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大乾開海
崇禎的骨子裏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雖然每逢變故,崇禎總是忍不住在母親的畫像麵前哭訴一番,但是事後他總是能收攏心神,將心思放在國政之上。
祖宗傳下來的基業,雖然日趨衰敗。
但是對於崇禎來說,他是不願意這大好的河山毀在自己的手裏的。
因此,有那麽一段時間,他反複思索救國之策,即便是楚行治下的大乾已經成了勢頭,難以抑製。
但是崇禎心裏很清楚,雖然偽乾一時間覆滅大明是不可能,但是他卻在著大明刨動的根基。
僅靠一個洪承疇,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崇禎還認真的選拔著將領,希望靠優秀的將領,將偽乾如同西北一樣,將勢頭打下去。
崇禎反複思索任命孫承宗為帥失敗的原因,最紅崇禎的出來的結果是,主帥和方麵級別的將領雖然優秀,但是將領終究差了那麽一些意思。
至於大明的弱勢,崇禎心裏很清楚,但是大明時局衰敗,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他無法短時間內改變。
他要做的就是靠如今的條件,短時間內,挖去所有的毒瘤。
可就在崇禎憋著一口勁兒,想著選拔將領的時候,前線又傳來偽乾賊軍已經成為強弩之末,再不見先前借助弇山之戰勝利,假裝退兵,實際上派出多股精銳部隊進攻的消息。
而河南和湖廣各州縣聚集民勇,擊退賊軍的奏報,又開始如同雪花一般,由地方上不斷呈報上來。
由洪承疇上奏,自己親自修改的民勇招募令終於奏效了。
崇禎也終於欣慰的長出了一口氣。
崇禎知道,這招募民勇,是讓地方做大做強,朝廷的政令不通暢的一條思路。
但是時局到了眼下這個樣子,崇禎已經沒有辦法。
而且,崇禎也不是完全被動,他無法放心由督撫掌控獨立於朝廷的進隊,所以崇禎修改後的招募民用令,隻允許州縣自己辦理,督撫不得過問。
崇禎覺得,單憑這一招,就能長時間限製偽乾。
讓楚行龜縮在山東和南直隸二地,不能動彈。
崇禎這邊兒這口氣剛出完,西北就傳來了消息,戴罪立功的曹變蛟在西北打的非常不錯,在陳奇瑜的率領下,打了好幾個漂亮仗,囂張的不可一世的高迎祥被攆的到處跑。
不過這群反賊的整體力量雖然被削弱,但是有過一次上當受騙經驗的崇禎,敏銳的發現,反賊的骨幹力量並沒有丟失。
諸如李自成、張獻忠、高一功等人,依然活躍在各地。
崇禎很清楚,隻要他們不死,西北那種地方該亂還是要亂的。
因為西北根本不漲糧食了,崇禎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讓西北生產足夠的糧食來養活足夠的人口。
甚至崇禎在知道西北情況艱難的情況下,還是要收取賦稅,讓西北本來就不富裕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吳牲倒是被他派出去了。
吳牲是崇禎手下為數不多的算是有真才實幹的臣子,對於西北的情況也非常了解。
吳牲不止一次跟自己提及,防禦、邊寇、練兵、恤民四難,及議兵、議將、議餉、議用人四事,也跟自己談了一些解決辦法。
但是他提及的策略,崇禎除了蠲免一些地方的賦稅之外,就隻剩下撒撒內帑的銀子,賑濟災民。
至於其他的修築要塞,改善民生的措施,崇禎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崇禎現在的主要問題其實跟楚行一樣,都是缺錢。
但是兩個人缺錢的原因完全不一樣。
楚行缺錢,就像是高速發展的創業公司,資金流不太夠用,必須想辦法開源,才能更好的加快項目的發展,讓公司做大做強,然後上市。
而崇禎缺錢呢,就像是一家運營了幾百年的老公司,瀕臨倒閉,到處都是賠錢的項目,而且為數不多的賺錢項目,還讓一家小公司給搶走了。
於是乎,他隻能想盡一切辦法,籌錢來堵窟窿。
股東和高管們一看公司不行了,老板也很兇殘,根本不願意花錢補貼朝廷,大家都想盡辦法在這個殘破的公司撈錢。
就隻剩下崇禎一個人,他哪怕是有再多的祖宗傳下來的家業,也不夠他補貼一個偌大的王朝的。
而此時此刻,思索了許久,崇禎還是將心思再次放在西北上。
對於西北來說,很多大臣們的想法是直接舍棄這個賠錢的項目,讓他們自己折騰去吧。
跟之前朝廷放棄吐魯番、放棄奴兒幹司,其實是一個道理。
他既然亂,還不掙錢,我們就不要這個項目了唄。
對於這種想法,崇禎皇帝是完全不認同的。
西北如果丟失,先不說整體形勢的崩壞,單說這群沒法自我養活的百姓,就會蜂擁而出,給朝廷造成致命的打擊。
要知道,秦軍的戰鬥力是真的強。
不然當初朝廷也不至於有一股不小的聲音,希望朝廷定都長安了。
而且崇禎心裏還有另外一番心思。
這西北之地雖然不咋地,但是那也是祖宗們費勁心思保住的疆土,今天丟陝西,明日丟雲南,祖宗能有多少土地夠自己丟失呢?
細細的梳理著方略,崇禎琢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烏斯藏,吐魯番,林丹汗各部是否可以聯合,用來鎮壓西北的叛亂。
此外,就是自己要給陳奇瑜多少物資,多少兵力去鎮壓。
思索了許久之後,崇禎心裏大致有了些底氣。
那就是大致的方向,未來還是要在西北,隻有將西北的這群賊子消滅的幹淨了,自己才能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偽乾逆賊。
正準備休息,看著大明的輿圖,崇禎的眉頭微微一皺,偏了偏腦袋,崇禎的心頭咯噔一下子。
因為崇禎又發現了一處禍患,那就是遼東的女真人。
西北、東南、東北三個方向,都有敵人,這可如何是好。
這個問題,崇禎之前就思索過。
但是他最終得出了一個答案,當初秦朝統一天下,就是從西北開始的,如今雖然西北衰敗,但是整體民風彪悍。
若是讓他們殺出來,那真的是可以一鼓作氣,滅了大明朝的。
所以自己,當不顧一切,先滅殺此賊。
可自己會不會錯呢?
如今的朝廷跟之前可真的不一樣了,一口氣三個巨大的禍患,稍有不慎就是亡國滅種。
“不不不,朕怎麽會讓大明亡在朕的手裏。”
崇禎搖頭,為自己竟然這般恐慌而失笑。自己雖然算不上雄才大略,比不了列祖列宗,但自己起碼算是一個勤勉的君主。
大明坐擁兩京十三省,如今隻是亂了那麽一丁點的地方。
怎麽會亡!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大明坐擁兩京十三省,丟掉一兩個行省無所謂,如今的偽乾也好,西北之亂也罷,都是些小麻煩,隻要自己認真一下,就能解決。
但是對於大乾來說,哪怕是得到一個蘇州府也足夠他們歡欣鼓舞了。
因為隨著楚行朝廷在快速變革,其實大乾之下的每一地,都在快速變化著。
大乾與崇禎的皇命一旦走出京師就要大打折扣不一樣,大乾的官員可都是老老實實執行著王命的。
所以可以毫不摻假的說,大乾正在進行一種從上而下的變革。
當然,對於改變這件事情,諸如蘇州府這樣的城市,那些普通小市民是沒有什麽深刻感覺的。
對於蘇州城內普通市井小民而言,這蘇州城裏不管是明王朝當家還是大乾王朝當家,關係都不大。
對他們唯一有影響的就是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所造成的物資緊缺。
之前蘇州城內的封鎖雖然隻是陸地封鎖,城內的軍民可以從水道得到物資的補充,但是這些物資補充滿足軍用有餘,但是要想滿足全城百姓的需求還是不夠的。
所以不至於餓死,但是物資緊缺,米糧價格上漲是肯定的。
如今戰事結束之後,城內外的商貿往來恢複正常,他們也就是恢複了日常的生活,頂多就是討論討論偽乾賊軍,不對,應該說是大乾王師的點點滴滴了。
對蘇州城裏改朝換代感觸最大的乃是城內的那些投降的官吏以及大戶人家!
雖然王越撤出蘇州城的時候,是帶上了大量的官員以及家眷,同時也是帶走了大量的大戶人家,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帶走的,更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跟著離開的。
和以往的攻城戰一樣,破城後,投降的明軍官員不多,品級也不算高,大多都是中低級官員。
而大戶的人家即便是走了,但是也是會留下一部分人手留守的,這蘇州裏的家業不能說丟就丟啊,總的留下部分人手看著。
所以當吳子霖召見了明軍降官後,所看到的明朝降官一個高級官員都沒有,品級最高的就是一個正六品的同知了。
這些能夠出現在蘇州知府衙門裏的降官,不僅僅是投降了,而且還是投誠,至於因為沒能逃走最後被抓了俘虜的明朝官員其實還有一些,其中還有幾個四品、五品的官員,不過那些高級官員是死活都不肯投誠。
等待這些死活不肯投誠的官員,不外乎是監押甚至是直接斬首了。
而對於眼前這些投誠的中低級官員,吳子霖卻是按照大大乾王朝的老規矩,先是恐嚇一番,然後又是激勵了一番,最後是隨便安排了他們些許職務,讓他們用心辦差,不要胡思亂想之類的。
安撫投誠官員自然是最簡單的事,反正這些投誠官員們也沒啥大用,管理蘇州吳子霖可是用不著他們。
進入蘇州城之前,吳子霖就已經是在吏部的安排下,組織了一整個蘇州府知府衙門,乃至下屬各縣的行政班子了。
也就是說,雖然之前蘇州城還沒有拿下,但是吳子霖卻已經是當了足足兩個月的蘇州知府了,如今不過是帶著他的行政班子移駐蘇州城而已。
行政事務好解決,不過後續的諸多事卻是讓吳子霖有些頭痛。
進城的時候,大王楚行也還在城內,並召見了吳子霖,聽取了吳子霖關於今後治理蘇州的方案,並且也是提出了若幹要求。
啥要求?
很簡單,就是要讓吳子霖盡快的恢複乃至發展蘇州的農業以及商貿,為大大乾王朝提供大量的糧食的同時,還需要提供豐富的稅收。
畢竟這年頭的南直隸地區,其實還是一個傳統並且相當富饒的糧食生產區,糧食的產量並不會比梧州和桂林少,甚至更多。
而蘇州還是商貿重鎮!
當時的吳子霖腦子一發熱,就是對著楚行誇下了海口,說是今年蘇州府肯定會為國庫提供至少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國庫稅收,明年翻倍達到三百萬兩!
其實當時他剛把話說出口呢就是後悔了,今年一百五十萬兩銀子,明年三百萬兩銀子?這可是個天大的任務啊。
雖然說大大乾王朝治下的老區那邊都已經定下了好上百萬兩銀子的稅收任務,蘇州更加富有,按照道理來說稅收應該更多的才對。
但是如今蘇州府剛經過激烈的戰事,恢複民生以及商貿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而且現在已經過去半年多了,剩下的時間收取足夠的銀子,這可能性不大。
至於明年翻倍,就更加困難了。
雖然說大大乾王朝早已經確定下來,拿下蘇州後就大力發展海貿,但是發展海貿也是需要時間的,此外這大乾海軍實力渣渣,如今的沿海都還在人家明軍水師的掌控之下呢,能有多少人大著膽子來蘇州進行貿易啊?
但是後悔歸後悔,既然都胯.下了海口,這明明知道很難辦到,但也是必須得硬著頭皮幹啊!
所以他一邊是讓稅務部門的同僚們進行高效而積極的征稅,另外一方麵也是準備著召見城內的士紳大戶們,商討工商一事。
就蘇州這地方,單單靠農業稅可是無法完成一年三百萬兩銀子的稅收,必須依靠工商業,尤其是必須依靠海貿。
而海貿這玩意,又不是大大乾王朝官方能夠自行組織的,得靠海商們。
吳子霖打算組織這些大戶們重開海貿,而且還是大規模的海貿,重新打通蘇州到南洋各地的航線。
這海貿如果搞得好,一次中等規模船隊的利潤就得有二十餘萬利潤呢,然後還有海關稅收這一項的進補,這兩項加起來,比收農業稅賺多了。
不過當他見到了那些士紳大戶們,卻是相當失望,因為這些士紳大戶們雖然表麵上恭恭敬敬,也是當場表示對大大乾王朝的各項新政策,尤其是稅收政策表示讚同等等。
但是對於吳子霖所說什麽發展工商業,合作海貿等卻是興趣缺乏。
吳子霖也是知道他們顧忌什麽,一方麵是工商業這東西說起來容易,但是想要發展起來,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至於海貿更難了。
你當人家明軍水師是假的,現在明軍水師已經是把珠江口給堵住了,你們偽乾自己組織商船隊想要進出,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而且誰知道大乾能夠在蘇州城待多久,萬一幾個月以後朝廷官軍又殺迴了蘇州,他們這些主動和偽乾賊軍合作的大戶們,豈不是要遭到朝廷的清算。
所以他們打算很簡單,既然偽乾賊軍占領了蘇州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該交稅就交稅,哪怕是偽乾賊軍要什麽捐獻也認了。
但是其他什麽事就不摻和了,大家夥都是家大業大的,他們還是打算先看看風頭,盡可能的避免和偽乾賊軍進行直接接觸。
說白了,他們就是想要明哲保身!
你們偽乾賊軍愛幹啥就幹啥,反正我們是不摻和了。
這事搞的本來打算大幹一場的,直接以官府的身份插手海貿,甚至是組織商船隊的吳子霖相當失望!
他之所以想要拉上這些大戶們,自然不是單純因為他們的錢財,而是因為這些大戶們也是什麽簡單人物,這些人在戰亂時期都能夠組織船隊來往蘇州和外海貿易,一個個都不是什麽簡單角色,銀彈攻勢,背後站著明王朝的大人物等等不一而足。
大乾王朝想要搞官方船隊進行海貿賺大錢,如果拉上他們,進出蘇州可就容易多了。
單靠大乾王師自己的官方力量,可沒辦法衝破沿海的明軍水師攔截,但是這些商人們卻是有的!
不過既然官方船隊搞不了,大不了就是扶持民間船隊,至於民間的船隊怎麽通過明軍水師的攔截進出蘇州城,這就不是吳子霖自己所要擔心的問題了,這些商人們都有著各自的手段和途徑,犯不著為他們擔心。
所以到了最後,吳子霖放棄了高官方海貿的想法,然後開始出台了一係列的估計工商業的政策。
並且此舉還是得到了工部、戶部等部門的支持,陸續出台了一係列鼓勵工商的政策。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楚行親自頒發的一份關於鼓勵工商業發展的王命,外界將這一到聖旨看成是大乾王朝開放工商業,開放海禁的政治表態,外界甚至稱之為大乾開海疏。
這可是相當重要的政治表態,比什麽減稅更加直接,因為這年頭的商人們其實是非常具備政治敏感性的。
一份表態支持工商業發展的聖旨,這可就代表著大乾國主的態度,而國主出口無戲言是誰都知道的,哪怕這個國主是叛軍國主,也同樣如此。
除了在政治上表態支持外,各種相配套的工商政策自然是不會落下的!
崇禎的骨子裏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雖然每逢變故,崇禎總是忍不住在母親的畫像麵前哭訴一番,但是事後他總是能收攏心神,將心思放在國政之上。
祖宗傳下來的基業,雖然日趨衰敗。
但是對於崇禎來說,他是不願意這大好的河山毀在自己的手裏的。
因此,有那麽一段時間,他反複思索救國之策,即便是楚行治下的大乾已經成了勢頭,難以抑製。
但是崇禎心裏很清楚,雖然偽乾一時間覆滅大明是不可能,但是他卻在著大明刨動的根基。
僅靠一個洪承疇,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崇禎還認真的選拔著將領,希望靠優秀的將領,將偽乾如同西北一樣,將勢頭打下去。
崇禎反複思索任命孫承宗為帥失敗的原因,最紅崇禎的出來的結果是,主帥和方麵級別的將領雖然優秀,但是將領終究差了那麽一些意思。
至於大明的弱勢,崇禎心裏很清楚,但是大明時局衰敗,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他無法短時間內改變。
他要做的就是靠如今的條件,短時間內,挖去所有的毒瘤。
可就在崇禎憋著一口勁兒,想著選拔將領的時候,前線又傳來偽乾賊軍已經成為強弩之末,再不見先前借助弇山之戰勝利,假裝退兵,實際上派出多股精銳部隊進攻的消息。
而河南和湖廣各州縣聚集民勇,擊退賊軍的奏報,又開始如同雪花一般,由地方上不斷呈報上來。
由洪承疇上奏,自己親自修改的民勇招募令終於奏效了。
崇禎也終於欣慰的長出了一口氣。
崇禎知道,這招募民勇,是讓地方做大做強,朝廷的政令不通暢的一條思路。
但是時局到了眼下這個樣子,崇禎已經沒有辦法。
而且,崇禎也不是完全被動,他無法放心由督撫掌控獨立於朝廷的進隊,所以崇禎修改後的招募民用令,隻允許州縣自己辦理,督撫不得過問。
崇禎覺得,單憑這一招,就能長時間限製偽乾。
讓楚行龜縮在山東和南直隸二地,不能動彈。
崇禎這邊兒這口氣剛出完,西北就傳來了消息,戴罪立功的曹變蛟在西北打的非常不錯,在陳奇瑜的率領下,打了好幾個漂亮仗,囂張的不可一世的高迎祥被攆的到處跑。
不過這群反賊的整體力量雖然被削弱,但是有過一次上當受騙經驗的崇禎,敏銳的發現,反賊的骨幹力量並沒有丟失。
諸如李自成、張獻忠、高一功等人,依然活躍在各地。
崇禎很清楚,隻要他們不死,西北那種地方該亂還是要亂的。
因為西北根本不漲糧食了,崇禎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讓西北生產足夠的糧食來養活足夠的人口。
甚至崇禎在知道西北情況艱難的情況下,還是要收取賦稅,讓西北本來就不富裕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吳牲倒是被他派出去了。
吳牲是崇禎手下為數不多的算是有真才實幹的臣子,對於西北的情況也非常了解。
吳牲不止一次跟自己提及,防禦、邊寇、練兵、恤民四難,及議兵、議將、議餉、議用人四事,也跟自己談了一些解決辦法。
但是他提及的策略,崇禎除了蠲免一些地方的賦稅之外,就隻剩下撒撒內帑的銀子,賑濟災民。
至於其他的修築要塞,改善民生的措施,崇禎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崇禎現在的主要問題其實跟楚行一樣,都是缺錢。
但是兩個人缺錢的原因完全不一樣。
楚行缺錢,就像是高速發展的創業公司,資金流不太夠用,必須想辦法開源,才能更好的加快項目的發展,讓公司做大做強,然後上市。
而崇禎缺錢呢,就像是一家運營了幾百年的老公司,瀕臨倒閉,到處都是賠錢的項目,而且為數不多的賺錢項目,還讓一家小公司給搶走了。
於是乎,他隻能想盡一切辦法,籌錢來堵窟窿。
股東和高管們一看公司不行了,老板也很兇殘,根本不願意花錢補貼朝廷,大家都想盡辦法在這個殘破的公司撈錢。
就隻剩下崇禎一個人,他哪怕是有再多的祖宗傳下來的家業,也不夠他補貼一個偌大的王朝的。
而此時此刻,思索了許久,崇禎還是將心思再次放在西北上。
對於西北來說,很多大臣們的想法是直接舍棄這個賠錢的項目,讓他們自己折騰去吧。
跟之前朝廷放棄吐魯番、放棄奴兒幹司,其實是一個道理。
他既然亂,還不掙錢,我們就不要這個項目了唄。
對於這種想法,崇禎皇帝是完全不認同的。
西北如果丟失,先不說整體形勢的崩壞,單說這群沒法自我養活的百姓,就會蜂擁而出,給朝廷造成致命的打擊。
要知道,秦軍的戰鬥力是真的強。
不然當初朝廷也不至於有一股不小的聲音,希望朝廷定都長安了。
而且崇禎心裏還有另外一番心思。
這西北之地雖然不咋地,但是那也是祖宗們費勁心思保住的疆土,今天丟陝西,明日丟雲南,祖宗能有多少土地夠自己丟失呢?
細細的梳理著方略,崇禎琢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烏斯藏,吐魯番,林丹汗各部是否可以聯合,用來鎮壓西北的叛亂。
此外,就是自己要給陳奇瑜多少物資,多少兵力去鎮壓。
思索了許久之後,崇禎心裏大致有了些底氣。
那就是大致的方向,未來還是要在西北,隻有將西北的這群賊子消滅的幹淨了,自己才能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偽乾逆賊。
正準備休息,看著大明的輿圖,崇禎的眉頭微微一皺,偏了偏腦袋,崇禎的心頭咯噔一下子。
因為崇禎又發現了一處禍患,那就是遼東的女真人。
西北、東南、東北三個方向,都有敵人,這可如何是好。
這個問題,崇禎之前就思索過。
但是他最終得出了一個答案,當初秦朝統一天下,就是從西北開始的,如今雖然西北衰敗,但是整體民風彪悍。
若是讓他們殺出來,那真的是可以一鼓作氣,滅了大明朝的。
所以自己,當不顧一切,先滅殺此賊。
可自己會不會錯呢?
如今的朝廷跟之前可真的不一樣了,一口氣三個巨大的禍患,稍有不慎就是亡國滅種。
“不不不,朕怎麽會讓大明亡在朕的手裏。”
崇禎搖頭,為自己竟然這般恐慌而失笑。自己雖然算不上雄才大略,比不了列祖列宗,但自己起碼算是一個勤勉的君主。
大明坐擁兩京十三省,如今隻是亂了那麽一丁點的地方。
怎麽會亡!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大明坐擁兩京十三省,丟掉一兩個行省無所謂,如今的偽乾也好,西北之亂也罷,都是些小麻煩,隻要自己認真一下,就能解決。
但是對於大乾來說,哪怕是得到一個蘇州府也足夠他們歡欣鼓舞了。
因為隨著楚行朝廷在快速變革,其實大乾之下的每一地,都在快速變化著。
大乾與崇禎的皇命一旦走出京師就要大打折扣不一樣,大乾的官員可都是老老實實執行著王命的。
所以可以毫不摻假的說,大乾正在進行一種從上而下的變革。
當然,對於改變這件事情,諸如蘇州府這樣的城市,那些普通小市民是沒有什麽深刻感覺的。
對於蘇州城內普通市井小民而言,這蘇州城裏不管是明王朝當家還是大乾王朝當家,關係都不大。
對他們唯一有影響的就是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所造成的物資緊缺。
之前蘇州城內的封鎖雖然隻是陸地封鎖,城內的軍民可以從水道得到物資的補充,但是這些物資補充滿足軍用有餘,但是要想滿足全城百姓的需求還是不夠的。
所以不至於餓死,但是物資緊缺,米糧價格上漲是肯定的。
如今戰事結束之後,城內外的商貿往來恢複正常,他們也就是恢複了日常的生活,頂多就是討論討論偽乾賊軍,不對,應該說是大乾王師的點點滴滴了。
對蘇州城裏改朝換代感觸最大的乃是城內的那些投降的官吏以及大戶人家!
雖然王越撤出蘇州城的時候,是帶上了大量的官員以及家眷,同時也是帶走了大量的大戶人家,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帶走的,更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跟著離開的。
和以往的攻城戰一樣,破城後,投降的明軍官員不多,品級也不算高,大多都是中低級官員。
而大戶的人家即便是走了,但是也是會留下一部分人手留守的,這蘇州裏的家業不能說丟就丟啊,總的留下部分人手看著。
所以當吳子霖召見了明軍降官後,所看到的明朝降官一個高級官員都沒有,品級最高的就是一個正六品的同知了。
這些能夠出現在蘇州知府衙門裏的降官,不僅僅是投降了,而且還是投誠,至於因為沒能逃走最後被抓了俘虜的明朝官員其實還有一些,其中還有幾個四品、五品的官員,不過那些高級官員是死活都不肯投誠。
等待這些死活不肯投誠的官員,不外乎是監押甚至是直接斬首了。
而對於眼前這些投誠的中低級官員,吳子霖卻是按照大大乾王朝的老規矩,先是恐嚇一番,然後又是激勵了一番,最後是隨便安排了他們些許職務,讓他們用心辦差,不要胡思亂想之類的。
安撫投誠官員自然是最簡單的事,反正這些投誠官員們也沒啥大用,管理蘇州吳子霖可是用不著他們。
進入蘇州城之前,吳子霖就已經是在吏部的安排下,組織了一整個蘇州府知府衙門,乃至下屬各縣的行政班子了。
也就是說,雖然之前蘇州城還沒有拿下,但是吳子霖卻已經是當了足足兩個月的蘇州知府了,如今不過是帶著他的行政班子移駐蘇州城而已。
行政事務好解決,不過後續的諸多事卻是讓吳子霖有些頭痛。
進城的時候,大王楚行也還在城內,並召見了吳子霖,聽取了吳子霖關於今後治理蘇州的方案,並且也是提出了若幹要求。
啥要求?
很簡單,就是要讓吳子霖盡快的恢複乃至發展蘇州的農業以及商貿,為大大乾王朝提供大量的糧食的同時,還需要提供豐富的稅收。
畢竟這年頭的南直隸地區,其實還是一個傳統並且相當富饒的糧食生產區,糧食的產量並不會比梧州和桂林少,甚至更多。
而蘇州還是商貿重鎮!
當時的吳子霖腦子一發熱,就是對著楚行誇下了海口,說是今年蘇州府肯定會為國庫提供至少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國庫稅收,明年翻倍達到三百萬兩!
其實當時他剛把話說出口呢就是後悔了,今年一百五十萬兩銀子,明年三百萬兩銀子?這可是個天大的任務啊。
雖然說大大乾王朝治下的老區那邊都已經定下了好上百萬兩銀子的稅收任務,蘇州更加富有,按照道理來說稅收應該更多的才對。
但是如今蘇州府剛經過激烈的戰事,恢複民生以及商貿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而且現在已經過去半年多了,剩下的時間收取足夠的銀子,這可能性不大。
至於明年翻倍,就更加困難了。
雖然說大大乾王朝早已經確定下來,拿下蘇州後就大力發展海貿,但是發展海貿也是需要時間的,此外這大乾海軍實力渣渣,如今的沿海都還在人家明軍水師的掌控之下呢,能有多少人大著膽子來蘇州進行貿易啊?
但是後悔歸後悔,既然都胯.下了海口,這明明知道很難辦到,但也是必須得硬著頭皮幹啊!
所以他一邊是讓稅務部門的同僚們進行高效而積極的征稅,另外一方麵也是準備著召見城內的士紳大戶們,商討工商一事。
就蘇州這地方,單單靠農業稅可是無法完成一年三百萬兩銀子的稅收,必須依靠工商業,尤其是必須依靠海貿。
而海貿這玩意,又不是大大乾王朝官方能夠自行組織的,得靠海商們。
吳子霖打算組織這些大戶們重開海貿,而且還是大規模的海貿,重新打通蘇州到南洋各地的航線。
這海貿如果搞得好,一次中等規模船隊的利潤就得有二十餘萬利潤呢,然後還有海關稅收這一項的進補,這兩項加起來,比收農業稅賺多了。
不過當他見到了那些士紳大戶們,卻是相當失望,因為這些士紳大戶們雖然表麵上恭恭敬敬,也是當場表示對大大乾王朝的各項新政策,尤其是稅收政策表示讚同等等。
但是對於吳子霖所說什麽發展工商業,合作海貿等卻是興趣缺乏。
吳子霖也是知道他們顧忌什麽,一方麵是工商業這東西說起來容易,但是想要發展起來,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至於海貿更難了。
你當人家明軍水師是假的,現在明軍水師已經是把珠江口給堵住了,你們偽乾自己組織商船隊想要進出,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而且誰知道大乾能夠在蘇州城待多久,萬一幾個月以後朝廷官軍又殺迴了蘇州,他們這些主動和偽乾賊軍合作的大戶們,豈不是要遭到朝廷的清算。
所以他們打算很簡單,既然偽乾賊軍占領了蘇州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該交稅就交稅,哪怕是偽乾賊軍要什麽捐獻也認了。
但是其他什麽事就不摻和了,大家夥都是家大業大的,他們還是打算先看看風頭,盡可能的避免和偽乾賊軍進行直接接觸。
說白了,他們就是想要明哲保身!
你們偽乾賊軍愛幹啥就幹啥,反正我們是不摻和了。
這事搞的本來打算大幹一場的,直接以官府的身份插手海貿,甚至是組織商船隊的吳子霖相當失望!
他之所以想要拉上這些大戶們,自然不是單純因為他們的錢財,而是因為這些大戶們也是什麽簡單人物,這些人在戰亂時期都能夠組織船隊來往蘇州和外海貿易,一個個都不是什麽簡單角色,銀彈攻勢,背後站著明王朝的大人物等等不一而足。
大乾王朝想要搞官方船隊進行海貿賺大錢,如果拉上他們,進出蘇州可就容易多了。
單靠大乾王師自己的官方力量,可沒辦法衝破沿海的明軍水師攔截,但是這些商人們卻是有的!
不過既然官方船隊搞不了,大不了就是扶持民間船隊,至於民間的船隊怎麽通過明軍水師的攔截進出蘇州城,這就不是吳子霖自己所要擔心的問題了,這些商人們都有著各自的手段和途徑,犯不著為他們擔心。
所以到了最後,吳子霖放棄了高官方海貿的想法,然後開始出台了一係列的估計工商業的政策。
並且此舉還是得到了工部、戶部等部門的支持,陸續出台了一係列鼓勵工商的政策。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楚行親自頒發的一份關於鼓勵工商業發展的王命,外界將這一到聖旨看成是大乾王朝開放工商業,開放海禁的政治表態,外界甚至稱之為大乾開海疏。
這可是相當重要的政治表態,比什麽減稅更加直接,因為這年頭的商人們其實是非常具備政治敏感性的。
一份表態支持工商業發展的聖旨,這可就代表著大乾國主的態度,而國主出口無戲言是誰都知道的,哪怕這個國主是叛軍國主,也同樣如此。
除了在政治上表態支持外,各種相配套的工商政策自然是不會落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