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參領幼時家破人亡,淪落至逃難,都是拜四處盤剝,欺壓百姓的漢人高官所賜。
他紮根軍營也不全為報褚都安巡衛長對他的搭救和提攜之恩,也有很大的原因是為了向中原勢力複仇。
所以他立誌在軍營幹出一番名堂,就是希望突厥能日益壯大,有朝一日他可以手刃仇敵,更是希望不會有更多的突厥人像當年的他一樣,被欺淩踐踏,被屠戮家族,在亂世中飄搖,微如草芥。
弱肉強食,想反抗就要先自衛,自我強大,才能贏得尊嚴,守護珍視的家園和所有不忍失去,不想被掠奪的東西。
可以說,一直以來,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對已逝親人的哀思和對中原仗勢欺人者的恨意。
所以燕參領對漢人存有天然的敵意,在一開始看到引路人帶來的那個木材商人時,看他是十分不順眼的。
其實聞捷覺得燕參領看那個商人不順眼,不全是因為他漢人和市儈逐利者的身份,裏麵隱隱還摻雜著什麽,但他說不上來。
但不知道為什麽,燕參領對那個做木材生意的很是客氣,還讓底下的人恭敬地稱唿他“沈小郎君”,甚至親自給他斟酒喝,倒了一杯又一杯,聽他發酒瘋念些酸腐騷人的詩也不氣不惱,後來還屏退左右,和他單獨敘話。
沒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麽。
細想起來,燕參領真的很反常。
聞捷收迴思緒,還是迴到“可疑之人”這一點上。
說到可疑之人,軍營上下,來得突然,最可疑最古怪的人非引路人和他的一應同伴莫屬。
自從引路人來了,可疑的人就越發多了起來。
說起來,在引路人和巡衛長褚都安帶人上山執行命令,搬運木材之後,營裏就出現了多張生麵孔。
最重要的是,引路人他那幾名同伴都好端端地迴了營地,唯獨巡衛長和跟去的兵卒、去視察任務完成情況的監察兵沒有迴來。
引路人一行人還言之鑿鑿,說巡衛長和手下人的失聯是因為被山林中的晨霧迷了方向,遭遇了野獸侵襲,有的下落不明,還有的可能危在旦夕。
他們能幸免於難隻是因為多年在山中坎樵,熟識複雜地形,又懂得用火光趨避,在應激反應下跑得還算快。
說得有理有據,嚴絲合縫,讓人無可指摘。
但迴來的隻有他們幾個漢人……
營裏的人多有武藝、兵刃傍身,又有團戰經驗,配合默契。運氣再怎麽背,也不至於無一人逃出迷霧,從猛獸攻擊下生還吧?
巧合之處多匪夷所思。
副將說驚馬背後是有人刻意為之,暗中使壞。
如果馬匹突然失常不是受困頓影響,也不是馴馬師照顧不周之過,那就不是自己人出了紕漏。
聞捷驀地環顧左右,甚至眯著眼向遠處遙望,但都不見那幾名漢人的身影。
他們是從什麽時候消失在他的視野範圍內的呢?
好像是副將帶著引路人還有幾人,一起外出去檢視儲藏在附近的木材,順便運迴,但沒有跟著迴來,接著燕參領也出營了之後。
因為在那之後,他就接替原巡衛長褚都安一職,成了暫行職權的代巡衛長,去負責管理輪值和組織分隊四處巡邏去了,無暇再顧及其他。
在大批馬群失控逃竄以來,就更是沒看到過那些漢人的影子了。
驚馬嘶鳴,奮力掙脫韁繩,有的甚至踏蹄傷人,到處逃竄。
這麽大的動靜,他們不可能一無所知吧?
就算是為了從眾,不落人口舌,或是為了保護他們自己,也該跟著一起想辦法,或是幫忙叫人來馴馬吧?
怎麽會看不到人呢?
聞捷仔細想想,可能他們不是沒有出現,隻是自己太忙,沒有分神留意到。
但他敢肯定,在四處求援的小兵嘍囉組成的人群裏,在驚馬的現場,都沒有那幾個漢人。
不管他們是不是諜作,見驚馬鬧事坐視不理,一樣是對大軍不利。
自私自利,妨礙大局的人,一樣也留不得。寧枉勿縱。
聞捷邊想邊怔怔地出聲,續著剛才說到的“暗中使壞的人”,繼續說:“要想在暗中搞破壞,就要想辦法瞞過眾人的眼睛,最好的做法是用不被人起疑的身份遮掩。要想不被提防,被人信任,就要向人示好,靠攏,才能進入內部。取得信任之後,再趁其不備,一舉攻之。”
他平日跟在燕參領身邊,燕參領又和秦副將誌趣相投,多研習兵法要義,戰術布局,研究漢人虛而實之,實而虛之的路數,耳濡目染地,他也像被開了光似的,從中悟出了一點門道。
副將一席話中的“刻意為之”和“暗中破壞”幾個字,瞬間幫他指點了迷津。
他也順勢說出了占據自己內心的懷疑:“副將,引路人和他旁邊那幾人來的時機很是湊巧,先是褚衛長和許多兵卒失聯未歸,緊跟著又是馬群受驚,他們幾人現在也沒了蹤跡,我敢擔保他們一定有問題。”
“他們就算不是漢人軍隊派來的諜作,也一定存心不良。”聞捷用了蓋棺定論般的確鑿口吻。
秦瑄讚許地看向聞捷,點點頭。
聞捷從副將的反應中大受鼓舞,也眼尖地看出副將和他有相同的懷疑對象,都信不過那幾個漢人。
他索性大著膽子說:“不如就請副將即刻下令,率人全營搜索,就算翻個底朝天也定要把那夥可疑之人揪出來!他們在一日,營裏就不會太平。”
“不急。他們區區五人,我們的人比之他們數以倍計,想捉拿他們易如反掌。打蛇打七寸,先不用驚動他們,看看他們趁亂想幹什麽吧。到時候抓活的,定能套問出有價值的內容,予以漢人軍隊沉重反擊。”秦瑄擺擺手,說。
“可若是……”
聞捷還想再據理力爭,說服副將盡快下令,把可疑之人一網打盡,但秦瑄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好了,聞代巡衛長,現在有比捉拿那幾隻甕中之鱉更重要的事。先跟我去請馮老吧,不能再任由驚馬鬧事,造成更大的損失了。”
處理驚馬當然要緊,但他不讓聞捷這麽倉促地去抓人還是因為他有他的全盤考量。
本來,他循循善誘,引導聞捷懷疑上引路人一行就隻是為了暗示、提點聞捷,在他心裏種下一顆忿忿不平的種子。
不出所料,聞捷很自然地就從驚馬事件散發出去,聯想到了之前發生的一係列不尋常的事情。
由點及麵,逐漸囊括全局。
從巡衛長和手下的失聯,生死未卜,到驚馬鬧事,再到物資車起火,無一錯漏。
而這些事件所指向的共同的嫌疑人,也就是以引路人為首的漢人,聞捷也都想到了。
從他剛才憤而發聲,怒斥,急於抓捕嫌疑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已經在心裏給那幾個漢人定罪,判了死刑。
就像他自己說的,就算那些人隻是可疑,不是真正的諜作,但他們居心叵測,一定有問題。
他知道有這些漢人在,就會給整個軍營所有人的安危帶來巨大的威脅。
這樣就足夠了。
秦瑄覺得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他隻是告訴聞捷不用急著捉拿,卻從未說過不會徹底追究那幾個漢人。
待到時機成熟,得到他的首肯,這個聞捷一定是最先行動的人,也會用自己的懷疑和推想煽動更多的人聲討,給引路人一行定罪。
諜作遲早都逃不了被審判,成為階下之囚。
他暫時留著那幾個漢人,隻是因為他們還有用。
燕祿如今和他背道而馳,以防計劃生變,他隻能等順利解決完驚馬和主帥之死的事,得到眾人的支持擁護,取得主帥之位後,才能高枕無憂地處理諜作。
他和聞捷說的先不急捉拿,以觀後變,留活口審訊軍情,以伺反擊,也不全是為了拖延的搪塞之詞。
他是想看看諜作們費心混入軍營,還能翻出什麽花樣,最終打的又是什麽主意。
等到時機成熟,這些諜作他沒打算放過,但也不會就這麽輕飄飄地把他們殺了了事。
他們已然帶來了不小的破壞,也給軍營造成了損失。
隻是一死,這樣的代價未免也太小了點。
活捉他們,從他們口中探取更重要的情報,或能助己方扭轉戰局。
在那之後再親手解決他們,也算是物盡其用。
他紮根軍營也不全為報褚都安巡衛長對他的搭救和提攜之恩,也有很大的原因是為了向中原勢力複仇。
所以他立誌在軍營幹出一番名堂,就是希望突厥能日益壯大,有朝一日他可以手刃仇敵,更是希望不會有更多的突厥人像當年的他一樣,被欺淩踐踏,被屠戮家族,在亂世中飄搖,微如草芥。
弱肉強食,想反抗就要先自衛,自我強大,才能贏得尊嚴,守護珍視的家園和所有不忍失去,不想被掠奪的東西。
可以說,一直以來,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對已逝親人的哀思和對中原仗勢欺人者的恨意。
所以燕參領對漢人存有天然的敵意,在一開始看到引路人帶來的那個木材商人時,看他是十分不順眼的。
其實聞捷覺得燕參領看那個商人不順眼,不全是因為他漢人和市儈逐利者的身份,裏麵隱隱還摻雜著什麽,但他說不上來。
但不知道為什麽,燕參領對那個做木材生意的很是客氣,還讓底下的人恭敬地稱唿他“沈小郎君”,甚至親自給他斟酒喝,倒了一杯又一杯,聽他發酒瘋念些酸腐騷人的詩也不氣不惱,後來還屏退左右,和他單獨敘話。
沒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麽。
細想起來,燕參領真的很反常。
聞捷收迴思緒,還是迴到“可疑之人”這一點上。
說到可疑之人,軍營上下,來得突然,最可疑最古怪的人非引路人和他的一應同伴莫屬。
自從引路人來了,可疑的人就越發多了起來。
說起來,在引路人和巡衛長褚都安帶人上山執行命令,搬運木材之後,營裏就出現了多張生麵孔。
最重要的是,引路人他那幾名同伴都好端端地迴了營地,唯獨巡衛長和跟去的兵卒、去視察任務完成情況的監察兵沒有迴來。
引路人一行人還言之鑿鑿,說巡衛長和手下人的失聯是因為被山林中的晨霧迷了方向,遭遇了野獸侵襲,有的下落不明,還有的可能危在旦夕。
他們能幸免於難隻是因為多年在山中坎樵,熟識複雜地形,又懂得用火光趨避,在應激反應下跑得還算快。
說得有理有據,嚴絲合縫,讓人無可指摘。
但迴來的隻有他們幾個漢人……
營裏的人多有武藝、兵刃傍身,又有團戰經驗,配合默契。運氣再怎麽背,也不至於無一人逃出迷霧,從猛獸攻擊下生還吧?
巧合之處多匪夷所思。
副將說驚馬背後是有人刻意為之,暗中使壞。
如果馬匹突然失常不是受困頓影響,也不是馴馬師照顧不周之過,那就不是自己人出了紕漏。
聞捷驀地環顧左右,甚至眯著眼向遠處遙望,但都不見那幾名漢人的身影。
他們是從什麽時候消失在他的視野範圍內的呢?
好像是副將帶著引路人還有幾人,一起外出去檢視儲藏在附近的木材,順便運迴,但沒有跟著迴來,接著燕參領也出營了之後。
因為在那之後,他就接替原巡衛長褚都安一職,成了暫行職權的代巡衛長,去負責管理輪值和組織分隊四處巡邏去了,無暇再顧及其他。
在大批馬群失控逃竄以來,就更是沒看到過那些漢人的影子了。
驚馬嘶鳴,奮力掙脫韁繩,有的甚至踏蹄傷人,到處逃竄。
這麽大的動靜,他們不可能一無所知吧?
就算是為了從眾,不落人口舌,或是為了保護他們自己,也該跟著一起想辦法,或是幫忙叫人來馴馬吧?
怎麽會看不到人呢?
聞捷仔細想想,可能他們不是沒有出現,隻是自己太忙,沒有分神留意到。
但他敢肯定,在四處求援的小兵嘍囉組成的人群裏,在驚馬的現場,都沒有那幾個漢人。
不管他們是不是諜作,見驚馬鬧事坐視不理,一樣是對大軍不利。
自私自利,妨礙大局的人,一樣也留不得。寧枉勿縱。
聞捷邊想邊怔怔地出聲,續著剛才說到的“暗中使壞的人”,繼續說:“要想在暗中搞破壞,就要想辦法瞞過眾人的眼睛,最好的做法是用不被人起疑的身份遮掩。要想不被提防,被人信任,就要向人示好,靠攏,才能進入內部。取得信任之後,再趁其不備,一舉攻之。”
他平日跟在燕參領身邊,燕參領又和秦副將誌趣相投,多研習兵法要義,戰術布局,研究漢人虛而實之,實而虛之的路數,耳濡目染地,他也像被開了光似的,從中悟出了一點門道。
副將一席話中的“刻意為之”和“暗中破壞”幾個字,瞬間幫他指點了迷津。
他也順勢說出了占據自己內心的懷疑:“副將,引路人和他旁邊那幾人來的時機很是湊巧,先是褚衛長和許多兵卒失聯未歸,緊跟著又是馬群受驚,他們幾人現在也沒了蹤跡,我敢擔保他們一定有問題。”
“他們就算不是漢人軍隊派來的諜作,也一定存心不良。”聞捷用了蓋棺定論般的確鑿口吻。
秦瑄讚許地看向聞捷,點點頭。
聞捷從副將的反應中大受鼓舞,也眼尖地看出副將和他有相同的懷疑對象,都信不過那幾個漢人。
他索性大著膽子說:“不如就請副將即刻下令,率人全營搜索,就算翻個底朝天也定要把那夥可疑之人揪出來!他們在一日,營裏就不會太平。”
“不急。他們區區五人,我們的人比之他們數以倍計,想捉拿他們易如反掌。打蛇打七寸,先不用驚動他們,看看他們趁亂想幹什麽吧。到時候抓活的,定能套問出有價值的內容,予以漢人軍隊沉重反擊。”秦瑄擺擺手,說。
“可若是……”
聞捷還想再據理力爭,說服副將盡快下令,把可疑之人一網打盡,但秦瑄直接打斷了他的話:“好了,聞代巡衛長,現在有比捉拿那幾隻甕中之鱉更重要的事。先跟我去請馮老吧,不能再任由驚馬鬧事,造成更大的損失了。”
處理驚馬當然要緊,但他不讓聞捷這麽倉促地去抓人還是因為他有他的全盤考量。
本來,他循循善誘,引導聞捷懷疑上引路人一行就隻是為了暗示、提點聞捷,在他心裏種下一顆忿忿不平的種子。
不出所料,聞捷很自然地就從驚馬事件散發出去,聯想到了之前發生的一係列不尋常的事情。
由點及麵,逐漸囊括全局。
從巡衛長和手下的失聯,生死未卜,到驚馬鬧事,再到物資車起火,無一錯漏。
而這些事件所指向的共同的嫌疑人,也就是以引路人為首的漢人,聞捷也都想到了。
從他剛才憤而發聲,怒斥,急於抓捕嫌疑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已經在心裏給那幾個漢人定罪,判了死刑。
就像他自己說的,就算那些人隻是可疑,不是真正的諜作,但他們居心叵測,一定有問題。
他知道有這些漢人在,就會給整個軍營所有人的安危帶來巨大的威脅。
這樣就足夠了。
秦瑄覺得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他隻是告訴聞捷不用急著捉拿,卻從未說過不會徹底追究那幾個漢人。
待到時機成熟,得到他的首肯,這個聞捷一定是最先行動的人,也會用自己的懷疑和推想煽動更多的人聲討,給引路人一行定罪。
諜作遲早都逃不了被審判,成為階下之囚。
他暫時留著那幾個漢人,隻是因為他們還有用。
燕祿如今和他背道而馳,以防計劃生變,他隻能等順利解決完驚馬和主帥之死的事,得到眾人的支持擁護,取得主帥之位後,才能高枕無憂地處理諜作。
他和聞捷說的先不急捉拿,以觀後變,留活口審訊軍情,以伺反擊,也不全是為了拖延的搪塞之詞。
他是想看看諜作們費心混入軍營,還能翻出什麽花樣,最終打的又是什麽主意。
等到時機成熟,這些諜作他沒打算放過,但也不會就這麽輕飄飄地把他們殺了了事。
他們已然帶來了不小的破壞,也給軍營造成了損失。
隻是一死,這樣的代價未免也太小了點。
活捉他們,從他們口中探取更重要的情報,或能助己方扭轉戰局。
在那之後再親手解決他們,也算是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