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充斥全網的“朱祁鎮葬送五十萬大軍、使得明朝由盛轉衰……”


    不說符合邏輯了,就連常識都不符合啊!


    五十萬大軍,兩天時間,就能立刻全部離開京師?


    但凡放學的時候,你去接個孩子,也不會立馬就相信了啊!


    > 哦買嘎!


    明朝大軍的速度真快!


    他們大概已經將火車、鐵路普遍了吧……


    兩天時間,集結五十萬人,並能夠開出城外——就算現代,都還有很多國家做不到呢!


    甭管他是20萬也好,還是50萬也罷……


    一點常識都不要了——反正隻要遮掩住真相就好!


    ……


    再說朱祁鎮被俘的時間線:


    史書幾百年的完善,交戰過程,早已編撰完善。


    這一段就隻能參考,真信,那就是犯傻了……


    那就隻能從常理推斷: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朱祁鎮禦駕親征,除了時間短外!


    這一路屁事還真多!


    七月十六日開拔,十七日晚上,大軍就夜驚了。


    啥意思?


    夜驚就是營嘯。


    ——士兵們忽然受驚,自相砍殺。


    古代因為夜驚而導致的全盤崩潰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


    玩呢?


    南征北戰,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京營——剛走了一天,還沒踏出北京地麵呢,就特麽夜驚了?


    這就像嘉靖南巡一次,失火就追著他燒一樣……


    要知道,此時的朱祁鎮,剛剛抵達龍虎台,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區南口。


    這個地方,就在北京的六環線外麵!


    直線距離,也就是百十裏。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京營士兵,在自己首都的家門口,竟然夜驚了?


    是不是可以產生個合理的猜測——這次夜驚,是某些人要殺朱祁鎮,卻被士兵發現了呢?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動手,並沒有成功!


    ………………


    土木堡是個重要轉折點,這一段比較長,明天就能結束了。


    我為什麽說這是刺殺,而不是真的夜驚……


    接著朝下看——


    又隔了一天。


    七月十九日,出發滿打滿算就三天,剛到居庸關呢!


    朝臣就請朱祁鎮駐蹕。


    啥意思——明天休息一天,後天再走。


    兩天前,剛來了一次騷亂,這就又不讓走了?


    是不是上一次動手,沒成功——要等待後方調來人手,再來一次呢?


    朱祁鎮怎麽做的——不許!


    四天後。


    七月二十三日,剛到宣府。


    朝臣竟然輪流奏請駐蹕。


    朱祁鎮不但不許,還讓王振責問緣由——你們說讓停下,給我個理由!


    ……


    你們說,朝臣接二連三的讓停留,到底是在幹什麽?


    就隻有兩個可能——


    要麽等後方再次派遣刺客……


    要麽就是前麵的殺局沒布置好……


    ……


    朱祁鎮也覺得蹊蹺,就做了一件事——調宣府楊洪部兵馬隨行。


    這時候的宣大沿線,是不差兵馬的。


    除了宣大本部兵馬之外,早在一個月前,在六月的時候,朱祁鎮派了人,前往宣大。


    宣大就是宣府、大同、山西邊關的總稱。


    朱祁鎮加強了宣大的兵力……


    明英宗一聲令下:


    宣府這裏的兵馬,匯集到朱祁鎮身邊……


    果然,幺蛾子也沒有了,朝臣也不讓駐蹕了。


    順風順水!


    八月初一日,抵達大同。


    幺蛾子又來了!


    明史說——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欽天監監正彭德清,再次請駐蹕。


    朱祁鎮讓王振宣旨,讓他們跪了一天。


    明史將這一次安在王振頭上——王振真要這麽牛逼,還能死?


    實際上,這就是朱祁鎮的意思,也隻有朱祁鎮才能讓一部尚書下跪。


    ……


    史書上是有原因的!


    在《明英宗實錄》,不小心又暴露了這麽一個秘密——


    “佐、埜先行,振怒,令跪於草中,至暮方釋。”


    啥意思?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剛讓皇帝停留一天,然後自己就火燒屁股一樣,朝前跑?


    臥槽!


    你倆朝前跑幹啥?


    還被王振抓了現行?


    這兩人搶在朱祁鎮前麵,急著朝前跑是幹啥咧?


    給誰通風報信?


    給誰通風報信——馬上就浮出水麵了!


    朱祁鎮這天是停留沒走的。


    就因為停留的這一天,朱祁鎮的悲劇已經出現苗頭了。


    隨行的大臣們,私下串聯,要除掉王振。


    王振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東廠。


    換句話說——王振是朱祁鎮的眼睛和雙手。


    因為這個時候,東廠實際上就已經是錦衣衛的上司了。


    而錦衣衛——護衛皇帝身邊的,就是錦衣衛親軍。


    我尼瑪,外朝大臣要秘密除掉王振?


    莫說王振地位等同內閣首輔加兵部尚書了。


    單單就說他是皇帝家奴這一條——文臣有什麽資格秘密殺了他?


    這不是在謀反嗎?


    他們這麽做,就是因為——王振屢屢壞了他們的好事!!


    王振隻要死了,朱祁鎮就會任人擺布!


    但是,想殺王振,必須要英國公張輔的參與。


    《明史》用了這樣幾個字:“謀於英國公,不得間,竟行,人人自危。”


    因為英國公的不配合,這才沒有弄成。


    殺王振這件事,甭管文臣說的再漂亮,實際上就已經給土木堡定性了!


    就像袁崇煥殺了毛文龍……


    他有什麽資格殺?


    更何況,袁崇煥殺毛龍龍,還是官員之間的內訌。


    文臣要殺王振,這是再踩朱祁鎮的臉啊!


    這就是在謀反!


    不管他們說的怎麽漂亮,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說個不好聽的——哪個大員敢不經太祖的命令,就給太祖身邊侍衛長宰了?


    這就是一個性質啊!


    ……


    實際上,朱祁鎮讓停留的原因,還有一個細思極恐的消息——他被於謙斷糧了!


    朱祁鎮出征,讓於謙總督糧草。


    於謙能夠在京師保衛戰時,短短幾天內,就將通州900萬石糧食,搶運進了京師城內。


    並且調空七大糧倉,總調糧數目,高達1900萬石……


    卻沒有給朱祁鎮送來糧食!


    朱祁鎮停留的這一天,要跟明史上——王振受賄千輛銀車,連起來看!


    也就是說——因為被斷糧,朱祁鎮不得不停下,然後讓王振籌備糧食。


    這就是所謂的——王振接受賄賂,銀車高達千輛的真正原因。


    說白了,狗屁的受賄銀車,那特麽是王振從別處調來的糧食!


    八月初二日,楊洪安排好宣府防禦,自己也來了。


    ——就是之前參與了第一次、第三次北伐的那個。


    在正統一朝,楊洪從一個百戶,一路升遷到了佩鎮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宣府,並被封為昌平侯。


    楊洪能夠脫穎而出,得益於兵部尚書王驥的推薦。


    他本應該是朱祁鎮的人——然而,很可惜,他發家起自文臣的推薦。


    他是文臣派係的人。


    楊洪的兒子楊俊,是代理都指揮僉事,總督獨石、永寧諸處邊務。


    此時,楊俊手中的軍隊,《明史》稱之為“丟失”……


    兵馬去了哪裏,大家應該想得到。


    然而,楊洪卻死死的守著這個消息,並未告知朱祁鎮。


    朱祁鎮還以為楊洪依舊是自己的人,於是,不加防備,就讓他隨軍同行。


    朱祁鎮準備依照計劃,繼續朝北方去。


    很顯然,他是要繼續調兵的!


    就在這時,一個讓朱祁鎮逃過必死一劫的人出現了!


    ——大同鎮守太監郭敬!


    (就是那個土木堡之後,好不容易逃迴京師,卻被於謙一個字也不問,直接淩遲的人。)


    前麵說了——大同軍方出擊的陽和之戰,明軍大敗,全軍覆滅。


    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戰死,石亨單騎逃迴。


    郭敬躲在草叢裏,親眼目睹了這一切!


    郭敬是跟著朱棣的老人,四朝元老,這人不用質疑——朱家的鐵杆。


    郭敬和王振的關係很好。


    身為鎮守太監,自然有麵見皇帝的權利。


    郭敬來了,就急忙匯報:


    “不要朝北去了,那裏有陰謀!”


    郭敬具體說了啥,史書上沒有記載。


    但是,朱祁鎮立刻開始返迴。


    由此足見,此時,朱祁鎮知道前方有一個驚天陰謀!


    結合前麵大同守軍“敗亡”來看:


    大同右參將吳浩、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平鄉伯陳懷……先後陣亡。


    石亨單騎“逃迴”,郭敬躲在草叢裏……


    (於謙掌權的關鍵人物之一——毛福壽,就在其中。此後,他改名毛勝。)


    朱祁鎮本來還要朝北方去,郭敬一迴來,大軍立刻返迴。


    這個消息,就是逃過一劫的郭敬告訴英宗的。


    這就足以說明,就在大同的北方,已經有了個專門針對朱祁鎮的絞殺圈。


    郭敬很可能就是這麽告訴皇帝的——“不要朝北邊去,那裏有陰謀!”


    朱祁鎮立刻開始返迴。


    但是……


    針對他的殺局,已經布置好了!


    ……


    這才是朱祁鎮返迴的真相!


    我畫了一個行軍路線圖,在下麵,從圖上,一眼就能看穿土木堡之變的真相。


    明史將郭敬的話寫成——“若行正中虜計。王振懼,遂議旋師。”


    這看看就可以了!


    朱祁鎮怕韃子?


    扯淡!


    你看——朱祁鎮迴程的時候,聽到敵人到來,直接派遣四萬人前去迎戰。


    這是事實吧!


    他怎麽可能聽到北方有瓦剌人,嚇得趕緊轉身就跑。


    這根本就自相矛盾!


    真正的可能——就是親眼目睹“明軍被殲”現場的郭敬。


    他將邊軍已經叛變,並弄死領軍勳貴的消息——告知了朱祁鎮。


    得知邊軍參與了叛亂,朱祁鎮知道邊軍已經指望不上,這才朝迴走的!


    ……


    八月初三日,早晨,大軍起營之前。


    大同副總兵郭登,立刻建議讓朱祁鎮從紫荊關入京。


    (郭登這個提議,本身就是陰謀!


    ——後來朱祁鎮返迴大同,郭登已經奪了大同守將之權,並拒絕朱祁鎮進入。


    由此足見,郭登根本就沒安好心!)


    王振是不同意的。


    因為這條路道路崎嶇,山川眾多,根本就不好走,沿途又沒有糧倉補給。


    內閣首輔曹鼐、文淵閣大學士張益,卻紛紛要求走紫荊關這條路。


    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因為他們就是要行軍速度變慢!


    朱祁鎮要是跑迴京師了——還怎麽殺他呢?


    朱祁鎮耍了一個花槍。


    他命令大軍朝紫荊關前行,走了四十裏之後,立刻調頭。


    虛晃一槍後,折返向北,迴到來時走過的這條路上!


    果然,很快後方就傳來消息,王振籌集的糧草,被搶走了!


    出使也先的李實在《北使錄》,說的很清楚:


    “行四十裏,忽折而東,蓋振聞輜重被虜所遮,乃麾軍複由故道耳。”


    看看,看看!


    要是朱祁鎮不變道,那被搶的就不是糧食了吧?


    朱祁鎮必然會被殺死在半道上!


    李實作為親自麵見了朱祁鎮的當事人,他的話應該最可信吧?


    然而……


    鋪天蓋地的宣傳——


    卻是王振為了在鄉人麵前炫耀,特意讓大軍繞道,走到半路,又怕踩踏家鄉莊稼,才讓大軍調頭……


    當事人的記載,竟然無人知曉。


    反倒是謠言,塵囂直上!


    資本,真可怕!


    這到底是為啥?


    朱祁鎮如果沒有二次繼位,自然一切過錯都會安在朱祁鎮頭上。


    朱祁鎮又複辟當了皇帝,再說朱祁鎮的不是——那飽讀聖賢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勸諫君王當行仁政的文臣,那不是狗屁不是了麽!


    連皇帝都輔導不好,他們這群文臣,還怎麽治理國家?


    這個罪,就隻有王振來背了唄!


    ……


    (特注:本書會顛覆認知,很多東西無法說的太透,需要有社會經驗才能體悟。


    政治她不是非黑即白的好壞,在zz上也沒有這玩意。


    因為**讀者年齡的原因,可能很多操作,有讀者朋友會看不懂。


    我真沒辦法再細說了,會f書的。)


    ……


    朱祁鎮變換了道路,成功甩掉了追兵。


    八月初四,到滴水堡,初五到洪州方城……


    八月初九日,因為臨近宣府,自身兵力不足,朱祁鎮再調宣府兵馬。


    隻留下900人,讓袁敏主持宣府。


    一直到八月初十,朱祁鎮抵達宣府,追兵這才追上。


    然而,詭異的是——不管是軍方的夜不收,還是錦衣衛探子,竟然都沒有發現韃子兵。


    這就很有趣了!


    能夠做到這一點,隻能說明——要麽是明軍在追擊朱祁鎮……


    要麽就是有人故意隱瞞了這個消息。


    朱祁鎮返迴時,特意更換了線路,然而,還是被人知道了……


    透露朱祁鎮行蹤的,很有可能就是楊洪!


    ……


    (我忽然想到一個相反的操作。


    鄭成功打南京的時候,士紳蜂擁向他投降,甚至派人帶著食物犒軍。


    鄭成功大喜,任命這些士紳為各地縣令。


    直到清軍殺到鄭成功麵前,他都還鬧不明白——清軍是怎麽從他收複的境內通過,而士紳卻沒有預警的!)


    ……


    八月十三日。


    宣府上報說有韃子殺來。(等朱祁鎮土木堡之變後,再次返迴,宣府首先拒絕朱祁鎮入城。)


    聽到瓦剌主力到來的消息。


    朱祁鎮讓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都督王貴、廣義伯吳克勤、恭順侯吳克忠領兵出擊。


    全沒。


    等到天色快黑時,朱祁鎮接到前方吳家兄弟戰敗的消息。


    明英宗又遣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等,率四萬餘騎兵前去。


    (寧遠伯任禮就在其中,任禮返迴京師後,交了兵權,以伯爵身份迴家養老。


    次年的景泰元年,被命提督京營之三千營。


    景泰二年七月,掌左軍都督府事,十一月,調往往南京應天府任南京守備,兼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


    景泰三年七月,景泰朝追封他父祖三代誥命。)


    ……


    結果,又全沒了……


    ……


    至此,朱祁鎮身邊,已經隻剩下一萬來人了。


    這時候,朱祁鎮的處境已經很危險了。


    宣府以東,全部都被人占據。(明史說是韃子,然而被“韃子”占據的各處城堡,也先卻進不去。)


    宣府以西,直至大同這邊,也全是追兵,城池都丟完了。(明史說是韃子,然而——也先依舊進不去。)


    朱祁鎮立刻移軍,從雷家站趕至土木堡。


    到了這裏,終於得到消息,二十裏之外的懷來城,已經被“韃子”占據。


    東歸的道路,被切斷了。


    這時候,擺在朱祁鎮麵前最大的難題,反倒不是兵力的稀少。


    而是——斷糧!


    已經斷糧十幾天的明軍,沿途吃光了地裏的莊稼,這才支撐到了土木堡。


    八月十四日,朱祁鎮想要冒險前行。


    然而,四麵被包圍,他已經無法行走了。


    明史說是缺水,掘地兩丈,仍然沒水……


    這就是在扯淡!


    就在朱祁鎮出發經過此地的時候,還天降暴雨好幾天呢!


    七月十九日,過居庸關,風雨連朝。


    七月二十三日,至宣府,風雨大至。


    八月初二,駐大同,雨益驟。


    八月初三日晚,至雙寨,大雷電,風雨徹夜。


    你看,接連都在下雨……


    到了八月十四日,竟然沒水?


    這不是扯淡麽!


    這年頭,地下水位還很淺,莫說是掘地兩丈了……


    這麽多天的暴雨,就算是個低窪處,也早有積水了!


    再說了,後世這裏叫“官廳水庫”。


    既然是水庫,那就是有河流的。


    更何況——不管是明史上說的“二十萬人”也好,還是我考證的隻剩一萬人也罷。


    最少都需要紮下一個方圓數裏的營盤。


    這麽大的區域內,又是剛剛下過暴雨,竟然挖不出水?


    恰恰,在《明史紀事本末·卷32》:有這麽一句話——“軍士脫者逾山墜穀,連日饑餓……”


    你看,說的就很清楚了,連續多日饑餓,又翻山越嶺……


    朱祁鎮大軍為什麽無法行走?


    ——餓的唄!


    就在通州屯糧900萬石的情況下——朱祁鎮的大軍,竟然斷了糧!


    這時候,朱祁鎮命令負責督辦糧草的是誰?


    就是於謙!


    逼得朱祁鎮的大軍,不得不沿途收割糧食……


    媽呀!


    皇帝出征,竟然不給糧食了……


    能夠在短短幾天之內,將通州900萬石糧食運迴京師。


    並總調糧1900萬石的於謙,竟然不能維持朱祁鎮區區數萬兵馬糧草?(極有可能隻有五萬)


    這一路的稀奇事,這運氣……


    朱祁鎮要是活在現在,每天啥也不用幹,隻管機選去買彩票吧!!


    保證期期獨攬——哪怕是調機器,機器也要出故障——按照朱祁鎮的號碼,爆了。


    去的時候,不是營嘯,就是駐蹕。


    返迴土木堡的時候,四處都在匯報遭遇敵人。


    然而,他派出去的錦衣衛、夜不收,卻始終沒有找到敵人!


    朱祁鎮四處聞警,到處都匯報自己遭遇了敵人,到處都在失敗……


    然而,他抵達大同也好,返迴京師也好,卻一個人都沒看到。


    這……敢仔細想想嗎?


    細思極恐啊!


    ……


    八月十五日,人疲馬乏的朱祁鎮大軍,在黎明時分,忽然遇上了一隊從南方而來的明軍。


    大軍突入營內,見人就砍……


    朱祁鎮身邊的勳貴——全沒!


    甚至,就連文臣也沒能幸免,一樣做了朱祁鎮的陪葬品。


    王振見兵敗,拔劍自刎……


    (“樊忠錘王振”雖然被吹得很厲害,然而,朱祁鎮親口說王振是自盡。結合朱祁鎮後來給王振建報恩寺,給也先立廟來看,這一點該是真的。)


    為什麽他們不殺朱祁鎮?


    誰敢殺?


    曆史上殺皇帝的,有人善終了嗎?


    再說了,隻要朱祁鎮身邊沒人,就算是皇帝又咋樣?


    沒毛的鳳凰,不如雞!


    ……


    明史上說朱祁鎮大軍全沒了……


    然而,恰恰,在二十三日,於謙接管京師這一段,又說讓王竑接管管轄毛福壽、高禮的軍隊。


    王竑就是那個活活咬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的文人。


    這兵又是哪裏冒出來的?


    然後,對毛福壽、任禮、高禮,這三支軍隊的解釋是——自籌大軍以贖罪。


    有趣吧?


    短短幾天時間,他們上哪裏去自籌大軍?


    我是不是可以產生一個這樣的懷疑——弄死了那些勳貴,毛福壽、高禮、任禮,帶著大軍跑了!


    ……


    於謙能夠奪權成功,得益於八月十五日,楊洪將消息告知了京師。


    反正就很稀奇……


    死了那麽多勳貴,死了那麽多大臣,楊洪活的好好地!


    楊洪為什麽能活著——他兒子楊俊的兵馬,就是襲殺朱祁鎮的人!


    朱祁鎮去大同的時候,一次刺殺不成,為啥文臣紛紛讓停留?


    不就是在等楊俊南下,再次動手麽!


    朱祁鎮一入宣府,大臣也不讓停留了。


    這個時候,隻能匆忙在前麵布置埋伏圈,卻因為郭敬的告密,再次失敗。


    於是,文臣便讓朱祁鎮走山路,好前後夾擊。


    而楊俊,也必然已經趕到紫荊關這條線上設伏了。


    朱祁鎮虛晃一槍,他們隻能使盡了手段,調離朱祁鎮身邊的兵馬,同時刺殺勳貴。


    就這樣,土木堡之變,終於完成!


    這就是《明實錄》在聶忠這一段,不小心說漏嘴的原因!


    “迴至土木,起營之時,忽南坡有明盔、明甲人馬來迎,疑是勇士。哨馬不為設備……遂至敗軍陷駕。”


    這就是《楊善傳》中,也先那古怪迴答的原因!


    既至,其館伴與飲帳中,詫善曰:“土木之役,六師何怯也?”


    朱祁鎮在也先軍中有多自由——


    跟隨朱祁鎮的哈銘,就是那個也先要半夜偷偷殺了的翻譯官。


    這人寫了一本《正統臨戎錄》,裏麵講的就是在也先大營的故事。


    讀讀這本書,會顛覆你的認知!(史藏和國學網,都有全篇,不長。)


    ……


    而於謙能夠奪權成功的關鍵,除了高禮、任禮、毛福壽等人帶迴來的軍隊,以及楊洪、楊俊、郭登等人的配合外……


    最關鍵的一環——竟然是運河邊上,賜給喜寧的土地!


    就是這麽幾十頃土地,成功讓文人集團,掌握了大明的軍權。


    這一切,竟然起始自一塊地……


    ……


    而今,曹化淳、曹化雨兄弟,也在運河邊掌握了一塊地。


    還是一個縣……


    又該掀起怎樣的風浪?


    以上都是作者火之虎vvvv對土木堡之變背後真相的完美創作解說,太好看了。


    向他豎個大拇指!!!!!!


    有興趣的朋友看看作者:火之虎vvvv寫的《我崇禎絕不上吊》,在番茄上看。


    讓人民群眾更懂曆史真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