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宗藩條例(下)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有呢?!\"
約莫半柱香過後,窸窸窣窣的議論聲終是緩緩消失不見,一名身穿官袍的官員忍不住出聲詢問道。
他雖然不似張老頭能夠近距離觀瞧信函上的內容,卻也知曉當今天子一向不喜歡繁文縟節。
一眼望去,那信函上的內容至少有數百字,絕不可能僅僅概述了對於\"靖江王\"的處罰。
更何況,天子會有如此決斷,本就在眾人的預料之中,畢竟大明最為講究的便是這所謂的\"血脈正統\"及\"更迭有序\",嚴禁紊亂宗統。
靖江王朱履佑的所作所為,無論換做哪位天子,都逃脫不了被廢為庶人,押送至鳳陽高牆之下的命運。
\"南陽唐王府..\"
眼見得身前眾人的情緒已是有些高漲,沉默不語多時的老張頭趕忙點了點頭,像是得到了某種鼓勵一般,微微顫抖著雙手,仔細辨認著信函上的內容。
嗯?
聽得此話,混在人群中的幾位官員臉色便是微微一變,以至於彼此之間下意識的交換了一個眼神。
相比較身旁這位\"懵懂無知\"的百姓們,他們這些在朝的官員們更清楚諸多隱藏於水麵之下的\"潛規則\"。
一般來說,凡是被廢為庶人的宗室藩王,通常都是在封地上無惡不作,惹得天怒人怨,以至於當地官員們都是無法忍受,冒著事後被宗室藩王報複的風險,主動向朝廷揭發。
事後經由朝廷調查之後,確認其彈劾的內容無誤之後,便會廣發天下,將涉事的藩王廢為庶人。
通常來說,隻要這名被廢為庶人的宗室藩王膝下有子嗣,其身上空閑出來的王位便會自動順延到其子手中,隻不過出於安撫百姓們的情緒以及達到震懾的作用,不會允準其子即刻襲爵,而是擱置一段時間。
但也會在聖旨中特意說明一局,諸如\"王府事務照舊\"亦或者指認某一名宗室\"署理\"王府事務。
待到民怨消除之後亦或者碰上皇帝大壽,皇子降生等喜事的時候,才會允準其子承襲王位。
但現在,天子在將靖江王朱履佑廢為庶人之後,並沒交代其王位的歸屬,既沒有命令由其長子\"梳理\"靖江王府,也沒有令\"玉哥\"承襲王位。
天子這是要做什麽?
但不待他們多想,老張頭有些沙啞的聲音便是驟然響起,令他們趕忙暫且將此事揭過,仔細傾聽。
\"南陽唐王朱碩熿年老昏聵,縱容其幼子朱器塽弑兄殺侄,即刻廢為庶人,押送鳳陽府。\"
\"其子朱器塽賜死。\"
\"朱碩熿餘下諸子因無法和睦兄弟,團結弟兄,不準襲爵!\"
嘩!
此話一出,人群中便是一陣嘩然,不少人的臉上都是湧現了一抹錯愕之色,尤其是幾位通曉朝廷\"潛規則\"的官員更是滿臉的不可思議。
如若說剛剛天子對於\"靖江王\"的懲處還給眾人留有一絲懸念的話,那麽對於唐王府的處罰便是\"簡單明了\"。
年老昏聵的老唐王直接被廢為庶人,為非作歹的福山王朱器塽被賜死,這些都在情理之中,沒有什麽意外的。
但不準朱碩熿的其餘子嗣襲爵便有些\"殺人誅心\"了,這豈不是意味著傳承了兩百餘年的唐王府,即將成為過去,消失於曆史的長河之中?
既大同代王,成都蜀王被降為郡王之後,終是要有\"親王\"被一削到底,身死國除了嗎?
\"嘿,張老頭,還有呢?!\"
\"這可不是咱們想聽的。\"
短暫的議論過後,眾人便對\"唐王府\"的失去了興趣,畢竟虎毒還不食子呢,當今天子又是\"兄友弟恭\"的承襲了皇位,豈會對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草草揭過。
如今落到這份下場,也是那老唐王咎由自取,不值得旁人同情。
更何況與\"手足相殘\"的戲碼相比,毫無疑問還是\"謀反\"二字更有吸引力,而且還涉及到了一位宗室郡王。
而且這郡王還不比旁人,如若不出意外,既有可能便是下一任\"魯王\"的人選,身份貴不可言呐。
\"山東兗州泰興王朱壽鏞深受皇恩,卻是不思進取,暗地裏與白蓮叛賊多有來望,圖謀不軌。\"
\"賜自盡,其子不準襲爵。\"
\"魯王作為魯藩之主,負有失察之罪,即日起降為郡王,以儆效尤!\"
轟!
相比較半柱香之前,這一次人群中爆發的驚唿聲更加尖銳,在場百姓無不露出驚容。
近些時日廣為流傳的\"傳聞\"竟然是真的?貴為皇親國戚的泰興王朱壽鏞居然真的私下裏與白蓮反賊有所來望,暗中行不軌之事?
一時間,本就詞窮的百姓心中隻剩下了\"荒誕\"二字,他們已是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當下的心情。
\"宗室條例!\"
像是沒有聽到耳畔旁響起的驚唿聲一般,圍牆下的老張頭自顧自的朗讀著信函上的內容,但其脫口而出的四個大字,卻是令得喧囂的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就連幾位官員也是下意識的閉上了嘴巴,猛然瞪大雙眼。
這宗室條例可是在嘉靖年間出台的一項專門用以遏製宗室的\"律法\",盡管其象征意義大過於實際意義,但終究\"聊勝於無\"。
看樣子,天子這是不滿宗室為非作歹,想要進一步修改這宗室條例了?
一念至此,不少曾經遭受宗室欺壓的百姓便是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隻覺喉嚨深處有些沙啞。
難道說,這些為非作歹的宗室們終於要受到懲處了嗎?
\"從即日起,大明刑罰統一,凡有宗室不法,當地官府可自行審理,事後報予宗人府知曉即可。\"
\"各地宗室均可自由經商,務農,科舉,做工,出城,再沒有半點限製。\"
\"宗室名下之土地,產業一並納稅。\"
\"宗室更迭,照仿前漢,行推恩之策!\"
約莫半柱香過後,窸窸窣窣的議論聲終是緩緩消失不見,一名身穿官袍的官員忍不住出聲詢問道。
他雖然不似張老頭能夠近距離觀瞧信函上的內容,卻也知曉當今天子一向不喜歡繁文縟節。
一眼望去,那信函上的內容至少有數百字,絕不可能僅僅概述了對於\"靖江王\"的處罰。
更何況,天子會有如此決斷,本就在眾人的預料之中,畢竟大明最為講究的便是這所謂的\"血脈正統\"及\"更迭有序\",嚴禁紊亂宗統。
靖江王朱履佑的所作所為,無論換做哪位天子,都逃脫不了被廢為庶人,押送至鳳陽高牆之下的命運。
\"南陽唐王府..\"
眼見得身前眾人的情緒已是有些高漲,沉默不語多時的老張頭趕忙點了點頭,像是得到了某種鼓勵一般,微微顫抖著雙手,仔細辨認著信函上的內容。
嗯?
聽得此話,混在人群中的幾位官員臉色便是微微一變,以至於彼此之間下意識的交換了一個眼神。
相比較身旁這位\"懵懂無知\"的百姓們,他們這些在朝的官員們更清楚諸多隱藏於水麵之下的\"潛規則\"。
一般來說,凡是被廢為庶人的宗室藩王,通常都是在封地上無惡不作,惹得天怒人怨,以至於當地官員們都是無法忍受,冒著事後被宗室藩王報複的風險,主動向朝廷揭發。
事後經由朝廷調查之後,確認其彈劾的內容無誤之後,便會廣發天下,將涉事的藩王廢為庶人。
通常來說,隻要這名被廢為庶人的宗室藩王膝下有子嗣,其身上空閑出來的王位便會自動順延到其子手中,隻不過出於安撫百姓們的情緒以及達到震懾的作用,不會允準其子即刻襲爵,而是擱置一段時間。
但也會在聖旨中特意說明一局,諸如\"王府事務照舊\"亦或者指認某一名宗室\"署理\"王府事務。
待到民怨消除之後亦或者碰上皇帝大壽,皇子降生等喜事的時候,才會允準其子承襲王位。
但現在,天子在將靖江王朱履佑廢為庶人之後,並沒交代其王位的歸屬,既沒有命令由其長子\"梳理\"靖江王府,也沒有令\"玉哥\"承襲王位。
天子這是要做什麽?
但不待他們多想,老張頭有些沙啞的聲音便是驟然響起,令他們趕忙暫且將此事揭過,仔細傾聽。
\"南陽唐王朱碩熿年老昏聵,縱容其幼子朱器塽弑兄殺侄,即刻廢為庶人,押送鳳陽府。\"
\"其子朱器塽賜死。\"
\"朱碩熿餘下諸子因無法和睦兄弟,團結弟兄,不準襲爵!\"
嘩!
此話一出,人群中便是一陣嘩然,不少人的臉上都是湧現了一抹錯愕之色,尤其是幾位通曉朝廷\"潛規則\"的官員更是滿臉的不可思議。
如若說剛剛天子對於\"靖江王\"的懲處還給眾人留有一絲懸念的話,那麽對於唐王府的處罰便是\"簡單明了\"。
年老昏聵的老唐王直接被廢為庶人,為非作歹的福山王朱器塽被賜死,這些都在情理之中,沒有什麽意外的。
但不準朱碩熿的其餘子嗣襲爵便有些\"殺人誅心\"了,這豈不是意味著傳承了兩百餘年的唐王府,即將成為過去,消失於曆史的長河之中?
既大同代王,成都蜀王被降為郡王之後,終是要有\"親王\"被一削到底,身死國除了嗎?
\"嘿,張老頭,還有呢?!\"
\"這可不是咱們想聽的。\"
短暫的議論過後,眾人便對\"唐王府\"的失去了興趣,畢竟虎毒還不食子呢,當今天子又是\"兄友弟恭\"的承襲了皇位,豈會對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草草揭過。
如今落到這份下場,也是那老唐王咎由自取,不值得旁人同情。
更何況與\"手足相殘\"的戲碼相比,毫無疑問還是\"謀反\"二字更有吸引力,而且還涉及到了一位宗室郡王。
而且這郡王還不比旁人,如若不出意外,既有可能便是下一任\"魯王\"的人選,身份貴不可言呐。
\"山東兗州泰興王朱壽鏞深受皇恩,卻是不思進取,暗地裏與白蓮叛賊多有來望,圖謀不軌。\"
\"賜自盡,其子不準襲爵。\"
\"魯王作為魯藩之主,負有失察之罪,即日起降為郡王,以儆效尤!\"
轟!
相比較半柱香之前,這一次人群中爆發的驚唿聲更加尖銳,在場百姓無不露出驚容。
近些時日廣為流傳的\"傳聞\"竟然是真的?貴為皇親國戚的泰興王朱壽鏞居然真的私下裏與白蓮反賊有所來望,暗中行不軌之事?
一時間,本就詞窮的百姓心中隻剩下了\"荒誕\"二字,他們已是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當下的心情。
\"宗室條例!\"
像是沒有聽到耳畔旁響起的驚唿聲一般,圍牆下的老張頭自顧自的朗讀著信函上的內容,但其脫口而出的四個大字,卻是令得喧囂的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就連幾位官員也是下意識的閉上了嘴巴,猛然瞪大雙眼。
這宗室條例可是在嘉靖年間出台的一項專門用以遏製宗室的\"律法\",盡管其象征意義大過於實際意義,但終究\"聊勝於無\"。
看樣子,天子這是不滿宗室為非作歹,想要進一步修改這宗室條例了?
一念至此,不少曾經遭受宗室欺壓的百姓便是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隻覺喉嚨深處有些沙啞。
難道說,這些為非作歹的宗室們終於要受到懲處了嗎?
\"從即日起,大明刑罰統一,凡有宗室不法,當地官府可自行審理,事後報予宗人府知曉即可。\"
\"各地宗室均可自由經商,務農,科舉,做工,出城,再沒有半點限製。\"
\"宗室名下之土地,產業一並納稅。\"
\"宗室更迭,照仿前漢,行推恩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