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邊境遊牧民族的發展詳情解說(二)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國時代,進入我們視野的,反而是規模並不算很大的烏桓,不僅鬧得很歡,東部的烏桓還成立了“三郡烏桓合眾國”。
但很遺憾,一個的浪漫的人在一個更浪漫的人的慫恿下,在那個大冷天搞了一次浪漫主義拉練。
第一任鮮卑聯總統檀石槐先生死後三年,黃天當立的天公將軍張角張教主拉開了全國大亂的帷幕,沉寂了15年的大西北風雲再起,西北獨特性質的羌亂重燃烽煙,邊章、韓遂開始走上曆史舞台。
中平二年(185年),隴西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靈帝命皇甫嵩出兵,同時以張溫為車騎將軍,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至關內與涼州叛軍交戰。
結果因為待遇問題和矛盾積累,烏桓騎兵全都跑了。(後車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稟逋懸,皆畔還本國)
上文引的是《後漢書劉虞傳》,實際上,袁宏後來在《後漢紀》中給出的史料對原因描寫更為詳細:跟人家羌氐造反是一個原因,咱大漢把人家烏桓薅成葛優了。
張純勸張舉造反時指出:烏桓歸附東漢後,作為雇傭兵已經給人家薅羊毛薅急眼了,內部的反漢浪潮積累已經快爆破了,非常值得利用!(烏桓數被征發,死亡略盡,今不堪命,皆願作亂。國家作事如此,漢祚衰亡之征,天下反覆,率監子故)
這次的烏桓叛逃看上去其實不叫個啥,但從蝴蝶效應的角度來講,卻可以說是三國初期的一個關鍵性大事件。
因為率領這三千突騎的人,叫公孫瓚。(光和中,涼州賊起,發幽州突騎三千人,假瓚都督行事傳,使將之)
公孫瓚的性格和發跡背景上一季我們介紹過,從此這位遼西猛男開始了和烏桓不死不休的東北亂戰。
結果烏桓和公孫瓚之間的恩怨又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河北的歸屬與袁紹統一河北的時間。
烏桓叛歸後,和原泰山太守張舉等人聯盟大鬧幽州,殺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亂軍一度達到十餘萬。
張純又引來了外援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前來幫場,張舉稱天子,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傳檄天下表示我要代漢,告漢天子避位,各級領導幹部趕緊拜見新天子來。
張舉的政治頭腦讓人很難想象這種人原來是怎樣當上泰山太守的,但隨後他便等來了老領導,漢室宗親劉虞。
劉虞被靈帝授予幽州牧的批發分包權後,由於之前幹過幽州刺史,在幽州工作時和烏桓的關係相當不錯,烏桓和公孫瓚之間多了個劉虞做緩衝,一切也變得有了調和的可能,很快烏桓抽資,張舉這個妄圖代漢的可笑團體沒多久也崩盤解散了。
烏桓各部參與這次短暫叛亂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遼東、遼西、右北平的三郡烏桓一度聯合了起來。
一通戰役打下來,各部落領導們會發現誰最有頭羊潛質,誰最能代表同誌們的利益,各部族在戰鬥中凝結了鮮血的友誼,血與火的戰爭永遠是鬆散個體間的粘合劑。
雖然劉虞後來一度分化了這個聯合體,但隨著190年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死,他的侄子蹋頓上位後,這個雄才大略的接班人又一次把三郡烏桓統一了起來。
三郡烏桓之所以會走向統一除了蹋頓本身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定的時局客觀原因。
劉虞在內戰中被公孫瓚反殺,當時公孫瓚麾下軍隊的軍力之強盛還是很可怕的,出於和公孫瓚的世仇關係,烏桓內部也因此變得更加緊密,想要跟公孫猛男死磕。
與此同時,烏桓內部也趁著漢末大亂開始得到了相當規模的漢族人口。(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餘萬戶)
在袁紹的兒子們被打跑後,跟著袁家遠遷東北的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十多萬戶。(及紹子尚敗,奔蹋頓。時幽、冀吏人奔烏桓者十萬餘戶)
雖然後投奔過去的這些漢人並不一定會被蹋頓吸納為己用,但人口的大量湧入尤其是有著先進生產力的河北人民流向東北,都客觀的升級了蹋頓烏桓的政治結構和基礎經濟建設。
親愛的咱們讀曆史時要仔細觀察每一個落後民族騰飛前的接收移民問題,也一定要樹立一條概念:沒有任何民族和國家是憑空突然崛起的!
他一定是得到了大量的“意外之福”!
一個國家和政體的突然崛起有三個要素:
1、製度建設;(秦得魏國商鞅)
2、大量的高水平人才;(優勢國家出問題後的人才湧出)
3、大量的人口基數和財富積累;(優勢國家出問題後的人口湧出;暴力劫掠後的橫財;兩強相爭後得到了溢價紅利)
縱觀幾千年的曆史,無論中外,“落後者”在彎道超車的時候基本上都在“先進者”身上得到了上述三要素的“意外之福”!!!
不要信采訪粉飾後的那堆“人定勝天”,通常是電視台不讓播的那段最值錢。
再說深一點,推及到我們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會遇到很多“比爾蓋茨”。(錢不知何處而來的,永遠都是困擾年輕人的一個謎)
如果你在和他深交一段時間後,仍然看不明白或是問不出來他是如何快速發家致富的,那通常有兩種可能:
1、他的營生見不得人;
2、他的營生以迷惑為起手式。
無論是那種可能,我們都要遠離他了。
因為你很有可能是他的“意外之福”。
史載,蹋頓在接手袁尚,袁熙後,邊境各部長老已經開始將他比作冒頓了。(其後尚、熙又逃於蹋頓。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這其實是個相當有含義的信號。
冒頓當年能夠馳騁大漠是因為匈奴在他手上已經變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政治共同體,冒頓說的話在北境是相當好使的,整個草原能在老冒的帶領下拉出40萬騎兵嚇唬老劉。
烏桓也迎來了自己民族共同體的巔峰。
這個時間長度是16年。
直到公元206年,一統河北的浪漫曹老板在更浪漫的郭嘉的慫恿下,在大冷天奔襲烏桓,然後迎來了已經自信很多年的浪漫蹋頓。
烏桓因為是公孫瓚的世仇,所以袁紹跟他們玩起了通婚,這些年關係相當不錯。
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當時基本成為烏桓自治區,統稱為三郡烏桓,遼西單於蹋頓最強,是袁紹哥們,袁尚哥倆就逃那去了。
接下來,進入了郭嘉先生專場。
打烏桓是很多人反對的,理由是袁尚如喪家之犬,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一趟太遠,劉玄德現在已經在劉表那站住腳了,萬一他竄動劉表襲擊許昌咋整?
郭嘉再次站出來給曹操寬心:打你的!劉備想惡心人不假,但劉表那不會放心劉備的!倒是咱們打烏桓,胡人必定認為咱們不會打,必能一鼓而定!袁紹對胡人有恩,隻要袁尚活著,就一定是隱患!
曹操同意了。
郭嘉的這個建議目前來看是沒問題的,劉表和劉備的關係被他算的很準,袁家哥倆和烏桓也確實應該消滅,而且打他們此時來看並不困難。
烏桓的老巢在柳城(朝陽縣),當時去遼寧地區的行軍路線是從無終(薊縣)出發,沿著濱海大道過碣石(昌黎北),再穿越遼西走廊,叫做“傍海道”。
曹操為了掃滅烏桓此時已經開挖了幽州運河為後勤做準備,自唿沱水入泒水開鑿了平虜渠;又從泃河口入潞河開鑿了泉州渠將糧道通向大海。
物資能從中原源源不斷的運到北方,沿著傍海道,大軍一邊走,船一邊運,沿途的後勤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是,那一年天公不作美。
五月,曹操率軍到達無終,不久開始下雨。
北方的雨按理來說下過就完,但那年大雨沒完沒了的。
那個年代,到了山海關,基本上就算世界的盡頭了,基礎建設是很差的,那個年代也沒有過剩產能給你滿世界修八車道。
文明邊緣的道路往往是需要老百姓們自己走出來的。
結果就是這沒完沒了的大雨把入關線路給澆垮了,泥濘低窪,車馬舟船全沒戲,曹軍走不動了。
人家那邊也早早得到了消息,烏桓人開始在遼西走廊的必經之路上設防。
按理說,天時不在,你該認命撤兵了,不過這個時候當地的豪族田疇獻策,說還有一條小路可以到柳城!
有一條出盧龍塞經平岡至柳城的五百裏西漢故道可以到。
這條道路年久失修,需要在崇山峻嶺中開辟新路,而且沿途條件極差。
但曹操決定,接著打!
與此同時,郭嘉對曹操說:“兵貴神速,現在千裏遠征,輜重太多,行軍緩慢,烏桓早晚會知道!不如拋棄輜重,隻帶精銳部隊神兵天降去!”(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裏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本來曹操此時決定再打就已經很不正常了,因為路不通的情況下軍隊是非常脆弱的!結果郭嘉表示脆弱不要緊,咱們要更加放飛自我,把輜重都扔了!咱來個千裏襲人!打他個出其不意!
等你到那的時候早半死不活了!你還怎麽出其不意!
曆史上這種案例隻要成功了你放心一定會名流千古的!
因為死了999個,竟然還活下來1個,這還不該大書特書嗎!
曹操此時五十多的人了,又浪上了!
曹操認為郭嘉說的真好,豪氣幹雲的過把癮去了!(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於庭)
曹操親自帶隊,帶著精銳扔了輜重殺向遼寧,開始了五百裏的驚悚越野,自盧龍塞(遵化喜峰口)經白檀(承德),平岡(遼寧喀喇沁),穿越鮮卑人的王庭,最後直指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
此時已經是農曆八月份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已經上班了,曹老板卻進東三省了。
不僅寒潮開始襲來,曹操走上這條路才明白為啥這條路成為了故道,兩百裏找不到水,沿途還看不到糧食給養,殺馬數千匹為糧,鑿地三十餘丈取水。(時寒且旱,二百裏無複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
悲壯啊!
浪啊!
就這樣,行軍至距離柳城二百裏處,烏桓人發現了。(未至二百裏,虜乃知之)
二百裏是個啥概念呢?
就是人家烏桓可以從從容容的堅壁清野讓你找不到一粒糧食,然後把城頭堆滿石頭等著砸死你,最後吃飽喝足養好精神的迎接你這幫叫花子的到來。
這也意味著郭嘉同誌這次的神兵天降一丁點用沒有,而且還把曹操扔到了一個極險的境地!
你是沒有給養的!你連珍貴的戰馬都殺了幾千匹了!人家妥妥的不用打餓都餓死你了!
但是吧,真的架不住命好。
你這浪,對麵也浪。
蹋頓跟顏良一個德行,帶著數萬騎兵準備來打曹操一個立足未穩了!(尚、熙與蹋頓、遼西單於樓班、右北平單於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
即便這樣,對比曹老板的巨浪,蹋頓頂多算是小浪,人家就算放棄巨大優勢仍然能占你疲憊之師的便宜來。
兩軍在白狼山突然遭遇了。
曹操軍心此時是不穩的,是很慫的!因為這五百裏叫花子路走下來還能有什麽士氣!對方還是數萬騎兵!你阻擋騎兵的戰車還遠遠的落在後麵呢!(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就在這個時候,山西猛男張遼站出來了。
張遼意氣風發展開戰鬥宣言!咱跟他拚了!
曹操登高觀望烏桓陣營,發現烏桓軍陣還沒有整隊。(公登高,望虜陳不整)
張遼又得那說咱跟他拚了吧!結果曹操說你行就你上!把自己的帥旗給了張遼,讓張猛男去給少數民族同誌開開眼。(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
後來的孫十萬就是對合肥將領的工作履曆了解明顯不夠,他要是知道張遼在十年前就是這樣的猛人,他就不會冒冒失失的自己去丟人現眼了。
白狼山大戰,張遼帶隊衝鋒,烏桓大軍被強弩之末的百戰曹軍衝垮,曹純的虎豹騎特種部隊在亂戰中捅死蹋頓(純部騎獲單於蹹頓),隨後烏桓崩潰,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曹操一戰解決遼西問題。
袁尚等人失去了最後的依仗,兄弟二人逃奔更東邊,割據遼東的公孫康。
你說這一戰,跟郭嘉有啥關係嗎?
總結一下,最後贏在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上。
一個中心:曹操那世所罕見的好運氣。
三個基本點:
1、對麵浪。
2、曹操打十年硬仗後靈感捕捉的那稍縱即逝的戰機。
3、張遼威猛,虎豹騎給力,亂軍裏中彩票了!
說句實在的吧,要不是曹操洪福齊天,最後全都得折在東北!
此戰之後,郭嘉因操勞過度病逝,年僅36。
那五百裏路程的條件太惡劣,郭嘉身體一直又不好,算是為了革命工作拚了。
此戰過後,曹操無比後怕,深感自己年老輕狂,不僅迴去厚賞之前不讓他打的同誌們還主動表態:是我不對,雖然贏了,但那是老天恩典,你們說的對,今後繼續提建議,我這道歉了。(公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曹操打完烏桓後就班師了,是他自己的主意,有遼澤阻隔,強弩之末,打不動了。
曹軍班師,不久,公孫康送袁尚、袁熙首級而來,同誌們問曹操為啥,曹操說“他們跟袁家沒交情,咱們打反而讓他們抱團,咱撤軍公孫康必然把二袁腦袋送來。(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至此,曹操徹底掃平了中國北方。
雙浪碰撞下,蹋頓被浪風刮倒了。
山西猛男張遼自白狼山俯衝而下,虎豹騎亂陣斬蹋頓。
蹋頓及名王以下大批量被斬,烏桓高層集團瞬間真空,胡漢降者達二十多萬口。
遼東單於蘇仆延、遼西單於樓班、右北平單於烏延與袁尚、袁熙僅率數千騎逃奔遼東郡。
二十多萬投降,幾千人被那三個領導帶走,這其實也客觀說明了蹋頓此時的集權水平。
曹操自柳城班師至易水,代郡和上郡地區的烏桓單於帶著他的中層幹部們親自發來了賀電。
至此,烏桓這個民族被曹老板一戰安排明白了。
大運在時,有的浪到極致的軍事操作確實是能大力出奇跡的。
這二十多萬降卒中,有約六萬人左右的烏桓精銳被曹老板強製遷移到了內地。
這幫烏桓人從此成為了曹魏的奴隸兵,在人質製度登峰造極的曹魏整編下從此成為了天下名騎。(及幽州、並州柔所統烏丸萬餘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曹魏的奴隸兵使用水平是相當高的,《魏略》中有一段記載相當有看點:
話說曹操死前不久,拿下了漢中迴到長安,留下了一個家屬已經被扣到太原的烏桓部隊去屯兵池陽,以夷製夷的用來防被盧水胡。(至二十二年,太祖拔漢中,諸軍還到長安,因留騎督太原烏丸王魯昔,使屯池陽,以備盧水)
結果這個烏桓王實在是太想媳婦了,於是叛變了,率其部五百騎兵逃迴了並州。(昔有愛妻,住在晉陽。昔既思之,又恐遂不得歸,乃以其部五百騎叛還並州)
他到達太原附近後,先是把自己這五百騎兵藏在了山穀中,自己單獨去偷渡他媳婦,並順利偷人成功。(留其餘騎置山穀間,而單騎獨入晉陽,盜取其妻)
出城後有關部門才發現,但是漢兵想追又擔心那個烏桓王弓箭了得,於是當地領導梁習又找了鮮卑雇傭兵去追殺,最終成功射殺馱著媳婦跑不快的那位烏桓王。(已出城,州郡乃覺;吏民又畏昔善射,不敢追。習乃令從事張景,募鮮卑使逐昔。昔馬負其妻,重騎行遲,未及與其眾合,而為鮮卑所射死)
這位烏桓王的影響力是不小的,因為曹操最開始知道他叛逃後擔心會對邊境造成巨大影響,結果聽說梁習順利弄死後提拔了梁習關內侯。(始太祖聞昔叛,恐其為亂於北邊;會聞已殺之,大喜,以習前後有策略,封為關內侯)
這有啥看點呢?
1、在人質製度的控製下,這位烏桓王是曹家的“騎督”,類似於朝鮮三爺當咱的縣長。
2、曹魏的異族奴隸兵製度確實有些慘無人道,堂堂烏桓王,因為個女人鋌而走險了,估計是實在憋得受不了了。
內遷的三郡烏桓被組成奴隸兵軍團後,其家屬後來基本上完成了中國化的編戶齊民改造,就此被統治階層馴化了。
當時還有獨立自主性的是代郡的烏桓,當時有騎兵數萬,很有點威勢。
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關二爺作為總牽製點鬧得中原反曹聲浪此起彼伏之時,代郡、上穀烏桓叛變了。
結果曹操派了他的猛將兒子曹彰前去平叛。
這夥看上去很猛的烏桓武裝被曹彰打殘,順便嚇唬住了此時在旁邊觀戰的鮮卑能人軻比能。
烏桓,這個貫穿兩漢的熟悉名字,後麵還會被不斷提起,在很多曆史進程中也還會有很多烏桓勢力參與,直到東晉末期,慕容垂複國的時候,我們仍然能夠看到烏桓人投票參與的情況,但烏桓的體量由於被曹老板一朝太過兇猛的摧殘,民族主體已經被打散,再沒有機會以一個主體的形勢進入曆史大視角的舞台了。
由於他們和漢民族交界,接觸與衝突最早也最為頻繁,烏桓也因此屬於最先一批被漸漸漢民族同化融合的民族。
很遺憾,他們倒在了漢民族一頭栽倒的前夕。
但是,烏桓在前期的一係列試錯對接棒的後來者產生了相當積極的影響。
烏桓成植物人後,漢末三國的這段時間,河北的北遷漢人對北境的鮮卑騰飛起到了巨大的幫助。
還記得曹操擊敗袁紹集團後,十幾萬的漢人逃到了遼東嗎?
鮮卑拿到了巨大的躍遷紅利!
大量沒有家園的能工巧匠、戰敗流離的陰謀亂臣來到了北境,幫助鮮卑人興建城寨,發展農業手工業,批量製造武器盔甲,引導鮮卑高層學習了解漢文化與製度。
當時河北漢人對鮮卑的升級與進步是全方位的。
跟蹋頓的“意外之福”其實是一樣的!
這其實也是“慕容”和“拓跋”後麵能在五胡亂華時代占據重大戲份的關鍵起點!!!
烏桓被曹老板消滅後,烏桓的地盤漸漸開始被東部鮮卑接手,直到西晉初年,在經曆鮮卑各位東部大人的漫長混殺之後,東部鮮卑最終脫穎而出了三個強大勢力,分別是慕容部、段部、宇文部。
但很遺憾,一個的浪漫的人在一個更浪漫的人的慫恿下,在那個大冷天搞了一次浪漫主義拉練。
第一任鮮卑聯總統檀石槐先生死後三年,黃天當立的天公將軍張角張教主拉開了全國大亂的帷幕,沉寂了15年的大西北風雲再起,西北獨特性質的羌亂重燃烽煙,邊章、韓遂開始走上曆史舞台。
中平二年(185年),隴西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靈帝命皇甫嵩出兵,同時以張溫為車騎將軍,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至關內與涼州叛軍交戰。
結果因為待遇問題和矛盾積累,烏桓騎兵全都跑了。(後車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稟逋懸,皆畔還本國)
上文引的是《後漢書劉虞傳》,實際上,袁宏後來在《後漢紀》中給出的史料對原因描寫更為詳細:跟人家羌氐造反是一個原因,咱大漢把人家烏桓薅成葛優了。
張純勸張舉造反時指出:烏桓歸附東漢後,作為雇傭兵已經給人家薅羊毛薅急眼了,內部的反漢浪潮積累已經快爆破了,非常值得利用!(烏桓數被征發,死亡略盡,今不堪命,皆願作亂。國家作事如此,漢祚衰亡之征,天下反覆,率監子故)
這次的烏桓叛逃看上去其實不叫個啥,但從蝴蝶效應的角度來講,卻可以說是三國初期的一個關鍵性大事件。
因為率領這三千突騎的人,叫公孫瓚。(光和中,涼州賊起,發幽州突騎三千人,假瓚都督行事傳,使將之)
公孫瓚的性格和發跡背景上一季我們介紹過,從此這位遼西猛男開始了和烏桓不死不休的東北亂戰。
結果烏桓和公孫瓚之間的恩怨又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河北的歸屬與袁紹統一河北的時間。
烏桓叛歸後,和原泰山太守張舉等人聯盟大鬧幽州,殺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亂軍一度達到十餘萬。
張純又引來了外援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前來幫場,張舉稱天子,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傳檄天下表示我要代漢,告漢天子避位,各級領導幹部趕緊拜見新天子來。
張舉的政治頭腦讓人很難想象這種人原來是怎樣當上泰山太守的,但隨後他便等來了老領導,漢室宗親劉虞。
劉虞被靈帝授予幽州牧的批發分包權後,由於之前幹過幽州刺史,在幽州工作時和烏桓的關係相當不錯,烏桓和公孫瓚之間多了個劉虞做緩衝,一切也變得有了調和的可能,很快烏桓抽資,張舉這個妄圖代漢的可笑團體沒多久也崩盤解散了。
烏桓各部參與這次短暫叛亂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遼東、遼西、右北平的三郡烏桓一度聯合了起來。
一通戰役打下來,各部落領導們會發現誰最有頭羊潛質,誰最能代表同誌們的利益,各部族在戰鬥中凝結了鮮血的友誼,血與火的戰爭永遠是鬆散個體間的粘合劑。
雖然劉虞後來一度分化了這個聯合體,但隨著190年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死,他的侄子蹋頓上位後,這個雄才大略的接班人又一次把三郡烏桓統一了起來。
三郡烏桓之所以會走向統一除了蹋頓本身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定的時局客觀原因。
劉虞在內戰中被公孫瓚反殺,當時公孫瓚麾下軍隊的軍力之強盛還是很可怕的,出於和公孫瓚的世仇關係,烏桓內部也因此變得更加緊密,想要跟公孫猛男死磕。
與此同時,烏桓內部也趁著漢末大亂開始得到了相當規模的漢族人口。(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餘萬戶)
在袁紹的兒子們被打跑後,跟著袁家遠遷東北的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十多萬戶。(及紹子尚敗,奔蹋頓。時幽、冀吏人奔烏桓者十萬餘戶)
雖然後投奔過去的這些漢人並不一定會被蹋頓吸納為己用,但人口的大量湧入尤其是有著先進生產力的河北人民流向東北,都客觀的升級了蹋頓烏桓的政治結構和基礎經濟建設。
親愛的咱們讀曆史時要仔細觀察每一個落後民族騰飛前的接收移民問題,也一定要樹立一條概念:沒有任何民族和國家是憑空突然崛起的!
他一定是得到了大量的“意外之福”!
一個國家和政體的突然崛起有三個要素:
1、製度建設;(秦得魏國商鞅)
2、大量的高水平人才;(優勢國家出問題後的人才湧出)
3、大量的人口基數和財富積累;(優勢國家出問題後的人口湧出;暴力劫掠後的橫財;兩強相爭後得到了溢價紅利)
縱觀幾千年的曆史,無論中外,“落後者”在彎道超車的時候基本上都在“先進者”身上得到了上述三要素的“意外之福”!!!
不要信采訪粉飾後的那堆“人定勝天”,通常是電視台不讓播的那段最值錢。
再說深一點,推及到我們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會遇到很多“比爾蓋茨”。(錢不知何處而來的,永遠都是困擾年輕人的一個謎)
如果你在和他深交一段時間後,仍然看不明白或是問不出來他是如何快速發家致富的,那通常有兩種可能:
1、他的營生見不得人;
2、他的營生以迷惑為起手式。
無論是那種可能,我們都要遠離他了。
因為你很有可能是他的“意外之福”。
史載,蹋頓在接手袁尚,袁熙後,邊境各部長老已經開始將他比作冒頓了。(其後尚、熙又逃於蹋頓。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這其實是個相當有含義的信號。
冒頓當年能夠馳騁大漠是因為匈奴在他手上已經變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政治共同體,冒頓說的話在北境是相當好使的,整個草原能在老冒的帶領下拉出40萬騎兵嚇唬老劉。
烏桓也迎來了自己民族共同體的巔峰。
這個時間長度是16年。
直到公元206年,一統河北的浪漫曹老板在更浪漫的郭嘉的慫恿下,在大冷天奔襲烏桓,然後迎來了已經自信很多年的浪漫蹋頓。
烏桓因為是公孫瓚的世仇,所以袁紹跟他們玩起了通婚,這些年關係相當不錯。
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當時基本成為烏桓自治區,統稱為三郡烏桓,遼西單於蹋頓最強,是袁紹哥們,袁尚哥倆就逃那去了。
接下來,進入了郭嘉先生專場。
打烏桓是很多人反對的,理由是袁尚如喪家之犬,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一趟太遠,劉玄德現在已經在劉表那站住腳了,萬一他竄動劉表襲擊許昌咋整?
郭嘉再次站出來給曹操寬心:打你的!劉備想惡心人不假,但劉表那不會放心劉備的!倒是咱們打烏桓,胡人必定認為咱們不會打,必能一鼓而定!袁紹對胡人有恩,隻要袁尚活著,就一定是隱患!
曹操同意了。
郭嘉的這個建議目前來看是沒問題的,劉表和劉備的關係被他算的很準,袁家哥倆和烏桓也確實應該消滅,而且打他們此時來看並不困難。
烏桓的老巢在柳城(朝陽縣),當時去遼寧地區的行軍路線是從無終(薊縣)出發,沿著濱海大道過碣石(昌黎北),再穿越遼西走廊,叫做“傍海道”。
曹操為了掃滅烏桓此時已經開挖了幽州運河為後勤做準備,自唿沱水入泒水開鑿了平虜渠;又從泃河口入潞河開鑿了泉州渠將糧道通向大海。
物資能從中原源源不斷的運到北方,沿著傍海道,大軍一邊走,船一邊運,沿途的後勤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是,那一年天公不作美。
五月,曹操率軍到達無終,不久開始下雨。
北方的雨按理來說下過就完,但那年大雨沒完沒了的。
那個年代,到了山海關,基本上就算世界的盡頭了,基礎建設是很差的,那個年代也沒有過剩產能給你滿世界修八車道。
文明邊緣的道路往往是需要老百姓們自己走出來的。
結果就是這沒完沒了的大雨把入關線路給澆垮了,泥濘低窪,車馬舟船全沒戲,曹軍走不動了。
人家那邊也早早得到了消息,烏桓人開始在遼西走廊的必經之路上設防。
按理說,天時不在,你該認命撤兵了,不過這個時候當地的豪族田疇獻策,說還有一條小路可以到柳城!
有一條出盧龍塞經平岡至柳城的五百裏西漢故道可以到。
這條道路年久失修,需要在崇山峻嶺中開辟新路,而且沿途條件極差。
但曹操決定,接著打!
與此同時,郭嘉對曹操說:“兵貴神速,現在千裏遠征,輜重太多,行軍緩慢,烏桓早晚會知道!不如拋棄輜重,隻帶精銳部隊神兵天降去!”(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裏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本來曹操此時決定再打就已經很不正常了,因為路不通的情況下軍隊是非常脆弱的!結果郭嘉表示脆弱不要緊,咱們要更加放飛自我,把輜重都扔了!咱來個千裏襲人!打他個出其不意!
等你到那的時候早半死不活了!你還怎麽出其不意!
曆史上這種案例隻要成功了你放心一定會名流千古的!
因為死了999個,竟然還活下來1個,這還不該大書特書嗎!
曹操此時五十多的人了,又浪上了!
曹操認為郭嘉說的真好,豪氣幹雲的過把癮去了!(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於庭)
曹操親自帶隊,帶著精銳扔了輜重殺向遼寧,開始了五百裏的驚悚越野,自盧龍塞(遵化喜峰口)經白檀(承德),平岡(遼寧喀喇沁),穿越鮮卑人的王庭,最後直指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
此時已經是農曆八月份了,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已經上班了,曹老板卻進東三省了。
不僅寒潮開始襲來,曹操走上這條路才明白為啥這條路成為了故道,兩百裏找不到水,沿途還看不到糧食給養,殺馬數千匹為糧,鑿地三十餘丈取水。(時寒且旱,二百裏無複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
悲壯啊!
浪啊!
就這樣,行軍至距離柳城二百裏處,烏桓人發現了。(未至二百裏,虜乃知之)
二百裏是個啥概念呢?
就是人家烏桓可以從從容容的堅壁清野讓你找不到一粒糧食,然後把城頭堆滿石頭等著砸死你,最後吃飽喝足養好精神的迎接你這幫叫花子的到來。
這也意味著郭嘉同誌這次的神兵天降一丁點用沒有,而且還把曹操扔到了一個極險的境地!
你是沒有給養的!你連珍貴的戰馬都殺了幾千匹了!人家妥妥的不用打餓都餓死你了!
但是吧,真的架不住命好。
你這浪,對麵也浪。
蹋頓跟顏良一個德行,帶著數萬騎兵準備來打曹操一個立足未穩了!(尚、熙與蹋頓、遼西單於樓班、右北平單於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
即便這樣,對比曹老板的巨浪,蹋頓頂多算是小浪,人家就算放棄巨大優勢仍然能占你疲憊之師的便宜來。
兩軍在白狼山突然遭遇了。
曹操軍心此時是不穩的,是很慫的!因為這五百裏叫花子路走下來還能有什麽士氣!對方還是數萬騎兵!你阻擋騎兵的戰車還遠遠的落在後麵呢!(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就在這個時候,山西猛男張遼站出來了。
張遼意氣風發展開戰鬥宣言!咱跟他拚了!
曹操登高觀望烏桓陣營,發現烏桓軍陣還沒有整隊。(公登高,望虜陳不整)
張遼又得那說咱跟他拚了吧!結果曹操說你行就你上!把自己的帥旗給了張遼,讓張猛男去給少數民族同誌開開眼。(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
後來的孫十萬就是對合肥將領的工作履曆了解明顯不夠,他要是知道張遼在十年前就是這樣的猛人,他就不會冒冒失失的自己去丟人現眼了。
白狼山大戰,張遼帶隊衝鋒,烏桓大軍被強弩之末的百戰曹軍衝垮,曹純的虎豹騎特種部隊在亂戰中捅死蹋頓(純部騎獲單於蹹頓),隨後烏桓崩潰,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曹操一戰解決遼西問題。
袁尚等人失去了最後的依仗,兄弟二人逃奔更東邊,割據遼東的公孫康。
你說這一戰,跟郭嘉有啥關係嗎?
總結一下,最後贏在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上。
一個中心:曹操那世所罕見的好運氣。
三個基本點:
1、對麵浪。
2、曹操打十年硬仗後靈感捕捉的那稍縱即逝的戰機。
3、張遼威猛,虎豹騎給力,亂軍裏中彩票了!
說句實在的吧,要不是曹操洪福齊天,最後全都得折在東北!
此戰之後,郭嘉因操勞過度病逝,年僅36。
那五百裏路程的條件太惡劣,郭嘉身體一直又不好,算是為了革命工作拚了。
此戰過後,曹操無比後怕,深感自己年老輕狂,不僅迴去厚賞之前不讓他打的同誌們還主動表態:是我不對,雖然贏了,但那是老天恩典,你們說的對,今後繼續提建議,我這道歉了。(公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曹操打完烏桓後就班師了,是他自己的主意,有遼澤阻隔,強弩之末,打不動了。
曹軍班師,不久,公孫康送袁尚、袁熙首級而來,同誌們問曹操為啥,曹操說“他們跟袁家沒交情,咱們打反而讓他們抱團,咱撤軍公孫康必然把二袁腦袋送來。(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至此,曹操徹底掃平了中國北方。
雙浪碰撞下,蹋頓被浪風刮倒了。
山西猛男張遼自白狼山俯衝而下,虎豹騎亂陣斬蹋頓。
蹋頓及名王以下大批量被斬,烏桓高層集團瞬間真空,胡漢降者達二十多萬口。
遼東單於蘇仆延、遼西單於樓班、右北平單於烏延與袁尚、袁熙僅率數千騎逃奔遼東郡。
二十多萬投降,幾千人被那三個領導帶走,這其實也客觀說明了蹋頓此時的集權水平。
曹操自柳城班師至易水,代郡和上郡地區的烏桓單於帶著他的中層幹部們親自發來了賀電。
至此,烏桓這個民族被曹老板一戰安排明白了。
大運在時,有的浪到極致的軍事操作確實是能大力出奇跡的。
這二十多萬降卒中,有約六萬人左右的烏桓精銳被曹老板強製遷移到了內地。
這幫烏桓人從此成為了曹魏的奴隸兵,在人質製度登峰造極的曹魏整編下從此成為了天下名騎。(及幽州、並州柔所統烏丸萬餘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曹魏的奴隸兵使用水平是相當高的,《魏略》中有一段記載相當有看點:
話說曹操死前不久,拿下了漢中迴到長安,留下了一個家屬已經被扣到太原的烏桓部隊去屯兵池陽,以夷製夷的用來防被盧水胡。(至二十二年,太祖拔漢中,諸軍還到長安,因留騎督太原烏丸王魯昔,使屯池陽,以備盧水)
結果這個烏桓王實在是太想媳婦了,於是叛變了,率其部五百騎兵逃迴了並州。(昔有愛妻,住在晉陽。昔既思之,又恐遂不得歸,乃以其部五百騎叛還並州)
他到達太原附近後,先是把自己這五百騎兵藏在了山穀中,自己單獨去偷渡他媳婦,並順利偷人成功。(留其餘騎置山穀間,而單騎獨入晉陽,盜取其妻)
出城後有關部門才發現,但是漢兵想追又擔心那個烏桓王弓箭了得,於是當地領導梁習又找了鮮卑雇傭兵去追殺,最終成功射殺馱著媳婦跑不快的那位烏桓王。(已出城,州郡乃覺;吏民又畏昔善射,不敢追。習乃令從事張景,募鮮卑使逐昔。昔馬負其妻,重騎行遲,未及與其眾合,而為鮮卑所射死)
這位烏桓王的影響力是不小的,因為曹操最開始知道他叛逃後擔心會對邊境造成巨大影響,結果聽說梁習順利弄死後提拔了梁習關內侯。(始太祖聞昔叛,恐其為亂於北邊;會聞已殺之,大喜,以習前後有策略,封為關內侯)
這有啥看點呢?
1、在人質製度的控製下,這位烏桓王是曹家的“騎督”,類似於朝鮮三爺當咱的縣長。
2、曹魏的異族奴隸兵製度確實有些慘無人道,堂堂烏桓王,因為個女人鋌而走險了,估計是實在憋得受不了了。
內遷的三郡烏桓被組成奴隸兵軍團後,其家屬後來基本上完成了中國化的編戶齊民改造,就此被統治階層馴化了。
當時還有獨立自主性的是代郡的烏桓,當時有騎兵數萬,很有點威勢。
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關二爺作為總牽製點鬧得中原反曹聲浪此起彼伏之時,代郡、上穀烏桓叛變了。
結果曹操派了他的猛將兒子曹彰前去平叛。
這夥看上去很猛的烏桓武裝被曹彰打殘,順便嚇唬住了此時在旁邊觀戰的鮮卑能人軻比能。
烏桓,這個貫穿兩漢的熟悉名字,後麵還會被不斷提起,在很多曆史進程中也還會有很多烏桓勢力參與,直到東晉末期,慕容垂複國的時候,我們仍然能夠看到烏桓人投票參與的情況,但烏桓的體量由於被曹老板一朝太過兇猛的摧殘,民族主體已經被打散,再沒有機會以一個主體的形勢進入曆史大視角的舞台了。
由於他們和漢民族交界,接觸與衝突最早也最為頻繁,烏桓也因此屬於最先一批被漸漸漢民族同化融合的民族。
很遺憾,他們倒在了漢民族一頭栽倒的前夕。
但是,烏桓在前期的一係列試錯對接棒的後來者產生了相當積極的影響。
烏桓成植物人後,漢末三國的這段時間,河北的北遷漢人對北境的鮮卑騰飛起到了巨大的幫助。
還記得曹操擊敗袁紹集團後,十幾萬的漢人逃到了遼東嗎?
鮮卑拿到了巨大的躍遷紅利!
大量沒有家園的能工巧匠、戰敗流離的陰謀亂臣來到了北境,幫助鮮卑人興建城寨,發展農業手工業,批量製造武器盔甲,引導鮮卑高層學習了解漢文化與製度。
當時河北漢人對鮮卑的升級與進步是全方位的。
跟蹋頓的“意外之福”其實是一樣的!
這其實也是“慕容”和“拓跋”後麵能在五胡亂華時代占據重大戲份的關鍵起點!!!
烏桓被曹老板消滅後,烏桓的地盤漸漸開始被東部鮮卑接手,直到西晉初年,在經曆鮮卑各位東部大人的漫長混殺之後,東部鮮卑最終脫穎而出了三個強大勢力,分別是慕容部、段部、宇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