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富含哲理的故事,永葆故事的青春
前言
我們人類早期的文化交流,隻能是民間口頭傳說,其中的奇聞異事,經過傳播者加工,即藝術升華,則成了民間文學。由此看來,口頭傳說,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先驅。我所在的這裏,也是人類社會的禮義之邦,會講故事的人很多。人們所講的故事,內容包羅萬像,用詞雅俗皆俱。在那還沒有用上電的時代,每當晚上和閑空,人們常常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要麽七嘴八舌,海闊天空地扯上一氣;要麽聽某一個人說些有趣的故事,於是,古往今來的奇聞異事,便陸續地展現在人們麵前。屆時,人們往往嗟歎唏噓,或者哄堂大笑。那些原本無聊的空餘時間便在這樂陶陶的氣氛中,心滿意足地“溜”走了。天長日久,竟成了習慣。這樣一來,世上許多奇聞異事,就隨著口頭語言,流傳開來。因此,一些趣味深長,富含哲理的故事,雖然產生在遙遠的古代,而我們今天還能聽到。
許多文化水平不高,但生活閱曆較深,又善於思考問題、精於言語組織的人,出於自己的愛好,常常編些情節生動、哲理深寓、邏輯合理、示人警醒的奇異故事,吸引著人們。這些新編的故事,由於情節生動活潑,內容翔實逼真,不乏生活哲理,不時地充實著趣談內容,使故事的傳說不斷地翻新和豐富起來。
故事早期的俚稱,叫做“古話經”。既然稱“經”,就有它“經典”的實在意義。中國的社會,長期以來,傳統思想大體上是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為主體,還參雜著佛教思想。然而,飽嚐生活艱辛的曆代勞動人民,卻沒有循規蹈矩地去追求形式,更多的則是注重生活中的實踐。因此,他們所說的故事,多是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盡管封建、宗教的東西,長久地駕禦著理論陣地,可是,人們實踐生活中自由活潑的思想,卻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正因為這樣,創造生活的人民大眾,所說的故事,盡管稀奇古怪,有些還荒誕不稽;卻都是生活實踐中的善、惡、美、醜。同時,他們還按照自己善良的心願,盡情地對這些善惡美醜,進行著褒揚或鞭撻,想借此使善和美,發揚光大;惡與醜,無地容身。因此,這些故事,大多數都是揚善懲惡的內容,旨在告訴人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且,還都是擺事實,講道理,令人信服。因為這些故事,大多數具有樸素、普遍的生活哲理和濃厚的人情趣味,所以,任憑曆史風雨的滌蕩,還都永葆著青春。
我生活在平民當中,從小就熏陶在這些故事裏。對於這些故事,常常發生著奇想:我們民間的學問多麽廣博,其中豐富的哲理,往往發人深省!世上已經出版的故事書雖多,可是,我還沒有見到過我所聽說的這些故事!我以為,這也是我們民族文化之一。在現代化的社會裏,人們已經沒有時間再用言語去傳播這些故事了。久而久之,這些故事將被埋沒無聞!這麽美好的民間文化,就要遠離我們而去,多麽可惜!於是,我躍躍欲試,要盡力而為,把它們寫出來,並希望讓它們保存下去!
為此,我經常留心這些故事的結構和它們的邏輯。由於口說的隻能算是“影子”,要想將它們變成文字,必須要經過提煉和升華。這對我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試著動筆來寫;寫寫塗塗,又停了下來。最近幾年,算是下了決心,一定要把它們寫出來。三年來,簡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寫故事書”;從初稿到定稿,總算有了這點東西。
民間所說的故事,雅、俗、清、葷皆有。我選取題材時,本著雅俗共賞的觀點,盡量選取文雅、開明一些的。也就是說,我是有選擇性地取材,寫了這本故事集。然而,由於我見識的限製,所選取的題材,隻能是普通百姓中的異常故事,末免題促麵窄;與廣博浩瀚的民間故事相比,我這點東西,恐怕連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中國的民間文化,像是浩瀚的海洋。長期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們,都有意無意地受著這些文化的熏染,意識形態也自然地受著它的影響。我以為,民間文化,要是能更好地挖掘和保存,使優秀的東西更全麵地傳播下去,我們瑰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寶庫,將會更加豐富多姿!2004年3月20日溫馨相告:《世說異事》並非是異事,而是世間常見事。譬如勸戒寓深意,讀後定會善待自己與世事!
富含哲理的故事,永葆故事的青春
前言
我們人類早期的文化交流,隻能是民間口頭傳說,其中的奇聞異事,經過傳播者加工,即藝術升華,則成了民間文學。由此看來,口頭傳說,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先驅。我所在的這裏,也是人類社會的禮義之邦,會講故事的人很多。人們所講的故事,內容包羅萬像,用詞雅俗皆俱。在那還沒有用上電的時代,每當晚上和閑空,人們常常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要麽七嘴八舌,海闊天空地扯上一氣;要麽聽某一個人說些有趣的故事,於是,古往今來的奇聞異事,便陸續地展現在人們麵前。屆時,人們往往嗟歎唏噓,或者哄堂大笑。那些原本無聊的空餘時間便在這樂陶陶的氣氛中,心滿意足地“溜”走了。天長日久,竟成了習慣。這樣一來,世上許多奇聞異事,就隨著口頭語言,流傳開來。因此,一些趣味深長,富含哲理的故事,雖然產生在遙遠的古代,而我們今天還能聽到。
許多文化水平不高,但生活閱曆較深,又善於思考問題、精於言語組織的人,出於自己的愛好,常常編些情節生動、哲理深寓、邏輯合理、示人警醒的奇異故事,吸引著人們。這些新編的故事,由於情節生動活潑,內容翔實逼真,不乏生活哲理,不時地充實著趣談內容,使故事的傳說不斷地翻新和豐富起來。
故事早期的俚稱,叫做“古話經”。既然稱“經”,就有它“經典”的實在意義。中國的社會,長期以來,傳統思想大體上是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為主體,還參雜著佛教思想。然而,飽嚐生活艱辛的曆代勞動人民,卻沒有循規蹈矩地去追求形式,更多的則是注重生活中的實踐。因此,他們所說的故事,多是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盡管封建、宗教的東西,長久地駕禦著理論陣地,可是,人們實踐生活中自由活潑的思想,卻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正因為這樣,創造生活的人民大眾,所說的故事,盡管稀奇古怪,有些還荒誕不稽;卻都是生活實踐中的善、惡、美、醜。同時,他們還按照自己善良的心願,盡情地對這些善惡美醜,進行著褒揚或鞭撻,想借此使善和美,發揚光大;惡與醜,無地容身。因此,這些故事,大多數都是揚善懲惡的內容,旨在告訴人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且,還都是擺事實,講道理,令人信服。因為這些故事,大多數具有樸素、普遍的生活哲理和濃厚的人情趣味,所以,任憑曆史風雨的滌蕩,還都永葆著青春。
我生活在平民當中,從小就熏陶在這些故事裏。對於這些故事,常常發生著奇想:我們民間的學問多麽廣博,其中豐富的哲理,往往發人深省!世上已經出版的故事書雖多,可是,我還沒有見到過我所聽說的這些故事!我以為,這也是我們民族文化之一。在現代化的社會裏,人們已經沒有時間再用言語去傳播這些故事了。久而久之,這些故事將被埋沒無聞!這麽美好的民間文化,就要遠離我們而去,多麽可惜!於是,我躍躍欲試,要盡力而為,把它們寫出來,並希望讓它們保存下去!
為此,我經常留心這些故事的結構和它們的邏輯。由於口說的隻能算是“影子”,要想將它們變成文字,必須要經過提煉和升華。這對我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試著動筆來寫;寫寫塗塗,又停了下來。最近幾年,算是下了決心,一定要把它們寫出來。三年來,簡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寫故事書”;從初稿到定稿,總算有了這點東西。
民間所說的故事,雅、俗、清、葷皆有。我選取題材時,本著雅俗共賞的觀點,盡量選取文雅、開明一些的。也就是說,我是有選擇性地取材,寫了這本故事集。然而,由於我見識的限製,所選取的題材,隻能是普通百姓中的異常故事,末免題促麵窄;與廣博浩瀚的民間故事相比,我這點東西,恐怕連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中國的民間文化,像是浩瀚的海洋。長期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們,都有意無意地受著這些文化的熏染,意識形態也自然地受著它的影響。我以為,民間文化,要是能更好地挖掘和保存,使優秀的東西更全麵地傳播下去,我們瑰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寶庫,將會更加豐富多姿!2004年3月20日溫馨相告:《世說異事》並非是異事,而是世間常見事。譬如勸戒寓深意,讀後定會善待自己與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