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還有當爹的繼承兒子的皇位?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竟然還有當爹的繼承兒子的皇位?
本章的主人公是誰呢?還是一個老劉家的人。
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太祖郭威,其原本是後漢高祖劉知遠手下的最重要的將領,劉知遠能夠當皇上,有郭威的重要功勞。
但劉知遠當了不到兩年皇帝就死了,臨死的時候,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承佑,還給他選定了四個顧命大臣。
其中楊邠、史弘肇、王章在朝中,分別負責總理政務、宿衛皇宮和總領財賦,相當於國務總理、衛戍區司令和財政部長。還有一個在外麵,負責征伐,就是郭威,相當於國防軍總司令。劉承佑就是曆史上的後漢隱帝,當時隻有十八歲。
您想啊,誰當皇帝希望身邊總有幾位顧命大臣嘮嘮叨叨,說三道四,多心煩哪!總受這些人的“束縛”,那皇帝當的不是窩囊了點兒?劉承佑也一樣,他聽信身邊人的勸告,試圖擺脫監控和束縛,開始下手,要鏟除顧命大臣了。很快,京城裏的三位,就是楊邠、史弘肇和王章,都被設計暗殺了。
本來隱帝是想幹一件私密的活兒,但是消息走漏了。郭威被逼無奈,隻得舉兵造反。郭威的部隊攻進了京城,隱帝在戰亂中不知被誰殺死了。
於是郭威就鼓動當時的宰相馮道,去迎請當時擔任徐州刺史的劉贇即位。劉贇本不是劉知遠的兒子,而是劉知遠的堂弟劉崇的兒子。劉知遠喜歡劉贇,劉崇就把這個兒子送給了他這個當皇帝的堂兄,所以劉贇又成了劉知遠的兒子。作為劉知遠的堂弟,劉崇身任中書令、樞密使(相當於國防委員會執行主 席),原本就在太原留守。當隱帝被殺的時候,劉崇正在太原,屬下勸他立即登基,出兵討伐郭威。但他猶豫不決,說是隱帝做得過火了,郭威未必就想自己當皇帝。
正在劉崇猶豫不決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郭威的來信。
郭威在信裏說自己不想當皇帝,自己也當不了皇帝。說是自己的出身,不足以當皇帝。郭威誠懇地對劉崇說:小時候,自己家裏很窮困,為了謀生,不得已,整天跟下層社會鬼混,還加入了一個叫做什麽“紋身會”之類的黑社會組織,在脖頸子後麵刺了一隻鳥雀,以至於人家都叫我“鳥人”,還送了我個外號,叫“郭雀兒”。哪有脖子上刺鳥的人當皇帝的,鳥人能當皇帝嗎?
郭威的這個小品,沒有逗樂劉崇,他現在已經沒有心思去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正在劉崇將信將疑之際,忽然傳來朝廷密報,說郭威派宰相馮道把劉贇請到朝廷當上皇帝了。
劉崇高興的不得了:你看看,我兒子被郭威請出來當皇帝了吧。我就說嘛,還勸我立即登基,馬上出兵,這不成心想讓我們父子反目嗎?哪個腦袋讓驢踢了的蠢貨給我出的主意!一氣一急,就把勸他登基的太原府尹李驤給殺了。
可是沒過幾天,郭威就把劉贇廢為“湘陰公”,自己當了皇帝。
早在隱帝時期,劉崇看到朝政日亂,就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謀劃,召集亡命之徒,準備自保。這下又讓郭威完了,郭威就像趙本山忽悠範偉一樣,差點把劉崇忽悠瘸嘍,耍得劉崇惱羞成怒。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其它退路,隻能撕破臉皮,冒著殺身滅族的危險,僥幸一逞了。他要當皇帝了,他想另立中央。雖然條件還不成熟,但他發揮了有條件要當皇帝,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當皇帝的革命精神,正式登基稱帝。劉崇義憤而又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後漢的三個皇帝,分別是我的哥哥、侄子和兒子。而他郭威,跟這些人什麽關係都沒有,連孫子也不是!隻有我,才是後漢政權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郭威是僭越,郭威的後周是不合法的偽政權!
北漢的疆域,隻相當於今天山西省北部一小塊
劉崇也給自己改了個上麵帶扁日的名字,叫劉旻,還為李驤立碑,以紀念這位“忠臣”。
劉崇雖然也當了皇帝,自稱漢帝,曆史上叫做北漢。但原本屬於後漢的疆土,絕大部分都在人家周太祖郭威手中掌控著,自己僅有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省的一部分,沒有辦法跟郭威抗衡。於是就依附契丹,希望借助契丹的力量,打敗郭威,奪迴“他們劉家的”江山。當他聽到郭威死的時候,心裏立馬蹦出兩個字:高興!
北漢地小民貧,又以興複後漢為業,遂向遼國乞援,與遼國約為父子之國,由劉旻稱遼帝為叔,而自稱侄皇帝;遼國則冊封劉旻為大漢神武皇帝。北漢因遼國的援助,而與後周進行了不少戰爭,但仍勝少敗多。
公元954年,劉旻趁郭威去世之際,南攻後周,在高平被後周世宗柴榮擊敗。劉旻曆經艱辛,方才逃迴太原,又被柴榮圍困在城中兩個月。劉旻因此憂憤成疾,不久去世,終年六十,廟號世祖。
本章的主人公是誰呢?還是一個老劉家的人。
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太祖郭威,其原本是後漢高祖劉知遠手下的最重要的將領,劉知遠能夠當皇上,有郭威的重要功勞。
但劉知遠當了不到兩年皇帝就死了,臨死的時候,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承佑,還給他選定了四個顧命大臣。
其中楊邠、史弘肇、王章在朝中,分別負責總理政務、宿衛皇宮和總領財賦,相當於國務總理、衛戍區司令和財政部長。還有一個在外麵,負責征伐,就是郭威,相當於國防軍總司令。劉承佑就是曆史上的後漢隱帝,當時隻有十八歲。
您想啊,誰當皇帝希望身邊總有幾位顧命大臣嘮嘮叨叨,說三道四,多心煩哪!總受這些人的“束縛”,那皇帝當的不是窩囊了點兒?劉承佑也一樣,他聽信身邊人的勸告,試圖擺脫監控和束縛,開始下手,要鏟除顧命大臣了。很快,京城裏的三位,就是楊邠、史弘肇和王章,都被設計暗殺了。
本來隱帝是想幹一件私密的活兒,但是消息走漏了。郭威被逼無奈,隻得舉兵造反。郭威的部隊攻進了京城,隱帝在戰亂中不知被誰殺死了。
於是郭威就鼓動當時的宰相馮道,去迎請當時擔任徐州刺史的劉贇即位。劉贇本不是劉知遠的兒子,而是劉知遠的堂弟劉崇的兒子。劉知遠喜歡劉贇,劉崇就把這個兒子送給了他這個當皇帝的堂兄,所以劉贇又成了劉知遠的兒子。作為劉知遠的堂弟,劉崇身任中書令、樞密使(相當於國防委員會執行主 席),原本就在太原留守。當隱帝被殺的時候,劉崇正在太原,屬下勸他立即登基,出兵討伐郭威。但他猶豫不決,說是隱帝做得過火了,郭威未必就想自己當皇帝。
正在劉崇猶豫不決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郭威的來信。
郭威在信裏說自己不想當皇帝,自己也當不了皇帝。說是自己的出身,不足以當皇帝。郭威誠懇地對劉崇說:小時候,自己家裏很窮困,為了謀生,不得已,整天跟下層社會鬼混,還加入了一個叫做什麽“紋身會”之類的黑社會組織,在脖頸子後麵刺了一隻鳥雀,以至於人家都叫我“鳥人”,還送了我個外號,叫“郭雀兒”。哪有脖子上刺鳥的人當皇帝的,鳥人能當皇帝嗎?
郭威的這個小品,沒有逗樂劉崇,他現在已經沒有心思去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正在劉崇將信將疑之際,忽然傳來朝廷密報,說郭威派宰相馮道把劉贇請到朝廷當上皇帝了。
劉崇高興的不得了:你看看,我兒子被郭威請出來當皇帝了吧。我就說嘛,還勸我立即登基,馬上出兵,這不成心想讓我們父子反目嗎?哪個腦袋讓驢踢了的蠢貨給我出的主意!一氣一急,就把勸他登基的太原府尹李驤給殺了。
可是沒過幾天,郭威就把劉贇廢為“湘陰公”,自己當了皇帝。
早在隱帝時期,劉崇看到朝政日亂,就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謀劃,召集亡命之徒,準備自保。這下又讓郭威完了,郭威就像趙本山忽悠範偉一樣,差點把劉崇忽悠瘸嘍,耍得劉崇惱羞成怒。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其它退路,隻能撕破臉皮,冒著殺身滅族的危險,僥幸一逞了。他要當皇帝了,他想另立中央。雖然條件還不成熟,但他發揮了有條件要當皇帝,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當皇帝的革命精神,正式登基稱帝。劉崇義憤而又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後漢的三個皇帝,分別是我的哥哥、侄子和兒子。而他郭威,跟這些人什麽關係都沒有,連孫子也不是!隻有我,才是後漢政權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郭威是僭越,郭威的後周是不合法的偽政權!
北漢的疆域,隻相當於今天山西省北部一小塊
劉崇也給自己改了個上麵帶扁日的名字,叫劉旻,還為李驤立碑,以紀念這位“忠臣”。
劉崇雖然也當了皇帝,自稱漢帝,曆史上叫做北漢。但原本屬於後漢的疆土,絕大部分都在人家周太祖郭威手中掌控著,自己僅有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省的一部分,沒有辦法跟郭威抗衡。於是就依附契丹,希望借助契丹的力量,打敗郭威,奪迴“他們劉家的”江山。當他聽到郭威死的時候,心裏立馬蹦出兩個字:高興!
北漢地小民貧,又以興複後漢為業,遂向遼國乞援,與遼國約為父子之國,由劉旻稱遼帝為叔,而自稱侄皇帝;遼國則冊封劉旻為大漢神武皇帝。北漢因遼國的援助,而與後周進行了不少戰爭,但仍勝少敗多。
公元954年,劉旻趁郭威去世之際,南攻後周,在高平被後周世宗柴榮擊敗。劉旻曆經艱辛,方才逃迴太原,又被柴榮圍困在城中兩個月。劉旻因此憂憤成疾,不久去世,終年六十,廟號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