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曆史之上,皇帝號稱“富有四海”,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儉,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算是首屈一指。然而道光的“節儉”超乎尋常,甚至到了吝嗇至極的程度。


    在道光時代,清朝早已渡過自己的全盛時期,由於吏治腐敗,國內農民起義四處爆發。由於軍費高漲,清朝國庫越來越空虛,麵對這樣的局麵,道光皇帝心急如焚。他認為,必須要采取方法來遏製大清帝國的頹勢,而他選用的方法就是節約。


    在清朝,有著永不加賦的祖製,每年從地方征收的稅收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說清政府的收入很難提升。同時清朝又采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為國庫開源是不可能了,隻能做得隻能節流。


    為了提倡節儉,道光以身作則,幾乎節儉到了變態的地步。他把每年四十萬兩銀子的宮廷開支降了一半,改為每年二十萬兩。皇帝的日常用度一律從簡,筆墨紙硯全是普通品。


    他還規定,除了太後、皇帝、皇後外,妃嬪及宮廷工作人員,非節慶不得吃肉。妃嬪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可穿光鮮的衣服。


    同時,道光降低了自己吃飯的排場,每日隻吃四菜一湯,相比每餐吃上百道菜的乾隆和慈禧,道光真是節儉至極。


    這還不算,道光還熱衷於給衣服打補丁,即使衣服穿壞了也不願意丟。當然,道光的心是好的,但卻被手下所利用,因為道光衣物每打個補丁,都要花上數十兩銀子的成本。很多時候,還不如直接再買一件衣服。受到道光的感染,官員們上朝也不好穿綾羅綢緞,也以穿粗布補丁衣裳為榮。


    道光如此節儉,其實也的確讓乾隆以來,朝廷崇尚奢靡的風氣得到了初步扭轉,這都是好事。然而,道光由於節儉過了頭,在該花錢的地方卻不肯花錢,差點釀成了大禍。


    鴉片戰爭前,西域爆發了張格爾叛亂,叛軍在英國人的支持下試圖趕走清軍,割據西域。道光派伊犁將軍長齡調集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四川清軍萬餘人,會師於阿克蘇,組織全麵進攻,相繼收複喀什噶爾等城。道光八年初,張格爾逃至喀爾鐵蓋山被清軍擒獲,解至北京處死,叛亂平定。


    長齡等將領押解著張格爾,唱著得勝歌迴到北京,滿以為會受到皇帝的厚賞,即使再不濟,也可以好好吃一頓。獻俘儀式上,道光興奮異常,當即宣布,要在北京城好好款待忠勇的將士們。到了犒賞宴會上,當士兵們揭開餐碟的蓋子,一個個都傻眼了,肉也沒有,酒也沒有,甚至連蔬菜都沒幾根。皇帝犒賞的,竟然是一碗清湯麵。


    看到這樣的情景,很多將士恨不得把碗砸了,紛紛說道:“我們在前方死戰,朝廷卻這樣對我們,太不像話了。”將軍長齡看到麵前的清湯麵也傻眼,熟讀曆史的他非常明白,如此吝嗇,是會造成兵變的。唐朝時的朱泚之亂,就是因為朝廷拿粗茶淡飯“犒賞”剛剛打完仗的將士們。結果士兵們發動兵變,把唐德宗趕出了長安,鬧出了大笑話。


    發現事情嚴重的長齡趕緊和其他將領一起自掏腰包,湊錢買來酒肉給士兵們享用,一場潛在的兵變才被壓製了下來。


    這還不算,後來在探討新疆設防方案時,考慮到了皇帝吝嗇,將軍們上奏僅要一萬八千名士兵鎮守新疆,卻被道光一下砍去三分之二,隻準留守六千人。將軍們憤然迴擊,提出專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不予設防的方案。道光帝又大罵他們放棄新疆防守,指責其居心叵測。


    無獨有偶,當鴉片戰爭爆發後,有臣子上奏,要求道光撥款加強海防建設。聽到要花錢,道光的臉立刻就老了下來。於是,加強海防的事不出人所料的黃了。


    原本英國人就占據技術優勢,他們在缺乏海防設施的清朝沿海長驅直入,一路攻城略地,竟打到了南京城下,逼迫清朝簽訂城下之盟——《南京條約》,被迫賠款2100萬墨西哥鷹洋。


    實際上,作為皇帝,生活稍微奢侈一下並不是什麽問題,隻要他能讓人民吃飽穿暖,過上富裕的日子。然而道光皇帝隻會在吃喝穿用方麵錙銖必較,不懂如何為國家開源,他的節儉毫無意義,隻會被後世揶揄和嘲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