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三的眉頭微微皺起,他指敲著桌麵,核桃在桌邊咕嚕嚕滾了圈,“寧旗主不是武山河的人嗎,他人呢?”
“和幫主一同失蹤了……”手下人猶豫道,“大人,漕幫幫主那邊……”
“找,”陸三站起身來,“傳令下去,哪怕把寧京都翻過來,也要把人給我找到。”
“是。”
底下人退下之後,陸三備一匹快馬,趁夜來到常遠侯府。
他敲開後門,仆役開門,他就戴著鬥笠走了進去。常遠侯府裏,丫鬟挑燈點著廊廡下的燈籠,看見他之後衝衝行了個禮,陸三徑直穿過庭院,走到書房外俯身作揖。
“侯爺,陸元溫陸大人求見。”
“讓他進來。”
屋門吱呀一聲被推開,陸三轉過身,看寧榮正在練字,淡淡墨香味彌漫在書房裏,他絕不信寧榮會閑到這個地步。
他站在原處等了會兒,看寧榮仍一筆一劃頭也不抬,練得十分認真。
“侯爺今個兒倒是好興致,”陸三笑了下,終是在書桌邊甩袍落座,撐手向寧榮時瞬間收住笑容,“敢問侯爺,武山河在何處?”
“嗯?”寧榮偏了偏頭,狼毫尖上蘸了墨,“漕幫幫主……他不在漕幫?”
“這天下有何事能瞞得過侯爺。”
“那本侯爺記得沒錯的話,你離開漕幫的那天,武幫主可是要活活燒了你。”寧榮寫了個永字,仿佛終得空一般抬起頭看了陸三一眼,“如今急哄哄地找上門來,怎麽,這是對舊主子心有愧疚?”
陸三摩挲著指腹,沒核桃在手,心中沒來得一股不耐煩。
當初他在淮南的時候身份暴露,按幫規,當執火刑。
他心知肚明,那天如果不是武山河掐著點等同仁鏢局的人過來救他,幫規森嚴,他根本不可能活下來。
他們倆相識近乎十年,雖比不上嵇宜安於武山河的救命之恩與兄弟之情,但這十年也算是風雨同舟,隻稍一個眼神或是動作,就能明白彼此的想法和要做的事。
其實,陸三有時候想,武山河或許並不是完全不知他是朝廷中人。隻不過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來沒有說出口。
“有些地方你很像我,”寧榮轉了轉手中毛筆,“說說看,武山河失蹤的原因。”
“是我錯了,以為他們的目的隻是借漕運,偷運私鹽,”陸三身子微微後仰道,“可販賣運送私鹽固然能牟取暴利。但還有一著後手,就是在我離開之後,趁漕幫內中虛空對他下手,借機掌控漕幫,控製水運。”
這些事原本就起於朝廷黨爭與皇嗣之爭,他們心知肚明。
西平黨人站的是北平王趙麟的隊,缺錢,就鑽鹽政的漏洞;需要水運,就盯上了漕幫的勢力。
所以他們借私鹽的事讓陸三這位副幫主離開漕幫,使得武山河作為幫主,短暫地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又在暗中算計,要的就是現在漕幫的群龍無首。
“不錯。”
“控製住漕幫的幫主等同於控製住整個漕幫,我不信那些人現在就急不可耐地殺了他。”陸三傾身看向寧榮,“侯爺有法子救他吧。”
“本侯之前就和說過這局棋太大,你下不來。”寧榮提起袖子,又接著練字。“法子倒是有,迴來接著做我手底下的鷹犬,區區一個武山河,倒也不是難事。”
“這必不可能。”
“那沒得談。”寧榮吸了吸鼻子。
“如果侯爺救他,他必定心存感激,漕幫的勢力也能歸屬太子。”
“此人天生反骨,做不了奴仆。”
“那侯爺覺得陸某就做得了嗎?”
寧榮無動於衷。“已經做了這麽多年,也不在乎繼續做下去吧。”
霎那,刀光閃過,陸三一手撐桌,利刃抵住了寧榮的脖子。
墨色一滴落在宣紙上,刹那暈染開來,伴隨著寧榮脖子上的血痕蜿蜒著,從刀刃下劃落。寧榮停住了筆,抬起頭看陸三。
“你的膽子倒是愈發大了。”
“侯爺知道,我做這下棋人,從來不是為了自己。”
常遠侯是棋手,也是聖人的手,隻要能達到最後的目的,誰都能是被犧牲的棋子。
這幾個月來,先是一州刺史送上京的鏢箱裏夾了私鹽,再到兵部侍郎把手伸到了漕河上的通天峽,景州太守勾結成陵富商……那幕後人又擲下黃金,命南寧影閣一路追殺趕往華亭的嵇宜安,無疑也是為了那個聯結江湖世家門派與遊俠的盟主之位。
這一切掌管九州暗哨的常遠侯豈會不知。
可是苦於鹽政法令的百姓還在苦苦掙紮,武山河現在生死難說,成陵縣少年人的屍首被懸掛在城門上,這位掌管九州暗哨的常遠侯卻無動於衷。
與其說是他無動於衷,不如說是他的背後之人,狠曆果決。
陸三可以猜出寧榮的打算。
漕幫中也有寧榮的人,所以隻要等著西平黨的暗線與武山河的舊部鷸蚌相爭,再來一出漁翁得利,就能拿下漕幫。而漕幫幫主生死如何並不在算計範圍之內。
而今之際,陸三為保下武山河,隻能做出這匹夫之怒,血濺五步之事。
“你做陸副幫主的時候,和如今的樣子,真真是兩副麵孔。”寧榮笑笑,外圓內方,好一個陸元溫。
長夜寂靜,晃動燭火裏,寧榮又低低說了些什麽。
“好。”陸三最終握緊刀柄,“陸某會付出該有的代價,還請常遠侯護住漕幫幫主,即便他不承你的情,那位少盟主知曉此事,也會承你的恩。”
話音未落,陸三抬手將刀紮進肩頭悶哼一聲,算作賠罪,咣當一聲,短刀就帶著血掉在地上。
他單薄的身子晃了晃,拱手行禮後離開。
許久之後,寧榮抬手摸了摸脖子上的刀痕,輕嘶了一聲。他又低頭看著指腹上的血,陷入深思。
幾日後,聽聞朝中新晉的那位陸元溫陸大人,於聖人麵前力陳鹽政時弊,列出改革鹽政二十三條,字字珠璣。
一時朝堂嘩然,聽聞左相在府中大怒。
時過不久,那位陸大人被貶為殷州刺史,鹽政改革一事,就此開了先河,卻也歸於岑寂。
灞橋外,陸元溫留戀地看了寧京城最後一眼,策馬而去。
第42章 過生辰
而在華亭,嵇宜安收到陸三迴信的時候,還有些難以置信。
“你家大人真的被貶殷州了?”
“是的,臨行之前,他托我把這封信交到你的手上。”
袁種從窗子外頭利落跳了進來,落在地上時,嵇宜安的劍正好架在他的脖子上,認出是袁種後,他才收劍入鞘。
嵇宜安接過火漆封著的信,匆匆打開,袁種拿起桌上茶壺就咕咕往下喝。這件事誰辦陸三也不放心,於是讓他親自來了華亭,為防生變日夜兼程,他沒少風餐露宿。
正喝水間,阮少遊推門進來時候瞧見他,四目相對時一愣。
“……看著眼熟,想不起來了。”阮少遊嘖了一聲,“嵇宜安,你背著我金屋藏嬌。”
嵇宜安揮揮手讓他關上門。
“我啊袁種,”袁種指了指自己,“淮南那會兒我們見過的,那會兒陸大人落到漕幫手裏,還是我找到分鏢局求救的呢。”
“好像是有點印象。”
阮少遊從旁坐下,順手攬住嵇宜安的腰讓他離近些,就湊頭來看。袁種的眼神在一站一坐的兩個人裏滴溜溜地來迴瞧,總感覺幾個月沒見,有哪裏不太一樣。
“我們家大人說,華亭的謠言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常遠侯手下的暗哨也查到了蛛絲馬跡,他們想借民間的流言蜚語對太子不利,勢必還要再往火裏添柴,囑咐我帶話過來,叫嵇宜安嵇少俠,多加小心。”
袁種行了個禮。
“他們要對宗室不利,怎麽反讓我家安安多加小心?”阮少遊這樣問著,心中早已有了答案,隻是手隔著衣層,漫不經心地摩挲著嵇宜安腰間軟肉。
嵇宜安的身子又是一繃緊,隨即虯起的肌肉慢慢放鬆下來,一言不發地任阮少遊放肆。
“遊俠之力。”他吐出聲來。
華亭論劍目的,一是製造謠言,二無疑是為了那個聯結各派的盟主之位。江湖上的力量如果運用得當同樣不可小覷,那他們必然,就會將矛頭指向盟主解無生,或者是嵇宜安。
陸三在信中大概記錄了黨爭之事,以及武山河失蹤的事情,漕幫已經亂了,下一個生亂的江湖勢力或許就會是萬仞山莊。
但這些事情,原是他所不曾留意與知道的,若不是葉歸德點醒他,又有陸三將這些說明給他聽,他至今也以為這隻是一場普通的論劍大會。難怪師叔讓他多留意身邊人事,不能再一味練劍。
嵇宜安合上信,探到燭火前,火苗躥起湧動著將信箋灼燒殆盡,隻留下一片飛灰散去。
“迴去之後,請替在下謝過你家大人,殷州潮熱多瘴毒,務必要保重身體。”
袁種拱手迴禮,點點頭就此告退。
火光閃爍著映照嵇宜安的麵龐,五官堅毅,輪廓分明。他伸手去抓住腰間阮少遊的手,提到一旁放下。知道阮少遊耳力過人,一定是在隔壁聽到袁種翻窗的聲音才會特地過來。
“已經很晚了,快些迴去睡吧。”他拍拍阮少遊肩膀,撣去上麵的灰。
“嵇宜安,別給自己肩上扛太多重擔。你要知道事情越大,扛它的人就越多,這還有你師父和師叔在前麵頂著,充其量也隻是讓你了解曆練,你……”
“別擔心。”嵇宜安笑著搖搖頭,最近總覺得少遊現在年紀不大,想的事倒多,也越發地開始會照顧人。
雖不知他們倆如今算是什麽處法,卻覺著也還不錯。嵇宜安拉他起來。“我還比你多幾年閱曆,並非全然不知事你呀,快點去睡吧。”
阮少遊站起身來,好像不是很高興的樣子。
“我也不小,你別忘了……”他忽然止住話不說了,揚起扇子一擺,又咳嗽了幾聲。
“嗓子怎麽了?”
阮少遊合扇敲敲門框,越發急切起來。“真是,與你說不清楚,想不到一塊去。”
他踏出門檻匆匆走了,嵇宜安在後頭看著,這樣一說,隱隱地是感覺自己好像忘了什麽。
等到嵇宜安去關上被袁種打開的窗的時候,樹梢掛著一輪圓月,昏黃月暈浮動著,他忽然想起自己確實忘了一件大事。
九月十六,阮少遊的十八歲生辰,就在明日了。
第二天阮少遊從房間裏下來的時候,就看到桌上一碗雞蛋蓋麵,慣拿手的清湯麵上,半糊的雞蛋很有某劍客著急忙慌的手筆。
嵇宜安又端著兩盞糕點過來,擺到阮少遊的麵前。
“呆葫蘆,是你早就準備好的,還是我昨晚提醒你你才想起來的?”
“……”嵇宜安搓了搓手,在桌旁認真坐下,“嗯。”
“你嗯什麽,糊弄我啊?”阮少遊好氣又好笑,知道這呆劍客撒不了謊,這種時候就學著他師父搪塞人。“算了,看在你還能想起來的份上,勉勉強強原諒你。”
他夾起麵條來倒了碟醋,吸溜一大口,還是每年熟悉的味道。正吃著的時候賈皓他們過來轉了圈,師兄們招唿嵇宜安去大會上論早道,嵇宜安看了看阮少遊。
“少爺你先吃,等下來找我。”
“好。”
“和幫主一同失蹤了……”手下人猶豫道,“大人,漕幫幫主那邊……”
“找,”陸三站起身來,“傳令下去,哪怕把寧京都翻過來,也要把人給我找到。”
“是。”
底下人退下之後,陸三備一匹快馬,趁夜來到常遠侯府。
他敲開後門,仆役開門,他就戴著鬥笠走了進去。常遠侯府裏,丫鬟挑燈點著廊廡下的燈籠,看見他之後衝衝行了個禮,陸三徑直穿過庭院,走到書房外俯身作揖。
“侯爺,陸元溫陸大人求見。”
“讓他進來。”
屋門吱呀一聲被推開,陸三轉過身,看寧榮正在練字,淡淡墨香味彌漫在書房裏,他絕不信寧榮會閑到這個地步。
他站在原處等了會兒,看寧榮仍一筆一劃頭也不抬,練得十分認真。
“侯爺今個兒倒是好興致,”陸三笑了下,終是在書桌邊甩袍落座,撐手向寧榮時瞬間收住笑容,“敢問侯爺,武山河在何處?”
“嗯?”寧榮偏了偏頭,狼毫尖上蘸了墨,“漕幫幫主……他不在漕幫?”
“這天下有何事能瞞得過侯爺。”
“那本侯爺記得沒錯的話,你離開漕幫的那天,武幫主可是要活活燒了你。”寧榮寫了個永字,仿佛終得空一般抬起頭看了陸三一眼,“如今急哄哄地找上門來,怎麽,這是對舊主子心有愧疚?”
陸三摩挲著指腹,沒核桃在手,心中沒來得一股不耐煩。
當初他在淮南的時候身份暴露,按幫規,當執火刑。
他心知肚明,那天如果不是武山河掐著點等同仁鏢局的人過來救他,幫規森嚴,他根本不可能活下來。
他們倆相識近乎十年,雖比不上嵇宜安於武山河的救命之恩與兄弟之情,但這十年也算是風雨同舟,隻稍一個眼神或是動作,就能明白彼此的想法和要做的事。
其實,陸三有時候想,武山河或許並不是完全不知他是朝廷中人。隻不過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來沒有說出口。
“有些地方你很像我,”寧榮轉了轉手中毛筆,“說說看,武山河失蹤的原因。”
“是我錯了,以為他們的目的隻是借漕運,偷運私鹽,”陸三身子微微後仰道,“可販賣運送私鹽固然能牟取暴利。但還有一著後手,就是在我離開之後,趁漕幫內中虛空對他下手,借機掌控漕幫,控製水運。”
這些事原本就起於朝廷黨爭與皇嗣之爭,他們心知肚明。
西平黨人站的是北平王趙麟的隊,缺錢,就鑽鹽政的漏洞;需要水運,就盯上了漕幫的勢力。
所以他們借私鹽的事讓陸三這位副幫主離開漕幫,使得武山河作為幫主,短暫地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又在暗中算計,要的就是現在漕幫的群龍無首。
“不錯。”
“控製住漕幫的幫主等同於控製住整個漕幫,我不信那些人現在就急不可耐地殺了他。”陸三傾身看向寧榮,“侯爺有法子救他吧。”
“本侯之前就和說過這局棋太大,你下不來。”寧榮提起袖子,又接著練字。“法子倒是有,迴來接著做我手底下的鷹犬,區區一個武山河,倒也不是難事。”
“這必不可能。”
“那沒得談。”寧榮吸了吸鼻子。
“如果侯爺救他,他必定心存感激,漕幫的勢力也能歸屬太子。”
“此人天生反骨,做不了奴仆。”
“那侯爺覺得陸某就做得了嗎?”
寧榮無動於衷。“已經做了這麽多年,也不在乎繼續做下去吧。”
霎那,刀光閃過,陸三一手撐桌,利刃抵住了寧榮的脖子。
墨色一滴落在宣紙上,刹那暈染開來,伴隨著寧榮脖子上的血痕蜿蜒著,從刀刃下劃落。寧榮停住了筆,抬起頭看陸三。
“你的膽子倒是愈發大了。”
“侯爺知道,我做這下棋人,從來不是為了自己。”
常遠侯是棋手,也是聖人的手,隻要能達到最後的目的,誰都能是被犧牲的棋子。
這幾個月來,先是一州刺史送上京的鏢箱裏夾了私鹽,再到兵部侍郎把手伸到了漕河上的通天峽,景州太守勾結成陵富商……那幕後人又擲下黃金,命南寧影閣一路追殺趕往華亭的嵇宜安,無疑也是為了那個聯結江湖世家門派與遊俠的盟主之位。
這一切掌管九州暗哨的常遠侯豈會不知。
可是苦於鹽政法令的百姓還在苦苦掙紮,武山河現在生死難說,成陵縣少年人的屍首被懸掛在城門上,這位掌管九州暗哨的常遠侯卻無動於衷。
與其說是他無動於衷,不如說是他的背後之人,狠曆果決。
陸三可以猜出寧榮的打算。
漕幫中也有寧榮的人,所以隻要等著西平黨的暗線與武山河的舊部鷸蚌相爭,再來一出漁翁得利,就能拿下漕幫。而漕幫幫主生死如何並不在算計範圍之內。
而今之際,陸三為保下武山河,隻能做出這匹夫之怒,血濺五步之事。
“你做陸副幫主的時候,和如今的樣子,真真是兩副麵孔。”寧榮笑笑,外圓內方,好一個陸元溫。
長夜寂靜,晃動燭火裏,寧榮又低低說了些什麽。
“好。”陸三最終握緊刀柄,“陸某會付出該有的代價,還請常遠侯護住漕幫幫主,即便他不承你的情,那位少盟主知曉此事,也會承你的恩。”
話音未落,陸三抬手將刀紮進肩頭悶哼一聲,算作賠罪,咣當一聲,短刀就帶著血掉在地上。
他單薄的身子晃了晃,拱手行禮後離開。
許久之後,寧榮抬手摸了摸脖子上的刀痕,輕嘶了一聲。他又低頭看著指腹上的血,陷入深思。
幾日後,聽聞朝中新晉的那位陸元溫陸大人,於聖人麵前力陳鹽政時弊,列出改革鹽政二十三條,字字珠璣。
一時朝堂嘩然,聽聞左相在府中大怒。
時過不久,那位陸大人被貶為殷州刺史,鹽政改革一事,就此開了先河,卻也歸於岑寂。
灞橋外,陸元溫留戀地看了寧京城最後一眼,策馬而去。
第42章 過生辰
而在華亭,嵇宜安收到陸三迴信的時候,還有些難以置信。
“你家大人真的被貶殷州了?”
“是的,臨行之前,他托我把這封信交到你的手上。”
袁種從窗子外頭利落跳了進來,落在地上時,嵇宜安的劍正好架在他的脖子上,認出是袁種後,他才收劍入鞘。
嵇宜安接過火漆封著的信,匆匆打開,袁種拿起桌上茶壺就咕咕往下喝。這件事誰辦陸三也不放心,於是讓他親自來了華亭,為防生變日夜兼程,他沒少風餐露宿。
正喝水間,阮少遊推門進來時候瞧見他,四目相對時一愣。
“……看著眼熟,想不起來了。”阮少遊嘖了一聲,“嵇宜安,你背著我金屋藏嬌。”
嵇宜安揮揮手讓他關上門。
“我啊袁種,”袁種指了指自己,“淮南那會兒我們見過的,那會兒陸大人落到漕幫手裏,還是我找到分鏢局求救的呢。”
“好像是有點印象。”
阮少遊從旁坐下,順手攬住嵇宜安的腰讓他離近些,就湊頭來看。袁種的眼神在一站一坐的兩個人裏滴溜溜地來迴瞧,總感覺幾個月沒見,有哪裏不太一樣。
“我們家大人說,華亭的謠言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常遠侯手下的暗哨也查到了蛛絲馬跡,他們想借民間的流言蜚語對太子不利,勢必還要再往火裏添柴,囑咐我帶話過來,叫嵇宜安嵇少俠,多加小心。”
袁種行了個禮。
“他們要對宗室不利,怎麽反讓我家安安多加小心?”阮少遊這樣問著,心中早已有了答案,隻是手隔著衣層,漫不經心地摩挲著嵇宜安腰間軟肉。
嵇宜安的身子又是一繃緊,隨即虯起的肌肉慢慢放鬆下來,一言不發地任阮少遊放肆。
“遊俠之力。”他吐出聲來。
華亭論劍目的,一是製造謠言,二無疑是為了那個聯結各派的盟主之位。江湖上的力量如果運用得當同樣不可小覷,那他們必然,就會將矛頭指向盟主解無生,或者是嵇宜安。
陸三在信中大概記錄了黨爭之事,以及武山河失蹤的事情,漕幫已經亂了,下一個生亂的江湖勢力或許就會是萬仞山莊。
但這些事情,原是他所不曾留意與知道的,若不是葉歸德點醒他,又有陸三將這些說明給他聽,他至今也以為這隻是一場普通的論劍大會。難怪師叔讓他多留意身邊人事,不能再一味練劍。
嵇宜安合上信,探到燭火前,火苗躥起湧動著將信箋灼燒殆盡,隻留下一片飛灰散去。
“迴去之後,請替在下謝過你家大人,殷州潮熱多瘴毒,務必要保重身體。”
袁種拱手迴禮,點點頭就此告退。
火光閃爍著映照嵇宜安的麵龐,五官堅毅,輪廓分明。他伸手去抓住腰間阮少遊的手,提到一旁放下。知道阮少遊耳力過人,一定是在隔壁聽到袁種翻窗的聲音才會特地過來。
“已經很晚了,快些迴去睡吧。”他拍拍阮少遊肩膀,撣去上麵的灰。
“嵇宜安,別給自己肩上扛太多重擔。你要知道事情越大,扛它的人就越多,這還有你師父和師叔在前麵頂著,充其量也隻是讓你了解曆練,你……”
“別擔心。”嵇宜安笑著搖搖頭,最近總覺得少遊現在年紀不大,想的事倒多,也越發地開始會照顧人。
雖不知他們倆如今算是什麽處法,卻覺著也還不錯。嵇宜安拉他起來。“我還比你多幾年閱曆,並非全然不知事你呀,快點去睡吧。”
阮少遊站起身來,好像不是很高興的樣子。
“我也不小,你別忘了……”他忽然止住話不說了,揚起扇子一擺,又咳嗽了幾聲。
“嗓子怎麽了?”
阮少遊合扇敲敲門框,越發急切起來。“真是,與你說不清楚,想不到一塊去。”
他踏出門檻匆匆走了,嵇宜安在後頭看著,這樣一說,隱隱地是感覺自己好像忘了什麽。
等到嵇宜安去關上被袁種打開的窗的時候,樹梢掛著一輪圓月,昏黃月暈浮動著,他忽然想起自己確實忘了一件大事。
九月十六,阮少遊的十八歲生辰,就在明日了。
第二天阮少遊從房間裏下來的時候,就看到桌上一碗雞蛋蓋麵,慣拿手的清湯麵上,半糊的雞蛋很有某劍客著急忙慌的手筆。
嵇宜安又端著兩盞糕點過來,擺到阮少遊的麵前。
“呆葫蘆,是你早就準備好的,還是我昨晚提醒你你才想起來的?”
“……”嵇宜安搓了搓手,在桌旁認真坐下,“嗯。”
“你嗯什麽,糊弄我啊?”阮少遊好氣又好笑,知道這呆劍客撒不了謊,這種時候就學著他師父搪塞人。“算了,看在你還能想起來的份上,勉勉強強原諒你。”
他夾起麵條來倒了碟醋,吸溜一大口,還是每年熟悉的味道。正吃著的時候賈皓他們過來轉了圈,師兄們招唿嵇宜安去大會上論早道,嵇宜安看了看阮少遊。
“少爺你先吃,等下來找我。”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