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立儲遺詔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麵嗎?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雍正在創立“秘密立儲製度”時就已經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麵的立儲詔書會有可能被偷換,所以自雍正開始,秘密立儲詔書一共有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分則由皇帝自己貼身保管。在皇帝駕崩後,由禦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即可當眾宣布由誰繼位。
(“秘密立儲製度”是雍正所創立的皇位傳位製度,清時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等四位皇帝都是靠這種方法得以繼承皇位的。現如今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一個曾經,那就是在皇帝駕崩後,一位大臣會從“正大光明”匾的後麵取出先皇所寫的遺旨,然後宣詔:“皇x子著立為皇太子”,就這樣一位新的皇帝就誕生了,而這其實就是“秘密立儲製度”。
清時的皇位傳位製度與曆朝曆代都有所不同,它不拘謹於嫡長子繼承製度,如順治、康熙皆不是嫡長子,因此在康熙時期,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康熙的九位皇子本是兄弟卻是如同仇人那般,他們自相殘殺,骨肉相殘,如此在雍正時期,雍正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康熙“九子奪嫡”那般骨肉相殘的事情,決意不再立儲君,而是采用“秘密立儲製度”,即先秘密寫好自己屬意的想讓他繼位的皇子姓名,然後分成兩份,一份在自己身上,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麵。在自己死後將這兩份同時公之於眾,之後這位皇子就能直接繼承帝位。
當然清朝隻有四位皇帝是經過“秘密立儲製度”來繼承皇位的,自鹹豐之後,這項製度就宣告終結,鹹豐隻有一位兒子同治,所以不用,而同治、光緒皆無子嗣,更是用不著。)
如此,即使是“正大光明”匾後的立儲詔書被偷換,隻要是皇帝貼身保管的那份不被偷換,就沒啥用處,文武百官就不會認可,因此完全沒有偷換的可能。
再者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離地可是有數十米高,要想偷換這匾後的立儲詔書,要嗎你得是武林高手,要嗎你得拿個梯子,否則你很難換得了。而且別忘記乾清宮在哪裏?它可是清朝後宮的第一座宮殿,是內廷正殿。
雍正時,它雖不再是皇帝的居所,但是清朝的皇帝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這裏批閱奏折,同時也有專門的乾清宮侍衛在此守衛者,所以你認為誰能明目張膽的進去呢?即使能進去,肯定也會被發現,因為要想進去你就必須打倒這些侍衛,而一旦侍衛被打倒,傻子都知道你想幹嘛,那偷換立儲詔書還有什麽意義呢?
況且,誰也不知道皇帝想立的誰,誰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臨時更改立儲詔書,所以一旦偷換被發現,這可是欺君大罪。而想要偷換立儲詔書的,除了當今皇上的兒子,就不會有其他人,那這位妄圖想用修改退位詔書來達到謀奪皇位的皇子,一旦被皇帝發現他更換詔書就必定會受到嚴懲,結局要嗎被圈禁,要嗎就廢為庶民。所以試問誰敢冒這個險呢?
因此基於以上幾點原因,“正大光明”匾後麵的立儲詔書無論如何也不會被偷換的,因為很困難,且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秘密立儲製度”是雍正所創立的皇位傳位製度,清時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等四位皇帝都是靠這種方法得以繼承皇位的。現如今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一個曾經,那就是在皇帝駕崩後,一位大臣會從“正大光明”匾的後麵取出先皇所寫的遺旨,然後宣詔:“皇x子著立為皇太子”,就這樣一位新的皇帝就誕生了,而這其實就是“秘密立儲製度”。
清時的皇位傳位製度與曆朝曆代都有所不同,它不拘謹於嫡長子繼承製度,如順治、康熙皆不是嫡長子,因此在康熙時期,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康熙的九位皇子本是兄弟卻是如同仇人那般,他們自相殘殺,骨肉相殘,如此在雍正時期,雍正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康熙“九子奪嫡”那般骨肉相殘的事情,決意不再立儲君,而是采用“秘密立儲製度”,即先秘密寫好自己屬意的想讓他繼位的皇子姓名,然後分成兩份,一份在自己身上,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麵。在自己死後將這兩份同時公之於眾,之後這位皇子就能直接繼承帝位。
當然清朝隻有四位皇帝是經過“秘密立儲製度”來繼承皇位的,自鹹豐之後,這項製度就宣告終結,鹹豐隻有一位兒子同治,所以不用,而同治、光緒皆無子嗣,更是用不著。)
如此,即使是“正大光明”匾後的立儲詔書被偷換,隻要是皇帝貼身保管的那份不被偷換,就沒啥用處,文武百官就不會認可,因此完全沒有偷換的可能。
再者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離地可是有數十米高,要想偷換這匾後的立儲詔書,要嗎你得是武林高手,要嗎你得拿個梯子,否則你很難換得了。而且別忘記乾清宮在哪裏?它可是清朝後宮的第一座宮殿,是內廷正殿。
雍正時,它雖不再是皇帝的居所,但是清朝的皇帝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這裏批閱奏折,同時也有專門的乾清宮侍衛在此守衛者,所以你認為誰能明目張膽的進去呢?即使能進去,肯定也會被發現,因為要想進去你就必須打倒這些侍衛,而一旦侍衛被打倒,傻子都知道你想幹嘛,那偷換立儲詔書還有什麽意義呢?
況且,誰也不知道皇帝想立的誰,誰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臨時更改立儲詔書,所以一旦偷換被發現,這可是欺君大罪。而想要偷換立儲詔書的,除了當今皇上的兒子,就不會有其他人,那這位妄圖想用修改退位詔書來達到謀奪皇位的皇子,一旦被皇帝發現他更換詔書就必定會受到嚴懲,結局要嗎被圈禁,要嗎就廢為庶民。所以試問誰敢冒這個險呢?
因此基於以上幾點原因,“正大光明”匾後麵的立儲詔書無論如何也不會被偷換的,因為很困難,且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