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曆山大普希金(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語:Алekcahдp cepгeeвnч Пyшknh,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文學批評家和理論家、曆史學家、政論家,俄國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紀前期文學領域中最具聲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俄國詩歌的太陽”、“俄國文學之父”,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


    1837年1月29日,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心髒停止了跳動。當這一不幸的消息從莫伊卡12號傳出來後,人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希金怎麽會死?但命運之神卻大大地開了一個玩笑,把年僅37歲的天才詩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召迴了天國,留給人們無限的悲痛和惋惜。


    這位偉大天才的隕落是世界詩歌殿堂一大損失,於是我對他的生平溯源而至,追朔他的人生足跡,查閱大量資料,給不明者一個真實招待。


    普希金是怎麽死的?


    普希金於1799年6月6日出生。


    1830年5月6日,他同莫斯科第一美女岡察洛娃訂婚。


    1831年2月18日,婚禮儀式在尼基茨基門的教堂進行。


    1837年,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瘋狂追求普希金的妻子,普希金和丹特斯決鬥。決鬥中普希金身負重傷。


    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僅38歲。


    在悲傷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普希金年輕漂亮的妻子,年僅24歲的娜達麗婭·岡察洛瓦·普希金娜。


    此刻,她不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打擊,同時還要承受人們對她的惡語中傷。人們責備她,甚至咒罵她,正是由於她的輕佻行為導致了普希金與丹特斯的決鬥,以至於丈夫死在情敵的槍口之下。


    不和諧的婚姻


    普希金與娜達麗婭的結合,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觀點,以″郎才女貌″的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非常般配。


    1830年,普希金詩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此時,芳齡十八的娜達麗婭猶如剛剛開放的玫瑰,鮮豔欲滴,清香誘人,人人都想采摘,普希金被她迷住了。


    在此之前,有多少女孩迷戀他,但沒有一位像娜達麗婭那樣使他魂不守舍。恰如中國一句俗語所說:英雄難過美人關。


    普希金雖是一位大詩人,但卻不得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在1828年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絕之後,1830年他再次求婚,終於實現了夢想。


    其實,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孕育著一顆不幸的種子。按照現代人的解釋,普希金與妻子之間根本就沒有共同語言。


    對於普希金來說,詩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但對於娜達麗婭來說,詩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樣,她根本不感興趣,當然也不懂。


    每次,當普希金把他的新詩朗誦給她聽時,她就大喊:普希金,你的詩歌我已經聽夠了!


    一次,幾個朋友來到普希金家,他們在一起朗誦普希金的新作,娜達麗婭也在場,大家問她,朗誦是不是影響她時,她客氣地說:朗誦你們的吧,反正我也不聽。可見她對詩歌的索然寡味。


    結婚之後,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邊雖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這滿足了他的占有欲和虛榮心。但要博得這位美人的歡心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需要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


    為了維持婚後的體麵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貸來度日。以致於跳舞到很晚才歸來的娜達麗婭還睡在床上的時候,門口就傳來了債主們前來討債的門鈴聲。


    普希金欠所有人的債:木柴商人、賣牛奶的、賣麵包的、修馬車的,還有自己仆人的。


    他欠酒帳777盧布,裁縫450盧布,欠女時裝師為娜達麗婭製作服裝的費用3364盧布,欠書商也是同樣的數目。


    在他結婚的頭四年裏,欠債已達6萬盧布。


    在隨後的兩年裏,不僅沒有還掉以前的債務,反而越欠越多。


    在他臨死前,他的個人債務已達12萬盧布。債務壓得普希金抬不起頭來,應酬使他喪失了寶貴的寫作時間。他感到了精神的壓力越來越大,精神陷入了困境。


    普希金在給好友納肖金的信中痛苦地寫道:


    ″對生活的操心使我沒時間感到寂寞,我已經沒有單身漢時的自由自在地用來寫作的時間了。我的妻子非常時髦,這一切都需要錢。而錢我隻能通過寫作來獲得。而寫作需要幽靜,單獨一人……..″


    但是,作為家庭主婦的娜達麗婭對這些家庭生活經濟上的困難一點也感覺不到窘迫,她甚至一點也不關心,從不過問,繼續去享受她的奢華生活。麵對這樣的妻子,普希金再次痛苦地寫道:″您是怎樣的一位幫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隻是在舞會上跳跳舞,幫助男人們揮霍而已″。可憐的普希金!


    娜達麗婭雖是家庭主婦,但除了陪普希金睡覺、生孩子之外,其他職責一概不問。甚至連孩子們的教育培養也多半是她的二姐婭力山德拉照管。


    在姐妹三人中,娜達麗婭年齡最小,長得最漂亮,最早出嫁。而婭力山德拉其貌不揚,自知隻能做個陪襯,因而很少出入社交場合。但是,她雖然長得不漂亮,但卻非常聰明能幹,對普希金崇拜不已。她自願替妹妹承擔了管理家庭的重擔。普希金從她那裏得到了本是妻子應該給他的照顧和關心,在思想和情感方麵實現了“部分交流”。


    ??????不幸的普希金!


    匿名信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一個紙袋。拆開一看,裏麵裝著三封″綠帽子協會″寄給他的成員證書。證書上麵這樣寫道:綠帽子最高勳章獲得者、騎士團長及騎士們會聚勳章局,在尊敬的納雷什金主 席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為主 席的助手和獎章史研究家。落款是:常務書記——波爾赫。


    另外,就在同一天上午,維婭澤姆斯基、維耶爾戈爾斯基、瓦西裏契科瓦等人也收到了同樣的匿名信。頓時,整個彼得堡流言蜚語聲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會談論的笑料,成了人們嘲笑的對象。


    甚至在一次晚會上,某個名叫多哥爾·魯科夫的年輕人在普希金的腦後豎起了兩根手指,作羊角狀,即表示″戴帽子″的意思。


    難道真的是有人故意陷害普希金嗎?或許吧!但俗語說得好:無風不起浪。


    普希金的妻子娜達麗婭到底有多美?


    她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普希金的好友索洛古博是這樣描述的:″一生中我見過許多漂亮女人,遇到過比普希金娜更迷人的女人。但從未見過象她那樣將古典端莊的臉型與勻稱的身段如此美妙地結合在一起。高高的身材,神話般纖細的腰…….這是真正的美人。無怪乎,甚至是從最靚麗的女人中挑選出來的女人也要在她的麵前黯然失色。我第一次看見她時,就神魂顛倒地愛上了她。必須承認,當時,彼得堡沒有一個年輕人不對普希金娜暗暗地戀慕著。她那燦爛的美和魔力般的名字,讓人們陶醉。我認識一些年輕人,他們非常自信地確定自己愛上了普希金娜。不僅是那些僅與普希金娜見過一麵的人,還有那些根本就沒見過普希金娜的年輕人″。


    從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普希金的妻子的確很漂亮,她那美麗的姿色具有無堅不摧的魅力,這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女子。


    普希金在與娜達麗婭六年的婚姻中,初始如獲至寶,倍加嗬護和炫耀,為取得這樣一個美人為妻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憑借自己天才詩人的名聲,將自己的妻子介紹給朋友,引見給皇後和沙皇,帶進彼得堡的上流社會,進入交際圈,引起人們的一片驚歎,人們對這一對″郎才女貌″的絕配讚歎不已。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普希金愛美,其他的男人也愛美,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愛美。


    隨著普希金帶著妻子參加的舞會越來越多,娜達麗婭的魅力越來越呈現出來。


    開始,她借著普希金的大名與達官顯貴們結識,享受著第一詩人夫人的榮譽。但不久,她那魅力的光環已經超過了丈夫詩人的聲譽。現在,在各種舞會上,人們談論的話題,已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詩,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麗。


    人們喜歡她,仰慕她,熱戀她,甚至渴望得到她。


    在眾星捧月許多男人大獻殷勤之後,娜達麗婭已經暈頭轉向。她開始接受所有男人獻來的殷勤,不顧在丈夫麵前與他們打情罵俏。


    特別是在″英俊王子″荷蘭公使的幹兒子,法國人丹特斯出現後,她那不檢點的行為舉止更加明顯,有時甚至達到了放肆的地步。娜達麗婭和丹特斯,不知究竟是誰先愛上了誰,或許是一見鍾情。


    丹特斯,高高的個子,一副漂亮的麵孔,兩隻粗野勇敢的大眼睛稍稍前凸。非常自信、活潑、幽默、快樂、機智,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夥子,與娜達麗婭同歲。


    在彼得堡圈子裏,普希金開始也因他那活潑的性格而喜歡他,沙皇寵愛他,女人們更是愛他如掌上明珠,將他從一個人懷裏搶到另一個人懷裏。他在交易場上的成功與娜達麗婭不相上下,在這方麵,他們倆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丹特斯利用自己是外國人的身份,及沙皇的信任和人們對他的寵愛,大膽地追逐女性,尤其是對娜達麗婭窮追不舍。而娜達麗婭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因而對他的追求和放肆不但不加以拒絕和阻止,反而非常樂意接受,覺得很快樂。


    所以說普希金的綠帽帽也是帶了兩年有餘,也許遠遠不止。


    這種狀況持續了兩年之久,娜達麗婭不知分寸的舉止越來越離譜。那些與她交往甚密的好友曾試圖勸她要學聰明些,要識相些,與丹特斯打情罵俏不會有好結果。但每次都聽到下麵這樣的迴答:我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樂,我隻是喜歡他而已。請放心,不會出什麽事,今後還會與兩年來一樣。這就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時的娜達麗婭及她的表現。


    至於娜達麗婭與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否有親密關係,這很難說,但我想,僅以上所述,娜達麗婭的行為足可以使人們認為,她給普希金戴了″綠帽子″。這絕對不止一頂兩頂,可能呈兩位數。


    決鬥


    自收到匿名信之後,普希金坐臥不安。為了扞衛自己的尊嚴和妻子的榮譽,他毅然決定向丹特斯發起挑戰——決鬥。


    對於普希金來說,榮譽高於一切。


    收到普希金挑戰書後,丹特斯的義父,荷蘭公使老格爾恩頓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意識到,義子的行為太過分了。


    同時,他也清楚,普希金對於俄羅斯意味著什麽。決鬥,無論出現什麽樣的結果,都是不愉快的。


    於是,他開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這一悲劇的發生。


    結果,安排了丹特斯與娜達麗婭的大姐葉卡捷林娜結婚,並於1837年1月1日舉行了婚禮。


    至少從表麵來看,給人們的印象是,丹特斯追逐的不是娜達麗婭,而是她的姐姐葉卡捷林娜,從而給普希金收迴挑戰書下了一個台階,挽迴了榮譽。


    丹特斯在這樁婚姻中的確扮演了一個不幸的角色,葉卡捷林娜不但長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歲,丹特斯的心理極不平衡,這不公平!?╭╮?


    甚至連沙俄皇後都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這是一種寬宏,還是一種犧牲?″


    就在一場風暴看似過去,緊接著晴天之後,其實孕育著一場更大的風暴。丹特斯與葉卡捷林娜結婚之後,他利用自己現在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膽放肆地追起娜達麗婭來。


    隻要那裏有娜達麗婭的身影,那裏就有他丹特斯。他公開地挑釁地為娜達麗婭的健康幹杯,邀請跳舞,大聲地說著恭維話。不僅如此,他通過別人約娜達麗婭與自己單獨約會,獨白自己的愛情,並用自殺來威脅對方接受它。


    在丹特斯的進攻麵前,娜達麗婭陷得越來越深,她沒有發現自己的這場遊戲有多危險及其嚴重的後果,她甚至不顧丈夫禁止她參加一切年輕人聚會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處招搖。


    正如索非亞·卡拉姆津娜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所寫的:


    ″我沉重地告訴你這個發生上周三的悲劇,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現了可悲的結局,可憐的普希金,可憐的人!”


    自從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後,三個月來,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擊啊!就是這封匿名信,至少從表麵上來看,是這個悲劇產生的原因……但引起決鬥的具體原因,人們認為,是在上個星期六沃龍佐夫家的晚會上,當普希金看到妻子與丹特斯在一起親密地談笑,跳著華爾茲時,他的憤怒達到了極限。


    還有這位不謹慎的女人一點也不介意星期天在麥雷爾斯基家,星期一在維亞澤姆斯基家再次與丹特斯見麵!


    ″馬牛不相及 麵對這樣″賢惠″的妻子和無賴的連襟,普希金縱有詩歌才華,此時也無濟於事。除了決鬥,他毫無選擇了!


    於是,他再次發起決鬥挑戰,並確定了極其殘酷的條件:雙方射擊的距離隻有十步,並且在第一次雙文都沒有射中對方之後,決鬥再重新開始,直到有一方倒地為止。看來,普希金真的拚命了。


    普希金與丹特斯決鬥。但沒想到對方先開槍,他掙紮著向丹斯特開槍射擊,以為射死了丹斯特,就放棄了第二次射擊機會,但擊中的隻是丹斯特軍服上的一顆金屬紐扣,丹斯特裝死得以僥幸逃生,荷蘭公使宣布決鬥結束,普希金要求補上第2槍,被公使拒絕,他受了致命的重傷。被抬迴家後,他在痛苦中安慰娜塔麗婭:“你放心,你沒有任何過錯!”


    當劇痛難忍時,他就讓她走開,不願讓她看著自己受傷痛折磨的樣子,嘴裏不斷地說:“我可憐的妻子!”


    並派人去安慰她。在疼痛間歇時,便把她喚到身邊,反複向她解釋,她是無辜的,他永遠愛她……


    給普希金治傷的禦醫阿連特目睹了這一切,感歎道:“對普希金來說,沒有被當場打死是他的不幸,因為他受盡折磨,痛苦不堪。但對他妻子的聲譽來說,他活著迴來卻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所有在場的人都看到她的無辜,以及普希金對她忠貞不渝的愛情是毋庸置疑的。”


    彌留之際,普希金囑咐娜塔麗婭:“我死後,你帶著孩子們到鄉下去住。為我服兩年喪你就嫁人,一定要嫁個正派的人。”(這一段你們信嗎?反正我不信!雖然說我收集到的相關真實曆史資料是這樣記載的)


    1837年1月27日,星期三,決鬥在離彼堡不遠的黑山進行,結果出現了本文開頭中的局麵。偉大的詩人死了,他的妻子被人們唾罵,是她害了普希金。普希金成了她美麗姿色和輕佻行為的犧牲品。


    之後丹斯特被降為列兵,驅逐出國,他帶著妻子到法國度過餘生。


    而另一邊,守喪7年後的娜塔麗婭再嫁彼得維奇.蘭斯科伊( petrovichnskoy ),並把普希金的兩男兩女4個孩子撫養成人。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和在俄國,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在其生前,就對自己的成就頗為自信。


    在他的《紀念碑》(1836)一詩中,他寫道:\"我給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紀念碑,…整個偉大的俄羅斯都會聽到我的傳聞,各種各樣的語言都會唿喚我的姓名,.....我將長時期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因為我用豎琴喚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因為我歌頌過自由,在我的殘酷的時代,我還曾為死者唿籲同情。\"


    著名評論家別林斯基指出:\"隻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裏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岡察洛夫也稱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像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


    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這樣感歎:“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