謀如何“立點檢做天子”。
他們先找到趙普和趙匡義,說出了他們的想法。
二人把頭搖的跟撥浪鼓子似的,“不行!不行!”。將領們碰了一鼻子灰,隻得離開。
可是,密謀造反這是“掉腦袋誅九族”的大罪,開弓沒有迴頭箭,這事既然已經做了,就沒有退路可言。
眾將領隻得再次迴來。
這時候,我們的男一號主人公,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由於當晚酒喝得有點多,正在酣睡”。
一將領道:“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趙普道:“太尉赤忠,必不汝赦。”就是說趙匡胤對大周皇帝絕對是忠誠的,如果他酒醒後,肯定不會赦免你們。
有些膽小的將領,聽趙普這麽說,心裏麵開始打退堂鼓;那些膽大的,根本不理會趙普怎麽說,他們是鐵了心了要,要“立點檢做天子”。
趙普道:“如果要‘立點檢做天子’,有一條你們必須做到,否則免談。”趙普終於開了口,眾將一看有戲,都點頭答應,願意聽趙普的。
趙普道:“你們先迴去管好你們的手下,迴京後,一定不要發生燒殺搶掠的事,‘違命令者死罪’,一定要保障京城不能出亂子。”
趙普知道,每次改朝換代,必定要發生流血事件,京城如果一亂,天下就會大亂,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就會打進京城來搶皇帝寶座,到那時候,就不好辦了。
眾將領都拍著胸脯向趙普作了保證,趙普一看這事成了,就讓這些將領分頭去準備了。
接著,趙普做了三件事。
一、派人把趙匡胤的家小保護起來;
二、派出趙匡胤的心腹愛將郭廷斌秘密返迴開封城,和駐守京師的石守信、王審琦秘密約定,作為內應,迎接趙匡胤進城,一切都做的天衣無縫。
三、確定“立點檢做天子”的下一步行動方案,為所有支持擁戴的將領,做了明確的分工。
這些將領都叫什麽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或許是故意不寫的。
◆ 黃袍加身
正月初四一早,天還未亮,趙匡胤“酒醉未醒”,尚在睡夢當中。大腕總是這樣的從容,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一大批將校,唿喊著“點檢做天子”的口號,開始在中軍帳外集結。
趙普會同趙匡義、鄭恩、潘美等幾員大將衝進中軍帳,將趙匡胤推醒,擁出大帳。
眾將齊聲高唿:“軍中無主,請點檢做皇帝。”
這時,衝上來幾個人,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七手八腳地披在趙匡胤身上。
趙普、趙匡義、鄭恩、潘美、楚昭甫等人,搶先跪倒,口稱“萬歲”,眾將跟著紛紛跪倒,山唿萬歲,這動靜幾乎快把這中軍帳給震塌了。
趙匡胤揉了揉眼睛,顯得有些無奈,正色道:“你們這些人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我發出的號令,你們願意聽嗎?”
眾將一致表示,願意唯命是從。
推也不能推,讓也不能讓。
有道是“福禍無門,惟人自招,天道無親,唯與善人。”做事要循天理,更要順人心。
一味地忍讓,換來的可能就是無盡的痛苦和滅頂之災。
趙匡胤道:“爾等願意聽我號令,我權且做這個天子,否則的話,我就不能當這個皇上。”
當即宣布三大鐵律:
一、大軍到達開封後,必須秋毫無犯;
二、不得驚犯符太後和小皇帝,不得侵淩各位公卿大臣;
三、不得侵掠朝市府庫;
以上三條,務必嚴格遵守,違命者斬!
眾將士齊聲應諾。
看看再無異議,趙匡胤正式接受眾將士的跪拜。
“萬歲!萬歲!萬萬歲!”喊聲響徹雲霄,震動四野,山河共鳴,日月同輝。
趙匡胤宣布,整飭隊伍,迴師開封。
史書上對於陳橋兵變,一口咬定說趙匡胤是無辜的,他是在被逼無奈下,不得不發起的一場改朝換代軍事行動。
也有人說這是趙氏集團蓄謀已久的一場軍事政變。
然而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來的江山,無論如何洗白,都擺脫不了“國賊篡政”的不良記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二十幾年,沒敢自己稱帝,就是不想擔負“亂臣賊子”的惡名。明代嶽正有詩為證:
倉卒陳橋事變時,都知不與恐難辭。
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大軍初三出城,初四迴城,都城守備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早已得到消息,趙匡胤大軍一到,他們立即派人打開仁和門。
大軍入城,秋毫無犯,除了留下一些做善後工作的將領和少數士兵,其餘的都各迴各家,各找各媽,各自迴到原來的軍營。
搞定了軍隊,接著就是要搞定百官。擒賊先擒王,百官之首就兩個人範質和王溥。
再說那些參加早朝的後周文武百官,聽聞兵變,整個大殿頓時亂城一鍋粥。
不得了了,變天了,趕緊迴家收衣服啊,管好人,關好門,放出狗,保平安吧。
保命是硬道理,文武百官此時也顧不上太後和小皇上了,紛紛作鳥獸散。
“人走茶涼,人死歇菜,大行皇帝啊,你看到了吧,這天要變了,才半年時間,何其快哉!臣無能,臣有罪啊!”範質禁不住失聲痛哭。
他緊緊抓住王溥的手,指甲都快把王溥的手挖出血來,“倉促遣將,吾輩之罪也!”王溥哽咽著不能迴答。
自古疾風知勁草,從來板蕩見忠臣。文武百官中也有硬骨頭沒跑的,他們選擇跟太後站在一起,誓死扞衛小皇帝,扞衛大周。
大將潘美快馬飛奔皇宮,通知在朝的文武百官,“趙匡胤做了天子,大家快去朝拜。”
藝高人膽大,孤身闖皇宮,無視大內侍衛,潘美絕對是好樣的!
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韓通,驚聞兵變,從內廷飛馬而出,想帶兵抵抗。
剛到家門口,就被負責維持京城治安的軍校王彥升追上,一刀斃命,接著王彥升又滅了韓通一門。
之前,韓通之子韓橐駝就覺察到趙匡胤的野心,並奉勸韓通早為之預備,可惜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據陳保衡撰《韓通墓誌銘》載:韓通家遇害的為韓通夫婦及其長子、二子、三子,三歲的幼子及四個女兒則未被殺害。
整個改朝換代,這是這一天裏開封城所發生的唯一的一場流血事件。
當年郭威兵變奪權,血洗東京城,趙匡胤是堅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在自己這裏出現。
趙匡胤迴到自己的點檢辦公室,很快,大將潘美就把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位宰相大人帶到趙匡胤麵前。
範質上來就質問道:“先帝對太尉親同手足,今日如何生此大變?”
趙匡胤道:“世宗待我恩義深重,現在我被將士們逼著當了這個皇帝,一旦至此,慚負天地,你們說該怎麽辦?”
在鐵甲環伺之下,範質、王溥不知該怎麽迴答。
大將羅彥瓌聲色俱厲地吼道:“我們大家今天,一定要請點檢做天子!”眾將附和。
王溥嚇得麵如土色,趕快跪倒,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向上磕頭,範質和魏仁浦一看,我也磕頭吧,向趙匡胤行了跪拜之禮。
隨著宰相們的這一跪拜,趙匡胤離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寶座,就隻差最後一道程序——禪讓之禮。
柴榮一死,小木牌的事並沒有就此打住,狗仔隊們就喜歡捕風捉影,傳遞小道消息。“點檢做天子”的傳言,在京城開封越傳越邪乎,似乎就是接下來的天氣預報。
“點檢都換人了,怎麽傳言還存在呢?”
趙匡胤心裏很是矛盾,這就等於自己天天背著個鍋在做事。
人人都想做皇帝,他打心眼裏不想造自己大哥柴榮的反,廢幼帝自立,他沒這麽想,或是暫時還沒想好。
可是人言可畏,傳言似虎。人無害虎意,虎卻能吃人。
為什麽南方的人家,會在房梁正中貼上“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就是害怕有人舌頭長亂講話,一語成讖,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每天上朝,麵對年幼的周恭帝和小符太後,趙匡胤畢恭畢敬,生怕哪裏做得不到位,被大臣們拿住小辮子。符太後越是平靜,趙匡胤的心裏越是暗潮湧動。
我們敢肯定地說,如果還是柴榮當皇上,趙匡胤一定會兢兢業業幹到老,位極人臣,然後光榮退休,頤養天年,死了葬在柴榮旁邊。
沒了柴榮的大周,已經徹底關閉了天下一統模式,自己很難再迴到那意氣風發、叱吒風雲的戰場。
曆史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假設,沒有如果。
趙匡胤現在遇到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京城到處都是老柴家的耳線,哪一天小符太後不耐煩了,自己一家老小,著實前途未卜,命運堪憂。
反,對不起仁兄柴榮的信任和委托,自己畢竟是托孤的老臣。
不反,就是拋棄自己多年拚死拚活掙來的一身戎裝,富貴榮華。放棄,他真的辦不到,放棄之後,麵臨的或許還有一個後果,那就是被滿門抄斬。
按照五代時期當皇帝的公式慣例,武將若是掌控國家主力軍,隻要想做皇帝,那是易如反掌,廢帝自立就可以了。
十年前,太祖郭威取代後漢的時候,趙匡胤是全程參與的。
郭威的稱帝過程是:先讓手下將領發了假情報,說契丹南下進犯。然後奉太後之命領兵出城,到了澶州,將士們發生兵變,郭威黃旗加身,被擁立為帝,迴京,奪權登基。
出來混是要還的。郭威是否會想到,十年後,有人會將他的稱帝過程,原封不動地重新演繹一遍。
嗜欲深者天機淺。這時候,人心裏麵是最空虛的。
趙匡胤想了很多,騎泥馬時的年少輕狂,大鬧勾欄院的豪氣,王彥超的冷漠,張桂英的火熱,瓜田老伯、襄陽老僧的仗義,賭輸華山的無奈,京娘那種期盼的眼神,高辛廟的占卜,滁州城下淋雨的老父親,他又想到那些為了生計流浪街頭的難民,楚州城女屍身下吃奶的嬰兒。
他覺得自己有種責任,和大哥柴榮不同的一種責任,他應該擔當起來,為自己,也為了天下蒼生。
趙匡胤發現自己一天也離不開苗廣義、趙普、鄭恩、石守信、高懷德這些兄弟。
◆ 遭妹追打
顯德七年(960)大年初一,早朝。
文武百官正互賀新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邊關的戰報就到了,北漢聯合契丹興兵南下,犯我邊境。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派趙匡胤統率大軍北上禦敵。理由很簡單,因為,遼兵害怕趙匡胤。
小符太後準奏。
趙匡胤出班奏道:“臣所領禁軍不過五千人,兵少將寡,無法抵禦聯軍的鐵騎。”
範質、王溥、魏仁浦又和太後緊急商議,為了江山無恙,黎民安康,決定授予趙匡胤虎符,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北上禦敵。
大過年的,整個開封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
可是有一個人心裏麵卻是亂得不行,那就是趙匡胤。
“點檢做天子”,榮登東京960年年度流行語的榜首,人們見麵打招唿,除了“恭喜發財”,就是“點檢做天子”。
這句話就像針一樣紮在趙匡胤的心坎上,走一步都疼,不走也疼。
和他有著一樣焦慮的,還有那些富戶大賈。有點常識的人都能預感到要變天了,為了保住財產,有些人已經開始舉家搬遷,到外地去躲避風險。
此時正是那種“欲出未出”的日出時刻。
走在街上,趙匡胤望著初升的太陽,此情此景,禁不住吟詩一首: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
下了朝,趙匡胤心中有點慌亂,此次帶兵北上,檢驗傳言真假的時刻即將來臨。
他信步走到廚房,妹妹正忙著包餃子。
匡胤道:“現在京城的人到處都在傳‘點檢做天子’的謠言,小妹怎麽看,能否跟哥說兩句掏心窩子的話?”
老趙家一門出龍子,也出虎女。
妹妹一聽哥哥這麽問,頓時怒火上升,她忍著怒氣喚匡胤道:“二哥,你附耳過來,我告訴你。”
匡胤真的走上前,想聽聽她有什麽高見。
誰知妹妹抄起擀麵杖,照著匡胤的屁股就是一下子,嗬斥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還要跑迴家嚇唬女人孩子,這算是什麽本事?”
緊接著又舉起擀麵杖,匡胤有些尷尬,他笑著躲開了,“妹妹言之在理!”
永遠做一流的自己,不做二流的別人,我又不是二流子,我值得!
趙匡胤披掛整齊,飛馬來到禁軍大營。
十萬大軍早已列隊完畢,等待他的檢閱。
◆ 天上有兩個太陽
正月初三寅時,趙匡胤率領大軍離開東京城。
為什麽會選在這一天出征?
因為道長苗廣義要演一出大戲。
想當年,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軍八十萬;今天苗道長要向天借一個太陽,助趙匡胤開創三百年盛世太平。
但見他騎在白龍馬上,頭戴簪纓,腳踏雲鞋,身著羽衣繡袍,手搖羽扇,飄逸輕盈,仙氣十足,乍一看,還以為諸葛重生。
玄玄玄,妙妙妙,入玄門,做老道。
樂自在,任逍遙。升紫府,上瓊宵。
玄中妙,妙中玄,打破玄機玄通妙,
一性圓明若看破,跟我出家當老道。
苗廣義念念有詞,臨近中午(巳時時分),天空中果然出現兩個太陽,一黑一白,相互疊加,處於互相搏殺的狀態。
史載:“日下複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
掌書記楚昭甫騎著馬和道長苗廣義,走在一起。
楚昭輔,字拱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 ,年輕時在永興軍節度使劉詞帳下任職,以才華著稱,跟趙普是好哥們,經趙普引薦,加入趙氏集團,成為趙匡胤的親信幕僚。
雖然沒有鑼鼓喧天,沒有腳踏七星,書符咒水,急急如律令,大戲還是如期的開始了!
苗廣義指著天空說道:“楚先生,你快看!”
楚昭甫仰頭向空中望去,“啊!”的一聲,驚唿起來:“大家快看,天上有兩個太陽。”
將士們紛紛抬頭向天上望去,各個驚得下巴耷拉了好長,十萬大軍紛紛手搭涼棚,目不轉睛望著天上的太陽。
“天有二日,這是兇還是吉?道長你怎麽看!”
苗廣義指著天空對眾人道:“所謂‘天無二日’,現在天上有兩個太陽,一日克一日,要出新天子,天有二日乃是世有二主之兆,這是天命。”
“天命”之言很快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全軍,隊伍開始躁動起來。
加上“點檢做天子”的傳言,所有人都相信,這天下要換新主人了。
一個百年難遇的天氣現象,讓苗廣義給遇上了,也猜到了。
世上總有些事情是以巧合的方式出現的,或許這就是天意。
苗道長和楚先生都說了,“一日克一日,當出新天子”,在廣大的軍士眼裏,點檢趙匡胤儼然天意有賜,授命有兆。
上天給了人有限的力量,也給了人無限的欲望。
曆史終於在苗廣義、趙普、趙匡義、楚昭輔等人的精心策劃下,一步一步走向著那個“點檢做天子”的讖語,走向應有的宿命。
◆ 兵變陳橋驛
此時的東京城,也刮起了“出征之日,點檢為天子”的傳聞。
顯然是有人煽風點火,為某些人某些事大造聲勢。
至於是誰,大家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
朝中文武百官,個個麵麵相覷,想著如何站隊,如何保家,如何安身立命。
宰相範質有些後悔,也有些無奈,百無一用是書生,太多的時候,槍杆子壓倒筆杆子。此時此刻,也隻能靜觀其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當夜,後周大軍在距離開封東北不遠處的陳橋驛安營紮寨。
趙普和趙匡義的親信,開始在軍中,發表激情演說:
“當今皇上年幼,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血染沙場,又有誰知道呢?不如擁立趙匡胤做天子,擁立之功,必得封賞,可以安頓一家老小,再去北征,豈不更好。”
士兵們的高漲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有一部分將領,開始聚集在一起,密謀如何“立點檢做天子”。
他們先找到趙普和趙匡義,說出了他們的想法。
二人把頭搖的跟撥浪鼓子似的,“不行!不行!”。將領們碰了一鼻子灰,隻得離開。
可是,密謀造反這是“掉腦袋誅九族”的大罪,開弓沒有迴頭箭,這事既然已經做了,就沒有退路可言。
眾將領隻得再次迴來。
這時候,我們的男一號主人公,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由於當晚酒喝得有點多,正在酣睡”。
一將領道:“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趙普道:“太尉赤忠,必不汝赦。”就是說趙匡胤對大周皇帝絕對是忠誠的,如果他酒醒後,肯定不會赦免你們。
有些膽小的將領,聽趙普這麽說,心裏麵開始打退堂鼓;那些膽大的,根本不理會趙普怎麽說,他們是鐵了心了要,要“立點檢做天子”。
趙普道:“如果要‘立點檢做天子’,有一條你們必須做到,否則免談。”趙普終於開了口,眾將一看有戲,都點頭答應,願意聽趙普的。
趙普道:“你們先迴去管好你們的手下,迴京後,一定不要發生燒殺搶掠的事,‘違命令者死罪’,一定要保障京城不能出亂子。”
趙普知道,每次改朝換代,必定要發生流血事件,京城如果一亂,天下就會大亂,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就會打進京城來搶皇帝寶座,到那時候,就不好辦了。
眾將領都拍著胸脯向趙普作了保證,趙普一看這事成了,就讓這些將領分頭去準備了。
接著,趙普做了三件事。
一、派人把趙匡胤的家小保護起來;
二、派出趙匡胤的心腹愛將郭廷斌秘密返迴開封城,和駐守京師的石守信、王審琦秘密約定,作為內應,迎接趙匡胤進城,一切都做的天衣無縫。
三、確定“立點檢做天子”的下一步行動方案,為所有支持擁戴的將領,做了明確的分工。
這些將領都叫什麽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或許是故意不寫的。
◆ 黃袍加身
正月初四一早,天還未亮,趙匡胤“酒醉未醒”,尚在睡夢當中。大腕總是這樣的從容,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一大批將校,唿喊著“點檢做天子”的口號,開始在中軍帳外集結。
趙普會同趙匡義、鄭恩、潘美等幾員大將衝進中軍帳,將趙匡胤推醒,擁出大帳。
眾將齊聲高唿:“軍中無主,請點檢做皇帝。”
這時,衝上來幾個人,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七手八腳地披在趙匡胤身上。
趙普、趙匡義、鄭恩、潘美、楚昭甫等人,搶先跪倒,口稱“萬歲”,眾將跟著紛紛跪倒,山唿萬歲,這動靜幾乎快把這中軍帳給震塌了。
趙匡胤揉了揉眼睛,顯得有些無奈,正色道:“你們這些人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我發出的號令,你們願意聽嗎?”
眾將一致表示,願意唯命是從。
推也不能推,讓也不能讓。
有道是“福禍無門,惟人自招,天道無親,唯與善人。”做事要循天理,更要順人心。
一味地忍讓,換來的可能就是無盡的痛苦和滅頂之災。
趙匡胤道:“爾等願意聽我號令,我權且做這個天子,否則的話,我就不能當這個皇上。”
當即宣布三大鐵律:
一、大軍到達開封後,必須秋毫無犯;
二、不得驚犯符太後和小皇帝,不得侵淩各位公卿大臣;
三、不得侵掠朝市府庫;
以上三條,務必嚴格遵守,違命者斬!
眾將士齊聲應諾。
看看再無異議,趙匡胤正式接受眾將士的跪拜。
“萬歲!萬歲!萬萬歲!”喊聲響徹雲霄,震動四野,山河共鳴,日月同輝。
趙匡胤宣布,整飭隊伍,迴師開封。
史書上對於陳橋兵變,一口咬定說趙匡胤是無辜的,他是在被逼無奈下,不得不發起的一場改朝換代軍事行動。
也有人說這是趙氏集團蓄謀已久的一場軍事政變。
然而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來的江山,無論如何洗白,都擺脫不了“國賊篡政”的不良記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二十幾年,沒敢自己稱帝,就是不想擔負“亂臣賊子”的惡名。明代嶽正有詩為證:
倉卒陳橋事變時,都知不與恐難辭。
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大軍初三出城,初四迴城,都城守備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早已得到消息,趙匡胤大軍一到,他們立即派人打開仁和門。
大軍入城,秋毫無犯,除了留下一些做善後工作的將領和少數士兵,其餘的都各迴各家,各找各媽,各自迴到原來的軍營。
搞定了軍隊,接著就是要搞定百官。擒賊先擒王,百官之首就兩個人範質和王溥。
再說那些參加早朝的後周文武百官,聽聞兵變,整個大殿頓時亂城一鍋粥。
不得了了,變天了,趕緊迴家收衣服啊,管好人,關好門,放出狗,保平安吧。
保命是硬道理,文武百官此時也顧不上太後和小皇上了,紛紛作鳥獸散。
“人走茶涼,人死歇菜,大行皇帝啊,你看到了吧,這天要變了,才半年時間,何其快哉!臣無能,臣有罪啊!”範質禁不住失聲痛哭。
他緊緊抓住王溥的手,指甲都快把王溥的手挖出血來,“倉促遣將,吾輩之罪也!”王溥哽咽著不能迴答。
自古疾風知勁草,從來板蕩見忠臣。文武百官中也有硬骨頭沒跑的,他們選擇跟太後站在一起,誓死扞衛小皇帝,扞衛大周。
大將潘美快馬飛奔皇宮,通知在朝的文武百官,“趙匡胤做了天子,大家快去朝拜。”
藝高人膽大,孤身闖皇宮,無視大內侍衛,潘美絕對是好樣的!
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韓通,驚聞兵變,從內廷飛馬而出,想帶兵抵抗。
剛到家門口,就被負責維持京城治安的軍校王彥升追上,一刀斃命,接著王彥升又滅了韓通一門。
之前,韓通之子韓橐駝就覺察到趙匡胤的野心,並奉勸韓通早為之預備,可惜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據陳保衡撰《韓通墓誌銘》載:韓通家遇害的為韓通夫婦及其長子、二子、三子,三歲的幼子及四個女兒則未被殺害。
整個改朝換代,這是這一天裏開封城所發生的唯一的一場流血事件。
當年郭威兵變奪權,血洗東京城,趙匡胤是堅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在自己這裏出現。
趙匡胤迴到自己的點檢辦公室,很快,大將潘美就把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位宰相大人帶到趙匡胤麵前。
範質上來就質問道:“先帝對太尉親同手足,今日如何生此大變?”
趙匡胤道:“世宗待我恩義深重,現在我被將士們逼著當了這個皇帝,一旦至此,慚負天地,你們說該怎麽辦?”
在鐵甲環伺之下,範質、王溥不知該怎麽迴答。
大將羅彥瓌聲色俱厲地吼道:“我們大家今天,一定要請點檢做天子!”眾將附和。
王溥嚇得麵如土色,趕快跪倒,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向上磕頭,範質和魏仁浦一看,我也磕頭吧,向趙匡胤行了跪拜之禮。
隨著宰相們的這一跪拜,趙匡胤離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寶座,就隻差最後一道程序——禪讓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