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書櫥”趣事


    吳大東的父親,叫吳成榮,排行第三,與我父親年齡相當,我叫他“三爹”。【無彈窗.】


    三爹因為識字,還能寫一手遠近聞名的正楷毛筆字。在文盲充斥的農民中,是很特殊的人物。他喜歡咬文嚼字,能夠背誦《詩經》,還能夠知道《論語》中的某一句話出在哪裏。與人們談論起來,總是引經據典,村上人稱他為“書櫥”。


    由於他能寫一手好毛筆字,每逢春節,人們總找他寫春聯;誰家娶親、嫁女,需要動用文書時,也總是他的事。他寫這些文字,都是先拿出底本,除掉時間、人名和稱唿以外,都按文照抄,不更動一個字。因此,他用毛筆寫字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三爹是新舊文化交替時代的人,雖然讀了幾年私塾,卻沒有上過“洋學堂”。又沒有“與時俱進”地接受新事物,雖然“滿腹經綸”,卻不會寫“白話文”。有人想請求政府幫助,一般總要寫個申請、報告之類的文章,他卻無法完成;就算勉強寫了出來,送到政府去,也會被退迴來,叫重新再寫。因為他那沒有標點符號和段落,又之乎者也的文字,政府辦事員無法閱讀。有時候,人們請他寫張領條、借條,也算給他出了難題。這樣做了幾次以後,人們要寫類似的應用文時,寧可找識字不多的在:校學生,也不找他了。


    三爹的老家在對河的古鎮上。他祖父時代開創了個塘坊,到他父親時代,塘坊已經小有名氣,雖然還是辛苦勞作,小日子過得卻算優雅。因此,他讀私塾到十四歲,十五歲在自己家的塘坊裏做小老板,也學做製糖手藝。十七歲,成親了。那時候,他家有門麵房兩間。作坊房子四間,還有應用的器具。日本鬼子來的時候,把古鎮燒了個盡光。他家因為遭到了兵燹,突然變成了赤貧。在鎮上無法生活時,找朋友關係,夫妻倆來到了我們村上,租賃別人土地,做起了農業。


    他家剛來的時候。隻是搭了個鴨屁股草棚住著,多年以後,才做了三間草屋。為了生活,三爹安心做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農業勞動,到我上了小學時,已經與村上出生就是農民的人沒有區別了。


    三爹樂意帶我們才讀書的孩子做文字遊戲,說一些他感興趣的文字上的事情。他所以要這樣做,是有他特殊原因的:因為村上與他一樣的農民們,幾乎都不識字;關於文字的樂趣,他與這些人無法交流。孩子們雖然對社會上的事很懵懂。卻是在學校裏學習文字的人,談得高興時,也喜歡文字的樂趣。這便成了他理想的交流文字樂趣的對象。他認為隻有這樣,感情上才算有了落足之處。


    由於三爹喜歡與學生們交流,每當晚上,或者是他不下田,而學生又不上學的時候,不是學生們到他那裏去聽他說事,就是他到某個學生家裏聊天。在聊天時,他常常談起他家在鎮上曾經的日子。顯得一副留戀難忘的樣子。


    有一天晚上,在煤油燈下,他寫了一組字,說這是寫孔夫子故事的詩。特別叫我讀給他聽。可是,我仔細看了他寫的文字,卻沒有辦法讀出詩句來。他是這樣寫的:


    長書詩一首


    作魯國人不


    今是孔七是


    陳本聖日才


    在困糧無子


    ……成不念


    我說:“這是什麽詩啊?我不僅念不轉,更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他笑了笑說,這是轉體詩,你們讀書讀到今天。連轉體詩也不會念嗎?我說:“我們讀書,隻是識字,不怎麽學習詩,更不知道還有‘轉體詩’的事。”他說,這也難怪了,讓我念給你聽吧:


    “孔聖本是魯國人,七日無糧困在陳。今作長書詩一首,不是才子念不成。”還說,這首詩,從中間的孔字開始,圍著字轉,隻要不轉反了,是不難讀的。


    我看他這首詩文字的排列方法,覺得非常新奇,因為這樣的排列很少見,我當時還沒有見過,哪能閱讀呢。於是,他哈哈大笑,說,這叫做文字遊戲。這樣的遊戲可有意思呢。你們孩子,不知道的事情多著呢。所以,孩子們是應該要虛心學習的啊!接著給我們講了孔夫子周遊列國,被困在陳,七日無糧的故事。


    他的故事很有趣,我們這一班孩子都願意聽他談論。因為他是村上唯一“有學問”的人,家長們也都願意讓我們與他交往。


    三爹給我們說的內容範圍很廣,不僅是文字的樂趣,還告訴我們做人的知識。他說,每一個人,都必須是自己掌握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就算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母親,也不會照顧你一輩子。你自己的生活,必須由你自己創造和發展。說著,他念起了一個小段子:


    “張三姐,到婆家,一跤摔在門台下。喊聲爹,喊聲媽,喊爹喊媽都不答。自古道,靠人都是假,摔倒了自己爬!”


    爹媽生下的親生女兒,難道不心疼嗎?可是,也得嫁到婆家去。到了婆家,爹媽便無法照應了,偶然摔倒了,隻有自己爬起來。孩子們長大以後,會有許多事情要做。到時候,這些要做的事,都是自己掌握的事,怎麽做,做得好,做得不好,爹媽是沒有辦法管得到了。因此,每個人從小就要學會自己掌握自己。


    他還告訴我們一定要尊重老年人。不能因為老年人行動龍鍾,有的還形象齷齪,就嫌棄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從小人、年輕人慢慢成為老年人的。人老了,行動自然就會龍鍾下去,形象也沒有青年時候漂亮,有的還像是齷齪的樣子。一些年輕人便嫌棄他們,有的年輕人甚至欺負老年人,這是不懂道理的表現。


    他說,從前孩子們讀的書上有這樣的話:“你見白頭厭,我見白頭喜。多少年輕人,不到白頭死。”你們孩子,應該知道,這些白頭毛的老人,都曾經做過許多的事。有的人還做了很了不起的事,他們都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曆。尊重他們,他們會給你傳授你所不知道的知識;向他們學習,就會取得人生處事方麵最恰當的方法。


    他娓娓動情的話語。將“尊重老人”說得這麽重要,給我的心靈刻下了難忘的痕跡。在我以後的日子裏,得益多多。以致,我對於老年人總不敢怠慢;生活中所結交的“忘年交”們,許多人確實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三爹給我們談的最多的。是怎麽寫好毛筆字。他說“字無百日功”,隻要肯認真練習,不要很長時間,就能寫出一手好毛筆字來。他告訴我們怎樣執筆,怎樣下筆,橫豎撇捺豎彎鉤怎樣運筆。還告訴我們,練習毛筆字,初學時,應該用廉價的草紙,看著字帖。一筆一畫地書寫;如果完全用描紅本,雖然也可以寫出漂亮的字,卻不容易練出自己的筆法,也不容易練出筆力來。草紙質地粗糙,疊出自己喜歡的大小格子來,寫得熟練了,自己的風格也就形成了,而且會練成挺勁活躍的筆法來。他說,一個人的字,就是一個人的麵相。字寫好了。不管到哪裏都會被人尊重。因此寫好毛筆字,對孩子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


    可惜的是,三爹的傾心教導。我隻是體會了基本要領,沒有深入地去體念。原因是,當時的學校已經不注重寫毛筆字了,每星期隻能開一次毛筆字的練習課;更主要的是,正當我們應當學習的時候,卻遇到了亙古僅有的“******運動”。每個人,當然包括三爹和我們小學生,都被運動得在“怎樣少餓肚子”的問題中捉摸,哪裏還能想到練習毛筆字的事啊!因此,到如今,當初我們這一班小學生,與三爹最貼近的人,誰也寫不出像三爹那樣的毛筆字來。


    三爹還擅長說字的謎語,有的謎語非常有趣,而且可以開啟人的心智。


    有一天晚上,他來到我家,用白紙寫了個謎語,他說,這是經常見到的字,這謎語也說得很明白,應該很好猜。於是,他將寫好的字謎叫大家看看:


    “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要當困字猜,不是真秀才。”


    他還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繁體字,不能用現在的簡化字來猜。這一個晚上,我們費盡了腦汁,也沒有猜出是什麽字來。最後,還是三爹寫了出來,他一筆一劃地寫,一句一句的解釋,還真是個日常用字,而且這個謎語還真的言簡意賅,第一句就將這個字說了個明明白白——這是個繁體的“東”字!


    末了,他又說,我還寫一個字謎,看看你們馬上是否猜得中。要是猜不出來,明天白天再慢慢想想,要是還猜不出來,明天晚上我再來告訴你們。他還是在那張白紙上寫道:


    “九豎十五橫,是書無處尋。先生問孔子,孔子嚇掉魂。”


    寫好後,他說,這也是個繁體字。是個比較“狠”的字,不文雅,“是書無處尋”隻是形容的意思,並不是書上真的沒有這個字。大家看了,又議論了一番,當然沒有結果,隻好明天再“想想”,要是真的猜不出來,三爹會告訴我們的。


    至於這是什麽字,第二天晚上三爹告訴了我們。在這裏,我想給朋友們留個樂趣,謎底暫且保留,請讀這篇文章的朋友也猜一猜。


    跟三爹在一起,可以說,真正是“其樂無窮”。而且在樂趣中還能不斷地增長知識。村上的大人們都有大人們的事,多不願聽他談論這些“童趣”的內容。隻有我們孩子,出於好奇,總是圍著他;他因為喜歡這些娛樂,或者,還是為了能夠將他的知識傳授給我們,也總是樂此不疲地與我們周旋。


    在長期的大集體生產隊時期,三爹總是擔任著生產隊會計。一有機會,我們還是在一起談論文字,從中體會文字的趣味,既排解了許多無聊的時光,也得到了其中的奧妙。於是,我們這些喜歡“遊戲文字”的人,成了交往最勤的朋友。


    改革開放後不久,他的兒子在城裏安居了。他因為到兒子那裏生活,離開了我們村莊,過他常常思念的“城鎮生活”去了,八十四歲壽終正寢。他在耄耋之年,能有理想的際遇,非常高興。有時候迴到村裏,與大家談起,總是說“想不到我這輩子從鎮裏被逼到鄉下,還又來到了城裏”——對改革開放讚不絕口!


    2016年5月15日星期五(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今異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heyang20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heyang2012並收藏古今異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