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皇城,文武百官皆在城外跪迎。
別看他們跪著,可暗暗攛掇禮部準備了極其繁瑣的禮儀,想試一試在偏僻的江北長大的小王爺,是否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
最重要的是,他們想著盯緊了小王爺的一舉一動,能挑多少毛病就挑多少毛病。
以後再用這些毛病,一一打壓小王爺的銳氣。
小王爺就算再年少輕狂,上百條,甚至上千條指責壓下去,就不信小王爺還能傲然立於朝堂!
這並非是他們不支持小王爺登基,隻是他們身為臣子,想出來的製衡君主的法子罷了。
眾臣都擦亮眼睛,豎起耳朵,等著挑小王爺的毛病,誰知小王爺連馬車都未下,直接入了皇城。
這讓他們怎麽挑毛病?
最多到皇帝麵前,說一句「江北王自視甚高,不與眾臣親近」。到時,皇帝說不定對江北王更放心,江北王太子之位坐得更穩。
他們以前隻知道小王爺暴躁兇殘,在江北隻手遮天,但也萬萬想不到,小王爺竟然能麵對眾臣跪拜,連車都懶得下。
眾人不由對小王爺多了一絲懼怕。
俗話說,穿鞋的怕光腳的,講理的怕不講理的。
皇帝講理,他們就能跟皇帝辯駁道理,逼得皇帝認錯。可小王爺不講理,他們就不知該如何製衡了。
眾人想了想,也隻能逼皇帝去克製這不講理的小王爺了。
*
金瑞同小王爺一起進了皇城,伸著脖子往外使勁瞧,嘴裏還忍不住感嘆長安街的繁華。
他雖然在皇城長大,可很少出莊子的門,偶爾才能坐馬車,到金漠住的宅子來,也就趁路上這段時間,看看外麵的風景。
後來他離家出走,也沒敢在皇城多逗留,隻匆匆看了兩眼,便出了城門。
這會兒乘坐王爺的輦駕,居高臨下地看著皇城的街道,還真是有一番說不出的滋味。
「王爺,你說,我這算不算是衣錦還鄉?」
小王爺搖頭,想了想,又點頭。
「你這是何意?」金瑞湊過去,興沖沖問。
可惜小王爺不肯說話。
「該不會舅舅真把你的聲音徹底給改變了,永遠都沒法子恢復了?」金瑞愁容滿麵,「你可別嚇我。」
小王爺將寫好的信折起,敲了敲車壁,便有人跪在車門外。小王爺將信遞給他,隨後又拿起一本書看,沒有再理會金瑞的意思。
又是這般,無論金瑞說什麽,做什麽,小王爺想起來搭理他,就點頭或者搖頭,不想搭理,就當他不存在。
金瑞兩個月來都一直縱著他。這會馬上就要入大殿拜見皇帝,小王爺總不能不說話吧?
「王爺,就算你聲音還沒好,你也別不理我。你哪怕『嚶』一聲,讓我知道你是聲音出了問題,不是跟我鬧別扭。」金瑞舉手發誓,「我保證不笑話你。」
小王爺靜靜地將書翻過一頁。
「我為那一夜沒底線的欺負你,鄭重道歉。」金瑞湊上去,給小王爺捏肩捶背,「你可別生氣了。聲音到底如何,你得讓我知道,我好替你籌謀。」
小王爺撇過頭。
「王爺,是不是得我跪下來求你?我真的知道錯了,你這氣生的也太長了!」
金瑞也惱了,抱臂坐在一旁,賭氣不說話。
小王爺從抽屜裏拿出一袋銀子,扔給他。
「給我銀子做什麽?」金瑞打開看了看,都是一些碎銀子。
小王爺指了指窗外的集市。
「你想讓我出去逛集市?」不必小王爺開口,金瑞便能明白他的意思,「你是不是覺得朝堂又兇險,又無趣,所以想讓我自己出去逛逛?」
小王爺點頭。
金瑞的惱怒瞬間一掃而空。他將錢袋子收好,湊過去,頭靠在小王爺肩上,「自己逛集市多無趣,有你在的地方才稱得上繁華熱鬧。」
*
皇帝在大殿中等著小王爺前來參拜,旁邊的太監捧著太子和太子妃的金印冊寶。殿中隻留了他的幾個親信,其餘百官俱在皇城外跪迎。
兒子即將迴來,他心中舒暢,同親信們也說起了半真半假的玩笑話,「朕老了,至多陪太子幾年,等他朝政上手後,朕就退位,日日陪著眾位愛卿下棋釣魚,豈不樂哉?」
話中已經不提「江北王」,隻說「太子」。
眾人都順著他的話附和。
「是啊,聽說太子將江北治理的很好,有了太子的幫襯,陛下也能心輕不少。」
話音剛落,一個小太監匆匆跑來,將百官跪迎,江北王連車都未下的事說了。
「百官議論紛紛吶,陛下,這可如何是好?」
皇帝疑惑:「他不下馬車,禦史台那些經常頭撞柱子、以死勸諫的人,就沒有擋在車前,數落太子的不是?」
「沒有,王爺車駕周圍俱是拿著大刀的將軍,誰敢出頭,恐怕還沒到王爺車駕前,先被一刀砍了腦袋。」
皇帝氣的咬牙!
合著那些所謂的以死諫為榮的文臣,隻會以死逼迫他。真遇到小王爺這般惹不過的主兒,都成了縮頭烏龜。
「等太子入朝,朕一定讓他好好收拾收拾這些文臣。」皇帝揮手,「去,再探太子的車駕走到哪兒了?」
片刻後,太監再迴轉,「報,太子的車駕已經到了宮門口,但是……」
別看他們跪著,可暗暗攛掇禮部準備了極其繁瑣的禮儀,想試一試在偏僻的江北長大的小王爺,是否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
最重要的是,他們想著盯緊了小王爺的一舉一動,能挑多少毛病就挑多少毛病。
以後再用這些毛病,一一打壓小王爺的銳氣。
小王爺就算再年少輕狂,上百條,甚至上千條指責壓下去,就不信小王爺還能傲然立於朝堂!
這並非是他們不支持小王爺登基,隻是他們身為臣子,想出來的製衡君主的法子罷了。
眾臣都擦亮眼睛,豎起耳朵,等著挑小王爺的毛病,誰知小王爺連馬車都未下,直接入了皇城。
這讓他們怎麽挑毛病?
最多到皇帝麵前,說一句「江北王自視甚高,不與眾臣親近」。到時,皇帝說不定對江北王更放心,江北王太子之位坐得更穩。
他們以前隻知道小王爺暴躁兇殘,在江北隻手遮天,但也萬萬想不到,小王爺竟然能麵對眾臣跪拜,連車都懶得下。
眾人不由對小王爺多了一絲懼怕。
俗話說,穿鞋的怕光腳的,講理的怕不講理的。
皇帝講理,他們就能跟皇帝辯駁道理,逼得皇帝認錯。可小王爺不講理,他們就不知該如何製衡了。
眾人想了想,也隻能逼皇帝去克製這不講理的小王爺了。
*
金瑞同小王爺一起進了皇城,伸著脖子往外使勁瞧,嘴裏還忍不住感嘆長安街的繁華。
他雖然在皇城長大,可很少出莊子的門,偶爾才能坐馬車,到金漠住的宅子來,也就趁路上這段時間,看看外麵的風景。
後來他離家出走,也沒敢在皇城多逗留,隻匆匆看了兩眼,便出了城門。
這會兒乘坐王爺的輦駕,居高臨下地看著皇城的街道,還真是有一番說不出的滋味。
「王爺,你說,我這算不算是衣錦還鄉?」
小王爺搖頭,想了想,又點頭。
「你這是何意?」金瑞湊過去,興沖沖問。
可惜小王爺不肯說話。
「該不會舅舅真把你的聲音徹底給改變了,永遠都沒法子恢復了?」金瑞愁容滿麵,「你可別嚇我。」
小王爺將寫好的信折起,敲了敲車壁,便有人跪在車門外。小王爺將信遞給他,隨後又拿起一本書看,沒有再理會金瑞的意思。
又是這般,無論金瑞說什麽,做什麽,小王爺想起來搭理他,就點頭或者搖頭,不想搭理,就當他不存在。
金瑞兩個月來都一直縱著他。這會馬上就要入大殿拜見皇帝,小王爺總不能不說話吧?
「王爺,就算你聲音還沒好,你也別不理我。你哪怕『嚶』一聲,讓我知道你是聲音出了問題,不是跟我鬧別扭。」金瑞舉手發誓,「我保證不笑話你。」
小王爺靜靜地將書翻過一頁。
「我為那一夜沒底線的欺負你,鄭重道歉。」金瑞湊上去,給小王爺捏肩捶背,「你可別生氣了。聲音到底如何,你得讓我知道,我好替你籌謀。」
小王爺撇過頭。
「王爺,是不是得我跪下來求你?我真的知道錯了,你這氣生的也太長了!」
金瑞也惱了,抱臂坐在一旁,賭氣不說話。
小王爺從抽屜裏拿出一袋銀子,扔給他。
「給我銀子做什麽?」金瑞打開看了看,都是一些碎銀子。
小王爺指了指窗外的集市。
「你想讓我出去逛集市?」不必小王爺開口,金瑞便能明白他的意思,「你是不是覺得朝堂又兇險,又無趣,所以想讓我自己出去逛逛?」
小王爺點頭。
金瑞的惱怒瞬間一掃而空。他將錢袋子收好,湊過去,頭靠在小王爺肩上,「自己逛集市多無趣,有你在的地方才稱得上繁華熱鬧。」
*
皇帝在大殿中等著小王爺前來參拜,旁邊的太監捧著太子和太子妃的金印冊寶。殿中隻留了他的幾個親信,其餘百官俱在皇城外跪迎。
兒子即將迴來,他心中舒暢,同親信們也說起了半真半假的玩笑話,「朕老了,至多陪太子幾年,等他朝政上手後,朕就退位,日日陪著眾位愛卿下棋釣魚,豈不樂哉?」
話中已經不提「江北王」,隻說「太子」。
眾人都順著他的話附和。
「是啊,聽說太子將江北治理的很好,有了太子的幫襯,陛下也能心輕不少。」
話音剛落,一個小太監匆匆跑來,將百官跪迎,江北王連車都未下的事說了。
「百官議論紛紛吶,陛下,這可如何是好?」
皇帝疑惑:「他不下馬車,禦史台那些經常頭撞柱子、以死勸諫的人,就沒有擋在車前,數落太子的不是?」
「沒有,王爺車駕周圍俱是拿著大刀的將軍,誰敢出頭,恐怕還沒到王爺車駕前,先被一刀砍了腦袋。」
皇帝氣的咬牙!
合著那些所謂的以死諫為榮的文臣,隻會以死逼迫他。真遇到小王爺這般惹不過的主兒,都成了縮頭烏龜。
「等太子入朝,朕一定讓他好好收拾收拾這些文臣。」皇帝揮手,「去,再探太子的車駕走到哪兒了?」
片刻後,太監再迴轉,「報,太子的車駕已經到了宮門口,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