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分家
重生後,紈絝世子在我懷裏哭唧唧 作者:小石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宮裏的中秋宴熱鬧非凡,但因為雲初念沒來,莊妃的臉上整晚都籠罩了一片烏雲,靖王時不時看向雲家女眷這邊的時候,嘴角也噙著一抹涼薄的笑容。
雲老夫人一整晚都提心吊膽,根本沒有心思去欣賞那些伶人的歌舞。
一迴到雲府,她就問院中的人:“三姑娘那邊,今日有什麽動靜?”
她擔心雲初念玩什麽花招,出門前特意叮囑人盯著她的動向。
小丫鬟偏頭想了想,搖了搖頭說:“三姑娘今日一步也沒踏出過漪瀾院,隻南枝出門買了一些梅幹,想來是姑娘嫌藥太苦了,讓她去買的。”
聽說雲初念沒有出門,雲老夫人的臉色總算好看不少。
“三姑娘之前既然說醫者不自醫,那就拿我的帖子,去請陳大夫來給她瞧瞧。”
宮宴結束,是好是壞也已成定局,她再也改變不了雲家在莊妃母子心中的印象,現下憋了一肚子氣,總要找個地方發泄。
對於陳大夫的到來,雲初念並不意外,由著他把脈。
雲老夫人等了半晌後,陳大夫捋捋胡須,歎息一聲:“姑娘寒氣入體,當好好休養一段時間才行,切莫勞心費神,憂思不斷,否則落下病根,苦的隻會是自己。”
他將寫好的藥方遞到雲初念手上,目光殷切的問:“老夫思忖半晌,仍舊覺得用藥不該過猛,是以班門弄斧寫下這張藥方。姑娘素有神醫之名,您幫忙看看這幅方子還有沒有哪裏需要改進的?”
雲初念失笑。
另一旁的雲老夫人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本來想找個大夫拆穿雲初念裝病的表象。
沒想到這老匹夫好歹也是京都城內享受盛名的杏林妙手,竟然也對雲初念一個小丫頭片子百般崇敬,看他那殷切的樣子,就差當場拜師了。
雲初念也不吝嗇,看了藥方一眼後便直接說:“女子染上風寒需得考慮眾多,若是我,會在其中多加兩味藥。”
她慢條斯理的為陳大夫解釋為何要加上這兩味藥。
陳大夫不住點頭。
待她說完後,陳大夫起身朝她一拜:“今日聽姑娘一席話,受益匪淺,多謝姑娘不吝賜教。”
雲老夫人心裏憋了一股氣,偏還要好聲好氣的送陳大夫離開。
聽到他高興的連診金也不願意收,她更是煩悶的不行。
晚上,張媽媽給雲老夫人捏肩時笑著小聲說:“三姑娘聲望好,終歸還是雲家得了美名。老夫人何以這麽生氣?”
“你不懂,若是旁的幾個孫女,我必定會非常高興。但三丫頭……”她頓了頓,眼底閃過一抹冷意:“她到底是裴清芫的女兒,隔了那樣的仇,又是她外祖家養大,指不定他們給她灌輸了怎樣的思想。她太聰明了,不好拿捏,別看現在表麵上雲家因為她在百姓口中名聲不錯,但誰也說不準日後會不會被她反咬一口。”
她揉了揉眉心,愁容滿麵:“你是不知道,自從她這次迴來,我這心裏就沒有安寧過,眼皮整日跳個不停,總覺得會有不得了的大事發生。靖王執意求娶固然是尊榮,是我們雲家光耀門楣的大好機會,可是我心裏不安,夜裏做夢都在害怕。”
她舍不得放棄這樁絕佳的親事,但心底又切實的感到不安,擔心最終會給雲家招來大禍。
“許是近日操持家中庶務太累了,要不然還是讓大夫人管家吧。”
“哼!你還嫌之前家裏不夠亂的?況且,出了那樣的事情,現在再讓她管家,下麵又有誰願意服她?”她太久不管家,最近確實覺得異常疲累,“不瞞你說,我最近甚至在思考要不要讓他們分家算了。到時候讓他們分府別住,各人管好各人府上的事物,我也落得清閑。”
“您可別說這樣的胡話,哪有母親尚在,卻讓兒子分家的?這萬一背負上不孝的罵名,不是讓三位爺落下把柄給政敵攻訐嗎?”
“所以我也隻是心裏想想,沒有同他們說,也就隻能和你倒倒苦水了。”
“不然明日讓大夫來給您把把脈,吃兩劑藥調理調理?”
一提到大夫兩個字,雲老夫人又想起陳大夫對雲初念點頭哈腰的那副諂媚樣,冷哼一聲:“算了,這城裏的大夫也不過是虛有其名,一把年紀還要向個黃毛丫頭求教,他們敢開藥我也不敢喝下肚。”
知她心裏有氣發不出來,張媽媽幹笑兩聲,沒再搭話。
……
雲悅薇進宮參加了一場中秋宴,入了莊妃的眼,第二日流水般的賞賜就送到了凝霜院。
雲悅薇為此得意了好幾天,整日來找雲初念炫耀。
偏偏雲初念壓根不把她放在眼裏,由著她說幹了口水,也懶得搭理,隻閑閑的說:“莊妃這麽喜歡四妹妹,不如四妹妹去嫁給靖王吧,也好讓你們親上加親。”
氣的雲悅薇幾乎咬碎一口銀牙。
先前靖王還經常來找她,許諾她會娶她做側妃。可自從靖王從蜀地迴來後,就不曾拿正眼瞧過自己一次。
靖王光風霽月,若不是有雲初念,故意吊著他,他何至於會這樣對待自己?
雲悅薇心裏惴惴不安,害怕靖王真的會因為雲初念拋棄自己,她恨極了雲初念。
雲初念不去理會雲悅薇那些陰暗的小心思。
她現在懶得出門,除了每日一早去清暉園請安,其餘時候她都安靜的窩在漪瀾院內養花弄草。
又過了幾日,從外麵送進來一個木匣,打開一看,是一張地契,和相關文書。
晚些時候,雲家幾位爺下值迴來,帶迴一個重磅消息。
十五天後,昌邑國使臣來朝貢,景仁帝下令五品以上官員及家眷進宮參加盛典。
昌邑國一個彈丸小國,依附於北涼後給荊州造成不少困擾,但終於還是在蕭雲祁的帶領下,率眾擊潰了他們。
昌邑國的降書送到京都,景仁帝看了之後大手一揮,提出昌邑國每年需要向大周進貢良駒三千頭,牛羊各五千頭,蠶絲綢五千匹,生鐵三萬斤,茶葉五萬斤,另還有獸皮人參等物品。
東西算不上多,但對昌邑國一個小國而言,那就另當別論了。
可偏偏咬咬牙,也拿的出來。
昌邑國的皇帝收到消息後氣的壓根癢癢。
雲老夫人一整晚都提心吊膽,根本沒有心思去欣賞那些伶人的歌舞。
一迴到雲府,她就問院中的人:“三姑娘那邊,今日有什麽動靜?”
她擔心雲初念玩什麽花招,出門前特意叮囑人盯著她的動向。
小丫鬟偏頭想了想,搖了搖頭說:“三姑娘今日一步也沒踏出過漪瀾院,隻南枝出門買了一些梅幹,想來是姑娘嫌藥太苦了,讓她去買的。”
聽說雲初念沒有出門,雲老夫人的臉色總算好看不少。
“三姑娘之前既然說醫者不自醫,那就拿我的帖子,去請陳大夫來給她瞧瞧。”
宮宴結束,是好是壞也已成定局,她再也改變不了雲家在莊妃母子心中的印象,現下憋了一肚子氣,總要找個地方發泄。
對於陳大夫的到來,雲初念並不意外,由著他把脈。
雲老夫人等了半晌後,陳大夫捋捋胡須,歎息一聲:“姑娘寒氣入體,當好好休養一段時間才行,切莫勞心費神,憂思不斷,否則落下病根,苦的隻會是自己。”
他將寫好的藥方遞到雲初念手上,目光殷切的問:“老夫思忖半晌,仍舊覺得用藥不該過猛,是以班門弄斧寫下這張藥方。姑娘素有神醫之名,您幫忙看看這幅方子還有沒有哪裏需要改進的?”
雲初念失笑。
另一旁的雲老夫人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本來想找個大夫拆穿雲初念裝病的表象。
沒想到這老匹夫好歹也是京都城內享受盛名的杏林妙手,竟然也對雲初念一個小丫頭片子百般崇敬,看他那殷切的樣子,就差當場拜師了。
雲初念也不吝嗇,看了藥方一眼後便直接說:“女子染上風寒需得考慮眾多,若是我,會在其中多加兩味藥。”
她慢條斯理的為陳大夫解釋為何要加上這兩味藥。
陳大夫不住點頭。
待她說完後,陳大夫起身朝她一拜:“今日聽姑娘一席話,受益匪淺,多謝姑娘不吝賜教。”
雲老夫人心裏憋了一股氣,偏還要好聲好氣的送陳大夫離開。
聽到他高興的連診金也不願意收,她更是煩悶的不行。
晚上,張媽媽給雲老夫人捏肩時笑著小聲說:“三姑娘聲望好,終歸還是雲家得了美名。老夫人何以這麽生氣?”
“你不懂,若是旁的幾個孫女,我必定會非常高興。但三丫頭……”她頓了頓,眼底閃過一抹冷意:“她到底是裴清芫的女兒,隔了那樣的仇,又是她外祖家養大,指不定他們給她灌輸了怎樣的思想。她太聰明了,不好拿捏,別看現在表麵上雲家因為她在百姓口中名聲不錯,但誰也說不準日後會不會被她反咬一口。”
她揉了揉眉心,愁容滿麵:“你是不知道,自從她這次迴來,我這心裏就沒有安寧過,眼皮整日跳個不停,總覺得會有不得了的大事發生。靖王執意求娶固然是尊榮,是我們雲家光耀門楣的大好機會,可是我心裏不安,夜裏做夢都在害怕。”
她舍不得放棄這樁絕佳的親事,但心底又切實的感到不安,擔心最終會給雲家招來大禍。
“許是近日操持家中庶務太累了,要不然還是讓大夫人管家吧。”
“哼!你還嫌之前家裏不夠亂的?況且,出了那樣的事情,現在再讓她管家,下麵又有誰願意服她?”她太久不管家,最近確實覺得異常疲累,“不瞞你說,我最近甚至在思考要不要讓他們分家算了。到時候讓他們分府別住,各人管好各人府上的事物,我也落得清閑。”
“您可別說這樣的胡話,哪有母親尚在,卻讓兒子分家的?這萬一背負上不孝的罵名,不是讓三位爺落下把柄給政敵攻訐嗎?”
“所以我也隻是心裏想想,沒有同他們說,也就隻能和你倒倒苦水了。”
“不然明日讓大夫來給您把把脈,吃兩劑藥調理調理?”
一提到大夫兩個字,雲老夫人又想起陳大夫對雲初念點頭哈腰的那副諂媚樣,冷哼一聲:“算了,這城裏的大夫也不過是虛有其名,一把年紀還要向個黃毛丫頭求教,他們敢開藥我也不敢喝下肚。”
知她心裏有氣發不出來,張媽媽幹笑兩聲,沒再搭話。
……
雲悅薇進宮參加了一場中秋宴,入了莊妃的眼,第二日流水般的賞賜就送到了凝霜院。
雲悅薇為此得意了好幾天,整日來找雲初念炫耀。
偏偏雲初念壓根不把她放在眼裏,由著她說幹了口水,也懶得搭理,隻閑閑的說:“莊妃這麽喜歡四妹妹,不如四妹妹去嫁給靖王吧,也好讓你們親上加親。”
氣的雲悅薇幾乎咬碎一口銀牙。
先前靖王還經常來找她,許諾她會娶她做側妃。可自從靖王從蜀地迴來後,就不曾拿正眼瞧過自己一次。
靖王光風霽月,若不是有雲初念,故意吊著他,他何至於會這樣對待自己?
雲悅薇心裏惴惴不安,害怕靖王真的會因為雲初念拋棄自己,她恨極了雲初念。
雲初念不去理會雲悅薇那些陰暗的小心思。
她現在懶得出門,除了每日一早去清暉園請安,其餘時候她都安靜的窩在漪瀾院內養花弄草。
又過了幾日,從外麵送進來一個木匣,打開一看,是一張地契,和相關文書。
晚些時候,雲家幾位爺下值迴來,帶迴一個重磅消息。
十五天後,昌邑國使臣來朝貢,景仁帝下令五品以上官員及家眷進宮參加盛典。
昌邑國一個彈丸小國,依附於北涼後給荊州造成不少困擾,但終於還是在蕭雲祁的帶領下,率眾擊潰了他們。
昌邑國的降書送到京都,景仁帝看了之後大手一揮,提出昌邑國每年需要向大周進貢良駒三千頭,牛羊各五千頭,蠶絲綢五千匹,生鐵三萬斤,茶葉五萬斤,另還有獸皮人參等物品。
東西算不上多,但對昌邑國一個小國而言,那就另當別論了。
可偏偏咬咬牙,也拿的出來。
昌邑國的皇帝收到消息後氣的壓根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