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顆爆炸內幕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戰全美隻有12人知道整個原子 彈工程情況?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從事原子 彈的研製?
即便是高層領導,也隻有羅斯福總統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知道內情。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都不知道美國還有原 子彈的研製計劃。
1939年,物理學領域裏的原子分裂實驗就已在德國取得成功。二戰前夕,為逃避德國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國的一些科學家,擔心德國搶先造出原子 彈,推舉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加強利用核裂變過程來製造超級炸彈。羅斯福總統采納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建議,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員會。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加速了研製原子 彈的進程。1942年開始實施以“曼哈頓工程”命名的龐大計劃,由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全麵負責研製原 子彈。該計劃投資25億美元,動用10多萬科技人員和工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加緊研製。1945年7月16日淩晨,第一顆原 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於1500-2000噸tn t炸藥。
世界上第一顆原 子彈爆炸內幕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 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標誌著當今世界已進入核武器時代。隨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二顆原 子彈,迫使日本天皇作出了投降決定。雖然原子 彈的威力使二戰得以提前結束,但它也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嚴重的破壞,因此,愛好和平的人們唿籲:人類今後不應再使用這類武器!
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國重視研究原子 彈
1932年,著名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因納粹迫害,被迫離開德國到美國定居,很多在歐洲工作的猶太裔科學家也陸續逃往美國,他們告知美國:德國正在製造原子 彈!科學家們知道,如果納粹德國搶先製造出原子 彈。人類就將麵臨史無前例的核災難,因此唿籲美國抓緊研製原 子彈,當時軍界的一些領導人對這個新生事物不太理解,把他們看作怪人。科學家們心急如焚,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推舉愛因斯坦作為代表,勸說美國總統羅斯福。但愛因斯坦署了名的建議報告並未引起羅斯福的重視,隻是在半信半疑中接受了勸說,因為他下令研製之後的第一筆撥款隻有6000美元,相對於最後的總投入20億研製3顆原子 彈,顯然是杯水車薪。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這成為美國加快研製原 子彈的一個轉折點。1942年6月,美國的原 子彈研製計劃正式開始,由於研製計劃的總部開始設在紐約市曼哈頓區,因此叫做“曼哈頓計劃”。
新墨西哥州人跡罕至的一片沙漠,在1942年以後突然熱鬧起來,美國原 子彈研製的心髒機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建在了這裏。全美國隻有12人知道整個工程情況,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從事原 子彈的研製,即便是高層領導,也隻有羅斯福總統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知道內情。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都不知道美國還有原 子彈的研製計劃。
首次試爆超出了現場所有人的想象
1945年7月初,也就是希特勒自殺後的2個月,美國3顆原 子彈終於製造出來,被分別命名為“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
1945年7月初,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一座高達30米的鐵塔豎立了起來,原子 彈爆炸實驗就將在這個架子上完成,大卡車裝的就是供第一次核實驗使用的原 子彈“大男孩”。這時的“大男孩”還沒有裝上核裂變物質,這次試驗的代號為“複活日”。
當原子 彈實驗在阿拉莫戈多沙漠準備就緒的時候,新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正準備去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德國投降後,為了協調處理德國戰敗後的相關問題以及對日作戰等有關事宜,同盟國決定於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首腦會議,這次會議的代號為“終點”,表示這將是二戰期間最後一次盟國首腦會議。這次會議原定於7月1日召開,為了借助原子 彈爆炸抬高美國的地位,杜魯門特別建議將會議推遲了兩個星期。
7月15日,杜魯門到達波茨坦,而在萬裏之外的阿拉莫戈多沙漠,美國的核試驗人員也把核裂變物質放入了“大男孩”的肚子裏。試驗人員在14公裏以外設置了觀察所,裏麵隱蔽著425名科學家和專家,他們懷著緊張的心情,等待著驚心動魄的最後一刻。
7月16日淩晨5時29分45秒,“大男孩”轟然炸響,一個蘑菇狀的大圓球突然升到了英尺以上的高空,爆炸核心的鐵塔也被高溫在瞬間蒸發得無影無蹤!
這場爆炸超出了現場所有人的想象,以至於整個美國西南部都感到了爆炸的震撼,為隱瞞真相,美國編織謊言說是阿拉莫戈多軍事基地的彈藥庫發生了爆炸。投下二顆原 子彈迫使日本政府投降
前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前,曾命令空軍組成一個秘密分隊,用於執行“曼哈頓計劃”,這支特殊的航空部隊就是509大隊。
509大隊的成員隻知道將來要執行一項特殊使命,在任務到來之前,他們每天隻進行精確投彈訓練。後期的訓練就是每天出動兩三架飛機,到日本去扔一顆炸彈然後迴來。在實戰訓練中,509大隊總共投下了38枚模擬炸彈。
波茨坦會議結束時,通過了“波茨坦公告”,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日本就隻有“迅速和徹底地毀滅”。日本沒有意識到這一警告的背後就是將使用原子 彈的暗示,所以拒絕了“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會議後,杜魯門乘美國軍艦迴國,迴國途中,杜魯門就向軍方下達了命令:去投擲那顆大炸彈吧,現在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了。
1945年8月6日上午9時15分,美軍飛機投下的第一顆原 子彈在廣島爆炸,方圓42平方公裏的城市被摧毀,房屋毀壞率達70%以上,14萬人死亡。
第一顆原 子彈投擲後,美國在3天內沒有聽到日本人有任何的反應,美國政府宣布,隻要能降低對日本本土作戰的風險,再投幾顆原子 彈也在所不惜,實際上這是美國的虛張聲勢,因為美國隻剩下一顆原 子彈了。
8月9日上午9點零1分,第二顆原子 彈被投向了有27萬人口的海港城市長崎,長崎上空隨即騰起了巨大的蘑菇雲,1.4萬棟建築物被毀,7萬多人死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發布了投降詔書。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從事原子 彈的研製?
即便是高層領導,也隻有羅斯福總統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知道內情。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都不知道美國還有原 子彈的研製計劃。
1939年,物理學領域裏的原子分裂實驗就已在德國取得成功。二戰前夕,為逃避德國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國的一些科學家,擔心德國搶先造出原子 彈,推舉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加強利用核裂變過程來製造超級炸彈。羅斯福總統采納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建議,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員會。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加速了研製原子 彈的進程。1942年開始實施以“曼哈頓工程”命名的龐大計劃,由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全麵負責研製原 子彈。該計劃投資25億美元,動用10多萬科技人員和工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加緊研製。1945年7月16日淩晨,第一顆原 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於1500-2000噸tn t炸藥。
世界上第一顆原 子彈爆炸內幕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 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標誌著當今世界已進入核武器時代。隨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二顆原 子彈,迫使日本天皇作出了投降決定。雖然原子 彈的威力使二戰得以提前結束,但它也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嚴重的破壞,因此,愛好和平的人們唿籲:人類今後不應再使用這類武器!
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國重視研究原子 彈
1932年,著名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因納粹迫害,被迫離開德國到美國定居,很多在歐洲工作的猶太裔科學家也陸續逃往美國,他們告知美國:德國正在製造原子 彈!科學家們知道,如果納粹德國搶先製造出原子 彈。人類就將麵臨史無前例的核災難,因此唿籲美國抓緊研製原 子彈,當時軍界的一些領導人對這個新生事物不太理解,把他們看作怪人。科學家們心急如焚,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推舉愛因斯坦作為代表,勸說美國總統羅斯福。但愛因斯坦署了名的建議報告並未引起羅斯福的重視,隻是在半信半疑中接受了勸說,因為他下令研製之後的第一筆撥款隻有6000美元,相對於最後的總投入20億研製3顆原子 彈,顯然是杯水車薪。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這成為美國加快研製原 子彈的一個轉折點。1942年6月,美國的原 子彈研製計劃正式開始,由於研製計劃的總部開始設在紐約市曼哈頓區,因此叫做“曼哈頓計劃”。
新墨西哥州人跡罕至的一片沙漠,在1942年以後突然熱鬧起來,美國原 子彈研製的心髒機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建在了這裏。全美國隻有12人知道整個工程情況,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從事原 子彈的研製,即便是高層領導,也隻有羅斯福總統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知道內情。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都不知道美國還有原 子彈的研製計劃。
首次試爆超出了現場所有人的想象
1945年7月初,也就是希特勒自殺後的2個月,美國3顆原 子彈終於製造出來,被分別命名為“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
1945年7月初,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一座高達30米的鐵塔豎立了起來,原子 彈爆炸實驗就將在這個架子上完成,大卡車裝的就是供第一次核實驗使用的原 子彈“大男孩”。這時的“大男孩”還沒有裝上核裂變物質,這次試驗的代號為“複活日”。
當原子 彈實驗在阿拉莫戈多沙漠準備就緒的時候,新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正準備去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德國投降後,為了協調處理德國戰敗後的相關問題以及對日作戰等有關事宜,同盟國決定於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首腦會議,這次會議的代號為“終點”,表示這將是二戰期間最後一次盟國首腦會議。這次會議原定於7月1日召開,為了借助原子 彈爆炸抬高美國的地位,杜魯門特別建議將會議推遲了兩個星期。
7月15日,杜魯門到達波茨坦,而在萬裏之外的阿拉莫戈多沙漠,美國的核試驗人員也把核裂變物質放入了“大男孩”的肚子裏。試驗人員在14公裏以外設置了觀察所,裏麵隱蔽著425名科學家和專家,他們懷著緊張的心情,等待著驚心動魄的最後一刻。
7月16日淩晨5時29分45秒,“大男孩”轟然炸響,一個蘑菇狀的大圓球突然升到了英尺以上的高空,爆炸核心的鐵塔也被高溫在瞬間蒸發得無影無蹤!
這場爆炸超出了現場所有人的想象,以至於整個美國西南部都感到了爆炸的震撼,為隱瞞真相,美國編織謊言說是阿拉莫戈多軍事基地的彈藥庫發生了爆炸。投下二顆原 子彈迫使日本政府投降
前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前,曾命令空軍組成一個秘密分隊,用於執行“曼哈頓計劃”,這支特殊的航空部隊就是509大隊。
509大隊的成員隻知道將來要執行一項特殊使命,在任務到來之前,他們每天隻進行精確投彈訓練。後期的訓練就是每天出動兩三架飛機,到日本去扔一顆炸彈然後迴來。在實戰訓練中,509大隊總共投下了38枚模擬炸彈。
波茨坦會議結束時,通過了“波茨坦公告”,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日本就隻有“迅速和徹底地毀滅”。日本沒有意識到這一警告的背後就是將使用原子 彈的暗示,所以拒絕了“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會議後,杜魯門乘美國軍艦迴國,迴國途中,杜魯門就向軍方下達了命令:去投擲那顆大炸彈吧,現在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了。
1945年8月6日上午9時15分,美軍飛機投下的第一顆原 子彈在廣島爆炸,方圓42平方公裏的城市被摧毀,房屋毀壞率達70%以上,14萬人死亡。
第一顆原 子彈投擲後,美國在3天內沒有聽到日本人有任何的反應,美國政府宣布,隻要能降低對日本本土作戰的風險,再投幾顆原子 彈也在所不惜,實際上這是美國的虛張聲勢,因為美國隻剩下一顆原 子彈了。
8月9日上午9點零1分,第二顆原子 彈被投向了有27萬人口的海港城市長崎,長崎上空隨即騰起了巨大的蘑菇雲,1.4萬棟建築物被毀,7萬多人死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發布了投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