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紅衣大炮
“前唐覆滅是源自於諸侯削蕃,晉朝太祖有心想要規避這個問題,於是便采取了文武分製的製度。”
“文臣武將互相排擠,互相猜忌,互相肘掣,這樣雖然可以起到相互製約的作用,但是這卻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很難把握好其中的火候和分寸。”
“一旦稍有不慎,朝廷便會成為一方勢力的一言堂。”
“現在朝中的情況就是如此,武將們受到文臣的過度排擠,朝中現在已經鮮有能戰之人。”
“而那些文臣偏偏又都勾心鬥角,並且對國事指手畫腳。”
“您說的沒錯,朝臣貪汙之事現在的確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頂峰,我之前在臨江做事的時候曾經斬殺過一名度支司馬,此人短短數年之內便貪汙銀兩百萬之巨。”
“除去他貪汙的這些銀兩之外,他還為上下同僚進行打點,您剛剛那番話說的沒錯,這個國家,的確急需整治!”
“但是您有沒有想過?您可是先皇之後,同樣也是這天下的主人。”
“就算您不為自己考慮,您自認為對這個國家沒有任何留戀,可是您總要為您的子民們考慮考慮吧?”
“如今百姓們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單單是一個雁蕩城,城內饑民便是無數!”
“您以為減少了他們的稅務,每人收取五文錢,這便是對他們最大的照顧。”
“可實際上您這卻隻是在飲鴆止渴,根本沒有幫助到這些窮苦百姓!”
聞聽此言,燕王眉頭皺了起來。
他並不是聽不進實話,隻是覺得李秋遠這番話說的實在太過。
這些年來他雖然沒有對當地百姓做出過什麽實質性的貢獻,可是也絕不像李秋遠所說的這樣,沒有嚐試過幫助他們。
況且最近幾年有他坐鎮,百姓們的民生雖然沒有明顯的提升和恢複,可是那些番邦蠻夷卻不敢像是之前那樣再來此處頻頻騷擾,起碼百姓們過上了幾年好日子。
不過燕王並沒有說這些話。
他倒是想聽聽麵前這個年輕人究竟還能說出怎樣的高論。
燕王臉色變了幾變,可最終卻並未翻臉。
見此情景,李秋遠便知道麵前的這位王爺絕不像是胡萬生口中所說的那麽昏聵。
李秋遠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我知道我剛剛的這番話,您肯定會感覺不太舒服,不過請您恕我直言,就像您現在這樣隻是將外族拒於門外,雖然可以讓百姓們過上安穩的日子,可是百姓們終究還是要吃飯的。”
“北方三族若不平定,那聚雄關和雁蕩城就將永無寧日可言。”
“而現在擺在你麵前的就是讓這三族平定的唯一契機。”
“遼國皇權更迭,那可是幾十年難得碰上一次的事情。”
“再加上遼國現在發生內亂,雖然那些朝中大臣都已經屈從於耶律祁的淫威,可是我相信他們的心中肯定也有對耶律祁的恨意。”
“隻要咱們能夠趁著這個機會大敗遼軍,並護送耶律傑重返遼國,那遼國內部肯定就會變得更加混亂,保皇黨一定會擁護耶律傑上位。”
“到時再加上咱們遼國軍隊從中施壓,我相信耶律傑一定能夠成為新任遼王,等到那個時候,北方就會成為咱們的跑馬場,聚雄關,雁蕩城就算不派兵駐防,也能夠保證北方永保康寧!”
說到此處,李秋遠話鋒一轉:“而等到那個時候,城內的百姓又何須再為生計奔波,咱們隻要開展四國之間的貿易,這些百姓便能賺的缽滿盆滿,等到那個時候,他們不會念及朝廷的恩情,隻會念著您燕王的恩德。”
“我朝封地世襲罔替,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等到您百年之後,您的封地還是要傳給兒孫,您都無法返迴京城,難道您的兒孫就有機會重返京城,登基坐殿嗎?”
“與其懷揣著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還不如努力將雁蕩城打造成一隻鐵桶。”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如果到時朝廷另有他想,那您起碼也能有自保的能力!”
李秋遠剛剛所說的這番話,真可謂是大逆不道。
如果換做旁人,此時恐怕早就被抄家問斬了。
隻是李秋遠這次說話選對了對象。
李秋遠剛剛所說的這些並不是危言聳聽。
梁王前往臨江就藩的消息,燕王早就已經聽說。
連備受先皇寵愛的梁王最終都落得了這個下場,又更何況是他這個並不受寵的王爺呢。
更何況他手握兵權,早就已經招至朝廷的猜忌。
若非如此,他當初也不會被發配到此處。
李秋遠剛才這番話可謂是說進了燕王的心坎裏。
原本猶豫不決的燕王,此時眼神突然變得堅定:“李大人,本王現在需要和你說明一下雁蕩城的情況。”
“這裏的領土延綿數百裏,與瓦剌,韃靼兩部接壤。”
“所以每天都需要派兵在此處進行巡防,這樣才能保證百姓不會受到騷擾。”
“我這城中的士兵並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多數全都是我從那些窮苦百姓家中挑選上來的。”
“這些士兵加在一起不過四五萬人,而被我安置在前線進行防守的就足有2萬多人,占了總數的一大半。”
“剩下的這一萬多人就是城中的守備軍,同時也是本王的私兵。”
“你想要和我借兵,我就隻能從這一萬多人中抽調一部分借給你,出於對雁蕩城的安全考慮,本王能借給你的最多隻有兩千兵馬!”
聞聽此言,李秋遠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驚異。
他本以為自己剛剛的這番話已經說服了燕王,卻沒想到對方竟然隻肯借給自己兩千兵馬。
要知道他在前往雁蕩城之前可是已經和雄霸拍著胸脯保證過了。
他所率領的軍隊一定會在戰場上扭轉戰局。
可是如果隻有這幾千兵馬的話,別人說是扭轉戰局了,就算是給遼兵塞牙縫恐怕都不夠。
燕王明顯看出了李秋遠眼中的不滿,於是開口對其解釋道:“李大人,不是本王不想借兵給你,而是雁蕩城的資源實在有限,我總不能為了一個聚雄關,就將雁蕩城給舍棄了吧。”
“不過除了這薑片兵馬之外,本王的府庫中還有十二尊紅衣大炮,你若是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將這紅衣大炮一同借給你!”
“前唐覆滅是源自於諸侯削蕃,晉朝太祖有心想要規避這個問題,於是便采取了文武分製的製度。”
“文臣武將互相排擠,互相猜忌,互相肘掣,這樣雖然可以起到相互製約的作用,但是這卻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很難把握好其中的火候和分寸。”
“一旦稍有不慎,朝廷便會成為一方勢力的一言堂。”
“現在朝中的情況就是如此,武將們受到文臣的過度排擠,朝中現在已經鮮有能戰之人。”
“而那些文臣偏偏又都勾心鬥角,並且對國事指手畫腳。”
“您說的沒錯,朝臣貪汙之事現在的確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頂峰,我之前在臨江做事的時候曾經斬殺過一名度支司馬,此人短短數年之內便貪汙銀兩百萬之巨。”
“除去他貪汙的這些銀兩之外,他還為上下同僚進行打點,您剛剛那番話說的沒錯,這個國家,的確急需整治!”
“但是您有沒有想過?您可是先皇之後,同樣也是這天下的主人。”
“就算您不為自己考慮,您自認為對這個國家沒有任何留戀,可是您總要為您的子民們考慮考慮吧?”
“如今百姓們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單單是一個雁蕩城,城內饑民便是無數!”
“您以為減少了他們的稅務,每人收取五文錢,這便是對他們最大的照顧。”
“可實際上您這卻隻是在飲鴆止渴,根本沒有幫助到這些窮苦百姓!”
聞聽此言,燕王眉頭皺了起來。
他並不是聽不進實話,隻是覺得李秋遠這番話說的實在太過。
這些年來他雖然沒有對當地百姓做出過什麽實質性的貢獻,可是也絕不像李秋遠所說的這樣,沒有嚐試過幫助他們。
況且最近幾年有他坐鎮,百姓們的民生雖然沒有明顯的提升和恢複,可是那些番邦蠻夷卻不敢像是之前那樣再來此處頻頻騷擾,起碼百姓們過上了幾年好日子。
不過燕王並沒有說這些話。
他倒是想聽聽麵前這個年輕人究竟還能說出怎樣的高論。
燕王臉色變了幾變,可最終卻並未翻臉。
見此情景,李秋遠便知道麵前的這位王爺絕不像是胡萬生口中所說的那麽昏聵。
李秋遠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我知道我剛剛的這番話,您肯定會感覺不太舒服,不過請您恕我直言,就像您現在這樣隻是將外族拒於門外,雖然可以讓百姓們過上安穩的日子,可是百姓們終究還是要吃飯的。”
“北方三族若不平定,那聚雄關和雁蕩城就將永無寧日可言。”
“而現在擺在你麵前的就是讓這三族平定的唯一契機。”
“遼國皇權更迭,那可是幾十年難得碰上一次的事情。”
“再加上遼國現在發生內亂,雖然那些朝中大臣都已經屈從於耶律祁的淫威,可是我相信他們的心中肯定也有對耶律祁的恨意。”
“隻要咱們能夠趁著這個機會大敗遼軍,並護送耶律傑重返遼國,那遼國內部肯定就會變得更加混亂,保皇黨一定會擁護耶律傑上位。”
“到時再加上咱們遼國軍隊從中施壓,我相信耶律傑一定能夠成為新任遼王,等到那個時候,北方就會成為咱們的跑馬場,聚雄關,雁蕩城就算不派兵駐防,也能夠保證北方永保康寧!”
說到此處,李秋遠話鋒一轉:“而等到那個時候,城內的百姓又何須再為生計奔波,咱們隻要開展四國之間的貿易,這些百姓便能賺的缽滿盆滿,等到那個時候,他們不會念及朝廷的恩情,隻會念著您燕王的恩德。”
“我朝封地世襲罔替,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等到您百年之後,您的封地還是要傳給兒孫,您都無法返迴京城,難道您的兒孫就有機會重返京城,登基坐殿嗎?”
“與其懷揣著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還不如努力將雁蕩城打造成一隻鐵桶。”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如果到時朝廷另有他想,那您起碼也能有自保的能力!”
李秋遠剛剛所說的這番話,真可謂是大逆不道。
如果換做旁人,此時恐怕早就被抄家問斬了。
隻是李秋遠這次說話選對了對象。
李秋遠剛剛所說的這些並不是危言聳聽。
梁王前往臨江就藩的消息,燕王早就已經聽說。
連備受先皇寵愛的梁王最終都落得了這個下場,又更何況是他這個並不受寵的王爺呢。
更何況他手握兵權,早就已經招至朝廷的猜忌。
若非如此,他當初也不會被發配到此處。
李秋遠剛才這番話可謂是說進了燕王的心坎裏。
原本猶豫不決的燕王,此時眼神突然變得堅定:“李大人,本王現在需要和你說明一下雁蕩城的情況。”
“這裏的領土延綿數百裏,與瓦剌,韃靼兩部接壤。”
“所以每天都需要派兵在此處進行巡防,這樣才能保證百姓不會受到騷擾。”
“我這城中的士兵並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多數全都是我從那些窮苦百姓家中挑選上來的。”
“這些士兵加在一起不過四五萬人,而被我安置在前線進行防守的就足有2萬多人,占了總數的一大半。”
“剩下的這一萬多人就是城中的守備軍,同時也是本王的私兵。”
“你想要和我借兵,我就隻能從這一萬多人中抽調一部分借給你,出於對雁蕩城的安全考慮,本王能借給你的最多隻有兩千兵馬!”
聞聽此言,李秋遠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驚異。
他本以為自己剛剛的這番話已經說服了燕王,卻沒想到對方竟然隻肯借給自己兩千兵馬。
要知道他在前往雁蕩城之前可是已經和雄霸拍著胸脯保證過了。
他所率領的軍隊一定會在戰場上扭轉戰局。
可是如果隻有這幾千兵馬的話,別人說是扭轉戰局了,就算是給遼兵塞牙縫恐怕都不夠。
燕王明顯看出了李秋遠眼中的不滿,於是開口對其解釋道:“李大人,不是本王不想借兵給你,而是雁蕩城的資源實在有限,我總不能為了一個聚雄關,就將雁蕩城給舍棄了吧。”
“不過除了這薑片兵馬之外,本王的府庫中還有十二尊紅衣大炮,你若是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將這紅衣大炮一同借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