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朱彝經恭請聖安——」朱彝經是惶恐的,他從小在王府長大,也沒有真的跪過誰,對於進入京中看到皇上之類事情從來就沒有想過。而痛失雙親後的悲苦,沒有兄弟的朱彝經也無人訴說。
雖說這幾日在吳無玥那頭放鬆了些,但是當被朱由檢親手扶住了要跪下了身體,然後被他揉了揉腦袋,聽到他說,「代王這一支雖然與朕在血緣上已經遠了,但是我們總是一家人。彝經受此大難,朕總是有責任的,你若是想要哭,就哭出來吧。」
朱彝經的淚水突然就刷地下來了,他也顧不上太多,看到如此溫柔的朱由檢,一下子就在他的懷中哭了起來。
在這段日子裏麵,他隱約明白了自家人的死其實是咎由自取,他們過的太好,而百姓過的太苦,父王又不賑災,才出了大動亂。
但是他隻是一個孩子,就算從山西入京一路中親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難生活,但是他還是悲痛,想要去恨誰,更想要去怪誰。為什麽皇上不能早點安置百姓呢?!以為會見到皇上在京中大魚大肉,誰想到事實證明了,皇上的日子還沒有王府好,這樣的話他所有的怨懟又要向著誰去。
而被朱由檢這句話一說,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朱彝經就沒有任何形象地哭了,自然也不會多想這麽做是不是冒犯天顏。
等著朱彝經哭了半響之後,朱由檢讓王承恩打水進來,親自為他把臉上的鼻涕眼淚給擦幹淨了。「彝經,朕比你也就大了六七歲,不論輩分的話,朕算是你哥哥了。你在京中就安心地住上一段日子。讓你住在宮外雨大人的宅子裏頭,是朕不想要拘束你,在宮裏麵就沒有那麽自由了。」
「謝皇上。」朱彝經哭的清醒了之後,反而不知道手應該往哪裏放了,他其實更加想要問,皇上讓他入京究竟因為什麽。
朱由檢溫和地看著朱彝經,為他整了整衣衫,「你年紀還小,要是想開府,就在等一段時間。哎——,說起來也是你父親沒有明白朕的意思。讓藩王捐款的事情,朕怎麽可能一刀切呢。每個王府的情況都不一樣,當然是要根據大家的情況來的。」
正說著話,王承恩來稟告了,徐光啟大人來了。
「讓他進來吧。」朱由檢又看向了朱彝經,「今天你留在這裏用膳,徐大人帶了一些好的吃食進來,你也嚐嚐,朕估摸著你以前沒有嚐過。」
徐光啟也被賜了做,這頓飯算是三個人一起用,而上的正是土豆大餐。
雨化田那裏也被分到了一些土豆大餐,這個東西見是見過,但是吃的人不多,他嚐著味道居然不錯。眼神微微頓了一下,這個時候把這個朱彝經弄進京城了,又加上一個徐光啟,就要走第二步了。
☆、第五十四章
在三人飽餐了一頓之後,朱由檢讓朱彝經先迴去休息了,仍舊沒有提起究竟為什麽讓他到京城來,好像真的是為了照顧這個遭逢大變的少年一般。
徐光啟飯後留了下來,準備開始匯報這段時間的工作。
一個多月以來朝中圍繞著內閣推選與藩王的事情就沒有消停過,但大明朝裏還是有真正踏實做事的人。畢自嚴忙著絞盡腦汁把稅糧收上來,徐光啟被召迴之後,沒有能像歷史上那樣去禮部研究曆法,雖然那個東西在古代十分重要,但是朱由檢認為當務之急這位的才能還是更應該用到農事與水利上麵。
徐光啟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被朱由檢要求去上林苑嘉蔬署裏頭好好轉轉,然後將所學結合實際,與當地的菜農進行一些深入交流。
說起嘉蔬署是個什麽地方呢?朱由檢也是來了明朝之後,才知道原來傳說中的皇家特供的菜園子真的存在。
上林苑是一個機構,那裏有各種手藝人。永樂帝朱棣在北京建都後,從山西移民來一批手藝人,比如良牧署負責養家畜,林衡署負責種水果,嘉蔬署負責種蔬菜等等,按照他們的分工不同一共分成了五十八個營。
永樂帝在京城的廣寧門以南,圈了幾百畝荒地,讓那些善於種菜的人定居在那裏,順帶把耕牛、糧種、農具都下發了,從那時起他們就定居於此,以為了皇家種植特供蔬菜的光榮任務而生。然在一開始的時候,這片土地是荒地,但它的地勢不錯,水網交織,土地的肥力也不錯。又加之在皇家的高標準嚴要求下,菜戶營的人都練就了一手種菜的好技能。
作為一個穿越人士,如果不發明火藥、水泥,不種植土豆、玉米,那麽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朱由檢也心血來潮地去過嘉蔬署,想著指點方.遒一下,但等他見過世麵後,不知道是應該哭還是應該笑。
好消息是他身處在十七世紀,那些應該到中國來的東西都已經陸陸續續地來了,不會犯下人在漢朝就把土豆播種到神.州大地上的湯姆蘇時間軸錯誤。但壞消息是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非務農出身的人,根本弄不懂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朱由檢聽著下麵人說了一堆,怎麽把從南邊來的糧種改良成了適合北方種植的糧種,又怎麽培養出了更加優良的隻對本朝唯一供應對象皇家中人的五星級土豆,然後他很鎮定地轉頭離開了。這個重擔還是交給徐光啟吧,專人行專事。好歹人家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篇《甘藷疏序》,在那裏麵就大力宣傳著要效仿閩粵一帶,在江南也要廣泛種植這種,高產、多用、易活的作物,以而讓這個災情肆虐的年代中多一份糧食保障。
雖說這幾日在吳無玥那頭放鬆了些,但是當被朱由檢親手扶住了要跪下了身體,然後被他揉了揉腦袋,聽到他說,「代王這一支雖然與朕在血緣上已經遠了,但是我們總是一家人。彝經受此大難,朕總是有責任的,你若是想要哭,就哭出來吧。」
朱彝經的淚水突然就刷地下來了,他也顧不上太多,看到如此溫柔的朱由檢,一下子就在他的懷中哭了起來。
在這段日子裏麵,他隱約明白了自家人的死其實是咎由自取,他們過的太好,而百姓過的太苦,父王又不賑災,才出了大動亂。
但是他隻是一個孩子,就算從山西入京一路中親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難生活,但是他還是悲痛,想要去恨誰,更想要去怪誰。為什麽皇上不能早點安置百姓呢?!以為會見到皇上在京中大魚大肉,誰想到事實證明了,皇上的日子還沒有王府好,這樣的話他所有的怨懟又要向著誰去。
而被朱由檢這句話一說,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朱彝經就沒有任何形象地哭了,自然也不會多想這麽做是不是冒犯天顏。
等著朱彝經哭了半響之後,朱由檢讓王承恩打水進來,親自為他把臉上的鼻涕眼淚給擦幹淨了。「彝經,朕比你也就大了六七歲,不論輩分的話,朕算是你哥哥了。你在京中就安心地住上一段日子。讓你住在宮外雨大人的宅子裏頭,是朕不想要拘束你,在宮裏麵就沒有那麽自由了。」
「謝皇上。」朱彝經哭的清醒了之後,反而不知道手應該往哪裏放了,他其實更加想要問,皇上讓他入京究竟因為什麽。
朱由檢溫和地看著朱彝經,為他整了整衣衫,「你年紀還小,要是想開府,就在等一段時間。哎——,說起來也是你父親沒有明白朕的意思。讓藩王捐款的事情,朕怎麽可能一刀切呢。每個王府的情況都不一樣,當然是要根據大家的情況來的。」
正說著話,王承恩來稟告了,徐光啟大人來了。
「讓他進來吧。」朱由檢又看向了朱彝經,「今天你留在這裏用膳,徐大人帶了一些好的吃食進來,你也嚐嚐,朕估摸著你以前沒有嚐過。」
徐光啟也被賜了做,這頓飯算是三個人一起用,而上的正是土豆大餐。
雨化田那裏也被分到了一些土豆大餐,這個東西見是見過,但是吃的人不多,他嚐著味道居然不錯。眼神微微頓了一下,這個時候把這個朱彝經弄進京城了,又加上一個徐光啟,就要走第二步了。
☆、第五十四章
在三人飽餐了一頓之後,朱由檢讓朱彝經先迴去休息了,仍舊沒有提起究竟為什麽讓他到京城來,好像真的是為了照顧這個遭逢大變的少年一般。
徐光啟飯後留了下來,準備開始匯報這段時間的工作。
一個多月以來朝中圍繞著內閣推選與藩王的事情就沒有消停過,但大明朝裏還是有真正踏實做事的人。畢自嚴忙著絞盡腦汁把稅糧收上來,徐光啟被召迴之後,沒有能像歷史上那樣去禮部研究曆法,雖然那個東西在古代十分重要,但是朱由檢認為當務之急這位的才能還是更應該用到農事與水利上麵。
徐光啟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被朱由檢要求去上林苑嘉蔬署裏頭好好轉轉,然後將所學結合實際,與當地的菜農進行一些深入交流。
說起嘉蔬署是個什麽地方呢?朱由檢也是來了明朝之後,才知道原來傳說中的皇家特供的菜園子真的存在。
上林苑是一個機構,那裏有各種手藝人。永樂帝朱棣在北京建都後,從山西移民來一批手藝人,比如良牧署負責養家畜,林衡署負責種水果,嘉蔬署負責種蔬菜等等,按照他們的分工不同一共分成了五十八個營。
永樂帝在京城的廣寧門以南,圈了幾百畝荒地,讓那些善於種菜的人定居在那裏,順帶把耕牛、糧種、農具都下發了,從那時起他們就定居於此,以為了皇家種植特供蔬菜的光榮任務而生。然在一開始的時候,這片土地是荒地,但它的地勢不錯,水網交織,土地的肥力也不錯。又加之在皇家的高標準嚴要求下,菜戶營的人都練就了一手種菜的好技能。
作為一個穿越人士,如果不發明火藥、水泥,不種植土豆、玉米,那麽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朱由檢也心血來潮地去過嘉蔬署,想著指點方.遒一下,但等他見過世麵後,不知道是應該哭還是應該笑。
好消息是他身處在十七世紀,那些應該到中國來的東西都已經陸陸續續地來了,不會犯下人在漢朝就把土豆播種到神.州大地上的湯姆蘇時間軸錯誤。但壞消息是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非務農出身的人,根本弄不懂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朱由檢聽著下麵人說了一堆,怎麽把從南邊來的糧種改良成了適合北方種植的糧種,又怎麽培養出了更加優良的隻對本朝唯一供應對象皇家中人的五星級土豆,然後他很鎮定地轉頭離開了。這個重擔還是交給徐光啟吧,專人行專事。好歹人家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篇《甘藷疏序》,在那裏麵就大力宣傳著要效仿閩粵一帶,在江南也要廣泛種植這種,高產、多用、易活的作物,以而讓這個災情肆虐的年代中多一份糧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