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大草原上出現了一個跨時代的鮮卑族大領導,叫做檀石槐,他將整個草原的鮮卑各部組織成了一個大聯盟,勢力範圍相當大,史載:南鈔漢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二千餘裏,南北七千餘裏,網羅山川、水澤、鹽池甚廣。


    這位檀石槐並非什麽鮮卑貴族,而是普通牧民之子,十四五歲的時候能夠單騎追迴異部大人卜賁邑搶奪走他外婆家的牛羊,長大後由於為人“施法禁,平曲直,無敢犯者”,部民推舉他為首領。


    檀石槐上位後,在桓帝時期(147-167年)成立了上述那個幅員遼闊的草原部落軍事大聯盟。


    這裏麵就有一個疑問:


    1、檀石槐並非鮮卑部落傳統貴族;


    2、鮮卑各部是如何完成統一集權的?


    真的是這個檀石槐有這麽大的能力嗎?


    怎麽可能。


    從古至今,一旦長城的南邊是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長城的北邊勢必會是形成一個統一的草原政權去和你進行生產資料上的博弈。


    北匈奴被打掉了,草原上一盤散沙,勢必會角逐出一個新的話事人。


    當時檀石槐將鮮卑聯盟分為了中、東、西三部。


    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餘、濊貊為東部,二十餘邑,其大人曰:彌加、闕機、素利、槐頭。


    從右北平以西至上穀為中部,十餘邑,其大人曰:柯最、闕居、慕容等。


    從上穀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為西部,二十餘邑,其大人曰置鞬落羅、日律推演、宴荔遊等。


    這些大人中,有幾個要介紹一下,後麵有重頭戲。


    東部大人中的槐頭,據姚薇元氏的考證,為宇文氏的祖先宇文莫槐,“莫槐”為“莫槐頭”的簡譯。


    中部大人中的慕容,《資質通鑒》中胡三省注,此為慕容氏之始。


    西部大人日律推演,《資質通鑒》中胡三省注,為拓跋氏始的推寅可汗(北魏宣帝),馬長壽先生認為此推寅為北魏獻帝拓跋鄰。


    這幫後麵的大名人,現在都是檀石槐總統的各州州長。


    此時的鮮卑各部,分別獨立自主,隻在團夥打劫時才步調一致聽指揮,用《三國誌田豫傳》中描寫東部鮮卑的原文是:自高柳以東、涉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素利等割地統禦,各有分界。


    這些部眾是各有地盤,獨立自主的。


    他所謂的統一草原,不過是將鮮卑諸部組成了一個鬆散的聯盟。


    目的,是為了和東漢搶奪生產生存的物資應運而生的一個黑社會組織。


    從156年到178年,22年的時間裏檀石槐帶著鮮卑諸部進行了大量的侵襲掠奪之戰,鐵蹄遍及幽州、並州、涼州諸郡,幾乎每年都會出現鮮卑邊患。(幽、並、涼三州緣邊諸郡,無歲不被鮮卑寇抄,殺略不可數)


    168年,十二月,鮮卑及澈貊寇幽、並二州。


    169年,十一月,鮮卑寇並州。


    171年,冬,鮮卑寇並州。


    172年,十二月,鮮卑寇並州。


    173年,十二月,鮮卑寇幽、並二州。


    174年,十二月,鮮卑寇北地,北地太守夏育追擊破之。鮮卑又寇並州。


    175年,五月,鮮卑寇幽州。


    176年,鮮卑寇幽州。


    177年,四月,鮮卑寇三邊。


    178年,鮮卑寇酒泉。


    179年,十二月,鮮卑寇幽、並二州。


    180年,冬閏月,鮮卑寇幽、並二州。


    181年,十月,鮮卑寇幽、並二州。


    這是13年間,鮮卑13次對東漢邊郡發動攻擊的記錄。


    這個超級匪幫的不斷侵襲讓桓帝相當頭疼,曾經派涼州三明的張奐帶著南匈奴偽軍和並州部隊征討過,但不好使。(本戰尾篇會詳細揭露南匈奴戰鬥力衰落原因)


    後來桓帝又想給檀石槐封個王然後和親,檀石槐嚴正拒絕,繼續沒完沒了的騷擾。(乃更遣使者齎印綬,即封檀石槐為王,欲與和親。檀石槐拒不肯受,寇鈔滋甚)


    這個檀石槐為什麽不接受呢?


    說明這個人腦子是真有東西的,但也很說明此時的鮮卑大聯盟相當脆弱。


    各部大人推舉你當總話事人,安排大家去有組織的搶劫,你要是靠這個平台機會自己獨吞了漢朝的好處,同誌們就該不幹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鮮卑此時的大聯盟也並沒有發展出匈奴那種左右賢王依次往下的統治結構,所以鮮卑此時鬧得再兇,其實影響力也有限,頂多就是南下搶搶東西,完事也都退迴草原了。


    而且檀石槐真正崛起的時候,東西兩羌叛亂已經被“涼州三明”中的“最兇一明”段熲連根拔起,所以客觀來講東漢並沒有陷入到四麵受敵的尷尬局麵中。


    公元181年,檀石槐死前,對他奮鬥的一生嚐試了第一次過分的試探,他這個話事人的位置由其子和連世襲。


    並沒有經過全體鮮卑大人推舉。


    他試探了草原的規則


    但是,子不類父,和連水平不行,貪淫且不公平,不能代表最廣大鮮卑部落聯盟間的根本利益,鮮卑聯解體,半數鮮卑部落叛離,宣布不再搭理鮮卑聯總統和連。(和連材力不及父,而貪淫,斷法不平,眾叛者半)


    和連沒多久就死了,隨後剩下的統治集團在繼承人的爭奪上開始崩塌,“鮮卑第一屆聯合體合眾國”解體了。(靈帝末年數為寇鈔,攻北地,北地庶人善弩射者射中和連,和連即死。其子騫曼小,兄子魁頭代立。魁頭既立後,騫曼長大,與魁頭爭國,眾遂離散)


    和連死後,其子騫曼尚幼,遂由侄子魁頭繼位,騫曼成人後,與魁頭爭位,導致鮮卑王庭內亂,部族逃散,盡管魁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鮮卑王庭已然名存實亡。各部族不再接受王庭統轄,權利自相承襲,鮮卑族徹底走向衰敗。


    魁頭死後,其弟步度根繼位,西部鮮卑叛離,中部和東部鮮卑則形成了三個較大的部族集團:


    步度根,並州太原、雁門一帶;


    軻比能,幽州代郡、上穀一帶;


    素利、彌加、闕機,幽州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一帶。


    檀石槐這個鮮卑聯第一任總統過世後,由於他開了繼承人的世襲製度,自此所有的各地鮮卑部落的領導人,也都開始了世襲的製度嚐試。(自檀石槐死後,諸大人遂世相襲也)


    檀石槐死的時間好巧,此時已經東漢末年了,董卓沒多久就要闖進洛陽瓷器店了,中原的袁紹,曹操因此非常幸運的得到了麵對北境鮮卑解套的機會。


    東漢末年的大亂中,重頭戲是公元184年開始的西北羌亂和橫掃全國的黃巾起義。


    北境的鮮卑聯合體在當時根本都沒入我們主要視野的眼中,其實就是因為鮮卑聯第一任檀石槐總統過早的離開鮮卑人民了,鮮卑聯邦分崩離析,各部落也開始了世襲的製度重建過程。


    任何製度的重新建立都將麵臨著巨大的消耗和重組,鮮卑這個漢末真正隱性的大患在這中原群雄逐鹿進行重組的時候也進入了自我演化的下一個階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