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時間並不愉快,全都要歸功於難吃的罐頭。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被允許食用任何來自地麵的食物,即便是飲用水也要在有限的條件下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檢測與加工。
有關食物,這無疑是一道折磨人的禁令,說來也好笑,這道禁令還是我在總局時定下的,幾個月後,我也算自食其果。
我在考慮是否應該把這道禁令放寬——可以使用以前便存在並經過必要檢測的食物,例如那些曾經的家畜,以及平日裏最常見的瓜果蔬菜。
想到此處,我略微停頓,漸漸意識到對探索地麵的思考已經超過對原本任務的考慮。這與承諾有關,至於其他理由,我覺得自己與它的關係也有點像母親與孩子。我並未有過孩子,不清楚這種感覺是否相似。
我現在不想討論自己以及為什麽沒有孩子,因此我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北方的城市,而做出此種舉動,任由視野越過一棟棟高矮不同的城市建築,到最後盡管再不情願,也必然無法忽視掉巋然屹立的海浪。我已經很久沒再見過這個大家夥,它們的樣子還是印象中的那樣令人厭惡,我用審問惡人的目光審視著它們。
飯後,關濤提醒麥伯森注意每天清點物資。話音未落,一邊的巫清華走到關濤麵前,他向大家提議應該暫時前往城市更深處探索。
關濤直言拒絕了這份提議:“我們的任務是去森林公園,並不是探索城市。”
“我們需要采集生長在城市的植物樣本。”這是巫清華的理由,“方便日後與森林公園的樣本進行比對,說不定能找出十分關鍵的差異性。”
有關差異性的理由聽上去不無道理。
我可以把這個詞匯記錄在筆記本裏,但也不太讚成貿然走入那個墮落之地,原因全在海浪身上,它們的綠色身體從空中垂落,組成了垂直的天空,葉片如魚鱗般密集,內裏隱藏的秘密全是關於死亡。
城市被這樣的天空籠罩著,掠奪著,扞衛著,它們是一部黑白電影裏的不和諧部分,不僅因為紮眼的色彩,也因為它們比周邊的一切都要高大,都要完整,都要亮麗。
如果不是它們,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同意。但正因為現實並不如想象中的美好,我才要顧慮許多。
兩地的樣本是否會有不同,我們所要付出的代價與所收獲的成果是否相當。我發現自從來到地麵,需要做出的抉擇變得更多,我們好像都是精明的商人,勘察變成了生意,總要思忖這筆買賣是賠是賺。
唯有巫清華秉持學者的身份,始終用研究的角度看待事物,他打定主意要說服所有人:“我們來這裏的目的不就是要把樣本盡可能多得,盡可能豐富的帶迴去嗎?如果不去城市,那還算是豐富全麵嗎?”
學者們的想法往往類似,黛西最輕易地被說服:“我們來這裏就已經做好了麵對危險的準備,若是害怕風險,那我們還下來做什麽?”
科學家們說話的分量很重,他們是聰明的學者,是任務得以繼續進行的核心,其他人更多充當的是護送者的角色。約翰是第三個加入他們的人,小團隊已然成型,就會繼續擴大。
關濤不是個獨裁者,他會尊重多數人的意見,但前提是要和總局匯報。他和麥伯森分別進行匯報,一前一後,從不遮掩,互不幹擾。最終屬於學者的團體取得了勝利,勘察隊因此要臨時轉變方向。
約翰挑選了一條熟悉的路,我們約定好隻勘察到市中心,期間如果遇到任何一點危險的訊號,所有人都要無條件地立即結束任務。
原先的混凝土建築大多淪為廢墟,滾落的石塊不講道理地占據原屬於道路的空間,導致許多本應該寬闊的路麵卻成了小徑。地衣和苔蘚在雜草的帶領下攀上廢石堆,越往深處,這種組合也就越少,逐漸過渡為屬於當地特色的棕櫚樹林。樹幹不高,頂部的葉片多繁茂巨大,掛滿綠葉的葉柄向天空伸展,陽光被樹葉下了逐客令,小徑變得晦暗幽深。向兩側看去,順著樹幹之間的縫隙,還能看到曾經開在街道兩邊的精品商店,雍柔華貴的門麵早已麵目全非,五顏六色的鮮花開在櫃台上,把玻璃當做肥料。
這是現代向原始的過渡,方向是從外向內的,與諾幹年前剛好反了過來。
麵對這種充滿驚覺與錯愕的過渡,我越來越想逃離這裏,哪怕是到真正的森林裏去,淪為野獸飽腹的食物,也總比陷在這種原始與現代的混亂中,逐漸被分割成無數塊碎片要來得痛快。
小徑有意無意地把我們帶到一片空地,一座用白玉雕成的圓形噴泉出現在視野裏,站在它的中央的是某個偉人的雕塑,如今斷成兩截,上半截掉在黑色的池水裏,下半截仍舊堅守崗位。
以噴泉為圓心,其周邊的土地呈現出燒焦的狀態,灰黑色的灰燼隨處可見,最厚的地方能沒過人的腳踝,最薄的地方也和鞋跟的厚度大致相當。
我蹲下身,用衝鋒槍的槍口扒拉著地上的灰燼。
“有些很新,像是昨晚剛形成的。”關濤說。
“昨晚,是人做的嗎?某些幸存者,難民。”不知道是誰問了一句。
說實話,在夜晚穿過條寂靜到死寂的晦暗小徑,我不太相信有人會有這樣的閑情雅致。
“這是老鼠。”黛西戴著手套,又不知道從哪撕扯下一塊布料墊在手裏,從地上的灰燼裏揀出一個被燒焦的東西。那東西像幹枯的小樹枝,一端還向上翹著,表達對世界的鄙夷。
“這好像是老鼠尾巴。”黛西說。
巫清華湊了過去,仔細看過後附和道:“確實是老鼠尾巴。”隨後,他倆又在灰燼裏找到了更多屬於老鼠的殘骸,各個部位都有,甚至有它們的半張臉和兩段牙齒。
若這是焚燒老鼠才能獲得的灰燼,那葬身此處火海的應該有成千上萬隻。
好了,奇怪的事情再次發生,即便現在是陳述時間,但一迴憶起那堆灰燼生前屬於成千上萬隻老鼠,我仍然忍不住頭皮發麻。更別提腦補出它們臨死前的模樣——它們被某種東西吸引聚集在噴泉周邊,或許連噴泉裏麵都是,我有理由懷疑黑色的水同樣來自於老鼠。它們在這片土地上擁擠踩踏,蜷縮成一團又一團,形成無數道黑色的旋風,每隻嘴裏都在發出吱吱得細碎聲響,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曲毛骨悚然的交響樂。然後有東西在它們身上點了一把火,火焰將它們全部吞沒,但老鼠非但沒有向四周逃竄,反而更加興奮,興奮到要去啃斷雕塑的身軀,以此彰顯烈焰帶給族群的歡樂。
想到此刻,身後的葉柄無風自動,發出莎莎、莎莎的聲音,我迴過頭,看到枝條緩緩搖曳,若將它們強行比作手臂,那我的麵前肯定佇立著許多人,一排接著一排,瘋狂地揮舞雙臂,用盡全部的熱切來向我招手。
有關食物,這無疑是一道折磨人的禁令,說來也好笑,這道禁令還是我在總局時定下的,幾個月後,我也算自食其果。
我在考慮是否應該把這道禁令放寬——可以使用以前便存在並經過必要檢測的食物,例如那些曾經的家畜,以及平日裏最常見的瓜果蔬菜。
想到此處,我略微停頓,漸漸意識到對探索地麵的思考已經超過對原本任務的考慮。這與承諾有關,至於其他理由,我覺得自己與它的關係也有點像母親與孩子。我並未有過孩子,不清楚這種感覺是否相似。
我現在不想討論自己以及為什麽沒有孩子,因此我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北方的城市,而做出此種舉動,任由視野越過一棟棟高矮不同的城市建築,到最後盡管再不情願,也必然無法忽視掉巋然屹立的海浪。我已經很久沒再見過這個大家夥,它們的樣子還是印象中的那樣令人厭惡,我用審問惡人的目光審視著它們。
飯後,關濤提醒麥伯森注意每天清點物資。話音未落,一邊的巫清華走到關濤麵前,他向大家提議應該暫時前往城市更深處探索。
關濤直言拒絕了這份提議:“我們的任務是去森林公園,並不是探索城市。”
“我們需要采集生長在城市的植物樣本。”這是巫清華的理由,“方便日後與森林公園的樣本進行比對,說不定能找出十分關鍵的差異性。”
有關差異性的理由聽上去不無道理。
我可以把這個詞匯記錄在筆記本裏,但也不太讚成貿然走入那個墮落之地,原因全在海浪身上,它們的綠色身體從空中垂落,組成了垂直的天空,葉片如魚鱗般密集,內裏隱藏的秘密全是關於死亡。
城市被這樣的天空籠罩著,掠奪著,扞衛著,它們是一部黑白電影裏的不和諧部分,不僅因為紮眼的色彩,也因為它們比周邊的一切都要高大,都要完整,都要亮麗。
如果不是它們,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同意。但正因為現實並不如想象中的美好,我才要顧慮許多。
兩地的樣本是否會有不同,我們所要付出的代價與所收獲的成果是否相當。我發現自從來到地麵,需要做出的抉擇變得更多,我們好像都是精明的商人,勘察變成了生意,總要思忖這筆買賣是賠是賺。
唯有巫清華秉持學者的身份,始終用研究的角度看待事物,他打定主意要說服所有人:“我們來這裏的目的不就是要把樣本盡可能多得,盡可能豐富的帶迴去嗎?如果不去城市,那還算是豐富全麵嗎?”
學者們的想法往往類似,黛西最輕易地被說服:“我們來這裏就已經做好了麵對危險的準備,若是害怕風險,那我們還下來做什麽?”
科學家們說話的分量很重,他們是聰明的學者,是任務得以繼續進行的核心,其他人更多充當的是護送者的角色。約翰是第三個加入他們的人,小團隊已然成型,就會繼續擴大。
關濤不是個獨裁者,他會尊重多數人的意見,但前提是要和總局匯報。他和麥伯森分別進行匯報,一前一後,從不遮掩,互不幹擾。最終屬於學者的團體取得了勝利,勘察隊因此要臨時轉變方向。
約翰挑選了一條熟悉的路,我們約定好隻勘察到市中心,期間如果遇到任何一點危險的訊號,所有人都要無條件地立即結束任務。
原先的混凝土建築大多淪為廢墟,滾落的石塊不講道理地占據原屬於道路的空間,導致許多本應該寬闊的路麵卻成了小徑。地衣和苔蘚在雜草的帶領下攀上廢石堆,越往深處,這種組合也就越少,逐漸過渡為屬於當地特色的棕櫚樹林。樹幹不高,頂部的葉片多繁茂巨大,掛滿綠葉的葉柄向天空伸展,陽光被樹葉下了逐客令,小徑變得晦暗幽深。向兩側看去,順著樹幹之間的縫隙,還能看到曾經開在街道兩邊的精品商店,雍柔華貴的門麵早已麵目全非,五顏六色的鮮花開在櫃台上,把玻璃當做肥料。
這是現代向原始的過渡,方向是從外向內的,與諾幹年前剛好反了過來。
麵對這種充滿驚覺與錯愕的過渡,我越來越想逃離這裏,哪怕是到真正的森林裏去,淪為野獸飽腹的食物,也總比陷在這種原始與現代的混亂中,逐漸被分割成無數塊碎片要來得痛快。
小徑有意無意地把我們帶到一片空地,一座用白玉雕成的圓形噴泉出現在視野裏,站在它的中央的是某個偉人的雕塑,如今斷成兩截,上半截掉在黑色的池水裏,下半截仍舊堅守崗位。
以噴泉為圓心,其周邊的土地呈現出燒焦的狀態,灰黑色的灰燼隨處可見,最厚的地方能沒過人的腳踝,最薄的地方也和鞋跟的厚度大致相當。
我蹲下身,用衝鋒槍的槍口扒拉著地上的灰燼。
“有些很新,像是昨晚剛形成的。”關濤說。
“昨晚,是人做的嗎?某些幸存者,難民。”不知道是誰問了一句。
說實話,在夜晚穿過條寂靜到死寂的晦暗小徑,我不太相信有人會有這樣的閑情雅致。
“這是老鼠。”黛西戴著手套,又不知道從哪撕扯下一塊布料墊在手裏,從地上的灰燼裏揀出一個被燒焦的東西。那東西像幹枯的小樹枝,一端還向上翹著,表達對世界的鄙夷。
“這好像是老鼠尾巴。”黛西說。
巫清華湊了過去,仔細看過後附和道:“確實是老鼠尾巴。”隨後,他倆又在灰燼裏找到了更多屬於老鼠的殘骸,各個部位都有,甚至有它們的半張臉和兩段牙齒。
若這是焚燒老鼠才能獲得的灰燼,那葬身此處火海的應該有成千上萬隻。
好了,奇怪的事情再次發生,即便現在是陳述時間,但一迴憶起那堆灰燼生前屬於成千上萬隻老鼠,我仍然忍不住頭皮發麻。更別提腦補出它們臨死前的模樣——它們被某種東西吸引聚集在噴泉周邊,或許連噴泉裏麵都是,我有理由懷疑黑色的水同樣來自於老鼠。它們在這片土地上擁擠踩踏,蜷縮成一團又一團,形成無數道黑色的旋風,每隻嘴裏都在發出吱吱得細碎聲響,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曲毛骨悚然的交響樂。然後有東西在它們身上點了一把火,火焰將它們全部吞沒,但老鼠非但沒有向四周逃竄,反而更加興奮,興奮到要去啃斷雕塑的身軀,以此彰顯烈焰帶給族群的歡樂。
想到此刻,身後的葉柄無風自動,發出莎莎、莎莎的聲音,我迴過頭,看到枝條緩緩搖曳,若將它們強行比作手臂,那我的麵前肯定佇立著許多人,一排接著一排,瘋狂地揮舞雙臂,用盡全部的熱切來向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