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懿宗顯然是在耍無賴。
他對眼前的現狀一概不認,張柬之雖然讓目擊證人都登記造冊,算是正式的立案程序,但這根本奈何不了武懿宗。
因為即便是刑部,也沒有自己的部隊,就憑他手底下那些個捕快和衙役,能做什麽?
刑部雖然主管司法,但嚴格來說,他是審判機構,而不是執行機構。
張柬之對此似乎早有預料,朝武懿宗道:
“武懿宗,我刑部辦案,講的是審查詞理,驗諸證信,隻要證據確鑿,被告人即便不承認,也可以斷案,你自己想清楚了。”
李秘不由訝異,因為張柬之的理念有些超前,需知這個年代口供為王,最重視的就是被告人的口供。
“張柬之這是要驗傷?”
“如果要驗傷的話,同時可以查驗那些金吾衛,隻要確認雙方攻防所留下的痕跡,就能判定到底是誰打誰,甚至能還原事情經過,確定誰先動的手!”
李秘有些激動起來。
因為他接觸過的司法人員,包括徐有功等,刑偵手段單一,技術根本沒有,一味講動機,分析利害關係,最後用口供和證詞來斷案。
而張柬之是目前他見過第一個要講證據的人。
然而太平公主很快就給他兜頭潑下了一盆冷水。
“什麽驗傷?張柬之不是說了麽,審查詞理,這個詞就是證詞的詞,驗諸證信,驗的是目擊人的口供。”
李秘:“……”
白高興一場,到頭來這老兒還是要靠口供來定讞。
這也是李秘為何堅持想成為大唐第一神探的原因之一。
因為這個年代的刑偵概念和技術太過落後,需知要到南宋的時候,宋慈橫空出世,辦案才漸漸開始講證據。
若不是朝堂因素,若不是李秘不擅長勾心鬥角,又因為先天條件而得不到武則天的賞識。
就憑他的刑偵本事,根本不需要多久,就能達成第一神探的夢想了!
不過他還是收拾起自己的小心思。
因為武懿宗對張柬之的“威脅”,顯然並沒有放在心上。
“你該如何辦便如何辦,這些街坊刁民的話,便是說再多也不可信,便是鬧上朝堂,吾也不懼你!”
“誰不知道你張柬之如同一條瘋狗一般樣,死咬著我不放?這個案子你本就該避嫌,然則你身為秋官侍郎,偏聽刁民,卻罔顧禁衛,分明是公報私仇!”
“武懿宗雖寓居長安,遠離朝堂,卻也不是任你拿捏的!”
張柬之眉頭一皺,也有些遲疑了。
大唐朝刑部尚書通常是虛職,是獎賞給有功之臣或者德高望重的老臣的一種榮耀官職。
真正主掌刑部實際工作的,反而是刑部侍郎。
張柬之可以說是刑部的話事人,這個案子牽扯到金吾衛,不是他來辦,誰更有資格?
不過武懿宗卻不笨。
他並不講律法,而是轉向了政治。
張柬之與他之間的矛盾人盡皆知,張柬之來辦這個案子,確實有些不合適。
看出了張柬之的猶豫之後,李秘也大膽向前,突然朝張柬之甩出去一個巴掌!
張柬之是看著李秘走過來的,雖然老了,但本能反應還沒遲鈍,下意識往後躲了過去。
“二郎!”
張柬之眉頭緊皺,太平公主卻是率先開口喝止。
武懿宗等人也是一片愕然。
“好!知道張柬之幫不了他們,這是要內訌了!”
“看吧,這就是刁民頭子,連秋官侍郎都敢打,我等可都看見了,我等都能作證!”
“可不是麽,張侍郎還不趕緊給吾等錄取口供麽,哈哈哈!”
金吾衛們也是憋了一肚子氣。
他們可是軍中貴胄,整個長安城橫著走,何曾受過這等鳥氣。
張柬之慍怒道:“李秘你想幹什麽!”
他的臉色和神態毫不掩飾,仿佛李秘就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這個節骨眼上,還來添什麽亂!
然而李秘卻嗬嗬一笑道:
“張公莫急,我隻是想告訴張公一個道理。”
“道理?”
“或者說原理吧。”
“別廢話!”
張柬之是個冷峻之人,一直以來,都是朝堂上的硬骨頭。
他老老實實做官,熬到七老八十才赴京進入中樞核心,最見不得的就是那些寵臣和佞臣。
在他看來,李秘這種沒有正經出身,一味想著走捷徑的人,同樣是他討厭的行列。
李秘也不敢賣關子。
“我隻是想告訴張侍郎,誰動手打人,誰沒動手,誰打的誰,甚至誰先動的手,不需要證詞,也能查驗得出來。”
“就像適才,我抬手要打,侍郎就躲,這是身體的本能反應,就好像有蟲子飛向你的眼睛,你的眼皮會自動閉合一樣,不受思想控製。”
“這叫做肌肉記憶。”
“緊急避險是一個人的本能,所以攻擊方和防守方的身上,都會留下相關的痕跡。”
“如果剛才我打結實了,侍郎可以躲,躲不過呢?那便抬手來擋,或者伸手抓我,如此一來,要麽你的手上留下防禦傷,要麽我的手袖會被你撕扯。”
“這僅僅隻是一個簡單的耳光,如果是大打出手,像金吾衛這等不當人子的打法,留下的痕跡就更是清晰明顯。”
“再者,街坊叔伯們的身上都留有傷口,諸如鈍器擊打和利器所傷,傷口是不一樣的。”
“街坊們赤手空拳,金吾衛們卻手持利刃,隻消驗傷,便能確定來龍去脈,不需要口供證詞,一樣可以落案定讞!”
李秘一口氣說完,張柬之頓時雙目發亮。
這不是什麽新思路,但卻是一個新的高度!
古時辦案,口供為王。
但也有些所謂的神探,用一些個小聰明,小心思來判斷案子,以揭穿加害者和被告人的謊言。
這些小手段,通常會被當成傳說,甚至到了後世,仍舊留在文學作品之中。
在後世人看來,這些小手段和小心思,太簡單不過。
可在這個時代,卻是隻有神探才能做得出來的。
李秘所提到的驗傷說法,在這個年代也是有的,但很少有用在實戰上的,畢竟口供辦案簡單快捷。
不開口?
那就打!
不說實話?
那就打!
棍子能結案,為何要浪費腦子?
可如今,李秘所說的驗傷,雖然隻是短短一番話,卻道出了基本原理。
從他的話語當中,張柬之聽得出來,李秘是有一整套完整體係的,否則無法如此深入淺出地講明白這個原理。
“退下吧,本官辦案,容不得你插嘴!”
張柬之此言一出,李秘也大皺眉頭。
這老家夥絕對是聽得懂的,為何還如此冷漠?
看樣子他並不打算接受這個建議啊!
他對眼前的現狀一概不認,張柬之雖然讓目擊證人都登記造冊,算是正式的立案程序,但這根本奈何不了武懿宗。
因為即便是刑部,也沒有自己的部隊,就憑他手底下那些個捕快和衙役,能做什麽?
刑部雖然主管司法,但嚴格來說,他是審判機構,而不是執行機構。
張柬之對此似乎早有預料,朝武懿宗道:
“武懿宗,我刑部辦案,講的是審查詞理,驗諸證信,隻要證據確鑿,被告人即便不承認,也可以斷案,你自己想清楚了。”
李秘不由訝異,因為張柬之的理念有些超前,需知這個年代口供為王,最重視的就是被告人的口供。
“張柬之這是要驗傷?”
“如果要驗傷的話,同時可以查驗那些金吾衛,隻要確認雙方攻防所留下的痕跡,就能判定到底是誰打誰,甚至能還原事情經過,確定誰先動的手!”
李秘有些激動起來。
因為他接觸過的司法人員,包括徐有功等,刑偵手段單一,技術根本沒有,一味講動機,分析利害關係,最後用口供和證詞來斷案。
而張柬之是目前他見過第一個要講證據的人。
然而太平公主很快就給他兜頭潑下了一盆冷水。
“什麽驗傷?張柬之不是說了麽,審查詞理,這個詞就是證詞的詞,驗諸證信,驗的是目擊人的口供。”
李秘:“……”
白高興一場,到頭來這老兒還是要靠口供來定讞。
這也是李秘為何堅持想成為大唐第一神探的原因之一。
因為這個年代的刑偵概念和技術太過落後,需知要到南宋的時候,宋慈橫空出世,辦案才漸漸開始講證據。
若不是朝堂因素,若不是李秘不擅長勾心鬥角,又因為先天條件而得不到武則天的賞識。
就憑他的刑偵本事,根本不需要多久,就能達成第一神探的夢想了!
不過他還是收拾起自己的小心思。
因為武懿宗對張柬之的“威脅”,顯然並沒有放在心上。
“你該如何辦便如何辦,這些街坊刁民的話,便是說再多也不可信,便是鬧上朝堂,吾也不懼你!”
“誰不知道你張柬之如同一條瘋狗一般樣,死咬著我不放?這個案子你本就該避嫌,然則你身為秋官侍郎,偏聽刁民,卻罔顧禁衛,分明是公報私仇!”
“武懿宗雖寓居長安,遠離朝堂,卻也不是任你拿捏的!”
張柬之眉頭一皺,也有些遲疑了。
大唐朝刑部尚書通常是虛職,是獎賞給有功之臣或者德高望重的老臣的一種榮耀官職。
真正主掌刑部實際工作的,反而是刑部侍郎。
張柬之可以說是刑部的話事人,這個案子牽扯到金吾衛,不是他來辦,誰更有資格?
不過武懿宗卻不笨。
他並不講律法,而是轉向了政治。
張柬之與他之間的矛盾人盡皆知,張柬之來辦這個案子,確實有些不合適。
看出了張柬之的猶豫之後,李秘也大膽向前,突然朝張柬之甩出去一個巴掌!
張柬之是看著李秘走過來的,雖然老了,但本能反應還沒遲鈍,下意識往後躲了過去。
“二郎!”
張柬之眉頭緊皺,太平公主卻是率先開口喝止。
武懿宗等人也是一片愕然。
“好!知道張柬之幫不了他們,這是要內訌了!”
“看吧,這就是刁民頭子,連秋官侍郎都敢打,我等可都看見了,我等都能作證!”
“可不是麽,張侍郎還不趕緊給吾等錄取口供麽,哈哈哈!”
金吾衛們也是憋了一肚子氣。
他們可是軍中貴胄,整個長安城橫著走,何曾受過這等鳥氣。
張柬之慍怒道:“李秘你想幹什麽!”
他的臉色和神態毫不掩飾,仿佛李秘就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這個節骨眼上,還來添什麽亂!
然而李秘卻嗬嗬一笑道:
“張公莫急,我隻是想告訴張公一個道理。”
“道理?”
“或者說原理吧。”
“別廢話!”
張柬之是個冷峻之人,一直以來,都是朝堂上的硬骨頭。
他老老實實做官,熬到七老八十才赴京進入中樞核心,最見不得的就是那些寵臣和佞臣。
在他看來,李秘這種沒有正經出身,一味想著走捷徑的人,同樣是他討厭的行列。
李秘也不敢賣關子。
“我隻是想告訴張侍郎,誰動手打人,誰沒動手,誰打的誰,甚至誰先動的手,不需要證詞,也能查驗得出來。”
“就像適才,我抬手要打,侍郎就躲,這是身體的本能反應,就好像有蟲子飛向你的眼睛,你的眼皮會自動閉合一樣,不受思想控製。”
“這叫做肌肉記憶。”
“緊急避險是一個人的本能,所以攻擊方和防守方的身上,都會留下相關的痕跡。”
“如果剛才我打結實了,侍郎可以躲,躲不過呢?那便抬手來擋,或者伸手抓我,如此一來,要麽你的手上留下防禦傷,要麽我的手袖會被你撕扯。”
“這僅僅隻是一個簡單的耳光,如果是大打出手,像金吾衛這等不當人子的打法,留下的痕跡就更是清晰明顯。”
“再者,街坊叔伯們的身上都留有傷口,諸如鈍器擊打和利器所傷,傷口是不一樣的。”
“街坊們赤手空拳,金吾衛們卻手持利刃,隻消驗傷,便能確定來龍去脈,不需要口供證詞,一樣可以落案定讞!”
李秘一口氣說完,張柬之頓時雙目發亮。
這不是什麽新思路,但卻是一個新的高度!
古時辦案,口供為王。
但也有些所謂的神探,用一些個小聰明,小心思來判斷案子,以揭穿加害者和被告人的謊言。
這些小手段,通常會被當成傳說,甚至到了後世,仍舊留在文學作品之中。
在後世人看來,這些小手段和小心思,太簡單不過。
可在這個時代,卻是隻有神探才能做得出來的。
李秘所提到的驗傷說法,在這個年代也是有的,但很少有用在實戰上的,畢竟口供辦案簡單快捷。
不開口?
那就打!
不說實話?
那就打!
棍子能結案,為何要浪費腦子?
可如今,李秘所說的驗傷,雖然隻是短短一番話,卻道出了基本原理。
從他的話語當中,張柬之聽得出來,李秘是有一整套完整體係的,否則無法如此深入淺出地講明白這個原理。
“退下吧,本官辦案,容不得你插嘴!”
張柬之此言一出,李秘也大皺眉頭。
這老家夥絕對是聽得懂的,為何還如此冷漠?
看樣子他並不打算接受這個建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