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文表現出的姿態,令得李秘鬆了一口氣。
但李秘仍舊有疑惑之處。
“府君早知道徐敬業要造反,為何沒有戒備,仍舊放任行商和旅人進出縣城?”
李思文嗬嗬一笑道:“江寧乃是金陵所在之地,這小縣城乃是進入金陵的必經之路,如果徹底禁閉,金陵必定大亂……”
金陵乃是唐朝人對後世南京的通稱,也有人將之稱為歸化、白下、江寧等。
但官方的正式稱唿其實是升州。
這一大片區域的中心地帶並非現在的江寧小縣城,而是升州城,那裏才是金陵的核心地帶。
李秘遲疑片刻,還是朝李思文建議道:
“府君,魏思溫要帶著廬陵王入城,他們的船正在排隊通關,若他的船大張旗鼓進入渡口,可不是什麽好事……”
“廬陵王?他要來江寧?!!!”
李思文也緊張了起來。
身為潤州刺史,他可算是站在麵對反賊集團的最前線,對反賊最是了解。
徐敬業不就是打著李賢和李顯的旗號,要匡複李唐天下麽。
如果廬陵王來到江寧的消息傳出去,反賊們必定士氣大振,到時候根本守不住。
而且江南地區原本是李孝恭一直在治理,他們對李唐素來就有好感,忠誠度很高。
如果廬陵王來到江寧的消息傳出去,必然有人選擇追隨,這些人會成為徐敬業的內應,想要守住金陵就更加不可能了。
“李補闕的意思是?”
“關閉渡口和城門!”
李秘的想法很簡單,雖然魏思溫一定會想方設法入城,也必然會入城,但關閉渡口和城門,會給他帶來極大的阻礙,大大延緩他入城的進度。
“李補闕,江寧小城是進入升州城的門戶,若徹底關閉,那些個行商和旅人全都沒法進來,屆時怕是要生亂……不過你對江寧的情況不甚了解,也是情有可原……”
“再者,徐敬業這逆子必然會來攻打升州城,我等要守城,人力是最重要的,雖然免不了有人生出異心,但隻要我等官府能正確宣導,這些人入城之後,就是最堅實的守城力量了!”
李思文不愧是一方牧守,思考問題的角度與李秘自是截然不同的。
然而李秘也有自己的理由。
“府君,不是我滅自己威風,長他人誌氣,無論是江寧小城還是金陵,都是守不住的,與其讓他們進來,還不如讓他們散去,如此才能減少無畏的傷亡……”
李思文眉頭緊皺:“李補闕,明知事不可為而為之,才是大丈夫所為。”
“徐敬業擁兵二十萬,固是抵擋不住,難道我現在就要帶著百姓逃跑?”
“若是這般,我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投降。”
這就是立場和三觀的區別所在了。
李秘一心想要對百姓好,不希望百姓卷入戰火之中。
但大唐朝尚武不是沒有群眾基礎的。
這些唐人不僅僅隻是為了一日兩餐,他們心中有家國天下的情懷,他們並不像後世那些百姓那般麻木不仁。
“府君教訓得是,李秘本來就沒什麽軍事才能,也沒有做官的本事,這件事確實不該瞎提建議。”
“但我的本意是想將廬陵王在江寧這件事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府君可有良策?”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而且要不恥下問,這是李秘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本素養。
李思文對李秘的表態很是滿意。
“我明白李補闕的意圖,但我認為恰恰相反,放了廬陵王進來,讓他與我等一道守城,無論生死,徐敬業都不可能拿他做旗號,對於整個平叛大業而言,擁有著至關重要,甚至逆轉口碑的效果!”
李秘也嚇了一大跳。
本以為李思文是個謹小慎微的濁官,沒想到他竟如此大膽。
他的戰略意圖是要拿廬陵王一家老小來冒險。
徐敬業想要打起廬陵王的旗號來,但如果廬陵王被裹挾到江南來,卻選擇了忠於武則天,而且帶領百姓抗擊反賊,誓死守城,那麽徐敬業所謂的師出有名,也就徹底瓦解了!
“可是魏思溫……怕是不會讓府君如願以償……”
李思文嗬嗬一笑:“我與魏思溫打過交道,其人卻是奸猾狡詐至極,但對付這種人,千萬不要跟他耍心眼,遇上這種花裏胡哨的人,真誠簡單,才是最有效的應對之法。”
雖然隻是短短交談,但李秘由衷佩服起李思文來了。
這個人有著極強的大局觀念,又足夠忠貞,粗中有細,大智若愚,是個極其合格的封疆大吏。
“是李秘多慮了,金陵有府君鎮守,乃是大唐的福氣!”
李思文擺了擺手,謙遜了兩句,當即讓佐貳官擬寫通告。
那佐貳官就在一旁的桌子上唰唰書寫,李秘倒是有些好奇起來。
“府君,怎麽不去官署辦公?”
李秘其實早有疑惑。
這刺史府雖然修造得極其氣派,但不像官署,更像前任刺史的私宅。
李思文從一開始就解釋,甩鍋,說是前任刺史修造的,並非自己的宅子,應該也是知道這私宅的規模多少有些僭越了。
“李補闕沒來過金陵吧?”
李秘訕訕一笑,點了點頭。
“很多人都將江寧當成潤州的治所,這些都是前朝留下來的舊印象了……”
“潤州真正的治所在丹徒縣,官署也在丹徒縣……”
“丹徒縣?那為何府君要來江寧?”
“因為江寧是金陵門戶,江寧守不住,升州城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府君將所有兵馬都帶來江寧,徹底放棄了丹徒?”
李思文搖頭苦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沉默片刻,李秘到底是咬牙開口道。
“府君,李秘不懂軍事,按說不該亂提意見,但李秘有個疑問……”
“魏思溫建議徐敬業直取洛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害怕分兵……”
“府君集中兵力把守江寧門戶,應該是正確的。”
“但……攻防有別,攻擊之時,戰線應該如同刀尖錐子一般,而防守則如同水流一般。”
“如果將兵力全都集中在江寧,這裏就會變成一座孤城,就算他們打不下來,也可以圍困,屆時該如何是好?”
李秘雖然不懂軍事,但看過很多戰爭片,對曆史上一些經典戰役也記憶猶新。
其實還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刀槍劍戟都做成尖頭的,而盾牌卻做成圓形的。
這就是攻與防的精髓所在,這應該是個常識。
或者說,對後世靈魂的李秘而言,是個常識。
至於放在古代,放在具體的情況之下,李秘就不得而知,這也是他疑惑的點。
李思文苦笑一聲,朝李秘道:“李補闕且隨我來,待我慢慢與你講個仔細……”
但李秘仍舊有疑惑之處。
“府君早知道徐敬業要造反,為何沒有戒備,仍舊放任行商和旅人進出縣城?”
李思文嗬嗬一笑道:“江寧乃是金陵所在之地,這小縣城乃是進入金陵的必經之路,如果徹底禁閉,金陵必定大亂……”
金陵乃是唐朝人對後世南京的通稱,也有人將之稱為歸化、白下、江寧等。
但官方的正式稱唿其實是升州。
這一大片區域的中心地帶並非現在的江寧小縣城,而是升州城,那裏才是金陵的核心地帶。
李秘遲疑片刻,還是朝李思文建議道:
“府君,魏思溫要帶著廬陵王入城,他們的船正在排隊通關,若他的船大張旗鼓進入渡口,可不是什麽好事……”
“廬陵王?他要來江寧?!!!”
李思文也緊張了起來。
身為潤州刺史,他可算是站在麵對反賊集團的最前線,對反賊最是了解。
徐敬業不就是打著李賢和李顯的旗號,要匡複李唐天下麽。
如果廬陵王來到江寧的消息傳出去,反賊們必定士氣大振,到時候根本守不住。
而且江南地區原本是李孝恭一直在治理,他們對李唐素來就有好感,忠誠度很高。
如果廬陵王來到江寧的消息傳出去,必然有人選擇追隨,這些人會成為徐敬業的內應,想要守住金陵就更加不可能了。
“李補闕的意思是?”
“關閉渡口和城門!”
李秘的想法很簡單,雖然魏思溫一定會想方設法入城,也必然會入城,但關閉渡口和城門,會給他帶來極大的阻礙,大大延緩他入城的進度。
“李補闕,江寧小城是進入升州城的門戶,若徹底關閉,那些個行商和旅人全都沒法進來,屆時怕是要生亂……不過你對江寧的情況不甚了解,也是情有可原……”
“再者,徐敬業這逆子必然會來攻打升州城,我等要守城,人力是最重要的,雖然免不了有人生出異心,但隻要我等官府能正確宣導,這些人入城之後,就是最堅實的守城力量了!”
李思文不愧是一方牧守,思考問題的角度與李秘自是截然不同的。
然而李秘也有自己的理由。
“府君,不是我滅自己威風,長他人誌氣,無論是江寧小城還是金陵,都是守不住的,與其讓他們進來,還不如讓他們散去,如此才能減少無畏的傷亡……”
李思文眉頭緊皺:“李補闕,明知事不可為而為之,才是大丈夫所為。”
“徐敬業擁兵二十萬,固是抵擋不住,難道我現在就要帶著百姓逃跑?”
“若是這般,我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投降。”
這就是立場和三觀的區別所在了。
李秘一心想要對百姓好,不希望百姓卷入戰火之中。
但大唐朝尚武不是沒有群眾基礎的。
這些唐人不僅僅隻是為了一日兩餐,他們心中有家國天下的情懷,他們並不像後世那些百姓那般麻木不仁。
“府君教訓得是,李秘本來就沒什麽軍事才能,也沒有做官的本事,這件事確實不該瞎提建議。”
“但我的本意是想將廬陵王在江寧這件事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府君可有良策?”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而且要不恥下問,這是李秘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本素養。
李思文對李秘的表態很是滿意。
“我明白李補闕的意圖,但我認為恰恰相反,放了廬陵王進來,讓他與我等一道守城,無論生死,徐敬業都不可能拿他做旗號,對於整個平叛大業而言,擁有著至關重要,甚至逆轉口碑的效果!”
李秘也嚇了一大跳。
本以為李思文是個謹小慎微的濁官,沒想到他竟如此大膽。
他的戰略意圖是要拿廬陵王一家老小來冒險。
徐敬業想要打起廬陵王的旗號來,但如果廬陵王被裹挾到江南來,卻選擇了忠於武則天,而且帶領百姓抗擊反賊,誓死守城,那麽徐敬業所謂的師出有名,也就徹底瓦解了!
“可是魏思溫……怕是不會讓府君如願以償……”
李思文嗬嗬一笑:“我與魏思溫打過交道,其人卻是奸猾狡詐至極,但對付這種人,千萬不要跟他耍心眼,遇上這種花裏胡哨的人,真誠簡單,才是最有效的應對之法。”
雖然隻是短短交談,但李秘由衷佩服起李思文來了。
這個人有著極強的大局觀念,又足夠忠貞,粗中有細,大智若愚,是個極其合格的封疆大吏。
“是李秘多慮了,金陵有府君鎮守,乃是大唐的福氣!”
李思文擺了擺手,謙遜了兩句,當即讓佐貳官擬寫通告。
那佐貳官就在一旁的桌子上唰唰書寫,李秘倒是有些好奇起來。
“府君,怎麽不去官署辦公?”
李秘其實早有疑惑。
這刺史府雖然修造得極其氣派,但不像官署,更像前任刺史的私宅。
李思文從一開始就解釋,甩鍋,說是前任刺史修造的,並非自己的宅子,應該也是知道這私宅的規模多少有些僭越了。
“李補闕沒來過金陵吧?”
李秘訕訕一笑,點了點頭。
“很多人都將江寧當成潤州的治所,這些都是前朝留下來的舊印象了……”
“潤州真正的治所在丹徒縣,官署也在丹徒縣……”
“丹徒縣?那為何府君要來江寧?”
“因為江寧是金陵門戶,江寧守不住,升州城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府君將所有兵馬都帶來江寧,徹底放棄了丹徒?”
李思文搖頭苦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沉默片刻,李秘到底是咬牙開口道。
“府君,李秘不懂軍事,按說不該亂提意見,但李秘有個疑問……”
“魏思溫建議徐敬業直取洛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害怕分兵……”
“府君集中兵力把守江寧門戶,應該是正確的。”
“但……攻防有別,攻擊之時,戰線應該如同刀尖錐子一般,而防守則如同水流一般。”
“如果將兵力全都集中在江寧,這裏就會變成一座孤城,就算他們打不下來,也可以圍困,屆時該如何是好?”
李秘雖然不懂軍事,但看過很多戰爭片,對曆史上一些經典戰役也記憶猶新。
其實還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刀槍劍戟都做成尖頭的,而盾牌卻做成圓形的。
這就是攻與防的精髓所在,這應該是個常識。
或者說,對後世靈魂的李秘而言,是個常識。
至於放在古代,放在具體的情況之下,李秘就不得而知,這也是他疑惑的點。
李思文苦笑一聲,朝李秘道:“李補闕且隨我來,待我慢慢與你講個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