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五城兵馬司衙門。
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程傲雪,副指揮使張子敖,大理寺丞張天明在一起分析奇異閣的縱火案。
三人麵前擺著在奇異閣燒死的八具屍體。八具屍體均已麵目全非,驗屍已經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副指揮使張子傲說道:“二位大人,此案毫無頭緒,如何是好?”
指揮使程傲雪圍著屍體轉了幾圈,說道:“雖說大火燒的突然,但是也不是一點時間也沒有。而這幾人沒有一人逃出奇異閣大門,你們不覺得奇怪嗎?”
兩人相互對視一眼,都未答話。程傲雪接著說道:“隻有兩點可能,要麽是外邊有歹人堵門,不讓他們出去。要麽就是他們出去了,但是被歹人殺死,屍體重新被丟進了火場。”
程傲雪在屋子裏一圈一圈慢慢地踱著步子,也不管其他二人,自顧自的說道:“這麽說來,這肯定不是一件縱火案,而是一次江湖仇殺,目的就是殺人滅口。但是這奇異閣老板,聽鄰居們說,為人和善,沒有什麽仇家,怎會突然遭此橫禍呢?難道不是老板的仇家?那會是誰的仇家呢?”
副指揮使張子敖,大理寺丞張天明都是首輔一黨,兩人來之前已經通過氣了,希望把此事定成縱火案。現在看來,似乎希望不大。所以不管程傲雪說什麽,這兩人都不接他的話茬,因為實在沒法接,根本想法就不同。
大理寺丞張天明無奈的說道:“指揮使大人,你分析的都對。但是這仇殺,毫無線索,毫無證據,全憑猜測,我們如何查起?陛下又是限期破案,我們該當如何呢?”
程傲雪一聽這話,就知道這大理寺丞張大人不想深究此案。便鐵著一張臉,問道:“張大人意下如何?不妨直說。”
張天明一聽,便賠笑著說道:“我們何必自己為難自己呢?限期之內破不了案,我們受些責罰事小,陛下不也是失了顏麵?”
副指揮使張子敖一見指揮使大人沒有直接反駁,似乎有門兒,便接著說道:“退一步講,即便我們知道了是哪個江湖勢力幹的這一票。但是我們也根本找不到他們。相反,如果我們把他們逼得太急,或許還會惹火上身呐!”
張天明在旁邊接過了話茬,說道:“副指揮使大人說的正是!此事一看就是那些職業殺手所為,沒有留下絲毫線索。這幫人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兒,今日能滅了奇異閣,保不齊明日能幹出什麽來。”
指揮使程傲雪一聽兩人所說的話,就已知道此二人一定是事先商量好的了。他無奈的說道:“二位大人就說該如何辦吧!”
張天明急忙說道:“不如我們就說是幾個盜匪本想搶些銀錢,奇異閣的人不從,便起了歹意。殺完了人怕留下證據,便放火燒了奇異閣。然後再從刑部大牢裏隨便拉幾個死刑犯出來交差,不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程傲雪知道眼前二人不僅是張首輔一黨,還是張氏族人。他們兩個現在極力想掩蓋奇異閣滅門的真相,程傲雪心裏不禁懷疑,此事是否和首輔大人有關係。
但是程傲雪並不想得罪張首輔。他雖然算是皇親,但是現在朝中畢竟首輔獨大。這一點,傻子都能看得出來。程傲雪最後還是歎了口氣,表情嚴肅的說道:“好吧!就依二位大人。隻不過這結案的案卷之上,不要寫上我的名字!”
說完,程傲雪大步的走出了五城兵馬司衙門。張天明和張子傲二人得償所願,臉上自是難言笑意。但心中卻暗自記恨這位五城兵馬司指揮使大人。
皇宮,養心殿。殿內隻有兩人,天聖帝和一位老者相對而坐。
老者身著一襲長衫,頭發花白,一張飽經滄桑的臉上,兩隻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老者坐在椅子上,後背挺的筆直,雖然年紀已經七十有餘,身體卻顯得十分硬朗。
此人,乃是當世的理學大家,也是國子監右祭酒兼吏部侍郎蔡希倫蔡大人的授業恩師,宋淮之。
宋淮之出身青州的名門大族宋家。在青州當地,就連五歲的娃娃也知道一句順口溜,那就是流水的青州太守,鐵打的豪伐宋家。可見宋家在青州勢力之大。
宋淮之是當年老首輔的左膀右臂,直到老首輔歸隱,宋淮之也就一起退出了廟堂。此後天聖帝一直有心請宋淮之出山,甚至還派了張首輔親自去請,但是宋淮之卻一拒再拒。
當時宋淮之給出的理由是身體不計。但其實並不是身體原因,而是宋淮之看不慣如今朝堂上的風氣,不願與之為伍。
天聖帝喝了一口手中的茶,玩笑道:“我觀宋老夫子精神矍鑠,並不像身體不濟之人。莫不是不願出山吧?”
宋淮之不卑不亢的答道:“迴陛下,當著您的麵,草民不敢扯謊。草民並非是身體原因,而是實不願與那張洪達之流為伍。此人做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實非國之柱石。草民借此機會也勸陛下一句,切莫養虎為患!”
天聖帝一聽,笑道:“沒想到,宋老夫子的看法,和朕不謀而合。”
宋淮之驚訝的說道:“陛下,此話怎講?”
天聖帝鄭重的說道:“宋老夫子,朕親自出馬,想請宋老夫子您重迴廟堂,為的就是改一改這朝堂上的風氣!”
宋淮之更是大吃一驚,但是卻欣慰的說道:“陛下此言當真?”
天聖帝點了點頭,說道:“朕什麽時候開過玩笑。”
宋淮之激動的全身直顫,說道:“如果真是這樣,草民願效犬馬之勞!”
次日早朝,張首輔大步流星的走在所有朝臣的最前列,很是得意。不為別的,而是因為奇異閣縱火案順利結案,天聖帝沒有多做計較。
朝會之上,原工部郎中吳仁雄將此次前去救濟受災百姓之事,匯報給了天聖帝,天聖帝還算滿意,便恢複了吳仁雄的官位。至此,黃河決堤一事,也算是告一段落,張首輔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就在張首輔認為萬事大吉之時,天聖帝說道:“今日,朕有一喜訊要告知列位愛卿。當世理學大家宋淮之宋老夫子,已然同意了朕的邀請,今日起便入朝為官了。”
此言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自然是國子監右祭酒兼吏部侍郎蔡希倫。蔡希倫這輩子最佩服的就是自己的授業恩師宋老夫子。
蔡希倫可是知道自己老師的脾氣,一向是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如果不讓他稱心如意了,他是堅決不會迴到朝堂之上的。
蔡希倫知道自己老師看不上當朝首輔張洪達的做派。蔡大人在看望宋淮之的時候,兩人多次討論過時政問題。因此,蔡希倫猜到了,天聖帝請自己的老師出山,目的就是要整治一下當今的朝堂風氣。
愁的嘛,自然是中書令,內閣首輔張洪達了。他本以為天聖帝非常信任他,因此黃河決堤一事和奇異閣的縱火案都能順利解決。卻沒想到,天聖帝突然來了這麽一招。
天聖帝一擺手,旁邊的司禮監大太監劉公公高聲喝道:“宣,宋淮之進殿!”
不多時,宋淮之緩步走進了大殿。張首輔一見宋淮之的穿著,不由得心中大驚!隻見宋淮之身穿仙鶴紋官補大紅色錦緞官服,這是正一品的官服,與他張首輔,同品!
宋淮之走到大殿正中,緩緩跪下,說道:“臣,宋淮之,見過陛下。”
劉公公將手中的聖旨展開,高聲念道:“聖旨,宋淮之,張洪達接旨!”
張首輔不知道還有給自己的旨意,連忙跪倒在地說道:“臣,張洪達,接旨。”
劉公公繼續念道:“即日起,朝廷設尚書省。命宋淮之為尚書令,統領尚書省,與中書令張洪達同為內閣首輔。中書令張洪達,扶政多年,勞苦功高,著加封為大柱國,欽此!”
聖旨讀完,文武百官皆駭然。一朝,兩首輔!
張洪達和宋淮之齊聲道:“臣,領旨謝恩。”
張首輔本來還在震驚朝堂之上空降了另一個內閣首輔,沒想到天聖帝馬上就給了自己一個大柱國頭銜。
宣讀完聖旨,天聖帝又對著張首輔笑道:“張首輔,這些年你一直為國操勞,以後有宋首輔為你分擔,你也可以休息休息啦。另外,那個繡衣衛指揮使,你也不要再做了。此等見不得光的事,實在不適合張首輔這樣光明磊落之人,還是留給年輕人去幹吧。”
說罷,天聖帝衝著身後的魏無敵說道:“魏統領,這繡衣衛,以後你就費心了。”
魏無敵重重的應了一聲是。
張首輔這下傻了眼。他本來想說點什麽,但一看這架勢,擺明了是天聖帝都已決定好之事,多說也是於事無補。
一日之內,不僅自己丟了繡衣衛的指揮權,朝中還多了一個內閣首輔。而自己換來的,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大柱國名頭而已。
天聖二十年初春。驚蟄,春雷乍動,萬物複蘇,大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天聖帝五十大壽的壽宴就要舉行了。洪水事件後,朝廷設立了尚書省,張首輔的權利被極大地削弱了,這也使得朝堂上的勢力,重新得到了平衡。天聖帝因此心情大悅。
禮部尚書蔣晨,終於抓住了這次五十大壽的機會,好好的表現了一把。這次沒有人再給他搗亂了,壽宴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計劃進行的。
即便如此,天聖帝也沒有在第二日的早朝之上對他大加讚揚,這使得蔣尚書白高興了一場。
不高興的不隻有蔣尚書一人,還有一眾卸甲的邊軍老將。自從幾年前他們從邊軍卸甲,並且還帶走了一眾心腹之後,便開始在大遼國的各大州郡,尋找長平二公子。
幾個老將軍每個人負責一個或兩個州,並且商定好了,每個月都會派人到指定地點會合,互通消息。開始還好,大家都幹勁十足。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發現偌大的大遼國,找一個人,簡直比登天還難。關鍵是,還不知道二公子現在長什麽樣子。
漸漸的,會合時間從一個月變成了三個月,又從三個月,變成了半年,卻始終沒有任何頭緒。
有些老將軍帶出來的親信,漸漸的失去了信心,紛紛隱退。幾位老將軍也並未阻攔,人各有誌嘛,不能強求。但是多數人還一直在堅持著,這也讓一眾老將感動不已。畢竟在他們心中,二公子是一定要找到的。
不管花多長時間~
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程傲雪,副指揮使張子敖,大理寺丞張天明在一起分析奇異閣的縱火案。
三人麵前擺著在奇異閣燒死的八具屍體。八具屍體均已麵目全非,驗屍已經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副指揮使張子傲說道:“二位大人,此案毫無頭緒,如何是好?”
指揮使程傲雪圍著屍體轉了幾圈,說道:“雖說大火燒的突然,但是也不是一點時間也沒有。而這幾人沒有一人逃出奇異閣大門,你們不覺得奇怪嗎?”
兩人相互對視一眼,都未答話。程傲雪接著說道:“隻有兩點可能,要麽是外邊有歹人堵門,不讓他們出去。要麽就是他們出去了,但是被歹人殺死,屍體重新被丟進了火場。”
程傲雪在屋子裏一圈一圈慢慢地踱著步子,也不管其他二人,自顧自的說道:“這麽說來,這肯定不是一件縱火案,而是一次江湖仇殺,目的就是殺人滅口。但是這奇異閣老板,聽鄰居們說,為人和善,沒有什麽仇家,怎會突然遭此橫禍呢?難道不是老板的仇家?那會是誰的仇家呢?”
副指揮使張子敖,大理寺丞張天明都是首輔一黨,兩人來之前已經通過氣了,希望把此事定成縱火案。現在看來,似乎希望不大。所以不管程傲雪說什麽,這兩人都不接他的話茬,因為實在沒法接,根本想法就不同。
大理寺丞張天明無奈的說道:“指揮使大人,你分析的都對。但是這仇殺,毫無線索,毫無證據,全憑猜測,我們如何查起?陛下又是限期破案,我們該當如何呢?”
程傲雪一聽這話,就知道這大理寺丞張大人不想深究此案。便鐵著一張臉,問道:“張大人意下如何?不妨直說。”
張天明一聽,便賠笑著說道:“我們何必自己為難自己呢?限期之內破不了案,我們受些責罰事小,陛下不也是失了顏麵?”
副指揮使張子敖一見指揮使大人沒有直接反駁,似乎有門兒,便接著說道:“退一步講,即便我們知道了是哪個江湖勢力幹的這一票。但是我們也根本找不到他們。相反,如果我們把他們逼得太急,或許還會惹火上身呐!”
張天明在旁邊接過了話茬,說道:“副指揮使大人說的正是!此事一看就是那些職業殺手所為,沒有留下絲毫線索。這幫人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兒,今日能滅了奇異閣,保不齊明日能幹出什麽來。”
指揮使程傲雪一聽兩人所說的話,就已知道此二人一定是事先商量好的了。他無奈的說道:“二位大人就說該如何辦吧!”
張天明急忙說道:“不如我們就說是幾個盜匪本想搶些銀錢,奇異閣的人不從,便起了歹意。殺完了人怕留下證據,便放火燒了奇異閣。然後再從刑部大牢裏隨便拉幾個死刑犯出來交差,不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程傲雪知道眼前二人不僅是張首輔一黨,還是張氏族人。他們兩個現在極力想掩蓋奇異閣滅門的真相,程傲雪心裏不禁懷疑,此事是否和首輔大人有關係。
但是程傲雪並不想得罪張首輔。他雖然算是皇親,但是現在朝中畢竟首輔獨大。這一點,傻子都能看得出來。程傲雪最後還是歎了口氣,表情嚴肅的說道:“好吧!就依二位大人。隻不過這結案的案卷之上,不要寫上我的名字!”
說完,程傲雪大步的走出了五城兵馬司衙門。張天明和張子傲二人得償所願,臉上自是難言笑意。但心中卻暗自記恨這位五城兵馬司指揮使大人。
皇宮,養心殿。殿內隻有兩人,天聖帝和一位老者相對而坐。
老者身著一襲長衫,頭發花白,一張飽經滄桑的臉上,兩隻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老者坐在椅子上,後背挺的筆直,雖然年紀已經七十有餘,身體卻顯得十分硬朗。
此人,乃是當世的理學大家,也是國子監右祭酒兼吏部侍郎蔡希倫蔡大人的授業恩師,宋淮之。
宋淮之出身青州的名門大族宋家。在青州當地,就連五歲的娃娃也知道一句順口溜,那就是流水的青州太守,鐵打的豪伐宋家。可見宋家在青州勢力之大。
宋淮之是當年老首輔的左膀右臂,直到老首輔歸隱,宋淮之也就一起退出了廟堂。此後天聖帝一直有心請宋淮之出山,甚至還派了張首輔親自去請,但是宋淮之卻一拒再拒。
當時宋淮之給出的理由是身體不計。但其實並不是身體原因,而是宋淮之看不慣如今朝堂上的風氣,不願與之為伍。
天聖帝喝了一口手中的茶,玩笑道:“我觀宋老夫子精神矍鑠,並不像身體不濟之人。莫不是不願出山吧?”
宋淮之不卑不亢的答道:“迴陛下,當著您的麵,草民不敢扯謊。草民並非是身體原因,而是實不願與那張洪達之流為伍。此人做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實非國之柱石。草民借此機會也勸陛下一句,切莫養虎為患!”
天聖帝一聽,笑道:“沒想到,宋老夫子的看法,和朕不謀而合。”
宋淮之驚訝的說道:“陛下,此話怎講?”
天聖帝鄭重的說道:“宋老夫子,朕親自出馬,想請宋老夫子您重迴廟堂,為的就是改一改這朝堂上的風氣!”
宋淮之更是大吃一驚,但是卻欣慰的說道:“陛下此言當真?”
天聖帝點了點頭,說道:“朕什麽時候開過玩笑。”
宋淮之激動的全身直顫,說道:“如果真是這樣,草民願效犬馬之勞!”
次日早朝,張首輔大步流星的走在所有朝臣的最前列,很是得意。不為別的,而是因為奇異閣縱火案順利結案,天聖帝沒有多做計較。
朝會之上,原工部郎中吳仁雄將此次前去救濟受災百姓之事,匯報給了天聖帝,天聖帝還算滿意,便恢複了吳仁雄的官位。至此,黃河決堤一事,也算是告一段落,張首輔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就在張首輔認為萬事大吉之時,天聖帝說道:“今日,朕有一喜訊要告知列位愛卿。當世理學大家宋淮之宋老夫子,已然同意了朕的邀請,今日起便入朝為官了。”
此言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自然是國子監右祭酒兼吏部侍郎蔡希倫。蔡希倫這輩子最佩服的就是自己的授業恩師宋老夫子。
蔡希倫可是知道自己老師的脾氣,一向是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如果不讓他稱心如意了,他是堅決不會迴到朝堂之上的。
蔡希倫知道自己老師看不上當朝首輔張洪達的做派。蔡大人在看望宋淮之的時候,兩人多次討論過時政問題。因此,蔡希倫猜到了,天聖帝請自己的老師出山,目的就是要整治一下當今的朝堂風氣。
愁的嘛,自然是中書令,內閣首輔張洪達了。他本以為天聖帝非常信任他,因此黃河決堤一事和奇異閣的縱火案都能順利解決。卻沒想到,天聖帝突然來了這麽一招。
天聖帝一擺手,旁邊的司禮監大太監劉公公高聲喝道:“宣,宋淮之進殿!”
不多時,宋淮之緩步走進了大殿。張首輔一見宋淮之的穿著,不由得心中大驚!隻見宋淮之身穿仙鶴紋官補大紅色錦緞官服,這是正一品的官服,與他張首輔,同品!
宋淮之走到大殿正中,緩緩跪下,說道:“臣,宋淮之,見過陛下。”
劉公公將手中的聖旨展開,高聲念道:“聖旨,宋淮之,張洪達接旨!”
張首輔不知道還有給自己的旨意,連忙跪倒在地說道:“臣,張洪達,接旨。”
劉公公繼續念道:“即日起,朝廷設尚書省。命宋淮之為尚書令,統領尚書省,與中書令張洪達同為內閣首輔。中書令張洪達,扶政多年,勞苦功高,著加封為大柱國,欽此!”
聖旨讀完,文武百官皆駭然。一朝,兩首輔!
張洪達和宋淮之齊聲道:“臣,領旨謝恩。”
張首輔本來還在震驚朝堂之上空降了另一個內閣首輔,沒想到天聖帝馬上就給了自己一個大柱國頭銜。
宣讀完聖旨,天聖帝又對著張首輔笑道:“張首輔,這些年你一直為國操勞,以後有宋首輔為你分擔,你也可以休息休息啦。另外,那個繡衣衛指揮使,你也不要再做了。此等見不得光的事,實在不適合張首輔這樣光明磊落之人,還是留給年輕人去幹吧。”
說罷,天聖帝衝著身後的魏無敵說道:“魏統領,這繡衣衛,以後你就費心了。”
魏無敵重重的應了一聲是。
張首輔這下傻了眼。他本來想說點什麽,但一看這架勢,擺明了是天聖帝都已決定好之事,多說也是於事無補。
一日之內,不僅自己丟了繡衣衛的指揮權,朝中還多了一個內閣首輔。而自己換來的,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大柱國名頭而已。
天聖二十年初春。驚蟄,春雷乍動,萬物複蘇,大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天聖帝五十大壽的壽宴就要舉行了。洪水事件後,朝廷設立了尚書省,張首輔的權利被極大地削弱了,這也使得朝堂上的勢力,重新得到了平衡。天聖帝因此心情大悅。
禮部尚書蔣晨,終於抓住了這次五十大壽的機會,好好的表現了一把。這次沒有人再給他搗亂了,壽宴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計劃進行的。
即便如此,天聖帝也沒有在第二日的早朝之上對他大加讚揚,這使得蔣尚書白高興了一場。
不高興的不隻有蔣尚書一人,還有一眾卸甲的邊軍老將。自從幾年前他們從邊軍卸甲,並且還帶走了一眾心腹之後,便開始在大遼國的各大州郡,尋找長平二公子。
幾個老將軍每個人負責一個或兩個州,並且商定好了,每個月都會派人到指定地點會合,互通消息。開始還好,大家都幹勁十足。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發現偌大的大遼國,找一個人,簡直比登天還難。關鍵是,還不知道二公子現在長什麽樣子。
漸漸的,會合時間從一個月變成了三個月,又從三個月,變成了半年,卻始終沒有任何頭緒。
有些老將軍帶出來的親信,漸漸的失去了信心,紛紛隱退。幾位老將軍也並未阻攔,人各有誌嘛,不能強求。但是多數人還一直在堅持著,這也讓一眾老將感動不已。畢竟在他們心中,二公子是一定要找到的。
不管花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