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高中


    既然是友人之後,秦主事對於趙文章一行人的抵達,表現的自然是極為開心。


    雖然日子過得貧苦,但是還布置了酒菜,跟後生晚輩秉燭夜談,暢聊了一個通曉,仔細交代了他們接下來考試注意的內容。


    自古人常言,朝中有人好做官,這一點自然不會有假。


    外人或許不清楚,大乾科舉的詳情,但是已經在大乾內部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的秦主事,自然不會不知曉。


    這一次大乾科舉,大王可是親自吩咐過,四書五經,儒家要義隻是基本功,重點是策略和史學兩科。


    當然了,這不是說四書五經不重要。


    事實上,恰恰想法,四書五經是最重要的部分。


    對於大乾的教育,人才的選拔,內閣首輔賽八仙曾經就指示過:蓋學所以扶天理、淑人心也。皇極由之而建,大化由之而運,世道由之而清風化。本源國家政務,未有舍此而先者。或有未備則無以維三綱五常之具,示作人重道之心。


    由此可見,大乾的科舉也好,國子監教育也罷,四書五經之中蘊含的大道是根本,是國家興盛的關鍵,是規矩,不能改變。


    亦或是可以理解為,大乾的科舉與大明的科舉,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四書五經不會,你壓根就進不去。


    但大乾的科舉又比大明的科舉有更深層次。


    因為君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策略和史論,因為四書五經能讓你中舉,但是策論和史論才能夠讓你考中好名次。


    能夠來參加會試的舉人們,雖然水平有好有差,當時四書五經的水平都是不會差到那裏去的,而且這種體製下,四書五經的題目也不會太難,甚至連截搭題都不會出,隻會出最基本的題目,不客氣的說,預備參加會試的五六百人裏,隨便哪一個都能輕鬆答出來。


    所以說,這一場會試以及後續殿試的重點,就是在於策論以及史論了。


    秦主事甚至還給他們帶來了幾卷國子監那邊的試題以及教材,並且說,這一次揚州府這邊的新科舉人,大半都是國子監裏的學生,實力不容小窺。


    因為大乾王朝打下揚州還沒多久,都沒來得及對揚州府各州府進行統治呢,受限於預計已經來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雖然從軍事上已經是攻克了,但是有效統治還沒有建立起來,根本就沒有多少揚州府這邊的考生報考這一次的登極恩科。


    不像山東和淮安府那邊,好歹是建立起來了完善的地方統治,山東那邊的地方更是已經被統治了一年多了,淮安府這邊時間少一些,但是也有幾個月了。


    所以在揚州府本地考生不多的情況下,所以揚州府這邊的新科舉人,大部分都是國子監的學生。


    後續幾天裏,劉存旭和趙文章兩人是一門心思鑽研著國子監那邊的教材和題目,反複思索著如何寫出更好的策論以及史論,甚至為此還臨陣磨槍翻閱了眾多史書。


    倒是四書五經被扔到了一邊,反正他們學四書五經都有十幾年了,水平不算頂尖但是也差不到那裏去,更何況四書五經這玩意沒辦法速成,幾天不學也影響不大。


    在埋頭苦學的過程裏,秦主事雖然對他們不錯,但是秦夫人卻是對他們頗有怨言,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也是說過京師居不易,他們家老頭子不過是一個沒有什麽實權的六品主事,分到的房子不過是隻有幾間磚瓦房的小院子而已,他們一家子就有五六口人,這住起來不甚方便。


    劉存旭也是的確感到了不方便,這秦主事的家中房屋不多,而且還有女眷,為了避嫌,秦主事的幼女以及一個兒媳已經是好幾天都沒出過房門了。


    不過盡管不方便,但是為了能夠得到秦主事的指點,他也是忍著沒走。


    一直待了四天時間,等到了臨近會試開場的時候,他才是和趙文章告辭而去,這走的那一天,他明顯是看到了秦夫人臉上洋溢著喜悅:“總算是把這兩個人給送走了!”


    離開了秦府後,他們先是迴去考院那邊準備了一番,第二天一大早就是和其他舉人們一同趕往考場,開始他人生的第一次會試。


    如果中了貢士,後續不管殿試結果如何,但是最次也是同進士出身,會被授予從六品的官職。


    如果不中,劉存旭已經是打算好了,繼續專研一年,尤其是策論和史論這兩科,務必要更加精通,等明年春試的時候再考。


    懷著忐忑心情考了四書五經文章後,輪到了策論科的時候,僅僅是看了一眼題目就是讓他皺起了眉頭!


    盡管之前在院試和鄉試的時候已經是考過策論,並且最近這幾天也是鑽研了國子監那邊的教材和題目,對策論和史論也算是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知,自詡寫一些普通的策論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但是當他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還是皺起了眉頭。


    策論題目有好多道,考生可以選擇其一作答,而第一道就是試言當今鹽政利弊,如何改之。


    題目就這麽幾個字,但是這題目卻涉及到了鹽政這種幾乎關係國家根基的大事,哪怕是沒有限定方向,隻是讓考生說其中利弊,但是這依舊是非常考驗考生的能力的。


    再看第二道,說的是農業稅事,而且還是大乾自身的農業稅,讓考生分析大乾如今的農業稅的利弊。


    又是一道涉及到國家大政的事,如今山東、南直隸地區,甚至是其他地方的人都知道,大乾王朝的稅收政策簡單而粗暴,沒有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丁口銀也沒有,隻收取農業稅一種,但是這種農業稅的稅率相對於以往的朝代而言卻是偏高的,如果是普通糧食的稅率,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如果是一些經濟作物,稅收比例還要更高一些。


    而其他的朝代,田畝稅往往隻有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五,乃至百分之二都是出現過。


    所以外頭很多人都是說大乾王朝的農業稅很高,以至於大乾治下民不聊生。


    第一題說鹽政,第二題說農業稅,後麵的三道題也都是大題目,聽著都讓人頭暈,比如工商業與農業之間孰輕孰重,如何平衡發展,使民富國強。


    隨便什麽題目都是關乎國家大事的,這種題目說哪怕是那些朝中大臣,資深學者都是很難詳細分析並迴答的,更不要說劉存旭這些一心苦讀聖賢書的傳統讀書人了。


    劉存旭審視了這幾道題目後,猶豫了片刻決定做農業稅一題,因為他自己就是農家子出身,雖然常年讀書,根本就沒有下過田地,但是這麽多年來的見聞卻是讓他多少了解明朝時期的農村稅收製度,並且也是深刻感受到了唐朝的農業稅製度。


    當選了題目後,他就是直接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的文章,至於寫的好不好,他自己也是無法分辨。


    當考完這一科後,他整個人都是感覺不好了,不過他看了一圈後,發現垂頭喪氣的可不止自己,絕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從這也是證明了,其實大乾王朝第一次科舉裏的這些策論題目聽上去很簡單,但是想要做到言之有物其實很難很難。


    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肯定不能寫,這些東西都被人寫遍了,得寫出新意來。


    中規中矩的也不能寫,因為這樣就代表著中庸,無法讓考官眼前一亮。


    更關鍵的是,這種策論某種程度上就是朝廷問策,所以不能瞎迴答,得結合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如果隻是隨口說兩句的話可不行。


    策論過後是史論,史論的話,其性質和策論比較類似,隻不過說的是古代問題,比如說秦商鞅法乃強,宋王安石變法乃亡,請詳言試論之。


    由於會試之前大家基本都已經知道,新朝取士,八股文章要做的好不說,而且策論和史論也必須的好。


    所以大家都是和劉存旭一樣,對這兩場都是頗為重視,但是從考完後大家的神情來看,顯然是沒幾個人自認為考得好的。


    實際上他們的答案的確不咋地,這些大部分新科舉人以及少數明王朝時代的舉人的答卷被審閱了後,最後挑選出來了一百八十名舉人的試卷,然後他們又是討論出來了其中最優秀的十五名,並上交到了楚行這邊。


    楚行是每一張都看了,恩,除了四書五經,其他的策論、史論、算學、雜學的迴答他都是仔細看過了,為此他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


    看完後就給他留下了一個基本印象:一群垃圾。


    尤其是策論題目,基本上都是說大方向,但是根本就沒有多少實際性的東西。


    甚至還不如明朝的進士公寫的奏疏。


    上一世,楚行去青州旅遊的時候,曾經有幸買過一本贗品的狀元試卷,就人家那策略寫的不僅僅可以用花團錦簇來形容,就其中提到的治國之策,楚行現在想來也甚是佩服的。


    可眼前這幫子垃圾,文章寫的倒是聽漂亮的,文字水平秒殺後世的一群學者,即便是大乾王朝自身的那些高級官員們,比如說向來自詡在高官之中文章最平最高的趙汝才,看到這些文章的時候都是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沒辦法,誰讓人家是舉人,其他能力先不說,但是寫文章個個都是一把好手。


    能夠把八股文這種文章都寫好的人,讓他去寫一篇普通文章,那簡單不要太容易。


    但是文章寫的好有個屁用,楚行根本就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言之有物的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這幫家夥,除了文字和文章寫的漂亮之外,一點內涵都沒有。


    哪怕是無法提出詳細的解決辦法,但是最少也要提供一個新的可執行的思路啊,但是這些學子們的迴答全都是聖人言。


    聖人說的再好,可是那是聖人幾千年前說的啊!


    幾千年前,有火銃嗎?


    幾千年前,有紅薯嗎?


    幾千年前,有千千萬萬的百姓嗎?


    孔夫子說的話好歸好,但是你要符合時代來看啊!


    所以看完在後續試卷後,楚行都是懶得親自安排這些名列前茅學子們的詳細名次了,直接把這任務推給了這一次登極恩科的負責部門禮部。


    當然了,禮部也是不會獨斷,而是和內閣各部的大佬們一起商量,最後才是安排出來了詳細的名次,並迅速在王宮為張貼王榜。


    楚行雖然對這一批士子們的水平很不滿意,但是該做的功夫還是要做足的,畢竟這一次科舉本來就是一次政治宣傳活動,楚行本來就沒有指望過能夠從中獲得真正的人才。


    這些學子們的水平雖然不咋地,但是當個中低級官員還是夠的,至少他們認得字,能讀能寫不是,而當官,能讀能寫就行了,也不需要你有什麽過人的才能。


    於是乎放榜之日,一大群學子們就是擁擠在去看榜了,不過很多人還是沒能擠進去,隻能是聽前麵的人唱榜。


    唱榜之人從第一百八十名唱起,然而在人群外圍的劉存旭一連聽到了八十幾名後還是沒能聽到自己的名字。


    和他一起來看榜的好友趙文章也是一臉期待,因為到現在,也同樣沒有念到趙文章的名字。


    然而不用多久,劉存旭就是聽見一聲:“四十二名,徐州府劉存旭老爺!”


    聽到這話後,劉存旭突然是心跳加速,以至於連唿吸都停頓了,腦海裏隻剩下一個念頭:中了,中了!


    屏住唿吸的他甚至都臉色漲紅,半天後才會反應了過來!


    同時他也是聽見了身邊好友趙文章的道賀:“恭喜劉兄高中!”


    劉存旭連續深唿吸了幾次,很快就是恢複如常,雖然臉上帶著明顯的喜悅之色,但是卻已經沒有了剛才的神情呆滯模樣。


    當即道:“同喜同喜,等會趙兄的名字也該念出來了!”


    可惜的是,直到王榜唱完了,依舊沒能出現趙文章的名字,後來他們二人不死心,等人群稍微散了些後親自擠上去看,一百八十個名字是一遍一遍的看,最終還是沒能發現趙文章的名字。


    此時趙文章的臉色不太好看,而劉存旭也是不知道該說什麽,這安慰是不需要安慰的,大家都是體麵的讀書人,君子之交豈能如同婦人那般嘮叨。


    當即趙文章就道:“走,今日我們不醉不歸,慶賀劉兄高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