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轉頭就被打臉了
小公主被讀心,朝堂後宮蹭瓜吃 作者:S12與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淸懿自己的意思是看親爹會不會再假死一個皇子。
但是其他聽著,味道就不對了。
皇帝本人早就知道自己之前那些安排,李淸懿已經知道了,所以聽到這話的感覺並沒有其他人那麽震驚——其他人是真因為李聰死了的。
但也就那麽幾息的時間,皇帝就察覺到了眾人的微妙態度,反應過來了。
皇帝:……
皇帝:怎麽,你們覺得朕還能真殺兒子?
百官心中齊齊搖頭。
您不會,所以才震驚呐!
李淸懿還不知道自己這一句話誤導了多少人,她已經能猜到三皇子這瓜大概是個什麽內容了。
係統:【這瓜還牽涉到之前那件事,就是三皇子那位小舅子想貪汙軍餉的事。】
李淸懿微微一愣,稍微一想,猜到一些了:【他知道三皇子的計劃,然後他以為冬日裏北境那邊就是三皇子跟人家演的一場戲?貪點不會出事?】
係統嘿嘿笑了一聲:【宿主你說的沒錯。本來對於這些人的想法我是沒辦法探知到的,但是那位小舅子當時動手之前,被身邊一位心腹勸阻過,然後他親口告訴人家:“這北境現在全在三皇子的掌控之內,小打小鬧而已,肯定不會出事的。”】
係統:【他還說:“我這也是在給三皇子攢銀子呢,那些人肯定用不了那麽多,送過去也是浪費,不如我幫三皇子殿下留一些,到時候三皇子還能拿這些糧食賑災,皇上知道了肯定會高興的。”】
李淸懿:【……三皇子不是很聰明的樣子,很可惜的是,他的未來小舅子好像也不是很聰明,還貪。】
李淸懿:【嘖。還好發現的早,沒讓他成功,感謝李竹。】
目前看來,三皇子這個瓜,不好吃。
李淸懿:【我對我這三皇兄、算了我還是叫他李衽吧,這麽蠢中覺得喊他皇兄顯得我也不是很聰明的樣子。】
係統嘿嘿笑:【沒事,反正就咱倆聽見了,你想怎麽稱唿就怎麽稱唿。】
三皇子李衽:我聽到了!你個不敬兄長的……
對上皇帝視線,李衽身體哆嗦了一下,低頭不敢再瞪李淸懿。
至於其他人的反應麽……
皇帝:朕聽見了,但朕覺得有這種兒子確實有點影響朕的名聲。
百官:我們也聽見了,但是我們可以假裝沒聽見!
太子:孤的妹妹肯定是最聰明、最可愛的一個,我們跟李衽又不是一個娘胎裏出來的,不影響!
係統:【在這件事上,三皇子做了三件事。】
係統:【第一件事,給瓦剌送銀子,送成功了,但是人家不打算配合。】
係統:【第二件事,給韃靼送銀子,但是送到一半商隊就被韃靼散兵打沒了,銀子也被人家搶了,錢雖然到了人家手裏,但很顯然人家不會記三皇子的好的。】
係統:【第三件事,跟舅舅通信,想讓舅舅主動去迎戰拿了錢的瓦剌部隊,但是信送到了,人家卻沒辦法做到,因為四皇子在前線作戰,覺得三皇子的舅舅就是個軟腳蝦,真讓他帶著兵去前線,他死了沒事,那些兵死了四皇子會心疼,把人扣住了。】
李淸懿:【嗯?我差點忘了,我還有個四皇兄在前線待著呢。】
係統點頭:【對,幾個入朝的皇子裏,除了太子,最靠譜的就是四皇子了!對了,我這還有四皇子的一個瓜,宿主吃嗎?】
李淸懿下意識迴:【吃!】
說完,反應過來,連忙說:【等等,咱們先把李衽這事捋明白。所以李衽這一番折騰下來,什麽事也沒幹成?】
係統:【啊,對,還把自己的小金庫和外祖家的銀子送出去了。】
李淸懿又問:【影響邊關戰事了嗎?】
係統:【總體上來看,影響了,但沒完全影響。不過,按照你們的算法,這件事光是看李衽的行為就已經是大罪了吧?】
李淸懿身體微微後仰,仰著腦袋看向頭頂的親爹。
皇帝:“……”
皇帝捂住她的眼睛。
李淸懿:“?”
幹嘛?
皇帝:不幹嘛,就是不想看見親閨女眼裏那仿佛等著看好戲一樣的眼神。
-------------
沒過幾日,李淸懿就聽說,李衽被圈禁了。
李衽的外祖家與未婚妻家中都被牽連獲罪,此前一直在北境但是沒弄出什麽名堂的舅舅被押送入京,但這些人每個人獲罪的理由各不相同,卻並未提到通敵之類的罪名。
她稍稍想了想,覺得自己明白了親爹的想法。
無非就是覺得這種事要是真被查實,宣揚出去,於國不利。
反正李衽已經被處罰了,李淸懿也沒恨不得他去死的地步,等到聽聞李竹在戶部又立了一功,努努力說不定今年就能升職後,對於李衽的關注也就瞬間拋到了腦後。
乾清宮。
皇帝與太子一塊兒在批奏折,與去年相比,太子麵前的奏折明顯多了不少,而太子也更忙了。
與之相比,皇帝慢條斯理的翻翻奏折,喝杯茶,寫幾個字,倒是頗有一些歲月靜好的感覺。
不過這也隻是錯覺罷了,下一秒,皇帝翻看一份奏折看了幾眼,神態一下就從輕鬆轉為了凝重。
“太子,看看這個。”片刻,皇帝將手中那份遞給黃康,再由黃康送到太子手邊。
太子停下手裏的動作,接過折子看了眼,皺眉。
皇帝問:“可看出什麽了?”
那是一份地方上送入京的折子,不過不是當地官員,而是早前太祖的一位結拜兄弟,後來憑借戰功封侯,太祖去世之後,這位武寧侯又在輔佐了先帝,然後是皇帝。
沒幾年,皇帝坐穩皇位之後,這位武寧侯就以年事已高為由,退出朝堂,帶著家小迴老家同時也是他的封地去養老了。
折子就是這位武寧侯走特殊渠道送過來的,說的是當地下了一個多月的雨,大雨都有七八日,農人春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巧了,太子記憶超絕,還記得自己今日早上看到的當地官員千裏迢迢送來的請安折子,說是他們那兒風調雨順,今年一定有個好收成。
嗯,更巧的是,太子還把那折子給皇帝看了,想著這算是個好消息,父子倆分享一下。
轉頭就被打臉了。
但是其他聽著,味道就不對了。
皇帝本人早就知道自己之前那些安排,李淸懿已經知道了,所以聽到這話的感覺並沒有其他人那麽震驚——其他人是真因為李聰死了的。
但也就那麽幾息的時間,皇帝就察覺到了眾人的微妙態度,反應過來了。
皇帝:……
皇帝:怎麽,你們覺得朕還能真殺兒子?
百官心中齊齊搖頭。
您不會,所以才震驚呐!
李淸懿還不知道自己這一句話誤導了多少人,她已經能猜到三皇子這瓜大概是個什麽內容了。
係統:【這瓜還牽涉到之前那件事,就是三皇子那位小舅子想貪汙軍餉的事。】
李淸懿微微一愣,稍微一想,猜到一些了:【他知道三皇子的計劃,然後他以為冬日裏北境那邊就是三皇子跟人家演的一場戲?貪點不會出事?】
係統嘿嘿笑了一聲:【宿主你說的沒錯。本來對於這些人的想法我是沒辦法探知到的,但是那位小舅子當時動手之前,被身邊一位心腹勸阻過,然後他親口告訴人家:“這北境現在全在三皇子的掌控之內,小打小鬧而已,肯定不會出事的。”】
係統:【他還說:“我這也是在給三皇子攢銀子呢,那些人肯定用不了那麽多,送過去也是浪費,不如我幫三皇子殿下留一些,到時候三皇子還能拿這些糧食賑災,皇上知道了肯定會高興的。”】
李淸懿:【……三皇子不是很聰明的樣子,很可惜的是,他的未來小舅子好像也不是很聰明,還貪。】
李淸懿:【嘖。還好發現的早,沒讓他成功,感謝李竹。】
目前看來,三皇子這個瓜,不好吃。
李淸懿:【我對我這三皇兄、算了我還是叫他李衽吧,這麽蠢中覺得喊他皇兄顯得我也不是很聰明的樣子。】
係統嘿嘿笑:【沒事,反正就咱倆聽見了,你想怎麽稱唿就怎麽稱唿。】
三皇子李衽:我聽到了!你個不敬兄長的……
對上皇帝視線,李衽身體哆嗦了一下,低頭不敢再瞪李淸懿。
至於其他人的反應麽……
皇帝:朕聽見了,但朕覺得有這種兒子確實有點影響朕的名聲。
百官:我們也聽見了,但是我們可以假裝沒聽見!
太子:孤的妹妹肯定是最聰明、最可愛的一個,我們跟李衽又不是一個娘胎裏出來的,不影響!
係統:【在這件事上,三皇子做了三件事。】
係統:【第一件事,給瓦剌送銀子,送成功了,但是人家不打算配合。】
係統:【第二件事,給韃靼送銀子,但是送到一半商隊就被韃靼散兵打沒了,銀子也被人家搶了,錢雖然到了人家手裏,但很顯然人家不會記三皇子的好的。】
係統:【第三件事,跟舅舅通信,想讓舅舅主動去迎戰拿了錢的瓦剌部隊,但是信送到了,人家卻沒辦法做到,因為四皇子在前線作戰,覺得三皇子的舅舅就是個軟腳蝦,真讓他帶著兵去前線,他死了沒事,那些兵死了四皇子會心疼,把人扣住了。】
李淸懿:【嗯?我差點忘了,我還有個四皇兄在前線待著呢。】
係統點頭:【對,幾個入朝的皇子裏,除了太子,最靠譜的就是四皇子了!對了,我這還有四皇子的一個瓜,宿主吃嗎?】
李淸懿下意識迴:【吃!】
說完,反應過來,連忙說:【等等,咱們先把李衽這事捋明白。所以李衽這一番折騰下來,什麽事也沒幹成?】
係統:【啊,對,還把自己的小金庫和外祖家的銀子送出去了。】
李淸懿又問:【影響邊關戰事了嗎?】
係統:【總體上來看,影響了,但沒完全影響。不過,按照你們的算法,這件事光是看李衽的行為就已經是大罪了吧?】
李淸懿身體微微後仰,仰著腦袋看向頭頂的親爹。
皇帝:“……”
皇帝捂住她的眼睛。
李淸懿:“?”
幹嘛?
皇帝:不幹嘛,就是不想看見親閨女眼裏那仿佛等著看好戲一樣的眼神。
-------------
沒過幾日,李淸懿就聽說,李衽被圈禁了。
李衽的外祖家與未婚妻家中都被牽連獲罪,此前一直在北境但是沒弄出什麽名堂的舅舅被押送入京,但這些人每個人獲罪的理由各不相同,卻並未提到通敵之類的罪名。
她稍稍想了想,覺得自己明白了親爹的想法。
無非就是覺得這種事要是真被查實,宣揚出去,於國不利。
反正李衽已經被處罰了,李淸懿也沒恨不得他去死的地步,等到聽聞李竹在戶部又立了一功,努努力說不定今年就能升職後,對於李衽的關注也就瞬間拋到了腦後。
乾清宮。
皇帝與太子一塊兒在批奏折,與去年相比,太子麵前的奏折明顯多了不少,而太子也更忙了。
與之相比,皇帝慢條斯理的翻翻奏折,喝杯茶,寫幾個字,倒是頗有一些歲月靜好的感覺。
不過這也隻是錯覺罷了,下一秒,皇帝翻看一份奏折看了幾眼,神態一下就從輕鬆轉為了凝重。
“太子,看看這個。”片刻,皇帝將手中那份遞給黃康,再由黃康送到太子手邊。
太子停下手裏的動作,接過折子看了眼,皺眉。
皇帝問:“可看出什麽了?”
那是一份地方上送入京的折子,不過不是當地官員,而是早前太祖的一位結拜兄弟,後來憑借戰功封侯,太祖去世之後,這位武寧侯又在輔佐了先帝,然後是皇帝。
沒幾年,皇帝坐穩皇位之後,這位武寧侯就以年事已高為由,退出朝堂,帶著家小迴老家同時也是他的封地去養老了。
折子就是這位武寧侯走特殊渠道送過來的,說的是當地下了一個多月的雨,大雨都有七八日,農人春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巧了,太子記憶超絕,還記得自己今日早上看到的當地官員千裏迢迢送來的請安折子,說是他們那兒風調雨順,今年一定有個好收成。
嗯,更巧的是,太子還把那折子給皇帝看了,想著這算是個好消息,父子倆分享一下。
轉頭就被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