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本宮知你擔憂陛下,但你還需保重身體,你是陛下最信重的內侍,有你在他身邊,本宮才放心。”
“此處有本宮,有容修儀和楊美人,王福公公抓緊時間安心養傷才對。”
說起來,到目前為止,她都沒徹底搞清楚王福的立場。
王福低垂著頭,轉身朝著崔燦雯又行了個大禮“老奴殿前失儀,求皇後娘娘寬恕。”
在得知陛下再次飲虎狼之藥於乾陽殿抽搐昏厥時,王福隻覺得天旋地轉。
原諒他,他是個被淨了身的太監,體會不到對男歡女愛強烈至極的渴望。
不要命了嗎?
倘若他是高高在上的貴人,他一定修身養性,守著自己的金銀財寶,長命百歲。
他隻是深入簡出養傷,卻發現這宮裏的天似乎都要變了。
崔燦雯平靜的抬抬手“無礙。”
“你與陛下主仆情深,可以理解。”
“照料陛下不急在這一時,你養好傷,才能更得心應手。”
“另外,陛下見本宮手邊無可用的得力之人,便命王寶在坤德殿伺候。”
“王福公公將王寶教的很好,手腳麻利不多嘴,本宮用起來很是順手。”
王福蒼老的臉上劃過疑惑不解,口中依舊恭順非常“能得皇後娘娘賞識,伺候左右,是他的福氣。”
這些時日以來,照顧他養腰傷的宮人總是在他耳邊不停嘀咕,說王寶深得陛下重用。
又是貼身伺候,又是被派往宮外查案,儼然有取他而代的勢頭。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陛下是把王寶當成他的接班人了。
這般重用,又輕而易舉的指給了崔皇後。
難不成是讓王寶當臥底嗎?
可隻要崔皇後不傻,就不會真的將王寶當成自己人,委以重任。
不過,也有例外。
崔皇後行事作風,向來特立獨行。
比如,錦繡。
陛下接錦繡入宮,先是大張旗鼓的寵幸又是珠釵華服賞賜,可偏偏沒有給名分,依舊是當作宮女大搖大擺的賞給了坤德殿,意圖折辱崔皇後。
誰知崔皇後不怒不鬧,優雅平靜的收下。
非但沒有要了錦繡的小命,以全清河崔氏的名聲,反而真的給了錦繡安身立命之所,讓錦繡在坤德殿做了個得臉麵的大宮女,吃穿用度月銀,都僅次於白露。
這份心胸,他是敬佩的。
或許,對於王寶來說,也會是個造化。
“王寶,你送王福公公迴去吧。”
崔燦雯吩咐道。
好歹也是王寶的幹爹,曾在這吃人的地方,護王寶一時。
倘若王福願意,她也不介意給王福一個恩典,允其體體麵麵的離宮,頤養天年。
與其說是給王福的恩典,倒不如說是在成全王寶。
“幹爹。”王寶腰壓的更低,恭順開口。
王福行禮,搭著王寶的手臂,躬身離去。
崔燦雯望著那一對頭似是要垂進泥土裏的父子,神情複雜。
也不知這場談話,會迎來什麽樣的結果。
王寶骨子裏,是個重情義的人。
重情義,本是一件好事。
可偏偏,王福是梁少淵最信任的大太監。
王寶,選擇了奉她為主。
各為其主,有良心,重情義,就會分外煎熬折磨。
崔燦雯收迴視線,上前兩步,隔著袖帕觸碰了下梁少淵的額頭,故作哀傷深沉“陛下的身體也不知何時能有氣色,本宮實在憂心啊。”
又是囑咐了太醫一番,做足了一代賢後的姿態,才離去處理宮務。
她要讓任何人都挑不出錯。
雖說不懼積毀銷骨,但好名聲有時候能讓那條路走的稍稍平坦些。
崔燦雯批閱著奏折,在長生殿安營紮寨。
直到午膳時分,王寶才姍姍迴來。
光潔的麵龐上頂著一個不太明顯的五指印,眼眶也泛著不正常的紅。
“談崩了?”
崔燦雯命人撤去午膳,獨留王寶一人。
王寶勉強的勾勾嘴角“幹爹不願出宮。”
“他說,宮外已經沒了親眷,唯一的侄子死在了北疆。”
“侄子身死,他在宮中鞭長莫及,待得到消息後,侄媳和侄孫女已經不知所蹤,生死不明。”
“他無處可去。”
“除了這些,我覺得幹爹更多的是沒死心,想憑著大監的身份,廣撒網找人容易些。”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北疆?”崔燦雯抿了口茶,壓下口齒間泛起的油膩感。
一提北疆,她就下意識的多想。
王寶低垂著頭,平複了下情緒,緩緩道“幹爹的侄子,從軍後一度在雍王殿下麾下南征北戰,後,國大定,就隨雍王殿下駐守北疆,妻女也遷至涼州。”
“雍王卸甲,歸京師。”
“三年前,雍王殿下再度點兵平突厥之亂,興許幹爹的侄子也死在了北山的那場大火裏。”
“應是可信的。”
“奴以前也略有類似的猜測。”
崔燦雯沉默。
死在東突厥叛亂,死在涼州城外,死在北山的兵士,不知幾何。
若是正常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興許沒有這麽多的憾事。
可偏偏,那是一場陰謀。
或許,就連東突厥毫無征兆的叛亂都是蓄謀已久的算計。
長安。
涼州。
突厥。
這場風的漩渦,始終在長安,在這天底下最繁盛最尊貴的城池,而所有的鮮血和犧牲,都灑在了邊疆。
寂寂無名,黃沙掩蓋。
“他恨帶兵的雍王嗎?”
死了太多的人。
人命橫在中間,很難心平氣和。
“不知。”
“以前在幹爹麵前伏低做小時,曾見過幹爹反複看幾張泛黃破損的信,如今想來,應是家書。”
家書上的字已經模糊,紙張破破爛爛,人也屍骨無存。
“罷了,待處理了康樂之事,本宮親自一談。”
她也曾在北疆,在雍王的麾下。
興許,她還曾跟王福的侄子比過長槍。
那個時候,她一刻也安分不下來。
“多謝娘娘寬仁。”
王寶叩首。
“王寶,你心中的恨意呢?”崔燦雯想起了王寶效忠她時,講述的過往。
王寶愴然“娘娘,奴都不知到底該恨誰。”
“世道如此,先帝爺也盡力了。”
“所以,同樣的悲劇能少,便是奴在報仇了。”
“此處有本宮,有容修儀和楊美人,王福公公抓緊時間安心養傷才對。”
說起來,到目前為止,她都沒徹底搞清楚王福的立場。
王福低垂著頭,轉身朝著崔燦雯又行了個大禮“老奴殿前失儀,求皇後娘娘寬恕。”
在得知陛下再次飲虎狼之藥於乾陽殿抽搐昏厥時,王福隻覺得天旋地轉。
原諒他,他是個被淨了身的太監,體會不到對男歡女愛強烈至極的渴望。
不要命了嗎?
倘若他是高高在上的貴人,他一定修身養性,守著自己的金銀財寶,長命百歲。
他隻是深入簡出養傷,卻發現這宮裏的天似乎都要變了。
崔燦雯平靜的抬抬手“無礙。”
“你與陛下主仆情深,可以理解。”
“照料陛下不急在這一時,你養好傷,才能更得心應手。”
“另外,陛下見本宮手邊無可用的得力之人,便命王寶在坤德殿伺候。”
“王福公公將王寶教的很好,手腳麻利不多嘴,本宮用起來很是順手。”
王福蒼老的臉上劃過疑惑不解,口中依舊恭順非常“能得皇後娘娘賞識,伺候左右,是他的福氣。”
這些時日以來,照顧他養腰傷的宮人總是在他耳邊不停嘀咕,說王寶深得陛下重用。
又是貼身伺候,又是被派往宮外查案,儼然有取他而代的勢頭。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陛下是把王寶當成他的接班人了。
這般重用,又輕而易舉的指給了崔皇後。
難不成是讓王寶當臥底嗎?
可隻要崔皇後不傻,就不會真的將王寶當成自己人,委以重任。
不過,也有例外。
崔皇後行事作風,向來特立獨行。
比如,錦繡。
陛下接錦繡入宮,先是大張旗鼓的寵幸又是珠釵華服賞賜,可偏偏沒有給名分,依舊是當作宮女大搖大擺的賞給了坤德殿,意圖折辱崔皇後。
誰知崔皇後不怒不鬧,優雅平靜的收下。
非但沒有要了錦繡的小命,以全清河崔氏的名聲,反而真的給了錦繡安身立命之所,讓錦繡在坤德殿做了個得臉麵的大宮女,吃穿用度月銀,都僅次於白露。
這份心胸,他是敬佩的。
或許,對於王寶來說,也會是個造化。
“王寶,你送王福公公迴去吧。”
崔燦雯吩咐道。
好歹也是王寶的幹爹,曾在這吃人的地方,護王寶一時。
倘若王福願意,她也不介意給王福一個恩典,允其體體麵麵的離宮,頤養天年。
與其說是給王福的恩典,倒不如說是在成全王寶。
“幹爹。”王寶腰壓的更低,恭順開口。
王福行禮,搭著王寶的手臂,躬身離去。
崔燦雯望著那一對頭似是要垂進泥土裏的父子,神情複雜。
也不知這場談話,會迎來什麽樣的結果。
王寶骨子裏,是個重情義的人。
重情義,本是一件好事。
可偏偏,王福是梁少淵最信任的大太監。
王寶,選擇了奉她為主。
各為其主,有良心,重情義,就會分外煎熬折磨。
崔燦雯收迴視線,上前兩步,隔著袖帕觸碰了下梁少淵的額頭,故作哀傷深沉“陛下的身體也不知何時能有氣色,本宮實在憂心啊。”
又是囑咐了太醫一番,做足了一代賢後的姿態,才離去處理宮務。
她要讓任何人都挑不出錯。
雖說不懼積毀銷骨,但好名聲有時候能讓那條路走的稍稍平坦些。
崔燦雯批閱著奏折,在長生殿安營紮寨。
直到午膳時分,王寶才姍姍迴來。
光潔的麵龐上頂著一個不太明顯的五指印,眼眶也泛著不正常的紅。
“談崩了?”
崔燦雯命人撤去午膳,獨留王寶一人。
王寶勉強的勾勾嘴角“幹爹不願出宮。”
“他說,宮外已經沒了親眷,唯一的侄子死在了北疆。”
“侄子身死,他在宮中鞭長莫及,待得到消息後,侄媳和侄孫女已經不知所蹤,生死不明。”
“他無處可去。”
“除了這些,我覺得幹爹更多的是沒死心,想憑著大監的身份,廣撒網找人容易些。”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北疆?”崔燦雯抿了口茶,壓下口齒間泛起的油膩感。
一提北疆,她就下意識的多想。
王寶低垂著頭,平複了下情緒,緩緩道“幹爹的侄子,從軍後一度在雍王殿下麾下南征北戰,後,國大定,就隨雍王殿下駐守北疆,妻女也遷至涼州。”
“雍王卸甲,歸京師。”
“三年前,雍王殿下再度點兵平突厥之亂,興許幹爹的侄子也死在了北山的那場大火裏。”
“應是可信的。”
“奴以前也略有類似的猜測。”
崔燦雯沉默。
死在東突厥叛亂,死在涼州城外,死在北山的兵士,不知幾何。
若是正常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興許沒有這麽多的憾事。
可偏偏,那是一場陰謀。
或許,就連東突厥毫無征兆的叛亂都是蓄謀已久的算計。
長安。
涼州。
突厥。
這場風的漩渦,始終在長安,在這天底下最繁盛最尊貴的城池,而所有的鮮血和犧牲,都灑在了邊疆。
寂寂無名,黃沙掩蓋。
“他恨帶兵的雍王嗎?”
死了太多的人。
人命橫在中間,很難心平氣和。
“不知。”
“以前在幹爹麵前伏低做小時,曾見過幹爹反複看幾張泛黃破損的信,如今想來,應是家書。”
家書上的字已經模糊,紙張破破爛爛,人也屍骨無存。
“罷了,待處理了康樂之事,本宮親自一談。”
她也曾在北疆,在雍王的麾下。
興許,她還曾跟王福的侄子比過長槍。
那個時候,她一刻也安分不下來。
“多謝娘娘寬仁。”
王寶叩首。
“王寶,你心中的恨意呢?”崔燦雯想起了王寶效忠她時,講述的過往。
王寶愴然“娘娘,奴都不知到底該恨誰。”
“世道如此,先帝爺也盡力了。”
“所以,同樣的悲劇能少,便是奴在報仇了。”