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4年(晉永安元年)七月,一支由鮮卑、烏桓兩萬人組成的大軍,從薊城(今北京)出發,他們一路向南,前去攻打鄴城(今河北臨漳)。


    這是不是遊牧民族來內地搶東西來了?因為按照過去的習慣,每年一到秋季,遊牧民族都會大肆入寇中原,跑到內地漢人這裏劫掠一番。


    但是,這次還不是他們主動來搶劫的,而是幽州都督王浚請來幫助他前來作戰的客軍。


    這個幽州都督王浚是何來曆?


    原來他是個私生子。他的母親趙氏出身貧賤,隻因常出入驃騎將軍王沈家,和主人產生了私情後,才有了王浚的。


    但是王沈對他這個私生子十分的鄙視,並沒有感覺到他的存在。


    可是這個王浚的命實在是太好了。公元266年(泰始二年)王沈逝世,但他沒有兒子,王氏家族這才立王浚為子嗣,繼承了他父親博陵公爵位,官拜駙馬都尉。


    王浚一入官場,他的投機鑽營才能得到無限的釋放,很快就進入了皇後賈南風的麾下,成為了她的得力幹將。


    由於太子司馬遹得罪了賈南風,被廢掉太子之位,押解到許昌的金墉城給軟禁了起來。


    但就這樣,賈南風還是不放過他,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賈南風下令,讓王浚協助宦官孫慮,毒殺了太子司馬遹。


    開始賈南風做夢也沒有想到,司馬遹的被害,卻引發了西晉朝廷的大地震,造成了“八王之亂”。


    此時王浚已經官至驃騎大將軍、領幽州刺史等職。


    王浚眼光看得比較遠,他覺得光靠自己的實力很難在這個亂世立足,於是預先和他治所附近的遊牧民族開始聯姻。


    他先將大女兒嫁給了段氏鮮卑的首領段務勿塵,又將另一個女兒嫁給了宇文部落的宇文素延。這一攀親戚,王浚的實力頓時壯大了許多。


    “八王之亂”打到後期,汝南王、楚王、趙王、齊王、長沙王全都死於非命,最後就剩下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來角逐天下了。


    而這三個王,也分裂成了兩個陣營,鄴城的成都王與長安的河間王是盟友,洛陽的東海王則和王浚是盟友。


    他們這個分派是有曆史原因的。


    成都王司馬穎是故太子司馬遹的親信;而王浚則是謀害太子的兇手。


    此時的司馬穎已經在亂世中崛起,被朝廷冊立為皇太弟。按照規製,隻要皇帝司馬衷一死,他就是西晉的皇帝了。


    司馬穎當了皇帝,自然沒有王浚的好果子吃,所以他選擇了與東海王司馬越結盟,以抵抗司馬穎。


    這次王浚借到的鮮卑、烏桓兵,就是要去打盤踞在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的。


    司馬穎一看敵人來勢兇猛,在敵兵距離鄴城還有八十餘裏的時候,就裹挾著晉惠帝與母親程太妃棄城而逃。


    想跑?往哪裏跑!


    烏桓酋長羯朱看成都王棄城逃跑了,就帶兵在後麵緊追不舍。這樣大軍就一直追殺到朝歌,眼看實在是追趕不上了,就放棄了司馬穎,返迴頭來到鄴城來搶劫殺人了。


    這一來鄴城的百姓可遭了大難了。


    鄴城當時是北方最繁華的大都市,居住在這裏的老百姓,平日裏都以自己是都邑人而自豪呢。可是這個曾經的天堂,如今卻變成了人間地獄。


    看到這滿城的哀嚎聲,一種複仇的快意湧上王浚的心頭。


    鮮卑、烏桓在鄴城擄掠數日,收兵返迴幽州時,不但帶走大量的金銀財寶,還擄走了大量的婦女。


    這支隊伍讓人看了隻覺得怪怪的,士卒們扛著大包小裹,隊伍裏頭還摻雜著許多婦女。這哪是作戰部隊,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呀,這讓敵軍知曉了,還不笑掉大牙?


    於是王浚突然下令整肅軍紀,下令不得挾藏婦女,違者斬首。


    軍令一下,這些遊牧民族的士卒也不敢違背軍令呀,但是到手的戰利品,留給敵人又不甘心,於是處於一種變態的心裏,他們開始慘殺俘虜。


    當時他們正行軍至易水之濱,將這些搶來的婦女八千餘人,全部殺死沉入河底,令易水都為之斷流。


    《晉書》在描寫這一段黑暗的曆史時,感慨地記載“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讓百姓遭受如此的慘禍,始作俑者就是王浚。他後來也沒有好下場,最後遭到了報應。


    後來羯族首領石勒崛起後,用計騙殺了王浚,並將他的頭顱送給了匈奴的首領劉聰。


    當然,此時的石勒也好,劉聰也好,或者王浚之流,他們並沒有什麽正邪之分,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隻不過成王敗寇罷了。


    說真的,我看司馬懿的後人沒一個看順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