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武鬆打虎”的故事都是家喻戶曉的,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小說虛構出來的,但這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


    就比如清朝方浚師的《蕉軒隨錄》對此有考據。


    首先,景陽岡這個地方不是子虛烏有的,它地處山東省的陽穀縣,當地從古至今就流行一句話:“山東有二寶,東阿驢膠,陽穀虎皮”。


    清朝的時候,陽穀縣庫裏還藏著一張虎皮,大家都認為這是武鬆當年打死的老虎留下的皮。


    但是據相關專家考證,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在真正曆史上名叫武植,係山東清河縣武家那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便得誌中了進士,官運亨通,年紀輕輕便在山東陽穀縣做了該縣的知縣大人。


    武植有兩個老婆,一姓潘,一姓金。這個武縣令為官之時貪得無厭,而他的那兩個老婆又助紂為虐,仗著自己是知縣夫人,都是囂張跋扈的!隨意欺負無辜良民,這也使得山東陽穀縣的百姓十分痛恨他們,送武縣令兩個綽號,一為“武皮匠”,諷刺他剝百姓之皮,為自己謀財謀利;一為“賣餅大郎”,買餅的人從消費者的口邊賺錢,而武縣令則搶百姓口邊的錢,“言其於小民口邊求利也”。估計武大郎就這麽塑造出來了,而這個武縣令的兩個老婆則是合成為了潘金蓮。


    這武縣令經常盤剝陽穀縣西門一名姓慶的大戶,這就是西門慶的原型。但在小說裏卻顛覆了,變成西門慶欺負武大郎。施暴者成為了受害者,受害者成為了施暴者,正反派角色互換了。


    同時又據說武植的潘姓妻子,也說是潘金蓮,她並不是潘裁縫的女兒,而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閨秀。兩人最後白頭到老,先後生下4個兒子。


    另有一種說法是武植當縣令後得罪了一位對自己有過幫助的發小,他這位發小覺得武植當官後忘恩負義,一氣之下,編寫了許多謾罵諷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後語,見村貼村,逢店貼店,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植惡意中傷汙辱影詆毀之能事。另外,曾被武植治過罪的鄉裏惡少西門慶也懷恨在心,跟著一起編排武縣令。於是沿途傳遍了有關武大郎的粗俗之詞,武清官的形象被毀於一旦。誰知,待這位發小迴到家中,武縣令早已派人送來了銀錢,幫他修房蓋屋,置買良田。這時,他才發現武縣令並非知恩不報,而是不搞以權謀私。他很後悔,發瘋似地返迴去撕自己貼的紙條,但悔之晚矣,它們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迴來。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題發揮,武大郎威武英俊的正麵形象再也沒樹起來。


    曆史總是多元化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湯哩哩啦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湯哩哩啦啦並收藏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